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高考作文时事素材积累——感悟伟人魅力
目录:
O1 从《毛泽东年谱》中感悟伟人伟力
02 有多少你不了解的党史知识
03 学习百年党史践行“三牛”精神
04 百年大党青春晖
05 李荣灿在湖北省委党校作专题辅导报告时强调
正文:
O1 从《毛泽东年谱》中感悟伟人伟力
张素华
2021 年 05 月 17 日 08:17 | 来源:学习时报
领袖年谱忠实记录了领袖的生平、思想、业绩和风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密码,是党
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教材。为发挥领袖年谱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中央党史和文
献 研 究 院 的 大 力 支 持 下 , 学 习 时 报 从 即 日 起 开 设 “ 怎 样 读 领 袖 年 谱 ” 栏 目 。
《毛泽东年谱》是学习党史的重要教材,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学好中共党史有着不可替
代的作用。
(一)
毛泽东从一个农家子弟成长为党的最高领导人,从参与建党、投身革命到在腥风血雨
中奋斗 28 年,最终领导党和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此后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又奋斗 27 年,整整 55 年的时间。他提出的
思想,探索的中国革命道路,对党的发展壮大都具有决定意义的指导作用。可以说,中国
共产党的命运和中国人民的命运同毛泽东息息相关,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他是一位
“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毛泽东年谱》犹如一部大型纪录片,翔实记录了毛泽东丰富多彩的一生。1993 年毛
泽东诞辰 100 周年时,出版了 3 卷本,记录了他的前半生(1893.12—1949.09);2013 年
毛泽东诞辰 120 周年时,出版了 6 卷本,记录了他的后半生(1949.10—1976.09),总共
9 卷本、近 450 万字。这部内容丰富的《毛泽东年谱》,由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逄
先知主编,先后用了近 20 年的时间编撰而成,可以说是花了大力气、下了真功夫的著作。
如若想严肃认真地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了
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是一部绕不开的历史著作,不能不读它。
(二)
本人有幸参加了《毛泽东年谱》的撰写工作,深感其特点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一是全面性。《毛泽东年谱》在撰写过程中十分注意把反映毛泽东一生的活动
和思想材料找全,不能有遗漏。这部《毛泽东年谱》按照年月日的时间顺序,将毛泽东一
生的思想、生平、业绩、风范等各个方面一一加以记录。包括:少年时代的成长,青年时
代寻求救国真理、确立信仰、参加建党,在他进入中共领导决策层之后,探索中国革命道
路及战争的规律,对各个历史阶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武装斗争、统一战线、
政治建设、党的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建设的开展和推进,国际国内发生的一
些重大事件及应对情况,以及毛泽东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关于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的
论述、读书学习情况、对中外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论、与亲朋好友的交往情况等等,
不一而足。相对来讲,民主革命时期的 3 卷本稍简略一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 6 卷
本更翔实一些。二是权威性。《毛泽东年谱》在撰写每一个条目时,首先以档案材料、当
时发表的文字、当事人的日记等为依据。对于回忆材料,要经过反复核对印证才加以采
用,做到落笔有据,使《毛泽东年谱》真正成为一部信史。三是科学性。对毛泽东的重要
思想认识、重要决策的来龙去脉,尽量根据材料梳理清楚,同时注意了解学界对毛泽东和
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人们关注的一些事情等,查找材料后再
按事情的本来面目记录下来。四是客观性。《毛泽东年谱》遵循了客观记述、不作评论,
即述而不评的方针。五是真实性。真实是《毛泽东年谱》的灵魂和生命力。《毛泽东年
谱》对收集到的各种材料,是在进行缜密考证、辨别真伪的情况下才予以采用;基本上使
用毛泽东的原文、原话,一般不作转述或概括,保持毛泽东的原意和语言风格,确保“原
汁原味”,以此来真实记录毛泽东的工作、生活和思想。
正是由于这些特点,《毛泽东年谱》一经出版就立刻吸引了广大读者。不同领域的专
家学者至今仍孜孜不倦地通过《毛泽东年谱》对毛泽东及党的历史进行深入发掘。一些对
毛泽东和中共党史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也是乐此不疲地加以通读。毛泽东是语言大
师,他的文稿思想深刻,文字优美,行文流畅,讲话生动活泼,旁征博引,常常引人入
胜。《毛泽东年谱》保持了他的语言风格,有些讲话,还用了一些别人的插话,有的重要
谈话,则用对话的形式记述。这样使读者既能了解毛泽东讲话的缘由,又能烘托出当时会
议、谈话的氛围,加深了人们的感受。所以《毛泽东年谱》虽然属于大型的资料书或者说
是工具书,但读来却颇有兴味,读到兴奋处,还会为他的才气、他的奋斗精神,为他的指
挥艺术、领导艺术拍案叫绝。从反馈回来的信息看,很多读过《毛泽东年谱》的读者都认
为这是一部好读的著作。《毛泽东年谱》除了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专家学者必备的书籍
以外,对党政干部、企业家、青年学子等深入地学习中共党史也是一座丰富的宝矿。《毛
泽东年谱》是学好党史的必读之书、好读之书。
(三)
那么,如何学习《毛泽东年谱》呢?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采取主题学习法。比如,深刻系统地学习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就是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纵观我们党的百年历史,无论是探索和开辟新民主主义
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贯穿着这条主
线。这条主线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是我们党不断从挫折中觉醒、不断从胜
