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第三册词汇表(带音标单词表+带音标汉译英默写+无音标汉译英默写+英译汉默写)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新人教第三册词汇表(带音标单词表+带音标汉译英默写+无音标汉译英默写+英译汉默写)

ID:691793

大小:43.74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1-05-1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北京海淀高三二模作文议论文与记叙文范文汇编 文题 ⑴ 生活中,许多人之所以坚持做某件事,并不是因为做了就会有效果,而是坚信 这样做是正确的。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论证合理。将题目写在答题纸上。 范文精选展示 一类上: 走在光荣的荆棘路上 降生于世,每个人都在为个体的价值而奋斗,而做事是实现价值的根本途径。何为 做事?我想有两层意思,一则指实干、投入,一则指具有指引内心的志向、方向,后 者像一座灯塔,点亮前方,正如王阳明所说:“身主宰便是心”,此心便主宰着做事。 然而不同的人对人生觉解不同,也就导致他们志向不同:一种指向为了效果而做的 成功主义,而另一种则是只为坚定心中正确观念而为,无问西东。你的选择就是你人 生的境界,我们虽不会左右他人的选择,但我认为前者代表着生来便有的功利境界, 而后者则是走在光荣的荆棘路上的道法境界,是人生的更高层次,值得赞许。 其实,为了效果做事的结果导向很可能适得其反,因为没有哪个成功主义的鸡汤会 教我们如何面对人生之风浪。一个人真正的成功不在成志时有多辉煌,而是在人生的 低谷是否依然有前进的勇气,因为每个人的成功都是光彩的,试想,如果我们仅为了 效果做事,司马迁为何忍宫刑之辱而为《史记》?又怎能有仲尼厄而作《春秋》,左 氏厥而有《国语》?没有心中永远向着正确的信念,一点“厄”或“厥”足以让做事 之人跌入万丈深渊。 再者,世界之大,万物之多,没有“正确”的那盏灯,而只求效果,很可能使我们 惑于微利之诱,眩于五色之盲。唯有坚定正确,才能内心坚定;心不为外物形役,做 事才真正可能成功,因为没有了外物之诱惑,才使志能“穷山距海不能限也,精兵锐 甲不能御也”。钱学森、朱光亚面对美国的福利丝毫不为之动摇,毅然回国,只为“正 确”,回国之后,在面对“是否愿意为国隐姓埋名,前路未知”的艰难抉择,他们再 次选择了向“正确”进发。不难看出,他们的两次选择都是前途未卜的,但只因心中 坚定的“正确”让祖国最终强盛,走向伟大复兴。假如他们只为了“效果”,很可能 拒绝回国,更妄谈“隐姓埋名”。选择走向光荣的荆棘路是一场与希望的赌博,但不 去赌,就永远没有希望。 然而并非像前文所说向着“正确”就会有结果,末路英雄孔子凭着心中复兴周道的 正确信念同游列国,却受尽嘲讽,最终回到了出发的起点;夏明翰的那句“砍头不要 紧,只要主义真”也是坚定正确却为国捐躯的无果表现。然而它们的悲剧色彩亦有价 值——正是他们唤醒了无数志士仁人共同向着“正确”进发,迸出更强的力量。相信 孔子看到孟子等儒学者的奋斗而使中国第一家学派——儒道出世,夏明翰看到祖国的 今天,一定会欣慰吧! 人生本是一场流浪,而“向着正确”却是一张写有目的地的车票,这张车票可能并 不通向成功,也可能带你走向漫长、黑暗的隧道……但我坚信,只要你我内心坚定, 勇敢地在这条光荣的荆棘路走下去,总有一天,路边鲜花盛放,前方光明普照。 评语:对“坚信”“坚持”和“正确的事”有独到的认识和深入的解读,分析阐释 较充分。题目形象而深刻,表达有气势。(文章尚有不足之处,但置于整体中看待, 且是考场急就章,故不作苛责。希望辨析使用。) 一类中: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当今实用主义当道的社会,充斥着以“功效”论事物价值的思维定式:对升学无 帮助,便放弃对兴趣爱好、全面发展的持续培养;工薪太低,又苦又累,便坐不住“搞 科研”的冷板凳……这样浮躁而功利的风气,侵蚀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心态,因而我 们有必要反思做事的动机,更应摈弃“效用论”,做心中认为正确之事。 古人云:“当仁不让。”是说我们认为仁义之事都应付诸行动。于今日,有如醍醐 灌顶一般提醒我们在“有用”与“正确”之间选择后者,并以“正确性”为动力长久 地将此事付诸实践,不问前路,但问初心。 