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导写及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 级高二下学期模块考试 语文试题 2021.5 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学想象和虚构不能脱离现实,这里的现实包括现实经验、现实逻辑和现实关怀三个方面。 现实经验不仅是某个人经历的现实,而且是一种无数人共同经历的普遍性现实,即人民大众所体验着的 更切身、更深刻的现实。事实证明,往往是那些跟普通人民息息相关的经验和现实更能够引起社会共鸣。比 如伤痕文学、改革文学、底层文学,都因为切中了人民现实经验的敏感点而广为传播,广受好评。 文学想象服从现实逻辑是指写作必须遵循一般的生活情理、历史背景和逻辑因果。很多历史题材作品 虽下了很大功夫,但还是在背景知识上出错;有的作品的想象和虚构不顾人物的性格及环境的可能性,这些 都有悖于写作的现实逻辑。事实上,即使是诉诸荒诞变形的现代主义作品,现实逻辑也是非常重要的。卡夫 卡的《变形记》让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这是超越现实逻辑的,但是为了让这个超现实逻辑获得读者的信赖,卡 夫卡使用了细致入微的现实逻辑。他写格里高尔成了甲虫靠壳着床,无数细小的脚即使拼命舞动也无法成为 着力点帮助他翻身,唤起了读者真切的现实感。可见,超逻辑的现代作品内在也借重于现实逻辑来获取读者 的信赖和共鸣。 文学想象并非凌空蹈虚,还必须有真正的现实关怀。现实关怀未必直接体现为现实题材和现实手法,现 实关怀是指作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基于对现实问题的关切、思考和热爱。现实关怀既印证着作家作为当 代人的当代性,也创造了作品跟现实、时代产生更血肉相连的纽带。 (选自陈培浩《想象与虚构的可能和限度》) 材料二: 在文学创作理论中,有“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这两个概念。“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高 度提炼,是另一层次上的更高级的“真实”。 经典文学的真实性绝不是对社会生活简单的摹写和反映,而是在对生活现实高度提纯后,对我们时代本 质的深邃洞见,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是历史规律的真、生活本质的真、个人情感的真。在阅读文学 作品时,我们会看到《牡丹亭》中杜丽娘死而复生,《西游记》中孙悟空上天入地,《浮士德》中浮士德返老 还童。除了这些高雅的严肃文学外,还有近来十分流行的穿越类作品以及科幻类作品。这些明显不符合生活 真实,但我们不能否定这些作品的“真实性”,因为这是一种基于生活真实、浓缩生活真实的高度艺术真实。 艺术逻辑与生活逻辑之间有一种既贴近又疏离的悖论。文学创作中,创作主体会根据审美规律以及表达 需要对客体进行干预。生活逻辑是对生活真实性的高度遵循,但艺术逻辑恰好可以摆脱这种束缚,根据读者 受众的阅读期待以及客体自身的表现规律选择恰当的表现主题的方式,这正是艺术逻辑的灵活之处。内容 的想象性与形式的艺术性是文学作品非常重要的属性,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富有张力的表现形式更加符合 受众期待的视野。 艺术逻辑虽然是以超越生活逻辑的方式把握实际生活的本质规律,但它最终还是达到了对生活逻辑的 遵循。虽然杜丽娘死而复生不符合生活真实,但她向往婚恋自由、争取人格独立的魅力符合人们心底的真实; 虽然孙悟空七十二变上天入地不符合生活真实,但他勇敢正义、忠诚聪敏的气质符合人们心底的真实;虽然 宝玉衔玉出生不符合生活真实,但他反抗封建礼教的人格魅力符合人们心底的真实。这些变形的、超现实的 形象和结构所表达的情感、愿望和理想,从总体上说都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可以说,它们是在超越生活逻辑 的更高层次上表达了社会历史的必然要求。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文学艺术是“真实”的,是作者在丰富的、夸张的表现形式下内蕴的 “真实”。 我们希望看到更多样态的文学形象和文学形式,能看到多样态形式下,那深层次的真实逻辑。 (选自刘江玲《浅谈文学的“真实”》) 材料三: 不论是对于文学写作者还是文学研究者而言,“文学真实”的内部都存在着“现实真实”与“经验真 实”两个基本层面,前者指的是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面向的物质实体与真实存在,后者指的是 文学主体基于个人化的审美感知和内心体验而产生的真实经验。 自然,任何文学作品都是“现实真实”与“经验真实”的复合体,但是试图从文本内在逻辑中抽离出真 实的人、事、物,或将其与现实世界建立某种必然性联系,以及诸如此类的论证与寻找,其实意义甚微。我们 对于文学作品的评价应该更为客观和全面地观照写作者创作与建构出的 “文学真实”复合体,正如弗拉基 米尔·纳博科夫在《饿罗斯文学讲稿》中说过的那样:“对于个天才作家来说,所谓的真实生活是不存在的: 他必须创造一个真实以及它的必然结果。” (选自教鹤然《“文学真实”的维度》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从现实经验、现实逻辑和现实关怀三个方面指出,好的文学作品必须要如实反映真实的现实生活。 B. 在文学作品中,真实的生活是不存在的,因此将文学形象与现实世界建立某种必然性联系的做法意义不 大。 C. 现实生活的真实不同于文学创作的真实,前者是作者所见所历的真实生活,后者则是经过作者再创造的 生活。 D. 以上三则材料虽然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都认为文学创作要基于现实生活,同时居又要对现实生活进 行加工提炼。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实经验分两种,一种是某个人经历的现实,一种是数人共同经历的普遍性现实,而后者往往更能引起 社会共鸣。 B. 作者在创作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时,可以虚构和想像,但是必须要遵循“现实逻辑”的原则,要充分考 虑当时的环境特点。 C. 穿越类作品以及科幻类作品虽然明显不符合生活真实,但它们是一种浓缩了生活真实的高度艺术真实, 因此十分流行。 D. 要使一部作品具有“文学的真实性”,不能只依靠文学作品所反映的内容,还要依靠各种表达技巧,如 夸张、想象等。 3.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体现“文学的真实性”的一项是( ) A. 祥林嫂遭遇丧夫丧子之痛,深受封建礼教的迫害,在别人祝福时惨死在冰天雪地里 B. 项羽没有采纳谋士的建议杀死刘邦,给了刘邦反击的机会结果兵败垓下,自刎而死。 C. 诸葛亮足智多谋,草船借箭、智算华容、七擒孟获、弹琴退敌,赢得了后人的赞誉。 D. 林冲被高俅多次设计陷害,忍无可忍,最终在雪杀死仇人,上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请结合材料,简要谈谈《孔雀东南飞》的结尾是如何体现“文学的真实性”的。 【答案】1. D 2. C 3. B 4. 