利走向胜利的根本原因。我们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这三个基本方面,就是抓住了坚
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所以,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仍然
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毛泽东思想的萌生、形成与发展,全部生动地记录在《毛泽东年
谱》里。毛泽东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在艰难曲折的革命实践中,是毛泽东和中
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探索淬炼出来的,是我们党和全国
人民应该永远牢记的。
再如,毛泽东与中国道路的关系。道路决定命运。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大旗立起来了,
走什么样的道路至关重要。《毛泽东年谱》详细记录了毛泽东寻找和开创中国新民主主义
革命道路的艰难历程,也详细记录了他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情况。当
时,由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不长,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更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
律,有的比较清楚,有的则不很清楚,有许多问题还未被认识,因此在实践中遭遇曲折,
这在《毛泽东年谱》里没有讳言。总的来说,毛泽东所强调的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
在当下的中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
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
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思想,已成为我们党和人民在挫折面前深入社会实际,把握现实、
创造未来的出发阵地;他的奋斗和探索,也为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经
验,提供了条件。走适合中国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思
想和实践的源头,无疑是毛泽东。所有这些历史都写在了《毛泽东年谱》中。
二是通读法、比较法或摘要读法等。如果有时间和兴趣,不妨可以通读。《毛泽东年
谱》的特色是语言活泼生动,这一点本文的前面已经谈到,不再赘述。毛泽东的经历丰富
又传奇、曲折又复杂,就像一出跌宕起伏甚至是惊心动魄的历史大剧,一个真实的毛泽
东、一个历经苦难而又充满希望的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会活脱脱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非常
值得一读。
如果想深入了解中共党史,可以把学习《毛泽东年谱》同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和
其他领袖年谱,以及地方历史甚至同国民党的历史等结合起来看,这样会把事情理解得更
客观、更全面、更科学。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共产党同国民党为什么能够两
度合作,又为什么屡屡发生战争并导致最终的决裂,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推翻国民党反动统
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什么也经历了曲折,等等,通过对己方与
彼方的对比研究,可以更清晰地把握历史的来龙去脉,体悟共产党的正义与国民党的反
动,感受历史的苍茫与不平坦,国际关系的复杂与多变,进而加深对事物乃至历史发展规
律的认识。
如果想通读毛泽东的著作,了解毛泽东思想的概要,又时间不多,则可以通过《毛泽
东年谱》作些了解。《毛泽东年谱》的特点是择要摘录了毛泽东几乎所有文章的要点,有
的几十字、一二百字,有的几百字,最长的也就是一两千字。如 9000 多字的《实践论》,
《毛泽东年谱》摘要了 800 字;近 5 万字的《论持久战》,《毛泽东年谱》摘录了 1200
字。这样,您通过不长的时间,就可以择要了解毛泽东著作乃至毛泽东思想的大致内容。
当然,最好还是通读原著,但在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这也不妨是一种捷径。
如果想了解毛泽东和党的一些重大决策是如何作出的,可以读一读这些决策出台前后
的《毛泽东年谱》,书中比较注意交代决策的背景,也比较注意事件的完整性。这些背景
主要表现在当时的形势出现了什么新变化,发生了哪些问题。比如,卢沟桥事变前,我们
党就积极推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了,由于
日本的侵略,使中日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的潮流,迅速抓
住这一主要矛盾的变化,号召全国人民不分党派团结一致共同抗日。《毛泽东年谱》都有
较翔实的记录。
若想了解毛泽东与亲朋好友及同他人的关系,《毛泽东年谱》较《毛泽东书信选集》
收录了更多的书信。这些新收的书信比较集中地反映在 1920 年以前和 20 世纪 50 年代初毛
泽东和老师、同学及亲友的信件。
三是可以把《毛泽东年谱》作为工具书经常核查一些问题。不能说《毛泽东年谱》把
毛泽东的一切活动都记录在案了,但比较重要的遗漏应该很少。如网上流传毛泽东 1972 年
曾赠尼克松“老叟坐凳,嫦娥奔月,走马观花”12 个字,档案中没有这样的记载,尼克松
本人的回忆录也没有谈到,故《毛泽东年谱》没有收录。由此可以通过《毛泽东年谱》查
证或澄清一些问题。
02 有多少你不了解的党史知识
2021 年 05 月 16 日 16:14 |
《中共党史知识问答》,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编,罗平汉主编,人民出版社
2021 年 1 月第一版,68.00 元
庆祝建党百年之际,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编写的《中共党史知识问答》一书,由
人民出版社出版,对党史上的诸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读,是一部学习党的历史
的生动教材。
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时间成立的?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开始于什么时间?通常都会说是 1921 年 7 月 23 日,这是中共一大
