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02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2021·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下学期 4 月第三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材料一:
《国民财商教育白皮书(2021 年)》日前正式发布,旨在梳理我国财商教育发展现状,
引导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白皮书》指出,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居民总体收入正在不断
攀升,越来越多的国民开始关注各类理财、投资产品,财商教育市场正逐渐趋热。稳中向好
的经济发展态势加之巨大的财商教育市场需求,财商教育开展适逢其时。
《白皮书》还指出,客观来看,我国居民对金融知识的了解程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仍
有大部分人群对基础知识掌握不足,且投资行为非理性特点突出。近年来,“非法集资”、
“P2P 爆雷”、“保健品骗局”等问题频繁发生,反映我国居民在“认识财富、对待财富、
运用财富”的精神层面仍需要加强。无论是政府还是媒体、企业等,应多方联动、形成合力,
共同构建多元化投资者教育体系,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开展国民财商和投资者
教育服务,不断提高财商和投资者教育的灵活性,扩大国民财商和投资者教育人群覆盖面,
实现我国居民金融素养、投教水平的整体提升。
(摘编自《应多方联动构建多元化投资者教育体系》,《经济参考报》2021 年 1 月 29 日)
材料二:
“史上最快!无须担保,3 分钟下款!”“随借随贷,上门服务,个人信息绝对保密!”
只要动一动手指,在网络上填写相关资料,就能预支消费。“馅饼”背后,却是巨大的陷阱。
不久前,深圳警方经过数月侦查,摧毁了一个侵害 300 多名在校大学生、涉案金额 1000 多
万元的“套路贷”诈骗团伙。
除了贷款消费、借钱度日外,大学生财商素养欠缺还表现在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甄别能
力不足上。看到校园广告上“收益率高达 20%”的宣传语,山西某大学学生赵宇将父母给的
一个学期的生活费都投进了某小额信贷公司的理财产品上。可只有前两个月按时收到了投资
收益,第三个月就怎么也联系不上对方了。事实上,在一些发达国家,财商教育不只是家庭
共识,也已成为政府部门极其重要的责任。美国早在 1998 年就首次发布财经素养教育标准,
倡议并资助一项“为美国而储蓄”的计划,由全国 34 个州的 3000 所中小学学生参加。英国
政府 2011 年公布了一系列教学改革计划,让储蓄和理财成为英国中小学学生的必修课。
2015 年末,国务院印发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指出,要建立金
融知识教育发展长效机制,推动部分大中小学积极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鼓励有条件的高
校开设金融基础知识相关公共课。
(摘编自邓晖、张雅凌《大学生该补补财商课了》,《光明日报》2018 年 7 月 3 日)
材料三:
《2019 年消费者金融素养调研报告》数据显示,认为自身金融知识水平“一般”“不
太好”“一点也不好”的消费者占比分别为 40.69%、14.08%和 6.01%,多数人并未掌握专业
的理财技能与知识方法。在金融“小白”进入市场之前,理财课堂能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帮助
呢?目前,市面上的财商培训课程,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各类教育机构,为了完善自
己的课程体系,而开发的财商课程;还有一种是金融行业的销售人员,为了卖金融理财产品
而开设的财商课程。而后一种,课程从开发之初就锁定了目标-卖产品。
在入门级别的理财投资课堂中,学员的基础普遍薄弱、目标不明确、学习也并不系统。
大部分财商教育机构将这些“小白”学员作为收割对象,先以 0 元到十几元的“小白理财”
课吸引用户,教学内容多为一些低风险的投资理财项目,待取得学员信任后再露出“镰刀”
本质,洗脑推销昂贵的进阶课程,有的还会向学员介绍明显与其风险承受能力不相匹配的金
融产品。
市场上,有不少机构借培训之名,推销高收益理财课程和产品。虽然引发不少投诉,但
最后落地的监管与处罚却不多。有业内人士表示,财商教育目前还没有形成准入门槛和师资
认证体系,课程是不是物有所值缺乏判断依据,这给监管带来困难。
(摘编自李国、武江民《帮你赚钱还是投资陷阱》,《大连晚报》2020 年 12 月 11 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我国居民总体收入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有很多国民开始关注理财、投资等,加上我国经
济发展稳中向好,开展多方联动的财商教育恰逢其时。
B.美国倡议并投资“为美国而储蓄”的计划,让全国 34 个州的很多中学生接受财商教育,
这说明发达国家已把财商教育作为政府部门的重要责任。
C.我国在 2016 年已经紧随美国和英国建立了大中小学学生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的长效机制,
其特点就是在部分大中小学开展财商教育和金融知识课等。
D.有些财商教育机构敛财的方法之一就是先给学员教一些低风险的投资理财项目,待这些学
员获取一些小利益后就让他们购买价格高昂的理财课程。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非法集资”、“P2P 爆雷”、“保健品骗局”等问题体现了我国居民在理财、投资方面
的盲目性,反映出我国居民在精神层面对“财富”理解的不足。
B.互联网预支消费的方便性使一些人陷入“套路贷”的泥淖,特别是在校大学生,不久前深
圳警方摧毁的一个“套路贷”诈骗团伙说明了这个问题。
C.《2019 年消费者金融素养调研报告》的数据表明,我国居民对自身金融知识水平有清醒
认识,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我国居民要系统接受财商教育。
D.以推销高收益金融产品为目的的财商教育课程在受到投诉时不能受到有效的监管和处罚,
与金融行业的销售人员为卖金融产品开设财商课程有关。
3.目前我国在金融投资方面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 分)
1.【答案】C
【解析】“已经······建立了大中小学学生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的长效机制”错误。
材料二最后一段介绍了 2015 年国务院印发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从“发展规划”来看,这是才开始建立,而不是“已经建立”。
2.【答案】D
【解析】“与金融行业的销售人员为卖金融产品开设财商课程有关”错误,不能受到有效
监管和处罚的原因是我国财商教育课程没有形成准入门槛和师资认证体系,不是因为金融行
业的销售人员开设财商课程。
3.①我国对投资者的多元化教育体系不完全。(2 分)②我国居民对金融基础知识掌握不足,