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观点鲜明;②全文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严谨周密;③运用了例证法,论 据典型,有说服力。 5. 《孔雀东南飞》结尾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写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殉情,化鸟双飞,这种处理虽然不 符合生活的真实,但表现了人们对封建家长制的抗争,对婚姻自主生活的向往,它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 具有真正的现实关怀,是一种“文学的真实”。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 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 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 项,“如实”错,原文有“现实经验不仅是某个人经历的现实,而且是一种无数人共同经历的普遍性现 实,即人民大众所体验着的更切身、更深刻的现实”“即使是诉诸荒诞变形的现代主义作品,现实逻辑也 是非常重要的”“现实关怀是指作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基于对现实问题的关切、思考和热爱”,这些都 表明,“如实”反映真实生活不正确。 B 项,“在文学作品中,真实的生活是不存在的”错,原文是“任何文学作品都是‘现实真实’与‘经验 真实’的复合体”,可见选项说法错误。 C 项,“作者所见所历”错,原文有“现实经验不仅是某个人经历的现实,而且是一种无数人共同经历的 普遍性现实,即人民大众所体验着的更切身、更深刻的现实”“在文学创作理论中,有‘艺术真实’与‘生 活真实’这两个概念。‘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高度提炼,是另一层次上的更高级的‘真实’”。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 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C 项,“因此十分流行”强加因果,原文只是说“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还有近来十分流行的穿越类作品 以及科幻类作品。这些明显不符合生活真实,但我们不能否定这些作品的‘真实性’,因为这是一种基于 生活真实、浓缩生活真实的高度艺术真实”,但是并为提到这类作品流行的原因。 故选 C。 【3 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 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注意本题是找不能体现“文学的真实性”的论据。 B 项,选项表述的项羽的结局是历史上真实的结局,没有经过艺术加工,是“历史真实”。不能体现“文 学的真实性”。 故选 B。 【4 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 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材料二共有五段。第一段提出了中心论点:“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高度提炼,是另一层次上的 更高级的“真实”。第二段从“经典文学的真实性绝不是对社会生活简单的摹写和反映,而是在对生活现 实高度提纯后,对我们时代本质的深邃洞见”的角度对论点进行论述,并举了《牡丹亭》中杜丽娘死而复 生,《西游记》中孙悟空上天入地,《浮士德》中浮士德返老还童这些例子来证明。第三段从“生活逻辑是 对生活真实性的高度遵循”“艺术逻辑”更“灵活”的角度对论点进行论述。第四段从“艺术逻辑虽然是 以超越生活逻辑的方式把握实际生活的本质规律,但它最终还是达到了对生活逻辑的遵循”的角度论述, 并举了杜丽娘、孙悟空、贾宝玉为例来论证。第五段回扣论点,指出“文学艺术是‘真实’的,是作者在 丰富的、夸张的表现形式下内蕴的‘真实’”。 可见,这段文字运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采用例证法,使论证严谨周密,有说服力。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以及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 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然后结合具体 作品进行分析引证即可。 《孔雀东南飞》的结尾是如何体现“文学的真实性”的。首先考生要找到“文学的真实性”指什么,材料 二有“经典文学的真实性绝不是对社会生活简单的摹写和反映,而是在对生活现实高度提纯后,对我们时 代本质的深邃洞见,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是历史规律的真、生活本质的真、个人情感的真”。由 此可见,“文学的真实性”可能不符合现实生活的“真”,但一定能够反映“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 是历史规律的真、生活本质的真、个人情感的真”。而《孔雀东南飞》结尾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写刘 兰芝和焦仲卿双双殉情,化鸟双飞,这种处理虽然不符合“生活的真实”,但表现了人们对封建家长制的 抗争,对婚姻自主生活的向往,它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具有真正的现实关怀,是一种“文学的真实”。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 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 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 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 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 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 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 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 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 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边城①(节选) 沈从文 (1)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 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渡船上忙个不息。