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高中 2018 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 10 页,共 22 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
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
想文化资源,深刻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最深厚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我们坚
定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意志品质等不仅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精髓,更是滋养当代
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源头活水。尊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尊重中华民族的历史根脉与精神追求。抛弃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4 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谈到德国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时代”,指出当时古代希腊、古代中国、古代印度等文明都产生了伟大的思想
家,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文化传统,并一直影响着人类生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轴心时代”
至今,依然焕发着生机活力、从未中断,究其根源在于其强大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影响力。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以其和合共生、天下大同的发展理念,求同存异、兼容并包的处事方法,在世界文明的历史进程中独
树一帜。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相较于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等硬
实力而言,是一国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与发展动力,以及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产生的吸引力和
影响力。当今,暴力、强权等硬实力的比拼不再是解决国际问题与冲突的唯一途径,主权国家之间的博弈
不敢也不愿轻易诉诸武力,而是由经济、军事等硬实力领域转向为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文化软实力成为国
与国竞争的重要方式,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迫在眉睫,充分发
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更是责无旁贷、刻不容缓。
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脉与灵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深厚基础,
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不竭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的源泉,
越来越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自强的重要支撑,也越来越成为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必不可少的因素。基于此,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现代社会相协调,积极主动
实施文化“引进来”与“走出去”,不仅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更有利于增强综合国
力、提升国际地位、传播中华文化、彰显中国形象。
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与现实旨归。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
繁,文化软实力竞争日益加剧,由此引发的文化霸权主义与文化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讲文化自信,要有充
分的理由和充足的底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根本文化资源与力量源泉,它承载着中
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传统,包含着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共同的价值追求,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发展壮大的根脉和灵魂,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世界文明多元作出了卓越贡献。
⑦要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走出去”至关
重要。一方面,要在执中鉴西、贯通中外的实践中积极树立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在保持自身独
特性的同时,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另一方面,通过加强自身文化建设,
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与自豪感,积极主动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节选自《光明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最深厚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我们坚定
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
B.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指思想观念、文化典籍、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意志品质,是当代中国人精神世
界的源头活水。
C. 古代伟大思想家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的文化传统,一直影响着人类生活,自“轴心时代”至今依然焕
发着生机活力,从未中断。
D.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既需要在保持独特性的同时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化,又
需要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与自豪感。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文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展开论述,采用总分式结构,条理清晰。
B. 文章大量使用道理论证,同时使用少量的事实论据,这让文章论述有理有据,说服力强。
C. 文章反复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肯定,有力地证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价
值意义。
D. 文章第六段,先亮明本段的观点:中华优秀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接着论述坚定文化自信的
必要性,再论述了我国有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整个文段采用层进式展开论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它是滋养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源头活水;如果拋弃它,我们
的文化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B. 当今世界解决国际问题与冲突的途径,已经从经济、军事等硬实力领域转向为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文化
软实力成为了国与国竞争的重要方式。
C.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深厚基础,因此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历史价值,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
D. 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实施文化“引进来”与“走出去”,这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而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彰显中国形象。
【答案】1. D 2. B 3. A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中华传统文化”偷换概念。对比原文第一段最后一句“深刻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
与魂,是最深厚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替换为“中华传统文化”,词语替换,
语义改变。
B.“文化典籍”无中生有。对比原文第二段中第三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
德规范、意志品质等不仅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精髓”,文中未提及“文化典籍”。
C.“古代伟大思想家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的文化传统……从未中断”范围扩大。对比原文第三段第三句
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轴心时代’至今,依然焕发着生机活力、从未中断,究其根源在于其强大的
感召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文中提到的从未中断的只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无中生有,全文大量使用道理论证和引用论证,文中并未使用事实论据。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我们的文化”偷换概念。联系文中第二段最后一句,“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将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文中具体指出是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是“我们”而非“我
们的文化”。
故选 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天,很多人的一天可能是这样度过的:在手机上一键下单点早餐外卖,扫二维码骑共享单车上班;
工作时,打开在线办公 APP 与同事远程会议,午休时在电商平台购置生活所需;回家后,语音呼叫打开电
视,进行影视点播……当一大批数字技术应用走进现实,无需刻意感受,数字经济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
人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成为小康生活的生动注脚。
日益便捷的数字化生活背后,是我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
