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押题卷语文试题 (全国卷) 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押题卷语文试题 (全国卷) 解析版

ID:691726

大小:32.36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1-05-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绝密 ★ 启用前 202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 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秦汉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与城镇发展的重心在关中及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长江流域经 济社会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城镇稀少。魏晋南北朝以后,北方战乱频仍,经济遭受重创,人 口大量南迁,而长江流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发展逐步追上黄河流域。建康(今南京)、扬 州、荆州在这一时期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中心城市,长江沿线城镇开始呈现带状分 布的雏形。隋唐五代至两宋是长江城镇带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我国经济重心南移这一历 史大势的驱动下,长江沿线城镇获得了蓬勃发展,基本上形成了一条横贯东西的城镇带。至 元明清时期,随着商品性农业的迅速发展、区域性生产分工的强化,长江沿线城镇得到全面 发展,沿江城镇的带状化、体系化特征显著。近代以来,长江沿线城镇在与西方工业文明的 交汇碰撞中,又成为我国早期工业化的先行地区。从几千年的长时段看,长江城镇带扮演了 以下历史角色。 我国历史上东中西部区域经济整合的重要纽带。作为一条黄金水道,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长江就是沟通巴蜀与中原的主干交通线。两汉时期,长江及其支流的航运有了进一步发展, “蜀汉之粟,方船而下”,开了“西粮东运”的先河。三国时期,“浮船长江,贾作上下”已 成一种社会常态。隋唐时期,长江航运更为畅达,从上游奉节至中游江陵一日可达,长江上 下游之间的经贸互动更加频繁。五代至宋元,长江流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持续发展,长江 沿线的三吴两浙地区、江西荆湖地区、巴蜀地区均获得不同程度发展,沿江大小城镇星罗棋 布。这些城镇既是港埠商埠,又是地方性经济中心,沿江城镇通过频繁的经贸互动使整个流 域连为一体,东西两大区域的经贸活动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整合。明清时期,长江上中下游的 区域间贸易规模更大,下游江南地区与中游两湖地区、上游四川地区与中游两湖地区围绕粮 食的输出与输入展开了规模巨大的埠际贸易,“川米下楚”“川米济江”“楚米济江”成为清 代国内市场的大宗项目,对全国经济大局都有着重要影响。 近千年国内市场运行的主轴。南宋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南移至长江流域,经济地理上南 重北轻的格局基本形成。此后的近千年间,以长江水道为纽带、沿江城镇为依托,我国东中 西部展开了紧密的区域间经贸互动,这种东西向的区域间经贸互动不仅规模巨大,而且关系 国计民生,在国内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为近千年我国国内市场运行的主轴。元明清 三代定都北京,其间多次整修大运河,南北间的商品流通依托大运河重新又繁盛起来。事实 上,大运河之所以重要,关键在于它与长江城镇带的联通,从而实现“南粮北运”、以南济 北的战略目的。因此,大运河沿线贸易的活跃非但没有削弱长江连接东西部、整合国内市场 的战略价值,反而进一步扩大了长江城镇带的辐射范围,强化了其作为国内市场运行主轴的 战略地位。 (摘自周德钧 王耀《长江城镇带的历史角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秦汉时期,关中和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发展的重心,而长江流域经济 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城镇稀少。 B.