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 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皆放散一种热气。 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 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2)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 点儿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像眼 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 (3)“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4) 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放肆的去想到这样一件事,她且想象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 寻觅全无结果,到后如何躺在渡船上。 (5)人家喊,“过渡,过渡,老伯伯,你怎么的,不管事!”“怎么的!翠翠走了,下桃源县了!”“那 你怎么办?”“怎么办吗?拿把刀,放在包袱里,搭下水船去杀了她!”…… (6)翠翠仿佛当真听着这种对话,吓怕起来了,一面锐声喊着她的祖父,一面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口去。 见到了祖父正把船拉在溪中心,船上人喁喁说着话,小小心子还依然跳跃不已。 …… (7)翠翠抱膝坐在月光下,傍着祖父身边,问了许多关于那个可怜母亲的故事。间或吁一口气,似乎 心中压上了些分量沉重的东西,想挪移得远一点,才吁着这种气,可是却无从把那东西挪开。 (8)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 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象明白 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9)祖父夜来兴致很好,为翠翠把故事说下去,就提到了本城人二十年前唱歌的风气,如何驰名于川 黔边地。翠翠的父亲,便是唱歌的第一手,能用各种比喻解释爱与憎的结子,这些事也说到了。翠翠母亲 如何爱唱歌,且如何同父亲在未认识以前在白日里对歌,一个在半山上竹篁里砍竹子,一个在溪面渡船上 拉船,这些事也说到了。 (10)翠翠问:“后来怎么样?” (11)祖父说:“后来的事当然长得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 (12)祖父于是沉默了,不曾说“唱出了你后也就死去了你的父亲和母亲”。 【注】①《边城》:以 20 世纪 30 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 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在中国近代文 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节选部分发生在翠翠对船总顺顺的二儿子傩送心生爱慕,而傩送与天保兄弟俩知 晓了各自都喜欢翠翠这一心意,并约定当夜开始以唱歌的方式争取自己心爱的姑娘之后。 6. 下面有关《边城》这部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 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宁静的生活和现实恶俗生活形成对比,揭示了作者对现实的批判,表达了作者的人 生追求。 B. 《边城》中,翠翠的父亲服毒而死,翠翠的母亲等到腹中的小孩生下后,到溪边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 C. 《边城》中,沈从文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以简练而又细腻、散淡而又自然 的笔法刻画出人物的心理历程,使你情不自禁地融进人物的心灵世界。 D. 《边城》是一幕爱情悲剧,文字轻松酣畅,笔墨浓晕幽幽,她的感人正是因为爱情的奔放浓烈。 7. 下列对节选部分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的景物描写,视、听、触、嗅相结合,写出了黄昏的温柔、美丽与平静,隐含着静谧迷人的生活 情调。 B. “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就是指有所爱的人来填补自己的空虚和寂寞,实际上,翠翠此时所缺 的就是亲情。 C. 作者描写翠翠时,将语言、行动与心理结合,静观、揣摩其在青春发育期所表现的各种情态,展示出其 独特的个性。 D. 祖父回答翠翠“后来怎么样”时,没有告诉翠翠“唱出了你后也就死去了你的父亲和母亲”,表现出祖 父对翠翠的疼爱。 8. 请分析第(8)段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9. 祖父说:“后来的事当然长得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作者为什么不把这很长的故 事写出来? 【答案】6. D 7. B 8. ①第(8)段景物描写突出了夜晚景色的清幽、宁静的特点,烘托出翠翠的内心世界,表现出她懵懂茫然 又有些沉重的心情。 ②营造的温馨静谧的氛围,为祖父讲述父母的爱情故事做了铺垫,烘托出父母爱情的美好。 ③表现出山村的恬静优美,以及充盈其中的牧歌情调,烘托出自由淳朴的人性之美。 9. ①不把父母的故事“和盘托出”,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②出于塑造人物的需要,因为翠翠是作品的 主要人物,详写父母的爱情故事,势必削弱对主要人物的描写。③这也符合沈从文《边城》的风格,在含 蓄平淡的笔触中展现美好。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 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 要求,如本题“有关《边城》这部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D 项,“她的感人正是因为爱情的奔放浓烈”错误,《边城》是一幕爱情悲剧,文字看似轻松酣畅,实质是 笔墨浓晕幽幽的凝重,她的感人正是因为爱情悲剧的美丽,而非其奔放浓烈。 故选 D。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品味文章语言,把握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浏览选项,把握每个选项 考查的具体方向,然后回归文本分析是否正确。本题要求选出“对节选部分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 赏,不正确的一项”。 B 项,“翠翠此时所缺的就是亲情”错误,结合前面“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以及 后来的故事可以知道,翠翠此时所缺的是爱情。