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
语文试题
(试题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0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太空行走
在地面上,行走是指用双腿克服地球引力,轮流迈步,从一处地面走向另一处地面。但在太空轨道飞
行的失重环境中,失重将行走的概念完全搞乱了。在航天器密封座舱中行走,只要用脚、手或身体任何部
位触一下舱壁或任何固定的物体,借助反作用力,就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座舱里充满空气,划动
四肢也可前进,因此行走范围是立体的。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有大量工作需要航天员走出密封座舱................,.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太空是高真空、
强辐射和极端温度环境,还有微流星体伤害,必须身着舱外活动航天服以保证生命安全,但也不能立即走
出密封座舱,因为还要吸纯氧排氦。由于氧气助燃,容易引起火灾,所以密封座舱中一般不用纯氧,而用
以氧、氦为主的混合气体。这样,航天员体内便存在大量的氦。这些氦不像氧和二氧化碳那样会与血红蛋
白和缓冲物质起化学作用,而是物理地溶解在血液和脂纺组织中。目前,密封座舱中一般采用与地面相同
的1个大气压,即 760 毫米汞柱,而舱外活动航天服一般采用 210 毫米汞柱压力。这样,穿上航天服后,
体外压力降低,溶解在脂肪组织中的氦便游离出来。由于脂肪组织中的血液供应较差,流动量不大,不能
将氦气迅速地通过血液带到肺部排出,因而会在血管内外形成气泡,堵塞血管,形成气胸,这就是减压病。
为了防止减压病,必须在出舱前吸纯氧,使体内的氦气逐渐排出。吸纯氧的时间长短,根据密封座舱中氦
的含量多少而定。若氦气与地面大气中的比例相同,即占 78.09%,则需要吸纯氧 3 小时。如果将舱外活动
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 380 毫米汞柱以上,穿着它出舱行走,也不会产生减压病,但制造这种舱外活动航天
服,不仅材料、工艺等方面的要求更高,而且会增加穿着后活动的困难。
在太空中,八面无着,双脚无用武之地,必须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的位置。目前用的是喷气设备。
安放在舱外活动航天服背部,叫喷气背包,通过三个自由度六个方面上的喷嘴喷气,以达到向任何方向运
动的目的。另外,太空真空环境中没有空气传播声音。因此,在太空行走时,必须靠航天服背部的无线电
通信背包与同事联系。困难还不止这些,比如,太空里没有任何参照物,人容易迷失方向,失去远近感。
当然,太空行走不仅仅是在太空轨道飞行时的行走,还有在其他天体上的行走。比如在月球上行走。
登月航天员的经验告诉我们,由于月面没有空气,因而没有空气阻力,加上重力只有地球重力的 1/6,如果
像在地球上那样双脚轮流迈步,走起来会轻飘飘的,一蹬脚身体就会弹得老高,一步能跨出老远,感觉很
别扭,还不如像袋鼠一样双脚并齐,向前蹦跳感到舒适。假如到木星那样巨大的行星上去,其比地球大 300
多倍的质量所产生的重力及其厚密的大气,将会使人动弹不得。
1. 下列对“太空行走”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 航天员在航天器密封座舱失重环境中行走,其范围是立体的,可以飘飞到任何地方。
B. 航天员在密封座舱外高真空、强辐射和极端温度环境中行走,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
C. 航天员在重力和大气环境与地球的重力和大气环境悬殊的月球、木星等其他天体上行走。
D. 航天员在太空轨道飞行的失重环境中和在重力、大气环境与地球悬殊的其他天体上行走。
2.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有大量工作需要航天员走出密封座舱,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下列对这句
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缺乏传播声音的空气,须借助无线电背包与同事联系。
B. 没有任何参照物,不易确定正确的方向。
C. 没有空气阻力,行走起来轻飘飘的。
D. 易遭受微流星体伤害,须身着舱外活动航天服。
3.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航天员在航天器密封座舱中行走,因为是在失重环境中进行的,所以可以“倒走横行”。
B. 在太空中,航天员依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因此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行走范围是立体的。
C. 航天员在月球上行走,由于没有空气阻力,重力也只有地球重力的 1/6,所以与在地面行走一样,而且
是“健步如飞”。
D. 假如借助科技手段消除了木星上厚密的大气带来的阻力,那么航天员在木星上行走就不会陷入“动弹不
得”的窘境。
【答案】1. D 2. C 3. A
【解析】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把握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论述类文本阅读在概念题型上往往有这样几点设题:部分与整
体、夸大与缩小、因果颠倒或强加因果、尚未发生和已经发生、可能和必然、答非所问或张冠李戴、颠倒
是非等。 “太空行走”是本文介绍的主要内容,综观全文,文中提到了太空行走的三种具体情形,分别在第
一、第三、第四自然段。
“太空行走”是本文介绍的主要内容,综观全文,文中提到了太空行走的三种具体情形,分别在第一、第
三、第四自然段。ABC 三个选项分别提到“失重环境中”和“在重力、大气环境与地球悬殊的其他天体上”,
但表述均不完全。只有 D 项的表述包含了全部三种情形。
故选 D。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把握文中重要句段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在整体把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
来具体理解分析。本题对题干中的这句话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题干句子中最重要的词语就是“困难”,
理解这句话,实质上就是弄清“困难”的具体所指。
对照材料第 3 自然段最后两句话,会发现选项 A 和选项 B 的表述与之完全一致。
C 项表述可对照材料最后一段的相关语句,但它只适合在月球上行走这一情形,与在木星上行走的困难情
形刚好相反,属“以偏概全”,所以理解不正确。
D 项相关表述在原文第 2 自然段开头,也是具体困难之一,与原文表述一致。
故选 C。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最关键的是根据选项找
到文中推断的依据,然后分析根据文中依据能否推出与选项一致的推断。
A 项,依据见第 1 自然段后两句话,“借助反作用力”运动,“行走范围立体”,这与“倒走横行”相符。
B 项,推断的依据为第 3 自然段中“通过三个自由度六个方向上的喷嘴喷气,以达到向任何方向运动的目的”,