召开的日子。但是,中共一大在权威的党史著作中被表述为“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见《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88 页)。中国共产
党在一大前已经成立了,“否则各地无法推选出参加大会的代表”(《中共党史知识问
答》,人民出版社 2021 年版,第 18 页)。这从常理判断也是对的,即先有了党,才能产
生出代表去召开代表大会,只是这个已经成立的党在中共历史话语体系里被称为“共产党
早期组织”。1920 年 8 月,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 2 号《新青年》编辑部
成立,推陈独秀担任书记。(《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
社 2016 年版,第 27 页)这个上海的组织“一开始就叫中国共产党”(同上,第 28 页),
并“函约各地社会主义分子组织支部。……于是由陈独秀函约李大钊在北平组织,王乐平
在济南组织”(《李达自传(节录)》,载《党史研究资料》1980 年第 8 期)。他们还在
11 月拟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于 11 月 7 日(十月革命纪念日)创刊了《共产党》月
刊。李大钊应约在 10 月成立北京“共产党小组”,同年底改称“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2016 年版,第 27—28
页)。毛泽东 1921 年 1 月写给蔡和森的信表明他了解并赞同上海方面建党的动向,信中
说:“党一层,陈仲甫(独秀)先生等已在进行组织。出版物一层,上海出的《共产
党》,你处谅可得到,颇不愧‘旗帜鲜明’四字(宣言即仲甫所为)。”(《给蔡和森的
信(1921 年 1 月 21 日)》,载《毛泽东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
1920 年 12 月陈独秀去广州后至中共一大召开,李汉俊“在上海代理共产党书记”,
对“各地党组织的联系发动尽力独多”(包惠僧:《怀念李汉俊先生》,载《党史资料丛
刊》第 1 辑,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0 年版,第 137 页)。李达也说,“在全国各地发起组织
共产党”是“由陈独秀、李汉俊找关系”(参见《“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
大会前后资料选编》(二),第 8 页)。经过这样一番发动之后,各地党的组织建立起来
了,有了五十多名党员,这才能选出代表参加党的一大。
党史里面左和右的含义是什么?
《中共党史知识问答》一书,设专题讲解了“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造成的危害。在
革命术语中,左和右都是有特定含义的。左表示正确的,右表示错误的,但左得过了头也
是不对的,通常用加了引号的“左”来表示过左、极左的错误行为。在民主革命时期,出
现过三次比较严重的“左”倾错误。第一次是 1927 年八七会议后,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共中
央临时政治局时期;第二次是 1930 年 6 月后,宣传部长李立三实际主持中央工作时期;第
三次就是 1931 年 1 月扩大的六届四中全会后,王明实际操纵中央领导权时期。对于这三次
“左”倾错误的标准说法,在《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2 年
版)中的说法是有区别的,依次是:“左”倾盲动错误,李立三“左”倾冒险错误,王明
“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根据错误的严重程度,第一次错误前不加瞿秋白的名字,前两次
错误不再称“主义”。与此相类,关于大革命后期的右倾错误问题,完整的表述为,“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中国共产党历史》第
一卷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80 页),强调的是“领导机关”犯了错,而不
只是陈独秀个人。党史权威版本中的标准表述,体现了我们党正视历史的客观态度。正如
习近平同志所说:“我们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
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
宝贵的历史教材。”(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 12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2013 年 12 月 27 日)
从中央苏区长征的是哪支红军?
“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 年 10 月 17 日开始,中
央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共 8.6 万人,从雩都河以北地区出发,
开始长征。这里应该明确的是,红军这时的番号是“中央红军”,而不是“红一方面
军”,虽然这是同一支部队,但番号变换了好几次。1930 年 8 月,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组
成红一方面军。1931 年 11 月,改称中央红军;1932 年 6 月又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1934
年 1 月,再次改称中央红军。1935 年 6 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8 月再次
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为贯彻北上方针,率红一、红三军和军
委纵队先行北上,9 月将北上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
东任政治委员。11 月初,中共中央和陕甘支队在甘泉地区同在陕甘根据地的红十五军团会
师,又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红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建制。
七七事变后,1937 年 8 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下辖的第一一五师以
红一方面军为主编成,第一二〇师以红二方面军为主编成,第一二九师以红四方面军为主
编成。“八路军”原是粤军番号,1936 年 7 月“两广兵变”失败后被撤销建制;以上三个
师的番号,则是东北军缩编时被取消的番号。这些国民党军弃用的旧番号,一旦注入了红
军的热血,顿时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了彪炳史册的光辉名字。
平型关战斗打了几股敌人?
