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 2021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Hi!大家好!我就是三星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1 号青铜神树。我已经有三千多岁了,目
前我的身高是 3.96 米,但这并不是我的原貌哦,这是我修复后的残高,有专家说,我没有被毁坏
之前,应该有 5 米高!你看我最上面还少ー个部分,有人说是太阳,有人说是一只神鸟,你觉得呢?
别看我现在是青铜色,三千多年前,我可是金灿灿的铜色。这么高大的我,可不是一体浇铸
成形的,而是由底座、树和龙三部分组成,采用分段铸造法铸造。在造今为止所见中国的全部
青铜文物中,我可是体型最大的一件。我的树干由多节套接拼合而成,树干上装饰有三层树枝,
每一层又仲出三根枝条,分别位于神树的根部、中段和树尖,枝条像柳树一样柔和下垂,有镂空
花纹的小圆国和花蕾,花蕾上站立着昂首翘尾的青铜小鸟。您伃细看,还会发现在一侧树干上,
悬挂着一条倒垂着的龙,他头部上昂,前足支撑于底座,胯颈上还长着翅膀,身体粗大如绳索。
围绕着我的谜团也是数不胜数,一般认为,我这棵神树反映了“十日”神话,与传说中的“扶桑”
“建木”“若木”等神树有密切关系,也许我就是扶桑与若木。传说天地的东西两极各有一株参天
神树,东为扶桑,西名若木。它们挥枝垂绿,华光照地,是日月运行斗转星移的纽带。
穿越了三千多年,今天又和大家相遇,让我代替古蜀先民来问候大家,相信随着你们考古发
据的推进,一定能掲开三星堆神的面纱。
摘编自央视新闻客户端《“1 号青铜神树”来信啦!》视频文字稿)
材料二
一号青铜树的树根立在三叉支架的圆盘基础上,座上纹饰是缭绕的云气;树干粗壮挺拔分
几节由四道箍插接;树干上有树枝三层,每层三枝,枝桠上有萼托卵形果,两垂一昂,在昂果上各
站一钓喙大鸟,生动地表现其在展翅之前一瞬间的动态;在垂果的萼托旁有镂孔罗网状的宽大
叶片,叶片下缘有三个小孔,可悬挂三叉铜丝圆架,架下有各不相同的小悬饰,有如天空星辰的
圆牌、或如海洋扇贝的直棱牌等。最引人注目的是:树干有一巨龙蜿蜒而降,龙头昂起在下,似
有两根肉须,怒目定睛,龇牙咧嘴;龙躯细长,奇特地呈绳索状纠曲;龙
足更奇特,如人臂张肱曲肘,龙爪如伸开的人掌,粗短的拇指与细长并拢的四指分开;龙身还有
些分支断残不清,至少有一支上长的是牙璋。
这株树的性质,笔者曾认为是古蜀神话中的“建木”。《山海经・海内经》載:“(九丘)有木,
青叶掌茎,玄华(花)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上有九欘(枝回曲为欘),下有九枸(根盘错为枸),其
实如麻,其叶如芒,大皞爰过(上下于天),黄帝所为(造作)。”可见其来头不小,法力很大。又《淮
南子・地形训》載:“建木在都广(应作广都,指成都平原),众帝所自上下,日中无影,呼而无响,盖
天地之中也。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地下。”那么,这棵修复的青铜树还可能兼容了“若
木”的神话传说在内。由上述文献记載可知:该青铜建木树是“青叶紫茎,玄华黄实”,色彩抱丽,
十分华美庄重。
关于“建木”的推断,其中有三点今天看来可作进一步的讨论:其一,今本《海内经》说建木“百
仞无枝”,似文句有错乱,因与下文“上有九欘,下有九枸”不符合;或可说成树干中段有百仞是无枝
的,树的上部是有九根弯曲的枝桠的,树的下部有九根盘曲的板根,此两向均可通。前有学者只
以“百彻无枝”来否定它是“建木”,那是出于误解。
其二,或以为此树不是建木,而是扶桑。其实不然。《山海经》本古蜀地区神话传说的作品,
蒙文通先生曾指出:“《海内经》四篇所说的‘天下之中’是指今四川西部地区”建木既在这巴蜀