古往今来,许多人都在前路渺茫之中,执着地前行着。纵使世道黑暗,不知前路在 何方,但仍怀着一腔热血坚定地不断实践。我想到孔子,在昏暗无道的春秋,他怀着 对恢复周朝礼乐、世间仁义之心,几十年辗转漂泊、周游列国。“道不行,乘桴浮于 海”,孔子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殉道者,只因“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的胸中正 义,独自奔走在那黑暗的时代中;近日,《沉默的真相》一大热网剧也讲述了一个为 心中正义长久奋斗的故事:民警为证明一个被判刑之人的清白,三十多年隐姓埋名寻 找证据,独身面对黑恶势力的阻挠。如此种种,皆是不问前路的坚守。 然而有时,这种动机纯粹的坚持,反倒能带来更大的“功用”。有时,目的性太强, 会使人因离目标遥远而轻易动摇、轻言放弃,不能够长远地走下去。相反,抛弃功利 性与目的性,只因其正确性而行事,反倒“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得以为每个脚印 而欣喜,为未知的前途心怀期待,更能实现功利之人所求的“高远目标”。中国天眼 的设计师仅仅凭着对宇宙无垠的兴趣与其价值的认可,便十年苦心钻研,最终竟收获 了如今 FAST 的无限功用与成就。可见行正确之事,也可有“功用”之获。 更进一步,究其坚持做事的动力,在于对意义的坚信不疑,对正义的执着追求。吾 辈当超脱物欲与实用主义,从心出发,坚定对意义的追求,方可真正实现个人价值。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吾辈当自勉! 评语:对“正确的事”有解读,认识深刻,论证能逐层深入,与现实联系紧密,有 立足现实思考问题的意识。 一类下: 志有高远,素履以往 常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可事情并非总能如愿以偿。生活中,变数千万,有把 握之事十有八九,可也难免百密一疏。有的坚持做了并不一定有效果,可为什么还要 去做呢?无非是信念的驱使使自己坚持认为正确的事。 人们明知事情不一定会有效果,但仍然坚持的,包含了内心的毅力,做自己认为正 确的事更是将自己融入时代。志存高远,看到方向后的素履以往,奏响时代最强音。 志向与立意的高远是坚持做的初心和动力,一旦有了更深刻的目标与定位,有没有 效果已不再重要。坚持做正确的事,其效果自会显现。春秋纷乱,孔夫子驱车游列国, 传播思想,教化民众,他的坚持源自心存对时代对百姓的大爱,使他即使受挫,遭遇 困顿窘境也依然坚持初心,博爱大众,最终成为教育家,为万世师表。存高远之志, 其实现的途中,未免有荆棘,可坚持过后,效果不言而喻。而换言之,只把追求效果 放了首位,目光短浅,无法行以致远。 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是有积极效果的前提,更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奉 献与担当,使人生更有底气。鲁迅从日本留洋归国,弃医从文,他并不知道是否有效 果,但他坚信唤醒国人精神是救国之正道。陈独秀、李大钊先生亦是如此。他们甘用 热血洗中华之壮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行走在建设祖国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以 自己认为正确之事,毅然拒绝国外诱惑,放弃自身利益,奉献中华。是他们的高远志 气,素履以往的勇气,才有今日之中国。 反而观之当下,“利益至上”“金钱至上”之风日起,人们大多关注有没有效果而 忽略是否在做正确的事。学术造假,买卖论文,逐渐在只求“效果”的浪潮中迷失自 我,丢掉了初心与诚信的品质,何其可悲! 翩翩君子,名淡如水,泱泱大国,博雅似海。历史总会推出一个又一个卓越的人, 引领时代的浪潮翻涌向前,而作为当下之青年,我们也当志存高远,不光为效果而做, 还应为做正确的事而坚持,把其作为自己的初心,披星戴月,素履以往。 评语:切合题意,在“坚持”和“坚信”之间建起了较好的逻辑关联。对“坚持做 正确的事”有自己的认识,能联系现实进行有意义的阐述。 二类上: 成功与正确的抉择 少时读史者,想必常常会有不解于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荆轲的以卵击石,为他 们不能施展能力感到不值。