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 2020—2021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网友无意中发现,自己在某网站经常预订的酒店房间价格在 380 -400 元之间,而用朋友的账号查看
时,同一房间的价格只有 300 元左右。老客户看到的价格居然高于新客户!该网友认为自己遇到了大数据
“杀熟”。
大数据“杀熟”行为,经济学上称为“价格歧视”,指同样的商品或服务,在不同的市场面对不同的
顾客,采用差异化定价。这与生活中常见的套票、学生票等“差别定价”不同。“差别定价”时,商家的
标准是公开透明的,消费者会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主动“对号入座”,本质上增加信息供给,促进了市场
交易。而大数据“杀熟”却是有意放大信息不对称,利用企业数据、定价规则上的信息优势,在消费者不
知情的情况下攫取更多的利润。
大数据“杀熟”的基础是大量的消费行为数据,主要来自消费者在相关平台的行为记录。当我们使用
APP 时,我们的大部分行为都在被实时获取,变成一个个小标签,这些标签中,除了性别、地区、是否使用
苹果手机等基本信息之外,还有你浏览了什么商品、看了多久、价位如何等等。平台根据这些给用户“画
像”,对用户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于是,那些不起眼的小标签,有可能最终成了商
家算计我们的利器。
要知道,消费者贡献数据,默认数字平台使用相关数据,其初衷是为了交易安全和交易效率,即期望
由此获得更安全、更有效、更便捷、更个性化的服务。而平台企业根据这些数据进行“杀熟”式差异定价,
显然是一种对数据的滥用以及对社会信任的破坏,实质上可视为一种欺诈行为。
值得欣慰的是,现在国家监管层面已经开始在互联网领域推出了反垄断法,进一步厘清用户数据使用
范围权限,明确数据使用权利义务,建立更完备的法律保护体系。同时完善群众举报渠道,使用数据追溯
技术,对违背诚信原则者,加大处罚力度。
(摘编自顾彦《你又被大数据“杀熟”了?》)
材料二
打开叫车软件,目的地里赫然有家庭住址;使用搜索引擎,能自动补全脑中想打的字;浏览网页时,
弹窗也总是推荐别处看过的商品……在大数据的算法面前,人的生活轨迹变得没有秘密可言。作为工具的
电脑、手机,反过来像是盯着我们的眼睛,让不少人有种说不出的不自在。全面数字化的今天,个人隐私
的形态和观念已经发生重大改变。如果说传统意义上,保险柜、房屋构成的物理空间就能守护我们的秘密,
那么现代意义上的隐私,却可以转化为数据,借助一根网钱、一个路由器传遍各个角落。隐私是从个人生
活过渡到社会生活的缓冲地带、安全阀门,一旦失去保护,不仅会扰乱日常生活,甚至可能让社会治理顾
此失彼。经常会接到各类推销电话,对方甚至连你的爱好和近况都了如指掌,让人不堪其扰更不寒而栗。
一些电信诈骗案,甚至酿成社会悲剧。
然而,为了生活便利让渡出一部分个人信息,可能是信息社会必然出现的发展形态。无论是分享经济,
还是云计算,方便你我生活的经济形态和先进技术,恰恰都是建立在信息和数据的广泛共享之上。换句话
讲,也只有将我们的生活细节数字化、虚拟化,更多优质的服务才能实现。比如,出行信息能够为城市交
通的合理规划提供依据,对手机应用的评价能够帮助开发者提升用户体验,甚至我们发布的周边信息、分
享的位置,还能成为公安部门追查犯罪活动的线索。可以想象,当物联网时代到来,我们将不得不让渡出
更多的周边信息,以享受更高效便捷的生活。
就发展趋势看,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将成为玻璃房间中的摆件,我们需要以更合理的策略来保护个人
的隐私尊严和生活场景的舒适度。首要的就是,不能以“授权”使用的方式让隐私保护变成一句空话。尽
管心知每一次搜索、每一次用户注册、每一次账号关联,都有可能让自己的生活陷入他人窥探之下,但大
多数人除了随着人流一起登上信息化列车,没有更好的选择。
从这个角度讲,保护个人隐私既不能靠简单授权来约束,也不能停留在事后惩罚、追责的粗放思维中,
而要在全社会范围实现对个人信息的精细化管理。一方面,这需要法律为个人信息的使用设定底线、细化
规则。最新通过的民法总则首次写入了个人信息保护条款,在实践中还要通过“负面清单”等制度,一步
步构建起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框架。另一方面,掌握海量用户数据的政府机构、企业和社会团体,也应该
用好新的技术手段,减少个人信息的不必要曝光,同时建立可追溯的信息保护责任链条,防止信息泄露无
从查起。
我们身处的大数据时代,就生活便捷而言是最好的时代,从隐私保护角度看可能是最坏的时代。无论
如何,虚拟化、数字化、信息化已经在重塑日常生活的形态,我们只能不断升级“杀毒软件”,捍卫自己
的生活。只要保持清醒,坚持扬长避短,相信我们能在信息玻璃屋上建立起属于这个时代的生活安全感。
(摘编自彭飞《大数据时代,隐私不能粗放管理》)
1.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平台会根据我们留下的个人基本信息和消费行为记录,准确分析出我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然后再
给我们画像。
B. 如果平台违背消费者贡献数据的初衷,利用自身在数据、定价规则上的优势进行“杀熟”式差异定价,
可视为欺诈。
C. 在大数据算法的背景下,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可以捕捉我们的行踪,甚至喜好与近况,让我们的生活
没有秘密可言。
D. 从保护隐私来看,大数据时代可能是最坏的时代,我们必须不断升级手机和电脑的杀毒软件,来捍卫自