腹心之地的“广都”,也就是“天下之中”的神木了。而历来诸家均认为扶桑乃东方日出之处的神
木,如《楚辞・九歌・东君》“暾将出今东方,照吾檻令扶桑”等等故三星堆遗址地处西部古蜀的
“天下之中”,出土的青铜树就不可能是扶桑,而只能是建木。
其三,《山海经・海内南经》说建木“引之有皮,若缨、黄蛇”,郭璞注:“言牵之皮剥如冠缨及
黄蛇状也”,故袁校本将缨与黄蛇断开。笔者对照三星堆铜树细味此文,以为可作另解。“引”,
此处不作“牵引”讲,而作“在前”解,还有“仲长”义(见《经籍纂话》);“有皮”既作“树皮”讲,也作“表
画”解,如“皮相”;“缨”在此可作“绳索”或“缠绕”讲(见《文选》);“蛇”与龙相通,因为蛇乃“龙之类
也,或日,龙无角者曰蛇”(见《洪范五行传》注)。依拙见此句似可作新解:“伸展在树皮表面上
的,是身若绳索状缠绕的无角黄龙。”则三星堆一号青铜树上的巨龙,也是“建木”上的应有之物。
那为什么要有一条龙呢?因为它是夏禹的化身。“建木”既是古蜀人心目中“天下之中”的社
树,作为社神的“禹龙”,理所当然的要出现在“建木”之上。我们知道:第一,从古代文献(如《史记・
夏本纪》等)与地下文物都能证明蜀与夏有族缘关系,“兴于西羌”的大禹,也是蜀敬奉的祖神之
一。第二,夏禹的历史伟绩在治水,他就与上古神话传说中会弄水的神龙—“句龙”和“应龙”挂上
了;或者说大禹在古人的眼里本是一条会治水的龙。
三星堆一号青铜树之所以如此崇高,供奉在庙堂受人膜拜,是因为在蜀人心目中的建木,乃
其远祖黄帝所创建,大有灵验,是众神上下于天地的“天梯”。“西蜀天漏”,成都平原屡遭水患,他
们昐望善于治水的祖神夏禹,化为黄龙从天上缘树而下地,来保佑蜀地子孙后代能永享丰年。
这大概是古代蜀人的原始宗教思维所能设想的最佳寄托了。
(摘编自林向《中国西南地区出土的青铜树研究——从三星堆青铜树说起》)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三千多年前,一号青铜神树的颜色可能是金灿灿的铜色,当年它华光照地,是日月运行斗
转星移的纽带。
B.随着考古发掘的推进,一号青铜神树身上的迷团已经被考古学家们逐一破解,比如它的
铸造方法等。
C.作者用“如人臂张肱曲肘”“如伸开的人掌”等比喻形容一号青铜神树上的龙,写出其腾跃
而上的姿态。
D.一号青铜神树上的龙,或许寄托了屡遭水患的古代蜀人,期待禹龙降世,拯救百姓于危难
的美好愿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_ 2 1 0 0 1 8
A.一号青铜神树残高 3.96 米,是我国出土的古代青铜器当中体量最大的一件,文物价值和
艺术价值非常高。
B.历经三千多年,一号青铜神树又能重见天日,十分难得,这得益于考古学家们做的发掘、修
复等诸多工作。
C.一号青铜神树残存部分的枝桠上共站着九只钩喙大鸟,专家一致认为这些大鸟与古代的
“十日”神话有关。
D.大禹是龙的传说有它的历史合理性,古人为了表示对其先祖的崇拜之情,往往会把先祖
异化为神物。
3.根据材料二,关于作者对一号青铜神树原型的考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曾经认为一号青铜神树就是“建木”,但随着对相关古代文献的仔细分析考证,以及新
的文物证据出现,他最终在文中否定了自己过去的观点。
B.《山海经・海内经》先说建木“百仞无枝”,紧接着又说“上有九 ,下有九枸”自相矛盾,
因此作者认为一号青铜神树就是“建木”的说法不可取。
C.历来学者都说“扶桑”是东方日出之处的神木,而一号青铜神树在西部古蜀的三星堆遗址
被发掘,因此作者认为其不太可能是“扶桑”,而可能是“若木”。
D.作者对“引之有皮,若缨黄蛇”两句中“引”“有皮”“缨”等词作出自己的解读,进一步强化了
缠绕有黄龙的一号青铜神树原型是“建木”的观点。