但根据“向任何方向运动”不能推出可以“飘飞到任何想要去的地方”,“任何”一词夸大了运动的范围,故 B 不
正确。
C 项,依据见原文最后一段,尽管一步能跨出老远,但感觉别扭,与地面行走不一样,也不可能健步如飞。
D 项依据也在原文最后一段,人在木星上将动弹不得原因有二:一是木星质量大;二是大气厚密。仅消除
大气阻力,并不能使航天员摆脱动弹不得的窘境,D 项推断的依据意不完全,其推断也必然是不可靠的。
故选 A。
【点睛】分析文章的主旨注意文章的主体内容,选项的侧重点是否和文章的主题对应,大部分是偏向于文
中的某一点或某个局部,选项从文义上看基本都是正确的,但和文章的“主旨”有距离。答题时注意核对选项,
解答此题,最关键的是根据选项找到文中推断的依据,然后分析根据文中依据能否推出与选项一致的推断。
(二)文学类文体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戏台
---李亚强
夜戏散了,戏台下的吵闹声逐渐归于死寂。卸了妆的演员坐在连锅炕边大声喧哗,一边喝酒一边对着
戏词,炉火映红了每个人的脸庞。墙壁上挂满了花花绿绿的道具戏服,像一个个站立着的人,窥视着后台
的每一个人。我兀自游走,穿上龙袍,端坐在这些人身边,像戏里的人,也像戏外的人。
多少年后,在梦里出现这样一幕,我的心依然感到震颤,这种恐惧是由外而内的,像一柄长剑,直插
内心。我从梦里一下被揪起,端坐在暗夜里。
那时候,庙很旧,里面供着三圣母,只有一个朱砂写就的牌位立在供桌上。没有泥塑像,这座土庙也
是附近十里八乡村人的心灵寄托,求神告庙都少不得来这里烧一炷香。
那时候,土木结构的戏台也很旧,下雨的时候经常漏雨,戏台顶上的瓦片一年比一年少,村里人都在
张罗着推倒老戏台再重建一座混凝土结构的戏台,但是一次次被搁浅。看戏的人少了,求神告庙的人多了,
小小的土庙被翻新成了砖瓦结构的新庙,庙里的三圣母也有了具体的泥塑像,每年正月初一凌晨,村里人
都要争着来这里烧一柱头香。
戏台就在土庙正对面不足 20 米的地方,一条原本直行的道路,到这里突然打了弯,就因为戏台的存在。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村人都要组织一场盛大的秦腔演出,名叫给神唱戏,小时候想不明白,神为什么那么
爱看戏?长大了才知道,名义上是给神唱戏,实际上是给人唱戏。其实戏之于乡亲们,只是一种载体罢了,
真正懂戏看戏的人微乎极微。很多人只是为了排遣心中的空虚和农闲后的寂寞,所以大戏开场了,台下却
是三三两两拉家常的。戏充当的是媒介的作用,为人们提供一个可以倾诉的场地,也正是戏,拉近了人们
之间的距离,维系着那个年代人们之间的纯朴感情。
一年农事的结束在年关,一年农事的开始是在二月初二。在没有其他娱乐方式的早年间,唱戏基本是
除了社火以外唯一的娱乐形式。小时候,村里还有一支剧团,平时大家都埋身在黄土地里,是灰头土脸的
张三、李四、王五,当二月初二临近的时候,这些人从黄土地抽身出来,拍拍身上的尘土,穿上华丽的戏
服,成了杨宗保、成了朱春登、成了秦香莲,成了人们不认识的人。
父亲曾经也是村里的一名秦腔演员,家里堆放着厚厚的戏本。那时候农村青年没有外流一说,一些喜
欢唱戏的青年聚集在一起,组建了村剧团,最鼎盛的时候,甚至比县剧团还要辉煌,除了在本村演,还被
邀请到其他村演。
后来,村里人知道新疆有煤矿、棉花,年轻人组队外流。父亲也放下了戏本,跟着村里的青年去了煤
矿,日子过得比戏还苦,谁还去唱戏?村剧团散了,每年二月初二的大戏难以为继,给神唱戏成了一种应
付,有时候请几个人的皮影剧团来糊弄,有时候请几个县秦剧团的演员跟原来村剧团的演员混合着唱。再
后来,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大家手里有钱了,直接请外地的秦剧团来唱戏。
娘说,今年村里请了宁夏吴忠的秦剧团,二月初二唱夜戏的时候,戏台上的电路烧了,唱了一半的戏
突然中断了,半个小时后,看戏的人已经走了一半。电路再次接通,一折戏又从头开始唱。又过不到半个
小时,电路再次烧断,此时台下的观众已经所剩无几,无奈的演员又从头开始唱这折戏。都说给神唱戏呢,
三圣母庙就在对面呢,唱戏中断两次,连神也管不了了。娘在电话里这样感慨。
那晚,我在梦里看见,屹立了 40 多年的老戏台塌了,烟雾弥漫里,我看到那些村剧团的演员,一个个
身着戏袍,如皮影一般在台下张望。
(选自《小品文选刊》2017 年 10 期,有删减)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种恐惧是由外而内的,像一柄长剑,直插内心”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无形的情感化为具体
可知的长剑,形象地写出了恐惧带来的影响。
B. 文中加点的“埋身”“抽身”两个词用得极其巧妙,形成了村民在土里辛苦劳作与农闲时期唱戏自娱自
乐的反差,突出唱戏之于村民的重要意义。
C. 今年村里唱二月二戏时,几次断电修不好,人已走光,娘说“连神也管不了了”。这一情节表现了人们
敬神的心已渐渐变淡,这让娘很痛苦无奈。
D. “那时候”村里人在老戏台上安排的唱戏,表面上是敬神,其实更多的是村民的一种文化娱乐,情感交
流,客观上也起到了传承了传统农村文化的作用。
5. 老戏台经历了从辉煌到衰败的命运变迁,作者写老戏台命运变迁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答案】4. C 5. 作者的真实用意是:①表达对传统乡村文化的怀念之情。②表达对传统农村文化日渐
消亡的无奈和伤感之情;③呼吁留住传统乡村文化,留住乡愁。
【解析】
【分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综合赏析能力。
C.“这让娘很痛苦无奈”分析不恰当,原文是“娘在电话里这样感慨”,感慨不一定是“痛苦和无奈”。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
题干是“老戏台经历了从辉煌到衰败的命运变迁,作者写老戏台命运变迁的真实用意是什么”,是考查学
生把握文章创作意图能力。文章的创作意图,可依据文中或显或隐的有效信息,如主旨句、过渡句、点睛
句,含有作者情感倾向、暗示作者生平经历、暗示社会环境的词句等,解读作品的主题,从而探讨作者的
创作意图。
根据“戏充当的是媒介的作用,为人们提供一个可以倾诉的场地,也正是戏,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维
系着那个年代人们之间的纯朴感情”“在没有其他娱乐方式的早年间,唱戏基本是除了社火以外唯一的娱
乐形式”“小时候,村里还有一支剧团,平时大家都埋身在黄土地里,是灰头土脸的张三、李四、王五,
当二月初二临近的时候,这些人从黄土地抽身出来,拍拍身上的尘土,穿上华丽的戏服,成了杨宗保、成
了朱春登、成了秦香莲,成了人们不认识的人”“那时候农村青年没有外流一说,一些喜欢唱戏的青年聚
集在一起,组建了村剧团,最鼎盛的时候,甚至比县剧团还要辉煌”这些句子,可知文章通过对老戏台及
村里剧团鼎盛时期状况的描写,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以老戏台和村剧团为载体的乡村传统文化的怀念之
情。
根据“土木结构的戏台也很旧,下雨的时候经常漏雨,戏台顶上的瓦片一年比一年少,村里人都在张罗着
推倒老戏台再重建一座混凝土结构的戏台,但是一次次被搁浅”“看戏的人少了,求神告庙的人多了”“名
义上是给神唱戏,实际上是给人唱戏。其实戏之于乡亲们,只是一种载体罢了,真正懂戏看戏的人微乎极
微。很多人只是为了排遣心中的空虚和农闲后的寂寞”“年轻人组队外流”“日子过得比戏还苦,谁还去
唱戏?村剧团散了,每年二月初二的大戏难以为继,给神唱戏成了一种应付,有时候请几个人的皮影剧团
来糊弄,有时候请几个县秦剧团的演员跟原来村剧团的演员混合着唱”这些句子,可知文章通过对村剧团
由鼎盛走向解散的描写,象征着宁村传统文化的日渐消亡,作者通过老戏台的命运变迁达对传统农村文化