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甄别能力不足。(2 分)③有些财商教育机构设置投资陷阱,收割学员资
金。(2 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从“金融投资”涉及到的对象分析,有国家、个人和财商教育机构等方面。从国
家层面看,我国还没有构建完全的多元化教育体系;从个人看,我国居民对金融知识掌握不
足,出现一些错误;从财商教育机构看,教育机构设置投资陷阱等方面。
二、((2021·江西省上饶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材料一: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我国政府提出的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2020 年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环,更是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
政府实施的“精准扶贫”政策,使越来越多的农民脱贫,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等促进农村、
农业发展的战略,也使得农民收入增长加快,许多农民从低收入群体升入较低收入群体,但
是迈入中等收入者队伍的人还是极少数。非农化是农民实现收入增长的重要方式,通过非农
就业和创业,许多以前的农民现今成了中等收入者。继续从事农业或养殖业的人,只有通过
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经营,才能成为中等收入者。小农经济很难让农民脱贫致富,如果零散
的、低效率的小农大量存在,必将限制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提升。推进城市化进程,提
供更多的非农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鼓励农民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也可以达到“精准扩中”
的效果。然而,目前政府部门实施的许多自主创业鼓励政策较少关注农民,部分地区的城市
管理部门甚至限制或歧视农民创业,这阻碍了农民进入中等收入群体的进程。
(摘编自李春玲《从“精准扶贫”到“精准扩中”》)
材料二: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 2018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材料三: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
基本公共服务显著改善,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大幅
提升,脱贫攻坚制度体系日趋完善,等等。我国脱贫攻坚的成就甚至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认为我国有脱贫攻坚为世界提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方案。德国总理默克尔曾说:“我必
须说,中国正在做很多建设性工作,以便让民众从较为贫穷的生活水平进入中产阶层。”
但是,我国的脱贫攻坚任务目前仍然艰巨。
贫困人口基数依然较大,财政兜底压力大。而且尚未脱贫人口中,长期患病者、残疾人、
孤寡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和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的贫困人口比例高。这部分人中很多需要依靠
财政兜底才能实现稳定脱贫。如河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占比超过 72%,
无劳动能力者占 47%,65 岁以上老人占 26%。
在产业扶贫方面,各省区普遍存在产业扶贫项目单一、同质化的现象,后续发展面临较
大的市场风险,亟待加强;贫困地区面临的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保障仍存在薄弱
环节;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仍需进一步改进;作风建设仍需加强,急躁症和拖延症并发等一
系列问题。
此外,各地普遍反映当前的扶贫政策都是真金白银,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给的越来越
多,帮的越来越实,但相比之下,政府如何激发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仍是亟需补齐的短板。
如:个别贫困农民甚至存在“你不帮、我不动”现象;一些有劳动能力却不愿劳动的懒汉,
躺在脱贫优惠政策上不劳而获,导致边缘户心理落差和抵触越来越大。对这部分人应加强教
育,减少资金和物质的直接给予。
(摘编自大河报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实施精准扶贫,使越来越多的农民脱贫,进而让他们成为中等收入者队伍中的一员,
符合我国政府所提出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目标。
B.政府部门许多自主创业政策较少惠及农民,有些政府部门甚至对农民创业采取限制
或歧视的态度,这影响到我国“精准扩中”的进程。
C.2014 年至 2018 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总数不断减少,贫困发生率明显匀速下降,
这说明我国的脱贫攻坚工作是持续推进、卓有成效的。
D.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受到了人们的赞誉,它不仅对我国意义
重大,而且为世界其他各国的扶贫工作提供了借鉴。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由于“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的推进,许多农民已经从低收入人群变
为较低收入人群,但要成为中等收入人群依然任重道远。
B.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明显加快、脱贫攻坚制度体系日趋完善等方面都是我国脱贫攻
坚所取得的成就,这在材料二中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
C.在今后扶贫中,应做好克服产业扶贫项目单一、同质化的不足,改善贫困地区义务
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保障方面的薄弱环节等工作。
D.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对长期患病者、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和因懒致贫
的群体应区别对待,方法因人而异,针对性会更强。
3.从农民角度而言,农民应该如何走向富裕?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6 分)
1.【答案】C
【解析】“明显匀速下降”错,从图二来看,贫困发生率的下降并非“匀速”。
2.【答案】B