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回顾景物描写的作用有哪些,然后到文中找 到设题的内容,分析景物的特点,接着分析这一景物在营造氛围、烘托情境以及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首先回顾景物描写的作用和答题模式。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②映 衬人物心情,烘托人物性格、心理;③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发展;④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人物命运,衬 托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具体描写了……景色,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营造(创设) 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揭示人物心境,……体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思 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然后分析设题景物的特点。“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丛中虫 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 这小鸟儿又好象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这里描写的是山村夜 晚的景象,“如银的月光”“黑色的篁竹”“繁密的虫声”“间或的莺啭”等景象有静有动,有声有寂, 且以声衬寂,展现出山村夜晚的静谧清幽,营造了一种温馨的氛围,表现出山村的恬静优美。 接着分析这一景物描写对人物塑造的作用。由第七段“间或吁一口气,似乎心中压上了些分量沉重的东西, 想挪移得远一点,才吁着这种气,可是却无从把那东西挪开”可知,翠翠此时正向祖父询问可怜母亲的故 事,她的心情是“沉重的”“茫然的”,山村的清幽、宁静对翠翠这一心理起到烘托作用。 最后分析景物描写在情节方面的作用。从下文来看,祖父向翠翠讲述了父母的爱情故事,“为翠翠把故事 说下去,就提到了本城人二十年前唱歌的风气,如何驰名于川黔边地。翠翠的父亲,便是唱歌的第一手, 能用各种比喻解释爱与憎的结子,这些事也说到了。翠翠母亲如何爱唱歌,且如何同父亲在未认识以前在 白日里对歌,一个在半山上竹篁里砍竹子,一个在溪面渡船上拉船,这些事也说到了”,二人的对歌展现 出父母爱情的美好浪漫,而夜晚的温馨为此处祖父讲述这一故事做了铺垫,同时也烘托出父母爱情的美好, 展现出人性之美。 考生可以从这些方面分析作答。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作用,探究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 题“祖父说:‘后来的事当然长得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作者为什么不把这很长的 故事写出来”,然后把握“很长的故事”是什么,而本文要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是谁,作者这样安排与形 象塑造、情节设置有何关联。 首先把握“很长的故事”是什么,结合上文来看,此时祖父正在讲述翠翠父母的爱情故事,那么这“很长 的故事”自然是说父母的爱情故事,至于后来如何,祖父并没有全部说出,只是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 这种歌唱出了你”,而是略去了具体的过程,这就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 然后分析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从全篇来看,本文的主要人物是翠翠,而不是翠翠的父母,如果把这 个“很长的故事”全部写出来,自然会占据很大的篇幅,这就会冲淡对主要人物形象翠翠的塑造,所以不 写这很长的故事,而仅仅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突出主要人物形象。 最后分析这一呈现方式与沈从文《边城》风格之间的关系。从全篇来看,《边城》是含蓄平淡的,是抒情的, 是浪漫的;如果把这很长的故事写出来,可能就失却了这些特点,文中仅仅提到父母对歌,展示了父母爱 情的美好,而对于后来很长很长的故事,却没有写出来,这和《边城》的整体风格是一致的,在含蓄平淡 中凸显美好。考生可以围绕这些方面分析答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田昼者字承君,阳翟人。其人物雄伟,议论慷慨,俱有前辈【注】之风。邹浩志完者,教授..颍昌,与承君 游相乐也。浩性懦,因得承君,故遇事辄自激励。元符间,承君监京城门。一日报上召志完,承君为之喜。 又一日,报志完赐对..,承君益喜。监门法不许出志完亦不来久之志完除言官承君始望志完矣志完遣客见承 君以测其意 客问:“承君近读何书?”承君曰:“吾观《墨子》,作诗‘知君既得云梯后,应悔当年泣染 丝’之句。”为邹志完发也。客言于志完,志完折简..谢承君,辞甚苦,因约相见。承君曰:“斯人尚有所 畏,未可绝也。”趣往见之,问志完曰:"平生与君相许者何如? 今君为何官?"志完愧谢曰:“上遇群臣, 未尝假以声色,独于某若相喜者。今天下事故不胜言,意欲使上益相信而后言,贵其有益也。"承君许之。 既而朋党之祸大起,时事日变更,承君谢病..,归阳翟田舍。一日,报废皇后孟氏,立刘氏为皇后。承君告 诸子曰:“志完不言,可以绝交矣。”又一日,志完以书约承君会颍昌中涂,自云得罪。承君喜甚,亟往, 志完具言:“谏废立皇后时,某之言戆矣。上初不怒也,某因奏曰:‘臣即死,不复望清光矣。’下殿拜 辞以去,至殿门,望上犹未兴,凝然若有所思也。明日某得罪。”志完、承君相留三日,临别,志完出涕, 承君正色责曰:"使志完隐默,官京师,遇寒疾不汗,五日死矣,岂独岭海之外能死人哉!愿君无以此举自 满,士所当为者,未止此也。”志完茫然自失,叹息曰:“君之赠我厚矣!”乃别去。 建中靖国初,承君入为大宗丞,宰相曾布欲收置门下,不能屈,除提举常平,亦辞,请知淮阳军以去。 吏民畏爱之。岁大疫,承君日自挟医,户问病者,药之良勤。一日小病不出,正昼,一军之人尽见承君拥 骑从腾空而去,就问之,死矣。或曰为淮阳土神云。 (选自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第十五,有删改) 【注】前辈: 指田昼的伯父田况,北宋名臣、学者。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监门法不许出/志完亦不来/久之/志完除/言官承君始望志完矣/志完遣客见/承君以测其意/ B. 监门法不许出/志完亦不来/久之/志完除/言官承君始望志完矣/志完遣客见承君/以测其意/ C. 监门法不许出/志完亦不来/久之/志完除言官/承君始望志完矣/志完遣客见承君/以测其意/ D. 监门法不许出/志完亦不来/久之/志完除言官/承君始望志完矣/志完遣客见/承君以测其意/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教授,现代一般指高等教育机构中教师的职称,文中指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 B. 