1937 年 9 月的平型关战斗,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敌人的第一个大胜仗,振
奋了全国人心。但这个仗八路军一一五师到底打了几股敌人,是需要搞清楚的。
9 月 22 日,日军第五师团一部从灵丘向平型关方向进犯。24 日,林彪奉命率一一五
师主力兼程赶赴平型关北侧,准备夹击关前进攻的日军。这时突然发现,头一天运兵至关
前的日军两个汽车中队开始返回灵丘县城,进入关前沟口;而几乎与此同时,从灵丘县城
南来运送补给的日军第二十一联队的辎重大队,也由相反方向从另一头进入关前山沟。八
路军据此临时改变部署,在平型关前长约 13 公里的山沟里设伏击敌。25 日上午 9:30 左
右,战斗同时在两个地方打响,一处是东北段的蔡家峪,辎重大队在这里被伏;另一处是
伏击线南段的小寨村,汽车队在这里被伏。两处实际相距不足 2.5 公里。汽车队 11:00 前
后被歼,辎重大队坚持到下午 3:30 左右被歼。正在进攻平型关的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
旅团得知两个汽车中队遭到伏击,立即派出第二十一联队第三大队的约三个中队的兵力前
往救援,在小寨村以南 4 公里的老爷庙一带遭到了八路军的顽强阻击。我军无比英勇,使
这股日军主力部队一度发生动摇,但最终形成对峙。由于平型关正面的国民党守军没有按
计划大举出动,一一五师于次日凌晨悄悄撤出了战斗。
由此可见,平型关战斗中八路军一共打了三股日军,一是汽车队,二是辎重大队,三
是第二十一联队的主力援军。所以,不能武断地说此役八路军只打了日军的后勤部队。
皖南事变时新四军的行军路线是怎样的?
皖南事变一般人是知道的,甚至可以背出周恩来“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
相煎何急?”的抗议题词。但皖南新四军的行军路线,恐怕清楚的人并不多。
国民党当局为了限制中共军事和组织的扩张与发展,命令新四军皖南部队,必须在
1940 年 12 月底以前开到长江以北。新四军北渡,通常只有两条路线,一条为北线,一条
为东线。北线是直接由安徽泾县向北,渡过长江去皖东;东线是由泾县往东,经苏南辗转
渡江去苏北。北线有两大困难,一是沿江为日军控制,江面时有日军舰艇巡逻;二是江北
为国民党桂系李品仙部控制,正准备“清剿”当地的新四军第四支队。东线相对好走,因
为是途经苏南新四军活动区域,而且渡江后就进入了新四军苏北黄桥根据地。新四军当然
希望走东线,但是东线的必经之路上,横亘着国民党第五十二师和第一〇八师。因为前不
久的曹甸战役,这两个师已受命关闭了东线通道。新四军只能走北线了,但又担心李品仙
部突袭我军,举棋不定。最终,综合判断各方面的利弊,新四军选择了另外一条路线,那
就是南线。所谓南线,就是由泾县云岭驻地先向东南行进,经茂林绕道三溪,转天目山脚
下,即绕过挡在通往苏南路上的国民党第五十二师和第一〇八师驻地,目的还是要经苏南
实现北渡。
1941 年 1 月 4 日夜,皖南新四军九千余人由泾县云岭秘密出动,分三路南下茂林。但
向南走等于是向第三战区国民党军防地深入,而且与北渡命令在方向上是相反的。此时第
三战区的国民党军已得到密令,分路向皖南新四军驻地集结包围,随时“准备歼灭新四军
皖南部队”(《毛泽东年谱(1893—1949)》(修订本)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3 年
版,第 251 页)。1 月 6 日,皖南事变爆发,第二次反共高潮达到顶点。
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关键是什么?
面对国内外敌人,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不仅赶走了日本侵略者,而且只用三年多的
时间就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为什么呢?本书认为“根本因素还是民心的向背”(《中
共党史知识问答》,人民出版社 2021 年版,第 154 页)。
1947 年 10 月 10 日,毛泽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起草训令,对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统一规定,重新颁布”,要求全军“深入教育,严格执行”(《毛泽东年谱(1893—
1949)》(修订本)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3 年版,第 241 页)。这一闻名遐迩的铁的
纪律,一直是我党我军取得民心、战胜敌人的法宝。
早在 1927 年 10 月 24 日,毛泽东在井冈山西南荆竹山下,就宣布了工农革命军的三
项纪律:一、行动听指挥;二、不拿群众一个红薯;三、打土豪要归公。(《毛泽东年谱
(1893—1949)》(修订本)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3 年版,第 223 页)次年 1 月又宣
布了六项注意:还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拉伕、请来伕子要给钱,不打
人不骂人。(同上,第 231 页)并要求部队每到一地,都要检查上述军纪的执行情况。4
月 3 日,毛泽东又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宣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三大纪律是:第
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第三,打土豪要归公。六项注意是:
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
西要赔。(同上,第 235 页)其中仅“还门板”改为“上门板”一字之改,就能看到我党
我军对群众利益的关注。
根据《红军第四军状况(1929 年 7 月—1930 年 4 月)》的记载,“三大纪律,六项
注意”已经具体规定到细节,比如将“一点东西”规定到“一根草也是一点”,比如“损
坏东西要赔”规定到损坏了“任何不值钱的东西”也要赔的程度。(同上,第 301 页)
“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发展成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但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
始终如一。
仔细阅读《中共党史知识问答》一书,能够在了解百年党史的同时,真正懂得“江山
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内涵。(马长虹)
03 学习百年党史践行“三牛”精神
薛冰
2021 年 05 月 14 日 08:14 | 来源:天津日报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
深刻阐释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学习重点和目标要求,为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
指明了方向。全体党员干部务必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入汲取蕴藏在党史中的政治营
养,在学思践悟中坚守初心使命、赓续精神血脉,在奋进新征程中践行“三牛”精神,将
党史学习成果转化为奋进新征程的动力源泉。
一、学好党史坚守初心,甘当服务群众孺子牛
学好党史,就是要从党史中深切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精髓和实践价值,深刻理解中
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特别是要学
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
信”、做到“两个维护”。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
忘初心、牢记使命,肩负着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希望,砥砺前行、拼搏进
取,以高超的政治智慧与强烈的责任担当,以咬定青山的韧劲和踏石留印的毅力,战胜艰