4.材料二的语言特点与材料一有哪些不同?(4 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6 分) _ 1 8
(二)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文本一:
格诺韦法的时间
[波兰]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一九一四年夏天,两名穿浅色制服、骑着马的沙俄士兵来抓米哈乌。米哈乌眼看着他们从
耶什科特菜的方向慢慢向他走来。炎热的空气里飘荡着他们的阵阵笑声。米哈乌站立在自家
的门槛上,身穿一袭由于沾满了面粉而发白的宽大长袍,等待着——虽说他心知肚明这些大兵
所为何来。
米哈鸟从他们手上接过一张纸条,拿去交给了妻子。妻子格诺韦法一整天哭哭啼啼,为米哈
鸟打理参战的准备工作。由于哭了一整天,她实在太虚弱,身心是那么地疲惫而沉重,以至于
没能跨出自家的门槛,目送丈夫过桥。
当马铃薯的花凋谢,而在开花处结出一些小小的绿色果实的时候,格诺韦法肯定自己是怀
孕了。她掰着手指头算月份,算出孩子该是五月末割第一批青草的时候怀上的。现在令她伤心
绝望的是,地没来得及把怀孕的事告诉米哈乌。或许一天天大起来的肚子是某种征兆,说明米
哈乌会回来;他必须回来。格诺韦法亲自管理磨坊,就像米哈鸟在的时候所做的那样。她照管
工人们干活儿,给送粮食来的农民开收据。她倾听推动磨石的水的喧腾和机器的轰鸣。面粉落
满了她的头发和睫毛,以致她晩上往镜子跟前一站,从镜子里看到的是个老太婆。老太婆对着
镜子脱衣服,研究自己的肚子。她躺到床上,尽管身边塞了好几个小枕头,脚上还穿着毛线袜子,
可她仍然睡不暖和。因为她总是像赤着脚跨进水里一样进入梦乡,久久不能入睡。于是她便有
很多时间祷告。后来这祷告逐渐变成了战争的画面——简单又乏味,因为格诺韦法除了太古
这个地方,不知还有另外的世界;除了礼拜六在市场上的斗殴,她不知还有另一个模样的战争。
格诺韦法想象的战争,就是那种喝得醉醺醺的男人在泥泞、水洼和垃圾中间的徒手搏斗,在这
种搏斗中所有的问题都能一下子解决。所以她感到奇怪,战争竟然会持续这么久。
有时她到小镇购物,偶然听见人们交谈:“沙皇比徳国人更强大。”或者:“到圣诞节战争就会
结束。”但是战争既没有在圣诞节结束,也没有在接下来的四个圣诞节中的任何个结束。
就在节日前的某一天,格诺韦法到耶什科特菜去采办过节的用品。市场上男人三五成群,
都在谈论战争。许多城市遭到破坏,居民的财产都散乱地堆放在大街上。人们为躲避炮弹的袭
击纷纷逃亡。妻离子散,兄弟分隔。谁也不知究竟是俄国人更坏还是德国人更坏。德国人放毒
气,一挨着毒气眼就会变瞎。青黄不接的时俣将是普遍的饥饿。战争是第一灾难,其他的灾难
将随之而来。
格诺韦法绕过一堆堆马粪,那些马粪融化了申贝尔特商店门前的积雪。门上钉的一块胶合
板上写的是:
本店只卖一流产品:
肥皂、漂白内衣的群青
小麦淀粉和大米淀粉
橄榄油、蜡烛、火柴
杀虫粉……
“杀虫粉”几个字突然使她感到恶心。地想起了德国人使用的毒气,眼睛一遇上就变瞎。
如果拿申贝尔特的杀虫粉去撒蟑螂,蟑螂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为了不致呕吐,她不得不ー连
做了好几次深呼吸。
“太太想买点儿什么?”一个肚子挺得老高的年轻孕妇用唱歌似的嗓音问道。地朝格诺韦
法的腹部瞥了一眼,笑了起来。
格诺韦法要了煤油、火柴、肥皂和一把新的棕毛刷子。她用手指去碰了碰尖尖的鬃毛。
“过节我要大扫除,清洗地板,洗窗帘,清刷炉灶。
“我们不久也要过节,要净化神庙祈神赐福。太太是从太古来的,对吗?是从磨坊来的吧?
我认识太太。
“现在我们两人已经彼此相识了。太太您的预产期在什么时候?”
“二月。”
“我也是二月。”
申贝尔特太太开始把一块块灰色的肥皂摆到柜台上。“太太考虑过没有,这儿周围都在打
仗,我们这些傻女人干吗还要生孩子?”
