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度 20 级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①试卷共 8 页,答题卡 2 页。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②正式开考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黑色水性笔填写清楚并张贴条形码;
②将所有答案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直接在试卷上做答不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下列小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
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
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
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
游历成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
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 世纪欧洲的流浪
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
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
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
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
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
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
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
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
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
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6 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
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
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
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
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
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
目睹的事。
B. 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
C. 17 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或在叙述形式方面,或在素材来源方面,都受到了传统
故事的影响。
D. 当小说家越来越依靠想象力虚构故事的时候,小说和传统故事在内容来源方面的差异使它们之间的关联
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密。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水手在伦敦讲东印度群岛的所见所闻,匠人在火炉边讲自己的人生经历,他们讲的故事各有特点,但同
属于传统故事模式。
B. 传统的故事讲述者大多会讲述那些为听众喜闻乐见的事,小说家则会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图审慎构思,创
作新的故事。
C. 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意故事
之外的附加意味。
D. 现代小说家不喜欢传统故事模式,视它为绊脚石,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故事模式显得僵化古板,已经不
能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的故事讲述人如果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进行加工整理,就能形成一种和早期小说接近的文字,
有些讲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
B. 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小说的个人表
达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
C. 契诃夫不大认可“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对他们的做法评价不高,由此可知当时这股写作潮流与他
的创作理念相悖。
D. 现代小说的发展加剧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衰变,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故事讲述方
式也可能消亡。
【答案】1. B 2. C 3. B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
析,B 项“后者则是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错误。原文第一段“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
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
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选项把“通常丢掉”,混淆范围。所以选 B。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
析,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C 项“现代小说不太注重
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曲
解文意,原文第四段“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
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
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很明显对象是“在这些小说家笔下”
而不是“人们”,范围扩大,且原文没有“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这层意思,曲解文意。
所以选 C。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
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B 项“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
说法错误,文章第三段“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第四段“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
掷到故事之外”说明未降低对虚构依赖。所以选 B。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是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
谋划发展所要面对的时代潮流。深入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历史逻辑和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引领经济全球化进
程,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积极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应共同探讨建立面向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的政策制度体系,营造国际合作环境,让科技创新成果为更多国家和人民所及、所享、所用,依靠科技进
步来解决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效应;应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
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同时发挥自由贸易区对贸易投资的促进作用,让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
贸易安排这两个轮子有序转动起来;中国将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
共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中国将与各国携手推动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为经济全球化注入强大正能量。
(摘编自张宇燕《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经之路》)
材料二: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全球化主要呈现出以下新特点。经济全球化的推进速度明显下降。
跨境贸易与投资快速发展,是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的重要表现。19982007 年,全球货物贸易出口、服务贸
易出口和跨境直接投资年均增速分别达到 10.9%、10.8%和 11.9%。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是一个分水
岭,此后,跨境贸易和投资明显减速。20082017 年,全球货物贸易出口和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速分别下降
到 1.0%和 3.2%。货物贸易出口占全球 GDP 的比重在 2008 年达到 25.4%的峰值后,2017 年降到 22%。服务
贸易出口占全球 GDP 的比重在 2008 年达到 6.32%,近 10 年在波动中维持,2017 年为 6.65%。跨境直接投
资规模 2007 年达到 18938 亿美元后出现收缩,20082017 年年均增速为-0.42%。
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与格局发生变化。从内容变化看,服务贸易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有所上升。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增长速度都明显下降,但货物贸易增速下降幅度更大,服务
贸易平均增速达到货物贸易平均增速的 3.2 倍。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相应上升,占比从 2008 年的
19.9%上升到 2017 年的 23.2%。从格局变化看,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明显上升。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持续
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越来越深地参与到全球生产价值链当中,在跨境贸易与投资中的地位不断提
