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实验中学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7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四川省广汉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现伴随 1986 年两个祭祀坑的发掘达到高峰。出土的青铜人
像、青铜神树、黄金面具、黄金权杖等文物,构成了其独特的文化风貌。2019 年,考古学者在
三星堆又发现多个祭祀坑,并于近期展开了全面的考古发掘。全世界再次为之震惊,这一发现
也引发了人们更多的热议与思考。
无可否认,三星堆的考古发现是世界级的考古发现,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曾经指出,“三
星堆发现的重大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估计。实际上,这一发现在世界学术史上的地位,完全
可以与特洛伊或者尼尼微相比”,“它的价值和作用应当站在世界史的高度上来认识”。这是
对三星堆文明所具有的世界性意义极其深刻的阐释。众所周知,特洛伊和尼尼微在早期欧洲文
明起源过程中都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遗址,它们的发现和发掘,对于整个西方文明的起源、
发展和形成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三星堆文明的发现,不仅改写了中国青铜时代的历史,
也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三星堆文明对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具有独特的贡献。在以往的传统学术观念中,夏、
商、周三代文明所代表的中国青铜时代文明,其最为基本的文化特征,是以青铜礼器为中心形
成的一整套代表国家权力与等级秩序的礼仪制度。中原文化中以“列鼎”制度为代表的青铜礼
器,据《仪礼·士冠礼》《礼记·礼器》等文献记载,大体上可分为五等,即天子九鼎八簋,
卿大夫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或一鼎,士以下不得用鼎。地下的考古发现证明。这
一制度的具体实施在商、周时代的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有所差异,但总体上与文献记载可以互
证。这一青铜礼器制度的形成,不仅是中国早期文明形成的标志,而且对整个东亚早期文明体
系的形成也具有深远影响。三星堆的考古发现则显示出,中原地区形成的这套礼器制度也影响
到遥远的古蜀地区。从两个祭祀坑中出土的 112 件青铜器中,便有尊、瓿等礼器的存在,而且
在器形和纹饰上也模仿了中原青铜器。但与之同时,三星堆还存在着以黄金权杖、青铜神像等
来象征等级与权力的另一套体系。这就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的文化内涵,
让人们第一次认识到,除了中原地区严整、规范的青铜“列鼎”所代表的礼仪制度之外,在广
阔的中国大地上,还有着与欧亚大陆青铜时代相类似的表达社会权力、等级的另样方式,这使
传统的中国青铜时代文化面貌有了巨大的改观。
三星堆文明具有东、西方文明的许多共同特质,是早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灿烂结晶。如上所
述,以我国黄河流域为中心形成的商周青铜文明,不仅辐射影响到整个早期中国,也同时影响
到历史上的“东亚文化圈”。但是,在这个固有的青铜文明体系中,三星堆很显然注入了诸多
新的文化因素;它一方面既有中原青铜文明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器物,同时又出现了青铜神像、
黄金权杖等诸多以往在东亚青铜文明体系中所罕见的新事物。而这些事物,在古代中亚和西亚
青铜文明之中却并不鲜见。正因为如此,三星堆文明很可能在传统的中原文明和地域性显著的
巴蜀文明的基础之上,还广泛地吸收了来自周边其他古代文明的某些因素并融为一体,从而同
时具有东、西方文明的特点,成为中华大地上早期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成果。
(摘编自霍巍《三星堆祭祀坑发掘的世界性意义》)
材料二:
三星堆文明是在土生土长的古蜀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原殷商文化因素,又吸收了域外