会强调,“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最
新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 年)》显示,2019 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 35.8 万亿
元,名义增长 15.6%,占 GDP 比重达到 36.2%。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突
破,智能化新生产方式加快到来,平台化产业新生态迅速崛起,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正在成
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推动全面小康的脚步不断加快。
(摘自《数字经济打开发展空间——从生活变化感受全面小康》,有删改)
材料二:
疫情冲击之下,在线医疗、教育直播、远程办公等新兴数字化业态迅速爆发,有效支持抗疫复工复学
等开展,对经济重建与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字中国指数报告 2020》显示,那些积极开展数字化的地区、
行业和企业,将数字化从过去的备选、辅助手段,转变为首选、主要手段,更有效获得了自救与恢复。“数
字优先”,已成为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必选之道。
与此同时,数字经济正迎来央地政策新一轮部署。相关部门将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
快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推进 5G 大规模商用,以持续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地方版施工
图也密集出炉。9 月 7 日,北京发布促进数字经济、数字贸易发展的相关政策,致力于将北京打造成为全国
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和示范区;两千多公里外的云南省,也于 8 日提出打造千亿级数字经济产业。近一
个月来,广东、海南、上海等地明确数字经济相关发展规划,加快推进以数字贸易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
发展,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高地。
(摘自《“数字经济”时代到来,怎么看?怎么办?》,有删改)
材料三:
材料四:
联合国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尽管跨国性数字经济巨头企业发展迅速,但全球目前仍处于数字经济发展
初期,互联网连接不足的国家与高度数字化的国家之间差距趋于扩大。在我国,非网民规模仍有 5.41 亿,
其中农村地区非网民占比 62.8%。这意味着,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仍需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
步提升互联网普及率,在拓展“互联网”应用中不断缩小“数字鸿沟”,让人们共享数字技术的红利。换
个角度看,数字经济向基层、向农村延伸,正是在打开“下沉市场”的广阔空间,展现着中国经济的巨大
潜力。
数字经济既要壮大电子商务、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数字产业,也要通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
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出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远程医疗等数字化产业新业态,促进传统产业转
型升级,站上数字化高地。例如,经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一家企业的生产线生产效率提高 10%以上,
能源利用率提高 20%以上,企业的竞争力大为提升。只有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互为依托、齐头并进,才能
真正驱动产业跃向高层次、经济迈向高质量。
(摘自《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有删改)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日益便捷的数字化生活背后,是我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重
要引擎。
B. “数字优先”,意味着将数字化从过去的备选、辅助手段,转变为首选、主要条件,这已成为未来生存
和发展的必选之道。
C. 北京将被打造成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和示范区,这正是数字经济在地方政策新一轮部署中的典
型呈现。
D. 联合国指出,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并且由于数字化程度的不同,国与国之间数字经济
发展的差距还在不断扩大。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在抗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些积
极开展数字化的地区、行业和企业更有效地获得了自救和恢复。
B. 数字经济的构成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数字产业化,包括基础电信、电子制造、软件及服务等;二是产业
数字化,即信息技术对其他产业如农业等的贡献。
C. 从我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变化情况来看:2016-2019 年期间,我国数字产业化规模和产业数字化规模均
逐年上升;2017-2019 年,产业数字化规模的增长额高于数字产业化规模的增长额。
D. 只要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互为依托、齐头并进,传统产业就能转型升级,跃向高层次,经济就能迈向高
质量。
6. 我国的数字经济如何才能够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A 5. D
6. ①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互联网普及率,向基层、向农村延伸;
②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进一步壮大电子商务、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数字产业,创造数字化产业新业态;
③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④需要央地政策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进一步部署;
⑤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已成为”错,原文中是“正在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选项将未然变成了已然。
故选 A。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D.“只要……就……”过于绝对,原文中“只有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互为依托、齐头并进,才能真正驱动
产业跃向高层次、经济迈向高质量”强调的是必要条件。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结合“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互联网普及率,在拓展‘互联网’应用中不断缩小‘数
字鸿沟’,让人们共享数字技术的红利”“字经济向基层、向农村延伸,正是在打开‘下沉市场’的广阔
空间,展现着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概括出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互联网普及率,向
基层、向农村延伸;
结合“数字经济既要壮大电子商务、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数字产业”“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
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出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远程医疗等数字化产业新业态,促进传统产业转型
升级,站上数字化高地”概括出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进一步壮大电子商务、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数字产
业,创造数字化产业新业态;
结合“通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出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远程医
疗等数字化产业新业态,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站上数字化高地”概括出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进行数
字化和智能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结合材料二“数字经济正迎来央地政策新一轮部署。相关部门将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
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推进 5G 大规模商用,以持续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概括出需要央地政策的支
持和相关部门的进一步部署;
结合材料一“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强调,‘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
造未来发展新优势’”概括出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火
两个钟头以后,夜幕沉沉的落下大地。负责掩护某集团军撤退的陈剑心团长,经过三天三夜的苦战之
后,终于率领着伤亡过半的残余部队冲出重围,黄昏以后来到了小市镇上。他把临时团部设在那座驻扎过
野战医院的,被轰炸得残破不堪的大庙里边,决定在这儿稍作休息。
陈团长强打精神坐在一张破席上,睁着干涩而发肿的眼睛察看地图。旁边有两个传令兵靠着墙坐在冷
冰的砖地上,呼呼的扯着鼾声。
他不声不响的踱到另外的一间房间里。看见政治指导员和几位团部同事们睡在冰冷的砖地上,互相枕
着,挤着,他赶忙弯下腰去替他们把军毯盖好,又踮着脚尖儿走了出来。走到院里,他站在甬路上默默的
望着①被火光照耀成暗红色的有云的天空,心里不由的兴起来无限感触,几乎要落下泪来。从街上传来房
屋燃烧的哔剥声,倒塌声,女人的细微哭声;从四围村落里传来不断的狗叫声,偶而还有步枪的声音划破
长空。“警戒哨会不会睡觉呢?”他担心的在肚里问着,“不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吧?”停了一会儿,他焦
急的跑到二门口,对着火光望一下手表,对两个打瞌睡的勤务兵说:“李学贵,马国材,跟我到外边走走!”
他们提着手枪,在小市镇周围很快的走了一圈,察看了街上的燃烧情形和附近几个重要地方的警戒哨,便
走到竹林旁边。火势正从街上向竹林这方面延烧过来,小光明同母亲所住的房子已经开始从屋脊上冒起黑
烟,吐着血红的火舌。②那火越烧越急,继而发出了沉闷的爆裂声。在竹林边他们发现了三个炸弹坑和一
对老夫妇的残破尸首,不知从什么地方发出来极其苦痛而衰弱的一声呻吟。陈团长立刻停住脚步,侧起耳
朵听了起来。过了片刻,不曾再听到呻吟声音,于是他们又快步向大庙走去。但刚刚走过竹林,忽然从那
座开始被燃烧的宅子的大门口,从木料、稻草和倾倒的墙壁下边,发出来一道嘶哑的,恐怖的,颤栗而无
力的啼哭和呼唤:
“妈妈!妈妈!妈啊啊啊。”这凄惨的哭唤声像刀子刺进了陈团长的心,他顿时打个寒颤,起一身鸡
皮疙瘩。“一个孩子的哭声!”他站住说:“好像刚才听到的呻吟声同他在一个地方!”“是的,小孩子
的哭声!”两个勤务兵同时望着倒毁的大门那面说。“走,”团长挥一下手说,“我们去把他救出来!”