在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大势的驱动下,长江流域城镇带在隋唐五代到两宋时期开始 呈现带状分布的雏形。 C.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区域贸易规模更大,“川米下楚”“川米济江”“楚米济江”成为清 代国内市场的大宗项目,影响着全国经济大局。 D.长江流域城镇带对我国历史上东中西部区域经济整合的作用比黄河流域更重要,早在春 秋战国时期长江就成为沟通巴蜀与中原的主干线。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内容要点。B 项混淆时间,由原文“魏晋南北朝以后,……,长江沿 线城镇开始呈现带状分布的雏形。隋唐五代至两宋是长江城镇带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可知, “雏形”应在“魏晋南北朝时期。C 项,由原文“明清时期,长江上中下游的区域间贸易规 模更大”可知该项缩小了范围。D 项,“我国历史上东中西部区域经济整合的作用比黄河流 域更重要”无中生有。故选 A。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第一段按照时间先后从秦汉时期到近代论述了长江流域城镇带大致发展过程。 B.文章第二段引用“蜀汉之粟,方船而下”论证了两汉时长江航运开创了“西粮东运”的先 河。 C.文章列举了五代到宋元时期长江流域城镇带的发展,论证了长江对东中西区域经济整合 的作用。 D.第三段论证了南宋以后近千年间长江水域经贸互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近千年我国 国内市场运行的主轴。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证、论据。B 项,“蜀汉之粟,方船而下”,开了“西粮东运” 的先河。目的是论证“长江是我国历史上东中西部区域经济整合的重要纽带”。故选 B。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长江城镇经济带是近千年国内市场运行的主轴,我国现阶段以长江流域为依托打造‘一 道两廊三群’的城市规划正是长江城镇主轴线的体现。 B.长江沿线城镇在我国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它既是北南生产力转移 的承接点、文化的交汇点,也是南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 C.大运河的整修繁荣了南北商品流通,对于长江城镇带的联通起到了关键作用,实现了“南 粮北运”、以南济北的战略目的,但也削弱了长江链接东西部的作用。 D.长江城镇经济带涵盖长江上中下游,辐射东中西部的对外贸易圈,又与西方工业文明交 汇,长江城镇经济带成为联通国内外贸易的重要通道。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内容和文中的观点态度。C 项混淆是非,将肯定说成了否定,由原文 “大运河沿线贸易的活跃非但没有削弱长江连接东西部、整合国内市场的战略价值”可知“削 弱了长江链接东西部的作用”说法不正确。故选 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大多数人将不再需要拥有或驾驶汽车,而是依靠安全便捷的自动驾 驶车辆提供服务,前往想去的地方。出行服务公司将提供全方位的交通服务,我们不用再操 心停车、清洁、保养和充电。拥有汽车后给我们带来的各种麻烦都将消失。我们不再需要买 车、按揭和投保,也不再需要花时间开车、停车或加油。交通也不会再令人头痛。我们可以 选择乘坐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共享车辆;也可以选择支付更多费用,拥有专属的自动驾驶“服 务员”,不仅可以在我们需要的时候提供门到门服务,还可以派出去跑腿或接送家人朋友。 只需点一下手机,就可以召车。召来的车辆没有方向盘、油门和刹车踏板,大部分都是 舒适的两座电动汽车,因为通常我们都是一人或两人一起出行。所有这些都将大大缩减我们 的交通成本。 (摘编自《自动时代:无人驾驶重塑世界》2020.6) 材料二: 同传统驾驶相比,无人驾驶汽车有如下优势:首先是安全,交通事故被列为人类第五大 死亡原因,而无人驾驶汽车具备主动避开交通事故的能力,有潜力将交通事故降低为零;其 次是节约资源,每个美国人每天要花 1 小时开车上下班,无人驾驶汽车不仅能提高人们的生 活质量,而且将大大减少交通拥堵和寻找车位的时间,更环保节能。 (摘编自管克江《无人驾驶近在眼前》) 材料三: 截至 2020 年 5 月 31 日,北京市自动驾驶安全测试里程超过 145 万公里,测试里程全国 领先。目前,除北京、上海外,全国开放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的城市中,已开放载人测试许可 的城市还有广州、长沙、武汉和沧州。自动驾驶时代的到来势不可挡。