赐对,赐有赏赐之意,“对”则指应对。在文中指邹浩因应对符合皇上心意得到赏赐。 C. 折简,古人以竹简作书,简就成了书札或信笺的代称;折简在文中指裁纸写信。 D. 谢病,字面意思是因病辞谢,古人常托病谢绝会客或自请辞职,文中是后者之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田昼有前辈风范,堪为楷模。他言行出众,与性格怯懦的邹浩结成好友;在二人的交往中,邹浩遇事常 以他为榜样激励自己。 B. 田昼待人真挚,心地坦诚。好友受朝廷重用,他真心为其感到高兴,但是也并没有因为好友比自己官高 权重而有所讳饰奉承。 C. 田昼直言责劝,堪称诤友。皇上废孟氏另立刘氏为皇后,他当面指斥邹浩的无能失职,得知实情后又深 感欣慰并进一步勉励。 D. 田昼崇尚气节,体恤百姓。宰相笼络,他不屈不从;发生瘟疫,他带医为民疗治;白日飞升看似荒诞, 却体现了百姓的感念。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趣往见之,问志完曰:“平生与君相许者何如?今君为何官?” (2)愿君无以此举自满,士所当为者,未止此也。 14. 为什么田昼得知邹浩因“谏废立皇后”“得罪”却“喜甚”? 【答案】10. C 11. B 12. C 13. (1)(田昼)急忙去会见邹浩,并问他:“我平日与您所共同赞赏的行为是什么?现在您又担任什么官 职?”(2)希望您不要因为这个举动而自生烦闷,士大夫(臣子)应当做到的,不只是这些。” 14. 因为邹浩正直忠诚,尽到了言官的职责。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句意:监门官按照法律规定不许外出见人,邹浩也不能前来见田昼,很长时间后,邹浩担任朝中言官,田 昼也开始想念邹浩了。邹浩就派人来见田昼,并以此来了解他的心意。 “志完除言官”中“志完”为主语,“除(授官)”作谓语,“言官”为宾语;“承君始望志完矣”中“承 君”为主语,“始望”为谓语,“志完”为宾语,“矣”,句末语气词。据以上分析在“言官”后断开, 排除 AB。 “志完遣客见承君”中“承君”作“见”的宾语,“以测其意”中“以”目的连词,“以”前段开,据以 上分析排除 D。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以及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在文中指邹浩因应对符合皇上心意得到赏赐”错误,赐对,帝王召见臣子对答问题。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他当面指斥邹浩的无能失职”错误。与原文“承君告诸子曰:‘志完不言,可以绝交矣。’”信息不 符,曲解文意,只是说如果邹浩不站出来说话就绝交。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第一句省略主语“承君或田昼”翻译时补充上;“趣”,急忙;“平生”,平日里;“许”,赞赏; “何如”,是什么;“为”,担任。 (2)“愿”,希望;“无”通“毋”,不要;“以”,因为;“满”通“懑”,烦闷;“止”只。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并理解分析文章内容概括要点的能力。 因为“其(田昼)人物雄伟,议论慷慨”“浩性懦,因得承君,故遇事辄自激励”,因为邹浩向来胆小怕 事无担当,所以田昼一直在激励他但一个正直敢言有担当的言官(谏官),所以,当得知邹浩敢于在朝堂上 无所畏惧地规劝皇上时,田昼为邹浩的正义勇敢行为而高兴,尽到了言官的职责。 参考译文: 田昼,字承君,阳翟人。他身材高大魁梧,言谈慷慨激昂,很有其前辈田况的风范。邹浩,字志完, 任颍昌官学教授,和田承君交情甚好。邹浩性格怯懦,因为与田昼相处,遇到难以解决的事情就能以田昼 为楷模激发鼓励自己。元符年间,承君任京城监门之职。一天,有人来报,说皇上召见邹志完,承君替他 感到高兴。又一天,又有人来报,说帝王召见邹浩对答问题,田昼更加高兴。监门官按照法律规定不许外 出见人,邹浩也不能前来见田昼,很长时间后,邹浩担任朝中言官,田昼也开始想念邹浩了。邹浩就派人 来见田昼,并以此来了解他的心意。来人问田昼:“您近来读什么书?”田昼回答说:“我在读《墨子》, 并且写了‘知君既得云梯后,应悔当年泣染丝’这样的诗句。”这两句诗是他为邹浩有感而发的。来人回 去告诉了邹浩,邹浩立刻写信向田昼道歉,信中言语很是悲苦恳切,于是约定见面。(读信后,)田昼说: “这个人还是有所敬畏的,不能和他绝交。” 急忙去会见邹浩,并问他:“我平日与您所共同赞赏的行为 是什么?现在您又担任什么官职?”邹浩惭愧道歉说:“皇上平素对待群臣,从未和颜悦色,惟独对于我 却仿佛有些喜悦之色。现在天下大事多而杂乱,说也说不完。我的想法是想使皇上更加相信我后才进谏,(我 认为,)这样做会更有好处。” 田昼同意他的这种做法。不久,朋党之祸突然兴起,当时的事情每天都有 所变化,承君托病辞职,回到阳翟家中。一天,有人来报,说皇上废黜了皇后孟氏,立刘氏当皇后。田昼 告诉他的子侄们说:“(对于这件事,)邹浩不向皇上进言,我可以和他绝交了。” 又一天,邹浩写信来约 田昼在颍昌中涂相会,说自己犯了罪。田昼十分高兴,赶快前去见面,邹浩详细地说:“皇上废立皇后时 我直言劝谏,言论过于直率鲁莽。皇上起初并不生气,我于是又启奏说:‘我很快就要死了,不能再次见 到皇上容颜了。’走下来后,我叩拜告辞而去,到大殿门口,望见皇上仍未发怒,(只是)脸色凝重,若有 所思。我第二天就因罪而被处罚了。”邹浩、田昼相处三天才分别,分别前,邹浩哭泣,田昼一脸正气, 责备他说:“假如你沉默不语,能在朝廷任职,生伤寒之疾不出汘,五天也就死了,(这样说来,)难道只 有岭海之外这样的僻远之地能使人死去吗!希望您不要因为这个举动而自生烦闷,士大夫(臣子)应当做到 的,不只是这些。”邹浩怅然若失,叹息说:“您赠送我的太丰厚了!”于是就离别而去。 建中靖国初年,田昼入朝担任大宗丞,宰相曾布想把他收归自己门下,田昼没有屈从,授官提举常平, 也推辞了,请求担任淮阳军而离开京城。当地官吏百姓敬畏爱戴他。这一年遇到大的疫情,田昼毎天自己 带着医生,挨家挨户去探望生病的人,尽心尽力地为他们治病。一天他患小病没有出门,正当白天,全军 的人们都看见田昼骑着马带着随从腾空而去,到府上询问,已经去世了。有人说他是淮阳土神。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①(其三) 姜夔 黄帽②传呼睡不成,投篙细细激流冰。 分明旧泊江南岸,舟尾春风飐客灯。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五) 姜夔 三生定是陆天随③,只向吴松作客归。 已拼新年舟上过,倩④人和雪洗征衣。 [注]①光宗绍熙二年冬,诗人访范成大,除夕乘舟归苕溪,途中写了一组诗,共十首。②黄帽:即俗称艄 公,汉代称为“黄头郎”。③陆天随:唐代陆龟蒙号天随子,隐居不仕,常携带书、茶具灶、钓具,乘舟 浪迹江湖。④倩:请。 1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其三前两句从听觉入手,舟人连夜行舟,传呼不已,船篙击打流冰,发出响声。 B. “舟尾春风飐客灯”与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江春入旧年”都写了水上的春意。 C. 其五“倩人和雪洗征衣”是请人用雪洗去曾经征战疆场的衣上的风尘,画面生动。 D. 两首诗歌的前两句都点题:其三写“黄帽”暗点“归”,其五第二句“归”字点题。 