历史与现实中不乏这一类人,他们坚持去做某事的动机, 并非仅仅为了其结果,而是相信行为本身的正确性,这一信念促使他们在自己的道路 上前行。人皆有本质上的功利心,而这些做正确之事的人,看似是违背了人的本性, 是一种迷失。 果真如此吗?事实上,坚守正确的行动,并不意味着放弃目标与结果。无论是理想 恢复周礼的孔子,还是试图刺杀暴秦之王以令天下太平的荆轲,都是秉持着实打实的 目标。这一类人之所以异于常人,是因为他们深知自己的行为未必会带来效果,然始 终秉持如一,坚守正道。即使是在科技飞跃、人心浮躁的今日,国学大师叶嘉莹也不 懈于传承、发扬古诗词文化,樊锦诗亦不忘守护敦煌的文化瑰宝。这些人取得了或大 或小的成功,但推动他们脚步的并非成功本身,而是对“正确”的追求。追求正确并 非迷失目标、一味前进,而是朝着伟大理想进发的驱动力。 比起仅仅追求结果,追求行动的正确更能够助力实现人生的价值。如若将单一的自 标作为追求,人便会于遭到挫败、无法抵达终点而或是陷于迷失,或是走上邪路。而 对于坚持正行的人,失败与阻力不过是人生路上的插曲,正因相信自己所做之事符合 正义,他们才能始终贯彻自己的行动与理念。这样的意志,才是更有益于达成理想的 理念。而若不得成功,追求正确的人亦无悔,只留清气满乾坤。因此,将目光由狭隘 地凝视目标转向审视自己的道路正确,是更善的人生选择。 我们不再将前路的终点当成魂牵梦索的理想乡,去找到我们所坚信的正确道路,在 其上贯彻我们的人生。无论前路通往的是何样的荆棘丛林,我们走过的路途上有着芳 草青青。 评语:符合题意,“坚持”“坚信”与“效果”构建起了较合理的关系。内容充实, 所举事例能有效证明自己的观点,具有一定的思辨性。但对“做正确的事”缺乏分析 和解读。 二类中: 我坚信因此我坚持 生活中,有些人“执迷不悟”,明明已经高龄却依旧追寻大学梦,明明学会糊弄 就可以轻松愉快过每一天,却偏要较真坚持。这些人之所以坚持做这种事情,并不是 因为做了就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做是对的。 他们坚持说真话,是因为坚信这样是对的。魏征坚持说真话,忠心向皇帝进谏, 提出不足,他身为文人,为官为民为君,坚信自己应该忠言进谏,无论皇帝是否采纳, 这才不负多年的教育,君主的提拔与自身的信念。哪怕皇帝在吃自己送上的苦口良药 后气愤得想要杀掉白己也再所不惜。比干也是如此,邹忌也是如此,他们都因自己的 操守与信念坚定进言。 他们坚持做实事,也是因为坚信这样是对的。文天祥等一众反清复明(??)和抗 元复宋的民族英雄,即使知道自己的大业做成的希望渺茫也依旧奋斗在前线,用热血 与年华实践自己的信念,他们认同自己是汉人,流着汉人的血,要匡扶汉室,即是自 己的使命要务。他们用信念谱写着悲歌。现代人追求做实事,即使大家都在“摸鱼”, 也有人在踏实实干,因为他有自己的荣辱观,他以勤奋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但“执迷不悟”不等于一条道上走到黑。如果在实行中发现错误不能抱残守缺,继 续错下去,而应该及时改正,在正确的信念的引导下坚持康庄大道。 中国也在坚持一条互利共赢之路。即使被外界怀疑有称霸的野心和不轨的坏心也坚 持自己。中国是真在为世界发展做贡献。 我们也要坚定信念,坚持做正确之事,即使一时看不见效果也要坚持。 评语:建构了“坚信”与“坚持”的关联。但把“坚持做一件事”简单替换为“坚 持说真话”“坚持做实事”,以举例印证为主,分析较弱。 二类下: 信念 生活中,许多人之所以坚持做某事,并不是因为做了就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么做 是对的。由此观之,坚定的信念对于事物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坚定的信念推动着我们持之以恒的去做某事。在我们做事或个人发展中,会遇到许 多困难与挫折,若没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鼓舞着我们前进;在我们失败之时,如果内心 没有一个理想,那么我们便不会去坚持下去了。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由一个年轻的 政党成熟长大,面对着日本侵略者强大的武器装备,国民党反对派的政击,中共党员 两万五千里长征,日军英勇对抗,他们面前仅有俄国十月革命作为胜利的成果作为参 考,对于中国未来如何也不是很清楚,但他们知道,挽救中国人民与水火之中,为中 国人民谋福利是正确的选择,正是在这种信念下,一次次取得战争胜利,最终会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定的信念推动着我们坚持去做某事,但效果却不一定会存在或如你所期盼。