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1 届第一次模拟试卷(教师用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1 届第一次模拟试卷(教师用卷)

ID:691791

大小:34.08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5-1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长沙市一中 2021 届模拟试卷(一)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苏辙晚年卜居颍昌 ,作为元祐旧党独自生存于党禁环境之中,寻求内心的安宁, 但又并未真正远离朝政。在矛盾心境中,苏辙愈加体悟颜子的处世观念,追求孔颜之乐,追求 内心真正的自适与自足,将生命的价值建立在对“无假于外”的人生道德境界的追求中。 苏辙于少年读书时便对颜子“箪食瓢饮”之乐有所思索,但涉世尚浅,不能理解颜子以贫 苦为乐的缘由。元丰年间坐苏轼乌台诗案谪居筠州,对此有了进一步领悟:颜子并非主动追求 以贫贱为乐,而是内心之乐使自己无论身处何方都能安然自适,这与孔子“饭疏食,饮水,曲 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相通。因内心自足,故不以简朴的生活为忧,而乐在其中,超越人生 之有限。苏辙将这种境界表述为“无假于外”:盖古之君子不用于世,必寄于物以自遣。阮籍 以酒,嵇康以琴,阮无酒,嵇无琴,则其食草木而友麋鹿有不安者矣。独颜氏子饮水啜菽,居 于陋巷,无假于外而不改其乐,此孔子所以叹其不可及也。 苏辙晚年对孔颜之乐的追求,与他的卜居心境关联密切。苏辙曾官至尚书右丞,元祐期 间,他的政见朝廷多有采纳,政绩突出,可以说,政治生活是他一生的重心。而至晚年,作为 元祐党人,苏辙言:“盖予之遭遇者再,皆古人所希有,然其间与世俗相从,事之不如意者十之 八九。”“少年喜文章,中年慕功名。自从落江湖,一意事养生。’在他七十三岁所作《管幼安 画赞并引》中,苏辙赞赏“功业不加于人”的管幼安“处乱而能全”“知时”,认为这样的人 是“天之逸民”。 因此,苏辙晚年对孔颜之乐的思索与体悟实际是卜居心境中的一种调适方式。在《论语 拾遗》中,苏辙对“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一则进行阐释:其他学 生或日往或月往,唯有颜子能够做到“三月不违仁”,虽未至于终身不违仁,若颜子无死,必 能达至终身不违仁的境界;既以仁为家,所以欲仁而仁斯至,寓居于仁,自然无假于外。苏 辙追求的精神境界正是如此。这即是苏辙晚年在特殊生存环境下建构人生价值的方式。 此外,苏辙晚年对孔颜之乐的追求形诸人格,见诸文章,便有与之相符的独特文风。苏辙 晚年文风渐趋平淡,弱化了形式之雕琢,正是因为他追求人格修养,注重内在的自足之乐,以 文章之精神为先。正如苏轼所言,“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融七 彩于一白的文风是苏辙心灵自足状态与豪华落尽见真醇的人生审美境界的体现。 (摘编自杨一泓《苏辙晚年卜居心境与价值追求》) 材料二 文章紧扣“快哉”二字,描写 了自然形胜之“快哉”,渔夫樵父之“快哉”,流 风遗迹之“快哉”。然而,所有这些,都不过是来自外部的诱惑或刺激,而不是求诸内在心灵 的感触,因此只能“称快世俗”。在苏辙看来,超越世俗、值得珍视、得以永久的“快哉”, 应来自人的内在意趣。“快哉”一词源于战国宋玉的《风赋》。据说楚国大夫宋玉等人,随从 顷襄王游宫中苑囿兰台,清风吹来,顷襄王敞开衣襟说“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话 音刚落,宋玉就旁敲侧击道:“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 苏辙在文中记叙了宋玉的《风赋》,并重新解读加以引申。他认为,宋玉借风为喻,想要 说明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人生的“快”与“不快”,源于遭际的“遇”与“不 遇”,所以宋玉将“风”区分为“大王之雄风”与“庶民之雌风”。“风”原本是客观的存在, 无所谓贫富、贵贱,但人们因境遇不同,对“风”的主观感受不同,做出了不同评价。 否定了宋玉“遇”则“快”、“不遇”则“不快”的说法后,苏辙进而申说全文的主旨: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这两 句话借用假设语句来表达因果关系。