他带着两个勤务兵回头又穿过竹林,跑到那座埋葬着眼泪与哭声的大门外边。但③火势已经快要延烧
着大门,一阵浓烟被风卷过来,直扑进他们的喉咙里,而同时火星在他们的头上飞着。勤务兵马国材向后
边退了一步,害怕的说:
“团长,快退过来,已经来不及啦!”
“来得及,快点动手!”团长说,自己先跳到了倒毁的大门上边。“团长,”马国材也跳了上去,“你
离远一点,让我同李学贵来扒!”“别说话,快点动手!”团长叫着。“李学贵,小心木料砸着下面的孩
子!”
“团长你小心火!”马国材带着感动的颤声又叫。“沉住气,快扒!”他们在极度紧张的情绪中,在
火与烟的包围中,进行着困难的抢救工作。
四五分钟以后,他们的工作完成了。但是那位不幸的年轻母亲,已经尽了她对孩子所有的保护力量,
在几分钟前呻吟了最后一声,痛苦的离开人间了。原来有一扇沉重的木门压在她的身上,她是被上边塌下
来的木料砸伤而死的。小孩子蜷卧在她的身体同墙壁之间,上边有母亲的身体同木门遮着,没有受伤。当
陈团长同弟兄们扒开了稻草同木料,又移开了那扇沉重的木门以后,他们看见这位年轻的母亲在地上侧卧
着,脸朝向孩子方面。左手(虽然枪伤还没有十分痊愈)紧抓着孩子的一只胳膊,右手捺在地上,牙齿深
深的咬进自己的下唇里边,从嘴里向外边流出来一股鲜血。分明从受伤一直到死,她都在不停的挣扎努力,
企图用自己的身体支起来沉重的木门,并且尽可能的支高一点,保护她的孩子不受伤害。
火势非常猛烈的向大门扑来,浓烟逼得人不能呼吸。陈团长把小孩子抢到怀里,吩咐弟兄们赶快把母
亲的尸首拖离开大门。等两个弟兄照着他的吩咐把尸首拖到大门前的空场上以后,他们就急急的跑回团部。
刚刚从地上被救起的时候,小孩子曾经暂时的停止啼哭,茫然的任别人摆布。但一看见人们把母亲留
在空场上,把他单独带走,他突然攥紧拳头又拼命的哭了起来:
“我要妈妈!我要妈妈!妈妈。”
(选自姚雪垠《新芽》,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的妈妈在死亡来临之际,拼命护住孩子,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体现出母爱的伟大。废墟下的
细节描写生动逼真,让人震撼。
B. 本文在情节安排上讲究节奏,有张有弛,既有连续战斗后短暂休息的宁静,也有火光冲天中救人的紧张。
C. 本文通过正面描写表现出了敌人的残忍,燃烧的市镇、倒塌的房屋、死在弹坑边的老夫妇的尸体都意在
揭示出战争的残酷。
D. 小说中战士马国材面对大火快要烧到大门,他“向后退了一步”表现出了内心的胆怯,而团长先跳到大
门边展开救援,这一退一跳采用了衬托的手法,使团长形象更加鲜明。
8. 有评论认为作者姚雪垠把一批“强人”形象送进新文学的人物画廊,发掘和表现“强悍又不失温柔之
美”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本文的“陈团长”进行赏析。
9. 本文中“火”多次出现,有着重要作用,请结合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1)陈团长的“强悍”主要表现在:
①身先士卒,作风刚强:陈团长不仅强忍睡意,让部下休息,自己亲自查哨,还一马当先冒火救人。②意
志坚定,沉着勇敢:在大火延烧到大门时意志坚定,从容不迫,表现出强大的心理素质,在救人过程中沉
着勇敢,有着不怕牺牲的英勇品质。
(2)陈团长的“温柔”主要表现在:
善良友爱,内心温柔:陈团长关爱战友,帮他们盖被子,踮着脚尖走出房间,生怕惊醒战士们;看着天空
想到战士们的辛苦,几乎落泪;都表现出“强人”背后温柔的内心。所以,陈团长是一个不屈于敌人和困
难,对同志和弱者关心、关爱的“强悍又不失温柔之美的人物形象”。
9. (1)渲染出沉郁悲壮的气氛,烘托出陈团长悲伤的心情。(2)不仅突出火势凶猛的特点,而且一个“急”
字,暗示出房子中小光明处境危急,形势越来越严峻,为后文作铺垫,让读者为之紧张。(3)通过风急火
大的描写,侧面烘托出陈团长勇敢无畏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深化主题,加深读者对陈团长的敬佩之情。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正面描写表现出了敌人的残忍”错,属于侧面描写。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陈团长的“强悍”主要表现在:
身先士卒,作风刚强:“陈团长强打精神坐在一张破席上,睁着干涩而发肿的眼睛察看地图”“‘来得及,
快点动手!’团长说,自己先跳到了倒毁的大门上边”“别说话,快点动手”“团长你小心火”陈团长不
仅强忍睡意,让部下休息,自己亲自查哨,还一马当先冒火救人。
意志坚定,沉着勇敢:“我们去把他救出来”“团长,快退过来,已经来不及啦!”“来得及,快点动手”“你
离远一点,让我同李学贵来扒”“别说话,快点动手”“李学贵,小心木料砸着下面的孩子”,在大火延
烧到大门时意志坚定,从容不迫,表现出强大的心理素质,在救人过程中沉着勇敢,有着不怕牺牲的英勇
品质。
(2)陈团长的“温柔”主要表现在:
善良友爱,内心温柔:“看见政治指导员和几位团部同事们睡在冰冷的砖地上,互相枕着,挤着,他赶忙
弯下腰去替他们把军毯盖好,又踮着脚尖儿走了出来”,陈团长关爱战友,帮他们盖被子,踮着脚尖走出
房间,生怕惊醒战士们;“走到院里,他站在甬路上默默的望着被火光照耀成暗红色的有云的天空,心里
不由的兴起来无限感触,几乎要落下泪来”,看着天空想到战士们的辛苦,几乎落泪;都表现出“强人”
背后温柔的内心。
所以,陈团长是一个不屈于敌人和困难,对同志和弱者关心、关爱的“强悍又不失温柔之美的人物形象”。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由“被火光照耀成暗红色的有云的天空,心里不由的兴起来无限感触,几乎要落下泪来”可知渲染出沉郁
悲壮的气氛,烘托出陈团长悲伤的心情。
