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导写及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导写及范文)

ID:691837

大小:613.5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1-05-1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新安中学 2020-2021 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位置填涂班级、姓名、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们常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所谓人治和法治 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乡土社会不 是人治的社会,可以说是个“无法”的社会,但“无法”并不影响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 的社会。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的社会。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也可以杀人,可 以很“野蛮”。譬如我们在旧小说里常读到杀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从现代看去,可能是残酷的。 但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 如果单从行为规范来说,与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 法律是靠国家权力来推行的,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 不要事事费心思,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 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不但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 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 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依 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了就会出毛病。于是人们对于传统有了敬畏之感。如果我们对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 系不加推究,只按着规定的方法做,这套行为就成了我们普通所谓“礼式”了。礼是按着仪式做的意思。 礼并不是靠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 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 定的权力加之于个人的。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 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礼治在 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 成规罢了。 法治和礼治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礼治和由个人好 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 中出现,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节选自费孝通《礼治秩序》,有改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礼和法律本来没有什么区别,它们都只是一种行为规范,用来规定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 B. 礼是乡土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有的可能是残酷的,但只要合于礼的就是合式的。 C. 礼是在教化中养成的敬畏之感,但有时也需要一定的外在权力来推行。 D. 礼治社会的秩序不是人们行为不受约束而自动形成的,而是通过传统的约束被动形成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先由普遍的看法引出本文的观点;最后一段总结上文,再次强调了礼治的特征。 B. 第二段举了旧小说里杀人来祭旗的事例,最终是为了证明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C. 文章引用“颜渊问仁”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礼不是靠外在权力来推行,而是人的主动服从。 D. 本文要论证的中心是礼治和法治的不同,为了论证这一中心,文章多处运用对比论证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礼治靠传统来维持社会秩序,所以即便“无法”也并不意味着无序。 B. 生活在乡土社会中的人们,只要按照传统去做,生活就有可能过得安稳;反之就可能受挫。 C. 礼缺乏变化,只能在乡土社会发挥作用,而在变迁很快的现代社会,其效力无从发挥。 D. 如果人们在教养中养成了对礼的敬畏感,就不会出现不好、不对、不合、不成的现象。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 “礼和法律本来没有什么区别”不正确,原文说的是“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 C.“需要一定的外在权力来推行”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 D.整句表述错误。与原文 “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 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表述不符。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 “本文要论证的中心是礼治和法治的不同”错,本文论证的中心是“中国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 “在变迁很快的现代社会中,其效力无从发挥”说法过于绝对,原文说“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 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由 此可知,在现代社会,传统也会发挥作用。 故选 C。 (二)(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7 年 1 月 9 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86 岁的屠呦呦站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上,从习近平 总书记手中捧回红彤彤的奖励证书。1999 年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实行重大改革以来,27 人先后问鼎国家最高 科学技术奖,他们中有吴文俊、袁隆平、王选…… 屠呦呦有三大特别之处:27 人中第一位女科学家,第一位非院士,第一位诺奖获得者。 1930 年 12 月出生的屠呦呦,履历简单:1955 年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医科学院中药研 究所工作至今。她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 这位中国浙江宁波的女子,成就不凡:她从中医古籍中获得灵感和启迪,改变青蒿传统提取工艺,创 建低温提取青蒿素抗疟有效部位的方法,成为发现青蒿素的关键性突破;率先提取到对疟原虫抑制率达 100% 的青蒿抗疟有效部位“醚中干”。 “三千年医药兴,佑生救疾民族昌盛……昂首看,更领健康潮,众呦常鸣。”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 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在《呦呦三鸣》中写道。 从上世纪 90 年代起,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以青蒿素类为主的复合疗法(ACT)作为治疗疟疾的首选方案, 过去 20 余年间在全球疟疾流行地区广泛使用。