【解析】材料二的图表反映了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的变化,不能体现“脱贫攻
坚制度体系日趋完善”等内容。
3.①走非农化之路,通过非农就业和创业,增加收入。②进行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经营,扩
大规模,提高效率。③激发自身发展动力,提高自身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点 2
分,意思相近即可。源于文本且合理的其他答案也可给分。)
三、(2021·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下学期 4 月模拟考试(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材料一: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
求。比如,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
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
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等等。
这些新的目标要求,与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相衔接,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一致。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我们要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七大
战略,特别是要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摘自石仲泉《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人民日报》2020 年 8 月 19 日)
材料二:
"十三五"期间,我国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培育新动能,为经济更高质
量发展注入源源动力。从产业数字化到数字产业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产业新
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2019 年"三次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 3.8%、36.8%和
59.4%,"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 0.2、2.2 和 3.6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
贡献率比第二产业高 22.6 个百分点,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日益突出。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呈现需求恢复慢于供给、消费恢复慢
于投资的态势,消费增长滞后一定程度上拖累了企业营收及利润恢复增长。随着一系列促消
费政策的落地落实,消费端持续回暖。
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分析,内需回暖特别是消费明显回升,预示中国经济疫后
复苏已由供给端拉动的结构性复苏向供需联动的全面回暖方向迈进,或为四季度与 2021 年
中国经济反弹蓄势。接下来出口-制造业投资链条以及居民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有望逐步替
代地产、基建投资,成为经济进一步复苏的主要驱动力。
(摘编自祝嫣然《人均 GDP 超 1 万美元,经济总量将破百万亿元》,
材料三:
行百里者半九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短板问题必须正确认识.一些地方还有"最后
一公里"亟待打通。
一是剩余贫困人口攻坚任务艰巨。截至今年 2 月底,全国还有 52 个贫困县尚未摘帽、
2707 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
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老年人、患病者、残疾人的比例达到 45.7%,
看不上病看不起病、贫困家庭孩子失学辍学、部分贫困人口仍住危房等问题突出。
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客观存在。深度贫困地区均位于中西部,贫困人口较为集中,
是"短板中的短板"。
三是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短板犹存。重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任务艰巨,秋冬季重
污染天气多发,少数地区水环境质量改善不明显,土壤污染防治压力大。养老、教育、医疗
等公共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期待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
四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问题新考验。受疫情影响,一季度经济增速大幅下降,就业压
力明显上升,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减少,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加大。
(摘自宁吉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决战决胜实现目标必须加快补短板》,
《人民日报》2020 年 7 月 24 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反映了我国社会进入新时代以后的主要矛盾,对于党
中央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重要意义。
B.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既有赖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要依靠新型产业的健康发展,
其中第三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更为重要。
C.为了应对新冠疫情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政府推行了一系列促进人民消费的政策
以帮助企业盈利,这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D.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国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使贫困地区农村居民脱贫变