显然,自动驾驶有望 成为自智能手机问世以来,对我们生活方式最具革命性的改变。 7 月 3 日深夜,国际通信技术标准组织 3GPP 宣布冻结我国提供的 5GR16 版本。每版标 准的冻结,都代表全球通信行业在相关技术上达成共识,也意味着相关技术已经全部成形, 可以初步投入商用,这是 5G 相关应用真正走向产业化的基石。 (摘编自《5G 新标冻结 无人驾驶再近一步》《广州日报》2020.7.11) 材料四: 目前,针对无人驾驶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现有的道路交通法规不能适应无人驾驶汽车 的行车条件。无人驾驶汽车生产相关法律法规也存在缺失,目前车企难以获得无人驾驶汽车 生产资质,即便是对传统车辆进行智能改装,《道路交通安全法》亦明令禁止。虽然在国家 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自动驾驶测试车辆上路牌照落地有了新进展,但还面临不少法规 方面的难题。 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平台牵头部门多,资源不聚焦。目前包括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资 委等为代表的多家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分别牵头,主导相关企业成立了多个国家级智能网联 汽车创新平台。车企及其他关联企业也在多线投入,整个产业链资源投放分散,不仅不利于 资源的有效整合,还容易导致形成无序竞争的不良格局。 城市道路与其他道路相比,环境更为复杂,车辆数量多且种类复杂,不同路段车速差异 大,非机动车交通流量大,道路交叉点多且密集。城市环境对无人驾驶汽车的首要挑战是技 术上的挑战。在硬件方面,相关的传感器是否能够精确无误的进行判断和操作,目前较大的 技术难点就是感知。在软件方面,在保证传感数据准确性的基础上,无人驾驶汽车需要对数 据做出准确预测和判断,除了基本逻辑判断,更多是突发情况的处理,这不仅需要程序有足 够的稳定性和计算速度,还需要更加高级的计算机智能算法和技术。 当前智能道路设施的普及率并不高,大量在建基础设施缺乏对专用路测通信系统等网络 设施的顶层设计与部署,车、人、路之间不能互联互通,无法满足路测和应用无人驾驶技术 的要求。面向无人驾驶汽车的数据交互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开发平台建设相对滞后, 导致不同车辆、企业、行业管理之间的平台数据难以实现互联互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 无人驾驶汽车大规模应用。 (摘编自《中国无人驾驶行业发展痛点分析》搜狐新闻 2020.1.25) 4.下列对“自动驾驶”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自动驾驶技术能为我们节省交通成本,给我们今后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 B.自动驾驶技术将使多数人告别驾驶员身份,并完全摆脱日常开车的各种烦恼。 C.自动驾驶有望成为自智能手机问世以来对于我们当下生活方式最具革命性的变革。 D.自动驾驶车辆的出现将大大缩减时间成本、资金成本、交通成本等交通成本。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B 项,“告别驾驶员身份”错,偷换概念,原文是“我 们大多数人将不再需要拥有或驾驶汽车”。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北京市自动驾驶安全测试里程全国领先,说明了自动驾驶在北京得到了超常发展,成为了 北京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B.车辆数量多且种类复杂、非机动车交通流量大、道路交叉点多且密集等复杂的城市环境, 是对无人驾驶汽车的首要挑战。 C.国际通信技术标准组织 3GPP 宣布冻结 5GR16 版本,这意味着我们在自动驾驶技术设计上 存在巨大的优势,已进入商用。 D.自动驾驶的大力发展,引发无人驾驶行业的全新变革,但是无人驾驶行业仍存在技术、政 策、制度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A 项,北京自动驾驶 安全测试里程领先并不能说明“成为北京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判断过于主观, 它们没有必然的联系。B 项,“是无人驾驶汽车的首要挑战”错,由材料四“环境更为复杂, 车辆数量多且种类复杂,不同路段车速差异大,非机动车交通流量大,道路交叉点多且密集。 城市环境对无人驾驶汽车的首要挑战是技术上的挑战”可知。C 项,“已进入商用”错,由 材料三“每版标准的冻结,都代表全球通信行业在相关技术上达成共识,也意味着相关技术 已经全部成形,可以初步投入商用”可知。故选 D。 