近年来,ACT 年采购量达 3 亿人份以上。《2015 年世界疟疾 报告》显示:从 2000 年到 2015 年,由于采取包括 ACT 在内的有效防治措施,挽救了约 590 万儿童的生命。 (摘编自新华网《折桂国家科技最高奖,屠呦呦独创三“第一”》) 材料二: 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家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学科门类。它为 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 替代的作用。在近几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热”催生下,中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受到越来越 多人的关注。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 特的表现形式之一,无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 2006 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 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和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我国在 2008 年 10 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中,“中医”是我国上报的 35 个项目中的 首选项,而且这是决策层认定的“最重要、无需讨论与评审”的“名列榜首”的选项。 (摘编自张宗明《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与发展》) 材料三: 中医药学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中萌生、成长的。中医药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当时的哲 学、文学、数学、历史、地理、天文、军事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的营养,同时又融进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 化的血脉,而成为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中医药学在这种传统文化氛围中能够自然地 得以普及。古代上自帝王将相、下至走卒贩隶,各个阶层或多或少都能知医识药,由儒从医者、由官业医 者更是不胜枚举。“秀才学医,笼中抓鸡”之说,流传甚广。 近百年来,中医的发展出现了危机,一个时期甚至面临被取缔、被消灭的境地。从历史环境中看,伴 随着新文化运动,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到了猛烈的抨击,作为传统文化一部分的中医药学也不可避免地遭到 前所未有的批判。在这样的语境中,中医成了“失语的中医”,丧失了自己的本体地位。 从现实的情况看,离开了中国传统人文文化教育和传播,中医药执业人员单纯学习中医诊断、方剂、 药性,终究难成为一代中医名家(即使一时出名,也后劲不足)。中药也难以保持和发展地道药材与传统炮 制方法。与中医药相关的产品,包括中医药文化产品也难以形成良好持久的市场氛围。离开文、史、哲等 文化的滋养,中医理论也难以得到健康持续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医文化研究既担负着推动医药市 场经济发展的重任,也担任着复兴传统文化的重要角色。 本来,作为传承中医药文化的重要阵地——中医药高等院校,应该是最有资格也是最应该弘扬传统文 化的地方。但是,现代中医院校完全按照西方科学模式进行构建,用所谓的现代科技来研究中医药。中医 院校一版又一版的教材也变得越来越“现代化”,语言表达也越来越“标准化”、“客观化”,而与传统 文化密切相关的主干课程——医古文,也越来越被边缘化,在中医师职称考试中也已被取消,而换成能与 西方科学接轨的现代语言工具——英语。其他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更只是作为中医院校可有可无的选 修课。 用现代科学手段、西医标准来研究中医药,作为一种研究途径,应该承认其研究价值。中医药的科学 研究和文化研究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但是目前却是文化研究越来越萎缩,甚至很多人主 张中医学的文化因素恰恰是落后的、迷信的、应该抛弃的东西,于是现代科技手段成为研究中医药的主要 甚至惟一手段。而实际上,中医具有较其他医学更为浓厚的文化属性。医学的对象是人的生命,换句话说, 生命是医学的本体,所以生命文化就是医学的元文化。中医在认识生命的本质、规律问题上,有着不同于 西方的鲜明的个性色彩。如中医将“气”看成是生命的本源和动力,将阴阳五行看成是生命的过程序列和 存在方式;中医将自然人与社会人作动态比附,建构了一个由心神调控的心与身同构、同序的小生命系统 和人与宇宙同构、同序的大生命系统。中医比现代医学更能反映本民族的文化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与 其将中医看成是一门生命科学,倒不如将中医看成是一种生命文化。因此,加强对中医药文化的研究是迫 切,也是必要的。 (摘编自张其成《加强中医药文化研究,提升文化软实力》)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屠呦呦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独创三个“第一”,说明屠呦呦的成就和贡献远比先前其他获奖的科学家要 大得多。 B. 屠呦呦成就不凡,创新青蒿传统提取工艺,提取的“醚中干”能够有效抑制疟原虫,挽救全球无数儿童 的生命有赖于此。 C. 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的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负责 组织开展。 D. “秀才学医,笼中抓鸡”之说,形象地交代了具有传统文化背景的人学习中医相对容易,说明中医与传 统文化关系密切。 5.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前现代医学发展迅速,但中医药在治疗疾病、维护人类健康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是我国最具国家影 响力的学科门类。 B. “中医”是我国在 2008 年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代表作”项目中的首选项,可见国家对中医药 非常重视。 C.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融合了文、史、哲等多学科知识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注定与传统文化 血脉相连。 D. 中医较其他医学文化属性更为浓厚,因有些人对中医文化存在误解,现代科技手段就成为研究中医药的 主要手段。 6. 面对当前中医药发展的现状,请你结合材料就如何更好地促进我国中医药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答案】4. D 5. D 6. ①国家要重视中医药,加大“申遗”的保护力度,促进继承和发展。②中医药执业人员要加强中医文化 的学习和研究,促进中医理论及中医药的持续发展。③中医高等院校要重视开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医学课 程。④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和文化研究应相辅相成,不可割裂。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然后浏览选项,明确考查的方向,画 出文中相关语句,加以分析概括,之后加以比较。 A 项,“说明屠呦呦的成就和贡献远比先前其他获奖的科学家要大得多”理解有误,由材料一“1999 年国 家科技奖励制度实行重大改革以来,27 人先后问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们中有吴文俊、袁隆平、王选…… 屠呦呦有三大特别之处:27 人中第一位女科学家,第一位非院士,第一位诺奖获得者”可知,原文是说屠 呦呦的三个“第一”是她的特别之处,未与他人比较。 B 项,“挽救全球无数儿童的生命有赖于此”错误,由原文“从上世纪 90 年代起,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以青 蒿素类为主的复合疗法(ACT)作为治疗疟疾的首选方案,……《2015 年世界疟疾报告》显示:从 2000 年 到 2015 年,由于采取包括 ACT 在内的有效防治措施,挽救了约 590 万儿童的生命”可知,青蒿素可以挽救 患疟疾的儿童,但其他疾患还需要其他药物。 