升。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为例,发展中国家占全球直接投资流入额的比重从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发展到与发
达国家接近,个别年份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
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加速调整。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是由理念、规则和机构组成的一套复杂的国际体系,
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制度保障。从理念层面看,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的自由贸易理念正受到所谓“公平贸易”
理念的挑战。从规则层面看,新的经贸规则从以往的边境措施向边境后措施深度拓展。从治理平台看,多
边贸易谈判停滞不前,多哈回合谈判迟迟未果,但区域一体化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成为制定国际
经贸规则的新平台,世界贸易组织这个多边组织的改革被提上日程。
(摘编自隆国强《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新趋势》)
材料三:
在当前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对于引导
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繁荣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应加强“一带一路”合作机制建设,
优先选择能够让当地老百姓受益的合作项目,努力做到雪中送炭、急对方之所急;同时,要不断完善合作
机制,加强项目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的人员培训、技术指导、项目维护等配套支持。应在开拓市场上下功
夫,搭建更多贸易促进平台,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到“一带一路”参与国开展投资合作;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加强供货渠道、物流、电子支付和商品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和标准建设。应加
快形成金融支持共建“一带一路”的政策体系,充分发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平台的
作用,深化与各参与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合作,为金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应规
范企业投资经营行为,引导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严格遵守东道国法律法规,高度重视境外金融风险防范,全
面提高境外的资金安全保障和应对金融风暴的风险能力。
(摘编自王颖、李计广《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为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增添动力》)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断加深,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入理解其历史逻辑和发
展趋势,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B.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势,中国将以平等为基础、开放为导向、合作为动力、共享为目标,主导全球
经济治理,与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 “一带一路”的合作开发,不能只将当地百姓急需的合作项目建设完成了事,还要加强建设中以及建成
后的人员培训,技术指导、项目维护等配套支持。
D. 金融支持也是“一带一路”建设政策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深化与各参与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
合作,在促进合作的同时要防止境外金融风险。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08 年金融风暴后,经济全球化的推进速度明显下降。到 2017 年,全球货物贸易出口、服务贸易出口
和跨境直接投资均呈下降趋势。
B. 虽然金融危机爆发后,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增长速度都明显下降,但服务贸易增速下降幅度要远低于货
物贸易增速下降幅度。
C. 在经济全球化中,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到全球生产价值链中,因此在跨境贸易与投资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甚至个别年份超越发达国家的表现。
D. 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是由理念、规则和机构组成的一套复杂的国际体系,它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所谓“公
平贸易”理念的挑战,另一方面是由于经贸规则的拓展延伸需求。
6. 在当前情况下,我国应该如何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A
6. ①在认识方面:深入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历史逻辑和发展趋势,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
衡、共赢的方向发展;②在体系规则方面:促成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与规则的建立完善,为经济全球化提供
金融法律等制度保障;③在行动方面: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促进世界
经济繁荣。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
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
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B 项,“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势,中国将以平等为基础、开放为导向、合作为动力、共享为目标,主
导全球经济治理,与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说法错误。“主导全球经济治理”错误,材料一倒数
第二段最后有“共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而不是主导。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认真阅读原文内容及图表,再仔细阅读各个选
项,找出文章中与选项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A 项,“2008 年金融风暴后,经济全球化的推进速度明显下降。到 2017 年,全球货物贸易出口、服务贸易
出口和跨境直接投资均呈下降趋势”说法错误。“全球货物贸易出口、服务贸易出口和跨境直接投资均呈
下降趋势”错误,材料二中有《“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 GDP 的比重在 2008 年达到 6.32%,近 10 年在波动
中维持,2017 年为 6.65%”,说明并不都是下降。
故选 A。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
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
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
尾句,分条作答。本题,题干“在当前情况下,我国应该如何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
分析”,结合“深入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历史逻辑和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引领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经济全
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分析可知,在认识方面:深入理解经济全球化
的历史逻辑和发展趋势,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结合“全球经济
治理体系加速调整。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是由理念、规则和机构组成的一套复杂的国际体系,为经济全球化
提供制度保障”分析可知,在体系规则方面:促成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与规则的建立完善,为经济全球化提
供金融法律等制度保障;结合“在当前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下,推动共建‘一带
一路’走深走实,对于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繁荣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分析可知,
在行动方面: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繁荣。
【点睛】筛选信息归纳要点,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然后将文中相
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整体处理。归纳内容要点的途径,在具体的文章中找出相关的概括
性语句,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概括时,要提取精要,独立归纳。
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力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纳的角度不一致,这时,就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
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要注意防
止要点遗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待客
张爱国
接近晌午了,我一个人在家,饥肠辘辘,正寻思着花生、山芋或锅巴之类可以吃的东西。进来一个中
年妇女,笑嘻嘻地说:“你是国子吧?都这么大了。你妈呢”见我惊疑地看着她,又说:“哦,国子认不
得我了,我是你莲姨。来,吃糖。”就从兜里掏出几粒糖塞到我手里。“我妈在田里,我去喊。”我攥着
糖飞快地跑出去。
我边跑边将一粒糖裹进嘴里,高兴极了——我最希望家里来客人,来了客人,不仅能吃上糖,还能吃
上好菜,即使没好菜,菜里的油也会比平时重得多。
母亲听说莲姨来了,仿佛心事重重,叹了声,向家走去。
母亲未进院门就激动地说:“是他莲姨吗?哪阵风把你吹来的?”莲姨急忙迎上,拉起我母亲的手——
两个人的说笑声直惹得树上的麻雀欢快地叫。
母亲给莲姨倒了开水,拿起菜篮子说:“他莲姨,你坐一会儿,我去去就来。”
莲姨一把抓住母亲的菜篮子:“我是旁人吗?我来了,有什么吃什么,还要买吗?”