6.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如何解决中国无人驾驶行业发展的“痛点”?(6 分) 【参考答案】①制定针对性法律,进行有效支撑。(健全法规)②整合产业资源,营造良好 竞争氛围。(聚焦资源)③创造更好技术,有效应对“城市环境”。(在硬件软件上,提高技 术)④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丰富配套。(提高智能道路设施的普及率,实现互联互通)(每点 2 分,答出 3 点即给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材料四中现在存在的问 题进行作答。“针对无人驾驶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概括出健全法律法规;“车企及其他关联 企业也在多线投入,整个产业链资源投放分散,不仅不利于资源的有效整合,还容易导致形 成无序竞争的不良格局”概括出整合资源;“城市道路与其他道路相比,环境更为复杂,车 辆数量多且种类复杂,不同路段车速差异大,非机动车交通流量大”概括出城市环境;“当 前智能道路设施的普及率并不高,大量在建基础设施缺乏对专用路测通信系统等网络设施的 顶层设计与部署”概括出基础设施。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科尔内柳斯·贝格的悲哀 [法]玛格丽特·尤瑟纳尔/廖练迪译 ①自从回到阿姆斯特丹那天起,科尔内柳斯·贝格就住在客栈里。他经常换地方,每到 要付房租的时候就搬一次家。他有时给人画肖像,有时应买主的要求画风俗画,有时为收藏 家画裸体作品,但更多的时候是在街上溜达,碰运气画画广告招牌。不幸的是他的手发颤, 眼镜的度数也越来越深,再加上,在意大利养成的嗜酒、抽烟等毛病又破坏了他那虽然不怎 么熟练但确曾自鸣得意的笔触。一气之下,他决定不再卖画,并把所有的作品涂改得一塌糊 涂,打算从此洗手不干了。 ②他经常在烟雾腾腾的小酒馆的角落里一待就是几个钟头。他往日的那一点点才能耗尽 了,仿佛又有了新的灵感,经常躲在乱七八糟的阁楼里,坐在画架前,面对高价买来的新鲜 水果写生。他必须赶在发亮的果皮干瘪之前尽快画下来。但是,他很快就得撂下画笔。从前, 他经常给买主画维纳斯的卧像和正在为赤膊儿童和蒙面妇女祝福的金须耶稣像。现在,他画 一小会儿就觉得手指发麻,无法在画布上表现出那水气弥漫的天空。他每次用畸形的双手抚 摸自己没有画过的东西时,心里总是充满柔情。他身居阿姆斯特丹凄凉的街头,却梦游在渺 无人迹、露珠闪烁的田野。这田野真比阿尼奥河畔的黎明还要美丽。这位极度贫困的老人似 乎得了心脏水肿,潦潦草草地涂抹着可怜的画稿,但心却比伦勃朗还要高。 ③他同家庭的联系也全都断了,有些亲友不认他,有些则装着不知道他还在人世,唯一 同他有来往的是哈勒姆的老居民代表。 ④整个春天他都呆在那个阳光充足而又十分整洁的小城里,白天受雇去为教堂描画假护 墙板,工作完了之后,晚上总爱去这位墨守陈规、性格温和的老人家里做客。老人没有妻子, 在一个女佣人的细心照料下生活。他对艺术一窍不通。贝格推开单薄的上漆栅门,在小花园 里水渠旁的花丛中,受到特别喜爱马兰花的主人的接待。科尔内柳斯对这些珍贵的花草虽无 兴趣,但对它们在形体和色调上的细微差异却极为敏感。他知道老代表请他来只是为了听听 他对新花种的意见。没有人能用语言确切地表达出白色、蓝色,玫瑰红和淡紫色的无穷变化。 各种名花的幼芽又细又硬,从肥沃的黑土里钻了出来,虽然闻不到花香,但空气中却弥漫着 潮湿泥土的芬芳。老代表双手捧着膝上的花盆,正在修枝剪叶。他用两个指头夹着花梗,默 默地让客人欣赏幼嫩的花朵。他们彼此说话不多,科尔内柳斯只是不时地点点头表示自己的 赞许。 ⑤这一天,老代表对新培育成功的一种罕见花种十分得意:花瓣白紫相间,还带有彩虹 般的条纹。他翻来倒去地欣赏了一阵,然后把花放到脚边说道: ⑥“上帝是一个伟大的画家。” ⑦科尔内柳斯没有回答。性格温和的老代表接着说: ⑧“上帝是整个世界的画家。” ⑨科尔内柳斯一会儿看看花儿,一会儿又看看水渠。渠水犹如一面青灰色的镜子,照出 了花坛、砖墙、和女佣人晾晒的衣裳,但是,疲惫的流浪画师却从中模模糊糊地看到了自己 的一生。他眼前浮现出长途跋涉中见到过的某些人的容貌及其他种种景象:东方的肮脏,南 方的散漫,普天之下的贪婪、愚昧和残暴,破旧的房屋,花柳病,小酒店前的械斗,当铺老 板的冰冷面孔,还有躺在弗里堡医学院解剖台上的弗雷德里克·格里多切的模特儿那美丽丰 腴躯体。他还想起另一件事情。他曾在康士坦丁诺布尔住过,并给联合省驻那里的大使画过 几幅苏丹像和有机会参观一位帕夏引以骄傲和非常得意的马兰花花园。帕夏指望画家能把他 在这个花园里度过的短暂美好时光画下来作永久的纪念。堆放在大理石路面上的马兰花,呈 现出鲜艳而柔和的色彩。喷水池旁,翠柏参天,一只小鸟儿正在歌唱。但是,奉主人之命向 来客介绍这些名花的却是一个独眼仆人,成群苍蝇麇集在他刚刚瞎掉不久的眼珠上。想到这 儿,科尔内柳斯摘下眼镜说道: ⑩“上帝确是整个世界的画家。” ⑪ 接着,又悲伤地低声补充说: ⑫ “代表先生,可惜上帝画的不仅仅是自然景物。” 