日渐消亡的无奈和伤感之情。
根据“再后来,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大家手里有钱了,直接请外地的秦剧团来唱戏”“半个小时后,看
戏的人已经走了一半”“又过不到半个小时,电路再次烧断,此时台下的观众已经所剩无几”“梦里看见,
屹立了 40 多年的老戏台塌了,烟雾弥漫里,我看到那些村剧团的演员,一个个身着戏袍,如皮影一般在台
下张望”这些句子,文章通过描写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老戏台一步一步从繁荣走向衰败,直至,最后在
“我”的梦境中坍塌的情景,象征着农村传统文化的日渐消亡,表达了作者呼吁留住传统乡村文化的情感。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
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
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
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
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
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
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建立优秀的家风不用好大喜功,能够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为原则,从细微处着眼,
从点滴小事做起,就能让好家风变成无言的教导代代相传,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传承正能量。
(摘编自《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弘扬社会正能量》,2017 年 4 月 17 日台儿庄新闻网)
材料二:
弘扬践行优秀家风,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之落细、落
小、落实。以家谱为重要内容的根祖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不仅延续着家族血脉,更传
承着优良家风家训,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具有强大维系力、凝聚力、感召力和亲和力。编修家谱可以使
优秀的家风和宝贵的家训重回人们视野、重归百姓家庭,达到以家风促民风带政风、涵养核心价值观的效
果。
(摘编自《以修志编谱传承历史文脉优良家风》,2016 年 12 月 29 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摘编自张琳、陈延斌《当前我国家风家教现状的实证调查与思考》)
材料四:
牵起妈妈的手,牵起的也是孝亲敬老的好家风。每逢佳节倍思亲,思念发自眷恋亲朋的心灵感触,也
源自注重孝亲、注重家庭的文化自觉。家风传统、亲情牵挂、故土情结、孝悌观念,这些传统文化中宝贵
的道德因子,不仅并未因为现代浪潮的冲击而沉没,反而愈发显示出反哺个人、黏合家庭、软化社会的强
大魅力。“团聚最喜悦,团圆最幸福,团结最有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这句话,被无数人
转发分享。让“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的家风传承不竭,让重视家庭、重视家风成为现代社会文明风
尚的标配,千家万户定会更加和美幸福,国家和民族定会更加和谐安定。
(摘编自《“牵妈妈的手”,守望家风报春晖》,2018 年 2 月 23 日人民日报)
6.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风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它的形成需要较长时期,且一旦形成就较为稳定。
B. 优秀的家风、宝贵的家训已经重归诸多普通家庭,重视家风将成为现代文明的标配。
C. 延续家族血脉,传承优良的家风家训,是根祖文化具有强大凝聚力的重要原因。
D. 家长获取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的途径包括媒体信息、专业咨询等,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7. 下列对相关材料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风是在世代传承的过程中形成的,家族经验经历了实践的检验,也能对家长教育子女产生影响。
B. 优秀的家风并不都强调“精忠报国”“廉洁克制”等大的原则,它们更强调落细、落小、落实,注重无
言的教导。
C. 媒体信息在充实家长的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已经超越了专业的家庭教育知识。
D. 家风既能反哺自己,也能黏合家庭,有利于子女和家人,更能影响大众道德水平,带动社会风气向善向
美。
8. 怎样才能有效培育良好的家风家教?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6. B 7. A
8. ①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从细微处入手,注重点滴小事,拒绝好大喜功、拒绝单纯的说教。②以编修家谱等
根祖文化为载体,也可利用家风系列活动,来借鉴、传承优秀家风和宝贵家训。③家长要利用多种途径和
方式,不断学习并优化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科学知识,使家庭教育活动科学化。④吸收传统文化中宝贵
的道德因子来黏合家庭,并将它们融入到优秀家风的建设过程当中。⑤党和政府相关部门应将倡导、培育
家风家训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工程。⑥媒体发挥新闻媒体特别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力强、受众
面广的优势,大力宣传良好家风。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
B.“已经重归诸多普通家庭”错误,材料二表述为“编修家谱可以使优秀的家风和宝贵的家训重回人们视
野、重归百姓家庭”。可见,原文说的是“可以使优秀的家风和宝贵的家训重回人们视野、重归百姓家庭”,
而选项说成是“已经重归”。
故选 B。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中相关内容的能力。
B.“它们更强调落细、落小、落实,注重无言的教导”错。原文论述的“落细、落小、落实,注重无言的
教导”等讲的是建立优秀家风的一些做法,不能等同于优秀家风的内蕴。
C.“已经超越了专业的家庭教育知识”错误。“家庭教育讲座或培训”和“咨询专业人士”都属于专业的
家庭教育知识。
D.“家风既能……更能……”错。原文表述的是“好的家风”,选项说成是“家风”,扩大了范围。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本题要从家庭教育的方式和途径、编修家谱的工作等方面回答,还有主张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参与,以及
新闻媒体的宣传和呼吁。