母亲紧抓菜篮子不放,还狠命往回夺:“他莲姨这么多年没来了,家里什么都没有。”
莲姨好像生气了,一把夺过菜篮子:“你去你去!你去就是见外了,见外了我就走!”
“这,这……”母亲仿佛很无奈,也很生气,“好了好了,我不去了,称你意了吧。”
我坐在门槛上,只觉得好笑:我妈真会装,明明身上一分钱都没有,拿什么买菜啊?又不由得腹诽莲
姨:多管闲事,说不定我妈能赊来菜,那多好啊。
母亲和莲姨从菜园弄来些韭菜、白菜、豆角,就蹲在门口说笑着清洗。我蹲在一旁,发现母亲的眼睛
不时地瞟向一旁的鸡窝,很焦急。我知道,母亲是在等着我家的“香油桶”“盐罐子”——芦花鸡下蛋呢。
可是,那只芦花鸡或许太老了,都蹲窝半天了,还没有下出蛋来。我心里不由得有些幸灾乐祸:昨天我让
你不要把鸡蛋都卖了,你偏不听,非要都卖掉买油盐。现在看你给莲姨什么吃?
我守在鸡窝边,见母亲几次空着手走进内房,转了两圈后又空着手走出来。我知道,是莲姨的到来让
母亲高兴坏了。
终于,芦花鸡欢快地叫了。我一个箭步冲上去,拿起热乎乎的鸡蛋,跑向灶边的母亲,大叫着:“下
来了,妈,鸡蛋下来了!”莲姨急忙走来,刚要说话,母亲“啪”一声磕开鸡蛋,倒进碗里。莲姨轻叹一
声,走开了。
一会儿,饭菜端上桌,母亲和莲姨坐到桌边吃饭。我端一碗饭坐在门槛上,眼睛直盯着那碗炖鸡蛋。
当母亲将炖鸡蛋全倒进莲姨碗里的时候,我的眼泪差点下来了。还好,莲姨端起碗向我走来。我想起母亲
无数次的训诫:“客人给你菜时,你要跑!”我站起来就要跑,可我的脚步很慢。莲姨抓住我的碗,把炖
鸡蛋全给了我。
母亲骂着我,骂着莲姨,又把豆角往莲姨碗里夹还说:“他莲姨来又不早点来,不然,我怎么着也要
弄一个大菜。”
一听说大菜,我一激灵,端着碗走进内房。昨晚,母亲将一块巴掌大的腊肉放进坛子时,我就站在一
旁。今天,母亲被高兴冲昏了头,将这块肉给忘了。我拿出那块肉快步走出来,往母亲面前一放:“看!
这不是肉吗?”
母亲夹菜的手僵住了,脸也红了,好一会儿,似乎很吃惊:“你……你,哪里来的?”
“坛子里的。你放的,你昨晚才放的啊,不记得了?”我得意地说。
“对啊对啊,你妈记性差,忘了忘了。”莲姨终于回过神,拿起那块肉就往内房走。
“看我这记性,该死!怎就忘了呢?他莲姨,我这就来烧。”母亲追上莲姨,夺她手里的肉。我看得
很清楚,母亲这次不是装的,是真想夺那块肉。我还分明地看到,母亲的脸都红到了耳根,眼眶里还噙了
泪。
“他莲姨,你是怪我了。你就让我烧了吧。我,我不是……我,我是……”母亲一定要夺那块肉,“今
天不烧了它,我还是人吗?”
“我吃了它,我还是人吗?”莲姨的眼圈也红了,“孩子不懂事,我们也不懂事吗?翠姐,都是过日
子的人。你刚才说的,明天你那未过门的大儿媳的爹娘要来。你说,我吃了这东西,你明天拿什么招待他
们?那样我还是人吗?”
母亲一把抱住莲姨,眼泪再也不受控制地下来了。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用词非常准确,如“我攥着糖……”“将一粒糖裹进嘴里”中的“攥着”“裹进”,都贴切地表现
了小孩得到糖果后的兴奋和喜悦。
B. 文章简单的叙事背后含有丰富的潜台词,如“母亲听说莲姨来了,仿佛心事重重,叹了声,向家走去”,
就表现了母亲复杂的内心感受。
C. 文章善于使用衬笔,借以烘托人物的心情,如“终于,芦花鸡欢快地叫了”,就间接地写出了母鸡下蛋
后“我”和母亲轻松高兴的心情。
D. 文章以小见大,通过叙述“母亲待客”这件小事,加以适当议论,真实反映了从前农村人的贫困生活和
真挚情感,读来令人心酸、感动。
8. 本文写“母亲几次空着手走进内房,转了两圈后又空着手走出来”,你认为母亲为什么几次走进内房?