【注】伦勃朗:欧洲 17 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画作体裁 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科尔内柳斯·贝格虽然极度贫困,老眼昏花,甚至似乎有心脏水肿,但是他依然“心比伦 勃朗高”,说明他有着较高的画作追求。 B.科尔内柳斯·贝格没有亲友,但是唯一与哈勒姆的老居民代表交往,因为这个老人和他一 样都没有亲人,都特别喜欢马兰花。 C.老代表说“上帝是一个伟大的画家”表明了自然美就如画作一样美丽,引出科尔内柳斯·贝 格对社会的关注,推动情节发展。 D.小说以科尔内柳斯·贝格的一句“可惜上帝画的不仅仅是自然景物”收束全文,既归结了 上文,照应了老代表的话,又升华了小说的主题。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的内容与艺术特色。B 项,“老人和他一样都没有亲人,都 特别喜欢马兰花”错,由原文“他对艺术一窍不通”“科尔内柳斯对这些珍贵的花草虽无兴 趣”可见二者没有共同爱好。故选 B。 8.小说主人公科尔内柳斯·贝格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参考答案】①穷困潦倒:给人画画为生,每当交房租时都要搬一次家。②衰老多病:手发 颤,眼睛昏花,似乎有心脏水肿。③向往美好:身居在凄凉的阿姆斯特丹的街头,梦游在美 丽的田野。④晚景凄凉:与家庭断了联系,没有亲友,甚至认为他已经不在人世。⑤深刻地 观察和理解社会(关心社会):不仅擅长对自然花的色彩感应,而且关注社会生活,经常在 眼前浮现他流浪中看到各种肮脏的社会现实。(“对艺术有着追求”也可酌情给分。任意答出 三点即可) 9.小说所反映的“悲哀”这一主题,是指科尔内柳斯·贝格个人的,还是指社会性的,你有 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文本阐述理由。(6 分) 【参考答案】观点一:是科尔内柳斯·贝格个人的。理由:(1)科尔内柳斯·贝格居无定所, 老眼昏花,画画为生却又时常靠运气。(2)在意大利养成酗酒、抽烟等毛病破坏了他的画技, 增加了他的生计“悲哀”。(3)有了新的灵感,却又很难画出来,一会儿手指发麻,身体多 病衰老,使他更加“悲哀”。(4)没有亲情,和家庭完全断了联系,甚至有的亲友认为他已 经不在人世,孤独寂寞,足见其“悲哀”。(5)社会的丑恶增添了他无限的“悲哀”。由以上 可见,小说反映的是科尔内柳斯·贝格个人的“悲哀”。 观点二:是社会性。理由:(1)小说以充满柔情的科尔内柳斯·贝格居住在阿姆斯特丹 清凉的街头,梦游在魅力的田野中,反衬了阿姆斯特丹社会的阴暗。(2)小说写科尔内柳斯·贝 格失去了与家庭的联系,亲友甚至认为他已经不在人世,写出了社会缺乏亲情。(3)小说以 科尔内柳斯·贝格流浪中的所见所闻,反映了整个社会的黑暗。(4)小说借科尔内柳斯·贝 格的遭遇与所见揭露了社会的黑暗。由此可见,小说所反映的“悲哀”是社会性的。(观点 明确,理由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如果答“既是个人,也是社会性的”,言之成理也对)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李彪,字道固,顿丘卫国人。家世寒微,少孤贫,有大志,笃学不倦。初受业于长乐监 伯阳,伯阳称美之。与渔阳高悦、北平阳尼等将隐于名山,不果而罢。悦兄闾,博学高才, 家富典籍,彪遂于悦家手抄口诵,不暇寝食。既而还乡里。平原王睿年将弱冠..,雅有志业, 闻彪名而诣之,修师友之礼,称之于郡,遂举孝廉。至京师..,馆而受业焉。高闾称之于朝贵, 李冲礼之甚厚。迁秘书丞参著作事自成帝以来至于太和崔浩高允著述国书编年序录为《春秋》 之体遗落时事三无一存彪与秘书令高祐始奏从迁固之体,创为纪传表志....之目。彪稍见礼遇, 加中垒将军。及文明太后崩,群臣请高祖公除..,高祖不许,与彪往复。以参议律令之勤,赐 帛五百匹、马一匹、牛二头。迁御史中尉,领著作郎。彪性刚直,多所劾纠,远近畏之,豪 右屏气。高祖常呼彪为李生,于是从容谓群臣曰:“吾之有李生,犹汉之有汲黯。”车驾南伐, 彪兼度支尚书,与仆射李冲、任城王等参理留台事。彪素性刚豪,与冲等意议乖异,遂形于 声色,殊无降下之心。自谓身为法官,莫能纠劾已者,遂多专恣。冲积其前后罪过,乃于尚 书省禁止彪。会赦得免。时司空北海王元祥、尚书令王肃以其无禄,颇相赈饷。遂在秘书省 同王隐故事,白衣修史。诏彪兼通直散骑常侍,行汾州事,非彪好也,固请不行,有司切遣 之。会遴疾累旬,景明二年秋,卒于洛阳,年五十八。谥曰刚宪。彪在秘书岁余,史业竟未 及就,然区分书体,皆彪之功。述《春秋》三传,合成十卷。其所著诗颂赋诔章奏杂笔百余 篇。 (节选自《魏书·李彪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迁秘书丞/参著/作事自成帝以来/至于太和/崔浩/高允著述国书/编年序录/为《春秋》之 体/遗落时事/三无一存/ B.