由材料一说的“建立优秀的家风不用好大喜功”“从细微处着眼,从点滴小事做起,就能让好家风变成无
言的教导代代相传,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传承正能量”分析,概括为: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从细微处入手,
注重点滴小事,拒绝好大喜功、拒绝单纯的说教。
由材料二说的“以家谱为重要内容的根祖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不仅延续着家族血脉,
更传承着优良家风家训,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具有强大维系力、凝聚力、感召力和亲和力。编修家谱可
以使优秀的家风和宝贵的家训重回人们视野、重归百姓家庭,达到以家风促民风带政风、涵养核心价值观
的效果”分析,概括为:以编修家谱等根祖文化为载体,也可利用家风系列活动,来借鉴、传承优秀家风
和宝贵家训。
由材料三的柱状图分析,培育良好的家风家教需要家长要利用多种途径和方式,不断学习并优化自己在家
庭教育方面的科学知识,使家庭教育活动科学化。
由材料四中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思念发自眷恋亲朋的心灵感触,也源自注重孝亲、注重家庭的文化自觉。
家风传统、亲情牵挂、故土情结、孝悌观念,这些传统文化中宝贵的道德因子,不仅并未因为现代浪潮的
冲击而沉没,反而愈发显示出反哺个人、黏合家庭、软化社会的强大魅力”分析,概括为:要吸收传统文
化中宝贵的道德因子来黏合家庭,并将它们融入到优秀家风的建设过程当中。
由材料四中的“‘团聚最喜悦,团圆最幸福,团结最有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这句话,被
无数人转发分享”分析,概括为:党和政府相关部门应将倡导、培育家风家训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工
程。
由材料四中的“让‘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的家风传承不竭,让重视家庭、重视家风成为现代社会文
明风尚的标配,千家万户定会更加和美幸福,国家和民族定会更加和谐安定”分析,概括为:媒体发挥新
闻媒体特别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力强、受众面广的优势,大力宣传良好家风。让“你陪我长大、我
陪你变老”的家风传承不竭,让重视家庭、重视家风成为现代社会文明风尚的标配,千家万户定会更加和
美幸福,国家和民族定会更加和谐安定。
二、古代诗文阅读(40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姜彧,字文卿,莱州莱阳人也。父椿,避乱往依济南张荣,因家焉。彧幼颖悟好学,荣守济南,辟为
掾,升左右司知事,寻迁郎中..,进参议官。
中统二年,彧与荣孙宏入朝,因言益都李璮反状已露,宜先其未发制之,未报。明年春,璮果反。时
诸郡不为兵备,璮即袭据济南。彧弃家从荣,招集散亡,迎诸王哈必赤进兵讨之。秋七月,捕得生口,言
城中粮尽势蹙,彧乃昏夜请见王曰:“闻王陛辞时,面受诏曰:‘发兵诛璮耳,毋及无辜。’今旦夕城且
破,王宜早谕诸将分守城门,勿令纵兵,不然城中无噍类矣。”王曰:“汝言城破,解阴阳..耶?” 彧曰:
“以人事知之,若待城破言于王,晚矣。”王悟。明日贼众开门出降王下令诸军敢入城者论以军法璮就擒
城中按堵如故。彧以功授大都督府参议,改知滨州。
时行营军士多占民田为牧地,纵牛马坏民禾稼桑枣,彧言于中书,遗官分画疆畔,捕其强猾不法者置
之法。乃课民种桑,岁余,新桑遍野,人名为太守桑。及迁东平府判官,民遮请留,马为之不行。
至无五年,召拜治书侍御史,出为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使,赐金虎符..,改信州路...总管。后累迁陕西汉
中、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使,拜行台御史中丞。后以老病归济南,寻擢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使。三十年二
月,以疾卒,年七十六。子迪吉。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四》 ,有删改)
9. 下列关于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明日/贼众开门/出降王/下令诸军敢入城者/论以军法/璮就擒/城中按堵如故
B. 明日/贼众开门出降/王下令诸军/敢入城者/论以军法/璮就擒城中/按堵如故
C. 明日/贼众开门/出降王/下令诸军敢入城者论以军法/璮就擒城中/按堵如故
D. 明日/贼众开门出降/王下令诸军/敢入城者论以军法/璮就擒/城中按堵如故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郎中”本来是古代民间对医生的尊称,这里是官职名,即帝王的侍从官
B. “阴阳”本是中国古代哲学基本概念之一,此处指星相、占卜、相宅等方术。
C. “虎符”是古代用金属制的虎形调兵凭证,其背面刻有铭文,分为左右两半。
D. “信州路”与辛弃疾词中“烽火扬州路”中的“路”均为宋元时行政区划名。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姜彧幼年即聪明好学,因避乱随父亲移居济南,济南太守张荣对他非常欣赏,征召他担任自己官署的属
员。
B. 姜彧政治观察力很敏锐,曾与张荣的孙子张宏一道向朝廷进言益都李璮有谋反的迹象,后来李璮果然谋
反。
C. 哈必赤进兵讨代李璮时,姜彧及时提醒他记住皇帝不要伤及无辜百姓的告诫,使济南百姓避免了一场灾
难。
D. 担任滨州知府时,因为督促农民种植桑树,一年多以后新成活的桑树漫山遍野,姜彧被当地人称为“太
守桑”。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旦夕城且破,王宜早谕诸将分守城门,勿令纵兵,不然城中无噍类矣。
(2)及迁东平府判官,民遮请留,马为之不行。
【答案】9. D 10. A 11. D
12. (1)如今城池很快就将被攻破,大王应该早点告诉诸位将领分别把守好城门,不要让士兵放任,如果不
这样,城中(恐怕)就没有活人了。
(2)等到(姜彧)升任东平府判官,老百姓挡住道路请求他继续留任,马因此无法前行。
【解析】
【9 题详解】
试题分析:“ 出降”作前句的谓语,“城中”作后句的主语。
【10 题详解】
试题分析:“郎中”本是官职名,战国始有,唐末五代后民间也尊称医生为郎中。
【11 题详解】
试题分析:当地人是把新种植的桑树称为“太守桑”。
【1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旦夕”,很快;“且”,将;“谕”,告诉;“噍类”,活人;“及”,
等到;“迁”,升官;“遮”,挡住道路;“不行”,无法前行。
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
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
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
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姜彧,字文卿,是莱州莱阳人。父亲姜椿,因躲避战乱前往依靠济南张荣,于是在那里安了家。姜或
小时候就聪颖好学,张荣任济南守官,任命他为掾吏,升任左右司知事,不久升迁为郎中,晋职参议官。