如果 坚定的方向是正确的,在我们坚持不懈地去付出行动践行之后还没有成功,也不要气 馁与放弃,因为量变终会引起质变,也许你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呢。当然,我们所坚 信的事物也不一定是正确的,若我们在一条错误的路上坚定的走下去,将会离所要的 效果越来越远。因此,在我们去做某件事时,要先分析事物的根本,再决定自己的看 法,让自己所坚信的道路与事物方向相符合:若在许多努力后仍不成功或在半路中再 遇事端,我们也可以调整自己的信念。 信念是我们坚持的先决条件,一个人有了信念便会勇敢,充满信心的去完成;而信 念也不一定是对的,也需要自己去冷静判断正误。面对遥不可望的效果,不应放弃, 哪怕没有完成,你也从中收获良多。 评语:能够构建立“坚定的信念”与“坚持做某件事”的关联,整体符合题意。但 行文中未能对“坚定的信念”进行界定,未能紧扣“正确的事”进行分析。内容不够 充实。 (2)每个人心中都有-个最想去的地方:或是极地冰川,或是热带沙漠,或是艰险的 边境, 或是山里的村庄,又或是地球之外的某个星球……如果你到了那个地方,将会 发生怎样的故事? 请以“到了那个地方以后”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情节,有描写。将题目抄在答题纸上。 1 号文 48-49 一类上 到了那个地方以后 小时候我家院儿里住了一个进过藏的人。我们几个小孩儿总听他描摹这样一个画 面:天像最深的湖一样蓝,几头藏羚羊站在离他不远的地方,晶亮的眼,饱满的腱子 肉,像一群圣洁的精灵。他和羚羊短暂地对视,又各自远望,天上的白云翻滚着。“我 这辈子再没去过那么美的地方,也再没见过那么美的生灵。”他收束道。 那时起我的心中便埋下一颗种子。等我长大,远离城里四角的天空,去和精灵一 同呼吸,栖息在同一片土地。 就这样,我现在站在可可西里的土地上了。帐篷中的火光跳跃,外面风声不绝, 是零下 40 度的苦寒,武器在角落里横七竖八地摆着。“怎么继续做下去?都是虚妄 的努力……”一个队员叹道,声音如石块沉入井底,无人搭话。空气滞重如可可西里 的夜。 今天正是我来到此处的第一日,没想到竟意外遭遇偷猎的队伍。双方一阵搏击后, 他们重伤我们的一名队员,载着满车羚羊皮扬长而去。两辆破旧的面包车追不上他们 的越野,雪地上的斑斑血迹刺得人眼睛生疼。队长达杰是位硬汉,我悄悄看着,他凝 望远处雪天相接的地方,许久没有说话,络腮胡抖动如风中败草,天上的白云翻滚着。 原来可可西里并不如他的名字这般美丽。 帐篷里实在压抑,我倒了杯热水悄悄离去,找到队长那辆漏风的面包车——他要 在里面整夜站岗。我敲敲车窗,钻进车去。他正用眼睛死死盯紧窗外的寒夜。 “队长,喝点热水…”我开口。他胃病复发,从中午开始水米未进。 他却问道,“让你失望了吗?”眼睛仍看着外面的夜。 我沉默,很久憋出一句,“没有,风景果然壮美。” 他转过头,鹰一般的眼睛似乎看穿我的皮肉,看见那颗因震惊和恐惧而不绝地颤 动着的心。 “你本来以为这是保护藏羚羊的正义事业,是吧?无上荣光!每个刚来的人都是 这么想的。或许是爱慕高原的奇景,或许是真的想为这些生命做点儿什么。你们来的 原因我不清楚。可是今天你见到了,保护他们意味着什么?看见了吗?生死!有时无 望!要不要留下来,希望你好好考虑。话说得不动听,可我的意思我想你明白。” 我陪他在车中坐了一夜,让他在晨曦中沉沉睡去。我看着,那脸上的皱纹刀刻似 的,牙关在睡梦中仍咬得很紧。 那重伤的队友还是牺牲了,我们给他立了一座碑。碑面黑亮黑亮的,可我知道过 不了多久就会粗糙无光,像其他的那些碑一样。 可可西里没有鲜花,我们每次经过只能静默地低头,那些碑那样坚实地扎根在苦 寒之地的冻土里。这绝不是一块轻飘飘的土地,我想我到了这里,也要像他们一样, 不知归似的在可可西里守下去。 评语:文章写作者到可可西里之后,见证守卫者为保护藏羚羊,与盗猎者作斗争 甚至献出生命的悲壮故事。 情节有波澜,立意深刻。作者对“最想去的那个地方”的认识有转变,有升华, 情感深沉,语言有力量。 2 号文 46-47 分一类中 到了那个地方以后 火车开进了连绵起伏的山丘,我望着车窗外的星河,静静地幻想着那光年之外的故 事。一颗流星从那远方的夜色如水中划过。我合十双掌,闭上双眼,只享受着属于我 自己的时刻。无数次地渴望,我终于来到了这里。 