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宝山区二模)知爱,行爱
写作(70 分)
26.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爱:爱父母,爱兄弟姐妹,爱朋友,爱花鸟虫鱼,爱生活,爱
社会,爱国,等等。爱还要“学”而且“会”吗?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
题目材料中列举了生活中许多与“爱”有关的场景,我们需要对示例进行分类思考。
首先要“爱父母”“爱兄弟姐妹”“爱朋友”,这些都属于人与社会的范畴;其次,要“爱花
鸟虫鱼”“爱生活”,爱的范围更广泛了,而且由具体的人及物扩展到了抽象的生活;接着,
题目引领我们进一步思考,爱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要“爱社会”“爱国”,同学们可以按照
题目提供的思路去思考我们还要爱什么?以及为什么要爱?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没有人会
拒绝爱,爱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刻在的我们的基因里,然而,面对司空见惯的爱,材料
的第二部分抓住“我们要学会爱”进行了反思。既然已经习以为常、司空见惯,还需要去
“学”吗?“学”什么呢?能学“会”吗?可以看出,本题的逻辑性非常强,同学们可以
按照以上思路一步步抽丝剥茧去思考你心中关于“爱”的答案。
1.爱还需要学吗?
爱是生而为人的一种本能,需要注意的是,本能不等于能力,这颗爱的种子要发芽、
要开花需要精心耕耘。
爱父母、爱兄弟姐妹、爱朋友,看起来似乎无需赘言,但现实生活中,我们真的会爱
吗?能感同身受、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爱他们吗?有没有把自己那份沉甸甸的爱强加给他
们而这一切却不是他们想要的呢?
爱的本能需要成为爱的能力、爱的勇气,我们的生命才会更加丰盈,对这个世界的体
悟才会更加深刻,这难道不需要去学习吗?
2. 爱是需要穷尽一生去学习的课题
爱学得会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界定什么是爱。基督教教义认为:“爱是恒久忍
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可见,爱是需要克制的,要学会爱,
首先必须与自己内在的种种欲望、恶念相抗争。其次,在爱的修习道路上,我们不是独自
前行,身边会有心存大爱之人给予我们正向引导,但也不乏会有居心叵测、仇视社会的负
能量者阻碍我们学习如何去爱,因此我们需时刻保持警惕,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去对抗生活
的种种粗粝。
此外,从题目材料来看,爱的范围很广,要想完全地穷尽地学会爱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爱是每个人需要用尽一生去学习的课题,我们可以做的是将爱作为自己人生的终极
目标,并通过努力不断地接近它。
既然爱的范围很广,那什么应该爱?什么不该爱呢?农夫与蛇的寓言众人皆知,社会
上也有很多打着爱的旗号招摇过市的骗局,如果抱着一颗“人间静好”的爱心、不加以鉴
别就贸然行动,不但不利于我们学习爱,还会助长不正之风,甚至造成不可逆的后果。希
望每个人都能学会爱,学会有锋芒地爱!
【立意】
1.爱是需要穷尽一生去学习的课题。
2.学会爱,才能感受到爱。
3.学会爱,让生活更美好。
4.会爱才是真爱。
【素材】
【精彩片段】
1.俯仰一世,人不仅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里,还与万事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因为爱,川端康成在凌晨四点看见海棠花未眠,于是,花的生命与人的生命产生了共振;
因为爱,汪曾祺每到一个地方便一头扎进菜场,看新鲜水灵的瓜果蔬菜热热闹闹、挨挨挤
挤,于是,那个艰难的年代有了一丝温暖的烟火气。也是因为爱,林觉民挥笔写下慷慨凄
婉的《与妻书》后,血撒黄花岗……
2.爱之源,教之道。最好的教育莫过于让孩子知道你爱他,并用爱引导他生命的成长。
我们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所有问题、烦恼和痛苦,从根本上来说,是我们爱孩子的能力不
够。为人父母,我们真正能为孩子做的,就是去学会爱。爱是家庭教育和生命成长的最终
答案。
【名句警句】
1. 爱人者,人恒爱之。
——《孟子·离娄章句下》
2. 爱的经历决定了人生内涵的广度和深度,一个人的爱的经历越是深刻和丰富,他
就越是深入和充分地活了一场。
——周国平《爱是一种精神素质》
3. 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的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
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
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埃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
4.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是艺术,我烤着生命之火取
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英】沃尔特·萨维奇·兰波《生与死》(杨绛译)
5. 生命以痛吻我,让我报之以歌。
——【印】泰戈尔《飞鸟集》
范文展示:
知爱,行爱
爱,对于人们而言仿佛是最熟悉的词。在家中要爱父母兄长,在学校要友爱同学,在岗
位上热爱工作,在民族上热爱国家。爱贯穿于人们的生活,甚至成为社会准则。
可是,我们真的懂爱吗?又该如何去爱呢?
爱,见字知义,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感。它的对象小至花鸟虫鱼,大到社会国家。家人
有亲情血脉的联络,是人们最早接触也最先爱的对象,这种爱是发自本能的。同样,每个
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爱好,我们会珍惜它们。面对社会、国家,人们好像也可以有集体的
凝聚力,在一个个含着爱的口号下,人们仿佛成为了爱的主人,但其实我们最缺乏的便是
有目的、有选择的爱。
学爱是会爱的基础,在这个宇宙之下,每个人都是沧海一粟。学爱就是了解爱。这不是
朗朗上口的念各种爱岗敬业的口号,而是真正对这个世界与自我有一个定位和认知。只有
了解自己、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更好地爱这个世界。居里夫人在一次次实验中明白了
她对科学探索的热爱,这指引她不断坚持,不断向前。孔孟之道下的儒学主张“仁爱”,正
是真正明白了“爱民”为何意才能化认识为理论,成为古代社会意识形态。对比之下,秦
二世而亡、伶人之乱等多少朝代的覆灭都源于君主知爱却不懂爱。爱不是“我觉得”的利
己主义,而是“共同认可”的主动追求。
学爱让我们知道自己的定位和目的,进而寻找到值得爱的理由,这推动我们去行动,即
会爱。
如果说爱犹如婴孩对这个世界初有一番体验,那么会爱便是他已“风华正茂”,要去爱
这个世界的时候了。此时的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吟咏着“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是
他理解了家国情怀后去爱的方向。也许人们会认为“会不会爱”的感受在于自己,就像儿
时会将抢玩具作为喜爱的方式,可这种更多的是占有,而不是会爱。会爱是在懂爱的基础
上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努力的民族大爱,这样的爱是长久的,而不是“喜新厌旧”的三分热
度。每个人可以有许多喜欢的东西,但所爱的却定是要为之奋斗的,以张桂梅为代表的扶
贫者们正是用他们的奉献去诠释他们的爱。
因此,爱集知行为一体,人们要摆脱的便是在社会口号下的自然境界的爱,而是要化懂
为明晰,发自内心去爱,去发挥自己的价值。如今,生活中虐杀父母的案件不止,可以说
他们从小没有被教导去爱吗?显然不是,他们缺乏的便是真正将爱感化于内心并付诸行动
的过程,而这便是我们仍要学会爱的原因。
知爱,是学习了解爱,这可以参考他人,也可以内心感化;行爱是化知为所行,真正会
爱,拒绝对爱的盲从,让爱满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