迁秘书丞/参著/作事自成帝以来/至于太和/崔浩/高允著述国书/编年序录/为《春秋》之 体/遗落时事三/无一存/ C.迁秘书丞/参著作事/自成帝以来/至于太和/崔浩/高允著述国书/编年序录/为《春秋》之 体/遗落时事三/无一存/ D.迁秘书丞/参著作事/自成帝以来/至于太和/崔浩/高允著述国书/编年序录/为《春秋》之 体/遗落时事/三无一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从语法来看,“参著作事”为动宾关系,意为参与著作事宜, 中间不能断,排除 AB 项;从语意来看,“遗落时事三无一存”的意思是“遗漏了史实,三件 中没有一件留存”,“时事”与“三”中间要断开,排除 BC 项。故选 D。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京师,帝王的都城。以“京”称都城始于周朝建立之初,后与“师”合称“京师”。 C.纪传表志,意为本纪、列传、表、志,由司马迁创制、班固增补的国别体例。 D.公除,帝王自身担负国事之重任,遇丧可因公而变通礼制,除去丧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知识。C 项,“国别体例”错,应为“纪传体例”。故 选 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李彪出身寒微,勤奋好学不倦。他世代寒微,少小孤贫,受学于伯阳,受到伯阳的称赞; 他到富藏典籍的高悦家手抄口诵,废寝忘食。 B.李彪得人相助,顺利求学为官。他受到平原王元睿仰慕,得以入京修习;受到高闾、李冲 赏识,升任秘书丞;因高祖稍加礼遇而任中垒将军。 C.李彪刚强豪横,因此招来灾祸。他性格刚直,屡屡弹劾纠肃朝臣;与李冲等人意见不合, 毫无退让之意;后被李冲囚禁,逢大赦才得以免罪。 D.李彪修史作传,留下著述多篇。他修撰历史虽没有最终完成,却有区分书体之功;他阐述 《春秋》三传,合成十卷;所写各类诗文有一百多篇。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言文内容。B 项,“稍加礼遇”错,文中“稍见礼遇”的“稍” 意思是“渐渐”。故选 B。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闻彪名而诣之,修师友之礼,称之于郡,遂举孝廉。(5 分) (2)自谓身为法官,莫能纠劾已者,遂多专恣。(5 分) 【参考答案】(1)听说李彪的名声便去拜访他,李彪以师友之礼相待,被郡里人称赞,于是 被推举为孝廉。(“闻”“诣”“礼”“称之于郡”各 1 分,句意 1 分) (2)他自认为身为法官,无人能够纠奏弹劾自己,于是便经常专横恣肆。(“自谓”“莫”“多” 各 1 分,句意各 2 分) 【参考译文】 李彪,字道固,是顿丘卫国人。家中世代寒微,年少丧父家境贫苦,有远大志向,好学 不倦。起初追随长乐监伯阳接受学业,伯阳称赞欣赏他。(李彪)与渔阳高悦、北平阳尼等 人准备到名山隐居,没能成行便只好作罢。高悦的哥哥高闾博学高才,家中藏有很多典籍, 李彪于是到高悦家中手抄口诵,废寝忘食。不久还归乡里。平原王元睿将及成年,一向有志 于学业,听说李彪的名声便去拜访他,李彪以师友之礼相待,被郡里人称赞,于是被推举为 孝廉。李彪到京城,入学堂修习学业。高闾在朝中官员中称赞表扬他,李冲对他甚为礼遇。 李彪升任秘书丞。参与著作事宜。自魏成帝以来,真到太和年间,崔浩、高允等人著述国书, 以编年的顺序收录史料著述成《春秋》的体例,遗漏了史实,三件中没有一件留存。李彪与 秘书令高祐开始奏请依照司马迁、班固史书的体例,创制了纪、传、表、志诸项目录。李彪 渐渐被皇上礼遇,加授中垒将军。等到文明太后逝世,群臣请求魏高祖变通礼制除去丧服, 高祖不同意,与李彪往复论议。因他参与议论律令的勤勉,皇上赐给他五百匹丝帛、一匹马、 两头牛。李彪被升迁为御史中尉,兼任著作郎。李彪性格刚直,多次弹劾纠肃朝臣,远近之 人都很怕他,豪强也不敢妄动。高祖常常喊李彪为李生,当时舒缓、不急迫地对群臣说:“我 有李生,就像汉代有汲黯一样。”皇帝南伐,李彪兼任度支尚书,与仆射李冲、任城王等人 共同处理国家日常事务。李彪生性刚强豪倔,与李冲等人意见有不合的地方,便在脸色和言 语上表现出来,毫无退让的意思。他自认为身为法官,无人能够纠奏弹劾自己,于是便经常 专横恣肆。李冲累积李彪前后所犯的罪过,便在尚书省衙门内囚禁起李彪。李彪逢大赦得以 免罪。当时司空北海王元祥、尚书令王肃因李彪没有俸禄,很是赈济他。于是按照当年王隐 的旧例安排他在秘书省,让他以无官职的人的身份修撰史书。皇帝下诏让李彪兼任通直散骑 常侍,处理汾州事务,这不是李彪所爱好的,他竭力请求不去上任,有关部门强令他前往。 恰好此时李彪染上疾病,持续了几十天,景明二年(501)秋天,在洛阳去世,享年五十八 岁。谥号为“刚宪”。李彪在秘书监一年多,修史之业终未完成,然而区分史书体例,都是 李彪的功劳。他阐述《春秋》三传,合成十卷。他所写的诗歌、颂、赋、诔、章奏、杂笔有 一百多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春江送人 孟贯 春江多去情,相去枕长汀。 数雁别湓浦,片帆离洞庭。 雨余沙草绿,云散岸峰青。 