C 项,“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的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错误,由材料二“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于 2006 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和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可知,应该由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 和办公室负责。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浏览选项,然后结合文本确定相关区域, 结合作者的观点从原文中找到依据加以分析。 D 项,“因有些人对中医文化存在误解,现代科技手段就成为研究中医药的主要手段”错误,由材料三“但 是目前却是文化研究越来越萎缩,甚至很多人主张中医学的文化因素恰恰是落后的、迷信的、应该抛弃的 东西,于是现代科技手段成为研究中医药的主要甚至惟一手段”可知,还因为中医“文化研究越来越萎 缩”。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解 答此类题目,应先审明题干,然后认真阅读全文,抓住重点语句、大体思路,从而把握各个材料的重心。 由材料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 2006 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和办公室, 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我国在 2008 年 10 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 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中,‘中医’是我国上报的 35 个项目中的首选项,而且这是决策层认定的‘最 重要、无需讨论与评审’的‘名列榜首’的选项”可知,要更好地促进我国中医药发展,需要国家重视中 医药并且加大“申遗”的保护力度;由材料三“从现实的情况看,离开了中国传统人文文化教育和传播, 中医药执业人员单纯学习中医诊断、方剂、药性,终究难成为一代中医名家(即使一时出名,也后劲不足)。 中药也难以保持和发展地道药材与传统炮制方法。……中医理论也难以得到健康持续发展”可知,要更好 地促进我国中医药发展,就要让中医药执业人员加强中医文化的学习和研究;由材料三“中医药高等院校, 应该是最有资格也是最应该弘扬传统文化的地方。但是,现代中医院校完全按照西方科学模式进行构建, 用所谓的现代科技来研究中医药。中医院校……而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主干课程——医古文,也越来越 被边缘化,……其他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更只是作为中医院校可有可无的选修课”可知,要更好地促 进我国中医药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中医高等院校的作用,要重视开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医学课程。由材料 三“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和文化研究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但是目前却是文化研究越来越萎 缩,……从某种意义上说,与其将中医看成是一门生命科学,倒不如将中医看成是一种生命文化。因此, 加强对中医药文化的研究是迫切,也是必要的”可知,要更好地促进我国中医药发展,还需要中医药的科 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相辅相成,共同促进。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 1.仔细读题干,确定答题范围,找到相关信息的确切位置。 2.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注意检查要点是否齐全) (三)(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鸡毛 汪曾祺 她是一个住在西南联大里的校外人,她又的确是西南联大的一个组成部分。 昆明大西门外有片荒地,联大盖新校舍,出几个钱,零星的几户人家便搬迁了。文嫂也是这里的住户, 她不搬。可她的两间破草屋戳在宿舍旁,不成样子。联大主事的以为人家不愿搬,不能逼人家走。跟她商 量,把两间草房拆了,就近给她盖一间,质料比原来的好。她同意了,只要求再给她盖个鸡窝。 宿舍旁住着这样一户人家,学生们没觉得奇怪,都叫她文嫂。她管这些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 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老实, 没文化,却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她的屋门是敞开着的。她的所作所为,都在天日之下,人人可以看到。她靠给学生洗衣物、缝被窝维 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两棵半大的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 在两绳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大太阳的天气,常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 净)缝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为避嫌疑,她从不送衣物到学生宿舍里去,让女儿隔着窗户喊:“张 先生,取衣服!”“李先生,取被窝!”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青草里有虫儿种种活食,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 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集市去卖。蛋大,红润好看,卖得也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 兰草提着一小块肉。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她觉得这女婿人好。他跑贵州、重庆,每趟回来看老 丈母,会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环境里,她不知道大学是什么,却隐约知道,这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 的,尽管先生们现在并没有赚大钱、做大事、好像还越来越穷。 有个先生叫金昌焕,经济系的,算是例外。他独占宿舍北边一个凹字形单元。他怪异处有三点:一是 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块肉。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铁丝上,领 带、鞋袜、墨水瓶……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东西的下面。再穷的学生也得买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 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这些通告、 启事总有空白处。他每天晚上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处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纸质大小、颜色,分 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也不顾文告是否过期。他每晚都开夜班,这伤神,需要补一补,就如 期买了肉,切成大小相等的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用过鼎罐,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炉上炖 熟,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功,打开坛盖,用一支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 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 到了四年级,他在聚兴诚银行里兼了职。