16. 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①悠然之情。其三中最后一句,旧年未尽,湖上却已春意盎然,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悠 然之意;其五结句画面生动、情趣盎然,一种悠然之趣溢于言表。②思归之情。其三首句“睡不成”,表 现了思归情切;其五前两句写归,表现了思归之情。③凄凉无奈之感。其三第三句“分明旧泊”等道出了 水上夜行,江南漂泊,隐含凄凉之感;其五第三句“拼”是不得不然之意,不得不在一叶扁舟上度过新年, 其飘零生涯可知,透出了一种哀愁与无奈。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 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 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 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 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 项, “请人用雪洗去曾经征战疆场的衣上的风尘”错误。选项曲解“征衣”的意思,根据注释及诗歌可知,应 是“旅途中的衣服”。故选 C。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 如本题问的是“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然后结合两首诗歌的注释、标题、诗中的景以及直接 流露情感的词语来分析二者共同的情感。从诗歌标题“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和注释来看,这是诗人访范成 大,除夕乘舟归苕溪所写的一组诗歌,其三中首句“黄帽传呼睡不成”中“睡不成”说明诗人此时盼归心 切以至无法入眠,其五中也有相关内容,如开头两句“三生定是陆天随,只向吴松作客归”借助陆龟蒙来 体现自己的恬淡心境,而“只”“作客归”又流露出思归之情;其三最后两句“分明旧泊江南岸,舟尾春 风飐客灯”借助“江南岸”“春风”等春意盎然之景来抒发自己的悠然闲适之情,其五最后一句“倩人和 雪洗征衣”意思是“请人用雪洗去旅途衣服上沾染的风尘”,画面生动有趣,流露出悠然之情趣;其三中 “分明旧泊江南岸”,“旧泊”暗示我们,诗人不但此次是身在旅途,而且还曾经多次飘零旅途,内心隐 含凄凉之感慨,其五中“已拼新年舟上过”意思是不得不在这舟上渡过新年,内心流露无奈伤感之感。考 生可以从这些方面分析两首诗歌。 【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 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 —→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 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 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 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 民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屈原在《离骚》中爆发出痛苦而无奈的浩叹:“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清代朱骥在《离骚辨》中说:“此句无限神情,在‘独’字、‘也’字内,盖大夫遥想 从前一片婆心,满腔热血,不意今日到此地位。”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 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3)《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 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 【答案】 (1). 忳郁邑余侘傺兮 (2).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3). 其险也如此 (4). 嗟尔远道之人胡 为乎来哉 (5). 相看白刃血纷纷 (6). 死节从来岂顾勋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忳”“郁邑”“侘傺”“兮”“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我把佛手放在卧室里,___①___。特别是它身上的绿色完全变黄的时候,香味充满了整个卧室,甚至 像长上了翅膀似的,飞出我的卧室,每当我从外面回来,刚刚打开房间的门,香味就像家里有条宠物狗一 样扑了过来,毛茸茸的感觉,萦绕在身旁。我相信世界上所有的水果都没有它这种独特的香味。在水果里, 只有菲律宾的菠萝才可以和它相比,但那种菠萝香味清新倒是清新,没有它的浓郁;有的水果,倒是很浓 郁,比如榴莲,却有些浓郁得刺鼻。它的香味,真的是少一分则欠缺,___②___,拿捏得那样恰到好处, 仿佛妙手天成,是上天的赐予,称它为佛手,确为得天独厚,别无二致,只有天国境界,才会有如此如梵 乐清音一般的香味。西方是将亨德尔宗教色彩浓郁的清唱剧《弥赛亚》中那段清澈透明、高蹈如云的《哈 利路亚》,视为天国的国歌的,我想我们东方可以把佛手之香,称为天国之香的。这样说,也许并非没有道 理,过去文字中常见珠玉成诗,兰露滋香,我想,香与花的供奉是佛教的一种虔诚的仪式,那种仪式中所 供奉的香所散发的香味,大概就是这样的吧?《金刚经》里所说的处处花香散处的香味大概也就是这样的 吧? 18.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通感、反问、借代 B. 双关、反问、比拟 C. 双关、比喻、借代 D. 通感、比喻、比拟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特别是它身上的绿色完全变黄的时候,香味像长了翅膀似的充满了 整个卧室,有时候像宠物狗一样扑向刚刚打开房门从外面回来的我,那种感觉萦绕在身旁。”从语意上看 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答案】18. D 19. ①句式特点不同:修改后的句子多用长句;原文多用短句,句意清晰。②强调的重点 不同:修改后的句子不符合逻辑规律;原文先“充满”,再“飞出”,符合逻辑规律。③韵味不同:修改 后的句子少了“毛茸茸”等叠词;原文使用“毛茸茸”等叠词,描写更细腻,表现更生动。 20. ①没有想到它会如此地香;②多一分则过了界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飞出我的卧室”是比拟;把“香味”说成一种“毛茸茸的感觉”是通感;“像家里有条宠物狗”是比喻。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原句是“特别是它身上的绿色完全变黄的时候,香味充满了整个卧室,甚至像长上了翅膀似的,飞出我的 卧室,每当我从外面回来,刚刚打开房间的门,香味就像家里有条宠物狗一样扑了过来,毛茸茸的感觉, 萦绕在身旁”,改句是“特别是它身上的绿色完全变黄的时候,香味像长了翅膀似的充满了整个卧室,有 时候像宠物狗一样扑向刚刚打开房门从外面回来的我,那种感觉萦绕在身旁”。 