为什么又空着手走出来?
9. 文中的“我”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母亲很想拿内房里的那块腊肉招待莲姨。②母亲内心矛盾,不用腊肉招待莲姨她心里
过意不去,但用腊肉招待莲姨第二天就没法招待亲家。毕竟亲家上门,她不能太过寒碜,只好今天委屈一
下莲姨,因此转了两圈后又无奈地空着手出来。
9. ①从叙事角度上看,“我”是故事的讲述者,“我”的存在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②从情节结构上看,
“我”的行为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尤其是最后“我”自作聪明地拿出那块腊肉,使情节发生了戏剧性的变
化,使整个故事达到了高潮。③从人物塑造上看,“我”的幼稚、无知衬托出了母亲善良的本性、莲姨体
贴的美德,她们美好的形象因而更加鲜明。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本文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 项,“加以适当议论”错误,无中生有。文章中有记叙、描写,没有议论。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文章没有直接描写母亲无以待客、左右为难、内疚不安的心理,而是通过她的动作、语言、神态间接写出
了这种特殊的心情。内房里有什么重要的东西?为什么母亲几次走进内房,最后还是空着手走出来?小说
在这里设置了悬念,要到下文“我”拿出那块腊肉、莲姨转述明天母亲“那未过门的大儿媳的爹娘要来”,
才将谜底揭开。说明母亲很想拿那块肉来招待莲姨,但是因为第二天还需要招待亲家,招待亲家又不能太
寒碜,因此几次走进内房,最后空着手出来了。体现了母亲矛盾的心理。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解答时,应理解、熟记第一人称叙事的一般作用,然后联系小说内容,分条作答。
这篇小说的一个独特之处是,它的“叙述人”是儿童,儿童的眼光、心理都与成年人不同,对事物的理解
常常存在“错位”。正是这些“错位”,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使小说结构充满张力,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
审美体验,让人在啼笑皆非中加深对社会的思考、对人性的理解、对人生的认识。
从情节手法上来看,“我”是第一人称,是故事的讲述者、亲历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从情节结构上看,莲姨来了,“我”去喊妈回来,“我”蹲在母鸡旁等鸡蛋,“我”拿出腊肉等行为推动
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从人物塑造上看,“我”是儿童,以儿童的眼光看待事情,体现了“我”的幼稚、无知,用“我”的幼稚、
无知衬托出了母亲善良的本性、莲姨体贴的美德,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二、古代诗文阅读(40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文言文段(一)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
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
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
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
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秦王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
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
卫、中山之君也;锄懮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
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
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崤函为
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文言文段(二)
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
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
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
谥号..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言文段(二)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东:古代山东指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广大黄河流域。战国时,除秦以外的六国都在山东,因此山东有
山东六国之称。山东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关中的秦人,称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有时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
B. 六合: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以六合为家”是说秦始皇把天下当成了世袭的私有
财产。
C. 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土地孕育五谷,古时帝王都祭祀“社”和“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
家。
D. 谥号是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给予褒扬性
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则由其亲友、
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
12. 对文言文段(一)的分析,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振长策而御宇内”及后四句写其守天下的威势,“南取百越之地”“北筑长城”写秦疆域的广大、国
势的强盛。
B. 秦由攻天下转为守天下后实施的治国之策,主要有愚民政策、弱民政策、暴力专制政策。
C. 第一段全从秦单方面写,把秦始皇的势力和野心描绘的淋漓尽致,愈写愈足,愈写愈神气。
D. 第二段写陈涉起义和秦王朝的覆灭,重点写陈涉起义。极写陈涉的平凡,与秦的盛势,形成鲜明的对比。
13. 把文言文段(一)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答案】10. B 11. D 12. A
13. (1)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作为兵器,举起竹
竿作为旗帜,天下百姓像云一样汇集,像回声一样应和,背着粮食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他。崤山以东的六国
豪杰就一同起来消灭了秦朝。