“一定是上帝……”
“上帝,上帝…那是个优秀的账房先生,照管着‘亏欠’和‘盈余’项目,必须保持平衡。
既然有人丧命,就得有人降生……太太这么漂亮,准会生个儿子。”
格诺韦法拎起了篮子。
“我想要个女儿,因为丈夫打仗去了,没有父亲的男孩不好养。”
申贝尔特太太从柜台后面走了出来,送格诺韦法到门口。
“我们压根儿需要的就是女儿。倘若所有的妇女都开始生女儿,世界上就太平了。”
两个孕妇都笑了起来。
文本二:
贪婪、不尊重自然、自私、缺乏想象力、无休止的竞争和丧失责任感,这些已使世界沦落
为一个物体,可以被切成碎片、被耗费、被毁灭。编写故事意味着赋予物体生命,赋予世界微
小碎片以存在感,正是这些碎片映照着人类经验、生存境况和记忆。温柔让与之有关的一切
个性化,让这些事物有发出声音的可能,有生存空间和时间的可能,有被表达的可能。温柔是
对另一种存在的深切的情感关怀,关怀它的脆弱、独特,以及无法抵挡痛苦和时间的承受カ。
温柔感知我们之间的纽带、我们之间的相似和一致,它向我们展现这世界的生机、鲜活和相
互连接。
【注】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波兰女作家,2018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文本一选自其代表作《太古和其他的时问》,文
本二选自其诺奖获奖演说《灵性消失的时代需要温柔的力量》。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一九一四年夏天”暗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代背景,引出下文米哈乌被征参战后,
妻子生活所发生的变化。
B.文中用“马铃薯的花凋谢”“五月末割第一批青草”等生活场景来标识时间,有助于表
现太古环境的农耕特色。
C.“(战争)也没有在接下来的四个圣诞节中的任何一个结束”,拉长了故事的时间跨度,
拓宽了小说的叙事空间。
D.“二月”和“我也是二月”写出两个新生命都将在初春时节降生,饱含了作者对旺盛、
蓬勃生命力的热情赞美。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照管工人干活”“给送 - s a ; ; a k 粮农民开收据”“倾听水的喧騰和机器的轰鸣”,白描式叙
事写出了格诺韦法的辛劳与能干。
B.格诺韦法“想象的战争”与她看到的战争灾难形成对比,既表现了太古人的封闭与质朴,
也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C.结尾处关于“生女儿”的对话描写,与杜甫诗句“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一样,都是对战争的直接控诉。
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叙述者灵活自如地周游在小说人物之间,给读者以客
观、真实、有序的阅读体验。
8.文本一中,“杀虫粉”让格诺韦法几乎呕吐这一细节,有哪些作用?(4 分)
9.根据文本二,你从文本ー中读出了哪些“温柔的力量”?(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苏元老,字子廷。幼孤力学,长于《春秋》,善属文。轼谪居海上,数以书往来。轼喜
其为学有功,辙亦爱奖之。黄庭坚见而奇之,曰:“此苏氏之秀也。”举进士,调广都簿,
历汉州教授、西京国子博士、通判彭州。
政和间宰相喜开边西南帅臣多啖诱近界诸族使纳土分置郡县以为功致茂州蛮叛帅司遽下
令招降元老叹曰:“威不足以服,则恩不足以怀。”乃移书成都帅周焘曰:“此蛮跳梁山谷
间,伺间窃发。彼之所长,我之所短,惟施、黔两州兵可与为敌。若檄数千人,使倍道往赴,
贤于官军十万也。其次以为夔、陕兵大集,先以夔兵诱其前,陕兵从其后,不十日,贼必破。
彼降而我受焉,则威怀之道得。今不讨贼,既招而还,必复叛,不免重用兵矣。”焘得书,
即召与计事。元老又策:“茂有两道,正道自湿山趋长平,绝岭而上,其路险以高;间道自
青崖关趋刁溪,循江而行,其路夷以径。当使正兵阵湿山,而阴出奇兵捣刁溪,与石泉并力
合攻,贼腹背受敌,擒之必矣。”焘皆不能用,竟得罪。后帅至,如元老策,蛮势蹙,乃降。
除国子博士,历秘书正字、将作少监、比部考功员外郎,寻除成都路转运副使,为军器
监,司农、卫尉、太常少卿。
元老外和内劲,不妄与人交。梁师成方用事,自言为轼外子,因缘欲见之,且求其文,
拒不答。言者遂论元老苏轼从孙,且为元祐邪说,其学术议论,颇仿轼、辙,不宜在中朝。
罢为提点明道宫。元老叹曰:“昔颜子附骥尾而名显,吾今以家世坐累,荣矣。”未几卒,
年四十七。有诗文行于时。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八》,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政和间/宰相喜开边西南/帅臣多啖诱近界诸族使纳土/分置郡县以为功/致茂州蛮叛/
帅 司遽下令招降
B.政和间/宰相喜开边西南/帅臣多啖诱近界诸族/使纳土分置郡县以为功/致茂州蛮叛/
帅 司遽下令招降/
C.政和间/宰相喜开边西南/帅臣多啖诱近界诸族/使纳土分置郡县以为功/致茂州蛮叛帅