从句式上看,原句多用短句,如“香味充满了整个卧室,甚至像长上了翅膀似的,飞出我的卧室”,而改 句采用的是长句“香味像长了翅膀似的充满了整个卧室”,因为要表达的意思较多,采用短句表达更清晰。 从强调重点和逻辑性来说,原句先说“充满整个卧室”,再说“像长上了翅膀似的,飞出我的卧室”,再 说打开房门,“香味就像家里有条宠物狗一样扑了过来”,符合生活逻辑;而改句强调的不仅是香味,还 有“我”。 从用词上看,原句用了“毛茸茸”等叠词,描写更生动、细腻。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①处,后面的“特别”说明横线上所填写的句子应突出佛手的香。因此可填“没有想到它会如此地香”; ②处,横线上所填写的句子应与横线前的句子相对应,突出“多一分”的后果。因此可填“多一分则过了 界”。 21. 下面文段中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2019 年 3 月 14—20 日是某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周,本次生命教育周把“关注心理健康,构建和谐教 育”为主题。②该市中小学纷纷围绕这个主题开展了各类活动,③某网上家长学校以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服务中心也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公益讲座。④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为教育者们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⑤老师要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也成了老师和教育者们的共识。⑥某实验学校在生命教育周期间围绕本次 活动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⑦其中初中部各班精心组织、设计、召开了“打造生命的精彩”主题班会。 ⑧他们的一些做法,非常有借鉴意义。 【答案】①把“把”改为“以”,即“以……为主题”。③把“开展”改为“举办”。⑤删去“老师和”。 ⑦把“组织、设计、召开”改为“设计、组织、召开”。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把‘关注心理健康,构建和谐教育’为主题”句式杂糅,可将“把”改为“以”,也可以在“为主题” 前加“作”。 ③“开展”与“讲座”搭配不当,把“开展”改为“举办”。 ⑤“老师”属于“教育者”,此处并列不当,删去“老师和”。 ⑦“组织、设计”语序不当,应是先“设计”再“组织”,二者应互换位置。 22. 提取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写出 5 个关键词语。 希望工程是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 1989 年发起实施的,以改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设施、 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重返校园为使命的社会公益事业。2019 年是希望工程实施 30 周年。30 年来,希望工 程聚焦助学育人目标,植根尊师重教传统,创新社会动页机制架起了爱心互助和传递的桥梁,帮助数以百万 计的贫困家庭青少年圆了上学梦,使之成长为奋斗在祖国建设各条战线上的栋梁之材。希望工程在助力脱贫 攻坚、促进教育发展、服务青少年成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答案】①希望工程 ②社会公益事业 ③30 周年 ④救助贫困家庭青少年 ⑤重要作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段压缩、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 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 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 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本题主要运用删减法,首先找到关键句,再提炼关键词。 本段文字的话题是“希望工程”,“社会公益事业”是其性质;“30 年”是希望工程实施的时间;“帮助 数以百万计的贫困家庭青少年圆了上学梦”是其效果;“希望工程在助力脱贫攻坚、促进教育发展、服务 青少年成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其重要作用。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俗语中既有“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人心齐,泰山移”这样的说法,也有 “羊群走路靠头羊”“蛇无头不行,鸟无头不飞”“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的表达,这些看似矛盾的 语句却都有着深刻的内涵,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在这样一个重要历史节点上,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认识?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以英模为榜样,万众一心齐向前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蓦然回首,感慨万千,100 年的烽火历程,100 年的风风雨雨。2021 年是党的 100 岁生日,历史记载着她前进的每一步。在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社会主义实 现了,改革开放成功了,香港,澳门回归了。我们的祖国已发展成为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新的世纪是 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纪。在这个世纪里,祖国统一大业等待有人去完成,青年一代肩负使命。 我们将以时代英模为榜样 人生总是面临诸多选择。选择需要志向。总书记讲,“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 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人们各种具体志向的底盘,也是人生的脊梁”。他把使命和责任矗立 在南陲边疆,把青春和热血挥洒在扫雷战场,不怕艰难困苦,不畏伤残牺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务面前、 关键时刻、危急关头,用一次次“让我来”的铁血担当,展示了新一代革命军人为祖国为人民敢于牺牲、 乐于奉献的时代风采。他就是感动中国人物杜富国! 