2021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技巧指导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技巧指导

ID:691535

大小:23.74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5-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技巧指导 文言实词 词的古今异义 1.词义扩大。如“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泛指河流。如: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2.词义缩小。如“今”古代泛指所有的金属,现代专指黄金。 如: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3.词义转移。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 4.词义弱化。如“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则表示埋怨、责备。如:屈平作《离 骚》,盖自怨生也。──《屈原列传》 5.词义强化。如“恨”古代多表示遗憾、不满意,现在则表示仇恨、怀恨。 如: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史记刺客列传》 6.感情色彩的变化。如“卑鄙”古代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并无贬义,现在指品质 恶劣,为贬义词。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非常普遍,把握一词多义就要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 喻义和假借义。如:“畔”本义是田界,引申义为旁边,如“河畔”“桥畔”,“畔”与“叛”同音,又 可借为背叛,如“亲戚畔之”,“蚓无爪牙之利”本义是爪牙,其现在的比喻义为得力的帮凶和 武士,并没有贬义。 如: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勾践灭吴》 一词虽然出现多义,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只能有一个意思,这就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 境来选择来确定。 根据字音推断词义,掌握常用通假字 解读文言实词,通假现象也是非常重要的。通假的原则是“音同”或“音近”。因此,在一 个句子中如果遇上不会翻译的“障碍字”,不妨联系上下文,根据音同音近而相通的现象大胆 推断,只要在具体语境中能够讲通,则有可能就是通假字。 如:“张良出,要项伯”“要”同“邀”(《鸿门宴》)“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劝学》) 推断实词词义的方法 要准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词义,一是识记和累积,掌握文言实词的基础知识;二是学会推 断。只有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较高的阅读能力。下 面介绍几种推断实词词义的方法。 1.根据学过的课内实词来推断词义。 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其实课文中已出现过,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因此,我们 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例如:(2006 年全国高考第 8 题)A.远与恢素善。善:友好 可以联系司马迁的《鸿门宴》的“善”友善、交好,“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 侯张良。” 2.使用组词法来推断词义。 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 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节词来表示。如文言中的“书”可组词为“书信”。 齐人未附附──归附、归顺 齐人追亡逐北北──败北,指败逃者 3.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推断词义。 古汉语讲究工整、对仗,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我们往往可以根 据其意义上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求得词语的正确解释。 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见”和“被”同义,都是“被”的意思。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 以亡身。“忧劳”对“逸豫”,词义相反。 4.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 即借助平时比较熟悉的成语中的有关词语的含义来推断。 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殚精竭虑。 殚、竭:尽赵奢之伦制其兵──不伦不类。伦:类 5.根据字形推断词义。 汉语的造字法(尤其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种)为我们推测领悟词义提供了有 利的帮助。根据字形推断出词的大概意义范畴,再根据上下文,就可以确定词的具体含义。 通常来说,凡形旁从“禾”与五谷有关;从“贝”与金钱有关。如:“不赂者以赂者丧”赂即贿赂。 6.语境分析推断。 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 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有些句子中的实词义我 们可以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 例如: ①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两句同出《石钟山记》,①句根据前文语境可知,“言”为“叙述”之意。②句我们联系整 篇文章的语言环境及历史背景来看,渔工水师大多文化水平较低,所以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 的真实原因,却不能用文字记载下来。故“言”为“记载”之意。 文言文阅读方法 初读全文 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最近几年高考都有一篇考人物传记的,看这 样的文章要知道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 一般有主人公,主人公有正反好坏之分,在人物身上,表现一种特殊的品格和性格。这 要求考生解读人物关系,体味出人物的特有的品格和性格。作者写人物传记,或出于某种政 治需要,或出于个人目的,通过人物传记,表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要求考生能分析传记的 基本内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内容上:材料所涉及的人与事或相夫教子、事亲至孝,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或古代贤臣 良吏,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刚直抗上、执法如山等既符合于传统的道德规范,又不失现实 教育意义。 第一遍能懂六七成即可。