古老文明因素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文化体系。它是与中原文明既有联系,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
又一文化中心。
那么,三星堆的古蜀先民是通过什么路径与中原地区交流的呢?通过对出土青铜器物的比较
研究,考古学家李学勤先生认为:“以中原为中心的商文化向南推进,经淮至江,越过洞庭湖,
又溯江穿入蜀地。这很可能是商文化通往成都平原的一条主要途径。”三星堆不少青铜器和湖
北、湖南所出类同,就是很好的证据。此外,纹饰是青铜器物的一种语言,通常表达着器物的
文化性质和特点。很多学者注意到三星堆出土青铜器在形制、纹饰、工艺等方面与长江中游和
陕南等地出土青铜器的相似之处。
除了长江流域,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的交流,经由汉中之地、陇蜀之间也是一个不可忽视
的途径。西周初武王伐纣,联合西土八国会师牧野,古蜀王派兵参与征伐就是通过这一途径。
在开凿金牛道之前,古蜀国北面的交通显然早已存在,古蜀人使用栈道的历史可能远比见诸文
字记载的久远。在陕西成固出土的铜器物群中,既有属于殷商文化的器物,如鼎、尊、罍、瓿、
簋、戈、钺等;又有属于早期蜀文化的器物,如青铜面具、铺首形器,以及陶器中的尖底罐等。
三星堆文明和域外文明如何交流互动?其实,除北方丝绸之路外,从成都出发通向古印度的
“南方丝绸之路”,早在殷商时代已具雏形。这条从成都出发,经雅安、西昌、云南到达印度
的通商古道,史称“蜀身毒道”,它总长约 2000 公里,是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之一。它历经
沧海桑田、人事兴亡却从未断绝。一代又一代的商人,驱赶马匹,驮着蜀地的丝绸和邛杖,穿
行在密林小径,到达东南亚的掸国(今缅甸)与南亚的身毒(今印度),换回金、贝、玉石、琥珀、
琉璃。而来自蜀地的丝绸和邛杖,则一路向西,再从印度翻山渡海抵达中亚,直至地中海沿岸。
“蜀身毒道”曾不为众人所知,直到上世纪中后期以来,中外学者相继论证了它的存在和重大
作用之后,这条古代亚洲的大动脉才为世人注目,并被命名为“南方丝绸之路”。
(摘编自白路《满天星斗,三星堆光彩夺目》)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学勤认为三星堆是可以和特洛伊、尼尼微相媲美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遗址,应站在世界
史的高度上认识其价值。
B.以“列鼎”制度为代表的中国青铜礼器制度不仅是中国文明形成的标志,而且对东亚早期
文明体系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
C.三星堆出土的尊、瓿等礼器,证明当时中国大地上除了青铜礼器制度外,还有另外一套象
征等级与权力的体系。
D.蜀身毒道早在殷商时代就已具雏形,是贯穿古代亚洲的大动脉,也是三星堆文明与其他文
明交流互动的主要通道。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对三星堆出土青铜器的器形和纹饰进行分析研究,可以了解三星堆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
互动情况。
B.三星堆文明兼具东西方文明的特点,呈现出独特的文化风貌,成为早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
例证。
C.陕西成固出土的青铜器既有殷商文化的器物,又有早期蜀文化的器物,这说明成固曾经是
商蜀贸易中心。
D.通过“南方丝绸之路”,蜀地的丝绸、邛杖等商品可以远销至印度,甚至中亚、地中海沿
岸等地区。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三星堆文明对外交流的佐证的一项是(3 分)
A.尔来四万八干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蜀道难》)
B.望帝去时子规鸣,故蜀人悲子规,鸣而思望帝。(扬雄《蜀王本纪》)
C.(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常璩《华阳国志》)
D.蜀王始曰蚕丛,次曰伯雍,次曰鱼凫。(欧阳询《艺文类聚》)
4.两则材料都围绕“三星堆文明”进行阐述,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4 分)
