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北区 2021 届高三二模考场作文题及范文精选
试题重现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 年 3 月,位于北师大对面,开办已有 20 多年的盛世情书店正式关门。这家书店是
北京少有的一家学术性书店,一封告别的“致读者信”贴在门上:“辛丑春,因近六十花甲,
羸弱多忧。奈何子不承业,又罹诸孽,故不再寻新址,店即关停,安度残年。伴圣贤(书)
及读者襄助,三十余载,受益良多。一介尘民做喜欢且能安身立命之本,乃人生一大幸事。
书店渐远,记忆永存。愿文化殷盛,人能祥和。”
书店关门,店主范玉福并没有特别伤感,他表示会有新的开始,可以开网店卖书,也可以开民宿做一个
阅读空间,让多年来积攒下来的好书继续散发光和热。他说:“书是我吃饭的本钱,是我一
生的财富。”
老范的妻子说:“我终于解脱了,太累了,我现在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疼痛,每天还得
搬书,可算好好歇歇了。”
老范的双胞胎儿子说他们都不愿意子承父业,大学毕业会选择继续深造。现在大儿子已
经考取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二儿子也已辞职,想和哥哥考同样的专业。
这件事一定会引发你的联想和思考。请你从老范,老范妻子或儿子三个人中选择一个身
份,就此事给热心的网友写一篇文章,回应大家的关注和关心。
精 选 范 文
文化炬火,代代相传
考生
文化,从中国五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文化传承的形式多种多样,文化传承的内容层出不穷。
而我,一介尘民,选择用开书店的方式,传承了 20 多年的文化。
我出生的年代,祖国的文化正蓬勃发展,父母没有接受过教育,却深知教育的重要性,深知学
习文化能唤醒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便全力资助我的学业,我也不负他们所托,考上了北师大。毕业后
正值改革开放,许多同学都从事经济方面的事业,想开拓一片新天地。而我却打工挣钱,在北师大对面
开了一家书店。原因是看到周围饭店、商店林立,而唯独少了书店,少了文化熏陶。
书店经营的这 20 年里,我见过形形色色的人,有对面北师大教过我的老师,他讶于我的“鸿鸿
之志”,但过后又产生些许感动;有找到寻求许久却找不到书的学弟学妹,无论是否相识,都给我带来
了感谢与鼓励;有在附近建筑工地的工人,满是裂痕的黑黑黢黢的手,总是小心翼翼的翻阅图书。在这
些人头攒动中,我仿佛看见了它们带动出的文化热浪,那是由赤子之心------对文化的渴望与热爱而散
发出的汹涌浪潮,一遍遍一次次的坚定我捍卫文化炬火的心。
流光百转,20 年过去。我已到了花甲之年,行动缓慢,有时将书架上的书分门别类都有些困难,
我虽慢了,可时代在飞速发展。这次关了门店,但我在儿子的帮助下,开了网店卖书,卖书的形式虽有
变化,但我卖的还是那些书,光临的还是那些老顾客,传承的仍是中国文化。不仅仅是为了将剩余的书
卖出去,更是让这些经历史沉淀的老书和发光发热的文化代代相传。
有网友对吾儿不承父业表示可惜,觉得如今很少有像我的书店一样的地方有如此浓烈的文化气
息,也有人询问原因。我想说,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年轻人更愿意踏浪前行,奋勇拼搏,这也是为国
