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导写及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导写及范文)

ID:691742

大小:109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1-05-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河北区 2020—2021 学年度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一)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第Ⅰ卷 1 至 6 页,第Ⅱ卷 7 至 12 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 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 11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3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 目要求的。 一、(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自古喜欢玉石,它温润无瑕,纯洁美好,是君子的象征。汉字的世界中蕴含着怎样的玉文化呢? 在甲骨文中,“玉”有两种写法,一种 一种简单,都取象于玉佩之形——把不同的玉石用绳子穿起来, 佩戴在身上。从金文直至小篆,“玉”的写法才不断固定下来。 玉石洁白美丽,常被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有五德。”许慎认为, 玉是最美的一种石头,它有五种重要的品质:玉的色泽温润,有一种温暖的手感,“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说的就是这种质感。仁爱是一种温暖和煦的状态,因此,玉有仁德。玉名未经雕琢的叫“璞”,璞玉虽然 外表粗糙,但通过它外在的纹理就能判断其中是否藏有美玉。一个有道义的人就像璞玉一样,凭借外在言 行就能了解他的内心世界,璞玉和他们都有内外一致的品格,因此玉有义德。玉能制成玉磬,敲击起来清 脆舒朗,可以远远传开,有智慧的人产生的影响,就像玉磬的声音一样绵远悠长,因此玉有智德。玉质地 坚硬,不能使之弯曲,所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因此玉有勇德。玉石虽然有棱角,却不会像刀剑一样 刺伤别人,就像那些高洁之士一样,虽然坚持原则,也决不会 别人的利益,因此玉有洁德。 仁爱、道义、智慧、勇敢、高洁,这些德行综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完美的君子形象。在玉的“五德” 中,寄托着古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汉字中就有许多以“ ”(斜玉旁)为偏旁的字。它们或是天然的美玉, 或是 的玉器,这些字经常出现在人们的名字中,体现了中国人对玉石的偏爱。 摘自《汉字就是这么来的》,有删改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繁复 损害 巧夺天工 B. 繁杂 伤害 巧夺天工 C. 繁复 伤害 鬼斧神工 D. 繁杂 损害 鬼斧神工 2. 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玉未经雕琢的名叫“璞”,璞玉虽然外表粗糙,但通过它外在的纹理就能判断其中是否藏有美玉 B. 未经雕琢的玉,名叫“璞”,虽然璞玉外表粗糙,但通过它外在的纹理就能判断其中是否藏有美玉 C. 未经雕琢的玉,名叫“璞”,虽然璞玉外表粗糙,但它通过外在的纹理就能判断其中是否藏有美玉 D. 玉名未经雕琢的叫“璞”,璞玉虽然外表粗糙,但它通过外在的纹理就能判断其中是否藏有美玉 3. 下列和“玉”相关的文化(学)常识,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苌弘化碧. 碧:青绿色的美玉 《窦娥冤》 元曲 B。 完璧.归赵 璧:和氏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迁 C。 蓝田..玉暖日生烟 蓝田:有名的产玉之地 《锦瑟》 李商隐 D。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玉石:把美玉当成石头 《阿房宫赋》 贾谊 A. A B. B C. C D. D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组,繁复:繁多而复杂。繁杂:繁琐而杂乱。事情多而且杂乱。语境要和“简单”对应,填入“繁复”。 第二组,损害:使事业、利益、健康、名誉等蒙受损失。一般指对物或对人精神的一种伤害。伤害:指试 图用冷嘲热讽去伤害他人,不法损害他人的身心健康。一般多指对人身体方面的损伤。语境是“别人的利 益”,填入“损害”。 第三组,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鬼斧神工: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像是 人力所能达到的。语境中已经有了“它们或是天然的美玉”,填入相对应的人工制作的玉器,即“巧夺天 工”。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玉名未经雕琢的叫‘璞’”错误,搭配不当,改为“未经雕琢的玉,名叫‘璞’”,排除 AD; “但它通过外在的纹理就能判断”,语序不当,应该把“它”放在介词之后,即“但通过它外在的纹理就 能判断”,排除 C。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 D“《阿房宫赋》作者贾谊”错误,《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赋。《阿房宫赋》写于唐敬宗 宝历元年(825),杜牧二十三岁。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跋扈,吐番、 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 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 故选 D。 二、(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据教育部消息,全球有 70 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目前,中国以外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约 2500 万,“十三五”期间全球参加 HSK 等中文水平考试的达到 4000 万人次。中文已经成为世界语言,是国际交 流中不可或缺的语言工具。 在所有人欣喜于“中文越来越国际化”的同时,一个问题也值得我们重视:我们自己真的已经学好中 文了吗?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手机、平板等走入千家万户,我们提笔写字的机会越 来越少了。当我们欣喜于科技进步带来信息交流便利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表达越来越趋向去文字 化,白纸黑字正走向边缘。随着用键盘打字而非手写的日常化,年轻人的书写能力在下滑,简单的词汇书 写时挠头皮成为常态。尤其是随着语音输入法的出现,让“所说即所见”成为可能,原有的遣词造句在部 分人生活中成为记忆。写信交流已不知是多少年前的往事,一项调查表明,有 40%的中国年轻人承认经常书 写错误,而 70%的人称他们很难写一封正式书信。视频化、语音化,使得传统的文字表达方式被淡化。