5.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三段论证的严密性。(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8 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6~9 题。
平凡的世界 (节选) 路遥
①快过端阳节了,头上的太阳热烘烘的。山鸡和野鸡清脆的叫唤声,不时打破这梦一般沉
寂的世界。大地上的绿色已经很惹眼了。大部分秋庄稼刚锄过一遍草。庄稼地中间的苜蓿盛开
着繁密的紫红色的花朵。向阳的山坡上,稀稀拉拉的麦穗开始泛出了黄颜色;路边灰白的苦艾
丛中有时猛地会窜出一只野兔子,吓得田福军出一头冷汗。
②他一边走,一边揪了一把苦艾,凑到鼻子上去闻。这苦涩而清香的艾叶味,使他不由想
起小时候的端阳节,他和福堂哥总要一大早就爬起来,拔好多艾草,别在门上,别在全家人的
耳朵上,然后再揭开喷香的粽子锅……唉,从那时到现在,不觉得几十年就过去了。人啊,有
时候觉得日子过得太慢;有时候又觉得太快了,简直来不及做什么!记得“文化大革命”开始
时,他刚三十出头,正是风华茂盛之时——结果这好年华白白地浪费掉了。前几年虽然恢复了
工作,但也等于仍然在油锅里受煎熬。直到不久前“四人帮”被打倒后,他才好象一下子又变
年轻了。只要国家有希望,工作就是把人累死也畅快!他多年来一直处在实际工作中,因此非
常清楚十年“文化大革命”所带来的灾难性破坏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在朝夕间就消除。他常想,
作为一个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在他的工作范围内既要埋头苦干,又要动脑筋想新办法。当然,
眼下最重要的仍然是农民的吃饭问题。现在看来,没有大的政策变化,这问题照样解决不了。
那么,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最起码先不要把人饿死……临近中午的时候,田福军才走到这
个叫土崖凹的小村子。
③田福军被现任队长引到家里吃午饭。队长的一孔土窑象个山水洞一般黑暗,大白天进去
竟然看不清家里有几个人。他坐在烂席片炕上向生产队长询问村里的情况。队长的老婆在锅灶
上做饭。不久他才发现,这家人六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大点,都挤在门圪崂里惊恐地看他。孩子
们几乎不穿什么衣服,也分不清男女,一律剃着光头——大概是怕生虱子。午饭端上来后,田
福军拿起一个玉米面馍。他刚准备吃,发现这黄馍上沾些黑东西。他一下从炕上站起来,走到
后炕头上揭开锅盖。他看见,锅里只有两个玉米面馍,其它都是糠团子。他的喉咙顿时被堵塞
了。
④田福军把自己碗里的玉米面馍放进锅里,用手去拿糠团子。他手刚一抓,这团子就被他
捏成了一把碎渣子。他顺手拿起锅台上的铁铲子,把这堆渣子铲在自己碗里,然后浇了两勺熬
锅水,回到炕上埋下头吃起来。队长一家人吓得连一句话也不敢说。两个大人和六个孩子都眼
睁睁地看着他吞咽那碗糠水饭。
⑤他还没有把饭碗放下,门里突然闯进来一个老汉。田福军还没有反应过来,这老汉就双
膝跪在队长的脚地上,一边向炕上的他磕头,一边嘴里连哭带喊:“青天大老爷!快救救我一
家人的性命……”
⑥田福军慌得一把掼下碗,跳下炕来扶起老汉,问他:“什么事?什么事?”
⑦老汉连哭带说:“我一家三口人四天都没吃一颗五谷了!快饿死了……”
⑧“一颗粮也没了?”田福军问。
⑨“就是的……”
⑩“口粮哩?”
⑪“扣了!”
⑫“为什么扣了?”
⑬这时,队长开口说:“他家的小子出门盲流了,公社和大队命令要扣口粮。我们也不敢
给……”
⑭“我娃也是饿得不行了,才出门的……”老汉哭着说。“走,我到你们家去看看!”
⑮田福军立刻扶着老汉出了队长家的门;队长本人也紧撵在后面来了。
⑯田福军进了这老汉家,看见炕上睡着一个老婆婆,已经饿得奄奄一息了。他弯下腰问话,
这老婆婆连眼皮都抬不起来,更没力气给他回答。在窑墙根下,还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子,
合住眼靠墙坐着,脸上已经成了青黄色。她见来了生人,勉强用手托着墙站起来,绝望地望着
他。
⑰田福军目睹这惨状,泪水汹涌般从眼睛里淌出来了。他哽咽着,狠狠揪着队长的肩膀,
说:“快去盘粮食!”队长愚蠢地嗫嚅说:“公社和大队领导不让给他们分粮,我……”
⑱“混蛋!”有教养的田福军忍不住破口大骂。他一把扯住队长的衣服,拉着他即刻就去
盘粮食。
⑲当田福军和队长一人扛一口袋粮食回来时,这一家三口人都爬蜒着跪在门口,哭成了一
堆……三天以后,遵照田福军的指示,后子头公社把二十几个大队书记都召集在了公社来开会。
⑳会议一开始,田福军劈头就问:“你们哪个队有断了粮的家户?有多少户?缺多少粮?”