得更加困难,这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药之一。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党的十六大到十九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既有延续又有发展,这是时代的变化
和党中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共同决定的。
B.从"三次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第三产业的增速在波动中有所下降,但始终高于第一、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最为明显。
C.2019 年,我国"三次产业"增速均创五年来最低,产业总量的差距也创五年来最大,可见
"三次产业"发展不均衡也影响了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D.截至 2020 年 2 月底,我国在脱贫攻坚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有一部分地区的
人群面临着严重的医疗、教育等问题。
3.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我国可以采取哪些经济建设举措推动社会发展。(6 分)
1.【答案】B
【解析】“第三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更为重要”错,原文只说第三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
的拉动作用日益突出”,这不意味着其更为重要。
2.【答案】C
【解析】““三次产业’发展不均衡也影响了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错,仅根据图表数
据无法得出此结论。
3.(1)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培育新动能,为经济更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动
力。(2)采取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带动消费回暖以及经济的全面回暖,促进中国经济反弹。
(3)鼓励出口一制造业投资链条发展,推动经济进一步复苏。(每点 2 分)
四、(2021·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高三适应性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材料一:
在这个不平凡的 2020 年,杭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如何?最新预测数据显示,2020
年,杭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 2285 亿元,同比增长 8.2%,占全市 GDP14.2%。
逆水行舟,为何能乘风破浪?这与杭州文化底蕴深厚、产业基础好密不可分;同时,
杭州注重提前布局文化产业,一批重点项目平台实现提质增效。
“好基础”还来自于杭州的“数字基因”。疫情催生的“阅屏”需求,使得“在线新
经济”找到了发展窗口,成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新动能”。“杭州的数字科
技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特点,与这一波窗口期非常契合,因此一批以数字娱乐、数字阅读、
数字游戏、在线教育等为代表的数字内容产业快速崛起。”“2020 年,全市数字内容产业
增加值同比增速达 12.7%,成为带动全市文化产业向上向好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杭州市
文创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
不打无准备之仗,杭州文化产业这一波厚积薄发的背后,是多年来对文化产业的综合
集成规划。近年来,杭州全力推进的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重点平台——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
驶入发展快车道,成为带动杭州及全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以之江文化产业带重点项目——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
区为例,2020 年初,该基地在疫情背景下,团结企业推动影视出口的线上交易,达成合同
额达 300 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416%。“基地可以更好地实现行业资源的无缝对接,助
力企业优势互补,抱团发展。”
时至今日,像这样的“明星”项目,在之江文化产业带上已是星罗棋布——截至目前,
之江文化产业带重点项目共有 71 个,涉及投资金额 1185 亿元,其中 65 个项目已基本建设
完成或开工建设,产业平台的集聚力、幅射力、带动力不断凸显。
“十四五”新开局,杭州将继续秉持“以文图强、文化兴市”理念,加快推动之江文
化产业带高水平建设、加快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助力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展
现“重要窗口”头雁风采书写精彩文化篇章。
(摘编自张彧、曾艺《杭州文化产业乘“数”破浪》)
材料二:
2020 年,在疫情冲击下,中国各省市文化产业发展表现出积极态势。产业规模、人才
储备不断扩大,文旅融合、数字化文化产业快速增长,产业品牌的创建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
有效助推器。但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和占比持续下滑,发展不均衡性较为明显。
从综合指数来看,本年度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前十的省市分别是:北京、浙江、广
东、上海、山东、江苏、湖北、河南、四川、安徽。北京在十三五期间连续 5 年保持第一,
浙江连续三年位列第二。北京、浙江、广东、上海、山东等省市位列第一方阵,产业生产力
底数大,影响力和驱动力表现均同步强劲,发展稳定性好。
截至 2020 年底,我国文化企业获得专利授权超过 50 万件,同比增长 23%。文化类国家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了 1.2 万家,本年度增加超过 2000 家。不同地区、不同省份的创新
能力对比悬殊。浙江、广东、北京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文化企业数远高于其它省份,这三
个省市高新文化企业数量之和占到了全国的近 50%,63%的国家高新文化企业位于东部地区。
2020 年浙江、广东、北京、上海、山东五个省市取得的知识产权数量之和占到全国的 61.1%,
而西藏、青海、内蒙古等西部地区省份文化企业知识产权数量明显较少,各地区文化产业创
新发展的不均衡性非常突出。