中统二年,姜彧与张荣的孙子张宏进入朝廷,就上书说益都的李璮谋反的迹象已经显露出来,应当在
他还没有发动的时候先制止他,奏书上呈后没有得到答复。第二年春天,李璮果然造反。当时各郡没有做
军事准备,李璮就袭击占领了济南。姜彧抛弃了家小跟随张荣,招集流散逃亡的士兵。迎接诸王哈必赤进
兵讨伐李璮。秋季七月,捕获到俘虏,俘虏说城中的粮食已经用尽,形势紧张,于是姜彧在傍晚请求见王,
说:“我听说大王在朝廷辞别皇帝时,当面受到诏命说:‘出兵是为了诛杀李璮,不要牵连无辜之人。’
如今城池很快就将被攻破,大王应该早点告诉诸位将领分别把守好城门,不要让士兵放任,如果不这样,
城中(恐怕)就没有活人了。”大王说:“你说城就要攻破,难道你会阴阳占卜吗?”姜彧说:“我是从
人事上来推测这件事的,假若我等城破了再向你说这些话,那就晚了。”王明白了。第二天叛军打开城门
出来投降,王向诸军下令,有敢擅自进入城中的以军法论处,李璮被擒获了,而城中仍然像原来一样秩序
井然。姜彧因功授任大都督府参议,改知任滨州。
时行营军士中很多人夺占民田,改为牧地,放纵牛马弄坏百姓庄稼和桑田枣林,姜彧将这种情况上报
给中书省,然后派遣官员划分界限,逮捕了那些强悍狡猾不守法的人,将他们依法处置了。于是就鼓励百
姓种桑,一年多的时间,那里就新桑遍野,人们称之为太守桑。等到(姜彧)升任东平府判官,老百姓挡
住道路请求他继续留任,马因此无法前行。
至元五年,朝廷将他召回京师任命为治书侍御史,又出任为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使,赐予金虎符,改
任信州路总管。后几经升迁为陕西汉中、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使,又被任命为行台御史中丞。
后来他因为年老多病回到济南,不久提升为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使。至元三十年二月,因病疾去世,
享年七十六岁。他的儿子叫姜迪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野菊
李商隐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①他年。紫云②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③近御筵。
【注】①省:记,忆。②紫云:指代中书省。令狐楚、令狐绚父子曾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令狐绚时任中
书舍人。③霜栽:指野菊。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和《锦瑟》一样,都体现了作者诗歌幽约细美的艺术风格。
B. 竹、椒、雁、蝉等意象凄美,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C. 颈联将“此夕”与“他年”对照,暗含着作者对身世的无限感慨。
D. 尾联表面写野菊不被人取用,实则暗指旧友不能向朝廷引荐自己。
14. 本诗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答案】13. B 14. ①运用比喻,将菊花上的露珠比作泪水,生动贴切。 ②运用叠词,“冉冉”“涓涓”,
由外在环境写到内在心境,节律优美,音韵和谐。 ③运用双关,“微香”既指花香,也暗指自己保有的高
尚品格、美好才情;“泪”既指露珠,也暗指自己身世悲苦。含蓄形象。④奠定感情基调,为后文的
“悲”“忍”“不取”等情感 作铺垫。
【解析】
【13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
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
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
B 项“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错误,开篇点出野菊生长环境的压抑,“苦竹”与“椒坞”,虽
有“微香”但已难禁孤独之泪。“已悲节物同寒雁”把生于寒秋看成是菊花的悲惨命运。抒情主人公形象
自颈联介入,“细路独来”点明其与野菊同命相怜之苦,最后一句“不取霜栽近御筵”尽显怨愤压抑的情
绪。全诗触景感怀,咏物托意,很能反映诗人当时的思想状况。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
故选 B。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炼句的基本能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
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
本题:
本题要求赏析诗歌的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本句意思是野菊的微香四处飘散,花上的秋露似泪珠点
点。这里将菊花上的露珠比作泪水,是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诗句中连用了两个叠词“冉冉”“涓涓”,运
用这两个叠词写出由于环境恶劣。本来花气袭人的野菊只能散发出细细的微香,所以它难免要清泪涓涓,
不断洒落,叠词的运用从外在环境写到野菊的内在心境,刻画细致入微,同时节律优美,音韵和谐。本诗
是诗人李商隐自桂幕归京后,暂代京兆府某曹参军。京兆府掾曹位卑职微,此期生活相当困窘。诗人借咏
菊表达对自身命运的感喟,他欣赏菊花的高洁,以菊自比,但表述更多的却是孤芳自赏的寂寞,以及想要
摆脱这一处境却无能为力的压抑无奈。所以此处“微香”既指花香,也暗指自己保有的高尚品格、美好才
情;“泪”既指露珠,也暗指自己身世悲苦。含蓄形象。紧接着下文揭示了野菊的心境,所以此句在结构
上具有承上启下,将上句透露的处境和下文揭示的心境联系起来。还有本句“微香冉冉泪涓涓”写出了处
于艰难的生存环境,只能发出细细的香味,内心悲苦,清泪涓涓,奠定全诗悲的感情基调。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11 分)
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以杯子、草芥为舟,来说明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
(2)《逍遥游》中庄子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
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____,____。
(3)《论修身》中孔子认为,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君子或用松柏作喻,说明君子耐
住磨难,不改初心的句子是:“_____,____。”
(4)《论修身》中孔子教诲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的“一言”是“____,_____”强调的是人应该
遵从自己的内心,自己不想承受的事情就不要让别人去承受。
【答案】 (1).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2). 则芥为之舟 (3). 置杯焉则胶 (4). 水浅而舟大也 (5).
风之积也不厚 (6).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7). 岁寒 (8).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 己所不欲