谁共观明月,渔歌夜好听。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首联借春江流水寄托离别之情,借眼前景传递离别情,委婉曲折,含蓄蕴藉。 B.颔联选择凝聚着别意的大雁和船帆,将二者加以对照,将离愁别绪推进一层。 C.尾联实写行人到达目的地之后的欢快场景,和朋友一起赏明月,共同听渔歌。 D.这首诗风格平实质朴,语言自然流畅,对仗工整,把寻常题材写得真挚动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特色。C 项,“实写行人到达目的地之后的欢快场 景”错,最后一联应为虚写。 15.请赏析这首诗颈联的写景艺术。(6 分) 【参考答案】①诗人的目光从近处的沙草望向远方的山峰,由近及远,由低到高,变换不同 的视角使画面增添了层次感。②两句诗选取不同色彩入诗,既有雨后嫩绿的小草,又有云开 后青色的山峰,画面丰富。③乐景衬哀情,作者写在清新明丽的背景下仍难舍别离,哀情倍 增。(每点 2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在叙写了岳阳楼的大美景观之后,用“ , ” 两句抒发了自己对天下忧乐的关心。 (2)《游褒禅山记》中“ , ”两句阐述道了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 如果没有东西帮助也是不能到达“险远”“人之罕至”的地方。 (3)在《诗经·氓》中诗人以“ , ”描写了女子在见到“复关”之后 兴奋的情态。 【答案】(1)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亦不能至也 (3)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追根溯源,春节民俗的形成依赖于传统农耕文明,远古先民根据自然气候和万物生长特 点深化了对岁年、节令的认知,其生产生活也大致随节气 而变化。久而久之, ( ),并以独具地域风情的风俗符号将其继承下来,使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与精 神的重要标志。 ,中国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工业技术的普及提高了农业生产 力,让人们逐步减少了对土地、气候等自然要素的依赖,附着在此基础上的节庆仪式也不断 褪去原始的色彩。此外,新科技、新观念的涌现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也使这些具有浓重乡土 气息的形式不断 。 年俗确实在变。比如,“反向春运”“电子花灯”“旅游过年”……这些被统称为“新年 俗”的形式正以其便捷与时尚不断走俏,成为人们寄托情思、传递福祉的新符号。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中国传统年俗在历史变迁中逐渐“换新颜”,与时代同步、与人 民合拍。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人们也在凭借自身的生活智慧、思维方式与文化积淀,让春 节民俗不断 ,由此激发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奔涌向前,推动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不断丰 富。 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这种更为深层的文化与情感延展到人们的认知层面 B.将这种认知延展到人们更为深层的文化与情感层面 C.人们将这种认知延展到更为深层的文化与情感层面 D.这种认知将延展到人们更为深层的文化与情感层面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注意主语的前后一致性,A 项“文化与情感” 做主语,与下句中“将其继承下来”“使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重要标志。”无法衔接。 B 项缺主语。D 项“这种认知”做主语,与下句中“将其继承下来”“使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 与精神的重要标志。”无法衔接。故选 C。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律动 时过境迁 式微 吐故纳新 B.更换 时过境迁 更新 推陈出新 C.更换 日新月异 式微 推陈出新 D.律动 日新月异 更新 吐故纳新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词语的能力。“律动”,这里是指有规律地运动。“更换”,是指更新替 换或更改调换。“节气”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所以第一处用“律动”,而“更换”只侧重“换” 而无“规律”。