空间格局方面,文化产业百强县集中于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东西差异、南
北差异非常明显。广东、浙江、江苏三省囊括了近一半的文化产业百强县,这与这些地区经
济发展水平以及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都是密切相关的,这
也说明中西部地区还需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发展和区域协同。
(摘编自曾繁文《2020 年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结果深度解读》)
材料三:
2021 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文化产业将沿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绘制的蓝图
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到 2025 年,人文湾区与休闲湾区建设初见成效;到 2035 年,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
一流湾区全面建成”,2020 年岁末,文化和旅游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了塑造湾区人文精神、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优化旅游市场供给等几方面任务,推动粤港澳
大湾区的新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
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七大区域发展战略中,无
形的“文化”举足轻重:文化同根同源,增强区域合作的凝聚力;文化培根铸魂,找到共同
发展的向心力;文化赋能助推,放大区域协同的竞争力。
“长三角在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文化市场要素健全、市场创新机制活
跃为特点的长三角模式。”南京大学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顾江分析,上海文化金
融发达,文化商贸以及高科技赋能文化业突出;浙江民营文化企业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特
色小镇,互联网和文化产业结合方面非常突出;江苏的旅游业发达,历史文化名城繁多;安
徽乡村旅游特色鲜明。三省一市既有共性,又有每个地方的独到之处,互补性强,携手共同
做大文化市场。
(摘编自张玉玲《奔向文旅融合的星辰大海——展望 2021 年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1.下列对材料二中“文化产业指数”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各省市文化产业综合指数是深度运用大数据技术,综合产业生产力、影响力、驱动
力、创新成效等指标计算得出的。
B.文化企业的知识产权数量和高新文化企业数量是衡量文化产业创新持续力指标的两
个重要测度变量。
C.从对各种文化产业指数的分析结果来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不均衡的原因是经济发
展水平不均衡。
D.分析文化产业百强县分布情况,说明评价对象已经细化、下沉到对区县级文化产业
发展状况的监测与评估。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2020 年,杭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能逆水行舟,得益于杭州文化底蕴深厚,产业基础好,
布局早,重点项目平台实现提质增效。
B.2021 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总结 2020 年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能为我国文化产
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提供有力支撑。
C.“文化强国”战略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是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
力的有效举措。
D.专家认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模式具有推广意义,西部各省市要扭转文化产业发展
落后的局面,只有抱团发展,齐头并进。
3.“文化强国”是利国利民的发展战略。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文化产业发展迎来难
得机遇。请结合材料,为我国中西部文化产业发展提出积极有效建议。(6 分)
1.【答案】C
【解析】以偏概全。原文说:“广东、浙江、江苏三省囊括了近一半的文化产业百强县,
这与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都是
密切相关的。”可见不同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不仅仅在于经济发展水平。
2.【答案】D
【解析】曲解文意,过于绝对。原文中南京大学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顾江肯定
了“三省一市既有共性,又有每个地方的独到之处,互补性强,携手共同做大文化市场”,
强调要寻找共性,又要突出特色,这不等于“齐头并进”,更不是提倡复制。
3.①各省市政府应统筹规划,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扩大文化市场,提升凝聚力和竞争力。
②大力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健全市场要素,突出特色创新。
③积极培育、打造精品文化产业平台,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文化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速。
五、(2021·吉林省顶级名校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材料一: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认为,中国年轻人对西方最根本的社会和政治理念“越来越不屑”,
而抗疫成果折射出的国家治理成功之道令中国年轻人更具有民族自豪感、更加自信。《环球
时报》环球舆情调查中心近日围绕中国年轻人开展的民调发现,中国青年望向西方的目光已
经改变,这背后有着复杂的成因。
调查显示,中国年轻人在回答“相对于 5 年前,今天提到西方国家,您心里是什么感觉”
这一问题时,选择“仰视”西方国家者仅占 8.1%;选择“平视”者有 48.3%;回答“俯视”
者则上升至 41.7%。在过去数年里,西方国家在经济、科技、疫情防控、社会治理等多个领
域出现了一系列失败,使中国民众整体进入了一个对西方“再审视的时代”。而中国青年成
长在祖国飞速崛起的时代,在与西方的交往中,他们有更强的自信和更足的底气。
