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守望星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真”和“善”是人类美好的品德,也是长期以来哲学领域探讨的话题。然而,善恶
或者是非之间的选择根本不是什么选择,真正的选择是两难之择。它发生于两种情境:一
是不可调和的两善取其一的选择——从选择者的视角看,两个事物都是他所欲者,他两者
都想要,但环境只能二者择一;二是两恶取其轻的选择——从选择者的视角看,两个事物
都是他所不欲者,他一个都不想要,但环境迫使他必须二者择一。
面对“两难之择”,你又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会做出怎样的决定?请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要点】
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
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
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
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
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
【审题】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
这个题目的关键词是“选择”,但是有限制,即并非简单的选择是非善恶,要注意产
生“两难选择”的两种情景:一是“两善取其一”,一是“两恶取其轻”。面对这两种情
景,必须选择其一,即在“两难之中”做选择。这种“两难”,既可能是“两善取其一”,
也可能是“两恶取其轻”,总之是要做出取舍的。需要探讨的,就是这个“取舍的依据”,
即“我们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建议考生为这个问题提供明确的答案。
总体而言,从选择者的角度而言,任何选择都是将善的东西最大化,将恶的东西最小
化。法国存在主义有一个观点:处处有选择,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选择就要承担责任。
于个人而言,两难选择的情景比比皆是,学习、生活、工作、爱情等都存在。比如,考大
学选专业时,你是从兴趣出发,还是从是否利于工作出发呢?找工作时,你是选择收入较
高的行业,还是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呢?于一个国家而言,是牺牲环境迅速发展经济,还
是放慢经济保护环境呢?从某一领域我们也可以分析一下“两难选择”。众所周知,媒体
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受众希望媒体反映情况,揭露问题,伸张正
义,另一方面受众又诉称媒体的报道侵犯了他们的正常生活。这对于媒体和受众都是两难
选择。在教育领域,一方面呼吁教育改革,注重素质教育,一方面又以分数为主要评价标
准。文学创作领域的两难选择也非常明显:你是选择坚持自己的内心追求,还是选择以市
场为导向呢?考生可以就以上“两难选择”的情况构思作文。
考生在立意写作时,千万不能简单地谈“选择什么,不选择什么”,比如选择善良不
选择作恶,这样的立意是错误的。要围绕“两难中如何选择”做文章,建议可以从以下几
个角度来立意:有明确的目标,才有正确的选择;选择时应以长远利益、集体利益为重;
选择时不应犹豫,有所弃才能有所得。
【立意】1.面对“两善”要选择最大化的善;
2.面对“两恶”要选择最小化恶;
3.选择最大的善,拒绝最大的恶;
4.选大善,择小恶;
5.国家发展既要保护环境也要发展经济;
……
【素材】1.“两善”间的选择相较于“两恶”要轻松得多,因为这并不会造成对外界
的侵害。“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人人都有着对各种事物的欲望,但这并
不算什么,因为几乎人人也都懂得“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们需要做的只是选出那个我
们更加青睐的“两善”,便已足矣。然而,这虽然看似简单,可往往有些人却是“捡了芝
麻丢了西瓜”,二者皆求落得一无所获。“择大善”的道理人人都懂,但在落实的时候却
总是不忍心放弃那一个“小善”。“也许努力一下就能皆大欢喜吧?”这样的想法使得多
少善行半路而返。努力行善固然是好事,但我们不能忘记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若因为想多
行善而“一善无成”,岂不是远远比不上“行一善”来得有效?
2.“股神”巴菲特的儿子彼得在面对继承父业,还是追随音乐梦想的选择中一度纠结,
最终他选择坚持自己梦想,这是不忘初心的表现。在纠结的选择题面前,必须静下心来,
权衡利弊,凭借理性的分析,做出智慧的选择。倘若盲目激进,不知变通,只会做出错误
之举,造成的后果也许无法弥补,最终追悔莫及,遗憾终生。
3.7 月 19 日晚上 9 点,邢台暴雨。高丰收面对洪水突发的紧急情况,先救母亲还是先
救妻子,这的确是个令人难以抉择的问题。妻子是自己选择要厮守终生的人,保护妻子不
受伤害是一个丈夫不可推卸的的责任。母亲养育自己的人,为自己日夜操劳,不辞辛苦,
作为子女,理应回报母亲。而面对危急情况,母亲年老力衰,更应第一时间来到母亲身旁
给她安全感。洪水来临,先去救行动不便的母亲,在我看来是正确抉择,慈孝之举。高丰
收做出“抛弃”妻儿,先救母亲的选择。事件启示着我们,面对两难选择,我们要冷静下
来,理智思考,理性选择,才能实现双赢。
例文:
守望星空
在诗歌《未选择的路》中,将人生比作一次次的选择。有的路是阳光坦途,使人安心,
有的路是林间小道,幽密而诱人。不同的选择对应不同的结果,反映不同的人生态度。
在阳关道与独木桥中的选择,诸如善恶之争、是非之辩,并不算难,因为其差异巨大
而有所对立,因而基于个人的价值取向与人生想象、追求便可抉择而笃行。
真正的选择在于两难之择。困难在于是精忠报国,还是尽孝背着老父老母逃难,“自
古忠孝难两全”,不可调和的善的抉择使古今之士为之纠结。网络上看到这样一个假想的
情境题:“一辆列车即将装上九个人,如果你拉下手杆就能使列车变轨,但车同时会撞上
另一个轨道上的一个人。那么请问,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没有什么选择比生死更加
令人敬畏,面对这样的选择不管怎样我们都不会心安理得。所幸,这样的情境只是假设,
我们终究不必做出这样“残忍”的选择。这道题的意义,便是让人生感受、思考、探求“两
恶”之间的选择。
在两恶之中取其轻的选择,是西方哲学经久不衰的母题之一。挣扎而痛苦,也曾心似
撕裂,也曾质问苍天,而形势所迫,环境所逼,二恶需择其轻。
有些人选择把自己变得无情,道家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何
为天地之道,自然之道?其核心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他们追求不为情感所扰,
笃循永恒的、至高的、普通的规则法度,做出最优的选择。《悲惨世界》中的沙威警长,自
诩为法律的化身,为维护正义,纵使双手血腥,背负“鹰犬”“恶狗”的骂名也在所不惜。
可惜,人不能做计算机精准无误,不能像上帝全知全能,甚至不能像石头无知无觉。道士
们少有成圣,更说不上飞仙。沙威被冉阿让救后,面对道义与法律的冲突,铁石心肠的汉
子也经不住投江自尽,回避自己内心的情感,一味追求结果的最优,其结果只能是被压抑
的情感在矛盾中反弹,终陷于内心的困境而不得脱身。
面对相似的问题,儒家给出了不同的结论。熊掌与鱼不可得兼,两者皆吾欲也,则如
之何?舍鱼而取熊掌,舍生而取义,这不是冰冷机械的答辩,而是撕心裂肺的呐喊。
直面自身的所欲所恶,以坦诚的态度面对自己内心的情感,藉由内心对善的向往,做
出近乎本能的选择,正如在荆棘中穿行着寻找光明,在黑暗中徒然而坚定地追求希望,那
是在人内心的天赋本能的指引下,冉阿让唱出的《我是谁》的畅快淋漓,基督山伯爵放弃
复仇的爱的叹息,孔子在木车上怀着的深远目光。
康德看来,文明头顶上的星空与人们内心的道德律能让他长久深思而敬畏,当面对两
难之择时,听从内心的道德,守望头顶的星空,深思、明辨、笃行,坦诚而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