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致少年感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21 年,在央视网络春晚现场,平均年龄 74 岁的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合唱团演唱《少
年》刷屏。“少年感”一度成为热词,它指的是一些人拥有青春感,看起来很阳光、有活力
的感觉。
——《新华网》
在互联网社会,年轻文化是主流,不仅商家刻意讨好青年人,整个互联网文化也对年
轻人推崇备至。这种社会环境自然逼迫人们保持“少年感”。即便一些人早已不是少年,却
只能刻意保持一种年轻的“人设”。
——《人民日报》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
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要点】
材料要点:“少年感指的是一些人拥有青春感,看起来很阳光、有活力的感觉”“社会
环境逼迫人们保持‘少年感’有些人刻意保持一种年轻的‘人设’”。第一段文字是由一件
事情引发出的对“少年感”的界定,指向“阳光、有活力”这两个关键要素;第二段文字
指出当下的现实,年老的人被主流文化裹挟,被迫保持年轻的“人设”。
材料目的:不管是第一段材料所作的正向引导,即少年感指的是一些人拥有青春感、
看起来很阳光、有活力的感觉,还是第二段材料所展现的年老的人在现实下的“窘迫”,但
无疑都在将考生引导向一个方向——不管在哪种境遇之下,不管在哪种年龄状态,不管以
何种方式呈现自己的生命形态,一个人都要始终保持阳光青春的心态,不被世俗的污浊浸
染,永远保持纯洁的心灵。这是材料的目的,也是命题者的意图,考生要准确把握命题人
的价值引领和情感倾向。
【审题】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主要考查的方向是良好心态、价值取向、社会责任、勇于探究、
坚守信仰、青春常在,考查考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价值观。作文材料引导学生思考
自己的使命,具有关照现实和社会的意义,贯彻了新课标对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要求,
关注了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能较好地检测学生的核心素养。考生应站在
自身的立场上,结合材料内容,思考当下,思考未来,联系当下时代背景和家国责任,突
出青年的成长、发展与时代的关系,体现青年该有的人生追求与素养;同时,思考人不管
在什么年龄阶段,都应该保持青年的心态,用激情、乐观、干净和纯洁,抹掉因年龄增长
而可能带来的志气衰退、被世俗玷污的符号。此题要求考生积极地思考时代背景下青年自
身与社会、国家的关系,应该怎样面对人生、生命、生活;不仅要思考自身成长应该具有
的心性,更要思考个体人格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总之,只要围绕“外在与内在、青年、担
当、家国、责任、心态、价值、操守”等关键词来立意,角度就是自由的。
从材料及题干的暗示性来看,此文适宜写成一篇议论文。考生在行文时要注意把握议
论文的基本构建模式,能熟练运用各种论证方法;既要讲道理,又要摆事实,理例结合,
文章才有说服力。
【立意】
1.当代少年风采,矢志不渝,初心不改;
2.少年感,展现青春风采;
3.在时代坐标上让青春常在与天不老;
4.点亮青春,笑对未来;
5.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坚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心性;
7.少年感应该永远保持乐观心态;
8.少年感源自内心深处的自信、激情、干净和纯洁。
【素材】
1.生命中有一首诗,我们拥有它时往往读不懂,可当我们读懂它时,却早已远去。即
使有再多的不舍也要挥手告别,它的名字叫青春……所以,当我们与青春相撞时,要学会
珍惜,并笑着跟它挥手告别。
2.遇见青春,便有了 17 岁那年的雨季。曾几何时,我们流连于 16 岁的花季里,对未
来有过太多的美好而浪漫的期许,可是成长的苦痛注定会慢慢接近。于是,我们疼了,怕
了,烦了……前行的步履有些彳亍,满怀期待的心开始有了落寞、怅惘甚至失意、悲伤、
痛苦。泪眼婆娑间便迎来了 17 岁的雨季,这里有梦想要追,有责任要担,有汗水挥洒,有
泪水滴落……可是走过风雨,终会迎来彩虹,它或许不如想象的绚丽夺目,但那是由自己
的双足丈量,由自己的眼睛找到,可近距离触摸可用心感悟,真真切切自自然然。17 岁的
雨季里鲜艳的花朵愈发娇媚欲滴,那是一道盛放于青春季节的最靓丽多彩的风景。
3.吟唱着 17 岁的春之诗歌,我学会了勇敢坚强。莫泊桑曾言:生活不如我们想的那样
美好,也不会同我们想的那样糟糕,但无论是好,还是糟糕,都一定要学会坚强。扬起你
的头,不要让泪水涌出眼眶,因为每一道泪痕,都会镌刻成心上的疤痕,流下或许会破坏
青春的视觉美。吟唱着 17 岁的春之诗歌,我学会了拼搏奋斗。总会有那么些人,怀梦而来,