读书人之所以能做到“何适而非快”,是因为“其中坦 然,不以物伤性”,而之所以能做到“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是因为“其中”“自得”。苏辙 深明“自得”“坦然”“快哉”之间的因果关系,能做到“何适而非快”,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其中”已然“自得”。 因此,在文中,苏辙视“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的张梦得不因穷达而患得患失为 “自得”,视其“自放山水之间”为“坦然”,视其“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 之胜”为“自适”。正因如此,张梦得才有了充溢身心的“快哉”!张梦得的这种精神状态, 犹如苏轼在黄州,“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 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所以苏轼以“快哉” 命名此亭;亦犹如苏辙在筠州,因为他知道:“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 以超然的态度对待功名利禄、得丧穷通,使生命得以自由释放,在自然与社会中体验生命 的意义,在追求人格、道德完善的同时,获得一种情感的满足和美的愉悦。在现代社会里,苏 辙《黄州快哉亭记》所昭示的这种“自得”精神,对我们应该还有丰富的启发意义。 (摘编自郭英德《“快哉”源于“自得”读苏辙随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苏辙对孔颜之乐的感悟随年龄增长、地位变化、人生阅历而逐步加深。 B.苏辙晚年赞美管幼安审时度势,知天命以自全,说明苏辙已由儒转道。 C.苏辙否定宋玉和张梦得,不认可其因境遇顺逆而影响内心自得的态度。 D.苏辙认为“自得”“坦然”“快哉”三者互为因果关系,而“自得”是本。 答案:A(B 项,苏辙晚年并没有由儒转道,从他对颜回的解读可知,他受道家的影响,但是依然 以“儒”为本;C 项,苏辙没有否定张梦得;D 项,错在“互为”二字。)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苏辙认为阮籍、嵇康都没达到孔颜之乐的境界,因为他们需要借助酒和琴等外物自遣。 B.苏辙晚年探求孔颜之乐,是他在特殊环境中调适心灵、构建人生价值的方式。 C.苏辙在《黄州快哉亭记》中重新解读宋玉的《风赋》,指出自得是坦然之本。 D.在苏辙看来,弱化对形式的雕琢,追求文风平淡,才是文章创作的最高水平。 答案:D(断章取义,材料一末段有“追求人格修养,注重内在的自足之乐,以文章之精神为先” 这一前提;文章中也没有提到苏辙对文章创作的最高水平的看法。) 3.下列各项,最符合材料一“孔颜之乐”内涵的一项是(3 分)( ) A.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B.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醉翁亭记》 D.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岳阳楼记》 答案:A(材料一中的“孔颜之乐”指内心自足自适,无假于外的人生境界。A 项指孔子一心 求道,到达忘食、忘忧、忘老的境界;B 项,虽无假于物,但是它是庄子所求之道,非儒家之道。 两者有本质区别。C 项,寄托于山水,有假于物;D 项,此句之乐,在于洞庭湖之景,依然有假于 物。) 4. 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记”这一文体的相关知识, 概括《黄州快哉亭记》一文的内容。 (4 分) 答:①记叙张梦得建造“快哉亭”的相关事情。(1 分)②描写登临“快哉亭”所见的景色。 (1 分)③议论登临者“快哉”之情怀。(2 分) 5.请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 分) 答:①首先总写,提出观点,指出苏辙晚年追求孔颜之乐,是为追求内心的自适自足、无假于 外的人生境界。②接着阐述苏辙思索领悟、追求孔颜之乐的过程。③然后论述苏辙将对孔颜 之乐的体悟内化为对卜居心境的调适,外化于独特的文风。