新冠肺炎疫情让全世界看到了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制度弊端,这是中国年轻人对西方态
度发生转变的主要因素。针对“哪些是中国‘平视’西方国家的标志性事件”,选择“新冠
疫情全球大流行,中国防控成效全球瞩目”的受访者最多(53.8%),排在第二位的是“中
国与众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40.5%);选择“世
界经济遭重创,中国成唯一正增长主要经济体”和“中国脱贫攻坚战收官”的受访者分别有
37.6%和 30.3%,选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联合国决议”的受访者有 27.4%。值得
一提的是,经过 5 年时间,“平视西方”的受访者群体中,超八成将中国在防控疫情中的表
现列为中国“平视”西方的代表性事件。
在有关对西方国家好感度的问题上,逾四成受访者青年回答“变差”,导致这一结果
的主要原因包括西方打压中国科技企业,恶意炒作新疆、香港、台湾等问题,以及西方国家
种族歧视、种族骚乱不断等。
(摘编自《中国青年“西方观”因疫情改变》,中国青年网 2021 年 4 月 20
日)
材料二:
(摘编自《环球时报》环球舆情调查中心,2021 年 4 月 20 日)
材料三:
美国著名政治学者、“修昔底德陷阱”的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最近在美国《外交
事务》杂志上发文,专门驳斥了“对华接触失败论”,认为这种说法完全不符合历史经验,
抹杀了中美合作对于美方的战略价值,严重影响了中国年轻人对中美合作遏制疫情的前景作
客观解读。艾利森试图告诫美国决策者,美国的相对实力下降已成事实,保护美国利益最好
的方式是正视现实,而中国在全球化中正在发挥积极和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因此,如果以美
国为主的西方国家继续拒绝与中国合作,诸如防范军事危机、阻止气候变化、遏制疫情、防
止核扩散、打击恐怖主义和控制金融危机等涉及美国核心利益的问题的化解就无从谈起。
承认世界丰富的多样性既符合现实主义正视现实、尊重规律、追求明智而审慎的利益的
要求,也满足自由主义开放包容、追求人类和谐进步的需要。艾利森的文章指出了一个被西
方世界故意忽视的事实,即中国用最短的时间实现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脱贫,这本身就是对
人权的切实保护,符合《世界人权宣言》所设定的目标和宗旨。
(摘编自黄海涛《合作共赢才是美国对华战略的理性选择》,《光明日报》2021 年 03 月 15
您认为西方国家可以借鉴中国经验的领域(排名前十)
社会治安
历史文化
尊重人权
外交
价值观
政治
民主化
医疗卫生
国民素质
节能环保
85.7%
79.7%
72.1%
70.3%
69.5%
66.4%
63.5%
54.5%
52.4%
49.0%
您认为中国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经验的领域(排名前十)
科技
影视作品
经济
教育
社会福利
体育
节能环保
社会治安
医疗卫生
国民素质
64.6%
50.0%
48.8%
48.1%
44.1%
42.9%
36.1%
35.8%
31.5%
28.9%
日 )
材料四:
坚持正确义利观是中国开展国际发展合作的价值导向。正确义利观恪守义利相兼、以义
为先的原则,这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也是中国国际主义精神的体现。中国希望全世界
共同做大发展蛋糕,特别是希望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共享开放发展的机遇和成果。重视和
照顾其他国家的利益需求,对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继续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各国在公共卫生
体系建设中还存在不足和短板,各国应团结合作,共同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国将继续
支持世界卫生组织的工作,并呼吁国际社会加大对世界卫生组织的政治支持和资金投入,调
动全球资源,打赢疫情阻击战。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
1. 下列对“环球舆情调查中心”民调结果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在对西方国家的感觉上,中国年轻人选择“俯视”的比例远高于“仰视”,他们表现
出的自信和底气源于祖国的飞速崛起。
B. “中国防控成效全球瞩目”和“医疗卫生”被过半中国青年看作“平视”西方国家的
标志性事件和西方可借鉴的中国经验。
C. 国家种族歧视、种族骚乱不断,使得西方国家在可以借鉴中国“社会治安”领域经验
方面的比例,远高于中国且居高不下。
D. 中国青年眼中的中西方互鉴经验的领域及其排名,反映出他们已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并能对西方作出基于事实的公正评价。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艾利森认为美国的相对实力下降已经成为事实,他的观点能从西方国家借鉴中国经验
的领域情况统计结果的方面得到相关证实。
B. 与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能表明中国特别希望发展中国
家加快发展,共享开放发展的机遇和成果。
C. “中国脱贫攻坚战收官”与“中国用最短的时间实现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脱贫”两个
结论,明确体现了中国对传统文化的弘扬。
D. 中国坚持以正确义利观为导向并恪守互利共赢原则开展国际发展合作;艾利森则为化
解涉及美国核心利益的问题强调国际合作。
3. 结合材料看,“中国青年‘西方观’因疫情改变”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6
分)
1.【答案】C
【解析】“远高于”的原因还应有“疫情防控、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出现了一系列失败”
等;“居高不下”于文无据。
2.【答案】C
【解析】对“中国传统文化”所指过于宽泛,因此使用不当。
3.①西方国家在疫情防控领域出现失败;
②新冠肺炎疫情让世界看到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制度弊端;
③西方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存在不足和短板。
④西方国家拒绝在遏制疫情方面与中国合作;
⑤西方国家在医疗卫生领域做得(很)不够。
(关于第⑤点:图表显示超过半数受访者认为西方国家需要借鉴中国医疗卫生领域的经验)
六、((2021·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调研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3 题。
材料一:
中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明确提出要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
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