这一次来贵州,我希望能将自己在天体物理的研究成果,通过天文观测加以验证, 导师说,如果真的能将这一次研究写成论文发表,我就能获得去国外大学深造的机会。 火车停稳,我飞快乘车奔向研究所。到了贵州群山之中,微冷的风撩动着我单薄的 衣衫。我沿路上不停地用相机拍下这里的风光,像是一个探奇的摄影师,对周围的一 切都抱着热爱。只是研究进程紧迫,刻不容缓。无数的学术讨论会等待着我,一串串 公式与字符呼唤着我:快、快、快! 在天文望远镜下观测一夜后,所有数据都齐全了。导师的电话打来:“忙完这些数 据就尽快回来,千万别耽误了你去国外深造的机会!”我先是激动地连连答应,忽地 内心闪过一丝悲凉。到国外深造,我可以成为理论方面的精英,可这真是我想要的吗? 昨夜望远镜下,我也曾和遥远的星河对话。“老师,我能不能多待几天?”“你哪有 时间?别数星星了,这么紧要的关头,你的科研任务搞完了没有?”我垂下头,自从 到了这里,我发现宇宙从来不是计算机中运算的字符与数字。 无奈地叹着气,我已在离开研究所的出租车上,双眼疲倦地闭合。电台中主持人的 声音敲击着我的双耳,“自从‘天眼’建成后,迄今为止,已发现了数十颗脉冲星。 从古到今,中国人对于宇宙的幻想从未改变,正是这份爱支持这中国天文事业的一步 步发展。”我忽地忆起了小时候每每放假,父亲总会带我去城郊露营,他教我认识了 哪一颗星叫北斗,哪里是天狼。记得那时候,每每有流星划过天空,他都去双手合十, 闭上双眼,默默祈祷。我会学着他的样子,享受着夜空的寂静。 车还在向前开,我睁开双眼,夜空下的远方,星辰浩渺,是一颗流星在那里闪过。 我趴在车窗上,静静地呼吸着,而内心早已汹涌。曾经在星空下的梦,浮现在眼前, 似一道走马灯,交织着记忆的光影。 “师傅,不好意思,我有点事,得回去一趟!” 那一晚,群星闪耀。我放弃了到国外继续深造的机会,选择在贵州的群山里驻守。 到了贵州以后,我方见到了真正的苍穹,它是在热爱之中流淌的星河,灌注着心底的 天地。 后来,我在这里扎了根,每每有流星划过远方的天空,我会双手合十,闭上双眼。 我会享受地呼吸着山谷中的风。因为,这是属于我自己的时刻,是我心中虔诚的角落。 评语:写出了我作为天文爱好者以及研究者,带着小时的憧憬和科研任务来到贵 州,被这里的天空吸引,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故事。“那个地方”是大山中的星空,也 是热爱之中流淌的星河,灌注于心底。虚实结合,特征鲜明。选材有新意,情节有波 澜,能灵活运用插叙,语言有表现力。 3 号文 46-47 分一类中 到了那个地方以后 我相信塞罕坝是有魔力的。不然它怎能仅靠着几行文字,几张图片便轻易勾起我 的兴趣?不,说兴趣未免太过轻浮,那分明是更深的向往。住在这钢筋大厦间太久了, 我实在太想埋进那绿海间吐息,逃离这满是尘土的荒唐人间,找一份诗意。 自然,自然天地。我一遍遍调试着摄像机,默默念叨着,期待明天的到来——前 些天组里有出外务的工作,说是要拍有关大自然的纪录片,我火速向组长推荐了这里。 到了那个地方以后,我定要用镜头记录下塞罕坝的每一寸皱褶,让那抹绿色在视频的 每一帧呼吸。 第二天早七点,坐上开往取景地的车,路旁的栅栏流水一样涌动着,不动声色地 洗刷去了我的杂念,城市中地铁呼啸而过的轰鸣,工厂中肆无忌惮吐出的灰烟,甚至 于文件上密布的文字与电脑屏的荧光全部渐渐消失不见。我竟真将回到最原初的梦境, 回到生命之初…… 恍然惊醒,下车时迎接我的是一个约摸三十岁的男人,长相朴实中带有泥土气息。 他说他姓陈,今天带我进林子拍纪录片。本想一个人进去的我不安起来:有时独自前 往才能又更真切的感悟,有人在旁边反而打扰了……我着急解释,我可以带着对讲机 随时联系,况且我有分寸,也不会走得太深!他的眉头轻轻一皱,那可不行,林里不 是你想的那样安全的随后不容置疑地向前走去,只留给我一个背影。 巨大的失落感升起,这次拍摄可能不会如预期般满足了,本以为这里的人都会随 和一些,然而……纵然百般不愿,我也只能跟他一起走进林中。幸而这满眼的绿色令 人欣慰,我闭上眼深吸一口气,一股湿润而清新的气味充满全身。向前走去,每一步 尽是新奇,如踏在千年前或是千年后的某个无人之境——我尽全力忽视他,沉入塞罕 坝的美,相机轻轻点过对面的山头,滑向低矮溪流,向下倾听泥土间落叶稀疏的脉 搏…… “如何?”他忽然开口,指向一颗细瘦树苗,“这颗迟早也会长大,长的和它们 一样高,叶子一样绿……”我被这平实的语言搞的哭笑不得,方才的良好气氛也碎出 一条缝,果然,不应带人一起拍摄。 可他下一句却又让我震惊。 “树木是大地写给天空的诗,”他仍注视着树苗,语气并无二样,“曾经,我们 把这些诗涂去了,这里就变成大荒地一样的荒凉,现在人们拿起笔墨,一句一句把它 重新抄写,它又变回很美的样子……” 我愣怔住,摄影工作者的直觉,让我调转镜头记录下这一切,自然与人的关系从未在 我面前如此紧密,他捧起黄土,一把一把轻轻压在树苗旁,呵护婴儿般地凝视着,又 像珍重地捧住一本诗集。夕阳将他与林子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塞罕坝若是一首动人的诗,执笔者有溪流,也有大地,有花草有天空,更有这些 护林者。他们以汗水为墨水,方有了我们所向往的诗意。 到达此处后,我才发觉人与自然间真正的诗意。 评语:“我”想去的塞罕坝,在我心中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我”通过对护 林员的观察以及与之交谈,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诗意之美,而这种美是由护林者 的汗水浇灌而成的。作者将老题材写出了新意,语言亦有诗意,描写刻画细致,情感 真挚。 4 号文 一类中 45 分 到了那个地方以后 睁开眼睛,环绕我的是航天实验室厂房金属的墙壁。我惊喜地环顾四周,最终将 视线落在那悬在实验室中央的巨大的对接机关上。 难以言表的热血与冲动从我的心中迸发出来,驱使着我奔跑着将手抚过那些操作 台;最终着魔般将手向围栏中的对接机伸过去…… “喝,你在做什么?!” 我陡然一惊,声音的尽头是一张熟悉的面孔——他曾在新闻中记者的话筒前谦逊 地微笑;此刻却捏起眉头、怒视着我。 “王曙群老师……” “你是新来的学徒吧?去,到我办公室去。” 我曾想象过航天制造厂的样子:这里一定有银光闪闪的实验室和仪器,有明亮宽 敞、用以接见来宾的大厅……却不曾想过这个地方会有这样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间; 只放一桌、一床、几把板凳,以及满墙的档案簿。他拉过其中一把板凳,令我坐下来; 又从厚厚一叠数据记录单和草稿纸中分出三成,放在我面前。“核查对接机的实验数 据,你还不熟练,先做这么多;大头我来做。” 未及我说些什么,铅笔摩擦纸张的沙沙声便从他的笔尖一刻不停地流淌出来。我 磕磕绊绊地计算着,学着他的样子,把头埋进数据的汪洋。我亦想过无数次,若有一 个机会,让我去一个最想去的地方;我定会来到航天制造厂,跟在作为国家自主研发 对接机构项目总负责人的他身后;骄傲地、审阅般地走过先进的仪器、巨大的闪着银 光的对接机……而现在,我的面前只有一方木桌、一叠计算纸,与无数的汗水和日夜。 天色渐渐暗了,橙色的黄昏透过一方小窗,为这小小的房间染上令人沉静的色彩。 门外渐渐想起了许多脚步声,“咔哒。”我一惊。“王老师,数据核查得如何了?今 天任务重,大家都买了些包子带回办公室吃;我给你带了两个,放门口了哈。” 他抹了抹额头,微笑着:“谢谢。”此刻,我仿佛看到那庞然大物般的对接机并 非是悬挂在实验厂房的空中,而是踏实地躺在他笔下成排的、密集的数字上。在这个 地方,一间大型实验室的银光背后,是无数这样十几平米的小房间朴实的木色;托举 起这里的日夜,托举起国家的荣光。 我也微笑起来。窗口钻进来的凉风吹起汗水时,我却感到踏实与暖意。 评语:“我”最想去的地方是航天实验室。故事呈现了科研工作者朴素单调的工 作环境,与作者心中想象形成反差,从而凸显出科研工作者的伟大。“那个地方”特 征鲜明,立意深刻,描写细节突出,语言流畅。情节设计略简单。 5 号文一类下 42-43 分 到了那个地方以后 阿土小时候,爷爷总是用一张白羊肚毛巾给她盖在肚子上哄他睡,爷爷不会唱摇 篮曲,只是柔声念些:“我家住在黄土高坡……”阿土不爱听,闭上眼睛装睡来反抗。 阿土大学快毕业时,爷爷病了,住进了疗养院,阿土去看爷爷,爷爷粗黑的大手 拉着他,欲言又止,气叹了几回,却只说:“算了,算了,你找个好工作。”阿土知 道爷爷心里想的是那里,拿了毕业证,阿土报名去黄土高原当村官。 灰黄灰黄,这是阿土第一次看见真正的黄土地。风一扬,天都是黑的,阿土到村 委会去,走到半路鞋里就进了沙,头发笼上了一层土,老村长怕他不习惯,给了他一 条白羊肚手巾叫他擦灰,他沉默了一下,却笑了:“不怪家里人给我取小名叫阿土, 您看看,现在真是个土人了!” 村里主要工作是植树种草,恢复绿化。阿土来得正好,村里老人多,青壮少,年 轻的大多出去打工了,阿土开着村委会的小卡车去镇上拉树苗,一棵、两棵、好多棵, 陕北的夏日太阳火辣辣,阿土变黑了,他戏称自己现在是“黑土”,“我们的土也要 像我一样,植树种草,肥沃起来,像黑土一样肥沃!”他认真地对老村长说。 