(每.点 2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小题。 无花果 孙犁 ①我读高中时,有一门课程是生物学精义,原著作者是日本人,忘记了名字,译者汤尔和, 民国初年是很有名的人物。讲师还是在初中时教我们博物的张老师,河南巩县人,我对他印 象很好。 ②这本书很厚,商务印书馆出版,布面精装,很长时间才学完了。我每次考试,分数不少, 但现在除去记得一个“门得耳定律”,其余内容,完全忘记了。 ③我还记得,讲到无花果时,张老师带我们去参观了一次校园。校园也是新建立起来的, 地方很小,占了操场的一角,雇了一个工人。不知为什么,在我的印象中,这所中学,从校长、 训育主任、庶务员到这个校园管理工人,表情都非常严肃,脸总是板得很紧,问一句,说一句, 从来没有一丝笑容。在校园中,我们轮流着看了无花果和含羞草,张老师热心地在一旁讲解着。 但是,无花果留给我的印象并不深,还不如含羞草。后来也很少再见到这种植物。 ④四十三岁时,我病了,1958 年春季,到青岛休养。青岛花木很多,正阳关路的紫薇,紫荆 关路的木槿,尤为壮观,但我无心观赏。经过夏天洗海水浴,吹海风,我的病轻了一些,到了秋 末冬初,才细心观察了一下病房小院的景色。这原是什么阔人的别墅,一座三层的小楼,楼下 是小花园。花园无人收拾,花卉与野草同生。东墙下面,有几株很大的无花果,也因为无人修 剪,枝杈倾斜在地上。 ⑤天气渐渐凉了,有些为了来避暑的轻病号都走了,小楼就剩我一个人。有一个护理员照 料这里的卫生。她是山东蓬莱县人,刚离家不久,还带有乡村姑娘的朴实羞怯味道。虽然不管 楼房以外的卫生,却把小花园看做她的管理范围,或者说是她的经济特区。花,她可以随便摘 了送人,现在又把无花果的果实,都摘下来,放在楼下一间小房里。 ⑥我因为有病,不思饮食,平日有了水果,都是请她吃。有一天,她捧了一把无花果,送到 我的房间,放在桌子上说:“我也请你吃水果!” ⑦我说:“你知道,我不爱吃水果。” ⑧她说:“这水果不同一般,能治百病,比崔大夫给你开的药还有效!” ⑨我笑了笑说:“我不相信,没听说无花果可以治神经衰弱。” ⑩她说:“到这里来的人,都说是神经衰弱。表面看来,又不像有病。究竟什么是神经衰 弱?为什么我就不神经衰弱?” ⑪我说:“因为你不神经衰弱,所以也没法和你说清楚(后来我还是跟她详细说了症状)。” ⑫她听了,笑了起来,说:“那样,无花果治不了你的病。不过,它还可以开胃口、补肚子。 你也别不给我面子,好歹吃一个。” ⑬她说着从桌子上捡了一个熟透了的深紫色的无花果,给我递过来。正当我伸手去接的 时候,她又说: ⑭“要不,我们分吃一个吧。你先尝尝,我不是骗你,更不会害你。” ⑮她把果子轻轻掰开,把一半送进我的口中,然后把另一半放进自己的嘴内。这时,我突 然看到她那皓齿红唇,嫣然一笑。 ⑯这种果子,面面的,有些甜味,有些涩味,又有些辣味。 ⑰吃了这半个无花果,最初几天,精神几天。不久,我又感到,这是自寻烦恼,自讨苦吃。 我把这一段心路历程写了下来,放在家中抽屉里,不久就“文化大革命”,造反派把这些东西 抄了去,还派专人到青岛去调查,当然大失所望。 ⑱“文化大革命”,同院的人,把我养的好花都端了去。他们花没养活,有些好的瓷盆也 都给打碎了。这些年,社会秩序不好,经常有人进院偷花,我就不再花钱买花。有时自己种 些草花,有时向邻居要些芽子栽种。后邻刘家有一棵大无花果。在天津,这种花并不名贵, 市民家里,常常有之。我向他要了一小盆,活了,但冬天又冻死了。后来又插了一棵,有了经验, 放在有炉火的屋里,现在已经长得像棵树了。它无甚可爱,只是春天初叶早,很鲜很嫩,逗人喜 欢。放在屋门口,我每天晒太阳的地方,与我为伴。家里人说,叶子有些怪气味,劝我把它移 开些。我说算了吧,不妨事的。 ⑲“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老伴去世,我很孤独寂寞,曾按照知道的地址,给那位蓬莱 县的女同志写过一封信,没有得到回信。在那种时候,人家怎么会回信呢?算来,她现在(指 1987 年)也该是五十多岁的人了。 ⑳芸斋主人曰:植物之华而不实者,盖居十之七。而有花又能结果实者,不过十之三,人 类实赖以存活。至于无花果,则植物之特异者耳,故只为植物学者重,并略被观赏焉。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开头从学生时代初见“无花果”写起,不疾不徐,既写出了作者对当年学校生活淡淡的回忆, 也为后文做铺垫。 B.本文由无花果说到人,全篇文章的语言呈现出清新生动而又典雅的特色,引人反思,而又 回味无穷。 C.文章通过人物对话和动作、细节等描写,展现了护理员朴实体贴、热情开朗而又天真可爱 的性格特点。 