21 他的问话刚完,许多支部书记都哭开了。他们纷纷叙说各自队里的不幸状况。看来除过
个别村,大部分村子都有许多缺粮户;有的只能维持一两个月,有的当下就揭不开锅了。
22 问题相当严重。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后子头公社今年可能要饿死不少人。不是说这些队
没一颗粮食。所有的大队都有“战备粮”。但这些粮食是准备未来打仗吃的;上面规定,任何
情况下都不准动用——动用这粮食就等于犯法!
23 此刻,田福军无法顾及个人的后果——他不能看着把人饿死。他当即决定,立即打开各
队的粮库,尽快把粮食分发给缺粮户。战备粮空缺下的数目,以后逐渐再补上——这样就可以
看作是借粮,而不是分粮。反正不管怎样,他已经严重违犯了禁令。他想,为此就是把他押到
法庭上,他也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他的喉咙顿时被堵塞了”,通过写田福军当时的感觉,表露出他发现百姓生活艰难情况
后的难过和愧疚之情。
B.看到田福军和队长扛着两袋粮食回来时,老汉一家哭成了一堆,是因为终于可以活命,心
里感到暂时有希望了。
C.小说写田福军考察村中百姓生活状况后决定开仓放粮,战备粮空缺下的数目以后再补,旨
在表现他灵活变通的个性。
D.队长一家人吃糠咽菜,生活困难;老汉一家更是衣不蔽体,家中老人奄奄一息,这些反映
了当地百姓生活的普遍状况。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头写快到端阳节时,山鸡和野鸡鸣叫、苜蓿盛开、麦穗泛黄的乡村景色,交代了时
间和地点,赋予了人物活动的空间。
B.“合住眼靠墙坐着,脸上已经成了青黄色”的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了女孩子因为体弱
多病而产生的绝望心理。
C.小说语言有很高的辨识度,多处语言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和鲜明的时代印记,如“口粮哩?”
就是当时典型的生活用语。
D.文章多次运用细节描写,展示当时农村百姓生活的艰难,为塑造田福军的形象作铺垫,也
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8.小说第二段的插叙有何作用?请结合内容简要概括。(6 分)
9.路遥在另一部作品《人生》中曾说过:“人生,其实无非是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无关对错,
仅仅在于我们能否有勇气在矛盾中作出选择并勇敢承担一切后果。”请结合这句话的内涵,分
析文中田福军这一人物形象。(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1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霍去病,大将军青姊少儿子也。去病以皇后姊子,年十八为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
大将军受诏,予壮士,为剽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以二
千五百户封.冠军侯。
元狩二年春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益封二千二百户。其夏,去病与合骑侯敖
俱出北地,异道。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俱出右北平,异道。广将四千骑先至,骞将万骑后。
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骞至,匈奴引兵去。骞坐行
留,当斩,赎.为庶人。而去病出北地,遂深入,合骑侯失道,不相得。去病至祁连山,捕首虏
甚多,益封五千四百户。合骑侯敖坐行留不与骠骑将军会,当斩,赎为庶人。诸宿将所将士马
兵亦不如去病。去病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
然而诸宿将常留落不耦。由此去病日以亲贵,比大将军。
其后,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汉所破,亡数万人,以骠骑之兵也,欲召诛浑邪王。浑邪
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道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上恐其以
诈降而袭边,乃令去病将兵往迎之。去病既渡河,与浑邪众相望。浑邪裨王将见汉军而多欲不
降者,颇遁去。去病乃驰入,得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遣浑邪王乘传先诣行
在所,尽将其众渡河。降者数万人,号称十万。
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
兵法。”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
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
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蹴鞠也。事多此类。
元狩六年薨.。上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谥.之,并武与广
地曰景桓侯。
(节选自《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道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
驰传以闻
B.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道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
驰传以闻