己的生活。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会信息的发展趋势可能需要让渡部分个人信息,因为生活方便、技术先进的基础是信息和数据的广泛
共享。
B. 我们发布信息、分享位置既可能成为公安部门追查犯罪活动的线索,也可能因个人信息泄露而被不法分
子利用。
C. 信息化时代,更多的个人信息将成为玻璃房间中的摆件,生活的舒适度与个人的隐私如何兼顾,需要合
理应对。
D. 保护隐私,需要全社会对个人信息的精细化管理,而授权使用的方式,只会让隐私保护成一句空话。
3. 根据材料,判断下列各项中属于“大数据杀熟”的一项是( )
A. 某公司职员出差办事,经常打车去火车站,发现路线不变的情况下,在不同的时间段用同样打车软件,
价格不同。
B. 某女士经常在微信朋友圈找熟人代购进口化妆品,觉得省钱靠谱,偶然逛街才发现朋方代购比实体店还
要贵。
C. 某讲师刚在手机上订购机票,不小心退票后,又马上用未登录账号的公共电脑查询同能班舱位,价格居
然少四百多。
D. 某电商平台推出团购打折活动,价格确实便宜,点开链接后才发现该优惠只针对那些新客户,老会员依
然原价。
4. 材料一在提到“差异化定价”时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简要分析。
5. 材料二中隐私泄露的问题应如何解决?请分条概括。
【答案】1. B 2. D 3. C
4. 将“价格歧视”与“差别定价”进行对比,突出了在信息透明度和收益结果两方面的本质差别。
5. 国家完善法律,设定底线,细化规则,构建信息保护基本框架;掌握数据的相关机构,利用技术手段,
建立信息保护责任链;个人强化信息保护意识,更新信息保护手段。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平台会根据我们留下的个人基本信息和消费行为记录,准确分析出我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错误,
原文“我们的大部分行为都在被实时获取”“对用户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可知是
“大部分行为”“较为准确”。
C.“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可以捕捉我们的行踪,甚至喜好与近况,让我们的生活没有秘密可言”错误,
“打开叫车软件,目的地里赫然有家庭住址;使用搜索引擎,能自动补全脑中想打的字;浏览网页时,弹
窗也总是推荐别处看过的商品……在大数据的算法面前,人的生活轨迹变得没有秘密可言”,可知逻辑关
系错误。
D.“我们必须不断升级手机和电脑的杀毒软件”错误,原文“无论如何,虚拟化、数字化、信息化已经在
重塑日常生活的形态,我们只能不断升级‘杀毒软件’”,可知“杀毒软件”带着引号,有特殊含义,不
是指具体的“杀毒软件”,而是防“大数据杀熟”的一种能力。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而授权使用的方式,只会让隐私保护成一句空话”错误,根据“从这个角度讲,保护个人隐私既不能
靠简单授权来约束,也不能停留在事后惩罚、追责的粗放思维中,而要在全社会范围实现对个人信息的精
细化管理”,可知“授权使用”是一种方式。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根据“大数据‘杀熟’的基础是大量的消费行为数据,主要来自消费者在相关平台的行为记录”,可知
“用未登录账号的公共电脑查询同能班舱位,价格居然少四百多”是因为公共电脑没有消费者的记录,没
有办法根据“大数据杀熟”,所以属于“大数据杀熟”。
故选 C。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根据“大数据‘杀熟’行为,经济学上称为‘价格歧视’,指同样的商品或服务,在不同的市场面对不同
的顾客,采用差异化定价。这与生活中常见的套票、学生票等‘差别定价’不同”,可知材料中将“价格
歧视”与“差别定价”进行对比;
根据“‘差别定价’时,商家的标准是公开透明的,消费者会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主动‘对号入座’,本
质上增加信息供给,促进了市场交易”,可知目的是突出了在信息透明度和收益结果两方面的本质差别。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就发展趋势看,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将成为玻璃房间中的摆件,我们需要以更合理的策略来保护个人的
隐私尊严和生活场景的舒适度”“ 一方面,这需要法律为个人信息的使用设定底线、细化规则。最新通过
的民法总则首次写入了个人信息保护条款,在实践中还要通过‘负面清单’等制度,一步步构建起个人信
息保护的基本框架”,可知从国家角度,国家完善法律,设定底线,细化规则,构建信息保护基本框架;
“掌握海量用户数据的政府机构、企业和社会团体,也应该用好新的技术手段,减少个人信息的不必要曝
光,同时建立可追溯的信息保护责任链条,防止信息泄露无从查起”,可知从社会角度,掌握数据的相关
机构,利用技术手段,建立信息保护责任链;
“我们身处的大数据时代,就生活便捷而言是最好的时代,从隐私保护角度看可能是最坏的时代。无论如
何,虚拟化、数字化、信息化已经在重塑日常生活的形态,我们只能不断升级‘杀毒软件’,捍卫自己的
生活”,从个人角度,个人强化信息保护意识,更新信息保护手段。
【点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
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
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