D.这篇回忆性文章从表面上看,是作者在追忆自己生命中与“无花果”有关的人与事,其实是 状物写人、借物抒怀。 答案:B(全篇文章的语言的主要特色应该是质朴自然,而不是清新生动;“典雅”的语言特色 主要体现在文章的末段“芸斋主人曰……”而非全篇具有典雅的特色。) 7.下列与文本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开头说生物学精义的内容很多都忘记了,这与鲁迅《呐喊》自序的开头“我在年青时 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在写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B.鲁迅的《藤野先生》和本文都采用了第一人称叙事,这样都便于作者自由抒发情感,让文章 行文通顺,娓娓道来,给读者--种亲切、可读的感觉。 C.巴金的《小狗包弟》以一条小狗的命运侧面反映出“文化大革命”那个特殊的时代的某些 特点,并借此反思自己和社会,本文同样意在于此。 D.“芸斋主人曰”可能是仿照《史记》“太史公曰”《聊斋志异》中“异史氏曰”的写法,内 容上属于前文叙事的小结和引申。 答案:C(“本文同样意在于此”错,从全文来看,确实有以小见大、反映当时社会现状的客观 呈现,但是作者的主观目的并不是揭露,而是回忆美好往事和赞美人性,也不是巴金式的忏悔 和反思。) 8.除开头和结尾外,文中还有两处写到了无花果,请结合文本,分别阐述这两处“无花果”的 象征意义。(4 分) 答:①象征着一种美好的人生经历(或美好的人性)。1958 年在青岛休养时,作者收到护理员 送的无花果作为收到水果的回馈,并得到了她的悉心照顾;②象征了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和情 感的慰藉。文化大革命时,养的无花果开得鲜嫩可爱,且与“我”为伴,这给予“我”生命的 亮色和情感的陪伴。(每点 2 分,答出主要意思即可) 9.孙犁是当代深情关注人性美、发现人性美、书写人性美的作家之一,本文中表现出了“我” 的哪些人性之美?又是如何得以表现的?请结合文本内容作简要说明。(6 分) 答:①善良率真。在与他人的对话中得以体现,如:文中“我”与护理员之间的对话,尤其是 对神经衰弱的解释,体现出了“我”性情的善良与率真。②温和大度。在具体的事件中得以 体现,如:对于那些在“文革”中端走了花、打碎了盆、偷去了东西的人,“我”毫无怨恨之 言,只是不再买花了而已。③热爱生活。通过养草花和无花果的生活情趣来表现,即使在特殊 的艰难的岁月中依然保存着对生活的信心。如:向邻居要些芽子栽种;如:无花果冬天冻死了 “我”又插了一棵。(每点 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李延孙,伊川人也。祖伯扶,魏太和末,从征悬瓠有功,为汝南郡守。父长寿,性雄豪,有 武艺。少与蛮酋结托,屡相招引,侵灭关南。孝昌中朝议恐其为乱乃以长寿为防蛮都督给其 鼓节以慰其意长寿冀因此遂得任用亦尽其智力防遏群蛮。伊川左右,寇盗为之稍息。永安之 后,盗贼蜂起,长寿乃招集叛亡,徒侣日盛。魏帝藉其力用,因而抚之。乃授持节..、大都督, 转镇张白坞。后为河北郡守,转河内郡守。所历之处,咸以猛烈闻。讨捕诸贼,频有功。授卫 大将军、北华州刺史..,赐爵清河郡公。及魏孝武西迁,长寿率励义士拒东魏。孝武嘉之,复授 颍川郡守,迁广州刺史。东魏遣行台..侯景率兵攻之,长寿众少,城陷,遂遇害。大统元年,追赠 太尉、使持节、侍中、骠骑大将军、冀定等十二州诸军事、定州刺史。 李延孙是伊川人。祖父李伯扶,在魏太和末年参与征讨悬瓠有功,被任命为汝南郡守。 父亲李长寿,性格雄奇豪迈,会武艺。(李长寿)年轻时与蛮人酋长结交往来,多次引导他们, 入侵并吞并了函谷关以南地区。孝昌年间,朝廷担心他发动叛乱,就任命李长寿为防蛮都督, 赐给他仪仗,来表示安抚。李长寿希望从此得到重用,也竭尽智慧精力去防守压制蛮人。在 伊川附近,盗贼因此而稍有收敛。永安年间以后,盗贼像蜜蜂一样成群地起事,李长寿于是招 集叛变流亡之人,党羽一天天地壮大。魏帝想借用他的力量,趁机安抚他。于是授予他持节、 大都督职位,转而镇守张白坞。后任河北郡守,转任河内郡守。他在所经历过的地方,都凭着 勇猛威严而闻名。征讨缉拿众多盗贼,接连建功。被任命为卫大将军、北华州刺史,赐爵清河 郡公。到魏孝武帝西迁时,李长寿率领并激励义士,抵抗东魏。魏孝武帝嘉奖他,又任命他为 颍川郡守,升任广州刺史。东魏派行台侯景率兵进攻,李长寿兵少,城池失陷,于是被杀。大 统元年(535)。 追赠太尉、使持节、侍中、骠骑大将军、冀定等十二州诸军事、定州刺史。 