年轻 一代对网络热词如数家珍,曾有一段网络视频:一群年轻人在做成语接龙的游戏,结果接上的成语都是“不 明觉厉”“人艰不拆”“十动然拒”这样的网络成语,而传统意义的成语却说不上几个。还有些年轻人在 学习中重视英语超过中文。 我们一方面要承认,即时、快捷的交际特点,使得缩略、替代形式代替以往用词规范的现象,是一种 趋势;另一方面,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汉语是中华文明积淀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文运用 能力上的问题,必然会演变成中华文化传承中的重大问题。近些年,我国也在中文使用规范中出台了许多 文件,但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要把中文作为民族身份的要素来守卫,从而产生自豪感、责任感。 取材于《别忘守好自己的母语之美》(江帆) 材料二 现代汉语,特别是网络语言日渐粗鄙化,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注意。自古以来,语言都是讲求高雅、追 求诗意的。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古今中外不乏好诗妙句进入日常生活的范例。中国文学也不例外, 诸如以“围城”形容婚姻。鲁迅先生创造的经典也有很多成为生活中的比喻,我们说一个人“阿 Q”,指他 的精神胜利法人格,说一个人“祥林嫂”,代称絮絮叨叨让人厌烦的倾诉。古典诗歌这样的例句更是比比 皆是,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文 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经常在日常生活和行文中被人引用,极大地丰富了汉语。 语言从来是发展的,我们也没必要视网络语言为洪水猛兽,把生动的语言文字创新一棍子打死。佛经 翻译词极大地丰富了汉语;刘半农创造出一个“她”字,将对女性的称谓从伊伊侬侬中解放出来;清末民 初大量的翻译词,如“化学”“服务”“组织”“政府”等的进入,都促进了汉语变革。网络语言鲜活、 接地气,其中好些词汇很有创意。“萌”字表达了汉语之前没有的意味,十分生动贴切。用拼音打字“妹 妹”,MM,意外出现一个新词“美眉”,用来指代少女,色彩也不逊色于“豆蒄”。但一些类似于“逗 比”“逼格”等粗鄙语汇,对汉语的破坏却相当严重,我们创新幽默有趣的当代网络语言的时候,不应当 忘记借鉴古汉语中“美的语言”。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美的表达,确实到了一个紧要关口。面临网络上的巨 大挑战,方块字亟待筑起新的长城。雅言当然不是“脑残体”“火星文”,不是“愛祢狠殇”这样的文字 组合,亦不是绕来绕去的甄嬛体。在网络时代守护汉语表达的纯正优雅,对过于随意化的网语胡言予以自 我修正,是每一个在网上码字的中国人的天职。 取材于《守护汉语表达的纯正优雅》(杨克) 材料三 网络用语和外来语的日渐盛行,是近年来汉语界引人注目的两个热点。最近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 就因为收录了 200 多个字母词而引起了争论。 应该说,任何一种语言的生命力都是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维持并焕发出来的。片面地强调规范化而拒 绝新的要素破土而出,会遏制语言的进步。但是分歧在于,语言文字是否需要监管?采取一种放任自流的 方针,是否就能收优胜劣汰之效?笔者认为,语言文字需要推陈出新,也需要监管,而在当前,语言文字 事实上是缺乏有效监管的。 任何一种语言文字要想健康发展,不能寄托于自生自灭的过程,因为它本身并不具备自净化、自调整 和自适应的能力。监管的责任本来是明确的,应该由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来管。对于网络用语和其他各种 新出现的语言现象应该分三种情况:对于其中合理的成分理应明文颁布以纳入规范,而对于那些具有流行 趋势但不恰当的语言行为,应该明文禁止,第三部分(也许是大部分)则可以暂时不作干预。语言需要强 调规则,但是现有的秩序应该允许冲击。制定规则要持谨慎态度,对于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和词典没有规 定的部分,应该允许试探,但是一旦明确规定了,作为教学、出版物和传媒,就应该严格实行。 沈建华先生在《词典到底是派什么用场的》一文中说得不错:“要相信,语言生活中自有秦琼和尉迟 敬德哼哈二将,不倦地守护着汉字的健康与活力,捍卫着汉语言的核心部分,它的使用规则与秩序体系。” 但是他没有说明,谁是语言文字生活中的秦琼和尉迟敬德?如果不是你,也不是我,把使用汉语的任何人 都排除在外,难道汉语仍然能够健康发展吗?应该说,每一位汉语的使用者都有发言权,特别是那些汉语 的使用和理解水平较高的人们,更有责任像秦琼和尉迟敬德那样站出来把守大门,捍卫汉语的优良传统与 时代活力。 在汉语文的“允许”与“不允许”之间有一条界线,应该通过辩论把这条界线划清楚,而不是通过我 指责你“违反了《语言文字法》”,你指责我“思想僵化”“逻辑混乱”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在不同观点 的辩论中寻求真理,这才是需要我们认真学习的。如果大家都置身事外,只怕终有一天,“神马”和“杯 具”都会被收入词典,那时候汉语文的处境就十分凄凉了。 取材于《谁来守护汉语文》(浦家齐) 4.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中文已经成为国际交流中不可或缺的语言工具,但是我们的表达却越来越趋向去文字化。 B. 语音输入法的出现让“所说即所见”,这导致原有的遣词造句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为记忆。 C. 有 40%到 70%的中国年轻人承认经常书写错误,很难写一封正式书信,唐诗宋词却早已忘在脑后。 D. 汉语是中华文明积淀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文运用能力有可能会决定中华文化是否传承。 5.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待网络语言,没有必要视为洪水猛兽,把生动的语言文字创新一棍子打死。 B. 有相当一部分网络语言鲜活,接地气,有很多词汇很有创意,十分生动贴切。 C. 在创新幽默风趣的当代网络语言的时候,没有必要借鉴古汉语中“美的语言”。 D. 语言文字需要监管,对于那些具有流行趋势但不恰当的语言,就应该明文禁止。 6. 结合文章的观点,下列网络语言不需要...被严格监管的一项是( ) A. 美眉 B. 逗比、逼格 C. 神马 D. 杯具 【答案】4. A 5. C 6. A 【解析】 【分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语音输入法的出现让‘所说即所见’”表达绝对,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尤其是随着语音输入法的出现, 让‘所说即所见’成为可能”,文章中是说“让‘所说即所见’成为可能”而非“语音输入法的出现让 ‘所说即所见’”,表达绝对;“这导致原有的遣词造句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为记忆”范围扩大,根据材料 一第二段“原有的遣词造句在部分人生活中成为记忆”可知,是“部分人”,选项扩大了范围。 C.“有 40%到 70%的中国年轻人承认经常书写错误,很难写一封正式书信”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二段“有 40%的中国年轻人承认经常书写错误,而 70%的人称他们很难写一封正式书信”可知,“承认经常书写错 误”的是“40%的中国年轻人”;“很难写一封正式书信”是“70%的人”。 D.“中文运用能力有可能会决定中华文化是否传承”错误。