往届有些考生在读文言语段时,对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没读 懂就心急火燎,在个别语句上纠缠,非要字字句句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结果反而难以明其大 意。应该说,学生当中这种情况存在还是非常普遍的,其实你应该明白,高考作为选拔性的 考试,它所选的文言语段一定不会容易到一看即懂的地步,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所 以大可不必因此而紧张。 细读题目 在这一步骤当中,须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一般来 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充分利用所给选项,运用比较法、 排除法根据是非准偏,选出正确项)同时这一步中特别要强调的是利用好几道题目,如实词 解释,句子翻译,分析概括题等,因为在它们身上,你可以获得大量文段理解的信息。尤其 是选择题(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或者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此题信息量非常 大,虽然其中肯定有一项或几项不符题意,但错误的也往往只是些小问题。因此通过看最后 一题,你对文意的把握必将会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有个很大的提高。 重读全文 这一步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大致相当于精读研读的水平;既加深了对文意的理 解,又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因此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通过这一步阅读之后 解答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也就驾轻就熟了。 文言文阅读做题技巧 1.要善于借助。例如,善于借助字形分析和邻里相推,来正确判定实词词义,观照语 言环境掌握虚词用法。这一阶段要有排除干扰的意识,例如古今异义的干扰,防止望文生义, 以今释古。 2.代入法——知识迁移。高考文言段不会脱离课本知识另起炉灶,所以要善于知识迁 移,联系已有知识尤其是常用词的常用义项和常见虚词的一般用法来推出新知。 3.排除法信息筛选题 根据陈述对象可以排除干扰项,确定答案范围 4.析结构 推断它在文章中的结构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 翻译文言句子 结合语境,把握句意 要翻译好一个句子,必须对整篇文章有一总体把握。将你要翻译的那个句子放在整个语 段中进行揣摩,这样才能基本把握所翻句子的大概意思。有些同学在初读文言段时,对自己 要求太高,第一遍没有读懂就心急火燎,在个别词语上纠缠,结果反而难以明其意。所以要 保持良好的心态,调动各种手段,善于前后推导,整体把握语意。 落实句式特点 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等)。每种句式都有其特定的标志,我们要识记一些典型例句并加以归纳整 理。在翻译句子之时,先判断句式,然后在翻译时要翻出这种句式的特点来。如省略句就必 须补出它所省略的成份,当然补充部分须加小括号;倒装句就必须按正常的语序来翻译;原 句是疑问句,所译出的句子也应加上问号。文言文中还有一种极其特殊的现象:文言文固定 格式。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 的词凝固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结构,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 久不变。一旦你没有准确判断出固定结构,那么你的翻译就会差之千里。详细类型见上所举。 落实重点虚词和实词 要掌握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如“沛公军灞上”一句就考了 词类活用的知识点,如果“军”字翻译错了,那就要失分了。所以在考试时应特别注意这些语 法现象(包括虚词的一词多义),一旦涉及必须准确翻译。 翻译的基本方法 诗歌类别 留 文言句子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年号名、器物名等在翻译时予以保留,照抄不译。 例①:赵惠文王五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 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句中的帝王记年、古地名和古官职名,翻译时都可保留不译。 补 即补出句中省略成分或某些必要的词句,使意思更准确完整,句子更顺畅。补充部分要 加小括号。 例②: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句中“与”前省略主语“邹忌”,“与”后省略宾语“客”,翻译时都应补出。例③:距洞百余 步,有碑仆道。(《游褒禅山记》) 这句话应译成:距离华山洞百余步(的地方),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 换 一是用现代的双音词去换古代的单音词;二是对同一事物或行为,古人和今人有不同的 指称,翻译时应用现代的指称去替换古代的指称。 例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带点部分应译成: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惑(问题)。例⑤:邹忌修八尺有余朝 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句中的“修”现在讲“长”,这里指身高;“服”现代讲“穿戴”。这方面例子很多。比如,古 人讲“书”,现在讲“信”;古人讲“目"”,现在讲“眼睛”;古人讲“首”,现在讲“头”;古人讲“食”, 现在讲“吃”等等。都要译为现代的指称。 改 改变一些特殊文言句式的语序,把它改成现代汉语的常规语序。主要有下列几种: (1)宾语前置句。 例⑥: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硕鼠)“莫我肯顾”就是“莫 肯顾我”,属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翻译时都要改为现代常规语序。 (2)定语后置。 例⑦: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划线部分要按“求可使 报秦之人”来译。 (3)状语后置。 例⑧: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 句中划线部分译成时要放在“短屈原”前面作状语。 (4)谓语前置 例⑨: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句中的“安在”是句子的谓语部分,提在主语“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之前了,翻译时要改语 序。 删 有些文言虚语在句中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只有某些作用,有的起舒缓语气、凑足音节的 作用;有些在句中,有些在句末,也有在句首的,如“夫”、“盖”等。对这些虚词,翻译时可 酌情删去,即不必译出。 例⑩:生乎吾前,其闻道也亦先乎吾,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 说》) 句中的两个“也”都是起舒缓语气作用的,“而”是起连接作用,都不必译出。又如“之”字, 在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和标示宾语置、定语后置时,都不必译出。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