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七层宝塔
朱辉
鸡叫三遍,天还没亮。这是个阴天。唐老爹躺在床上愣了会儿神。古人闻鸡起舞,唐老爹是闻鸡起床,
大半辈子都这么过来了。鸡是个好伙计,冬天日头短,夏天日头长,鸡按季节调整报晓,比闹钟体贴得多。
去年搬家,进城上楼,好些旧家什只能扔掉,几只鸡他还是带来了。好在他是一楼,有个院子。院子虽小,
但接地气,通四季。搬家的时候,老两口有几分不舍,也有几分欣喜。毕竟是新房子,毕竟进城了,还有
个院子。
唐老爹以前,每天的事排得满满的。种菜、读读三国西游、写写字、接待乡邻,再出去转转拉呱拉呱,
一天不闲着。现在客厅倒还是有一个的,进了防盗门就是,刚搬来时还有老邻居来串门,现在基本没有了。
大概大家感觉差不多,那防盗门像个牢门,串门有点像探监。唐老爹有心去看看老乡亲,但从前村子的格
局,路啊,桥啊,大槐树啊,都被抹掉了,房子被垒起来,六层,平的变竖的了,他爬不动。爬得动他也
找不到,村子打乱了,乡亲们各奔东西,几十栋楼,长得都一样,他犯晕。
天阴着,一时半会儿不会下雨,也出不了太阳,不爽快!住老宅的时候他是黎明即起,酒扫庭除,现
在这院子,稀稀拉拉的菜地,不说扫,看他都不愿意多看。可是鸡把他叫起来了。现在他人起来了,身子
竖起来了,可是村子也竖起来了,他没个去处。老伴听他说要去买菜,喜出望外,一迭声说了几个好。
出门的时候,老伴正在院子里喂鸡。出了门洞,遇到了楼上的阿虎。阿虎正在捣鼓他那辆面包车,扯
着透明胶带往车灯上贴。抬头看见唐老爹,他笑嘻嘻地喊一声“二爹”。按辈分他本该就这么喊,从前也
一直这么喊,但今天唐老爹却被他喊得怔了怔。搬到这里不久,这“二爹”他就不出口了。他们楼上楼下
住得别扭,彼此都不舒坦。唐老爹本以为是他看出阿虎的车原来是个破车,阿虎不好意思才礼下于人,但
个把小时后他回来,就知道不是这个原因。他没想到,就这个把小时,家里就出了事。
出门时他当然不知道会有事。他也就是借机出来转转。出了小区,一抬头,远处的宝塔遥遥在望。不
要动脑子,他的脚自然地就朝那边去了。这时他才清楚他在窗户前找的就是那座塔。看见宝塔,他才觉得
安心。耳边传来了“叮叮当当”的声音,是宝塔顶层八个角上挂的铜铃在风中响,好听。宝塔叫“宝音塔”,
西边一箭之地就是他的老宅。老宅已成瓦砾,现在连瓦砾都清掉了,只有宝塔还在。暮鼓晨钟消失了,宝
塔还孤零零地立着。
土路、衰草、野风,唐老爹走得有点气喘。唐老爹在塔底稍一迟疑,爬上去了。风很大,满塔的风。
片刻后,他站在了七层,最高处。
他朝老宅那个方位看看,又在塔顶转了一圈。全平了,地似乎矮了下去。光溜溜的大地,已经被大路
小道画成了格子,河填的填,挖的挖,像是刀豁出来那么直。这是未来的开发区。朝北边眺望,黄墙红顶,
一排排整齐的楼房,那是他现在的家。家具体在哪里,他找不到,也看不见。可以肯定的是,他将死在那
个水泥盒子里。此刻他满耳的风,心里也空落着。
他不会晓得,此刻老伴正在那边又骂又叫。待她找到手机,她的声音才能传到唐老爹这边。唐老爹的
步子有点急。他急的不是出的这件事,是老伴那急火攻心的声音让他不敢怠慢。这么个岁数了,火上了房
似的,至于吗?不就是几只鸡吗?
鸡死了。一公两母都是腿笔直毛槽乱,死在院子里。老伴坐在院里的杌子上抹眼泪,嘴里乱骂,哪个
天杀的药了她的鸡。唐老爹拍拍她肩膀,在院子里转了一圈,东看看,西瞅瞅,心里有数了。早晨出门时
阿虎朝他笑眯眯地喊“二爹”,其实就不自然。他早就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了。阿虎对院子里的鸡很反
感,主要是公鸡不好,早晨乱叫,让人没法睡。老伴很抵触,说鸡养在我院子里,关你什么事?唐老爹也
抵触,其原因更是因为阿虎的态度。最后阿虎媳妇连狠话都飘出来了:“他不自己杀,有人帮他杀!”这
过分了。但唐老爹不能服这个软。现在这个格局,楼上楼下的,几次上门来零碎说全了的,唐老爹总结一
下,觉得也不无道理,其他邻居也有给阿虎帮腔的。唐老爹从善如流,折中一下,决定鸡自己处理,一只
一只杀了吃。这可好,人家等不及了,还是一次性全药死了。
他心里憋气。于是写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这是颜真卿的诗。“桑榆郁相望,
邑里多鸡鸣”“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这是唐诗,不记得谁写的,说的是村里有鸡,人各忙各的。
现在这里虽然叫新村,但可真不是村了,容不下鸡了。
(有删节)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早晨出门时阿虎朝他笑眯眯地喊‘二爹’”,以及阿虎媳妇说的那些狠话,唐老爹已经初步判断杀
鸡之人是谁了。
B. 作者对唐老爹面对环境变迁的种种表现并没有加以嘲讽与批判,而是在客观冷静的描述中给以温情的观
照。
C. “不要动脑子,他的脚自然地就朝那边去了”,说明唐老爹搬进城里之后还始终怀念着“让他心安”的
乡村生活。
D. 家里的鸡被别人药死了,唐老爹心里明明憋着气,却只是抄写古人诗句,这表现出唐老爹性格的恋旧与
软弱。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防盗门像个牢门”“串门有点像探监房子”,通过人的主观感受描绘出典型的城市环境,质朴而有表
现力。
B. 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颇具匠心,如“天阴着”“土路、衰草、野风”等恰到好处地暗示了人物郁结的
心情。
C. 小说以典雅、自然的语言,塑造了“唐老爹”这样的典型人物,写出了人们在城市化进程中各方面的的
变化。
D. 本文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浓厚的时代感,作者通过构建人与人、人与时代的微妙关系,丰富了小说的
思想内涵。
8. 文章最后说“现在这里虽然叫新村,但可真不是村了”,为什么不是“村”了?