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中文运用能力上的问题, 必然会演变成中华文化传承中的重大问题”可知,不是“有可能”,而是“必然”,因此,将必然说成或 然。 故选 A。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没有必要借鉴古汉语中‘美的语言’”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二段“我们创新幽默有趣的当代网络语言 的时候,不应当忘记借鉴古汉语中‘美的语言’”,可知,原文强调“不能忘记借鉴”,而非“没有必要”。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根据材料二“但一些类似于‘逗比’‘逼格’等粗鄙语汇,对汉语的破坏却相当严重,我们创新幽默有 趣的当代网络语言的时候,不应当忘记借鉴古汉语中‘美的语言’”可知,对“逗比”“逼格”需要监管; C.根据材料三“‘神马’和‘杯具’都会被收入词典,那时候汉语文的处境就十分凄凉了”,可知,对“神 马”也需要监管; D. 根据材料四“‘神马’和‘杯具’都会被收入词典,那时候汉语文的处境就十分凄凉了”,可知,对“杯 具”也需要监管。 故选 A。 三、(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训俭示康①(有删节) 司马光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 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 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 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 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 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 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 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敝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 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 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 酒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 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 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 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 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 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 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注】①康,司马光之子司马康。 相关链接: 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林放①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②也,宁戚。” ——《论语·八佾》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③,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④也。虽违众,吾从下。” ——《论语·子罕》 【注】①林放:鲁人。②易:仪文周到。③纯:黑色的丝。用麻织帽子比较费工,所以说改用丝织是俭。 ④泰:倨傲。 7.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辄羞赧弃去.之 去:丢弃 B. 吾不以为病. 病:疾病 C. 枉道速.祸 速:招致 D. 人不堪.其忧 堪:经得起,忍受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吾心独以.俭素为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 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 既入,问其所.来/若属皆且为所.虏 D. 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B.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C.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D.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10. 下列各句中能体现司马光节俭品格的一项是( ) A. 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B. 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C.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 D. 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 1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篇司马光写给儿子的训诫文,作者谈节俭的好处,用种种实例教育儿子要务行节俭,力戒奢侈。 B. 文章首先从自己年轻的时候不喜奢华说起,然后对当时世俗趋向奢靡浪费的现象提出了批评。 C. 作者引用春秋时御孙的话,目的是从理论上说明“俭”与“侈”所导致的必然后果,使文意更深入一层。 D. 司马光并不赞成李文靖、鲁公、张文节三人的行为,他说理透彻,反复运用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3)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 13. 同样是赞成节俭,孔子对待“俭”的态度有何特点? 【答案】7. B 8. A 9. D 10. C 11. D 12. (1)有志于探求真理,但却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为羞耻的人,是不值得跟他谈论的。 (2)但是(只不过)人们的常情,由节俭进入奢侈容易,由奢侈进入节俭困难。 (3)节俭就少贪欲:君子少贪欲,就不被外物役使,就可以走正直的道路。 13. ①孔子认为节俭是一种美德;②孔子推崇节俭的生活方式;③孔子对待节俭的态度灵活。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B.“吾不以为病”的意思是我不把(这)作为缺陷。“病”:缺陷。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以”,都作介词,把。 B.“之”,代词,这;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没有实义。 C.“所”,代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地方”;助词,与“为”相呼应,构成“为…… 所……”的被动句式。 