(2)一个普通百姓带头起义,却使秦朝灭亡,皇帝自己也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不施仁义,攻和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句子可以翻译为:当初我在下邳起事,与主上会合在留县,这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谋,
幸而经常生效,我只愿受封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户。
“此”作“天以臣授陛下”的主语,意思是“这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 AC 两项;
“三万户”作“当”的宾语,意思是“承受三万户”,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 D 项。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谥号是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给予褒扬
性的称号”错误,谥号是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
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或褒或贬或的称号。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南取百越之地’‘北筑长城’写秦疆域的广大、国势的强盛”错误,“南取百越之地”“北筑长城”
是写秦以武力统治天下,国势极盛。
故选 A。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将”,率领;“揭”,举;“云”,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响”,作状语,像回声一样;“赢”,
背着;“景”,通“影”,作状语,像影子一样;“山东”,崤山以东。
(2)“作难”,起事,起义;“隳”,通“毁”,毁灭;“为天下笑”,被动句,被天下人耻笑;“仁义
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即“不施仁义攻守之势异也”,就因为不施仁义,攻和守的
形势发生了变化。
参考译文:
文本一:
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西周、东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
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
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愿意服从投降),把性命交给司法官吏。
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
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
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兵刃和箭头,冶炼它们铸造十二个
铜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凭借华山为城墙,依据黄河为城池,凭借着高耸的华山,往下看着
深不可测的黄河,认为这是险固的地方。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
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己认为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
坚固的城防,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直至万代的基业。
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
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卒子;才能不如普通人,并没有孔丘、墨翟那样
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他)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
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像云
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
消灭了秦的家族。
况且那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是保持原来的样子。陈涉的地位,
没有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加尊贵;锄头木棍也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
谪戍边的士兵也不能和九国部队抗衡;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方法,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武将谋臣。可是
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呢?假使拿东方诸侯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
一量权势力量,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管辖全国,
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经一百多年了;这之后把天下作为家业,用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陈涉
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项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不施
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文本二
汉四年,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向汉王献计,汉王才派张良前去授予
韩信齐王王印。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高帝说:“在帷帐之中运筹谋划,在千里之外决战取胜,是
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
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
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高帝驾崩,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号为文成候。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②意,粗识轩辕奏乐声③。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本诗是苏轼被贬儋州,后遇赦自海南岛返回途中所作。②鲁叟:指孔子。乘桴:乘木筏子。《论语·公
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③轩辕,即黄帝。《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
乐曲,这是与天地造化合一的音乐。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的前四句,表面是写景,实则写意,不露痕迹,且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B. 首联“参横斗转”既照应诗题,也暗含人生的黑夜即将过去,黎明即将到来之意。
