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让传统文化穿越千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春节,河南春晚的舞蹈《唐宫夜宴》火遍网络,引发热议。
网友甲:一群“唐朝胖妞儿”,体态圆润,穿唐三彩色样的纱衣,画唐代“斜红”妆容,
原汁原味,这才是传统啊!
网友乙:采用 5G+AR 技术,打造的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的视觉盛宴,一下子吸引
了我。
网友丙:从穿戴造型看,舞蹈表现的是一群唐代少女。但她们嬉笑打闹,嗔怒搞怪,又
和当下的少女毫无二致。
网友丁:听说舞蹈灵感源于博物馆的唐三彩乐俑,我最近就预约了博物馆的门票。
网友们关于《唐宫夜宴》的热议,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是材料作文,也是任务驱动型作文。
从材料来看,本题所给的材料是一个热点事件。本题材料由五段组成,第一段是总括,
引出四位网友的讨论。四个网友对该节目的看法可分三层。第一层是观众甲、乙对节目的
认可,称该节目“原汁原味,这才是传统啊”,称它是“采用 5G+AR 技术,打造的虚拟场
景和现实舞台结合的视觉盛宴”。探究节目火的原因何在?正如甲、乙所说,舞蹈节目所蕴
含着浓浓的历史文化韵味,在播出形式和技术上的创新,也是受到公众热捧的关键所在。
在这场精彩节目中,高精尖科技元素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演员们活灵活现地表演,把历
史文化演绎得淋漓尽。因此,写作时可以肯定用现代的方式去宣传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材料第二层是观众丙的看法,他对该节目颇有微词,认为节目“她们嬉笑打闹,嗔怒
搞怪,又和当下的少女毫无二致”。因此,写作时可以指出这类节目的不足,对传统文化的
宣传、弘扬提出更好的建议,比如宣传传统文化之前,应尽量全面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
不能做节目做的不伦不类,否则,会让人们对传统文化产生误解。
材料的第三层是观众丁的态度和做法,他表示预约了博物馆的门票,参观博物馆的唐
三彩乐俑。可见,这种运用现代手段打造的有关传统文化的节目,起到了对传统文化的宣
传作用,让一部分人已不满足于通过节目去了解,更有了亲自去领略传统文化的行动。这
更是对此类节目作用的肯定。
总之,网友褒贬不一,但立意时都应围绕 “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创新的表现形式”展开
议论。
从任务驱动来看,根据题干“网友们关于《唐宫夜宴》的热议,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
和思考”可知,写作不能脱离对传统文化的相关思考;根据题干“写一篇议论文”可知,
文体只能选择议论文。
【立意】
1.当代的创新表达唤醒文化自信。
2.弘扬传统文化应有严谨、严肃的态度。
3.传统文化类节目“出圈”背后,彰显民众文化审美提升。
【素材】
1.“文化不是一味地迎合,而是在视野、格局、深度上的引领。河南春晚能打出王炸,
依托的是河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副‘好牌’。‘出圈’的表面是我们在坚持做文化,背
后却是寻找文化的观众。”徐娜说。陈雷也坦言“最开心的不是听到别人对节目质量的夸赞,
而是听到有人看完节目后,确实想去博物馆转一转。这恰恰体现了每个人身上的文化自信。
这种自信根植在每个中国人的内心,只是需要我们通过创新手段去唤醒。”实际上,全国多
地博物院正在通过各种创新手段,激活传统文化活力,满足更多游客“转一转”的文化消
费需求。
2.河南博物院将馆内珍宝打造为“考古盲盒”,还附赠考古钻探工具“洛阳铲”;北京
故宫博物院打造了“故宫生活”等系列文创产品;三星堆博物馆将收藏的青铜大立人、铜
戴冠纵目面具、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等文物设计成玩偶模型,深受游客喜爱。
3.近年来的春晚,由于受到了互联网的冲击,以及舞台形式相对固化,人气并不如“电
视时代”。这次河南春晚能够出圈,某种程度上就是借助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传统文化的
材料始终还是那些材料,关键是有了新的烹饪工具和方法,这才煮沸了沉寂千年的精华。
在春晚审美普遍疲劳的环境下,《唐宫夜宴》犹如一股喷薄而出的活水,其背后的力量,是
新与旧的碰撞。诚如河南春晚导演陈雷所言,“万物皆可融,用新技术、新手段和悠久灿烂
的历史文化相结合,产生出迎合时代的作品。”这个作品从内到外符合了时代的审美趣味,
这才获得了亿万网友的追捧。这也再一次证明,年轻人并不是不喜欢传统文化,而是此前,
传统文化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其呈现和演变的过程,是滞后于时代的。这种脱
节,在前些年,让很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有一种距离感和陌生感,而近些年,国宝、国风、
国潮的悄然流行,离不开开发传统文化方式的革新。
范文展示:
让传统文化穿越千年
今年春节,河南春晚的舞蹈《唐宫夜宴》火遍网络,不少人对其大加赞赏,认为该节目
“原汁原味”,是一场“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的视觉盛宴”;有人对此也颇有微词,认
为节目中人物“嬉笑打闹,嗔怒搞怪”有失古典韵味;甚至有人“预约了博物馆的门票”。
在我看来,节目可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瑕不掩瑜,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当代的表
达方式,宣传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走进我们每个人的内心,这一作用值得肯定。
《唐宫夜宴》之所以强势出圈,究其原因,一方面无疑源于中原大地的深厚传统文化,
另一方面则是结合了当下的高科技手段,并且受益于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方式。当传统文化
中的美被充分挖掘并赋予当代表达,便激起了现代人的情感和文化共鸣。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如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唐夜宴》提供了一个很好
的范例。近年来,汉服文化在年轻人中形成一种新的风潮。齐腰襦裙、琵琶飞袖、点绛红
唇……每逢中秋、端午、七夕等传统节日,在城市公园、热门景区以及大学校园,越来越
多身着汉服出行的年轻人闪亮登场,让节日多了几分传统文化的意蕴。汉服走红的原因值
得关注。随着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的兴起,搜索“汉服”,非常多的网友晒出自己的汉服
照和汉服视频。这与《唐宫夜宴》霸屏网络也是异曲同工,节目推动了传统文化的普及。
近年来,在电视、网络上的各类综艺节目中,民族乐器的出场率之高也出人意料。长笛、
琵琶、阮、唢呐、二胡、古琴等乐器在大师们手里玩得出神入化,创造出各种让人惊叹的
视听效果。从去年 B 站跨年演唱会上,国乐大师方锦龙“大战”百人乐团、中西乐器对决
的酷炫,到“明日之子 superband”乐团季的开播,唢呐、冬不拉、马头琴等民乐受到观众
喜爱。国潮大热,民乐出圈,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持续升温。
汉服、民乐、戏曲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和追捧,这也体现了中国青年一代文化自信的增强。
在坚守传统中大胆创新、融合,民族艺术,传统文化定能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传统文化
的当代表达,定能让传统文化穿越千年,走进每个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