“那火越烧越急”,不仅突出火势凶猛的特点,而且一个“急”字,暗示出房子中小光明处境危急,形势
越来越严峻,“他们在极度紧张的情绪中,在火与烟的包围中,进行着困难的抢救工作”,为后文作铺垫,
让读者为之紧张。
“火势已经快要延烧着大门,一阵浓烟被风卷过来,直扑进他们的喉咙里,而同时火星在他们的头上飞着”,
通过风急火大的描写,侧面烘托出陈团长勇敢无畏的性格特征,“‘来得及,快点动手!’团长说,自己
先跳到了倒毁的大门上边”“别说话,快点动手”“团长你小心火”,进一步深化主题,加深读者对陈团
长的敬佩之情。
二、古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国杰,字.国宝,本女真人也,姓乌古伦,后入中州,改姓刘氏。国杰貌魁雄,善骑射,胆力过人。
宋亡,入朝,加佥书西川行枢密院事。至元十九年,会黄华反建宁,乃命国杰以征东兵会江淮参政伯颜等
讨之。国杰破赤岩寨,黄华自杀,余众皆溃。福建行省左丞忽剌出将兵来会梧桐川,欲搜贼溃去者尽杀之,
国杰曰:“首乱者,华也,余皆胁从,招谕不归,诛之未晚。”未几,众果出降。
二十四年,广东盗起,寇肇庆,国杰破之,斩首盗,余众悉降。将校请曰:“此辈久乱,急则降,降而
有衅,复反矣,不如尽坑之。”国杰曰:“多杀不可,况杀降耶!”降者有故田宅,尽还之,无者,使杂耕
屯中,后皆为良民。二十八年秋,上思黄胜许恃其险远,寇边。诏国杰讨之。身率士奋战,贼不能敌,走
象山。是年夏师还尽取贼巢地为屯田募庆远诸僮人耕之以为两江蔽障后蛮人谓屯为省地莫敢犯者。诏遣使
即军中以玉带赐之。三十年,入朝,俄议问罪交趾,加湖广安南行平章事,以诸王亦吉列台为监军征之。
未行,会帝崩.,乃止。
成宗即位,初,泊崖洞田万顷、楠木洞孟再师犯辰州,国杰驰至辰,进攻施溶。部将田荣祖请曰:“施
溶,万顷之腹心,石农次、三羊峰,其左右臂也,宜先断其臂,而后腹心乃可攻。”国杰曰:“甚善!”麾
诸军攻石农次,贼不能支,弃塞遁,遂拔施溶,擒万顷,斩之。复穷捕其党,攀崖缘木而进,凡千余里。
入朝,赐玉带、锦衣、弓矢。台臣言国杰在军中每以家赀赏将士,帝命倍偿之。部曲有功者,各迁官。
国杰久行边,患瘴。病笃,平章卜邻吉台率僚属问之,国杰曰:“交贼不臣,若病幸小愈,得灭此虏,
则死无憾矣。”问以家事,不言。大德..九年二月卒,年七十二。讣闻,帝深悼惜,赠推忠效力定远功臣、
光禄大夫、司徒..、柱国,封齐国公,谥武宣。
(《元史•刘国杰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年夏/师还尽/取贼巢地为屯田/募庆远诸僮人/耕之以为两江/蔽障后蛮人谓屯为省地/莫敢犯者
B. 是年夏/师还/尽取贼巢地为屯田/募庆远诸僮人/耕之以为两江蔽障/后蛮人谓屯为省地/莫敢犯者
C. 是年夏/师还/尽取贼巢地为屯田/募庆远诸僮人耕之/以为两江蔽障/后蛮人谓屯为省地/莫敢犯者
D. 是年夏/师还尽/取贼巢地为屯田/募庆远诸僮人耕之/以为两江/蔽障后蛮/人谓屯为省地/莫敢犯者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古代男女在举行成年礼时取字,古人出于礼貌,一般对平辈或尊辈称字。
B. 崩,也称“山陵崩”,本指山陵倒塌崩毁,后用来指帝王、王后、诸侯的死。
C. 大德,元成宗的年号,也是纪年的名称。古代君王即位后一般都要改用新的年号。
D. 司徒,西周开始设置的中央官吏名,掌管全国土地和人民,后世用作户部尚书的别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国杰平生功绩卓著,他先后参加了平定黄华、万顷、黄胜许等人发起的多次叛乱,受到皇帝嘉奖。
B. 刘国杰行事讲究谋略,他依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叛军采用不同的处置方式。
C. 刘国杰长期善待部属,常常把自己家的财物奖赏给将士,元成宗知道后对他进行了加倍的补偿。
D. 刘国杰以国事为重,深受朝廷重用。刘国杰病重,平章卜邻吉台带领随从官员去探望,刘国杰还希望能
够在病情减轻后继续为国效力。
13.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辈久乱,急则降,降而有衅,复反矣,不如尽坑之。
(2)麾诸军攻石农次,贼不能支,弃寨遁,遂拔施溶,擒万顷,斩之。
【答案】10. C 11. B 12. A
13. (1)这些人长期叛乱,到危急的时候就投降,投降后又叛乱,反复无常,不如全把他们活埋。
(2)指挥各路军队进攻石农次,叛贼不能抵挡,放弃山寨逃跑了,接着攻下施溶,生擒田万顷,斩杀了他。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此句大意:这一年夏天,军队回国,全部取来贼人的老巢的土地作为屯田,在庆远招募壮族人民屯田。把
他们作为两江阻碍,后来蛮人认为屯田是省地(宋皇佑中西道帅府所辖地),没有人再敢侵犯。
从句法结构和断句的标志看:“师还”是一完整主谓结构的句子,不应断开;句中“尽”是表范围之副词,
“全、都”之意,用在“取”之前做修饰成分,故“尽取贼巢地为屯田”为一完整句子,不应断开,据此
可排除 A、D 项;后面文句中“募”的主语承前省略,指前文的“师”,“僮人”既是“募”的宾语,又
是“耕”的主语,故“募庆远诸僮人耕之”是一完整的兼语句,不应断开,据此可排除 B。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后用来指帝王、王后、诸侯的死”表述有误,诸侯之死称“薨”。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先后参加了平定黄华、万顷、黄胜许等人发起的多次叛乱”理解有错,依据语境,顺序应为“先后参
加了平定黄华、黄胜许、万顷等人发起的多次叛乱”。
故选 A。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此辈”,这些人;“衅”,叛乱;“反”,反叛,叛乱;“坑”,“活埋”。