每天放学后,周末,村镇小学的孩子们也都来帮忙,阿土带着一群小豆丁,拉着 栽树苗的小板车,小豆丁们很乖,帮着拿小桶小锹,他们都很爱护树苗,阿土有时候 栽的树还没他们直、美观,问他们想要什么奖励,孩子们相互看了看,带着“三道杠” 的小姑娘怯怯的说:“大哥哥,如果可以的话,我们想要爸爸妈妈回来给我们开一次 家长会。”阿土惊呆了,身后传来一声抽泣,回头一看,不放心跟来的小学老师站在 树后正在抹着眼泪,阿土想了想,打定主意要实现他们的心愿。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不知不觉间又到了新的春日,支教老师要离开了,阿土和 老村长商量了一番,准备开家长会,开有家长的家长会。 那天天气很好,没有风沙,远远归乡的家长牵着孩子的手,听老师的讲话,到山 上去植树,阿土手上拿着新到的家书,笑得格外开心,树林好像变得更青翠了。 阿土要请康复的爷爷重回黄土高原,看看即将消失的沙尘暴,看看可爱的孩子— —祖国的小树苗,更看看他的心血——这片青翠的树林。 阿土给爷爷寄了一条新的白羊肚毛巾和一张字条: “我到了那个您心上的地方以后,造了一片绿林,一方青山。” 评语:文章叙写阿土来到黄土高原之后,带领村民以及孩子们种树,完成爷爷心 愿的故事。切合题意,中心明确,故事完整,语言流畅。 治沙植树与给孩子开家长会的内在逻辑不够紧密,立意稍显简单。 6 号文二类上 39 分 到了那个地方以后 雪域高原,心中遥不可及的圣土。 沿着古老的山脉,穿行在巨石青岩与白雪覆盖的荒原间,我到了心灵的归宿。高 原稀薄的空气,炫目的艳阳,我的心与天空更近了。 到了那个地方以后,我在羊湖,遇到世上最美的水,与最美的人。羊湖是那样的 清,那样的蓝,使人彳亍在湖畔,远远的观望,丧失走近的勇气,重新燃起心中的敬 畏。我就这样徘徊在湖边,面对着这样神秘的景致,放下了手机,放下了急躁不安的 心。我们就是这样,在天地间,在晴空与雪山间,对视。恍然间,我看到了湛蓝的水 面所倒映的雪山上,有一个个遥远的黑点在移动。我抬头望去是藏民们。我不知道这 里,距他们心中的圣地有多远,我只知道,在这一步,一拜间,高原的阳光都会黯淡, 羊湖的碧波都会凝结,以人类之渺小,行走在天与地的缝期间,竟有如此动人心魄的 力量。我站在山下,遥望行人,一种唤作信仰的暗波,在我心中涌动。那是什么?我 无法给出回答,但我知道,它确确实实存在着。 我循着山走,在我梦想的地方行走,连呼吸都是欢畅的,不知什么时候,我停下, 凝望,眼前这座唤作喀拉昆仑的雪山。 风在这里静止了,云在这里静止了,我的心,也在这里静止了。——那样如阳光 般的面容,如羊湖般澄澈的笑脸,永远地埋葬在了雪山中,冰河中。冰河里鲜红的血 永不褪色,一次又一次激荡着边境的巨石,久久不能停息,仿佛是民族的脉搏,一下 又一下的律动。晶莹的泪水在我眼眶中摇动。我似乎看见一个个坚毅的身影,化作丰 碑,顶立在天地间,屹立在苍茫的雪原上。 我心中的暗流再次涌动,到了这个地方以后,我终于知道了答案——清澈的爱, 只为中国。这是他的信仰,也会是我的。是的,它一直存在着。 评语:有对“那个地方”——雪域高原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的双重描写,细节生 动,能令人感受到“我”深切的向往,内容符合题意。情节简单,没有波澜。主旨上 升到“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较为生硬。 7 号文二类中 36 分 到了那个地方以后 海,神秘而美丽的大海。生活在内陆的我从小便无比向往那片无尽的蔚蓝色。我常 常躺在床上幻想,自己正躺在夏威夷金色的海滩上,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晒够了,就 进到海里,在被阳光照射到恰到好处的温热海水里畅游。甚至还可以穿上潜水服,到 海底与鱼群们嬉戏,看珊瑚和热带鱼构成的这个斑斓世界。 “滴……”一阵急促的铃声响起,把我从梦境中叫醒,梦里金黄的海滩逐渐远去, 我清醒了过来。播音器中响起了通知:“第十七次海洋调研活动即将开始,本次调研 目的地为夏威夷海,请第 3、7、9 组的调研员做好准备,二十分钟后在港口集合。” 听到自己的组号,我赶紧从桌子前爬起来,收拾好工具箱准备出发。是的,十几年过 去,在对大海的热爱的引领下,我加入了国家海洋研究院。 我赶到港口,很快,人就齐了。我们登上船,驶向夏威夷海,途中同事们通过窗户 看向外面的海,一会儿讨论不断,一会儿叹声连连,我坐在船舱中央,不肯靠近窗边, 也不愿意向外看去。 数个小时后,我们抵达了目的地。组长拿出潜水服一一下发,并叮嘱道:“都检查 一下潜水服的防水密封啊,千万不能让水漏进去,我们一一应过,穿好衣服,拿起探 照灯入水。