家做贡献,他们开创未来,我继续传承过去;他们为国搞科技,我为国传文化;他们使国家硬实力发展,
而我继续保持国家软实力,何乐而不为呢?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愿我们的国家实力蒸蒸日上,文化巨火,代代相
传。
教师点评:
在这次作文中,很大一部分考生面对材料没能深入思考,只把材料中老范的一大段话进行了扩写。
或者只浅层次的大谈读书的好处。而该考生的作文就显得立意深刻,从书店谈到了中国文化的传承。由
教授到民工体现了文化炬火不灭,代代传承的精神。也语言上用了多处整齐的排比兼有对比和引用,语
言流畅较有文采。另外,字迹清楚漂亮也是加分项。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据了解,书店店主范玉福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化人或生意人,他是工人出身,
儿时在农村,从知青带来的书本中获得了启蒙,又在读书的时候被任命为图书管理员,就此打开了人生
的窗口。从技校毕业后,他结束了汽车修理厂的工作,三十来岁就扎进了文化行业。
本文的小作者并不了解店主的生平,而主观臆断的给他编造了一个经历:“ 我出生的年代,祖国的
文化正蓬勃发展,父母没有接受过教育,却深知教育的重要性,深知学习文化能唤醒中国这头沉睡的雄
狮。便全力资助我的学业,我也不负他们所托,考上了北师大。毕业后正值改革开放,许多同学都从事
经济方面的事业,想开拓一片新天地。而我却打工挣钱,在北师大对面开了一家书店。”虽然有作者的
想象和再加工,也为文本主旨的表现做了铺垫,但从事实陈述的角度却是欠妥的。
凡尘无相识,书海自相逢
考生
天下书海无涯,人情自在人心。古时圣贤所遗精华何其之多,又怎是你我凡人能够读完的呢?
纵使如此,你我既然来此世一生,何不饱览群贤,窥天地真理,识万物生灵,以满足好奇之心!
你我可能不会在凡尘之中相见,但我们的灵魂一定会在书中共鸣。
老朽今已年近花甲,心有余力以书会友,但奈何人老体衰,已不负青春活力,回首往昔 30 余年
华,你我相见于“盛世情”,自当于此分别。正所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不必忧伤。30 载光阴,你我日
夜苦读,找寻书中奥秘,想必收获颇丰,诸位关心,老朽不胜感激,于此感谢!
书乃老朽挚爱之物,无限书海,足以作为老朽安身立命之根本,老朽空度 60 载,其中无数困难
窘境,皆以书中之道安度之,足以见书道之可贵。30 年,以“盛世情”主人而居,曾遇无数学子,用心
读书,用心品书,实在是难能可贵之景。顾现世之浮华喧嚣,则毫无忧愁之情,无需叹国不可崛起于世
界也。
古之圣贤,以书会友,以书中道理教授门人弟子,何其乐哉!孔圣弟子 3000,皆人族鼎足之才,
顾中华可矗立 5000 年而不倒,观古之文明四国,其三国皆埋没于时间长河,则足以知诗书之重要。
想建国之年,学府无多,但学子如海,意气风发,当年无此时之优越条件,但犹能出大才,如
何?学于师,学于友而学于书矣。自学,学可知道理,此时下策。学于师,可知精华,省多半功夫,得
多倍功劳,此是上策。与友互学,取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省自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此为极
善之道。
观你我,“盛世情”虽已不在,但你我正处盛世,且情依旧,况科技发展,又显百家争鸣之盛况,
何愁无再相逢!于网络,你我可上谈星宿,下说山川;于凡尘,你我可坐而论道,又可伴之酒觞淡茶,
何其乐而不为!