难险阻、跨越激流险滩,攻破了一个个“娄关山”“腊子口”,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
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
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并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心有所信,方
能行远”。回望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人深厚根植人民主体地位,怀揣对人民的忠诚之
魂、赤子之心和奉献之情,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时刻谨记“从哪里
来、到哪里去”,永远铭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恪守“权为民所用、情为
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奉守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用实际行动践
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展现了人民在共产党人心中的千钧分量。
二、学好党史敢为人先,勇当创新发展拓荒牛
学好党史,就是要从党史中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一叶红船成长为巍然屹
立于世界的东方巨轮,从筚路蓝缕到创造辉煌,从建党之初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
天换地再到改革开放后的翻天覆地,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真刀
真枪”拼出来的、“流血流汗”干出来的,凝聚着无数共产党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
楼兰终不还”的豪迈情怀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舍我精神。大道至
简,实干兴邦。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的历史交汇期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创新发展由此成为当代中国的主基调
和最强音。无论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还是构建国内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
发展,都需要共产党人赓续逢山开道、遇水叠桥的干劲、铁杵磨针、滴水穿石的韧劲、披
荆斩棘、攻坚克难的狠劲以及中流击楫、敢闯敢试的拼劲,保持“血性”和“狼性”,激
发担当之心,练就看家本领,在实践中创新竞进、在创新中拼搏进取、在进取中劈波斩
浪,坚决革除影响创新发展的思想桎梏,坚决冲破阻碍创新发展的制度藩篱,坚决补齐制
约创新发展的事业短板,在奋进新征程中建功立业。
三、学好党史鼓舞干劲,争当艰苦奋斗老黄牛
学好党史,就是要从党史中深情感悟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拼
搏奋斗史,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历经无数次的浴血奋战和艰苦奋斗,团结带领全国各
族人民克服困难、冲破风险、战胜挑战,从而赢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历史画卷。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嘉兴南湖红船上的一束火光,点亮了推翻封建残余和
反动军阀的希望之路,黄土高坡上矗立的延安宝塔,指引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
动势力的光明大道。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处于痛苦深渊时共赴国
难,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一穷二白时艰苦创业,在经历曲折百业待兴时急起直追,在改
革攻坚破除壁垒时激流勇进,让中华民族再一次以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党的
百年征程,镌刻了无数共产党人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奋斗烙印,见证了无数共产党人勇
往直前、锐意进取的奋斗身影,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
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
神,成功闯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间正道”。述往思来,向史而新。进入社会
主义新时代,红色精神的接力棒始终在传递,无数共产党人在奋进新征程的康庄大路上锲
而不舍、笃定前行,在漫漫黄沙的戈壁滩遍植新绿,在改革转型的试验田辛苦耕作,在脱
贫攻坚的主战场闯关夺隘,到处映现着一个又一个共产党人废寝忘食、夙夜在公的奋斗身
姿,为红色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女排精神、塞罕坝精神、航天精神、脱贫攻坚精
神、伟大抗疫精神……每一种精神的背后,都凝铸着一段段共产党人和伟大人民用奋斗书
写的感天动地的“中国故事”。 历史和现实反复向我们阐述一个真理:唯奋斗者强,唯奋
斗者能,唯奋斗者胜。新时代的共产党人要永葆艰苦奋斗的风貌底色,锻造踏实苦干的意
志品格,功崇唯志、勇毅笃行,矢志不渝、接续奋斗,让初心使命在新征程上熠熠生辉,
让红色精神在新征程上焕发风采,以“三牛”之力铸就新时代共产党人屹立不倒的精神丰
碑,为奋进新征程创造新辉煌凝聚强大的精神动力。
(作者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市委党校基地研究员,副教授)
04 百年大党青春晖
何建明
2021 年 05 月 14 日 08:09 | 来源:学习时报
淅淅细雨,浓浓春意……这是四五月的江南景致。那一天,我手捧用了近 10 年时间完
成的《雨花台》和《革命者》两部作品,来到上海一大会址的石库门前,心里最想说的一
句话是:百年大党啊,你那艰难辉煌的历史是无数青春光芒照耀和无数青春生命铺就的,
所以它才在人类文明史上显现了非凡的活力与持久的朝气……
(一)
当年,在建党前夕的北大红楼上,是李大钊燃起第一束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火炬,那时
团聚在他身边的是刚 20 岁出头的邓中夏、何孟雄、缪伯英等。
1920 年 8 月的上海渔阳里,走到陈独秀身边,与他一起讨论建党的陈望道、李汉俊、
俞秀松、施存统也都是 20 岁上下的热血青年……
1921 年 7 月 23 日,来自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 13 位代表,走进上海兴业路 76 号的那
幢石库门房屋,参加了划时代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些代表的平均年龄 28
岁,而湖南来的毛泽东正是这个年龄。
中国共产党,就是诞生于这样的青春生命之群体中……
后来,为了实现一大宣誓的中国共产党的初心目标,年轻的共产党人便开始高举信仰
的旗帜,走在了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和与腐朽政府抗争的最前列——
我看到,上海滩的大街上,刚入党才几个月的上海大学学生黄仁带领同学和工人们在
反帝反压迫的集会上高喊着“我们不要租界!我们不要压迫!还我自由!还我中国!”的
口号时,被反动军警雇佣的流氓分子从七尺高的台上推下并暴打……那一刻,我看到同样
年轻的中国共产党负责人之一的瞿秋白拼命地将浑身是血的黄仁往医院送,呼喊着医生
“救救他!救救我们的英雄”!但,由于黄仁受伤过重,医生没能留住他的生命。黄仁是
第一个为“主义”而牺牲在街头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时年 20 岁。
是谁挥洒了千顷鲜红的血涛,把这世界的腥脏涤净?