D.“而”,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因果。 故选 A。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的意思是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共有特点;奢侈是各种罪恶中的大罪。句中的两 个虚词“也”表判断时处于句末,所以两个“也”后要停顿;“俭德之共也”和“侈恶之大也” 都是判断 句,且句式对称,“俭”“恶”分别作“德之共”与“恶之大”的主语,连个主语之后都可以停顿,所以 排除 B、C 项。 “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的意思是是说有好品德的人都是由节俭而来的。省略主语“共”,“言”作谓语, “有德者”既作“言”的宾语,又作“皆由俭来”的主语,所以“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中间不能停顿, 这样就排除 A 项。 断句后,疏通语意为:御孙说:“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共有特点,奢侈是各种罪恶中的大罪。”“共”就 是“同”,是说有好品德的人都是由节俭而来的。 故选 D。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A.这是司马光父亲在世时,当时士大夫人家招待客人的食物和食器,不能体现司马光节俭品格。 B.说的是没有地位的人少贪欲节约的好处,不是说司马光的,当然不能体现司马光节俭的品格。 D.说的是鲁公,而不是说司马光。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D.“司马光并不赞成李文靖、鲁公、张文节三人的行为”错,司马光举宋初身居高位的李、鲁、张三人厉 行节约,保持勤俭作风的事例,与近年风俗侈靡的习惯对比,赞叹大贤们的深谋远虑,非庸人所能及,突 出近年风俗侈靡的程度重。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1)句关键得分点为:“耻”,以……为羞耻;“恶”,不好;“足”,值得;“与议”,S 省略句, 跟(他)谈论。 第(2)句关键得分点为:“顾”,但是,不过;“奢”,奢侈;“之”,的;“难”,困难。 第(3)句关键得分点为:“寡欲”,少贪欲;“于”,表被动,被;“役”,役使;“直道而行”,走正 直的道路。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1)根据孔子赞美颜回的品行高尚在于“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分析可 知:孔子认为节俭是一种美德。 (2)根据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以及他认为的“不义而富且贵……如浮 云”“礼,与其奢也,宁俭”“礼帽用麻料来做,是礼制的要求;如今用丝料做,是节俭的方式”分析可 知:孔子推崇节俭的生活方式。 (3)根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礼帽用麻料来做,是礼制的要求;如今用丝料 做,是节俭的方式,我遵从大众。在堂下见礼叩拜,是礼制;如今改在堂上见礼叩拜,那就显得傲慢。虽 然违反众人,我还是坚持堂下见礼叩拜。”分析可知:孔子对待节俭的态度很灵活。 参考译文: 我本来出身在贫寒的家庭,世代都凭借清白家风相继承。我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从做婴儿起,长辈 把饰有金银的华美的衣服加在我身上,(我)总是因害羞而脸红并扔掉它。二十岁那年忝列在进士的科名, (参加)闻喜宴,只有(我)不戴花,同年说:“花是君王赐戴的,不能违反。”(我)才在帽檐上插上 一枝花。(我)一向衣服只求抵御寒冷,食物只求饱肚子,也不敢故意穿肮脏破烂的衣服以表示与一般人不 同,以此取得人们的赞扬。只是顺着我的本性(行事)罢了。许多人都把奢侈浪费看作光荣,我心里独自 把节俭朴素看作美德。别人都讥笑我固执,不大方,我不把这作为缺陷,回答他们说:“孔子说:‘与其 骄纵,毋宁固陋。’又说:‘因为俭约而犯过失很少。’又说:‘有志于探求真理但却以吃得不好,穿得 不好为羞耻的读书人,是不值得跟他谈论的。’古人把节俭作为美德,现在的人却因节俭而相讥议,认为 是缺陷,嘻,真奇怪呀!” 近年风气尤其奢侈浪费,当差的大都穿士人的衣服,农夫穿丝织品做的鞋。我记得天圣年间我父亲作 群牧司判官时,客人来了未尝不摆设酒席,但有时斟酒三次,斟五次,最多不超过七次(就不斟了)。酒是 向市上买的,水果限于梨、栗子、枣、柿子这一类,下酒菜限于干肉、肉酱、菜汤,食具用瓷器和漆器。 当时士大夫人家都这样,人家并不讥笑非议。那时聚会次数多而礼意殷勤,食物少而感情深厚。近来士大 夫家庭,酒如果不是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的,水果、下酒菜如果不是远方的珍贵奇异之品,食物如果不 是很多品种,食具如果不是摆满桌子,就不敢约会招待客人朋友。(为了约会招待)往往先要用几个月准备, 然后才敢发请柬。如果有人不这样做,人们都争着非议他,认为他没有见过世面、舍不得花钱。因此不跟 着习俗顺风倒的人,就少了。唉,风气败坏得像这样,即使是居高位有权势的人不能禁止,难道忍心助长 这种恶劣风气吗? 又听说从前李文靖公作宰相时,在封丘门内修筑住宅,厅堂前面仅仅能让一匹马转个身。有人说它太 狭窄,李公笑笑说:“住宅是要传给子孙的,这里作为我当宰相的厅堂,确实是狭窄,但是将来用作当太 祝、奉礼的,我的子孙的厅堂却已经宽敞了。”参政鲁公当谏官时,真宗派人紧急召见他,后来在酒馆里 找到他,鲁公入宫以后,真宗问他从哪里来,他如实地回答。皇上说:“你担任的官职作为清高有名望的 官,为什么在酒馆里喝酒?”他回答说:“小臣家里贫寒,客人来了没有食具、下酒菜、水果,所以就到 酒馆请客人喝酒。”皇上因为鲁公不隐瞒实情,越发器重他。张文节当宰相时,自己生活享受如同以前当 河阳节度判官时一样,亲近的人有的劝他说:“您现在领取的俸禄不少,可是自己生活享受却像这样节俭, 您虽然自己知道自己确实清廉节俭,但外人对您很有讥评,说您如同公孙弘盖布被子那样矫情作伪,您应 该稍稍随从众人的习惯。”张公叹息说:“我今天的俸禄这样多,即使全家穿绸缎的衣服,吃珍贵的饮食, 还怕不能做到吗?但是人们的常情,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我今天的高俸 禄哪能长期享有呢?我自己的健康哪能长期保持呢?如果有一天,我罢官或病死了,情况与现在不一样, 家里的人习惯于奢侈生活已经很久,不能立刻节俭,那时一定会因为挥霍净尽而弄到饥寒无依,哪里像我 作大官或不作大官,活着或死亡,家中的生活标准都固定像同一天一样呢?”唉,大体有道德才能的人的 深谋远虑,哪里是凡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 御孙说:“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共有特点;奢侈是各种罪恶中的大罪。”“共”就是“同”,是说有 好品德的人都是由节俭而来的。因为如果节俭就少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不被外物役使,不受 外物的牵制,可以走正直的道路。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费用,避免犯罪,丰裕 家室。所以说:“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共有特点。”如果奢侈就会多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 贪图富贵,不走正路,最后招致祸患;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随意浪费,最后败家丧 身:因此,做官的如果奢侈,就必然贪赃受贿,在乡间当老百姓的,如果奢侈就必然盗窃他人财物。