(2)“麾”,指挥;“支”,抵挡;“遁”,逃走;“拔”,攻下。
【点睛】译文:
刘国杰,字国宝,本是女真人也,姓乌古伦,后代进入中州,改姓为刘氏。国杰身材容貌杰出而强有
力。擅长骑马和射箭,胆量和魄力超过一般人。到了元十九年,恰逢黄华在建宁叛乱,朝廷命国杰率领征
东兵会同江淮参政伯颜一起讨伐。国杰攻破赤岩寨,黄华自杀。残部都溃散。福建行省左丞忽剌出带领士兵
来到梧桐川,想要搜索黄华溃散逃走的余部,全部杀了他们,国杰劝阻说:“带头作乱的是黄华,剩下的
都是被迫相从者,若谕旨不归顺,诛杀他们也不晚。”不久,这些人果然出来投降了。
二十四年,广东盗贼兴起,侵犯肇庆,国杰攻破他们,斩杀首盗数百人,剩下的都投降来归。将校(高
级军官)请求说:“这些人长期叛乱,到危急的时候就投降,投降后又叛乱,反复无常,不如全把他们活
埋。”国杰说:“多杀就不被允许,何况要杀已经投降的人!” 原来有田宅的投降者,把田宅全部还给他
们,没有田宅的人,让分别参入于屯田之中耕种,这些人后来都成为良民。二十八年秋天,上思州黄胜许
依仗道路险阻遥远,侵犯边境。朝廷诏令国杰发兵征讨。亲自率领将士奋不顾身地英勇作战,贼寇不能抵
挡,逃到象山。这一年夏天,军队回国,全部取来贼人的老巢的土地作为屯田,在庆远招募壮族人民屯田。
把他们作为两江阻碍,后来蛮人认为屯田是省地(宋皇佑中西道帅府所辖地),没有人再敢侵犯。朝廷诏令
遣使者到军中把玉带赐给他。三十年,进入中央朝廷做官,不久商量在交趾宣布对方的罪过,加封湖广安
南行平章事,奉命兴兵向交趾问罪,尚未出军,世祖驾崩,征交趾的事也就罢休。
成宗即位之时,起初,泊崖洞是万顷良田,楠木洞孟再师侵犯辰州,国杰疾驰到辰州,进攻施溶。部
将田荣祖请示到:“施溶是泊崖洞田万顷的腹地,而石农次、三羊峰,是他左右臂也,应该先斩断他的左
右臂,这之后腹心才可以攻破。”国杰说:“很好!”指挥各路军队进攻石农次,叛贼不能抵挡,放弃山
寨逃跑了,接着攻下施溶,生擒田万顷,斩杀了他。又极力追捕他的党羽,攀登悬崖沿木前进,总共几千
里。进入中央朝廷做官,赐予玉带、锦衣、弓矢。台臣说国杰在军中常常用家产赏赐将士,皇帝命令加倍
偿还给他。军队有功劳者,各自升官。
国杰长久巡视边疆,患了毒瘴。病势沉重,平章卜邻吉台率领大官的随员慰问他,国杰曰:“交界贼
子不守臣节,若果我的病有幸稍痊可,能够灭掉此胡虏,那么就会死而无憾了。” 用家事问他,他不说话。
于大德九年二月去世,年七十二。报丧的文告传来,皇帝深深地哀伤惋惜,后追赠为推忠效力定远功臣、
光禄大夫、司徒、柱国,封齐国公,谥号为武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漫成二首 其一①
杜甫
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渚蒲随地有,村径逐门成。
只作披衣惯,常从漉酒②生。眼前无俗物,多病也身轻。
[注]①诗人几经辗转,于公元 759 年十二月起程入蜀,年底到达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于城西浣花
溪畔,始建草堂。此诗即作于此。②漉酒:滤酒。古人所酿多为米酒,酿熟后须经过滤方能饮用。《宋书•
陶潜传》:“郡将侯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描写草堂春日景象:地处郊野,春光融融,溪水环绕。
B. 颔联写乱世之际,村中小路上兵马追逐,屋门外菖蒲满地,一片萧条。
C. 颈联写诗人的草堂日常生活:时常披衣闲坐,小酌几杯。
D. 尾联写草堂生活远离世俗,即使疾病缠身也一身轻松。
15. 请概括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4. B 15. ①喜爱之情。草堂地处郊野,春光融融,溪水环绕,蒲草葱郁,宁静祥和的景物描写
中浸透了诗人的喜爱之情。②愉悦之感。诗人生活暂得安稳后,即使疾病缠身也一身轻松,心情愉悦。③
隐逸闲适。诗人时常披衣闲坐,像陶渊明一样以酒为伴,过着一种隐逸闲适的生活。
【解析】
【分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 从本首诗歌题目的“漫成”二字,和注释①可分析得知,身处安史之乱的诗人杜甫,在友人相助下,终
于可在草堂暂得安稳的生活。诗歌的首联,以及颔联的上句,都呈现出一派平静祥和的景象。所以“村径
逐门成”并非“乱世之际,村中小路上兵马追逐,屋门外菖蒲满地,一片萧条”,而应为“乡村小路蜿蜒
通向屋门外”。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联和颔联描写草堂周围的景色。“野”字点明草堂地处郊野,但这恰恰是诗人喜爱的地方,无人打扰,
宁静安闲。描写春日“荒荒白”,写出日光的明亮;“春流泯泯清”写出清澈的春溪淙淙流淌,给草堂增
添了无限情趣;“渚蒲随地有”写屋门外菖蒲满地,春来一片生机盎然;而“村径逐门成”则描写一条小
路蜿蜒通向屋门外。草堂地处郊野,春光融融,溪水环绕,蒲草葱郁,宁静祥和的景物描写中浸透了诗人
的喜爱之情。
颈联描写隐逸闲适的生活。“披衣”写出作者随意的慵懒之感,这对于漂泊不定的杜甫来讲是多么难能可
贵;“漉酒”用陶渊明的典故,写出诗人愿意与陶潜为伍,过着隐居闲适的生活,而不屑与俗人为伴。
尾联则写出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之感。在一般人眼里,诗中所写景物都是很普通的事物,但作者却说眼前
无俗物,是因为这样的生活独适其性而已;而“多病也身轻”,是写诗人生活暂得安稳后,即使疾病缠身
也一身轻松,心情愉悦。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通过小与大的对比,慨叹人的生命很短促、个体的人很渺小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离骚》中,屈原用这两句话表达了对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并