C.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道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
驰传以闻
D.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道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
驰传以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封,古时帝王把爵位(有时连土地)或称号赐给臣子。汉武帝封霍去病为“冠军侯”,取
“功冠全军”之意。
B.赎,赎刑。起源于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尚书·舜典》说“金作赎刑”。墨、劓、刖、宫、
大辟都可以用金抵免。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唐代以后称二品以上的官死也叫做“薨”。
D.谥,谥号,根据生前事迹带有褒贬的评价性质。“景桓”是褒扬霍去病光明磊落、战功卓
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3 分)
A.霍去病少年得志,深得皇帝欢心。很早就立功封侯,甚至与舅舅卫青平起平坐,这与他是
卫皇后姐姐之子有一定关系。
B.霍去病英勇善战,敢于深入敌阵。在对匈奴作战中,张骞因行动迟缓,公孙敖由于迷路,
都没有完成会师,受到惩罚。
C.霍去病军功显赫,日益受宠显贵。当时众多老将并非才能不及,而是霍去病常选拔补充精
壮士卒,部队从没遭遇绝境。
D.霍去病寡言少语,有勇气有担当。汉武帝替他修建了一座宅第,他以匈奴不灭,无以为家
拒绝,武帝因此更加重视宠爱他。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合骑侯敖坐行留不与骠骑将军会,当斩,赎为庶人。
(2)遂独遣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
14. 《吕氏春秋》上说“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瓋”,请根据文意指出霍去病的“节目”
“瑕瓋”。(4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 15〜16 题。
【中吕】普天乐·垂虹①夜月 徐再思
玉华寒,冰壶冻。云间玉兔,水面苍龙。酒一樽,琴三弄。唤起凌波②仙人梦,倚阑干满
面天风。楼台远近,乾坤表里,江汉西东。
[注]①垂虹:指吴江上的垂虹桥。桥有七十二洞,俗称长桥。因桥形若虹,故名。②凌波:形
容女性步履轻盈。曹植《洛神赋》曾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描绘洛水女神。
15.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玉华寒,冰壶冻”,以“冰壶”来比喻月色,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月色的皎洁清亮,开篇
直写月光,与题目相照应。
B.“云间玉兔”以玉兔代明月,写明月在云间时隐时现的情形;“水面苍龙”则写垂虹桥似
要凌空而起的雄伟气势。
C.在月色朦胧的垂虹桥上,作者的忧思难以排遣,“酒一樽,琴三弄”,借酒欲消心中愁绪,
抚琴却发现知音难觅。
D.结尾以大笔肆意泼墨,描绘出天地壮阔、浩瀚无涯的雄伟画面;此处虽用笔粗放,但感情
却深邃沉挚引人深思。
16.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之美的?请结合此曲中的句子简要分析。(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8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 分)
( 1 ) 屈 原 在 《 离 骚 》 中 表 达 自 己 愿 骑 千 里 马 为 君 主 前 驱 , 开 辟 道 路 的 两 句 是 :
“ , 。”
(2)《蜀道难》一诗中,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就是因为“ , ”,
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 3 ) 杜 甫 《 春 望 》 中 “ 国 破 山 河 在 , 城 春 草 木 深 ” 和 姜 夔 《 扬 州 慢 》 ( 淮 左 名 都 ) 中
“ , ”两句相似,都表达了深沉的黍离之悲。
三、语言文字运用(17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8 分)
在鲁迅所有回忆绍兴的文章中,故乡常成为中国乡土愚昧落后的负面象征,显现出阴冷、
灰暗的质感,如一块均质的岩石,无法穿透,唯有戏台却是为数不多的例外——在风雨如磐的
故园,戏台上的灯光,几乎成为最宝贵的他的少年记忆里的光源,照亮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少年
记忆,也照亮了他的记忆。
透过鲁迅的目光,无数中国人看见了那座戏台……曲终人散,每个人都转身走进自己的戏。
戏台上的风流俊雅、无限缠绵,收束进岸上的楼窗、河中的船影。狭长的石板路,层出不穷的石
桥,悠悠荡荡的乌篷船,他们的戏台无处不在,只不过没有人把他们的戏文写下来,我们无从得
知而已。戏台上的忠奸争斗、征战杀伐,( ),变成遗传基因。戏台上下,不仅构成一种
对话关系,更构成一种轮回关系,戏台与看客,戏文与生活,翻覆颠倒。观众和角色可以互换,
戏台下的观众一扭身,就融入了一个更大的戏台,变成角色,呐喊或者语丝,都是他们的唱词。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观看者慢慢将之融入自己的血脉
B.观看者的性格也慢慢受其影响
C.也慢慢变成观看者的性格
D.也慢慢融入了观看者的血脉
19.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
挤在一起啦!