9. 本文涉及“七层宝塔”的笔墨相对较少,作者为何以此为标题?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案】6. D 7. C
8. ①生活环境:唐老爹居住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是从前的乡村格局了。
②生活方式:原来在村子中种菜、串门等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现在的生活已经没有村子的生活习俗了。
③人际关系:像唐老爹与阿虎原有的人际关系、邻里之间的情感已然发生了变化,不像以前那样单纯。
9. ①情节:文中唐老爹寻塔、登塔的情节是围绕“七层宝塔”展开的,和标题相照应;
②人物:围绕“七层宝塔”作者设置寻塔、登塔情节来表现人物心理。寻塔表现唐老爹对传统乡村文明的
眷恋,登塔的所见所感表现了唐老爹对新的生活的隔膜与迷惘;
③环境:“七层宝塔”在本文中与那些已经被夷为平地的村落融为一体的,它们共同构筑成大的乡村文明
环境,与小说的整体风格相一致;
④主题:作者通过写唐老爹寻塔、登塔的情节,揭示了在时代变迁中,如唐老爹一样习惯于传统乡村生活
的人们对新生活的隔膜与迷惘,由此引发人们对乡村城市化转型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的思考(或对乡
村文明命运的关注),深化文章主旨;
⑤对比:“七层宝塔”也是与城市中“黄墙红顶,一排排整齐的楼房”构成对比,写出“七层宝塔”对于
唐老爹一样的人们来说,实际是一种精神的慰藉。
⑥象征意义:孤零零的宝塔是村落中的典型建筑,更象征了在城市化过程中乡村文明的没落与式微;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能力。
D.“这表现出唐老爹性格的恋旧与软弱”是错误的。这里是表现唐老爹对目前新生活的不满,以及对传统
乡村生活的眷恋,没有体现“软弱”。
故选 D。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小说以典雅、自然的语言”是错误的。本文语言质朴,具有世俗生活的烟火气,如文中的“拉呱拉呱”
等词语。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语句含意和梳理概括小说情节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题,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再从上文找到唐老爹记忆中的“村”是什么样子,而现在的“新村”
又是什么情况,从比照中就可以总结出原因。
根据“从前村子的格局,路啊,桥啊,大槐树啊,都被抹掉了,房子被垒起来,六层,平的变竖的了,他
爬不动。爬得动他也找不到,村子打乱了,乡亲们各奔东西,几十栋楼,长得都一样”“现在这里虽然叫
新村,但可真不是村了,容不下鸡了”可见,村子的格局变了,生活环境也变了。
根据“唐老爹以前,每天的事排得满满的……再出去转转拉呱拉呱,一天不闲着”“刚搬来时还有老邻居
来串门,现在基本没有了”可推知生活方式的变化。
根据“按辈分他本该就这么喊……他们楼上楼下住得别扭,彼此都不舒坦”,阿虎甚至毒杀了他们家的鸡,
可推知人际关系的原因。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标题的把握能力。
文中写到唐老爹在窗户前寻找塔,然后出了小区一抬头就看到远处的宝塔,于是就自然而然地向着宝塔走
去,然后他登上了宝塔的最高处七层,所以从情节发展的角度来看,文章中唐老爹寻塔、登塔的情节是围
绕“七层宝塔”展开的,和标题“七层宝塔”相照应;
唐老爹在窗前找塔,出了小区向着宝塔走去,最后登上宝塔的最高层看向一箭之地的老宅的方位,但是老
宅已经全被平了,而朝北眺望看到的是现在他的家,但他找不到家的具体位置,此刻唐老爹心里空落落的,
所以通过寻塔表现唐老爹对传统乡村文明的眷恋,登塔的所见所感表现了唐老爹对新的生活的隔膜与迷惘,
围绕着“七层宝塔”作者设置寻塔、登塔情节来表现人物心理。
文中写到“七层宝塔”西边一箭之地就是唐老爹的老宅,但是老宅已成瓦砾,现在连瓦砾都清掉了,将要
建成开发区。暮鼓晨钟消失了,只有宝塔还孤零零地立着,所以“七层宝塔”与那些已经被夷为平地的村
落融为一体的,它们共同构筑成大的乡村文明环境,与小说的整体风格相一致。
本文写到因为要把以前的村落建成开发区,村子里的村民集体搬到城里的楼房,但是像唐老爹这样习惯于
每天种菜、出去转转拉呱拉呱的传统乡村生活的人们,对城里的生活并不习惯,所以唐老爹在窗户前寻找
老宅旁的宝塔,并且登上塔的最高层眺望,通过对老宅和新村的对比,写出了唐老爹内心的失落,由此引
发人们对乡村城市化转型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的思考,深化文章主旨。
唐老爹在窗前寻塔,然后来到孤零零的塔前,当他登上塔的最高层眺望时,看到的是城市中“黄墙红顶,
一排排整齐的楼房”,这时他的内心却空落落的。将城市中的新村和孤零零的宝塔进行对比,写出“七层
宝塔”对于唐老爹一样的人们来说,实际是一种精神的慰藉。
宝塔西边一箭之地是唐老爹的老宅,可以说宝塔是村落中的典型建筑,而如今村落已经夷为一片平地,将
要建成开发区,只剩下孤零零的宝塔,所以宝塔象征着在城市化过程中乡村文明的没落与式微,具有深刻
的象征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濂,字景濂。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潘之门,
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逾十余年,太祖召
见濂,以为《五经》师。明年三月,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尝召讲《春秋》,濂进曰:
“《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乙巳三月,乞归省,太祖与太子
并加劳赐。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寻丁父忧,服除,召还。四年,迁国子司业,坐考祀孔子礼不以时奏,谪安远知县,旋召为礼部主事。
明年迁赞善大夫。是时,帝征召四方儒士,择其年少俊异者,皆擢编修,命濂为之师。濂傅太子十余年,
凡一言动,皆讽以礼法,使归于道。帝剖符..封功臣,召濂议五等封爵,濂历据汉唐故事,量其中而奏之。
尝问以帝王之学,何书为要,濂举《大学衍义》。帝指《大学衍义》中司马迁论黄老事...,命濂讲析。讲毕,
因曰:“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刑罚非所先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
指其书曰:“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
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帝延誉之。十三年,长孙慎坐胡
惟庸党,帝欲置濂死,皇后太子力救,乃安置..茂州。濂为文醇深,在朝,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