晚上仍是开夜班,搜罗纸片,吃肉。自从当上了会计,他添 了一样毛病,每天穿好衬衫,打好领带;又加一件衬衫,再打一条领带。同屋的人送给他一个外号:“二 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金先生不在乎,他要毕业了,在重庆找好了差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隔一个星 期丢一只。文嫂到处找过,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大学 里不合适,便一个人叨叨:“我的鸡呢?我的鸡呢?” 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她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十八盘,翻到 山沟里了。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有点傻了。但她和女儿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毕业,要离开昆明,临 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就多了。有的先生临走收拾好行李,总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 衣物,叫来文嫂,随她挑拣。然后她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同屋的朱先生叫文嫂过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点值得一拣的 东西。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照样替金先 生打扫,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哪,我寡妇无业几十年,风里来雨里 去,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我女婿死在贵 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 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好像把一辈子所受的委屈、不幸、孤苦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 一九八一年六月六日 (选自《汪曾祺经典小说》,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汪曾祺晚年写《鸡毛》,所写是他早年就读西南联大的见闻,小说有对青年及其成长的历史性反思,又 有其深刻的现实性。 B. 《鸡毛》通过再现两个人生轨迹并不相同的人物偶有的生活交集,写出了市井百姓生活的原味,并以此 探触了真实的人性。 C. 文嫂尊学生为先生,先生们不知悉文嫂的身世,金昌焕还偷吃她的鸡,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表现出西南联 大有冷酷而另类的学生。 D. 小说篇幅虽短小,却对挣扎于社会底层的文嫂、金昌焕的生活,以及他们经历苦难、消解苦难的方式有 独到的洞察与理解。 8. 小说以“鸡毛”为标题有何作用?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 小说是如何塑造金昌焕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设置悬念,金昌焕偷文嫂的鸡吃是小说中心事件,发现“鸡毛”使悬念得以解开。 ②彰显主旨,“鸡毛”寓指人生中的琐碎,以小见大,反映的却是生命苦难和人性邪恶的大主题。③表现 人性,“鸡毛”的漫画意味,吻合金昌焕阴暗、卑琐、自私且遭人鄙弃的性格特点。 9. ①讽刺手法的运用。例如作者将其怪癖搜罗,漫画般地凸显了金昌焕的行为习惯,最后用一个绰号将其 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②对比衬托。作者以文嫂的善良、洁身自好等特点与金昌焕做对比,突出金的自私、 卑鄙、丑恶。③细节描写。例如写他“从不买纸”,每天晚上带着一把剪刀,把校园里各种启事、告白的 空白处剪下;例如写他每天要吃一块肉,“打开坛盖”“瞅准了”“扎出”“闭目而食之”等动作细节描 写,把这个人物的鄙吝、无聊、无耻表现得淋漓尽致。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思想情感的理解的能力。 D 项,“……却对挣扎于社会底层的文嫂、金昌焕的生活”错。小说中金昌焕是作者批评的对象,由“这 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尽管先生们现在并没有赚大钱、做大事、好像还越来越穷。有个 先生叫金昌焕,经济系的,算是例外”可知,他不属于“挣扎于社会底层”的人物。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设置悬念,金昌焕偷文嫂的鸡吃是小说中心事件,发现“鸡毛”使悬念得以解开。文章题目是“鸡毛”, 由“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隔一个星期丢一 只。文嫂到处找过,找不着”可知,文嫂丢鸡,到处找不到。由“文嫂照样替金先生打扫,她的笤帚扫到 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可知,文嫂发现“鸡 毛”使悬念得以解开,是金昌焕偷了文嫂的鸡,这是小说中心事件。 彰显主旨,由“‘啊呀天哪,我寡妇无业几十年,风里来雨里去,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我女婿死在 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好像把一辈子所受的 委屈、不幸、孤苦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可知,“鸡毛”寓指人生中的琐碎,以小见大,反映的却是生命 苦难和人性邪恶的大主题。 表现人性,“鸡毛”反映了以“文嫂”为代表的底层人民生命的苦难和以“金昌焕”为代表的阴暗、卑琐、 自私且遭人鄙弃的人性邪恶的大主题,“鸡毛”的漫画意味,吻合金昌焕阴暗、卑琐、自私且遭人鄙弃的 性格特点。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描写的手法的能力。 解答本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讽刺手法的运用。“他怪异处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块肉”“他 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铁丝上,领带、鞋袜、墨水瓶……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东西的下面。 再穷的学生也得买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纸有的是……”作者将其怪癖搜罗,漫画般地凸显了金昌焕 的行为习惯,“同屋的人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作者用一个绰号将其丑态刻画得 入木三分,形象生动。 对比衬托。作者写文嫂“她的屋门是敞开着的。她的所作所为,都在天日之下,人人可以看到。她靠给学 生洗衣物、缝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 泼辣做法在大学里不合适”,表现文嫂的善良、洁身自好。作者写金昌焕“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 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块肉”以及偷文嫂的鸡炖着吃等细节,把文嫂的善良、洁身自好等特点与金昌焕 做对比,突出金的自私、卑鄙、丑恶的性格特点。 细节描写。“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 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的东西的下面……” 这是细节描写,突出其吝啬;“在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 坛盖,用一只一头削尖了的筷子,耿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 然睡去”这些鲜活的细节,突出其无聊。