C. 本诗的抒情很有特色,既有借景抒情,又有直抒胸臆,二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D. 尾联作者说九死不恨,意为无恨也无希望,表达遭贬蛮荒的悲戚无奈和心灰意冷。
15. 本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①热爱生活,坚强勇敢,面对厄运和挫折,不消极不屈服,充满信心和希望。②品性
清明高洁,受尽磨难,依旧保持。③乐观豁达,超然豪迈,把九死一生的贬谪经历当做一次奇妙的远游。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D 项,“悲愤无奈”和“心灰意冷”错,“九死南荒”而“吾不恨”,是由于“兹游奇绝冠平生”,看到
了海内看不到的“奇绝”景色。本诗表现了诗人遇赦的喜悦心情和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注释中说“本诗是苏轼被贬儋州,后遇赦自海南岛返回途中所作”,该诗回顾了诗人被流放到南方的经历,
表现了他北归的兴奋之情,九死不悔的倨傲之心和坚强自信、旷达豪放的襟怀。
首联“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一是表明“欲三更”,黑夜已过去了一大半;二是表明天空
是晴朗的,剩下的一小半夜路也不难走。因此,这句诗调子明朗,可见当时诗人的心境。而在此之前,还
是“苦雨终风”,一片漆黑。连绵不断的雨叫“苦雨”,大风叫“终风”。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诗人在
“苦雨终风”的黑夜里不时仰首看天,终于看见了“参横斗转”,于是不胜惊喜地说:“苦雨终风也解晴。”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热爱生活,坚强勇敢,面对厄运和挫折,不消极不屈服,充满信心和希望。
颔联“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看似写景,而诗人意在抒情。此句深层含义是你们那些“居心
不净”的小人掌权,“滓秽太清”,弄得“苦雨终风”,天下怨愤。如今“云散明月”,还有谁“点缀”
呢?且“本澄清”一句也大有深意,它暗示出诗人品性清明高洁,受尽磨难,依旧保持。
尾联“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九死”,多次死去的意思。“九死南荒”而“吾不恨”,
是由于“兹游奇绝冠平生”,看到了海内看不到的“奇绝”景色。把九死一生的贬谪经历当做一次奇妙的
远游,写出了诗人的乐观豁达,超然豪迈。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题,12 分)
16. (1)韩愈在《师说》中点明老师的职责或作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韩愈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并由此得出“_______,______”的结论,
这是“教学相长”思想的体现。
(3)在《劝学》中,文章开端连用比喻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并顺势推论出“__________,________ ”,
强调了广泛学习并不断省察自己的重要性。
(4)荀子在《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劝学》一文阐述了“学”与“思”的关系,强调了既要重视思考,更要重视学习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6)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这体现了孟子对兴办学校教育、传承
孝悌观念的极大重视。
【答案】 (1). 师者 (2).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4). 师不必贤于弟子
(5).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 蟹六跪而二螯 (8).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
托者 (9). 用心躁也 (10). 吾尝终日而思矣 (11).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2). 谨庠序之教
(13). 申之以孝悌之义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受、贤、省、知、螯、鳝、躁、须臾、谨、悌。
三、语言文字运用(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日前,有媒体报道,谈到境内的旅游商品时,经常听到的负面评价是:做工粗糙, ,性价比不高。
对境外旅游商品的评价则正好相反,往往包装精美、商品精致。
按说,以中国如今的经济实力和制造能力,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商品,实不在话下。然而,现实情
况却令人感到尴尬。最为游客所诟病的是,多数文化旅游商品缺乏创意,设计粗糙。( )。比如,各地的
土特产商店、纪念品商店看似 ,但其中所出售的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在全国各大景区皆 。
反观其他一些旅游发达国家的旅游商品,且不论其创意水平的高低,就其所显示出的地域特色,可说
是让人过目难忘。为国人熟知的瑞士手表、军刀、瑞士旅游商品等,都承载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具有不可
复制性。游客在原产地购买这些商品,一来价格比较优惠,二来独具纪念意义。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国外旅游产品的质量胜于国内。事实上,受到不少游客交口称赞的国外旅游产品,
往往是由国内厂商加工制造的。 ,一件旅游商品的灵魂在于其文化内涵,这也正是旅游商品不同于一般
商品的根本特点。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千篇一律 丰富多彩 云泥之别 追本溯源
B. 如法炮制 琳琅满目 云泥之别 归根结底
C. 千篇一律 琳琅满目 大同小异 归根结底
D. 如法炮制 丰富多彩 大同小异 追本溯源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更糟糕的是,同质化现象使旅游商品对游客失去了吸引力。
B. 同质化现象使旅游商品对游客失去了吸引力,这是比较糟糕的事。
C. 比较糟糕的是,同质化现象使旅游商品对游客失去了吸引力。
D. 同质化现象使旅游商品对游客失去了吸引力,这是最糟糕的。
19.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被国人所熟知的瑞士手表、军刀等商品,都承载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具有不可复制性。
B. 为国人所熟知的瑞士手表、军刀、瑞士旅游商品等,都承载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具有不可复制性。
C. 被国人所熟知的瑞士手表、军刀、瑞士旅游商品等,都承载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具有不可复制性。
D. 为国人所熟知的瑞士手表、军刀等商品,都承载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具有不可复制性。
【答案】17. C 18. A 19. D
【解析】