司 /遽下令招降/
D.政和间/宰相喜开边西南/帅臣多啖诱近界诸族使纳土/分置郡县以为功/致茂州蛮叛帅
司 /遽下令招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跳梁,既可指跳跃、腾跃,也可形容跋扈、强横,在文中指后者。
B.用事,意为执掌政权,“当国”“用世”“视事”等词也有此意。
C.元祐,本是宋哲宗的年号,后来也借指反对新政的旧党及其成员。
D.颜子,是后世对颜回的尊称,他师从孔子,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苏元老幼年丧父,勤勉好学。他曾多次得到苏轼、苏辙等人的称赞、鼓励,被看作苏家的
俊秀之才。
B.苏元老睿智聪慧,富有谋略。蛮人叛乱,他两次建议周焘动用武力征服,但周森都没有听从
他的意见。
C.苏元老通明典义,经历丰富。既担任过教授、国子博士等学官之职,也曾任职于运输、农
事等不同部门。
D.苏元老外表和顺,内心刚强。梁师成想以自已是苏轼流落在外的儿子为由见他并求文章,
遭到拒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若檄数千人,使倍道往赴,贤于官军十万也。(4 分)
(2)间道自青崖关趋刁溪,循江而行,其路夷以径。(4 分)
14.苏元老被“罢为提点明道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15~16 题。
赴举别所知
李山甫
腰剑囊书出户迟,壮心奇命两相疑。
麻衣尽举一双手,桂树只生三两枝。
黄祖不怜鹦鹉客①,志公偏赏麒麟儿②。
叔牙忧我应相痛,回首天涯寄所思。
【注】①东汉名士祢衡曾作《鹦鹉赋》,因恃才傲物被太守黄祖所杀。②传说南朝梁徐陵四岁
即聪穎异常,被高僧宝志赞为“麒麟儿”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以“腰剑囊书”的具体形象,突出诗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壮心”
B.颌联中“一双手”“三两枝”,在朴实无华的数词当中蕴涵着深意。
C.颈联中黄祖杀才子祢衡和志公赞幼年徐陵的两个典故,形成鲜明对比。
D.尾联用鲍叔牙之典,呼应诗题,点明此诗是诗人应举前告别友人之作。
16.本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荀子《劝学》中也有
直接提到学与思关系的句子“ ▲ , ▲ ”。
(2)周邦彦《苏幕遮》中的“ ▲ , ▲ ”两句,把小鸟清脆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
态表现得十分生动。
(3)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ニ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李白《蜀道
难》中“ ▲ ”一句用星宿的触手可及写蜀道之高,苏轼《赤壁赋》中“ ▲ ”一句用星宿
给月亮定位。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春秋时代,“优”的职业已经形成,善调笑是其重要特征。“优”大多为侏儒或有其他先天不足
之人,王国维就提出“古之优人,其始皆以侏儒为之”,但这一说法并不准确。大名鼎鼎的优孟身
高八尺,在楚王面前扮演孙叔敖而能乱真,不会是身材矮小的侏儒。可见,优人以滑稽善谑为
业,( ),像优盂这样身材正常、机智多辩、长于笑谑的人亦可为优。歌舞是优人的必要技能。
优孟在楚庄王面前以“贪吏”“廉吏”对比作歌,表达对孙叔敖所受待遇的不平,产生了很强的讽喻
效采。但是,优人的滑稽表演往往庸俗粗陋,虽有不少观众喜闻乐见,却为持正统观念的士大夫
所不耻。优人活动范国居于宫廷之内,与主君关系亲密,在玩弄权谋时得心应手,因此往往作为
贤臣的对立面,看作国政崩坏的原因。
18.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 分)
A.先天不足 B.讽喻 C.喜闻乐见 D.不耻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但并非只有侏儒可以为优,侏儒形象古怪动作滑稽,先天具有调笑优势
B.但并非只有侏儒可以为优,侏儒先天具有调笑优势,形象古怪动作滑稽
C.侏儒先天具有调笑优势,形象古怪动作滑稽,但并非只有侏儒可以为优
D.侏儒形象古怪动作滑稽,先天具有调笑优势,但并非只有侏儒可以为优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川(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如今的媒介多种多样, ① ,两者似乎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双胞胎”。全媒体环境下的公益
广告活动,要设法让受众感兴趣并付出行动。“协同创意”等理念主张让受众亲身参与到活动中,
感受乐趣并愿意分享,不失为“拉拢”受众的理想传播策略。
全媒体时代信息的过度泛滥,让受众逐渐形成了去繁从简的阅读习惯。简言之就是: ②。