他“从不买纸”,每天晚上带着一把剪刀,把校园里各种启事、 告白的空白处剪下,所有这些动作细节描写,把这个人物的鄙吝、无聊、无耻表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 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 “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 “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 “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 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 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 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 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 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 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 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 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 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 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 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 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 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 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 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 “壮士!能復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 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 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 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 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披.帷西向立(分开) B. 张良出,要.项伯(要求) C.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 D.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到) 11. 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项王按剑而.跽曰 ②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③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④若属皆且.为所虏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1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头发上.指 B. 此亡秦之续.耳 C. 项伯杀人,臣活.之 D. 沛公今事有急.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答案】10. B 11. D 12. A 13. (1)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2)你进去上前为他敬酒,敬酒完毕,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要:通“邀”,邀请的意思。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转折,却。③连词,尚且;④副词,将要。 故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 A.名词作状语,向上; B.动词作名词,延续; C.使动用法,使……活; D.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故选 A。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翻译时应注意:所以,……的原因;……者,……也,判断句式;出入,偏义复词,进入,进来; 非常,古今词,意外的变故。 第二句翻译时应注意:若,你;为寿,敬酒;因,趁机;坐,通座,座位。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 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 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 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 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参考译文: 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于是连夜骑马跑到 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他们一起死 了。”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 于是张良进去,详细地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 策的?”刘邦说:“一个浅陋无知的小人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 占领而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比得上项王的吗?”刘邦沉默了一 会儿,说:“当然比不上啊。这又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 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现 在事情危急,因此他特意来告知我。”刘邦说:“他和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刘邦说: “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 一杯酒向项伯祝酒,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 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 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恩德。”项伯答应了,告诉 刘邦说:“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 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 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羽答应了。 刘邦第二天早晨使一百多人马跟从他来见项羽,到了鸿门,向项羽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 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 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发生误会。”项羽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如果不 是这样,我怎么会这么生气?”项羽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项羽、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亚父 就是范增;刘邦朝北坐,张良朝西陪坐。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羽,项羽 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说:“君王对待他人仁慈。你进去上前为他敬酒,敬酒完毕, 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项庄就进去敬酒。