故,书海无涯,但总会相逢。
今之盛世,当为佳咏,若后世之人观之你我,应羡于此,正如你我羡古兰亭之禊事也。
至此,一别无需挂念,愿你我相会于笔墨曲折黑白间。
教师点评:
这篇文章最大的亮点在于语言。一、文白相间的语言风格,符合材料中老范的“致读者的一封信”
的语言风格,一派古意盎然。虽有个别语句运用不当,如用“鼎足”喻栋梁,如用“如何”问原因,但整体
瑕不掩瑜,更有“坐而论道,又可伴之酒觞淡茶,何其乐而不为”,“愿你我相会于笔墨曲折黑白间”的佳
句。文句大多流畅自如,鲜少佶屈聱牙之语。本文还适度用典,孔子与《兰亭集序》的引用顺理成章,
说理恳切且不生硬。综上,本文文风典雅,较为出色。二、文章用一二人称贯通全文,既能有效地抒发
思想情感,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又能使读者产生亲切感,拉近了读者与文章的距离,使文章末尾的期盼
与呼告更具感染力。
除语言外,此文结构亦有亮点,一、文章开头并未开门见山,而是从书之作用谈起,一来符合
老范书店老板的身份,二来再用“你我”之语拉近读者和老范的距离,“共鸣”之语就毫不突兀,第三段老
范的出场也就显得顺水行舟了。二、文中有两条线,一为时间,从孔子谈到建国谈到今日,各有突出,
今日之语富有时代气息,二,从个体到普遍再到个体,符合一般人的思维规律,读起来顺畅自如。三、
结尾有期盼,有,呼告,呼应了开头,也点明了读书的主旨。
如果说本文还有何不足之处,我能看到的是深情有余,深刻不足。但考场文能写到这样的水平,
并且书写也还算工整,实在难得。此文为一类中。
致热心网友信
广大热心网友:
见字如晤。
辛丑之春,余店停业,本属无奈之举,亦未欲横生枝节,怎料言之既传,竟为热点话题,为余哀婉
者有之,为书叹恨者有之,甚者或交责犬子,则实已过矣。余本求清静,此事既流传甚广,则宜申吾之
立场,剖余之肺腑衷肠也。
余本俗人,一介尘民,平生所求者,无非圣贤之书得传,文化记忆得盛也。故于国都开办书店,幸
蒙惠顾,得立三十余载,人流络绎,先人之教以闻,文化之光以灿。而余以此安身立命,实乃平生之幸。
然福不常存,势不长在,而余年近花甲,羸弱多忧,兼拙荆素婴疾病,余不忍累之,又长觉力不从心,
且犬子志皆不在此,故关停店业,以度残年,虽非吾之初愿。亦不以其为悔,叹恨莫及。今观网上之论,
众说纷纭,不乏妄自揣测,混淆视听者,望诸位毋臆断推测,余意亦以此澄清。
余所藏之书。得为关注之切。以余念之,圣贤之书,盖如生辉之明珠,余断不忍其为淹没而失其耀
目之光华。意欲将其薪火相传,以其光泽世,以其热教民。虑及传扬之道,则或转之于网店,或移之于
民宿,制为阅读空间,以灌溉传统之根,涤荡文化之魂。书者,吾毕生所积之财富也,文化者,吾毕生
之所求也。今虽困厄必不离吾所爱,不弃吾所求。
至于吾之二子,皆有志于学。明辨而笃行,是光耀门楣者也。或责其无意承扬书店之业者,未免责
备之过矣。子承父业者固有,子不承父业者亦多。何必取前者耶?吾之二子既立志于当世计算机之科技,
亦可习一技之长,于其领域贡献回馈,未必终其生守此书店也。况其学而善思,笃志能行,余亦尊重其
抉择,无意横加干涉,虽致书店停业,亦不欲以其为责,且此本余之家事,望诸位毋多言。
光阴荏苒,弹指挥间。余店已有三十余载。自开张至今多蒙照看承顾,亦及读者相襄助,得以传圣
贤之书,扬文化之美,兼之交流感悟,获益良多。今书店虽不在,而记忆永存,我亦将携书复出,不悖
平生之志。愿文化殷盛,人民祥和。
祝
夏安
丑年孟夏
范玉福
教师点评:
这篇文章以出色的文笔脱颖而出。小作者用浅近的文言娓娓道来,典雅纯熟。
所用文言适时适事,并不突兀,表现了小作者读材料时对文字的高度敏感,用与材料中“老范”
的信一致的语体,使两个文本遥相呼应,浑然一体,更显自然真实。
此外,文章内容充实,面面俱到,几乎把读者的所有关切,全方位进行了解读,更显示了作者
广阔的写作视野,确实难能可贵。
美中不足的是题目过于简单直接,如精心设计,有些文采,则更能使文章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