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届高考作文写作复习:满分作文 “创文”提素养,知行方为重(逻
辑类作文典范)
“创文”提素养,知行方为重
作者:许汇源
当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很多人担心这项活动可能流于
形式,作用于短期。就像路上的一朵花,人们初见欣然,采摘下来,细嗅芬芳,待意兴阑
珊后就索然丢掉,“创文”令人担忧也正如此。
但不妨想一下,“万事开头难”,“创文”是一项社会活动,从中学习的并非是个体,一
个人的思想行动转变了,将会连及一方,一群人知行合一了,社风自然而成。李泽厚饱览
多国史书后也说:“真正的文明,从来都兴起于人民的内心并自发投入社会。”由此可见:
“创文”提素养,知行方为重。
一国施令,万方皆服,“创文”之风吹遍大江南北。
变革,即革新,除旧换新,如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方兴未艾,各城市都以获此称
号为荣,正如魏晋时期士大夫群体掀起的藏书之风,“一家里几本可读之书皆无,未免会落
人口舌。”很形象地说明活动能促人行动。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曾说:“我无味于空
想家们如天堂般描绘的社会蓝图,却陶醉于巴黎公社虽说失败的变革之举。”如果我们连一
丝想动的念头都没有,即使脖子上挂着一张圆饼,迎来的也只能是饿死的下场!
心有所想,念有所思,提升素质之心奔行不歇。
虽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有激进之误,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的主观能
动性所占的分量之重。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如果一个国家的民众心里装的都是金钱、利
益,不关注精神文明建设,那这个国家实际上已经灭亡。信息化时代,我们虽处于物欲横
流的境况之中,但这并不影响国家构建“有衣同穿、有粮同食、有钱同使”的理想社会。
这一素养,我们中华儿女早已有之,所需的无非是一外物——“创文”,来达到“致良知”
的地步。
知行合一,以行现知,提升素养之行开遍南北。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素养更需践行这八个字。一种文化,唯有渗入生活,方能
深远持久。我们的素养唯有深入生活达到“久入兰芝之里而不闻其香”的地步,才能真正
的成为老百姓的“屋中炉”——离不了。民风一步步发展壮大,形成社风,社风进一步发
展成为国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才能真正名声在外,这个城市才会真正引得众人向
往。在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关乎外人眼中的中国,提升城市文明素养
迫在眉睫!
蓦然踏进,观这城一尘不染;几句攀谈,品这人皆如自莲。惊奇询问,这城市为何如
此迷人?自豪回道:我华夏儿女素养甚高。这,才是中国!
点评
这篇时评文优点很多,最突出的当属思路流畅,逻辑性强。产生这种效果至少有两点
原因:
第一,文段中多处句与句之间衔接流畅。如“从中学习的并非是个体,一个人的思想
行动转变了,将会连及一方,一群人知行合一了,社风自然而成”,这点类似顶针的效果。
第二,大量使用关联词语,前后勾连显示出很强的逻辑性。如:“虽说‘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有激进之误,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所占的分量之重。念
念不忘,必有回响,如果一个国家的民众心里装的都是金钱、利益,不关注精神文明建设,
那这个国家实际上已经灭亡。信息化时代,我们虽处于物欲横流的境况之中,但这并不影
响国家构建‘有衣同穿、有粮同食、有钱同使’的理想社会。”
另外呢,文章并不呆板,适时的比喻设问反问增添了摇曳多姿的风采;大量的引用为
文章增添了很大比重的文采,这也是手札君最近想传递出来的提升文采之道;最后还有在
分论点和尾段,作者使用了很多四字对称短语,可以达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增添底蕴
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