敬完酒,说:“君 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项羽说:“好。”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沛公,项庄无法刺杀沛公。 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 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于是樊哙拿着剑, 持着盾牌,冲入军门。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 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羽,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项羽握着剑挺起身 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 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羽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左右就给了他一 条未煮熟的猪前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羽说:“壮士!还 能喝酒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 尽,处罚唯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反叛了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 作关中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 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 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是将已亡的秦朝的作为延续罢了。我私意 认为大王不采取这种做法好。”项羽没有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以 上厕所为由,趁机起身把樊哙叫了出来。 (二)古代诗歌阅读(8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秋登城北门① 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 【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③梁州: 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句“幅巾藜杖北城头”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不但紧扣诗题,而且写出了诗人当时闲散的 生活和日渐衰颓的状况。 B. 颔联抓住“一点烽”“两行雁”这两个物象抚今追昔,在远观与仰视中想到岁月空逝,大宋复兴无期, 不觉愁绪滚滚,涌上心头。 C. 颈联的“山河”代表国家,“身世”指所处的时代,诗人登城“搔首”“倚楼”不禁考问,谁是兴国的 英雄?谁是扭转乾坤的豪杰? D. 尾联“横槊赋诗”借指诗人“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戎马生涯,而现在这些已成往事,“非复昔”三字表 达了对君王的不满之情。 15. 诗人的“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①因登临而引起的悲秋之情。诗人登上城北门楼,深秋时节,西风劲吹,寒气袭人, 眼前萧瑟凄凉的景象使诗人愁绪满怀。 ②山河沦陷、忧国伤时的叹惋。颔联和颈联抒发了诗人对关中失地的忧思,对故都的怀念之情。 ③壮志难酬之悲愤。远望烽火,仰视阵雁,想到岁月空逝,兴复无期,而自己却报国无门,悲愁难耐。 【解析】 【分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表达了对君王的不满之情”错误。尾联写“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意思是如今已不再 是当年横戈马上,军中赋诗的光景,可时时刻刻魂绕梦萦的,仍是那古时的梁州。此处的“非复昔”表达 了“良机已失、大势已去的无限感慨”。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首联“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写诗人拄杖登上了城北门楼,远眺晚秋萧条的景象,满目肃 杀之秋景激起了诗人“满眼愁”。首联写诗人因登临而引起的悲秋之情:诗人登上城北门楼,深秋时节, 西风劲吹,寒气袭人,眼前萧瑟凄凉的景象使诗人愁绪满怀。 颔联“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写对边境情况的忧虑和对关中国土的怀念,远望烽火,仰视 雁阵,想到岁月空逝,山河沦丧,兴复无期,不觉愁绪万千。本联表达了诗人山河沦丧之愁。颈联“山河 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抒发了诗人的忧国深情,山河兴废难料,身世安危未卜,瞻望自己的前途, 身世安危未卜,真令人搔首不安,愁肠百结;自己投闲置散,报国无门,只能倚楼而叹了。本联写了诗人 身世遭际之愁。由此可知,颔联和颈联抒发了诗人对关中失地的忧思,对故都的怀念之情,表达了对山河 沦陷、忧国伤时的叹惋。 尾联“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既承前意,又总结全诗。“横槊赋诗’意指行军途中,在马上 横戈吟诗,而现在这些已成往事。“梦魂犹绕”写诗人虽然离开南郑已有五年之久,但“金戈铁马,魂绕 古梁州”,正是报国心志的抒发。“非复昔”表达戎马生涯的怀念与对这些已成往事的感慨。诗人远望烽 火,仰视阵雁,想到岁月空逝,兴复无期,而自己却报国无门,悲愁难耐。这一联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之 悲愤。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莫春者,春服既成,_________,_________,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 西华侍坐》) (2)《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开头做得好的多而坚持到底的却很少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阿房宫赋》) 【答案】 (1). 冠者五六人 (2). 童子六七人 (3). 有善始者实繁 (4). 能克终者盖寡 (5).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6).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答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字:繁、寡、鉴。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鸿蒙,语出《庄子·在宥》篇:“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这里的鸿蒙,是庄子虚拟出 的人物,用来回答提问人“云将”的问题,并在一问一答中揭示鸿蒙的意义。鸿蒙即元气也。因此,后人 把鸿蒙当作元气未分、混沌初开之时的朴素境界,这与老子“返本复初”的概念 。 近日,华为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鸿蒙”正式落地。这个带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具有重要文化 含义的鸿蒙之境的构成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组成,华为公司在给科技成果命名的时候,用上了一本 《山海经》:饕餮服务器、凌霄路由器、鲲鹏处理器芯片……用传统文化元素命名科技创新成果,我国科研 工作者借此展示了自己的浪漫。其实,如此浪漫情怀在我国科研领城 。首次登陆月球背面的登陆 器名唤“嫦娥”,为其提供信号的中继服务器名曰“鹊桥”,着陆点周围三个环形坑分别叫做“织女”“河 鼓”和“天津”。 今天,我们仰望着古人曾经仰望过的星河时,( )。激动, 它们拥有具有浪漫主义气 息的名字, 过去一百年那段沉重的历史。前两次工业革命发生之时,我们尚处于蒙昧当中。如今, 中国有了鸿蒙系统,也可以举重若轻般将卫星命名为“悟空”,正是得益于几代人的努力。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同气连枝 俯拾即是 不在于 而是因为 B. 