B.嗒嗒嗒……从一座桥上,突然喷出六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
C.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D.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
来……”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2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重视体育不只是要求学生有一个好身体,而且还要通过体育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心
理素质。体育和健康不能完全等同,体育不代表一定能得到健康,但是, 。所以,
要提高包括良好的身体素质在内的国民素质,体育至关重要。
对高中学生而言, ,可以不断地促进各器官系统的发育并使其强壮,具有现实
和长远的意义。单一的体育活动难以满足促进学生身体正常、更好发育的需求。因此,高中体
育与健康教材选编了相当数量的基本体操和基本活动。
高中学生参加体育运动,不能否定兴趣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 。高中学
生对体育运动文化的渴求,对新的体育思想、内容和方法的探索意识,比初中学生强烈得多。
因此,要注意从多角度引导学生参加体育运动。
21. 请分别用一个句子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第一段用被字句,第二段用把字句,第三段用否定句。
每句不超过 12 个字。(3 分)
22.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6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五﹒四运动”是 1919 年 5 月 4 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的爱国运动,是中
国人民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一百年来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
正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时代使命,今年是“五﹒四运
动”102 周年,学校将举办新时期“五四精神”征文活动,请你选择组合以下材料,进行联系思
考,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博学而笃志,切文而静思,仁在其中。”(孔子《论语•子张》)
“什么是模范青年?就是要有永久奋斗这一条。”(毛泽东)
“相信自己的力量吧,我们是青年”(臧克家)
“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邓小平)
“青年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习近平)
1.A. B 项,以“列鼎”制度为代表的中国青铜礼器制度是中国早期文明形成的标志;C 项,尊、
瓿不能证明当时中国大地上还有另一套象征权力与等级的体系;D 项,蜀身毒道是三星堆文明与
域外文明交流互动的通道。
2.C. C 项,“这说明成固曾经是商蜀贸易中心”推断错误。
3.C. A 项突出蜀地的闭塞;B 项写蜀人对望帝的思念,与对外交流无关;D 项介绍历代蜀王,
与对外交流无关。
4.①材料一侧重阐述三星堆文明的世界性意义,指出三星堆文明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有独
特的贡献,是早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晶;②材料二侧重阐述三星堆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互动的
路径,指出三星堆文明通过水陆两条途径和中原文明交流,通过丝绸之路和域外文明交流。(4