所以 说:“奢侈是各种罪恶中的大罪。” 相关链接: 孔子说:每天一竹笼饭,一瓢冷水,住在一间简陋的破房子里,一般人忍受不了这种清贫,而颜回却 能安贫乐道,淡然处之。颜回的品行是多么高尚啊! ——《论语·雍也》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 它当做天上的浮云。 ——《论语·述而》 放见问礼的根本是什么。孔子说:“这个问题很重要啊!从礼节仪式来说,与其奢侈,不如节俭;从 办理丧事来说,与其在仪式上搞得很隆重而完备周到,不如心里沉痛悲哀地悼念死者。” ——《论语·八佾》 孔子说:“礼帽用麻料来做,是礼制的要求;如今用丝料做,是节俭的方式,我遵从大众。在堂下见 礼叩拜,是礼制;如今改在堂上见礼叩拜,那就显得傲慢。虽然违反众人,我还是坚持堂下见礼叩拜。” ——《论语·子罕》 第Ⅱ卷 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 12 小题,共 117 分。 四、(27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定风波·暮春漫兴① 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②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①此词是辛弃疾被罢官后闲居带湖所做。②香篆:篆字形的盘香。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宋朝的爱国词人,他的词承豪放一脉,清健雄奇,本词就是一例。 B. 上阕侧重抒情,在“茶瓯香篆小帘栊”冠以“唯有”二字,最见精妙,诗人仿佛除此之外什么都不关心。 C. 下阕词人转笔绘景,“卷尽残花风未定”原是词人透过“小帘栊”所见,风卷残花的景象引出后面的感 情。 D. 全词情景交融,回环扣合,以喻开篇,赋春以性灵,以老少张目,寓情于景,自见机杼。 15. 鉴赏上阕的表现手法。 16.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14. A 15. 上阕运用了比喻、对比(反衬)的手法。用“酒浓”比喻“少日春怀”,以“病酒” 比喻“老去逢春”,用“少日”与“老去”作对比,用“少日逢春”的狂欢反衬“老去逢春”的孤寂,表 达了诗人仕途失意的落寞与凄凉。 16. ①结合“老去逢春如病酒”可知作者为年老体衰、仕途失意感到落寞凄凉;②结合“试问春归谁得见” 可知表达了为春天即将逝去的伤春、孤寂之情;③结合“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可知 表达了自我开导消解愁怨的乐观豁达之情。 【解析】 【分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A.“本词就是一例”说法有误,本词风格应为婉约,不是豪放。 故选 A。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少日春怀似酒浓”“老去逢春如病酒”运用了比喻、对比(反衬)的修辞手法。 用“酒浓”比喻“少日春怀”,给人以酒兴即将发作的暗示;以“病酒”比喻“老去逢春”,“病酒”, 指因喝酒过量而生病,感到很难受,极言心情不佳,毫无兴味。 上阕以“少日”与“老去”作强烈对比。“老去”是现实,“少日”是追忆。少年时代,风华正茂,一旦 春天来临,更加纵情狂欢,其乐无穷。眼前的现实则是:人已“老去”,一旦逢春,其情怀不是“似酒浓”, 而是“如病酒”。同样用了一个“酒”字,而“酒浓”与“病酒”却境况全别。可见时光易逝,人生易老, 表达了诗人仕途失意的落寞与凄凉。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词情感的能力。 “老去逢春如病酒”意思是年老的时候,春天来了,觉得毫无兴味,就像因喝酒过量而感到难受一样。这 里是写内心的感受,为年老体衰、仕途失意感到落寞凄凉; “试问春归谁得见”,古典诗词中的“春归”有两种含义,一种指春来,一种指春去,其例甚多,本词指 春去,抒发了作者伤春、孤寂之感。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风卷残花,当悲,但以“休恨”开解;“花开元自要春风”, 一反一正,寓意颇深,耐人寻味。表达了作者自我开导消解愁怨的乐观豁达之情。 17.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⑴ 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⑵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___________,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⑶《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桑叶的润泽喻指女子年轻貌美。 ⑷ 中国传统文化对积累十分重视,并用行路来加以形象化论述。《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劝学》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不尽长江滚滚来 (2). 而人之所罕至焉 (3). 桑之未落 (4). 其叶沃若 (5). 故 不积跬步 (6). 无以至千里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中需注意“罕”“焉”“沃若”“跬”“至”的书写。 【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 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 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 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五、(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好树如诗 王剑冰 ①云蒸霞蔚的浮来山,有一棵庙宇香烟供奉、雷电风涛朝拜的大树,其托高浮来天际线,冠阴千平方 米,人说那是皇皇四千岁的“银杏之祖”。 ②我的目光从初光先照的时刻开始,远远望见那片金黄的绚烂,如十万旌旗迎风。站立其下,又感觉 它像一只昂然展翅九万里的鲲鹏,你看它硕大无朋的翅膀,在快乐的晨阳下闪亮地舞动。那鹏鸟世上罕有, 这老银杏也是人间少见,它立于浮来三峰之间,根系深扎石灰岩溶之地,一直伸向崖下的清泉峡与卧龙泉, 凸露的根脉,如虎踞龙盘,定力无限。古人早就有“十亩荫森更生寒,秦松汉柏莫论年”的感叹。它那磅 礴的气势,如何不是从浮来山上腾起,“绝云气,负青天”,朝着东方逍遥地飞翔。庄子再生,也会重新 发一番“若垂天之云”的慨叹。数万年前,海浪退却,山脉隆起。再后来,距今最近的一次冰期结束,大 地回暖,新的生命随之诞生。历史使命一般的老银杏,人称它是冰川时代留下的树种,因而,要以神圣的 基座托起它,要以东方的第一缕晨曦映照它,要以沐泉之波推涌它,要以钟鼓的梵音烘托它,还要以雄浑 的史诗与思想陪伴它。 ③仰望这棵老银杏,它是沂蒙的映衬,是日照的地标。各种鸟飞过蓝天,到这里会猛然惊讶,或停留 或绕过或再努力一把,让翅膀越过它的崇高与辽阔。 ④伴随着金黄色的钟声,落叶像鸟儿一般纷飞。身临其境,有一种隆重的感觉,甚或宗教的感觉。落 下的一片,是那巨大羽翅的倒影。 ⑤有些目光中,这棵老银杏是雄性的,粗壮、粗狂而放浪,而有的目光里,它又是母性的,慈悲、慈 爱且安详。 ⑥许是命运的安排,以《文心雕龙》名世的刘勰的故居就在近旁,他在树下读书,在树下徜徉。他们 互为知己,他吸收了树的精神,树也带有了他的气息,那是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信念与信念的碰撞。随着 树的视野,他能望见重叠涛涌的境界,“神思方运,万途竞萌”,“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⑦刘勰的思绪,或大树的思绪,或山海的思绪,亦如鲲鹏一般。 ⑧或是因了老银杏树,才有了庙宇,数十级的台阶上去,首先看到的,不是殿堂而是一棵树,就让人 先有了一种神圣的威严。它只在下面是一柱躯干,到上面已分不出哪些是干哪些是枝,枝干互绕,横出旁 逸,交错纵横,完全一座层峦叠嶂的奇伟山峰。风吹过来,树浪推涌,叶片翻飞,萧萧的声响威震四方, 又让人想成波涛起伏的大海。 ⑨它飘散的种子,落得哪里都是,有一棵自唐代长起,在上面的庭院,已经长得气势非凡。还有一些 在它的怀里长出,成为它的亲密的依偎。 ⑩仰头望着的时候,会生出某种幻觉,似乎觉得它已不是一棵树,它老成神老成仙,老成了一座仍在 生长变化的文物。拜佛的人,总是先拜树。它不光是树的老祖,也是生命的启示。它从一粒种子开始,就 是一个例外。它时时能听见体内山峰裂裂的脆响与天空勃勃的云涌,它怀抱着热情与自信,不断发出葱绿 的叶片,岁月中始终有静好的歌声。它活的是身体,长的是精神。没有所求,没有所取,春华秋实,风雨 雷电,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何时掉一枝就掉一枝,劈一块就劈一块,该长还长,该蔓还蔓。它以思者的 梦幻,诗家的气质,展现着无穷的力量、蓬勃的生机。据说,它每天都能吸入两吨山水。 ⑪老银杏是一部活的历史,有人在它的身下制陶,以号角吹出曙光初照,有人在它的身下谈判,谈到 最后握手言欢。它见证着古老与文明,见证着不屈与强大。纷飞的叶片一次次将无意义的争斗与掠夺掩埋。 世事变幻,朝代更替,莒国、鲁国、齐国的烟尘消散,只有这棵老银杏,挺立着大地与天空。 ⑫那些有着精神光度之士,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大树。在莒县本色展览馆,我看到了斑驳如树的老人, 那些制陶与望日的后人,面对日寇的狰狞,豪壮地挺起不屈的脊梁,被称为民族之魂。大树具有地域特质, 也具有普遍意义。丁肇中带着家人远涉重洋,一次次来看大树的故乡,他对他的儿子说,别忘了,你的根 就在这里! ⑬老银杏树,有说它是莒城的帆影,看到它就看到希望与力量,有说它是日照的灿光,见到它就见到 透彻与绚烂。一股云气浮来,氤氲在它的四周,似是从它的身上腾起。 ⑭老银杏树,它有时是沉默的,有时是喧哗的。它与夜融在一起的时候,夜有时也会恍惚,恍惚这是 更深的夜。夜深人静时,它会发出声音,那声音似沉吟,似低吼,似长啸,又似雷霆。我说那纯粹是它夤 夜飞翔的气韵。 ⑮老银杏树有时也显得很自然很生活。比如让一个少妇在某场雨中站立其下,让一位进京赶考的后生, 感兴趣地打量它,而后围着它转,一抱抱搂过,一把把拃(zhǎ张开大拇指和中指来量长度)过,最后出现 那个“七搂八拃一媳妇”【注】的故事。 ⑯好在是一个媳妇,若是一位少女,故事或可发生反转。一棵让人愉快让人值得托付的大树,一个满 腹文墨的少年与一位琴书俱佳的佳丽,在一场一直不停歇的雨中相遇,雨与树还有这一拃让他们有了目光 与心灵的交流。大树也许乐意使青春焕发比想象还要热烈的美好,让生命享有比生活还要真实的激情。 ⑰现在,走来一群孩子,有序地站在树下,高声朗诵: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这是从小就受到大树与文心感染的孩子。我稍后问其中的一个,可知道“毋忘在莒”?他自信地点头,并 且说莒文化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说莒地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文,比甲骨文还早一千五百年。 ⑱菩萨在树下打坐,钟声再次响起。金黄的叶片还在慢镜头一般地落着,像雨,也像羽,每一片都带 有着安详的佛光。地上的叶子多了,翻涌着发出海样的声响。 ⑲它还会存在多久?没有谁知道,或许会到地老天荒。在它的不远处,有一堆老藤,老藤将一棵老树 缠死,又将另一棵老树缠死,直到自己也轰然死去,却没敢来纠缠这银杏王,只是以自己的腾挪翻卷,以 自己的虬野苍狂,衬托着它,仰视着它。片片下落的叶子,闪亮一级级下山的路。 ⑳再次回首,望向那蓬辉煌,我不能将它看完全,就像我不能将泰山与大海看完全一样,它那豪放如 鹏的庞大格局,像一首大气磅礴的诗篇,超越了整个时空。 (选自 2021 年 1 月 9 日《人民日报》) 【注】“七搂八拃一媳妇”:相传明朝嘉靖年间,一书生进京赶考,路过此地避雨,想要测量一下树的周 粗,他做了一个标记,搂了七搂,又拃了八拃,拃到一个避雨的小媳妇身边,巧妙地把小媳妇当成一个计 量单位计算了进去。 18.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本文的写作对象是莒县浮来山一棵树龄达四千年的老银杏树,作者的思绪跨越古今,文章有丰富的文化 内涵。 B. 文章用“皇皇四千岁”形容老银杏树的“高”与“大”,用“其托高浮来天际线,冠阴千平方米”形容 它的历史久远。 C. 作者认为一位进京赶考的后生如果是与一位少女在雨中的银杏树下相遇,那么就有可能是个美好、浪漫 的邂逅。 D. 第⑰段,从“有序”“高声朗读”“自信地点头”等一系列描写,看出这一群生在莒地的孩子的确“受 到大树与文心感染”。 E. 文章结尾作者用“辉煌”描绘银杏树,并将其比作大鹏和诗篇,分别和题目、开头相呼应,抒发了对它 的赞美与景仰之情。 19. 鉴赏文章第②段画线的语句。 20. 第⑤段说老银杏树“是雄性的,粗壮、粗狂而放浪”,又说它是“又是母性的,慈悲、慈爱且安详”, 这样写是否矛盾?有何作用? 21. 文章的题目是“好树如诗”,通观全文,这棵老银杏树“好”在何处? 22. “那些有着精神光度之士,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大树。”试从文章之外举一“有着精神之光”的人, 并就其“心中的大树”做不少于 100 字的说明与点评。 【答案】18. BE 19. 运用比喻,夸张、对比、想象(用典)等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老银杏树的“硕大无 朋”“定力无限”和“磅礴气势”,表达了作者对老银杏树的惊叹、赞美之情。 20. 不矛盾。第⑤段承上启下(过渡):前写老银杏树的“崇高与辽阔”,突出它外在形态的雄性之美;后 写银杏树对文化的滋养和生命的孕育,展现其内在气质的母性特点。 21. ①作为沂蒙的映衬,日照的地标,既高且大;②能够滋养精神、信念与文化,孕育新的生命;③作为生 命的启示,怀抱热情与自信,展现无穷力量和蓬勃生机;④是一部活的历史,见证着古老与文明,不屈与 强大;⑤具有地域特征,也具有普遍意义,展现了希望与力量;⑥有时自然又生活,使青春焕发美好,让 生命享有激情;⑦作为文化自信的象征,让孩子们感受到文心的感染。 22. 钟南山:他“心中的大树”就是对人民的爱。他两鬓斑白,虽年近耄耋,但依然不忘被病痛折磨的人们。 在抗击“非典”和新型冠状病毒期间,他挺身而出,勇敢地逆行,奔赴疫情灾区,带领医护人员与病毒做 抗争。在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时他说:“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有全国,有大家的支持,武 汉肯定能过关!”他的话犹如定海神针,让中国成千上万的人民看到了战胜病毒的希望。他就是钟南山院 士,他所做的一切值得我们肃然起敬! 【解析】 【分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B.应该是用“皇皇四千岁”形容老银杏树的历史久远,用“其托高浮来天际线,冠阴千平方米”形容它的 “高”与“大”。 E.“分别和题目、开头相呼应”错,文章题目是“好树如诗”,开头写到“它像一只昂然展翅九万里的鲲鹏, 你看它硕大无朋的翅膀”,应该是分别和开头、题目相呼应。 故选 BE。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如十万旌旗迎风”“像一只昂然展翅九万里的鲲鹏”“根脉,如虎踞龙盘”这里运用了比喻和夸张修辞, 展现老银杏树的磅礴气势和无限定力; “硕大无朋的翅膀”“那鹏鸟世上罕有,这老银杏也是人间少见”运用对比手法,突出老银杏树的硕大; “古人早就有‘十亩荫森更生寒,秦松汉柏莫论年’的感叹。