(10). 勿施于人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覆”“坳堂”“芥”“置”“胶”“负”“翼”“凋”“己”。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6 小题,共 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第 18 届亚洲运动会于 2018 年 08 月 18 日至 2018 年 09 月 02 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行。印尼也用一
台“绿野仙踪”般的开幕式讲述了这片土地上的 与求同存异,展现了亚洲能量。
来自亚洲 45 个国家和地区的 1.13 万名运动员参加了本届亚运会 40 个大项、465 个小项的角逐。中国
军团在奖牌榜上仍然 ,而这也是自 1982 年印度新德里亚运会以来,中国队第 10 次稳坐亚运会奖牌榜
头把交椅。尤其可喜的是,一大批年轻运动员在比赛中 ,摘金夺银。
日本、韩国代表团分列奖牌榜二、三位。两个体育代表团在一些项目中的强势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戳中
了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薄弱环节。如击剑、跆拳道、射箭作为韩国传统优势项目,在雅加达亚运会上韩国队
表现仍然抢眼。中国队在这些项目上尽管有以骆宗诗、张心妍为代表的 ,( )从奖牌榜整体分布来
看,不难发现“中日之争”是亚运游泳赛场最大主题。从整体形势来看,如果说此前中日泳池之争中国队
略胜一筹,根据数据显示日本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队形成分庭抗礼,中国队在泳池面临的挑战着实不
小。
从雅加达亚运会望向东京奥运会,中国队有信心在奥运赛场再创佳绩。
16.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根据数据显示日本己经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队形成分庭抗礼之势,中国队在泳池面临的挑战着实不小。
B. 在数据上显示日本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队形成分庭抗礼之势,中国队在泳池面临的挑战着实不小。
C. 数据显示日本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队形成分庭抗礼之势,中国队在泳池面临的挑战着实不小。
D. 数据显示日本己经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队形成分庭抗礼,中国队在泳池面临的挑战着实不小。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比不上韩国队的人才厚度,比不上韩国队的整体实力。
B. 但从整体实力和人才厚度上,韩国队依然实力强大。
C. 要赶上韩国队实力,有很长的路要走。
D. 但从整体实力和人才厚度上,和韩国队相比仍有差距。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兼容并蓄 一马当先 崭露头角 后来居上
B. 兼容并蓄 一骑绝尘 崭露头角 后起之秀
C. 水火不容 一马当先 出人头地 后起之秀
D. 水火不容 一骑绝尘 出人头地 后来居上
【答案】16. C 17. D 18. B
【解析】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
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根据数据显示日本已经在一定程度
上与中国队形成分庭抗礼,中国队在泳池面临的挑战着实不小”,“根据数据显示”句式杂糅,选项把“根
据数据”和“数据显示”两句杂糅到一起;“形成分庭抗礼”成分残缺,“形成”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词
“……的形势”。A 项,“根据数据显示”句式杂糅;B 项,“在数据上显示”句式杂糅,应为“在数据上”
或“数据显示”;D 项,“与中国队形成分庭抗礼”成分残缺。故选 C 项。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
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本题中,横线前面说“中国队在这些项目上尽管有以骆宗诗、张心妍为代表的……”,从陈述对象的角度
来看,主语应保持与前面一致,即应以“中国队”为主语,这就排除 B 项,因为其使用“韩国队”为主语;
横线前面说“中国队……尽管……”,“尽管”是表示转折的关联词,从关联词的搭配角度来看,一般与
“但是”搭配,这就排除 AC 两项,故选 D 项。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
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兼收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水火不容”,
水和火是两种性质相反的东西,根本不能相容,后多用于比喻人与人之间有深仇大恨,不能在一起。这两
个成语的意思相反。第一处,根据上下文,尤其是下文的“求同存异”可知,此处应是说把不同性质的东
西收下来,应使用“兼收并蓄”。“一骑绝尘”,脚不沾尘土,相容奔驰得很快或隔绝尘俗。“一马当先”,
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多用于同一集体内部。第二
处,是说中国军团在奖牌榜上上升得很快,应选“一骑绝尘”。“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
本领(多指青少年)。“出人头地”,指高人一等,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第三处,根据使用对象“年
轻运动员”可知,应使用“崭露头角”。“后起之秀”,意思是后来出现的或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后
来居上”意思是后来的超过先前的,用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且“后起之秀”是名词,常作主语、宾
语,“后来居上”是动词,常作谓语。第四处,此处是说击剑、跆拳道、射箭作为韩国传统优势项目,在
雅加达亚运会上韩国队表现仍然抢眼,但是中国在这些项目也有以骆宗诗、张心妍为代表的后来出现的优
秀人物,应选用“后起之秀”。故选 B 项。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
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
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
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
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
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
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