这也是当下影视文化市场空前繁荣、传统文本阅读受到冷落的重要原因。在这个图多于文的
时代,所谓“可视化”传播就是,能够用视党图像表现的内容, ③。以“可视化”增强互动力度,是公
益广告停获受众眼睛的必杀技。
将要传达的信息蕴含在故事中,令人看后恍然大悟,会心一笑,还会因为对广告创意本身的
喜爱而进行自发传播,这种“讲故事”的创意正是当下我国公益广告所缺少的。对广告创意进行
“故事化”处理,オ能在短时间内抓住受众内心。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 12 个字。(6 分)
22.全媒体环境下的公益广告传播,怎样才能取得良好的受众互动效果?请从上文各段分别
概括,并使之形成一组整句。每句不超过 12 个字。(5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高三学生毕业前夕,学校邀请了三位校友回母校作报告,请他们介绍自己的大学生活,给学
弟学妹们激励与指导。校友们的报告中都谈到了自己大学的校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这些校训
分别是:“自强不息,厚德載物”(清华大学);“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上海交通大学);“学无止境,气有
浩然”(山东大学)。
报告会后,校刊开辟了“学校训明大德担大任”专栏,向同学们征稿。这三则校训中,你最喜欢
哪一则?请结合专栏主题,体现你的思考与选择,写一篇文章向校刊投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语文 答 案
1.D 2.C 3.D
1. 4. ①材料二多用书面语,而材料一多用口语;②材料二多用考据(引用),而
材料一运用拟人化的语言;③材料二用词严谨,学术性强,而材料一用语活泼,互动性好。
(共 4 分。每点 2 分,答对 2 点即可)
1. 5. 首先,介绍一号青铜神树的结构形貌;其次,提出一号青铜神树是古蜀传说中“建 木”
的观点,并进行相关考证;最后,点明一号青铜神树在古蜀人心目中的神圣地 位。(共6 分。
每点 2 分)
6.D 7.C
8.(1)“杀虫粉”让她联想到德国人的毒气,表现了战争对人们带来的伤害;(2) “杀虫粉”
让她联想到蟑螂的感受,折射出人物内心的柔软与善良。(共4 分。每
点2 分)
9.(1)回避战场血腥,关注女性题材,突显女性对战争苦难的承受力;(2)选取孕 妇形象,
叙写日常生活,突出母性温柔中蕴含的坚强与乐观;(3)以细腻的笔触、 轻盈的语言,表
达战争与和平的宏大主题。(共6 分。每点 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0. A 11. B 12. B
13.(1)如果发檄文调几千人,使他们日夜兼程(或:一天走两天的路)赶来与敌人作 战,
胜过十万官兵。(共 4 分。1 句 1 分,语句通顺 1 分)
(2)小路从青崖关向刁溪,沿江而行,那条路又平又直。(共 4 分。1 句 1 分,语句通顺 1 分)
1. 14. 得罪了梁师成。(共 3 分)
2. 15. A
3. 16. ①应考举子之多与录取名额之少对比鲜明,表达了对能否考中的担忧;②用
志公偏 赏徐陵之典,表达了对获得赏识的渴望;③用鲍叔牙之典暗含友人对“我”的理解 与担
忧,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与思念。(共6 分。每点2 分)
4.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3)扪参历井仰胁息徘徊于斗牛之间(共 6 分。每句 1 分)
18.D19.D
20.(1)将“居于”改为“在”;或删去“活动范围”(2)在“看作国政崩坏的原因”前加“被”(答对 1 处得 1
分,答对 2 处得 3 分)
1. 21. ①受众又与之紧密关联 ②能看图像尽量不看文字(或:读图像多于读文本)③
尽量不(少)用文字说明(每句 2 分,共6 分)
2. 22. ①以活动激发受众兴趣 ②以图像俘获受众眼睛 ③以故事抓住受众内心(或:
① 以活动“拉拢”受众参与②以图像增强互动力度③以故事传达创意信息)(每段意思概括正确得 1
分,三句形成整句得2 分;意思概括不准确不得分,超过字数酌情
扣分。共 5 分)
23.(60 分)
(1) 作文评价整体要求
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
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
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 合理
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
(2)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
(20~16 分)
二等
(15~11 分)
三等
(10~6 分)
四等
(5~0 分)
基础等级
内容 20 分 符合题意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