生态修复包括生态恢复、重建和改建,其内涵可以理解为通过外界力量使受损的(开挖、
占压、污染、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生态系统得到恢复、重建或改建,具体包括与自
然资源管理直接相关的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国土综合整治、矿山生态修复、海洋生态修
复等。
(摘编自李宏伟《 “修”出最美生态》 ,2020 年 10 月《人民日报》)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快立法进程,到加
大生态环境执法司法力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
全局性变化。
土壤污染防治法是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履职第一年制定的一部重要法律,为推进净土
保卫战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全面修订环境保护法,相继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
海洋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建立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制度,制定土壤污染
防治法,修改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
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立法步伐,完善严格保护生态环
境的法律制度。
长江“十年禁渔”是利生态、利民生、利长远的大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坚决遏
制长江流域非法捕捞犯罪活动,公安部部署沿江省、市和长江航运公安机关开展为期 3 年的
专项打击行动,坚决斩断非法捕捞、运输、经营的地下产业链。近日,为深入推进专项行动,
公安部决定将 100 起非法捕捞案列为专项行动第一批部督案件。
(摘编自《用法治守护绿水青山》,2020 年 8 月《人民日报》)
材料三:
据统计,2015 年底,河北共有 4330 处(面积 30.49 万亩)责任主体灭失的露天矿山迹
地,治理规模大。河北按照“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草则草、宜建则建、宜景则景”的原
则,实施一处一策。
近年来,全力创建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先行县的承德宽城满族自治县,在强化矿山
治理的同时,积极探索综合利用尾矿砂。他们与中关村绿色产业联盟、中国建筑材料研究院
等专业机构合作,研究开发了利用尾矿砂生产陶粒、高质透水砖、保温装饰一体化板材等
10 余种高附加值绿色建材产品,建成了新通源、绿标、大正等 19 家新型绿色建材企业,年
消纳尾矿砂 1500 万吨以上,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
而位于邯郸武安市西寺庄乡中寨村北的燕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区,呈现的则是一幅全新
的“循环”图景。该项目通过科学整治,累计完成土地修复 710 余亩,用于耕种小麦、玉米
等作物,山坡地可种植核桃、苹果等果树。同时,玉米秸秆通过青贮作为饲料饲养肉牛 2000
余头。肉牛的粪便直接用于沼气池,产生沼气 1000 多立方米,供近千户村民的生活用气。
沼液、沼渣用到治理恢复后的土地,增加土地肥力,整体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走出了一
条生态循环的发展之路。
(摘编自苑立立《再造绿水青山 收获金山银山》,2020 年 10 月《河北日报》)
材料四:《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
2007-2017 年 造 纸 钢 铁 水 泥
数量 减 24% 减 50% 减 37%
产量 增 61% 增 50% 增 71%
相关 需氧量减 84% 二氧化硫减 54% 氮氧化合物减 23%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指出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国策。
B.生态修复包括与自然资源管理直接相关的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国土综合整治、
矿山生态修复、海洋生态修复等。
C.材料二中,长江“十年禁渔”是利生态、利民生、利长远的大事,需要多地相关部
门之间密切合作。
D.从材料三可见,河北省对责任主体灭失的露天矿山迹地实施的一处一策,已经收到
良好的效果。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邯郸燕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区的成功创建,有赖于科学整治才走出生态发展之路。
B.承德宽城满族自治县对矿山进行治理中,通过与专业机构合作研发利用尾矿砂,该
做法符合政府的相关政策。
C.材料四中提到了造纸、钢铁、水泥三类企业经过有效规划治理,在很短时间内确实
减少了生产造成的污染。
D.从材料四可见钢铁、造纸、水泥等企业数量虽然有所减少,但企业的生产力却有提
高。
3.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中存在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利用,导致“绿水青山”等自然资
源资产遭到破坏。请结合材料简要指出我国政府为打造“绿水青山”已经做了哪些具体
工作。(6 分)
1.【答案】A
【解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国策”张冠李戴,应该是“生态发展”的基本国策。
2.【答案】C
【解析】“很短时间”不当,原文“2007-2017 年”是十年时间。
3. 示例 1:
(1)明确提出要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
(2)加快立法进程,加大生态环境执法司法力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3)在强化治理的同时,进行积极科学的探索,走出生态循环再利用的发展之路。
示例 2:
(1)政策:中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明确提出要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
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
(2)法律:加大生态环境执法司法力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如:颁布法律条令,展开专
项法律行动。
(3)实践:一处一策,建立多个示范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
(4)调整产业结构,减少重污染企业数量的同时,提升产业生产力。(注意此条款应合并