享律历衣冠之制,四裔贡赋赏劳之仪,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之辞,咸以委濂。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四
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明年,卒于夔,年七十二。正德中,追谥文宪。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
书报焉/
B. 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
书报焉/
C. 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
书报焉/
D. 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
书报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起居注,指古代帝王的言行录,也是负责记录起居注的职官名,文中指前者。
B. 剖符,指帝王进行封赏时,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
C. 黄老,即黄老学说,奉黄帝和老子为始祖,因此得名,是道教重要流派之一。
D. 安置,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文中指对获罪官员的处罚,是“谪宦”的一种。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濂聪慧好学,元代未曾入仕。他年少聪慧,有很强的记忆力,曾经跟从多人学习;他拒绝做官,入山
著书立说。
B. 宋濂为帝讲经,阐明治国之理。他讲授《春秋》,谏太祖要赏罚适中;讲授《大学衍义》,劝太祖用礼义
教化百姓。
C. 宋濂敢于直言,受到皇帝赞许。他认为茹太素上奏章是出于一片忠心,皇帝不应该治他的罪,以免堵塞
进言之路。
D. 宋濂文风醇厚,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他负责朝廷典制礼仪的制定及多种文辞的撰写,受到极高推崇和
广泛赞誉。
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2)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14. 文中宋濂两次被贬,各是什么原因?请简要概括。
【答案】10. D 11. A 12. C
13. (1)(太祖)把廷臣全部召来责问,于是直呼宋濂的字说道:“如果没有景濂,差点错误地加罪上书
言事的人了。”
(2)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
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
14. ①第一次被贬是因为考证祭祀孔子的礼仪上奏不及时。②第二次被贬是因为长孙宋慎因胡惟庸案获罪,
宋濂被牵连。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宋濂上书谢恩,并致信太子,用进德修业来勉励他。太祖看了这封信后十分高兴,
传召太子,将信中内容告诉他,还亲自赐信褒奖宋濂,并令太子写信答谢”。
“并奉书太子”,“太子”是“奉书”的对象,之间不断开,排除 AC;
“赐札褒答”,省略主语“太祖”,之前断开,排除 B。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A.“指古代帝王的言行录,也是负责记录起居注的职官名,文中指前者”错误,文中起居注是职官名。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皇帝不应该治他的罪,以免堵塞进言之路”错误,原文是“恶可深罪”,意思是“怎么能给他定大罪
呢”。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得分点:悉,全部;诘责,责问,质问;微,如果没有;罪,加罪,治罪。
(2)得分点:卒,通“猝”,仓猝;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也,判断句;所挟持者,胸怀
抱负。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四年,迁国子司业,坐考祀孔子礼不以时奏,谪安远知县,旋召为礼部主事”,意思是“四年,升为国
子司业,因考证祭祀孔子的礼仪上奏不及时而获罪,被贬为安远知县,旋即被召回任礼部主事”,即第一
次被贬是因为考证祭祀孔子的礼仪上奏不及时。
“十三年,长孙慎坐胡惟庸党,帝欲置濂死,皇后太子力救,乃安置茂州”,意思是“洪武十三年,宋濂
的长孙宋慎因胡惟庸案获罪,太祖要将宋濂处死,皇后和太子全力相救,才将他贬谪到茂州”,即第二次
被贬是因为长孙宋慎因胡惟庸案获罪,宋濂被牵连。
参考译文:
宋濂,字景濂。幼时聪敏记忆力强,跟随闻人梦吉学习,精通《五经》,又跟随吴莱学习。不久,又在
柳贯、黄溍门下游学,他们两人都非常推崇宋濂,自认为不如他。元代至正年间,因举荐被授为翰林编修,
以父母年老为由推辞不就,到龙门山著书。十余年后,太祖召见宋濂,聘请他为《五经》老师。第二年三
月,被授为江南儒学提举,奉命为太子讲经,不久改任起居注。太祖曾召宋濂讲解《春秋》,宋濂进言道:
“《春秋》是孔子褒善贬恶的书,如果能够遵照施行,赏罚公正适中,天下便可平定!”乙巳三月,宋濂
请求返乡探亲,太祖及太子都对他备加慰劳、赏赐。宋濂上书谢恩,并致信太子,用进德修业来勉励他。
太祖看了这封信后十分高兴,传召太子,将信中内容告诉他,还亲自赐信褒奖宋濂,并令太子写信答谢。
不久宋濂便因父亲去世服丧守制,守丧期满,奉诏返京。四年,升为国子司业,因考证祭祀孔子的礼
仪上奏不及时而获罪,被贬为安远知县,旋即被召回任礼部主事。第二年升为赞善大夫。这时,太祖征召
四方儒士,选择其中一些年轻有才的,提升为编修,任命宋濂为老师。宋濂做太子的老师十多年,凡是太
子的一言一行,宋濂都要用礼法来劝谏,使他回到正道。太祖剖符封赏功臣,征召宋濂商议封赏五等爵位,
宋濂引鉴汉、唐前例,选择其适用部分奏报皇上。太祖曾经向宋濂询问帝王之学,哪些书最值得看,宋濂
推荐《大学衍义》。太祖挑出《大学衍义》中司马迁论黄老之学中的一段,让宋濂讲析。宋濂讲完,接着说:
“国君如果能用仁义来治理民心,那么异端邪说就不会传播,刑罚并不是要优先考虑使用的。”主事茹太
素上书万余言,太祖大怒,询问廷臣,有的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是诽谤、违法。”太祖问宋濂,宋
濂回答:“茹太素是尽忠于陛下的,陛下现在刚刚敞开言路,怎么能给他定大罪呢?”不久,太祖翻阅茹
太素的奏章,觉得有不少可取之处。太祖把廷臣全部召来责问,于是直呼宋濂的字说道:“如果没有景濂,
差点错误地加罪上书言事的人了。”太祖当场称赞他。洪武十三年,宋濂的长孙宋慎因胡惟庸案获罪,太
祖要将宋濂处死,皇后和太子全力相救,才将他贬谪到茂州。宋濂文风淳厚,在朝时,凡郊社宗庙、山川
百神的典礼,朝会宴享、律历衣冠的制度,四裔贡赋、赏劳的礼仪,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的文辞,都委