它那磅礴的气势,如何不是从浮来山上腾起, ‘绝云气,负青天’,朝着东方逍遥地飞翔。庄子再生,也会重新发一番‘若垂天之云’的慨叹”运用了 想象(用典)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老银杏树的惊叹、赞美之情。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结合上文“那片金黄的绚烂,如十万旌旗迎风。站立其下,又感觉它像一只昂然展翅九万里的鲲鹏,你看 它硕大无朋的翅膀”“凸露的根脉,如虎踞龙盘,定力无限”“各种鸟飞过蓝天,到这里会猛然惊讶,或 停留或绕过或再努力一把,让翅膀越过它的崇高与辽阔”“落下的一片,是那巨大羽翅的倒影”对老银杏 树的形态、气势等外在姿态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其硕大无朋的外形和磅礴的气势,展现它的崇高与辽阔, 这是突出它外在形态的雄性之美; 结合下文“他吸收了树的精神,树也带有了他的气息,那是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信念与信念的碰撞”“它 老成神老成仙,老成了一座仍在生长变化的文物”“它活的是身体,长的是精神。没有所求,没有所取, 春华秋实,风雨雷电,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它见证着古老与文明,见证着不屈与强大”“老银杏树, 有说它是莒城的帆影,看到它就看到希望与力量,有说它是日照的灿光,见到它就见到透彻与绚烂”“它 那豪放如鹏的庞大格局,像一首大气磅礴的诗篇,超越了整个时空”可知,文章彰显了银杏树对精神的滋 养、文化的滋养和生命的孕育,展现其内在气质的母性特点。 由此可见,第五段“有些目光中,这棵老银杏是雄性的,粗壮、粗狂而放浪”“而有的目光里,它又是母 性的,慈悲、慈爱且安详”两句话具有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前句总括上文,后句开启下文。前后并不矛 盾。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主题的能力。 “各种鸟飞过蓝天,到这里会猛然惊讶,或停留或绕过或再努力一把,让翅膀越过它的崇高与辽阔”可见 “它是沂蒙的映衬,是日照的地标”; “他们互为知己,他吸收了树的精神,树也带有了他的气息,那是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信念与信念的碰撞” 可见它能够滋养精神、信念与文化,孕育新的生命; “它不光是树的老祖,也是生命的启示……它怀抱着热情与自信……它活的是身体,长的是精神。没有所 求,没有所取,春华秋实,风雨雷电,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它以思者的梦幻,诗家的气质,展现着无 穷的力量、蓬勃的生机”可见它作为生命的启示,怀抱热情与自信,展现无穷力量和蓬勃生机; “老银杏是一部活的历史,有人在它的身下制陶,以号角吹出曙光初照,有人在它的身下谈判,谈到最后 握手言欢。它见证着古老与文明,见证着不屈与强大”可见它是一部活的历史,见证着古老与文明,不屈 与强大; “老银杏树,有说它是莒城的帆影,看到它就看到希望与力量,有说它是日照的灿光,见到它就见到透彻 与绚烂”可见它具有地域特征,也具有普遍意义,展现了希望与力量; “老银杏树有时也显得很自然很生活”“大树也许乐意使青春焕发比想象还要热烈的美好,让生命享有比 生活还要真实的激情”可见它有时自然又生活,使青春焕发美好,让生命享有激情; “这是从小就受到大树与文心感染的孩子……他自信地点头,并且说莒文化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说莒 地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文,比甲骨文还早一千五百年”可见它作为文化自信的象征,让孩子们感受到文心 的感染。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首先理解句子的含义,“有着精神之光”指的是拥有内在精神与信念的力量,在每个时代中成为引领者, 值得后人赞美与敬仰的人;“心中的大树”指的是让人仰望的崇高精神与品格。这是一种开放题型,题目 要求从文章之外举例,考生可以列举那些有追求、有担当,奉献社会,成为民族脊梁、时代楷模的人物, 比如陈薇、李兰娟、张定宇等。注意表达以议论为主,写出人物事迹、精神品质,作出准确说明和点评。 陈薇:巾帼英雄,最美女战士,智慧与美貌担当,于危难之间方显英雄本色,她就是国家国家荣誉称号获 得者-陈薇。战非典,功埃博拉,时间赛道上与新冠病毒博弈,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她承担着常人难 以想象的压力,以最快的速度研制出疫苗,青丝白发以换取百姓安康。致敬巾帼英雄陈薇,致敬那些最可 爱的人! 李兰娟: 蕙质兰心,巾帼战士。她雷厉风行,“杀伐果断”,“武汉封城”,打响阻“疫”战。她出身贫 寒,当过赤脚医生,也做过官员。开拓人工肝技术,奠基感染微生态学。始终念念不忘,心济苍生、科学 报国的志愿。抗击非典,冲锋在前。战冠状病毒“疫”情,提出“四抗二平衡”方案。大医仁心,执着果 敢;民族脊梁,国士李兰娟。 张定宇:步履蹒跚与时间赛跑,只想为患者多赢一秒;身患绝症与新冠周旋,顾不上亲人已经沦陷。这一 战,你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间;那一晚,歌声飘荡在城市上空,我们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六、(10 分) 23. 下文是李明为爷爷六十岁的生日寿辰写的贺词,其中有多处表达不得体或不准确。请你帮助他找出四处 不得体、不准确的内容并做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用语得体,语体风格一致。 时光荏苒,日子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快到您的古稀寿辰了。回顾您这半辈子,为子孙积累的最大财富 就是勤劳善良的朴素品格和宽厚待人的处世之道,这让我们大受好处。在您的生日来临之际,惠赠我最真 挚的祝福:祝您身体健康,生活顺心,万事如意。 ①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③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④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日子过得真快”改为“日月如梭” ②“古稀”改为“花甲” ③“半辈子”改为“半生” ④“惠赠”改为“奉上” ⑤“好处”改为“裨益”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①“日子过得真快”口语化,此文为贺词,应该用书面语,改为“日月如梭”。 ②“古稀”指人年七十,此文是李明为爷爷六十岁的生日寿辰写的贺词,六十岁称“花甲”,所以改为“花 甲”。 ③“半辈子”指中年以前或中年以后的生活时间。与“回顾”搭配,应该用词语“半生”更合适。 ④“惠赠”指别人赠送给自己东西,为敬辞。此处是自己送给爷爷,应改为“奉上”。 ⑤“好处”口语,应该用书面语,改为“裨益”。 24. 《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借贾雨村之口提到“正邪两赋”之人。所 谓“正邪两赋”即“没有截然的好,也没有截然的坏”,而这正体现文学作品塑造人物性格真实立体与复 杂丰富的特点。 班里要举办主题为“我看名著人物”的读书交流会。请你从《红楼梦》或《三国演义》中选择一个人物, 结合相关情节,阐释这种“正邪两赋”的具体表现。要求:写出人物的名字,结合人物的言行进行分析, 语句通顺,不少于 100 字。 【答案】贾府的仆役焦大。他是宁国府的老仆。从小跟宁国公出过三四回兵,曾从死人堆里把奄奄一息的 主子背出来。没有饭吃,他饿着肚子去偷东西给主子吃;没有水喝,他自己喝马尿,把得来的半碗水给主 子喝。