含泪而走,我不想那是将来的我,也不要是明天的你。让我们携手并肩、执着前行,筚路
蓝缕不怕,披荆斩棘无惧。
4.为青春打拼的样子最美!不奋斗枉费人生,不拼搏愧对韶华。我始终相信,常青树
下的剪影是我们努力奋斗的最美形象。上天不会眷顾那些只会双手合十念诵祈祷却不付诸
行动的人,而是把机会留给如我们一样用心生活、竭尽全力的人。吟唱着 17 岁的春之诗歌,
我学会了潇洒告别。人生的列车运行不息,其间总会有人上有人下。人来了时我们必然开
怀,离去时难免不舍和痛苦。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生必经的状态。所以当我们行进于青春的
列车上时,除了笑脸相迎八方旅客,还要学会含泪告别。该来的总会来,我们逃不掉躲不
开,正如该走的也总会走,我们留不住一样。遇见青春便要始终微笑着,莫要因着失去而
消沉悲观,遇见青春终会告别,告别是伤感的,但回报我们的却是难能可贵的成长。
5.遇见 17 岁的青春,让我们一面含着泪一边带着笑,读着青春的诗,唱着青春的歌,
我们便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奋斗,以及挥一挥衣袖地告别。有些岁月,有些事,有些人,
都将是我们生命的过客,不永恒,可铭记。遇见青春是人生的美好,告别青春亦是一门艺
术哲学。每个人都会经历告别,哲学的告别是让痛苦里孕育着希望,艺术的告别是让结束
后便是新的开始……风雨总会被彩虹所替代,荆棘总会被鲜花所掩埋,青春总会被成长所
覆盖……所以,遇见青春,拥抱青春,读懂青春,然后,才能以最阳光的姿态告别如诗的
青春,这就叫青春的哲学。
范文:
致少年感
“少年感”,应该是一种来自灵魂深处、融进血液里的对生活热爱、对梦想执着、对未
知不停探索、对未来毫不畏惧的心态和能力。
我们常会用“少年感”这个词来形容青春、阳光,活力四射。虽然人的容貌会随着年
龄的增长而不可避免地老去,留下岁月的沧桑,但我们仍可以保持一颗年轻的心,保持内
心的“少年感”。如果要描述这种感觉,应该是一种来自灵魂深处、融进血液里的对生活热
爱、对梦想执着、对未知不停探索、对未来毫不畏惧的心态和能力。
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年轻人安于现状,害怕改变,工作上消极应付,得过且过,
只想吃老本,不愿立新功,丢掉了年轻人应有的奋发向上的斗志;更有一些“少年老成”
者,偷懒耍滑、投机取巧、邀功希宠,刚入社会时的初心被名利得失所蒙蔽。然而,一颗
年轻的心应当拥有蓬勃的力量,充满跃进雄飞的壮志,充满征服困难创造历史的豪气魄力。
那么,如何让心灵逆龄生长,保持内心的“少年感”?自我加压和自我修炼是根本途径。
保持内心的“少年感”,多一些不断学习的进取。写下名篇《周总理,你在哪里》的诗
人柯岩,晚年还坚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汲取营养、寻找灵感;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经济学
家于光远 86 岁开始学用电脑,91 岁时学开博客当“博主”;104 岁的共产党员吴可兴说:
“不断的学习,是我保持年轻的秘诀。”不断学习,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就像是给心
灵不断施以养分,让它持续焕发青春活力。
保持内心的“少年感”,多一些看淡名利的平和。名利之心人皆有之,关键是如何对待。
陈云写下“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的条幅以自警,粟裕“二让司令一让元帅”,
杨善洲一辈子追求“共产党员”这个光辉之“名”和“实现人民利益”这个崇高之“利”。
这种看淡名利的平常心值得学习,也只有放下名利的包袱,轻装上阵,以平常心做事,才
能不让内心变得苍老,求得心灵的自在。
保持内心的“少年感”,多一些直面困难的乐观。年轻人登山,从不畏山高路陡,内心
总怀“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迈。年轻,就会有无限可能;保持年轻的心态,在逆境和困
难中坚定地相信自己,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对困难的藐视以及战胜困难的信心,能让一个
人充满青春的气息。
保持内心的“少年感”,多一些不随波逐流的定力。从誓言“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
我埋掉”的谷文昌,到用毕生心血为村民修渠引水的黄大发;从誓言战胜贫困、“背着石头
上山也要干”的廖俊波,到被人称为“科研疯子”的黄大年,这些优秀共产党人正是始终
秉持着初心,像刚出发时的那个少年一般,不被世俗所牵绊,一以贯之地做自己要做的事,
而成就了永不枯萎的人生。保持对目标和梦想的执着,不随物流、不为境转,不被五光十
色所迷惑,始终向着目标坚定前行,才能永远拥有一颗年轻的心。
人生的象限里,横轴是年龄,我们无力改变;纵轴是心态,我们却能把握。怀揣一颗
自信、纯洁、乐观的“少年心”去面对困难和挫折、战胜恐惧和懦弱,才能不负自己的军
旅梦,在人生的象限里写就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