托给宋濂。宋濂屡次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各地学者都称宋濂为“太史公”。第二年,宋濂在夔州去世,
终年七十二岁。正德年间,又追封谥号文宪。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清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徽宗崇宁二年(1103),蔡京、赵挺之等人对旧党的迫害愈烈,黄庭坚
受到罗织。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以“清明”为题,既点出此诗写在清明节,又能从清明扫墓的习俗自然联想到人的生死问题,甚至
扩而大之。
B. 颔联春雷启蛰、万物复苏,春雨充沛、润物无声,写出了大自然的生机盎然之景,引发下文作者对人世
命运的思考。
C. “乞祭余”用《孟子》中的典故:齐人偷吃了祭余酒肉不算,还要恬不知耻地回家向妻妾炫耀。这是对
向蔡京之流的讽刺。
D. 尾联生发疑问:蓬蒿荒丘,遗骨一土,千载万世,谁知谁是贤愚?诗人内心迷惘,把世界看成微尘,流
露出无限感伤之情。
16. 清人方东树说:“山谷之妙,在乎迥不与人,时时出奇”。赏析这首诗在行文思路上的艺术特色。
【答案】15. D 16. ①首联一面写秾春烟景,桃李欣欣而笑;一面写扫墓时节使人联想到野田荒垅,发
生死之悲。一笑一愁,对比强烈。②颔联、颈联分承“佳节清明”和“野田荒垅”。颔联极写春天的蓬勃
生意,是“佳节”的最好说明。颈联运用对比,表达了对奸臣丑恶人生的鞭挞。③尾联在语意上承接上联
的爱憎分明,表达对小人当道、政治黑暗的深深愤慨。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诗人内心迷惘,把世界看成微尘,流露出无限感伤之情”错,表达诗人对仕途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
深深愤慨。
故选 D。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结构思路的艺术特色的能力。
首联描写清明之时两幅不同的画面。“佳节清明桃李笑”,清明正是春暖花开之时,百花竞相开放,争奇
斗艳。桃花李花盛开于春风之中,似有欢笑之意。“野田荒冢只生愁”,清明也正是人们上坟祭祖的日子,
走到坟场,只见荒冢累累,心中自然会生出许多凄凉。“桃花与荒冢”“笑与愁”对比强烈。
颔联描写清明时节生物的活跃情景。“雷惊天地龙蛇蛰”,写的是动物的活动;“雨足郊原草木柔”,写
的是植物的生长。承“佳节清明”句写春天的蓬勃生机。
颈联写人,“人乞祭余骄妻妾”,通过齐人于璠间乞食这一典故写了愚人的行为。 “士甘焚死不公侯”,
乃是通过介子推的故事表现了贤人的气节。承“野田荒垅”句,运用对比,表达了对奸臣丑恶人生的鞭挞。
尾联意思是,他们是贫贱愚蠢还是贤能清廉,至今又有谁知道呢?现在留下来的只不过是满目乱蓬的野草
而已。表达贤愚不分的慨叹、蓬蒿满眼之感触。
这首诗在行文思路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对比和用典。这首诗的景物的描写、感情的抒发,无不得力于对比。
不但桃花与荒冢有对比、齐人与介子推有贤愚之比,而且自然界的蓬勃春景与人生的无味黯淡也是一组鲜
明的对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写音乐效果。长安城门前的
冷气寒光都被箜篌声所消融,皇城仙府也为箜篌声所打动。
(2)《江城子·记梦》与“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表达效果相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周邦彦的《苏幕遮》在写景状物上可谓登峰造极,“ ___________,_________”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出
动物的灵动、俏皮和活泼可爱。
【答案】 (1). 十二门前融冷光 (2). 二十三丝动紫皇 (3). 相顾无言 (4). 唯有泪千行 (5).
鸟雀呼晴 (6). 侵晓窥檐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融、唯、雀、窥、檐。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子是一位令人望而生敬的人,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智囊般硕大的头颅内究竟包含着多少人生的智慧;
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生畏的人,他额际密密的皱纹中不知隐藏着多少阴谋与陷阱;当然,他还是一位令人
望而迷惘的人——他神奇般地出现在我们民族的孩童时代,大约是失望,或另有使命,又神奇般地消逝他
方。
在夕阳的余晖中,他晃动着远去的身影,弃我们如弃敝屣。他对我们竟没有一毫的_____________之意,
让我们世世代代为此难堪自惭。是的,老子出关而去是一件意义严重的事件,它表明,我们已经不配受哲
学的引导;而我们自己由于迷醉与迷失于物质世界,也可耻地抛弃了哲学。一个绝顶的哲人,不愿埋骨乡
梓,甚至不屑以他的同胞为伍,难道不使他的同胞自信与自尊受挫吗?我写这篇文章时是真心感到了一种
难以自掩的羞惭。我的祖先怎么了?真的是堕落得万劫不复了吗?真的是不配这样的一位哲人来教导吗?
老子的行踪可以用这样一个词来形容∶神出鬼没。有人说他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在云端里半隐半显。
不过,就算他是飞鸿,_________经过我们的时空,也还是留下了__________,还是给我们留下了怜悯和慈
悲。司马迁不知有何依据,断言他是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苦县原属陈,陈又为楚所灭,所以又属楚了。
当时南方北方的民风与学风已有较大不同,楚国也就以道家学派及由此而生成的文化传统,自豪地与齐鲁
大地的儒家、三晋大地的法家_________。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留恋 偶然 一鳞半爪 并驾齐驱
B. 流连 偶尔 雪泥鸿爪 并驾齐驱
C. 流连 偶尔 一鳞半爪 比肩而立
D. 留恋 偶然 雪泥鸿爪 比肩而立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个绝顶的哲人,不愿埋骨乡梓,甚至不屑与他的同胞为伍,难道不使他的同胞自信与自尊受挫吗?
B. 一个绝顶的哲人,不屑与他的同胞为伍,甚至不愿埋骨乡梓,这难道不使他的同胞自信与自尊受挫吗?
C. 一个绝顶的哲人,不愿埋骨乡梓,甚至不屑以他的同胞为伍,这难道不使他的同胞自信与自尊受挫吗?
D. 一个绝顶的哲人,不屑与他的同胞为伍,甚至不愿埋骨乡梓,难道不使他的同胞自信与自尊受挫吗?
20.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第一段出现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我在江苏的公司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我能抽支烟吗?”