【17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应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
误。“千篇一律”,指事物形式陈旧呆板、呆滞。“如法炮制”,指按照现成的方法办事。此处突出旅游
商品形式陈旧,应选“千篇一律”。“丰富多彩”,形容内容丰富,花色繁多。不用于形容物品。“琳琅
满目”,形容美好的东西很多。文段中此处指商品很多,用“琳琅满目”恰当。“云泥之别”,形容有极
大的差别。“大同小异”,指大体相同,略有差异。文段中此处说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虽然多,其实
差不多,用“大同小异”恰当。“追本溯源”,比喻追寻根源。“归根结底”,指归结到根本上。文段中
此处是从根本上揭示旅游商品的内涵,用“归根结底”恰当。故此题答案为 C 项。
【18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以语句复位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话题统一、内容前
后勾连、事理相承、意境协调、句式一致等角度思考。本题从上文来看,上文先说“现实情况……”,然
后说“最为游客所诟病的是”,语意上是递进的形式,因此所选句子应与上文构成递进关系,“更……”
符合要求。再结合下文来看,下文的例子说的是各旅游景点的旅游产品似乎很多,却没有什么特色,呈现
一种同质化倾向,据此可确定,所选句子中对“同质化”的阐述应放在后面,领起下文,A 项“更糟糕的是,
同质化现象使旅游商品对游客失去吸引力”符合要求。故此题答案应为 A 项。
【19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答题时应先分析原句,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审主
干再查附加成分,找出语病,并加以修改,再仔细比对选项所给出的修改方案,找出答案。本题画线句子
中,“为国人熟知的”成分残缺,此处应使用固定结构“为……所”,把“为国人熟知的”改为“为国人
所熟知的”;“瑞士手表、军刀、瑞士旅游商品”不合逻辑,并列不当,“瑞士旅游商品”包括“手表、
军刀”,应改为“瑞士手表、军刀等商品”。A 项,“为国人熟知的”成分残缺;B 项,“瑞士手表、军刀、
瑞士旅游商品”不合逻辑;C 项,“被……所”搭配不当,“瑞士手表、军刀、瑞士旅游商品”不合逻辑,
并列不当;D 项,修改正确。故此题答案为 D 项。
【点睛】本题考查近义成语辨析的能力。成语的测试重点是:感情色彩的误用,望文生义,适用对象弄错,
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语境或逻辑错误。本题以选词填空的形式考查成语的使用能力,解答的基本原则是
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
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
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①______,以口服药为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
被吸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②______,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然而,③______,
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
【答案】 (1). 就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2). 药物浓度会渐渐上升 (3). 药物浓度不是越高越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这段文字谈的是药品存在的危害。
第①处根据上文“使用不当”,可知本句写使用药品不当的后果,结合下文“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
本句要写出对身体产生危害。
第②处前文“随着时间推移”,下文提到“药物浓度高于……”,可知这里在说药物逐渐累积,浓度升高。
第③处根据上文“开始发挥疗效”,下文“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可确定这里写药品浓度应适
量,注意前面“然而”的转折。
21. 阅读下面这则新闻,给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 15 字)
近日,大型话剧《尊严》再度上演于上海交通大学,与以往不同的是,台上的演员不再是熟悉的面孔,
而是从未演过话剧的交大学生,而导演、编剧以及舞台的布景、舞美、灯光等“后援”则是上海话剧中心
的原班人马。送戏进大学,学生来主演,这是文艺院团每年都举行的“校园四季歌”的新唱法。
近来,话剧在大学校园中越来越普及,很多高校都有自己的话剧社。但由于剧本、导演等不够专业,使
得大学的话剧总有一种“玩票”的感觉。上海话剧中心曾在上海交大上演过《尊严》,很受大学生的欢迎。
交大学生希望自己也能演一回《尊严》,话剧队也曾作过尝试,但效果并不理想。话剧中心获悉后,专门派
出了强大的阵容,指导和帮助学生排演。上海话剧中心总经理杨绍林说:“大学生对话剧有兴趣,我们应
该引导这次与交大的合作,开创了话剧进校园的又一种新的形式。可以说是用专业的‘绿叶’来衬托业余
的‘红花’,这更能使大学生们感受到话剧艺术的魅力。”
【答案】大学生演戏,专业团后援。(或:专业的“绿叶”衬业余“红花”;或送戏进大学,学生来主演)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表达能力。
解答此题,可根据新闻这一文体的特点分析。导语是对新闻主体内容的概括,而新闻标题又是对新闻内容
的高度概括,因此在导语内容的基础上,提炼性地概括即可。
读后可知,导语部分是第一段,可根据“送戏进大学,学生来主演”等提炼概括即可。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党委书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两年的地方,一干就
是八年,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率领村民发奋图强,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乡村。面对洒满心血
与汗水的山山水水,他深有感触地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答案】例文:
风雪中的峰顶
今天已经是第十三天了,低矮的小木屋里,即使坐在离火堆最近的地方,也丝毫感觉不到温暖。
我坐在一边用冻红的手指颤抖地写着札记,而其他人则坐在一团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几乎每一个
人都是皱着眉头缩在一起,他们认为这样也许会暖和一些,因为这里实在是太冷了。
我们是一群登山爱好者,登过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山峰,而我们最大的愿望是就是爬到珠穆朗玛峰的山
顶,站在世界最高的地方。于是在半年前我们就开始策划并且来到这里。但这一过程似乎没有我们想象的
那么美好,寒冷的环境,连续十几天的暴风雪让我们寸步难行。
就在十三天前,我们正在庆祝我们到达了半山腰,一场雪崩残忍地吞噬了我们的一名同伴,这一事件
让所有的人都吓呆了,我们曾想过爬珠穆朗玛峰的艰难和辛苦会比爬其他山峰更甚,但我们从未想过会失
去自己的同伴,沉重的打击和恶劣的环境迫使我们在这里停了下来。我们都在犹豫,到底应不应该前行,
继续我们的梦想。
“我们不应该停下来或者退缩,大卫的不幸离去应该成为我们失去警惕性以致判断情况出现差错的教
训。我们要爬上去,带着大卫最后的遗愿也要爬上去。”说话的是一个金发碧眼的西方女孩,她坚定地眼
神似乎鼓励了所有人,最后我们决定继续前行,爬!
