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6.《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辛弃疾生平经历及本词写作背景;
2、明确典故的来由及意义;
3、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阅读:《每读一次,他就重生一次》
一.导入设计
他是一把倚天巨剑,被爱国的烈焰灼烧,他是一支如椽巨笔,把历史的词章抒写,他完美地将文韬与武略集于
一身,令后世无数文人墨客与将士仰望。他是铁骨铮铮的民族英雄,是慷慨悲壮的一代词宗……他就是有“人
中之杰,词中之龙”美誉辛弃疾!
二.知人论世
(一)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 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
等职。一生力主抗金。
辛弃疾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值得纪念的民族英雄,也是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之一,艺术风格多样,以
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苏辛”。宋词在其手中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二)辛弃疾一生的四个时期:第一时期(1140-1162)南渡前沦陷和起义期 ;第二时期(1162—1181)南渡
初期 ;第三时期(1181—1203)闲居带湖瓢泉期;第四时期(1203—1207)晚年再起。(详见课件)
三、研读词作
(一)齐读词作,整体感知
(二)齐读上片,思考做答
思考 1:作者登高望远,看到了什么(景象、意象、形象等)?
思考 2:这些景象(意象、形象等)?有怎样的特征和意蕴,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思考 3:“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一句中的动词极富表现力,对人物神态、心理的刻画也
十分传神,请结合词句分析,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真所谓:报国欲死无战场,栏杆拍遍悲断肠。
游子 指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
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
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内心酸楚可想而知了… …
上片小结: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上片所写景物,是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从中引出漂泊南方、渴望报国,而
无用武之地的幽愤。
(二)齐读上片,思考做答
交流研讨——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根据所
用典故谈谈词人有哪些“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词意:不要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大地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如果像只为自己购置
田地房产的许汜,怕会羞于看见才气双全的刘备。
(1)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张翰:因向往家乡的莼菜鲈鱼,追求安逸舒适而弃官归里。
辛弃疾:“休说”,并不因南宋面临危机而隐退。(以弃官归隐为耻,因为他有报国的雄心壮志)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既不愿弃官归隐,又不肯去追求享受,他决定要为实现自己抗金复国的理想而
奋斗到底。“刘郎”就是刘备,在这里也泛指有雄才大略的人,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
雄心壮志。
反映词人为国忘私的广阔胸怀,也批判那些不顾国事,钻营私利的人。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词意: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正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
了!” 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作者借此典,说明我所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志愿不能实现,辜负
了平生的雄心壮志。
表现了他怀才不遇、年华虚度的愤慨和苦痛。
(4)补充介绍:“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作者在此处为何落泪?
词人痛苦之极,不禁一洒悲痛之泪(不遇于时的英雄的眼泪)
知音难求,词人的痛苦无人来安慰。
“倩何人”:无人可为自己唤取红巾翠袖,只好独自哀伤,表现了词人的极度孤独与痛苦。与上片“无人会,
登临意”相呼应。
辛弃疾为自己飘零失所、年华流逝而伤感落泪。为壮志难酬、且又无人理会而寂寞落泪。更为山河破碎、朝廷
偏安贪逸而愤激落泪。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疾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他的心在滴血!
下片小结:下片述怀言志,三个(有说四个)典故叠用,表达了丰富而复杂的情感内涵:思念故乡,控
诉当朝,国恨难消、哀叹年华,为国为民。
全词总结: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未成
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
四、写作手法:
“辛稼轩,词中之龙也,气魄极雄大,意境却极沉郁。” ——《白雨斋诗话》
① 从写景入手,意境开阔,情景交融。
②通过历史典故,层层推进,自然而贴切,深沉而含蓄。
③采用动作描写、神态刻画、正衬、反衬等手法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