这片在我的幻想中出现过无数次的海洋并不如我想象的那般清澈透亮,浑 黑的水限制了我们的视野,需要强有力的探照灯才能勉强捕捉到水下那些飞速游动的 生物。几个小时的作业后,我们把捕捉到的标本收集回船上,接下来是去沙滩上的采 样。脚踩上细软的沙子,泛着黑的沙在指间流过,沙滩上遍布着不知名的生物,不, 或许我们曾经知道它们的名字,但现在它们已然面目全非,身边的同事一边采样,一 边抱怨:“哎,这里曾经是多么美丽的地方啊,都是因为那核废水。”我听到,心中 不由得生出一阵悲哀,我曾幻想过无数次来到这里的场景,却始终未料到会是今天这 般光景。我站在海边,几滴晶莹的泪珠滴落,一瞬间便被漆黑的怪物吞没。 海,依旧是那样的神秘,充满未知,可那片无尽的蔚蓝也已经被漆黑的怪物抹杀, 不见踪迹。 评语:“我”最想到的地方是海洋深处,然而我去到之后,发现本应斑斓的世界 变成了被核废水污染过的黑色世界,感到悲哀。情节简单,“来到那个地方之后”是 故事的一部分内容,思考较为浅显。有一定的想象力。 8 号文 二类下 35 分 到了那个地方以后 放下手中的笔,读完奶奶与孙子的故事,我突然想到我似乎也好久没有回到那个地 方了。 搭乘了十个小时的火车,我回到了奶奶的家。到了院子的门口,我心中十分恐惧; 那棵小时候栽培的树如今是否还在?那简陋又温馨的小屋是否还是原状?那个和蔼又 疼爱我的老人是否还记着我?忍住满心的恐惧,擦掉头上的汗,我推开院门走了进去。 推门直入,左拐尽头便是小时的银杏树,走到树下,阳光透过树叶射在地上,形成 一个又一个的荧光,置身树下,仿佛回到童年躺在树下与满天繁星同枕的瞬间。还好 还好,纵使经历十年沧桑,我心中的那个地方还清晰地存在着。 顺着小路向右,一座热气升腾的烟直入眼帘,那就是我小时的乐园:奶奶家。准备 好问候的措词,打掉头上的银杏叶,我漫步轻声地向门口走去。 敲门。稍许,门后的老太太缓缓打开铁门。没错,她还是那个和蔼的奶奶,矮胖的 身姿,脸上隐约的斑纹,都被我忽略,直至两目对视,棕褐色的瞳仁上带着星光,正 如我小时侯所爱的繁星,瞳孔里映着我的影子。是啊!这双眼睛的主人正是我所喜爱 之人:奶奶。奶奶好像被震惊了,不敢相信这个沧桑的大人竟是她当年最喜欢的孙子。 也是,因为通信不发达,我和奶奶只能用电话通信,也很少看见对方的样子了。 走进屋内,还是一样的整洁。走到了那个小时候爱玩的大缸之后,还是一样地对它 好奇,好奇里面装了什么,会不会坏,我时常想象里面装有一篇宇宙,可以带我去想 去的地方,那便是我想象的源泉。 在聊天与陪伴下,我回到了那个难忘的地方,却不得久居,因为工作的繁忙,我不 得不回去了。 评语:故事从回到那个地方——奶奶家之后展开,符合题意,也通过回到奶奶家 的见闻表达了对这里的喜爱,有描写。情节过于简单,语言表达不够自然,主旨浅显。 9 号文三类中 28 分 到了那个地方以后 帽儿胡同要搬迁的消息甚至还没放出来就传开了,我作为人们常指的那批老北京 的第二代对这胡同没有那么深的感情,至少我是这么跟别人说的。 听着街坊们谈论着那批拆迁房哪哪不好,我闷了瓶里最后一口北冰洋,插入他们 的话题: “有什么不好的啊 ,那边干什么都方便,医院、商场,咱几个老了可都得指望那 些呢。我都想好了,到了那个地方以后,买个小汽车,不比这边过得舒服?” 这么两句话,谁也没打动得了,倒是街坊几个一句两句“甭说这些”、“您别后 悔”,那底气让我也有点动摇。 直到那天艳阳不再,我才懂了点什么。 小时候的一个同学刚从外国回来。小时候管他叫黑子,现在不行,得带点洋腔。 折腾了大半天,该说的话,该去的地去了个遍,我俩却都感觉跟导游带客似的,反倒 不像人家回家了。 “上我们老房子那看看?”他好像很期待地说了这么一句。跨越了一整条胡同, 才发现他们家老房里已不再是人们,而是仅有那门墙罩着的废墟。“得,已经拆上了。” 我无奈地说,有些遗憾和对不起地看着他。他却没太在意,反而冲到门前,用力掰开 了那个生了锈的三元奶箱。里边倒放着一瓶十几年前送来的奶。 我捂着鼻子害怕馊味,他却看着瓶子哭了起来。“我走那天连奶都忘了拿,本来 以为会想念这房子,没想到到了那个地方以后最想的竟是这个奶箱。”我看着他,心 里像让电电了一下,全身发热起来。 “记者小时候咱俩换奶喝不?你喝牛奶,我喝酸奶。记得学校门口张大爷那鸟不, 好心喂它奶,倒给滴了一地,张大爷‘追杀’我,还是你给我解的围。记不记得……” “行了,黑子”,我再没忍住泪水,“别说了。” 我心意已决,这胡同不能搬! 评语:故事围绕是否搬离胡同而展开,我最想去的地方本来是更舒服的拆迁房区, 最终在陪同朋友重游胡同之后,决定不搬了。不符合题意。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