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
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
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9.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 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
②有些人惯于 ,看领导眼色行事。
③在危急关头,大家看到指挥员仍然 ,渐渐地也都镇定了下来。
A. 耳闻目睹 随机应变 谈笑风生
B. 耳闻目睹 见风使舵 谈笑自若
C. 耳濡目染 见风使舵 谈笑风生
D. 耳濡目染 随机应变 谈笑自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近义词的能力。
第一空,耳闻目睹:亲耳听到,亲眼看见,形容亲身见证,千真万确。
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语境中指亲身见证国家大事,应该用“耳闻目睹”。
第二空,见风使舵:看风向转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贬义词。
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语境中指看领导眼色行事,含贬义,应该用“见风使舵”。
第三空,谈笑自若:指在不平常的情况下,有说有笑,同平常一样,比喻遇事镇定。
谈笑风生: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语境中指遇事镇定,应该用“谈笑自若”。
故选 B。
2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截至 12 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 40 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 90 年来展览次数
最多的一年。
B. 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
大幅提高。
C. 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
了世人的目光。
D. 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许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
的两个名额。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 项,偷换主语,可在“是建院 90 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
年”前加“今年”。B 项,成分残缺,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可将“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中的
“使得”删去。D 项,搭配不当,“录取了”与“两个名额”不搭配,可以把“两个名额”改成“两个人”。
21.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夜郎自大,井中之蛙,见树木不见森林,突显了自我封闭的危害。
材料
团结 退步 失职
众人划桨开大船 前怕狼来后怕虎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孤掌难鸣 得过且过 裹足不前 独木难支 畏首畏尾 敷衍塞责
【答案】(示例)孤掌难鸣,独木难支,众人划桨开大船,突显了团结的重要作用。
裹足不前,畏首畏尾,前怕狼来后怕虎,突显了退步的阴暗心理。
得过且过,敷衍塞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突显了失职的具体行为。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句能力。首先分析示例特点。示例是由两个四字短语、一个七字短
语和一个表达特定主题的短句组成的。然后将材料中“孤掌难鸣”“得过且过”“裹足不前”等六个四字
短语按照意义分组,分别照应“团结”“退步”“失职”这三个中心主题。辨析“众人划桨开大船”“前
怕狼来后怕虎”“做天和尚撞天钟”这三个七字短语的表意差异,寻找其与“团结”“退步”“失职”这
三个中心主题的关联和照应。最后仿照示例句式,整理句子即可。
四、附加题(10 分)
22. 下面是中国天气网一则应用文的一部分,在标点、字形、语法和语言得体方面都存在问题,请找出其中
的五处并修改。
《中国天气网》天气新闻征稿启示
《中国天气网》内容涵盖丰富,其中《天气新闻》栏目尤其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天气新闻在报道突发
天气事件和提高防灾减灾常识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自本网 2008 年 7 月正式上线以来,每天都需要发布大量
全国各地重大天气新闻。由于网站影响不断扩大,公众对各地天气新闻的时效性和内容的丰富性要求不断
提高,而本网编辑人数有限,现特向各省、市、区级气象局征稿,请务必踊跃投稿。
【答案】(1)将标题中的“启示”改为“启事”或“公告”。(2)两处“中国天气网”都应该去掉书名号。
(3)将第一处“提高”改为“普及”。(4)将“自本网”中的“本网”移至“每天”前(或将“自本网”
改为“本网自”)。(5)将“务必”删掉。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辨析并修改病句,语言表达简
明、连贯、得体,准确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仔细阅读所给材料,先依据平时积累及上下文找出字形
上的错误,再依据标点符号的规范用法找出标点使用的错误,再结合内容找出语法和语言得体方面的问题,
进行修改。
(1)“启示”的意思是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也指通过启发提示领悟的道理。本题所给材料是一则征稿
公告,故“启示”一词错误,应改为“启事”或“公告”。
(2)“中国天气网”是网络名称,不应使用书名号,故两处“中国天气网”都应该去掉书名号。
(3)“提高防灾减灾常识”搭配不当,“提高”不能与“常识”搭配,应将“提高”改为“普及”。
(4)“自本网 2008 年 7 月正式上线以来,每天都需要发布大量全国各地重大天气新闻”成分残缺,缺少
主语,也可以说是语序不当,可将“自本网”中的“本网”移至“每天”前,或将“自本网”改为“本网
自”。
(5)“务必”的意思是“必须;一定要”,态度较为强硬,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平等关系之间要求对方一
定要完成委托的事情。用在征稿启事中不得体,应删掉。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列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7 年 12 月,“佛系青年”词条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其实这个词条跟佛教没有直接关系,佛系作