越往上爬,越接近山顶,环境就越发恶劣。食物也开始变得不够吃,有同伴说,他已经不行了,他觉
得快要死在这里了。我们互相扶持,带着死去同伴的信念一步步前行。
当我们攀登到 25000 英尺高“霍泽之脸”上,前方风雪笼罩中的珠峰南峰顶向我们发出挑战。我们用
冰镐、冰爪和事先修好的路绳固定自己,在稀薄的空气中调整呼吸。在这个高度,氧气含量仅是海平面的
2/5,我们不得不停了下来,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除了雪就只剩下空气。但是恶劣的天气使得我们不
得不下撤。秦刚手部冻伤,大明的手部和腿部也有不同程度的冻伤。起初说话的西方女孩安妮因为身体不
适体力严重透支晕倒过好几次,但醒来后,她的眼里依旧闪着光,她说她要越挫越勇,即使饿死,也不能
放弃。
一个月过去了,我们终于爬上了顶峰,这片风雪中的峰顶美丽而神秘,我们几乎不能呼吸,只能依靠
“罐装氧气”在这里看着沿途美丽的景色。
此刻,我才明白;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写作能力。
【审题】本题是一篇典型的材料作文。材料有事实陈述,更有价值判断,否定了“一般人不肯去,去了也
待不到两年”的行为,肯定了乡党委书记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在那里一干就是八年,发奋图强,
率领大家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的乡村”的高尚情操,材料最后一句“心在哪里,美丽的风景就在哪里”
语言优美,哲理意蕴浓厚是作文立意的关键与核心所在。
“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不同考生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是坚守,有的认为是信念,有的认为是基
层、实干、以及中国梦的缩影。从材料本身来看,几乎没有审题难度:一个乡党委书记在很穷的地方干了
八年,把这个村子变成了“最美乡村”,原因是他背后坚定的信念:任何一个做大事情的人,都秉承了一
种对于美好未来的信念和执着,那就是只有静下心来,用心办事才能把事做好。从这一点来说,材料要倡
导的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值得肯定。当前各行各业的人都在树立和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材料将“人的心灵坚持与山村的美丽变化”融入高考试题,给人一种“很社会、很当下”的感觉。审题时
抓住两个关键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一个关键句“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是不会出现
跑题偏题的。
【立意】①既来之则安之。
②心若在,风景就在。
③心如静水。
④用心才能做好一件事。
⑤梅花香自苦寒来。
【素材】1. 我用全心绘风景,绘出一派奋斗之花盛开的图景。乡党委书记用全心投入到乡村建设,于是乡
村焕然一新,而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怎么有理由不全身心地投入到勾绘精彩人生画卷之中去呢?但是,
我看到了吊儿郎当的学生,我看到了沉迷灯红酒绿的青年,他们的人生画卷,车载斗黯淡无光。林清玄曾
说,“我们要以全心来绽放,经花的姿态证明自己的存在”。全心全意,只此四字,要做到却着实不易。
孔明全身心地投入复兴汉室的伟业中,即使失败也是一道风景;哈兰•山德士退休后全心研究炸鸡方法,最
终在街头巷尾绘出一片“肯德鸡”的风景;科比全心投入篮球,地凌晨四点便开始训练,铸造了紫金王朝
那一抹风景,他们,或是儒生,或是老朽,或是“富二代”,都全心投入各自坚守的事业,亲手绘出一段
段风景绚丽的人生卷轴,而我们又怎能轻易放弃?
2.越往上爬,越接近山顶,环境就越发恶劣。食物也开始变得不够吃,有同伴说,他已经不行了,他觉得快
要死在这里了。我们互相扶持,带着死去同伴的信念一步步前行。
当我们攀登到 25000 英尺高“霍泽之脸”上,前方风雪笼罩中的珠峰南峰顶向我们发出挑战。我们用冰镐、
冰爪和事先修好的路绳固定自己,在稀薄的空气中调整呼吸。在这个高度,氧气含量仅是海平面的 2/5,我
们不得不停了下来,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除了雪就只剩下空气。但是恶劣的天气使得我们不得不下
撤。秦刚手部冻伤,大明的手部和腿部也有不同程度的冻伤。起初说话的西方女孩安妮因为身体不适体力
严重透支晕倒过好几次,但醒来后,她的眼里依旧闪着光,她说她要越挫越勇,即使饿死,也不能放弃。
一个月过去了,我们终于爬上了顶峰,这片风雪中的峰顶美丽而神秘,我们几乎不能呼吸,只能依靠“罐
装氧气”在这里看着沿途美丽的景色。
此刻,我才明白;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3.头苦干,向前奔跑,劳逸结合。蓦然回首,你会发现你在追逐自己梦想时的影子真的很美!在这追逐梦想
的过程中,给你带来的喜悦是无法估量的,是他人无法理解的。其中的忧与乐如深海中的水无数次地向你
袭来,深思地去感悟着,细细地去品着,深怕恍惚间错过——身为有梦想的学生,在学业上笑过、哭过、
放弃过、努力过……到了最后你会发现一切都是值得的!静下来,问问自己是否为了梦想努力过,有了梦
想该不该去行动,有了目标会不会向着目标前进。
梦想是对未来的一种期望;梦想是生命中一双无形的翅膀;梦想是内心一股强大的力量。从现在起,让我
们心怀梦想,坚持梦想,背起梦想的行囊出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