分,每点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5.①论证结构严谨。文段采用总分总结构,先提出观点,然后进行论证,最后总结。②论点与
论据高度统一,以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作为论据,有力地证明观点。③论证充分。运用引用论
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增强说服力。④论证语言科学严谨。列举数字使论证语言准确;
运用“大体上”“总体上”等词语使论证语言严谨。(6 分,每点 2 分,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
6.C “旨在表现他灵活变通的个性”错,旨在表现田福军一心为民,不顾个人得失的精神。
7.B 女孩子不是因为体弱多病,而是因为过度饥饿。
8.答案:①展现了文革前后中国农村的生活状况,为故事的发生交代了时代背景。②体现了田
福军强烈的责任感和解决百姓温饱问题的决心和信心,为情节发展做铺垫。③突出表现了田福
军对农村的深厚感情以及心系百姓、工作方式灵活等形象特点。(每点 2 分)
9.答案:①人在面临矛盾做出选择时,勇敢的人可以舍弃个人利益选择维护群众利益,哪怕因
此会承受一定的后果;②“文革”结束,当时农民吃饭问题依旧解决不了,但他毅然投入到解
决农民温饱问题的工作中来,这种选择体现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③面对饥饿问题,他不顾
个人后果,违反上级规定开仓放粮,这种选择体现了他勇于担当,公而忘私的勇气和魄力。(每
点 2 分)
10.B (原文是: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道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
邪王使,即驰传以闻。)
11.D.“景桓”是褒扬霍去病英有勇作战、克敌服远、扩充疆土之功。 。
12.C 原文“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一句,说明霍去病军功显赫,也有他勇气可嘉、
身先士卒的原因。
13.(1)合骑侯公孙敖因行军滞留未能够与骠骑将军会师,应当斩首,赎罪为民。
(评分参考:坐:因为。行留:行军滞留。赎:赎罪。每点 1 分,大意 1 分)
(2)(他)让浑邪王单独乘驿车先到皇帝巡行的住处,又率浑邪王的部众渡过黄河,
(评分参考:传:传车,驿车。诣:去,往。行在所:皇帝巡行的住处。每点 1 分,大意 1 分)
14.①霍去病年轻时就身居高位,地位尊贵不能体恤士卒。②生活骄奢,他率军出征时,他即使
把剩余的精米肥肉统统丢弃,也不体恤忍饥挨饿的士兵③塞外作战,士卒乏粮,他却自顾玩乐。
(评分参考:每点 2 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霍去病,是大将军卫青姐姐卫少儿的儿子。霍去病因是皇后的姐姐的儿子,十八岁便为侍
中。他善于骑马射箭,两次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大将军根据皇帝的命令,拨给他一批精
壮士卒,让他担任剽姚校尉。他带领八百名轻骑勇士远离卫青所率的大军几百里,去夺取战功,
捕杀敌人极多。汉武帝以二千五百户封霍去病为冠军侯。
元狩二年的春天,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率领一万名骑兵从陇西出发进击匈奴,立有战功,
汉武帝加封霍去病食邑二千二百户。这年夏天,霍去病与合骑侯公孙敖一齐从北地郡分两路出
兵。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一齐从右北平郡也分两路出兵。李广率四千骑兵先到目的地,张
骞率领一万人马后到。匈奴左贤王带领数万骑兵包围了李广部,李广与敌人激战两天,伤亡过
半,杀死的敌人则更多一些。直到张骞部赶到,匈奴才退走。张骞因为部队行动迟缓,应当斩
首,赎罪为民。霍去病从北地出发后,深入匈奴地区,合骑侯公孙敖因迷失道路,没能够与霍
去病会师。霍去病率军到达祁连山,捕杀敌人很多,汉武帝加封霍去病五千四百户。合骑侯公
孙敖因行军滞留未能够与骠骑将军会师,应当斩首,赎罪为民。许多老将率领的兵马也不如霍