因此流泪叹息之意。
(3)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将士们在胡地八月飞雪、狐裘不暖锦衾薄之时,却须时刻全副
武装、准备战斗,哪怕寒冷入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寄蜉蝣于天地 (2). 渺沧海之一粟 (3). 长太息以掩涕兮 (4). 哀民生之多艰
(5). 将军角弓不得控 (6). 都护铁衣冷难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如下词的书写,“蜉蝣”“渺”“沧”“粟”“涕”“着”。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毛泽东诗词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深厚土壤,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从文化名人到历史典故,
从民间故事到神话传说,从哲学思维到日常习俗,字里行间, 。毛泽东诗词中反复使用的意象,比
如日月江河、风雪云雾、苍松腊梅、旌旗鼓角、炮声弹洞等,要么是历代文人骚客借以托物言志的传统物
象,要么是现代作家用来描绘战争风云的常用素材。它们既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也是诗人审美创
作的工具,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理解性和易交流性,不同于别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毛泽东说过:“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各有兴会,应当兼读”“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豪
放派气势磅礴、意境雄浑,婉约派婉转含蕴、缠绵悱恻。除《虞美人•枕上》纯粹属于婉约派,毛泽东诗词
明显偏重豪放格调, 寰宇,贯通古今,突显出大国气象和伟人气度。毛泽东的豪放笔法,恰如刘勰
《文心雕龙》中所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他描绘的事物总是 _______阔大、宏伟壮观,而他笔下
的时间纵贯古今,时空交错。《沁园春•雪》大笔写意,寥寥数语,就把幅员辽阔的大好河山 ;( )。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俯拾即是 含盖 境象 尽收眼底
B. 不一而足 涵盖 景象 一目了然
C. 俯拾即是 涵盖 境象 尽收眼底
D. 不一而足 含盖 景象 一目了然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处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而错综复杂的中国历史就被几个人物娓娓道来
B. 几个人物,就将错综复杂的中国历史娓娓道来
C. 而且只需几个人物,就把错综复杂的中国历史娓娓道来
D. 虽然几个人物,却将错综复杂的中国历史娓娓道来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它们既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也是诗人审美创作的工具,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理解性和易交流
性,具有不同于别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B. 它们既是诗人审美创作的工具,也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广泛的认同性、易理解性和易交流性,
不同于别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C. 它们既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也是诗人审美创作的工具,广泛的认同性、易理解性和易交流性,
具有不同于别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D. 它们既是诗人审美创作的工具,也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理解性和易交流
性,具有不同于别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答案】17. C 18. B 19. D
【解析】
【分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拾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不一而足:足,充足,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
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根据前文,列举的并非同类事物,因此选“俯拾皆是”。
涵盖:包括,包容,侧重指抽象的。含盖:笼罩覆盖,包括,概括,侧重指客观存在的、具体的。此处搭
配“寰宇”,偏抽象,应选“涵盖”。
景象:景色,现象,状况,指具体、直观的情形。境象:景象,情境。不仅包括具体、直观的情形,还指
构成和蕴涵在景象中的相互交织的抽象的因素,如热烈、孤寂等氛围。此处描绘的事物与“阔大”搭配,