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指在社会中存在的一部分秉持“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怎么都行,看淡一切”生活
哲学的青年。如约车,司机到门口也行,自己多走两步也行;饿了,有啥吃啥,凑合就行;干活,说我好
也行,说不好也行……“佛系”青年的生活哲学,在网上引起了较大的争议,支持者众多,反对者也不少。
针对“佛系青年”的生活哲学,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
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珍爱生命,远离佛系
最近,互联网上“佛风”劲吹,佛系青年、佛系追星、佛系乘客、佛系学生、佛系购物、佛系恋爱……
一大波“佛系”概念汹涌而来。佛教并非新鲜事物,也很少与时尚流行结缘,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却汹涌
而来。
佛系简而言之就是:无可无不可,随遇而安,随便都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
“佛系”生活方式,听起来是不是有些超然物外,超凡脱俗的“出世”味道?然而,我们要明白,佛家
的出世,是在经历过俗世生活后的大彻大悟,从人生的痛苦和烦恼中解脱出来,觉悟后,祛除贪欲、执着,
心灵净化和智慧解脱。心灵净化偏重于对贪欲的净化,强调戒与定。智慧解脱重于觉悟、明理,强调观照、
智慧。破除贪欲和执着,实现心灵的解脱。也就是说在出世之前定是经历过一番入世的深刻体味后的人生
选择。
王尔德说:“你拥有青春的时候,就要感受它。不要虚掷你的黄金时代,不要去倾听枯燥乏味的东西,
不要设法挽留无望的失败,不要把你的生命献给无知、平庸和低速。这些都是我们时代病态的目标,虚假
的理想。活着,把你宝贵的内在生命活出来。什么都别错过。”
而我们的青年,美好的人生刚开始,就已经在叫嚣要入佛系的“坑”,我们要知道,不经历一番拼搏
抗争,哪知人世百态,焉知人生取舍?出世的前提是入世,否则浑然无知为出世而出世,为随大流而随大流,
显得跟风幼稚。
我们青年的佛系从根源来说可能就是因为——对于现实生活的一种无奈而懒得改变,对现实的一种逃
避。我们允许有偶尔的小确丧,但偶尔暂时的低迷后,我们需要重新整装,趁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好好读
书,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你以为佛系就能让你快乐?真实的情况是,你就像一只鸵鸟,把头埋在沙子里,企图逃避现实。
我们有最值得骄傲的青春资本,所以,继续生猛下去,什么也吓唬不了你,怕什么前路漫漫,怕什么
前路坎坷,将瘦削的双肩听的笔直,形成一种无法打倒的姿势。生活没有那么多的无可奈何,所有的一切,
就看我们有没有足够的毅力和决心去为之战斗。
我们无法遇见生活中细小的美好会在哪里出现,所以,努力工作,拥有更丰满的羽翼;努力研习,遇见
更好的自己;努力赚钱,走的更远看的更多。我们的每一种努力,都会让我们看到更好的风景, 增强我们
抵御风雨的力量。
不要在可以努力的年纪选择安逸,不要在本该斗志昂扬的时刻选择颓丧。珍爱生命,不要做佛系青年。
【解析】
【详解】本次作文是任务驱动型作文。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材料中心“针对“佛系
青年”的“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怎么都行,看淡一切”生活哲学,谈感触与思考。材料属于典型的时事
评论类材料,应围绕“针对‘佛系青年’的生活哲学,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的任务,针对争议表明态
度,或围绕“佛系表现”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联系生活现实,挖出实质,住处利弊,谈出怎样才能梳理
正确的人生观,保有健康的生活态度。参考观点:围绕材料的中心立意,突出对“不争不抢,不求输赢,
怎么都行,看淡一切”这一生活哲学的评价。一种是支持:对待工作与奋斗,不能都是“佛系青年”,这
种观点体现的是一种平和、淡然的生活态度,并不是放弃生活。反对:对待自己的享受与个性生活要随遇
而安,保持淡定的“佛系”心态。这种生活哲学必然导致不求上进,漫无目的,没有目标追求,不愿背负
奉献,不希望承担责任,缺乏奋斗、拼搏的精神,不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辩证:是思想行动上要敢为
天下先,冲破淡定与佛系,又要在心态上淡定自若,随遇而安。对于生活,无欲无求可以让人以平和的心
态面对现实的纷扰,调适心灵,保持心理健康;对于工作、理想等要努力奋斗,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做
出贡献。
参考立意:
1、平和、淡然的生活态度,并不是放弃生活,也不是毫无作为
2、没有目标追求,不愿背负风险,不希望承担责任,缺乏奋斗、拼搏精神,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对于生活,无欲无求可以让我们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现实纷扰,调适心灵,保持心理健康;对于工作、理
想等要努力奋斗,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
可用素材:
1、为了更好地成长,年轻时总是格外努力,初出茅庐的他们渴望能打拼出一片天地来。事实上,竞争无处
不在,我们鼓励年轻人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学会从压力中释放,看看电影、看看畅销书、打打台球、健健
身,甚至来一次远足,去看看高山和大海,但绝不是逃离。身在社会之中,我们要牢记肩上的责任,无论
是团队还是家人。
2、“看淡一切,用平静之心笑看云起云落,追求这一种爱与和谐的精神状态。”看似这种“佛系”思想很
淡然,但实际上,里面蕴藏了太多的妥协和退让,这与《论语》中的“礼之用 和为贵”是两个概念。这里
过多地强调了自我,语境应该是这样的:“面前的一切都太难了,那么,我不如假装逃离现实,云淡风轻……”
3、42 岁的中兴员工欧某,疑似因为要被公司裁员,而选择从公司大楼一跃而下。这位 70 后面对压力时,
选择了与佛系青年截然相反的应对方式,抛下妻儿父母,一死了之。这时候,家人朋友肯定宁可他是一个
“佛系”中年。工作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被裁员对于职场人士来说是一直存在的风险,真被裁了,
也只是这一份工作的结束,而不是事业的结束。
参考结构:
本文可用递进式写法。开头引述材料,简单分析,亮明自己的观点,做一个“斗战胜佛”。接着列举“佛
系青年”的种种表现,指出这种现象很普遍。然后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压力大,态度消极;表面看好似
平和,实则缺乏斗志。接着分析这种现象的危害,对于个人、国家、社会都会产生消极影响,且容易互相
影响。最后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面什么该平和,面对什么该努力争取;多宣传正面形象,各个层面都
要帮助青年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做一个“斗战胜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