不谋而合 比比皆是 不仅因为 更因为 C. 同气连枝 比比皆是 不仅因为 更因为 D. 不谋而合 俯拾即是 不在于 而是因为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个具有重要的文化含义,带有浓浓“国风”味的鸿蒙之境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B. 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的构成,是由具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和重要的文化含义的鸿蒙之境组成的。 C. 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的,是由这个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和重要的文化含义鸿蒙之境组成。 D. 这个带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具有重要文化含义的鸿蒙之境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构成的。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除了“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之外,很少有词汇能摹写出这份激动 B. 除了能用词汇摹写出这份激动外,就只有“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 C. 除了用词汇摹写出星空的激动外,再没有“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 D. 除了感慨“今月曾经照古人”之外,再也无法用词汇来摹写这份激动 【答案】17. B 18. D 19. A 【解析】 【分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处:同气连枝:意思是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汉语成语。同气指气质相同;气类相同;或有血统关系 的亲属,指兄弟姊妹。连枝指两树的枝条连生一起,喻同胞兄弟姐妹;或比喻恩爱夫妇。不谋而合:意思 是指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语境说后人把鸿蒙当作元气未分、混沌初开之时的朴素境 界,与老子“返本复初”的概念意见一致,应选“不谋而合”。排除 AC。 第二处:比比皆是:表示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俯拾即是:指低下头来随便拾一捡就到处都是。形容 十分多,又十分容易得到。语境说浪漫情怀在我国科研领域很多很常见,应选“比比皆是”。排除 AD。 第三处和第四处:“不仅是……而且是”表递进关系;“不仅因为……更因为”既表递进又表因果。语境 在讲述“激动”的原因有两个,且是递进关系,因此选用的关联词既要表因果又要表递进,应选“不仅因 为……更因为”。排除 AD。 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线句子为:这个带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具有重要文化含义的鸿蒙之境的构成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和 世界观组成。其语病是句式杂糅。要么说“具有重要文化含义的鸿蒙之境的构成是什么”,要么说“…… 由……组成”。修改时,可删去“……的构成”,也可将“构成是由中国传统文化世界观的组成的”改为 “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世界观”。 A. “……的构成,是由……组成的”。句式杂糅的语病并没有消除; B. “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的构成,是由具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和重要的文化含义的鸿蒙之境组成 的”。虽然消除了句式杂糅的语病,但偷换了主语,改变了语意; C. “这个带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具有重要文化含义的鸿蒙之境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构成 的”。不但没有消除语病,还改变了句子所表达的原意。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回答时要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上的暗示。上文是“我们仰望着古人曾经仰望过的星河”,后文后 文紧接着写的是“激动,不仅仅……”,因此后面所要陈述的主要内容为“激动”,故所填句子的结尾词 语“激动”为佳,而 BC 项所讲述的是“这份激动外”的东西。这样可排除 BC 项。 D 项中说的“再也无法用词汇来摹写这份激动”,“再也无法”说法过于绝对,所以也是错误的。 只有 A 项,“除了‘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之外,很少有词汇能摹写出这份激动”最恰当。 故选 A。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 12 个字。 “轻度烧烫伤时,将清凉油轻轻涂抹于患处,可缓解疼痛,避免水泡出现。”网上分享这种经验的帖子随 处可见。对此,专家表示,①_______。对于烧烫伤,最正确的处理方法是,②_______,然后涂抹烫伤膏 或者就近就医。如果不立刻冲洗烫伤部位,而是涂抹清凉油,无异于“火上浇油”,③______还会刺激损 伤皮肤。 【答案】 (1). ①不能随便相信网上的方法 (2). ②立刻用水冲洗烫伤部位 (3). ③不仅没有用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 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 容来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 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 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综合起来,得出答案。第一处,结合上文“网上分享这种经验的 帖子随处可见”和下文“对于烧烫伤,最正确的处理方法”,可知这里是表达对网上方法的否定;第二处, 结合后文“如果不立刻冲洗烫伤部位”可知;第三处,依据前文“无异于‘火上浇油’”后文“还会刺激 损伤皮肤”,可知此处强调的是不起作用。 21. 2021 年 3 月 19 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在阿拉斯加举行,杨洁篪、王毅在中美高层策略对话开场白中阐 明中方有关立场: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针对此事件,网友把两张辛丑年的图片放在一起, 引发热议。对这组图片,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事件和这组图片写一段话,阐释你的观点。(120 字左右) 【答案】同样是辛丑年,国际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百年前的中国被列强欺凌,如今的中国在外交领域越 来越有话语权。“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是平等和尊重的宣言,立场鲜明而掷地有声,代 表了美国对中国居高临下地颐指气使早已成为过去,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本题要求结合事件和图片阐释观点,首先分析事件,这是一次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是外交事件,中方的立 场是“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意味着这次外交事件背后有侮辱和不平等;然后分析图片, 这是一组图片,左侧的图片反映的是 1901 年清政府与外国列强签订不平等“辛丑条约”的情景,右侧的图 片是 2021 年 3 月 19 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的情境。这是两幅具有鲜明对比色彩的图片,考生表述观点时 要结合事件以及图片反映的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要态度鲜明,要看到中国的发展壮大,表达一种 民族的自豪感。 四、作文(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是牛年,牛是人们喜欢的动物之一,往往被赋予特殊意义。