包含情境,应选“境象”。
尽收眼底:尽,全部,全部看在眼里。强调的是看的范围或者数量。一目了然:目,看。了然,明明白白
的样子。一眼就看得很清楚明白。强调的是看的效果。此处搭配“大好河山”,强调看的范围广,应选“尽
收眼底”。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衔接的能力。
根据分号前的句子,此处应选一个与“寥寥数语,就把幅员辽阔的大好河山”句式一致的句子。分析可知,
只有 B 项符合。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个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应先说作者“它们既是诗人审美创作的工具”,再说读者“也是读者寄
寓情感意念的载体”,排除 AC;二是成分残缺,“不同于别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缺少谓语动词“具
有”,排除 B。
故选 D。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苏州园林的回廊很有趣,你以为走到了头,________,而是一个窗口,你透过窗户,又能看到一个风
景,它绝对不会只有一个层次——就像小说。这对我有启发。我说就像我们吃桃子,你吃过鲜美的桃肉以
后,________,待把桃核砸开后,里面还有一个不同味道的桃仁。________,也多了一层快感。
【答案】 (1). 但它一定不是一面墙 (2). 里面还有一个桃核 (3). 吃到桃仁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走到了头”应当是碰到了走不过去的事物,一般人肯定认为是“墙”,但后面却说“而是一个
窗口”,可见应当写“但它一定不是一面墙”;
第二空,注意这个比喻体现的是“绝对不会只有一个层次”,那么“吃过鲜美的桃肉以后”看见的应该是
“桃核”,这样也能与后文“待把桃核砸开后,里面还有一个不同味道的桃仁”衔接,因此可以写“里面
还有一个桃核”;
第三空,承接前面的“桃仁”,再与后文“也多了一层快感”,可以写“吃到桃仁”。
21. 下面是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活动组委会给世界著名钢琴家郎朗的邀请函,内容和格式共有五处不当,请
找出并加以改正。
邀请函
尊敬的郎朗先生:
您好!
春光明媚,仙茶飘香,正值“3.27”第十七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即将到来。为了加大蒙顶山茶文化品
牌宣传,让“一片茶叶富裕一方百姓”,特邀请您以“第十七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公益推广大使”和“蒙
顶山茶乡村振兴公益推广大使”的身份,携百名琴童首当其冲公开献艺。期望您能拨冗惠顾。
此致
敬礼!
名山区政府
2021 年 3 月 10 日
【答案】①“正值”和“即将到来”时间点冲突,应该去掉“正值”。
②“首当其冲”用词不当,删除。
③“惠顾”改为“赏光”(或“参加”)。
④“此致”空两格写,“敬礼”顶格写。
⑤“名山区政府”改为“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活动组委会”。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的能力。
①“正值”表现在时,“即将到来”表未来时,时间点冲突,应该去掉“正值”。
②“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遇到灾难。这里用于指携百名琴童公开献艺,用词不当,删除。
③“惠顾”,惠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这里指期望郎朗来参加第十七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使用场合
不对,改为“赏光”(或“参加”)。
④问候语“此致”“敬礼”格式不对,“此致”空两格写,“敬礼”顶格写。
⑤由“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活动组委会给世界著名钢琴家郎朗的邀请函”可知落款单位应该是蒙顶山茶文
化旅游节活动组委会。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901 年(辛丑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列强强迫清政府签下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要求清政府赔款
4.5 亿两白银,全国人均一两,以示侮辱。
2021 年(辛丑年)3 月,中美外交高层阿拉斯加战略对话,面对美方的傲慢施压和无端指责,国务委
员杨洁篪掷地有声地反击:“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你们没有资格在
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
2021 年 3 月 19 日,“两个辛丑年的对比话题”刷屏。“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中国却不是那个中国
了!”“令美方无法居高临下的资格,是中国人自己挣来的”的评论成为高赞评论;有不少网友认为,“中
方代表的话语背后,是 14 亿人民几十年来拼搏奋斗,为自己贏得的尊重”,“是无数志士仁人奉献、牺牲,
奋斗出来的,这条路,中国人民走了 120 年”;也有网友表示“中国时代已经到来,努力奋斗,更美的还
在后面!”