他在贾府劳苦功高,让人敬重。但他靠着曾有过的功劳无视主子,因怕被人遗忘而过度努力。耍酒 疯,说疯话,总想办法强调自己的重要性,终归让人讨厌。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分析评价能力。 依据题干中对“正邪两赋”的阐释,可知要同时写出这个小人物“正”的言行事迹和“邪”的言行事迹, 不能只写一面。《红楼梦》和《三国演义》中的诸多人物都具有这样的特征,答题时,可以挑选自己熟悉的 人物进行分析,要注意字数的限制。例如挑选《红楼梦》尤二姐这个人物来阐释“正邪两赋”,就要找到 她“邪”的表现:少年时期不太检点,名声很不好;但同时也要看到,她在遇到贾琏后,真心改过,表现 出了温柔敦厚、善良隐忍的性格特点,对自己的过往抱有愧意,对他人的冷落不作计较。这些都是她身上 “正”的一面。 七、( 60 分) 2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作家李汉荣曾说:“我一伸手,一张口,就享用着大自然,就占有着无数人的劳动成果。即使我躺在 床上,不吃不喝,我也在享用着。我至少在享用这木头制成的床以及这棉被毛毯,而这都不是我创造的; 我同时在享受这和平宁谧的环境,而此刻,守边的军人正穿过一片丛林蹚过一条冰河…… 难道活着仅仅是享用?如果不是享用,那么人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我听见万物都在默默地启 示我—— 蚕说,用一生的情丝,结一枚浑圆的茧; 树说,为荒凉的岁月撑起一片绿荫; 煤说,在变成灰烬之前尽量燃烧自己; 野花说,让你的生命开一朵锦绣的花。” 正值最美好青春年华的你,认为人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 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文章中不出现真实的学校和姓名等信 息。 【答案】【范文】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 每一条生命,都如夜空中的流星,从无穷无尽的时间和空间中到来,转瞬间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又悄 悄离去。留下的,也只有无穷无尽的时空。同样的呱呱坠地,又同样的悄然逝去。一样的开始,一样的结 局,也正因此,我们才需要一个不一样的过程,一个有意义的生命。 知了经过几个严寒、酷暑、才有了一个夏天的生命之音!昙花忍受了多久的寂寞独立,才有了一个晚 上的绝美花姿!他们的生命短暂却迷人。可见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生命的能量。正如同司马迁所 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们当然不愿意轻于鸿毛,那么怎样的生命才叫有能 量呢?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政治家安邦治国,这是奉献;科学家以科技造福人类,这是奉献;文学家用笔 墨滋润人们的心灵,这是奉献;农人们用汗水种出作物,这是奉献;清洁工用双手换来清洁的环境,这何 尝不是奉献呢?没有高低贵贱,每一种奉献都是平等的。没有平凡伟大,每一个奉献的生命都是可敬的。 见人有难,伸手援助,你奉献了你的善心与爱。恪尽职守,一丝不苟,你奉献了你的能力。当然,故意做 作的付出不可叫奉献。只有有着一颗奉献之心的奉献,才叫奉献。 我们要为了世界而奉献。世界从来不是为了一个人而存在,相反,每个人都应该为了世界而存在!我 们享受这世界的美好,接受着无数人的爱,也承担着社会给与我们的责任。我们不能让爱我们的人失望, 因此我们要为了他们而奉献,我们必须回报给予我们一切的世界,因此我们要为了世界而奉献。如果每一 个人都乐于奉献,那爱与美将充满人间,如果每一个人都自私自利,那世界将变成冷漠的炼狱。为了我们 的生命意义,为了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的人,也为了给予我们一切的世界,我们应该奉献。 奉献二字,给我们每个人都提出了要求。学生门修身养性,博观而厚积,让我们未来有更好的能力去 奉献;工人们认真劳作,为每一个成果打下坚实基础;官员们清廉执政,为人名的生活做出奉献;科技人 员认真研究,用技术造福民众;学者潜心思考,为人类的精神开创一片片新天地……也许我们职位不同, 也许我们能力有异。只要我们作好自己,坚守自己的责任,即使无法像白求恩那样,为了病人放弃本可以 保住的生命,我们也可以做一个纯粹的人,我们的生命也将对得起生命这个奇迹。 让我们每个人都伸出自己的手,敞开自己的心,为世界奉献我们的生命,让生命散发光彩。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作家李汉荣这段文字选自《我们活着做什么》,作家先认为活着是享用一切,后以真诚的感恩的心 去体会大自然的恩泽,通过自然万物的声音给出答案,活着不仅仅是享用,还要尽自己的努力做好自己分 内的职责,这才是活着的意义。“人为什么活着?”这是一个永恒的命题,人类已经追问了自己几千年, 但仍然无法用公认的标准刻度去衡量个体生命的价值。人类拥有智慧和思维,人类可以用头脑中的智能反 应堆探索和发现自然的奥秘,改造和影响世界,但当思维的利箭直面生命本质属性的靶面时,却始终无法 准确地射中靶心。所以活着就要懂得感恩,活着就要学会回馈,活着就要学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围绕 自己对活着的思考和看法来写作文。 【立意】1.活着的意义就是感恩; 2.活着的意义就是回馈社会; 3.活着的意义就是奉献自己; 4.活着的意义就是让那个生活更美好。 【素材】1.记得一位作家曾说过:“人活着的意义便是没有意义。”所以首先你要给自己确定一个意义, 这说明活着的意义取决于不同的思维属性。人活着就是活着,不要将自我挂在千秋万代的终极面前而顾影 自怜,给自己确定一个具体的行动方向,然后努力去靠近最终的目标,终极的成功 很难获得也不必在意, 活着的意义便在于人在靠近目标的过程中思维和情感 的真切跃动。为了最后的成功而将自己陷于痛苦 是 舍本逐末的,成功的意义也就显得暧昧,活着的意义彰显于个人丰沛的情感和豪迈的思维张力,我思故我 在,意识流的流动便是生命存在的证明。 2.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为了寻找那种被世人所定义着的幸福, 我在通往梦想的旅途中寻寻觅觅,错过了无数美丽的风景与停泊的驿站。但始终坚信只要能拥有一次轰轰 烈烈、举世无双的成功,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直到身心俱疲,直到蓦然发现人性也有丑恶的一面,直 到忽然明白我所追求的东西并非是我向往的,我才真正开始去思考—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仅仅是为 了工作、生活、责任、义务、亲情之类的吗?我陷入了一度的迷茫和绝望之中。 3.一个人在他的一生里,难免会遇到挫折,失败和打击,但遇到这些并不能就此放弃自己的目标。只有坚 持下去,才有可能战胜它们! 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霍金,21 岁时便被确诊患有罕见的、不可治愈的运动神经 性疾病!医生预言他只能活两年半。不久,霍金便完全瘫痪了。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他 忍受着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痛苦,选择了坚持活下去。1985 年,霍金因肺炎进行了气管穿刺手术,使他失 去了说话的能力,这对全身瘫痪的他来说又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他又一次坚持了下来,霍金不仅坚持活了 下来,还向世界证明了他的存在,他提出的宇宙黑洞理论轰动了全世界!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