延孙亦雄武,有将帅才略。少从长寿征讨,以勇敢闻。初为直阁将军。贺拔胜为荆州刺史, 表延孙为都督。肃清鸦路,颇有功力焉。及长寿被害,延孙乃还,收集其父之众。 李延孙也雄壮威武,并有将师的才智谋略。年轻时跟随李长寿征讨,凭借勇敢而闻名。最 初担任直阁将军。贺拔胜担任荆州刺史时,上表推荐李延孙担任都督。在肃清鸦路之战中, 颇有功劳。到李长寿被害后李延孙回来,收集父亲部属。 自魏孝武西迁之后,朝士流亡。广陵王欣、录尚书长孙稚、颍川王斌之、安昌王子均及 建宁、江夏、陇东诸王并百官等携持妻子来投延孙者,延孙即率众卫送,并赠以珍玩,咸达关 中。齐神武深患之,遣行台慕容绍宗等数道攻之。延孙奖励所部出战,遂大破之,临阵斩其扬 州刺史薛喜。于是义军更振。乃授延孙京南行台、节度河南诸军事、广州刺史。寻进车骑大 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赐爵华山郡公。延孙既荷重委,每以克清伊、洛为己任。频以少击 众,威振敌境。自从魏孝武帝西迁以后,朝廷官吏流离逃散。广陵王元欣、录尚书长孙稚、颖 川王元斌之、安昌王元子均以及建宁、江夏、陇东诸王和百官携带儿女来投奔的,李延孙都 率兵护送,并赠送他们珍宝古玩,使他们全部抵达关中。齐神武很忧虑这件事,派行台慕容绍 宗等人分兵数路来攻打他。李延孙奖励部下迎战,大败敌军,在阵上斩杀扬州刺史薛喜。于 是义军士气更盛。任命李延孙为京南行台、节度河南诸军事、广州刺史。不久又升任车骑大 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赐爵华山郡公。李延孙既承担重任,常常把平定伊水、洛水地区 当做自己应尽的责任。接连用少量的兵力进攻多数的敌军,声威震动敌国。 大统四年....,为其长史杨伯兰所害。 大统四年(538),被他的长史杨伯兰杀害。 (选自《周书·列传第三十五》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项是(3 分)( ) A.孝昌中/朝议恐其为乱/乃以长寿为防蛮都督/给其鼓节/以慰其意/长寿冀因此遂得任用/ 亦尽其智力/防遏群蛮 B.孝昌中朝/议恐其为乱/乃以长寿为防蛮都督/给其鼓节/以慰其意/长寿冀因此遂得任用/ 亦尽其智力/防遏群蛮 C.孝昌中/朝议恐其为乱/乃以长寿为防蛮/都督给其鼓节/以慰其意/长寿冀因此遂得任用/ 亦尽其智力/防遏群蛮 D.孝昌中朝/议恐其为乱/乃以长寿为防蛮都督/给其鼓节/以慰其意/长寿冀因此遂得任/用 亦尽其智力/防遏群蛮 答:A(句意:孝昌年间,朝廷担心他发动叛乱,就任命李长寿为防蛮都督,赐给他仪仗,来表 示安抚。李长寿希望从此得到重用,也竭尽智慧精力去防守压制蛮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也指官名,晋朝以后,有使持节、持节、假 节、假使节等,其权大小有别,皆为刺史总军戎者。 B.刺史,又称刺使。汉武帝继废诸郡监察御史后,又于元封五年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始 置刺史一人。“刺”,检核问事之意。 C.行台,魏晋始有之,为出征时随其所驻之地设立的代表中央的政务机构。“台”指在中央的 尚书省,“行台”在北朝后期称尚书大行台。 D.大统,西魏文帝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个年号。 “大统四年”即公元 538 年,用干支纪年法推 算,这一年是辛丑年。 答案:D(公元 538 年是戊午年。根据今年为辛丑年,推知即可。)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李延孙雄武伟略,以勇闻名。延孙雄武有将帅才略,贺拔胜担任荆州刺史时,上表推荐他为 都督。 B.李延孙抚恤朝士,恩威并施。朝廷官吏携带儿女来投奔的,他都率兵护送,使他们全部抵达 关中。 C.李延孙祖孙三代,频立战功。祖父征讨悬瓠有功,父亲征讨盗贼时屡立战功,他自己也常以 少击众。 D.李延孙蒙受重任,尽职尽责。他身兼数职,常常把征服平定伊水、洛水地区当做自己应尽 的责任。 答案:B(“恩威并施”的“威”于文无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少与蛮酋结托,屡相招引,侵灭关南。(4 分) 译:(李长寿)年轻时与蛮人酋长结交往来,多次引导他们,入侵并吞并了函谷关以南地区。(得 分点“结托”“屡”“招引”各.1 分,句意连贯 1 分) (2)永安之后,盗贼蜂起,长寿乃招集叛亡,徒侣日盛。