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以“我们在行动”为主题的发言稿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
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
材料二:全国首档精准扶贫公益纪实节目《我们在行动》开播两年来,先后走访了全国
各地的 18 个贫困县,68 名“零片酬”明星和企业家参与其中,通过深入贫困县下乡选品、
研发包装、订货推广等步骤,切实帮助贫困村村民寻找脱贫致富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
所说:“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材料三:据调查,曾经一度被市民吐槽“苦不堪言”的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实施半年以
来,已有七成以上的市民表示能欣然接受并自觉实行,正如那句公益广告所言:以行动号
召行动,人人都是志愿者。
班级计划以“我们在行动”为主题召开班会,请你为班会活动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
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落款为:崇
明中学高三年级小明)。不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
这是一道多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考查考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价值观。
题目共提供了三则同质材料,要求为班会活动写一篇发言稿,主题为“我们在行动”,
交流的对象是全班同学,自己的身份是青年学生。
要体现出交流意识,还要体现出读者意识。此外,还要注意格式要求。
三则材料看似相对独立,但有着内在的关联。
第一则告诉我们:做,才有可能成功,走,才有可能到达,否则,至死不及。
第二则讲扶贫,只要付诸行动,我们就能攻克任何贫困的堡垒,打赢扶贫攻坚战,并
以“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点题,可知扶贫之路不难;
第三则讲垃圾分类,只要付诸行动,我们就能欣然接受原先觉得“苦不堪言”的事,
甚至养成自觉的习惯,并以“以行动号召行动,人人都是志愿者”点题,可知垃圾分类不
难。
三则材料实际上是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一个道理:事在人为。只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
地践行,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参考立意
(1)成事在人不在天
(2)脚踏实地,持之以恒
(3)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4)事在人为,要付出行动
例文
成功源于脚踏实地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成功源于脚踏实地”。
人们都说:“理想是一个人一辈子最宝贵的财富。”也有人说:“理想是灵魂的光芒。”
但当理想违背了现实,你又该如何取舍?是不顾一切放手一搏还是脚踏实地步步为营?
同学们都知道,当今社会中,有许多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怀着满腔的热血与激情,开始为
梦想拼搏。但他们放弃了原本可持续发展的大有前途的工作,不愿意从基层做起,从“苦
难”的第一步做起,初时为自己“丰厚而体面”沾沾自喜,直到有一天发现自己原来踩在
云端,原来脚下是一片软弱的烂泥,直到摔得粉身碎骨才追悔莫及。所以,不顾实际的高
目标注定要失败、要付出惨重代价。好高骛远者,罕有成功也!
反之,让我们看看那些成功人士的例子:霍英东,发家的第一桶金来自起早贪黑的苦力
工作——买沙子;比尔盖茨,从哈佛肄业后仔细观摩、了解市场,认真研究自身的优劣势,
制定详细的策略和实施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脚踏实地的开展工作,最后取得了成功。
由此可见,成功必须脚踏实地,务实、勤奋、努力,才能铸就成功,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
成的。
同学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在浮躁、焦虑的环境中,
在人人都向往“成功”的时代,只有保持冷静、脚踏实地、认清形势,发挥自己现有的优
势,把握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也许大家都听说过一个年轻人用一枚回形针换回一幢别墅的故事。这位年轻人在网上看
到一则换购别墅的消息,他很喜欢那幢别墅,但由于家境贫寒,他暂时没有这个能力。但
他并未放弃,而是在确定目标后选择了脚踏实地步步为营的方针,开始选用一枚觉得比较
有特色的大块头的回形针,用它换回了一支铅笔,又用铅笔换回了一个夹子,再用夹子换
回一根蜡烛……就这样,每次置换后他都努力使手中的资本增多一些。然而他并未因此而
沾沾自喜,获利就收,而是依旧坚持不懈的置换下去,白菜、汽车……一步步向自己既定
的目标靠近,终于,他成功的置换到了那幢心仪的别墅。
可见,只要不放弃你手上的任何机会,只要不心急贪大,坚持不懈,每次进步一点点,
脚踏实地,日积月累终有成功的一天。就像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次掷出的硬币是正是反,也
许成功就来自于你的一件微小的事。也诚如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所以,当你感叹命运没有垂青于你时,请别着急,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向前走,也许
惊喜就在前方。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崇明中学高三年级小明
X 年 X 月 X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