意 中心明
确 内容较充
实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
基本明确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
明确内容不当 思
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 20 分 符合文体要求结构
严谨
语言流畅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字迹
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字迹基
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结
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
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 20
分
深 刻 丰 富有
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
丰富 较有文
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略显丰富略
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个
别内容较好 个别
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所涉及的范围、情境及任务要求,与
之相符的属于“符合题意”,与之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 项 16 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 1. 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性
2. 2. 丰富: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足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
3. 3. 有文采: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⑪
文句
有表现力
4. 4. 有创意:
⑫
见解新颖
⑬
材料新鲜
⑭
构思新巧
⑮
推理想象有
独到之处
⑯
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 2 分;不足字数,每少 50 个字扣 1 分;每 1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的不计;
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或文体不明确的,酌情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
给分。
《宋史•苏元老传》译文
苏元老字子廷。幼年丧父努力学习,长于《春秋》之学,善于写文章。苏轼贬官海边,多
次有书信往来。苏轼喜欢他的学问有功力,苏辙也爱护勉励他。黄庭坚见了他很赏识,说:
“这是苏氏的俊秀。”中进士,调任广都主簿,历任汉州教授、西京国子博士、通判彭州。
政和年间,宰相喜欢开拓西南边界,帅臣多利诱近界各族人交出土地,分置州县作为
功劳,以致茂州蛮叛乱,安抚司马上下令招降。苏元老叹息说:“威力不足以服人,施恩也
就不能使人感激。”于是写信给成都帅臣周焘说:“蛮人在山谷中逞强,窥测时机发动祸乱。
他们的所长,是我们所短,惟有施、黔两州的兵可以和他们对敌。如果发檄文调几千人,赶
来与敌人作战,胜于官兵十万。其次从夔州、陕州调大军会合,先用夔州兵引诱于前,陕州
兵接着攻其后,不到十天,敌人必被攻破。他们投降而我们接受,那畏威怀德都有了。现在
不征讨贼人,既招降而来,一定又背叛,不免重新用兵。”周焘得信,立即召他来商量。苏
元老又建议:“茂州有两条路,正路从湿山到长平,越过山岭而上,那里道路险高;旁路从
青崖关向刁溪,沿江而行,这里路平坦又近。应使正面军队在湿山,而暗中派奇兵攻下刁溪,
和石泉并力合攻,贼人腹背受敌,一定可以捉到他们。”周焘都不能用,最终获罪。后帅臣
到来,照苏元老计策,蛮人势穷力竭,就投降了。
任国子博士,历任秘书正字、将作少监、比部考功员外郎,不久任成都路转运副使,
任军器监,司农、卫尉、太常少卿。
苏元老外表和顺内心刚强,不随便和人交往。梁师成当权,自称是苏轼外妇所生,想
以此和他相见,而且求他的文章,苏元老拒不答覆。谏官于是论奏苏元老是苏轼堂孙,而且
主张元祐党人的邪说,他的学术和议论,仿效苏轼、苏辙,不适宜在朝廷任官。罢官为提点
明道宫。苏元老叹息说:“从前颜渊附孔子骥尾而声名显著,我现在因家族受连累,这很荣
耀。”不久去世,享年四十七岁。有诗文流传于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