2021 年 5 月 4 日,校团委拟举行以“铭记历史,勇担使命”为主题的“五四”青年节演讲活动。请你写一
篇演讲稿参加此次活动,表达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铭记历史,勇担使命
各位新时代青年们:
大家好。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是我们青年的节日,首先祝大家节日快乐!相信大家应该记得这个
节日的由来。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铭记历史,勇担使命”。
历史的风,吹翻起一百多年前的那一页。 有一些事虽然已经过去了许久,但却永远也不会被忘记。 我
们不会忘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让这座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建筑顷刻间变成一片焦土和瓦砾。 我们永
远也不会忘记一个又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从一个泱泱大国变成了一只任人宰割的肥羊。
屈辱的近代,多少锦绣山河惨遭国外列强无耻的践踏,多少华夏儿女被帝国主义残忍杀害。国耻像大
山一样压在中华民族的头上,压得几亿人民透不过气来。中国,我们古老的中国,生我养我的中国,地大
物博却遭人欺凌宰割的中国,什么时候才能挣断身上的屈辱锁链,铁骨铮铮地站起来啊!
黑夜已经逝去,当今的中国已重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曾经沉睡的雄狮渐渐地睁开了双眼。同是辛丑
年,两个甲子过去了,中国早已不是原来那个中国了。中方代表理直气壮、有理有利有节维护国家主权和
尊严的举动,得民心、顺民意、长志气,也再次表明美国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
人低声下气、丧权辱国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多少年沧桑巨变,国耻二字犹记心头,因为我们知道要牢记历史。 牢记历史,当思国运。那段历史如
同是用一串串“难”字勾画出的国难图,国家的灾难、民族的苦难、抗争的磨难……抚今追昔,百感化作
一念:当苦日子离去的时间越久远,当富日子光临的越急匆,我们心系国家、民族的命运,如何才能让国
耻一去不复返?历史实践告诉我们,国家与民族的兴衰成败,需要全国人民的人心支撑,而要把十三亿人
的力量凝集起来,惟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中国制度、中国之治、中国式民主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得到最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新中国成
立 70 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国早已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 GDP
已连续第二年超过 1 万美元,绝对贫困被彻底消除。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中国发展实际,
具有显著优势,中国人民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身的问题。特别是疫情袭来时,“中国之治”与“西方
之乱”形成鲜明对比,给中国人上了一堂生动的公开课,破除了对西方的迷思。此前美国公司发布的信任
度调查显示,中国民众对政府信任度达 95%,而美国只有 48%,高下立判。
当新世纪来临,当振兴中华的接力棒传递到我们新一代人的手中,历史的书面仍在不倦地翻动,复兴
中华民族的历史呼吁在古老版图上回荡不息,那雄浑的声音使每颗灼热的心为之震撼。今天,在这个特殊
的属于我们青年的节日里,当我们伫足于雄伟蜿蜒的万里长城之上,当我们止步于滚滚东去的黄河之边,
当我们静立在烟波浩渺的渤海之滨,当我们注视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之时,我们的心中是否感慨难平,
是否热情奔涌?
铭记历史,勇担使命。我们的战场便是这足下的土地,用我们百倍的努力,学得知识、学得能力,然
后用自己强健的双手开创一片辉煌的事业,共筑起新的华夏长城!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材料第一段告诉我们,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中华民族应该牢记历史教训,知耻而后勇,
努力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材料第二、三段赞美“外交天团”维护尊严不辱使命。被网友国民亲切地称呼为“外交天团”的外交代表
团成员,凭借勇气和智慧敢于对霸权主义说不,彰显大国自信,不辱使命,维护祖国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
中美外交高层对话交锋,是中国复兴崛起受到以美国为首的“五眼联盟”围堵打压的背景下发生的。西方
政客及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方面极力妖魔化抹黑中国;在外交上拉帮结队妄图孤立中国;科技方面对中
国实行封锁,想要遏制中国在靠科技领域发展进步;在军事方面实行围堵威胁我国领土主权完整,危及中
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利益。们必须直面挑战,克服困难,自力更生,艰难突围。
任务要求中演讲主题是“铭记历史,勇担使命”,演讲情境是“五四”青年节演讲活动。“少年强则国强”,
实现民族复兴的希望在广大青少年,我们要铭记屈辱历史,警惕并拒绝西方的“颜色革命”,从小立志报
国,勤奋努力学习增长才干,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合到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中去。
可以从以上四个方面解读材料立意立论,可以就其中一方面展开,也可以侧重一方面而分论兼论其它。
【立意】1. 铭记历史,知耻而后勇;
2. 勇敢直面困境挑战,自力更生突破重围;
3. 前赴后继“后浪”担当。
【素材】1.牢记历史,当思富国。只有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国家才能长治
久安。为了不再做“弱肉”,不再被“强食”,我们必须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以科学发展来大踏步地向
前追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
改变。面对现实,倍感发展之急迫,不思发展就如同当年的不抵抗,有发展才谈得上民族尊严,才能在抓
住机遇迎接挑战中,使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真正巍峨挺立。
2.牢记历史当思忧患。古往今来,我们的民族不乏“忧论”:忧国忧民、居安思危、先忧后乐、进亦忧退
亦忧,等等。忧,具有很重要的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今,我国人民先进意识大大增强,国
家也正在欣欣向荣地强大起来。这是个大醒、大幸。然而,世界风云变幻,“落后就要挨打”还将是一个
长久而严酷的现实。正如中央领导同志指出,“居安思危”应成为我们须臾不可忘却的忧患意识。
3.中国人民从来都是无惧打压,有着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在维护自身核心利益方面的决心和
意志始终坚定不移。回顾历史,中美不是没有过对抗的年代,但中国都挺过来了。抗美援朝时期,多么艰
苦的条件下,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抛头颅、洒热血,以
“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今天,中国综
合国力有了质的提升和飞跃,我们更不惧任何斗争与对抗。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我们腿肚子不会抖,
腰杆子不会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