B. “顺——山——倒——”每当森林里响起这样的喊声,她就知道伐木工人又放倒了一棵树。
C. 正在这时候,孩子的父亲——杰克船长从船舱走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要打海鸥的。
D. 我的朋友,你再也不必提心吊胆地生活啦——你已经踏上了自由的国土。
【答案】18. D 19. B 20. D
【解析】
【分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
第一组,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流连∶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根据句意“他对我们竟没有一毫的”,
应用“留恋”,因“流连”的对象一般是景色或场所。
第二组,偶然∶突然,意想不到的,不是经常的。偶尔∶间或,偶然发生的,没有周期规律。根据句意“经
过我们的时空”,应用“偶然”。
第三组,一鳞半爪∶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雪泥
鸿爪∶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根据句意“也还是留下了”,应用“雪泥鸿
爪”。
第四组,并驾齐驱∶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或地位相当。比肩而立∶肩并肩地站立,比喻彼此距
离极近。根据句意“自豪地与齐鲁大地的儒家、三晋大地的法”,应用“比肩而立”。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线句子有三处语病∶第一处是语序不当“不愿埋骨乡梓”与“不屑以他的同胞为伍”递进关系不
当,据此排除 A、C。
第二处是搭配不当,“以他的同胞为伍”中“以”应改为“与”。
第三处是成分残缺或偷换主语,“难道不使他的同胞自信与自尊受挫吗”缺少主语“这”,据此排除 D。
故选 B。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原因。
A.破折号表示突然转变话题。
B.破折号表示声音拉长。
C.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D.与文中的破折号都表示解释原因。
故选 D。
21. 下面是某村服务中心“人才凝聚政策措施”的示意图。其中有三处空白,请根据图表内容,合理推断,
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人才
凝
聚
政
策
措
施
①
自然环境优越,交通便利,便于企业发展
人文环境优越,村民整体素质高,可以满足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
加强交流,
培育人才
请进来: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或创业经验交流
②
③
了解人才生活、发展需求,解决后顾之忧
用表彰奖励的方式来提高人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跟踪服务到位,使之享受便利的落户需求
【答案】①优化环境,吸引人才。②走出去:组织本土人才外出取经,互通有无。③多措并举,留住人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具体而言本题是示意图(框架示意图)。
这种题的图文转换思路是:首先,整体把握图表,结合题干要求确定叙述对象及叙述中心。其次,读懂框
架关系,理解每层点的具体内容。要特别注意图表的横纵方向,它们提示着发展的趋势、走向或范围;横
线上的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起过渡作用。最后,确定叙述顺序,通盘考虑框线
以及横线相关的词语。可适当增补字词,组织语言叙述。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不能被遗漏。本题是
某村服务中心“人才凝聚政策措施”的示意图。第一列是“人才凝聚政策措施”,第二列是三个方面的具体措
施,其中第二排的措施已显示出来“加强交流,培育人才”,从短语的角度看是动宾短语,内容主要是“交流”
和“培育”。 那么①填的内容,可从“自然环境优越,交通便利,便于企业发展
人文环境优越,村民整体素质高,可以满足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得到启示,是讲利用自然、人文“环境”
吸引人才,故①填为:优化环境,吸引人才;框②的填写,需要呼应上一栏的“请进来:邀请专家,进行技
术或创业经验交流”;所以很自然地填“走出去:组织本土人才外出取经,互通有无”; 框③从后面的具体措
施“了解人才生活、发展需求,解决后顾之忧;用表彰奖励的方式来提高人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跟踪服务
到位,使之享受便利的落户需求”可看出措施很多,其目的是为了“留住”人才,故可填:多措并举,留住人
才。
【点睛】做图表题,首先是看清顺序或走势;根据前后文的相关信息进行推导,然后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概
括即可。
22. 依据下面材料,分条归纳“打工”的语义变迁,不超过 30 个字。
材料一∶
各地领导对外出打工人员要加以指导,切不可盲目到外面打工。
(《人民日报》1993 年 6 月 5 日)
由于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都外出打工,留下来的大都是老年、妇女儿童。
(《人民日报》1995 年 4 月 3 日)
材料二∶
如果你愿意利用假期在家打工,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是既分担了大人的困难,又可以用自己的劳
动所得为“希望工程”做贡献吗?