(4 分) 译:永安年间以后,盗贼像蜜蜂一样成群地起事,李长寿于是招集叛变流亡之人.党羽一天天 地壮大。 (得分点“蜂起”“叛亡”“徒侣”各 1 分,句意连贯 1 分) 14.选文前半部分介绍李延孙的父亲,有什么作用?(3 分) 介绍李长寿是为了从侧面表现李延孙的雄武与才略,(1 分)为后文具体介绍李延孙做铺垫。 (2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次韵伯氏寄赠盖郎中喜学老杜诗 黄庭坚 老杜文章擅一家,国风纯正不欹斜。 帝阍①悠邈开关键,虎穴深沈探爪牙。 千古是非存史笔,百年忠义寄江花。 潜知有意升堂室,独抱遗编校舛差②。 [注]①帝阍:指天帝宫门或守门人,又指帝都宫门。②舛差:指差误、差错。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伯氏与作者得知盖郎中研习杜甫诗歌,先后赠诗,体现了古人以诗酬和的雅趣。 B.颔联通过“帝阍悠邈”虎穴深沈”两个比喻,表现了杜诗深沉雄健、笔意纵横的风格。 C.颈联运用借代的手法,用“史笔”和“江花”来代指杜甫的诗歌,使得语言更具形象性。 D.诗人认为要想在诗歌学习上升堂人室,还需要开拓视野,只是研读杜甫的诗歌是远远不够 的。 答案:D(对尾联的理解有误,根据全诗可知,升堂室”应指的是深入研究杜诗,那么“校舛 差”则既可以理解为对盖郎中“独自抱着杜诗遗留的版本仔细校正误差”的赞美,也可以理 解为对盖郎中学习杜诗的建议。) 16.作者就盖郎中学习杜诗提出了哪些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 分) 答:①要学习杜诗传承古代诗歌(国风)的优秀传统,保持纯正的诗风。诗歌首联就夸赞杜甫 的诗歌“纯正不欹斜”,是对国风的一种继承。②要学习杜诗的现实主义笔法和忧国忧民的 儒家忠义精神。用史笔来代指杜甫的诗歌,对历史的是非评断都存在于杜甫的诗歌中,这是一 种深沉的现实主义笔法的欣赏。③要深入研究杜诗遗留的诗歌版本,校正错误。尾联提到要 想深入学习杜甫的诗歌,要能“抱遗编”“校舛差”。(每点 2 分,共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用四十三年前的“烽 火扬州路”与眼下的“ , ”相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光线的晦明变化展现出山间早晨、傍晚时不同美景的句子是 “ , ”。 (3)庄子在《逍遥游》中用“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的观点,类比得出 “ , ”的观点,说明大鹏只有飞到万里高空,才能乘风而行。 答案:(1)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3)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根据调查显示,截止 2020 年 12 月 31 日,中国约 9899 万左右的贫困人口全部脱离贫困。 而电视剧《山海情》正是以此为背景,刻画了许多为脱贫而努力工作的年轻人形象,吸引了许 多年轻观众。剧中的村支书就是一位农校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年轻人参与扶贫, , 。 , 。年轻人扶贫,其实更是一次知识与文化 的“洗礼”。 沿着扶贫的道路,通过青年群体集体“返乡”,使厚重的中国乡土文化迸发出新的活力。 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流动性,可能从未如此之高,这要感谢“信息洪流”与“观念水 位”带给贫困地区的巨大影响,更要感谢青年群体对乡村充满感情的注视。 2017 年 3 月,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脱贫攻坚越 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要继续选派好驻村干部,整合涉农资 金,改进脱贫攻坚动员和帮扶方式,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 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18.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①让新的理想追求、新的生活方式、新的需求信息像潮水--般涌进贫困地区 ②打开了阻碍城市与乡村流动性最关键的“闸门” ③更多的还是他们的年轻、朝气与锐气 ④他们给贫困地区带来的除了一些硬性的政策支持之外 A.