人们常把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人比 喻为孺子牛,把勇于创新、攻坚克难的人比喻为拓荒牛,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人比喻为老黄牛。“孺 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是家喻户晓的美好形象,是底蕴深厚的文化意象,蕴含着中国人民自强不息、 砥砺奋进的精神密码。 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正全力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民族复兴的路上不会一帆风 顺,充满各种风险挑战。发扬好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三牛精神,我们才能乘风破浪、一路向前,才 能创造新业绩,才能“了不起”。 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学校高一年级拟举办以“践行三牛精神,我们每个人都了不起”为主题的 演讲比赛,请你作为学生代表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整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发扬三牛精神,做新时代领跑人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发扬三牛精神,做新时代领跑人”。 新时代,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新时代,也是我们奋力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关键时 期。复兴之路,既有风和日丽,更有暴雨雷鸣,可谓征途漫漫,那么,我们新一代如何应对新时代的挑战 呢? 惟有奋斗,惟有发扬三牛精神,才能不惧风雨,才能不断赶超,才能成就大写的我们! 发扬孺子牛精神,就是要对国家人民有感情,就是心甘情愿能为民服务,甘于无私奉献;这也是三牛 精神中最具情感味道的基色。发扬拓荒牛精神,就是要敢于上刀山下火海,要敢于“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要勇于创新与攻坚克难,这也是三牛精神中最具有灵动性质的原色。发扬老黄牛精神,就是要敢于吃苦耐 劳,甘于艰苦奋斗,瞄准目标,绵绵为力,久久为功,这也是三牛精神中最为基本的底色。一个人惟有向 下扎根,向上生长,吸纳三牛精神精髓,方能做新时代领跑人,才能都了不起! 其实,在我们身边,践行、发扬三牛精神而成为“了不起”的人比比皆是。焦裕禄面对兰考的沙害、 涝灾及盐碱肆虐,发扬孺子牛精神,在风雨中给群众送去党的温暖;发扬老黄牛精神,默默实干,树立起 县委好书记的巍巍丰碑;发扬拓荒牛精神,在深度调研基础上创造性提出了防沙祛盐碱的好法子。如今兰 考的焦桐越长越粗,越来越枝繁叶茂,焦裕禄精神也成为三牛精神中的最为靓丽的色彩!试想,焦裕禄若 无三牛精神,怎能带领兰考人民战天斗地取得如此辉煌业绩?怎能在严重患病之时不惧风雨持久抗争呢? 可见,惟有践行、发扬三牛精神,才能顶天立地,成为了不起的人!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我以为沧海横流,惟有具备三牛精神的人才可能在新时代中成为英雄。钱 学森具有三牛精神,故而成为共和国科技史上的巨擘;张桂梅具有三牛精神,故而成为共和国教育史上的 巨擘;毛相林具有三牛精神,故而成为共和国脱贫史上的巨擘…… 或许有同学会问,我或我们也想成为践行发扬三牛精神的人,成为新时代领跑人,成为了不起的人, 我或者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见贤思齐”,向上述具有三牛精神且做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学习,探究他们成为了不起人物 背后的精神内涵,努力砥砺三牛精神,使其成为自身的精气神! 其次,要“不待扬鞭自奋蹄”,日后无论做什么工作,或从事什么职业,或搞什么研究,都要将小我 融入大我之中,积极奉献,敢于奋斗,善于创新! 还要“绵绵为力,久久为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梦之于我们,并不遥远,面对第二个百 年目标,我辈自当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久久为功,中国梦才能顺利成为 现实,我们才能成为新时代领跑人,才能了不起! 同学们,九万里风鹏正举,践行、发扬三牛精神,我们才能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新时代在召唤,我 辈还在等待什么呢?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共性的写作任务:整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个性的写作任务: (1)高一年级拟举办演讲比赛,作为学生代表写一篇演讲稿; (2)以“践行三牛精神,我们每个人都了不起”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3)关键词“三牛精神”“了不起”。 细读材料,把握“三牛精神”的内涵:“孺子牛”有“为民服务”“甘于奉献”的内涵,“拓荒牛”有“创 新发展”的内涵,“老黄牛”有“艰苦奋斗”的内涵。作文要求考生在牛年的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 举行“践行三牛精神,我们每个人都了不起”的主题演讲,实际是号召青年要在辞旧迎新之际,激扬风雨 无阻向前进的豪情,凝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力量,在人生的道路上自强不息、披荆斩棘、开拓创新、坚毅 前行、甘于奉献,做一个了不起的人。 【立意】1.青年人有责任和担当,自强不息,奋发进取; 2.只有创新开拓才能更好发展; 3.为了幸福去奋斗拼搏,你才是最了不起的;等等。 【素材】1. 做新时代的奋斗者,需要热情,更需要用心。用心,就要爱岗敬业、脚踏实地,不能学一门丢 一门、干一行弃一行,而是要坚持干一行精一行,把工作做新、做优、做精,把奋斗过程变成创新创优的 过程,变成不断为社会提供优质劳动成果的过程,努力创造一流业绩。用心,就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如果干什么都三心二意、心猿意马,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必然一事无成。只有沉下心来干事创业,幸 福才会在前方等着我们。 2. 我们要肯做埋头苦干的“老黄牛”。成绩都是一点一滴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更不是投机取巧混出 来的。要想在牛年“牛”起来,就得扑下身子,不怕苦累,努力工作,敬业奉献。不论是科研攻关,还是 著书立说;不论是驰骋商场,还是纵横阡陌。不论是舞台出彩,还是赛场折桂;都要学学“老黄牛”的踏 实态度,任劳任怨、永不懈怠、谦虚谨慎、兢兢业业。我们要敢当勇于创新的“拓荒牛”。想在牛年“牛” 起来,除了埋头苦干,还得有敢为人先、我们勇于创新的“拓荒牛”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灵 魂,也是-个人前进的动力。深圳市有一尊著名的“拓荒牛”,雕塑深圳人就是发扬“拓荒牛”精神,在短 短 30 年时间把一个小渔村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今天我们仍然要发扬这种“拓荒牛”精神,在各自 的工作领域里更新观念,大胆突破,再创辉煌。我们要甘当人民大众的“孺子牛”。一代文豪鲁迅先生曾 自喻为牛,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 等许多伟人都以“人民大众的牛”自居。这是借牛寓志,表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操。牛年里,我们 要进一步发扬“孺子牛”精神,努力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关心人民疾苦,为群众排忧解难, 向孔繁森、华益慰、邱娥国等英雄楷模学习,立志将来做一个勤勤恳恳服务人民,甘做人民群众的孺子牛 的新青年。 3.“牛”,忠诚、吃苦、勤奋、务实、上进、乐观、无私的代名词也。肯学习是“牛”的冲劲,为人民是“牛” 的使命,听安排是“牛”的纪律,扎实干是“牛”的作风。雷锋精神就是像牛一样服务和奉献的精神,工 匠精神就是像牛—样勤奋和上进的精神,愚公精神就是像牛一样吃苦和劳动的精神。“俯首甘为孺子牛”, 敢于履职担当,这是新时代公仆的高光;“不用扬鞭自奋蹄”,甘于惜时拼搏,这是新时代干部的自觉; “深耕细作走东西”,坚持苦干实干,这是新时代奋斗者的作风;“横载童儿带犊行”,始终任劳任怨, 这是新时代服务者的形象。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