(《人民日报》1998 年 6 月 6 日)
日本政府允许学生每周可以打工 28 小时。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 年 5 月 21 日)
材料三∶
靠别人是公主,靠自己是光荣的打工人。
(《中国月报》2020 年 10 月 26 日)
世界上有两种光芒,一种是太阳,一种是打工人努力的模样。
(《南方周末》2020 年 10 月 30 日)
【答案】示例∶①专指外出做工。②指外出或在本地做工(泛指做工),③指劳动、奋斗。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概括的能力。
答题的时候要体现“打工”的“语义变迁”。
根据材料一中“各地领导对外出打工人员要加以指导,切不可盲目到外面打工”,可知打工最早专指外出
做工;
根据材料一中“由于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都外出打工”和材料二中“如果你愿意利用假期在家打工”,
可知打工含义不仅指外出做工,也指在本地做工(泛指做工);
根据材料三中“靠自己是光荣的打工人”“世界上有两种光芒,一种是太阳,一种是打工人努力的模样”,
可知打工的内涵指向是劳动、奋斗。
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赌圣》到《流浪地球》,香港艺人吴盂达甘心作配角二十余年,凭借出色的表演留下了无数经典的
银幕形象,赢得了“金牌绿叶”的美誉。对吴盂达来说,一个演员重要的不是站在哪个位置表演,而是不
论站在哪个位置,都能奉献出最好的表演。
某中学生杂志社拟开辟“热点评析”专栏,请结合上述材料,围绕“位置与价值”这一主题撰文投稿,
写出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价值比位置更重要
如何看待位置与价值的关系?毋庸置疑,位置不一定与价值成正比。一般来说,一个人位置高、权力
大,就容易创造更多的价值;但也不尽然,有些人在很普通的位置上,也能创造出巨大的价值。比如在位
置低下的平民百姓里,就曾涌现出了鲁班、李时珍、毕升、黄道婆、曹雪芹等推动了人类历史进步的巨人。
至于当今社会,在平凡的位置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创造出不平凡价值的英雄、劳模,更是举不胜举。
不要争位置高低,要比创造价值的大小。孙中山先生有句名言: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其
实也就是说,不要立志争高位置,要立志创造大的价值。毕竟,那些“紧俏”的位置,始终都是有限的,
而创造价值的空间则是无限的。那么,与其打破头去争位置,不如潜下心来创造更大的价值。如果仅把志
向定在不断提升位置上,人生之路将会越走越窄;而创造价值的天空则永远是广阔的,各行各业都有一番
事业可做,只要努力认真去干,平凡位置上照样可干成大事,实现大价值。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中干出
了大事,陈景润在数学研究上干出了大事,王永民在汉字输入法研究中干出了大事,张艺谋在电影导演的
位置上干出了大事。老模范张秉贵,“心里始终装着一团火”;青岛港装卸工人许振超,多次打破世界海
港装卸纪录;上海房管维修工徐虎,“一人辛苦,换来万家幸福”;四川省凉山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
二十年如一日,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把党的声音和关怀传递到了大山深谷里的村村寨寨。他们的位置都
很平常,但都做出了“大事”,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官位固然是位置,但位置决不等于官位。大千世界,不论高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位置,也都在创造着不同的价值。应该说,任何一个位置都是不可或缺的,每个人的工作都是有价值的。
但在某些人眼里,位置就是官位,没干上局长、处长,就抱怨“没有位置”;没当上总裁、董事长,就觉
得“大材小用”,认为位置是越高越好,官职是越大越好,他们一天到晚看似忙忙碌碌,其实三分在干工
作,七分在奔位置。还没干几天,刚出点成绩,就想升升位置,甚至不惜请客送礼,跑官要官。这种人即
便有了高位置,也未必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因为他们的主要心思根本就不在工作上,而在升官发财上。
位置是暂时的,价值是长久的。官不论做多大,位置多么尊贵,都是一阵子的事,总有解甲归田那一
天;而用血汗智慧创造出的价值,不论是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只要能造福社会,推动历史,就不会被
埋没、被忘记,人民会记得,历史会记得。君不见,千年都江堰还在造福川中平原,《红楼梦》仍有成千上
万的读者,《二泉映月》的美妙音乐还在使人们如痴如醉,雷锋精神、铁人精神更是我们民族世代不衰的宝
贵精神财富,它们的主人,虽然都没有什么显赫的位置,却丝毫不影响人们对他们的景仰和爱戴。
无论从那一个视角去看,人都站有一个位置;但不选定一个心态去审视,未必人人、时时都有价值。
无论你的价值是否存在,人的位置肯定存在,我的话不是绕口令。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
由“位置与价值”,学生第一个会想到的是选择自己适合的位置,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要正确认识自己,
要有主见不随波逐流。但材料中又明确指出,“一个演员重要的不是站在哪个位置表演”,扣住材料来立
意,则得出不论你在什么位置上,或不论别人把你摆在什么位置上,你都要兢兢业业,奉献最好的表演,
把工作做到最好,不禁让人想到当年的口号,“革命同志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又想起雷锋的“螺
丝钉”精神,无私奉献。因此,文章的论述重点应话在“重价值而轻位置上”。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吴孟
达正因为不看重位置,而看重的是发挥自己的价值,反倒在中国电影表演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因此,
也可把论述的中心话在“位置与价值”的辩证关系上。
【立意】
(1)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2)合适的位置,才会有最大的价值;
(3)价值决定位置;
(4)位置决定价值。
【素材】
1.美国著名文学家马克吐温,开始时打算做一个记者,结果大败而归,后来想做书商,结果欠债,经朋友
的劝说转而去当作家,大获成功,本人也获利颇丰,倘若马克吐温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而是在错误的位
置上一条道走到黑,那么世界文学殿堂里也许就会少许多灿灿生辉的佳作,所以,应当认识自己的价值,
找准自己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2. 一个人的处世位置,应该抱以爱心与亲和,才能体现其之所以为人的价值,以期价值的最大化。古训有:
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不误人子弟;童叟无欺等等,为之如此,才有价值。但我们常常闻听
官僚的腐败,教师的体罚,市场的失信等等,结果位其左,给人不快乐,位其右时,自己也必然承受那不
快乐。
3. 李煜明明可以作为以一国之君,以他的才华是国家繁荣昌盛,却选择舞文弄墨,误了家国。人生如棋,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选择不慎重,原本光辉的人生也会黯淡下来,原本精彩的梦想也会毫无价值。
4.古人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我要说:不适其位,即可退位。邓亚萍适时退位,王楠等一批乒坛小将
即时出头;乔丹退位,NBA 众星群起,往往一个领域的执牛耳者一退二线,将会带来一批新鲜的血液,以形
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形势。当那些退下来的人,他们可以帮助后来者适应新的环境,帮助他们更好更
快地发展,更快去发挥这个位置所能发挥的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