“时过境迁”,意思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变化。“日新月异”,意思是 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结合第二处 语境,“时过境迁”强调了时间和情况的关系,而“日新月异”强调的是变化迅速,所以选 用“时过境迁”。“式微”,指事物由兴盛而衰落。“更新”,旧的去了,新的到来。文中表述 的对象是“浓重乡土气息的形式”,所以第三处选用“式微”符合逻辑。“吐故纳新”,多用 来比喻扬弃旧的、不好的,吸收新的、好的。“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 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所以第四处“吐故纳新”符合语境。故选 A。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这些被统称为“新年俗”的形式正不断走俏,便捷与时尚成为人们以其寄托情思、传递福 祉的新符号。 B.这些被统称为“新年俗”形式的正不断走俏,因其便捷与时尚的新符号成为人们寄托情 思、传递福祉。 C.这些被统称为“新年俗”的形式正以其便捷与时尚不断走俏,人们寄托情思、传递福祉的 新符号。 D.这些被统称为“新年俗”的形式正以其便捷与时尚不断走俏,成为人们寄托情思、传递福 祉的新符号。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A 项偷换主语,这句话的主干是“形式成为新符号”, 而第二句主语换成了“便捷与时尚”。B 项缺宾语,“成为”的宾语缺失。C 项缺谓语“成为”。 故选 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出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史学与社会现实的密切关系、史学的社会功能,是任何人都否定不了的。不过,当前史 学在发挥社会功能方面既有许多令人鼓舞的现象,① 。史学在市场 经济冲击下出现了不景气的局面:高校历史系招不上学生,历史系毕业生找工作比较困难, 史学论著难以出版或发表,等等。这显然② 。与史学的冷清相反, 市场上那种宫廷秘史之类的通俗小册子则四处泛滥,相关题材的“戏说”型影视作品也是大 热。③ ,是需要史学工作者深思的问题。但无论形势怎么变化, 我们都应坚信时代需要史学,通过自身变革,史学终归会适应新的时代并更好为时代服务。 【参考答案】①更有许多令人沮丧的事情 ②不利于史学发挥自己的社会功能 ③如何 看待和应对这种形势(每句 2 分) 21.请对下面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50 个字。 (5 分) 据中国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消息,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分别于 3 月 21 日 2 时和 3 月 20 日 17 时 09 分结束第 28 月昼工作,进入月夜休眠。截至目前,嫦娥四 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已在月面生存了 808 个地球日,本月昼期间月球车行驶约 30 米,累计行驶里程 682.77 米。 科研团队通过分析巡视区石块的光谱特征,推断石块很可能源自古老的芬森撞击坑,空 间分布特征表明它们是新鲜出露的撞击坑溅射物。这些石块由芬森撞击坑溅射过来后原本埋 藏在月壤之中,后期由于织女撞击坑溅射物的撞击挖掘作用而暴露在月表。 【参考答案】嫦娥四号结束第 28 月昼工作,进入月夜休眠,科研团队通过分析巡视区石块 的光谱特征,推断出石块来源。(5 分) 四、作文(60 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 分) 人类至少可以从一棵树上学到三种美德:抬头看天空和流云,学会伫立不动,懂得怎样 一声不吭。——朱尔·勒纳尔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指导】这是一句名言材料作文。这句话并不难理解,其立意关键在“抬头看天 空和流云,学会伫立不动,懂得怎样一声不吭”这三句话。“抬头看天空和流云”,可以像“树” 那样目光远大,也可以像“树”那样心胸开阔,还可以像“树”那样懂得欣赏……。“学会 伫立不动”可以像“树”那样坚强坚毅,也可以像“树”那样迎风岿然不动,在风雨困难面 前敢于迎战……。“懂得一声不吭”可以像“树”那样厚重踏实,也可以像“树”那样沉默 是金,还可以像“树”那样懂得“言与不言”……此题从“美德”来看,不可从反面立意, 只能从正面立意,否则,作文易脱离材料本意。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