到 1,如果答出此条款给 1 分,其它条款各 2 分)
七、(2021·四川省宜宾市普通高中高三 4 月高考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材料一:
今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 2030 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
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
排放”。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
统形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由此提出碳达
峰和碳中和目标。
此外,我国作为“世界工厂”,产业链日渐完善,国产制造加工能力与日俱增,同时碳
排放量加速攀升。但我国油气资源相对匮乏,发展低碳经济,重塑能源体系具有重要安全意
义。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碳减排,主动顺应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潮流,积极布局碳
中和,已具备实现碳中和条件。
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和我们每个个体都息息相关。及时关电脑、打开一扇窗、自备购物袋、
种一棵树……只要你学会做减法:减排、减污、减负、减欲、减速,就能为碳中和、碳减排
贡献自己的力量。
(光明网 2021 年 3 月 6 日)
材料二:
中新网北京3月30日电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人民日报出版社联合举办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研讨会暨《碳达峰、
碳中和 100 问》新书发布会 30 日在京召开。
碳达峰、碳中和备受关注,涉及地方经济发展、传统行业转型、新兴领域前瞻性投资、
个人消费观改变等多方面问题,迫切需要一本兼顾科学性、可读性的简明读本。《碳达峰、
碳中和 100 问》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国家气候中心的大力
支持,也得到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丁一汇等多位专家的科学指导,知识系统、科
学通俗,是真正意义的“大家小书”。
碳达峰、碳中和涉及的领域很广,从气候变化科学,到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从能
源、建筑、交通等部门,到个人消费者。《碳达峰、碳中和 100 问》在编写过程中征求了院
士专家的意见,也做了大量的问卷调查。科研人员在做科研的同时应该肩负起科普宣传的责
任,科普宣传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编写团队还将以讲座、调研、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为
国家决策服务,为地方、企业和社会转型发展服务。
(中新网北京 2021 年 3 月 30)
材料三:
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未来两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还将持续实现每年
40-50%增长。大规模电动汽车出现,不仅给充电网完善提出更高要求,也给电网、交通带
来新挑战。
电动汽车既是交通工具,也是移动的储能单元,能够灵活参与电网削峰填谷、清洁能源
消纳。为此,苏州供电公司在同里试点开展电动汽车 V2G、群充群控、柔性智能充电等新
技术应用,建立电动汽车与大电网的互动机制,结合电网运行和车辆信息,实现电动汽车对
电网的辅助服务,支撑电网运行。
(摘编自《中国能源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碳达峰是我国向世界的郑重承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 2030 年前达到最大值,然后
不再增长,逐步降低,真正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B.碳中和是指测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造
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来抵消,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C.作为“世界工厂”的我国,随着制造加工能力的与日俱增,碳排放量也在加速攀升,
因此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重塑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D.《碳达峰、碳中和 100 问》得到相关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的支持,也得到有关专家
的指导,是一本科学通俗的“大家小书”。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随着二氧化碳的排放,气候变化成了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
这是我国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之一。
B.“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每个人积极行动起来,多做减法:减排、
减污、减欲、减负……就能为“碳中和”贡献自己的力量。
C.“碳达峰、碳中和”涉及领域很广,从气候变化科学,到应对的政策行动,涉及
到交通、能源、建筑……将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大变化。
D.电动汽车是移动的储能单元,能灵活参与电网削峰填谷,为此国家已经建立电动汽
车与大电网的互动机制,实现电动汽车对电网的辅助服务。
3.以上三则材料中,《光明网》《中新网》《中国能源报》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1.【答案】B
【解析】偷换概念,“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应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2.【答案】D
【解析】“已经建立电动汽车与大电网的互动机制”错,正在试点,更远远说不上“互动
机制”。
3.⑴《光明网》:侧重于向民众知识普及,主要讲了“碳达峰、碳中和”是什么为什么以及
民众该怎么办来展开报道;
⑵《中新网》:侧重于报道科技界的行动,科普宣传。围绕《碳达峰、碳中和 100 问》,
讲科学家们的责任和义务。
⑶《 中国能源报 》是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强调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实践运用及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