②①④③ B.④③②① C.①②④③ D.①②③④ 答案:A(①中有“像潮水一般”要紧跟②中的“闸门”,确定②①的顺序;由“除了……之外” 和“更多的还是……”确定④③的顺序;“年轻人参与扶贫”作为“打开了”的主语,确定② ①④③的顺序。) 19.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3 分) 答案:“根据”与“显示”应删去一个;“ 截止”改为“截至”;“约”与“左右”应删去一 个。(每点 1 分) 20.如何理解习近平提出的“绣花”一词,请简要分析。(3 分) 答:“绣花”一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1 分)绣花是一个精细的活,以此来比喻扶贫过程中也 需要精准施策,细致工作。(2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21.一般认为,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三个特征。某研究员以小学 2 至 6 年级的学生为对象,对他们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进行测试,所得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根 据下表概括出三条结论。(5 分) 得分 年级 流畅性 灵活性 独创性 2 24. 81 18.18 4. 03 3 28. 86 23.16 8.91 4 21.21 16.19 6. 79 5 38. 69 24.69 12.29 5 40.37 30. 98 13.70 [注]三个项目测试满分均为 50 分。 答案:示例:①小学 2 到 6 年级的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整体呈发展趋势。 ②4 年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低,6 年级的创造性思维最高。 ③小学生在流畅性上表现最好,独创性上表现最差。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①②③点未同时出现不可得满分,答案中未出现“创造性 思维”不可得满分。写出一点得 1 分,两点 3 分,三点得 5 分。既要重视横向比较也要注意纵 向比较;要有趋势的概括也要有具体特殊值的分析,点面结合;要注意题干的文字、表格的内 容以及表格下方的注释)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20 个字。(6 分) 毫无疑问,植物可以察觉人类可见的(和不可见的)电磁波。我们只能感知波长范围较窄 的一段电磁波, ① 。不过,尽管植物能看到的光谱的波长范围要比我们能看到 的宽广得多, ② 。 植物没有神经系统,不能把光信号转化为图像,但是能够 转化成调控生长的种种指示。 ③ , 正如我们没有叶子。但是我们和植物都 能察觉到光。 (节选自《没有眼睛却有“视觉”的植物》) 答案示例:①植物却能感知到波长更短或更长的电磁波 ②他们却看不到图像 ③植物没有眼睛 (每空 2 分,第①空写成“植物却能感知到波长范围较宽的电磁波”可以得满分;第③空若能 注意到语段的出处,则难度会下降很多)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 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 100 年前,有一群青年,他们乘着小小的“红船”,劈波斩浪,抒发人生壮怀…… 100 年后,有一群青年,他们驾驶时代的“巨轮”,凯歌前行,挥洒青春豪情……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时空可以穿梭,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请你在两种身份中任选一种, 给对方写一封信,彼此了解,彼此激励,共谱青年与祖国、青春与时代之华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3.略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