是谁燃烧了万丈炳灼的心火,把人类的罪恶毁烬!
我为正义而牺牲的朋友哟,我祝你光荣的死,成为猛烈的导火线,使革命的炸弹早日
在赤日光中飞进!
为黄仁写这首诗的人叫郭伯和,同样是年轻的中共党员。郭伯和 1925 年被推选为全国
学联临时代表大会的主席。这位年轻革命者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一直战斗在最危险的
一线,屡次被敌人关进监狱。在他为黄仁写下悲壮诗篇 3 年之后的 1927 年 6 年 26 日,作
为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的郭伯和被敌人抓捕,7 月 31 日英勇牺牲,时年 27 岁。与他一起
被敌人抓捕和枪杀的还有陈独秀的大儿子、中共中央委员、江苏省委书记陈延年。当时陈
延年也只有 29 岁。
1928 年 6 月,陈延年的弟弟陈乔年也壮烈牺牲,年仅 26 岁。另一位中国共产党的早
期领导人、中共旅欧支部负责人、江苏省委代理书记赵世炎,也被敌人残害……牺牲时也
才 26 岁。
他们,都是 20 岁刚出头,便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党员;又在二十四五岁、二十五六
岁时出任中国共产党重要岗位的领导人,而当他们朝气蓬勃、激情满怀投入繁重而艰巨的
革命之时,他们为中国共产党迈出艰难的第一步时,便大义凛然、毫不畏惧地献出了宝贵
的青春生命。也正是他们牺牲时太年轻、太可惜,所以他们闪烁的生命光芒,从此也让我
们党的生命里注定始终荡漾着青春的血液、青春的朝气……
(二)
“同志们!苏维埃的旗帜已经在全国到处飘扬起来了!”我们底主席向我们和平地温
声地作这样的郑重的开会词。
……
在这次的代表会议里,有我们的十六岁的年轻勇敢的少年列席。他有敦厚而稍近野蛮
的强的脸,皮色红黑,两眼圆而有精神,当发言的时候,常向旁或向上投视,一边表示他
在思想着所发的言,一边正像他要用着他底两眼底锐利的火箭,射中革命的敌人的要塞似
的。
这是鲁迅的学生柔石写的《一个伟大的印象》一文中的片段。我知道柔石受这位“小
弟弟”的革命精神影响很大,因为正是这位年仅 16 岁的共产党员的出现,让柔石深感自己
要像“小弟弟”那样用“火一般的生命”去革命、去战斗。让柔石近似崇拜的“小弟弟”
叫欧阳立安,湖南人。
当年的革命青年浪潮,就是这样相互交融、相互推进,从而造就与形成了波澜壮阔的
革命洪流。
柔石是在受到欧阳立安这样的“小弟弟”等共产党人的影响下,从一名进步的青年知
识分子,渐渐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他和殷夫、冯铿都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旗帜下
的文化战线上反帝、反封建、反压迫的斗士。也就是因为这样,他们的精神和斗志,让鲁
迅先生十分敬佩,称他们是自己的“好朋友”。
这几位与鲁迅志同道合的年轻共产党人后来一起被反动派抓捕并枪杀,在监狱和刑场
上,他们表现出了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忠诚和无畏的革命精神,值得一提的是那个对柔石坚
定走上革命道路有着重大影响的“小弟弟”欧阳立安,也是与柔石等一起被捕并枪杀的上
海著名的“龙华二十四烈士”之一,牺牲时年仅 17 岁。
欧阳立安牺牲前,敌人用尽各种心计企图收买这位少年共产党人的心,结果被他断然
拒绝:我参加共产党,别说活了 17 岁,就是为了它的崇高事业活一天也值!