英雄情怀是个体奋斗的助推力和指明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杜富国面对这牺牲的危 险,挺身而出、英勇无惧,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忠诚、恪尽职守、不怕牺牲的优秀品格,用宝贵生命践 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誓言,用奋斗书写时代篇章的光辉榜样。 我们将万众一心团结奋进 一人为“人”,二人为“从”,三人为“众”。“人”,强调自我,小我,是特立独行,也会孤独寂 寞。“从”,表示相随,相伴,我追随人,也有人跟从我。“众”,指多人组成一个群体,可万众一心。 那么 14 亿人是什么呢?我想,是力量是希望,当中华民族万众一心时,定能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翻开中国的奋斗史,你会发现,正是亿万人民万众一心,才造就出令人企及的丰碑。当风沙肆虐、黄 土漫天的塞罕坝上升起一片绿色海洋;当道路崎岖、地势陡峭的贵州山间,建起一座可观宇宙的巨大望远 镜;当神秘未知、难以企及的宇宙间连出了完整的北斗系统……你会发现,无数的人民万众一心,用自己 坚实的臂膀扛起这个国家从一穷二白走向国富民强,更将走向伟大复兴之路的重任。 看到中国的 2020 年,这个极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个国家从一片热闹喜悦中沉寂下来, 可每当灾难来临之时,便有无数人民挺身而出,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就地凝聚起风雨无阻的力量。从 84 岁 的钟南山院士逆行赶往武汉的坚毅与刚强,到张伯礼院士行大医之道传承中医药文化,从铁人张定宇奔波 在战役一线,到陈薇院士“除了胜利,别无选择”的豪迈与力量……岂止是他们,跟随在他们身后的,还 有千千万万的医务工作者、万万千千的快递小小哥、千千万万的建筑工人,全体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举国 同心,为这个国家撑起前行的希望,指引我们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从昨天到今天,我们以前辈为榜样,已万众一心地踏过如铁的征程。从今天到明天,我们仍然要紧跟 时代楷模的足迹,万众一心迈向如铁的难关。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首先审读材料,这是引语性质的内容,抓住关键词句不难理解,第一层为团结合作方 面的俗语,第二层强调榜样的引领作用。要求“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在这样一个重要历史 节点上,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认识?请写一篇文章”。可以单向立意,写团结合作或者强调 榜样的作用,也可以综合立意,既要榜样引领又要万众一心。结合“这些看似矛盾的语句却都有着深刻的 内涵,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此提示适合综合而谈,写出大众和个体的关系。 写作时一定要结合建党 100 周年这个时代背景。无论是“团对”合作还是“榜样”引领都是学生熟悉的话 题,及格不难,但越是这样的大众话题越不容易出高分,可以从新颖、深刻等角度思考写出匠心独运的内 容,来博取高分。比如可以借助名言警句提升语言能力,比如“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 上》”,也可以站位高远,以大的格局取胜,比如引述“最能考验一个民族的,是危机中的凝聚力。—长 江评论”“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就以生命力的顽强、凝聚力的深厚、忍耐力的坚韧、创造力的巨大而闻名 于世”。 “我们的国家发展越来越好,我们在世界上影响越来越大,种种成功的背后,总离不开一种强大的支撑。 日常生活,居家旅行,我们给出了全球最和平最安全的社会治安。墨子说,兼爱,非攻……全球治理,我 们提出“命运共同体”战略。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他不知道,几千年儒家教导子弟的初衷。2020 年 4 月,肆虐中国两个月的新冠病毒,终于被控制住了。然 而面对全球疫情,欧洲影响力最大的杂志《环球观察》对此感到疑惑: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是因为英 雄辈出,制度优秀,民众团结,技术先进,还是……”写作时若融合这样的深刻语句不愁高分。 【立意】(1)人心齐,泰山移; (2)上下同欲者胜; (3)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 (4)既要榜样为核心也要团队为支撑; (5)与其发号施令,不如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胜于口头训诲。 【素材】(1)凝心聚力,这是“城”的防御力量。如果说人心凝聚成一面铁壁,那么意志便是火焰,将铁 壁炼成钢,又将铸钢为城墙。以“众”为人和基础,以“志”为精神内驱,构建出众志成城的“城”,同 心同圆的“城”。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各民族人民,海内外炎黄子孙,人人同心,个个戮力,尽志 尽力,便能铸就一座屹立不倒的长城。就像钟南山院士含泪所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而我们 全国人民心中更有一座精神之城,钢铁之城。这座城,挺过无数战火的洗礼而屹立不倒,经过无数次天灾 的来袭而重获新生,在一次次炼狱式磨难中变得更加紧密,更为坚实;这座城,高扬着五星红旗,高悬着 家国情怀,并向全世界高调展示了中国无比强大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 (2)2020 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从白衣天使到人民子弟兵,从科研人员到社区工作 者,从志愿者到工程建设者,从古稀老人到“90 后”“00 后”青年一代,无数人用挚爱护苍生,构筑起守 护生命的铜墙铁壁。一个个义无反顾的身影,一次次心手相连的接力,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生动展示 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抗疫精神。 (3)于社会,我们需要默默奉献,无问西东的榜样引领示范。无论是“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 身陷囹圄也要奋力呐喊的赵一曼,还是“留取三尺卧榻,梦成万里稻香”的袁隆平,亦或是鞠躬尽瘁为“中 国天眼”耗尽毕生心血的南仁东,甘愿奉献投身祖国基层建设的耶鲁村干部秦玥飞,荦荦大者,都是把社 会责任与报国理想置于生命的高地。一个人的生命终究是短暂的,名利、地位永远只是虚幻的荣光,唯有 历史滔滔而过成为永恒,个人的价值唯有注入历史岁月变迁发展的潮流,才能历久弥新,成为闪亮的光彩。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