鲁迅得知他的这些“好朋友”被敌人秘密残害的噩耗后,悲愤难抑,写下诗篇: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两年后,鲁
迅又写下了著名的《为了忘却的纪念》。这篇文章后来长久地出现在中学语文课本上,一
直激励着中国青年们向革命英烈学习。
可以说,1949 年前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就是一部青春英雄史,无论是在白色恐怖下的
敌后地下斗争中,还是在敌我交锋的正面战场上,走在最前面、拼杀在最前面的一定是那
些年轻的勇士。
(三)
和平建设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着全国人民为共产主义事业的新阶段——社会
主义建设,奋勇前进着。
在这期间,我们看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批青年人在国旗和党旗下宣誓:跟党
走、听党话。到祖国和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他们继承了革命前辈的英勇奋斗精神,为迅
速摆脱国家一穷二白面貌流血流汗、建功立业。
让我感动的是,1932 年有一位叫白丁香的烈士,在进行秘密工作时被捕,牺牲时年仅
22 岁,她的革命伴侣乐于泓在她牺牲之后,苦守 18 年。后来,在雪域高原西藏遇见了像
“丁香”一样的时钟曼女士,俩人结婚后,生下的第一个女儿取名为“丁香”,从此,这
“丁香”一家在国防军工战线辗转四方,为国奉献。然而他们都没有忘却躺在南京雨花台
的烈士“丁香”。阿乐先生在 80 多岁高龄时,带着全家人来到雨花台,站在烈士丁香的遗
像前久久不能离去,临别时嘱咐家人:等我死了后,把一部分骨灰埋葬在雨花台,让我陪
伴丁香烈士的英魂吧!1992 年,阿乐先生病逝后,其女儿丁香按照父亲的遗愿,将父亲的
部分骨灰埋在雨花台的一方土地里。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工作人员知道后非常感动,就专
门为丁香烈士和阿乐先生埋葬骨灰的地方铸了一块小牌子,种了几棵丁香树。1994 年清明
节前,当我到雨花台采访时得知丁香与阿乐的故事后,即兴写了篇《雨花台的那片丁
香……》。
(四)
作为与改革开放同步成长的当代报告文学作家,在这 40 余年里,我走遍了祖国各地和
各条战线,目睹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奋斗的光辉历程。而在这其中,青年党
员始终是先锋队和模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功立业者。特别是在近几年的脱贫攻坚
战中,中国共产党为民办事、办实事、办好事,创造了人类最有温度的生命史诗。作为一
名记录时代的报告文学作家,我目睹了无数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场景——
在贵州毕节的乌蒙山区,从 2015 年开始,就有 3000 多名来自深圳特区的年轻扶贫队
员长年奋战在此。他们每天不分日夜地奋战在泥泞和崎岖的山道与峡谷之间,帮助每一户
贫困百姓完成产业落地、子女上学、修建房屋等难题,而年轻的扶贫队员自己则推迟了婚
期、放弃了出国机会、忘了皮肤已经晒黑、体重消瘦了若干斤……这些年轻人在乌蒙山区
一干就是四五年!许多人在脱贫攻坚战中光荣入党,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行动兑现着自己
对党、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我在《时代大决战》一书中这样描述他们:
在年轻的扶贫队员身上,除了这些品质之外,你还能看到一种高尚与高贵,他们个个
都有火热的激情、宏大的理想和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的意愿。这难道不是与革命战争年代
和新中国建设时期,那种忘我、无私、拼搏、奉献的精神一脉相承吗?
看到年轻的扶贫队员们工作起来不怕艰苦、不讲条件、不论你我、不言得失、不求名
利,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当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冲锋陷阵,为农民打土豪、
分田地;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八路军开荒南泥湾,投身大生产;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解放军顶
风冒雪守卫边防,舍生忘死挺进灾区……他们是新时代的铁军,是深受革命精神熏陶和影
响、自觉传承和弘扬革命理想的铁军!
中国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的一大贡献,谱写了世界脱贫的壮丽史诗。
2020 年,一场殃及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袭击我国,特别是从去年 3 月初以来的一年多
时间里,在上海浦东机场这一防范疫情输入的重要关口,始终活跃着一支以年轻共产党员
为骨干的防疫队伍,他们用血肉身躯组成了一道保卫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再次向世界昭
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真谛。
了解历史需要拂去尘埃,而认识现实,我们只需张大眼睛。在以我用笔触追索党的百
年历史进程时,发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它是由一群充满激情和理想的青年知识分
子酝酿了一个伟大政党的建立;在推翻帝国主义压迫、腐朽政府统治,建立新中国的腥风
血雨的战斗中,它是由那些不怕牺牲、勇猛冲锋的青年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铺展了一条走
向胜利和成功的道路;在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征程中,又是一个更大群体的青年们以
朝气蓬勃的豪情和智慧,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这就是百年大党为什么永
葆青春的缘故。
在我们纪念建党百年之际,也向中国青年们致敬!
05 李荣灿在湖北省委党校作专题辅导报告时强调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2021 年 05 月 12 日 08:10 | 来源:湖北日报
小字号
湖北日报讯 (记者李婷、通讯员张翔)5 月 11 日,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2021 年
春季学期第二期主体班开班,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校(院)长
李荣灿为全体学员作辅导报告,强调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在加快“建成支点、
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中担当作为。
李荣灿指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在全
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决策。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把落实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
开新局的要求,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和
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牢牢抓住“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目标定位,在学党
史中坚定看齐核心,在悟思想中增强自觉自信,在办实事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开新局中保
持昂扬斗志。
李荣灿强调,要聚焦群众关切,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立足本职岗
位主动办,坚持党员领导干部带领办,真正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要利用好湖北红色资
源,赓续精神血脉,把红色基因转化为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能力素
质,以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湖北落地落实。
百年大党防范化解风险的关键法宝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2021-05-11 13:58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2021 年 2 月 20 日,习近平总书记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
见的风险挑战,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在中国共
产党成立 100 周年这个重要时间节点,从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总结运
用党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
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科学防范化解风险的必然选择。
在防范化解风险时效上坚持永恒持久
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
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时刻”一词强调了防范化解风险工
作的永恒持久性,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的决心和恒心。中国共产
党在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际诞生,一路走来有效防范化解了各类风险挑战。早在党
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估计了革命胜利后国内外风险的长期性,指出“资产阶级的
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警告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将成为无产阶
级执政的长期危险。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列强的虎视眈眈,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帝国主义
的围追堵截,从改革开放初期西方国家的冷眼相待,到新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变化莫
测,在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接力奋斗中,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防范化解风险作为
经常性课题常抓不懈,才使党一次又一次排除干扰、化解困局。新时代背景下,党防范化
解风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场域转换,党治国理政面临着更具复杂性、联动性和持续性的风
险。这些风险要求新时代防范化解风险工作必须以“时刻”为标尺,以世情国情党情作为
参考点,进一步加强防范化解风险工作常态化和韧性化,科学认识风险,理性把握风险,
时刻警惕风险,自觉调整风险战略。
在防范化解风险立场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
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这
一论述宣示了中国共产党在防范化解风险“为了谁”问题上坚定的人民立场。中国共产党
成立百年来,一代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风雨,始终将满足人民安全需求作为一个实
质性目标嵌入风险治理实践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人民对安全的需求是“生存型安全”,因此新民主主
义革命时期党的防范化解风险战略和策略主要围绕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选择;新中
国成立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人民对
安全的需求由侧重“生存型安全”转化为侧重“发展型安全”,党的防范化解风险实践开
始围绕保障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序发展而进行。在一代又一代中国
共产党人的接力探索中,推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更好地满足人民安全需求的重要任务,
历史性地落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肩头。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
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决定了人民群众对安全的需求更趋向“平衡型安全”和
“充分型安全”,因此党的防范化解风险实践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
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
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将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防范化解风险实践的现实起
点与工作方向,将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作为防范化解风险的现实着眼点。
在防范化解风险方向上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
骨。”革命战争年代,面对中华民族的危机,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解放,结束
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进而“站起来”;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国家建设初期的诸多风险,
中国共产党深入分析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和“人民内部矛盾”,有针对性地带
领人民披荆斩棘,开启了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改革开放新时期,依靠党的领导克服了改
革开放中思想封闭、组织涣散等风险,开启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进而“富起来”;进入
新时代,依靠党的领导化危机、应变局、战风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
征程,逐渐“强起来”。中华民族抵御各种风险的历史,一定意义上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不
断奋进的历史。百年宏大的历史叙事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风险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
的“主心骨”,是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新时代,防范化解风险必须坚持和继承
党的领导这一优良传统和根本原则,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
维护”,时刻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对标对表,不折不扣抓好党中央精神贯彻落实,将党
的领导贯彻至防范化解风险各领域各环节。
在防范化解风险抓手上坚持经济建设
“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
定的物质基础。”一是明确发展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前提和基础。国富才能民强是自古以来
就有的历史共识,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做后盾,国家就没有安全可
言。经济建设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积累起防范化解风险的雄厚物质基础,继而能在风
险来临之际提供完整的产业体系、强大的科技实力、丰富资源予以支撑,为防范化解风险
提供从容应对的勇气。二是明晰防范化解风险寓于发展过程之中。维护国家安全,应当与
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党的百年发展历程见证,没有经济实力作为支撑,国家安全力量维
持将后继乏力。三是明辨防范化解风险是发展的重要保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
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要求,其中,“更
为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新时代,发展仍是安全的基础和目的,必须深
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
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
在防范化解风险保障上坚持制度建设
“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体
系,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运
用制度力量是应对风险挑战冲击的基本原则和实践要求。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健
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纪”等命题,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
“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无不
深刻表明一个道理:只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善于运用制度力量应对风险挑战冲击,我们就一定能够经受住一次次压力测
试,不断化危为机、浴火重生。新时代,防范化解风险,就要在继承党的优秀制度基础上
建立健全防范化解风险制度体系,在加强制度宣传基础上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制度意识,
在提升驾驭风险本领基础上强化防范化解风险制度执行力,不断运用制度力量应对风险挑
战冲击。
(本文系 2019 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理论研究”
(2019BDJ003)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