去病。霍去病率领的士卒常常选拔骁勇善战的人补充,他自己也敢深入敌区,常和精壮士卒奔
驰在大军的前面。他的部队也是有天幸,从没遭遇过很大的危险。可是那些老将却常常落在后
面,不能得到良好的战机。从此霍去病日益受到武帝的宠爱而显贵,地位与大将军卫青相等。
这次战斗后,单于对浑邪王驻守西面而多次被漠军所败十分愤怒,浑邪王损失了几万士卒,
都是遭到骠骑将军的打击,他想把浑邪王召来杀掉。浑邪王就和休屠王等商量投降汉朝,派人
先约汉方代表在边境上商谈。这时大行令李息正准备在黄河岸边修筑城堡,俘获浑邪王使者,
立刻派人乘传车报告皇上。武帝担心匈奴是用诈降的手段乘机偷袭边境,就命令霍去病率军前
去迎接。霍去病的部队渡过黄河,与浑邪王的军队遥遥相望,浑邪王下属的裨王、裨将看到汉
军,很多人又不想投降,纷纷逃跑。霍去病立即飞马冲入匈奴军营,与浑邪王相见,杀死要逃
的八千人,让浑邪王单独乘驿车先到皇帝巡行的住处,又率浑邪王的部众渡过黄河。投降的匈
奴人有数万,号称十万。
霍去病为人沉默寡言,有勇气,敢做敢为。武帝曾经要他学习吴起、孙武的兵法,他回答
说:“打仗只看谋略,不必学习古代的兵法。”武帝替他修建了一座宅第,让他去看看,他回
答说:“匈奴不消灭,就无以为家。”因此汉武帝更加重视和宠爱他。但是霍去病很小就在皇
帝身边任侍中,贵宠惯了,不大关心士兵。他率领部队出征时,皇帝还要专门派太官为他带数
十车生活用品,回来时丢掉剩余的米和肉,而士兵却有挨饿的。在塞外作战时,士兵们缺乏军
粮,有的人饿得爬不起来,而霍去病却还要开辟场地,踢球玩乐。此类事情很多。微信超然客
霍去病元狩六年去世。武帝很悲伤,调发附属国穿黑衣的士兵,从长安列队直到茂陵。在
茂陵园为他修筑坟墓,形状像祁连山。并为他定谧号,合并“武”和“广地”两层意义称为景
桓侯。
15. C(“忧思难以排遣”“借酒欲消心中愁绪,抚琴却发现知音难觅”错误,前四句写月光与
月下的垂虹桥,迷离梦幻一般,并没有忧思;此情此景作者不禁雅兴大发,“酒一樽,琴三弄”,
饮酒弄琴,不亦乐乎。)
16. ①比喻:开头两句以“冰壶”来比喻月色,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月色的皎洁清亮。②衬托:借
作者在月色朦胧的垂虹桥上雅兴大发,饮酒弄琴,来衬托月色之美。③虚写、用典:作者用曹
植《洛神赋》的典故,想象洛神月夜前来,来凸显月色的美好迷人。(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7.(1)乘骐骥以驰骋兮 来吾道夫先路(2)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3)过春风
十里 尽荠麦青青
18.D(A、B 中途易辙。C 项与后句“变成遗传基因”逻辑不顺。)
19.C(文中的省略号表示语意未尽,给人想象的空间。A.表列举的省略。B.表示重复词语的
省略。C.表语意未尽 。D.表示语言的断断续续。)
20.戏台上的灯光,几乎成为他少年记忆里最宝贵的光源,照亮了他的记忆,也照亮了一代代
中国人的少年记忆。解析:①多层定语语序不当,“他”或“他的”表示所属的定语要前置。
“最宝贵”应修饰“光源”;②“照亮了他的记忆”应置于“也照亮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少年记
忆”之前,更符合逻辑。(每点 1 分,共 2 分。)
21.①体育不能被忽视 ②不能把体育活动单一化 ③引导体育运动不只靠兴趣(本题 3 分,答出一点
得 1 分,意思答对即可。句式不对,该句不得分。字数不合要求,不得分)
22.①健康离不开体育运动 ②经常参加体育活动 ③兴趣不是唯一的驱动力(本题 6 分,答出一点得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扣1分)
23.【立意构思】
一、审题立意
本次作文以“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纪念为背景,以“青年的时代使命”为主旨立意方向,
结合所给五句言论材料,并以“新时期五四精神”征文活动为任务驱使展开立意构思。其中“青
年”是这次写作的对象范围,而“新时期五四精神”是立意的核心认识,特别要注意的是材料
的提示“请你从以下所给材料中联系思考”,所以五句所给材料是同学们审题立意的依据,也
就是说不能超越这 5 句所限定的范围,可以从中选择组合。
在 5 句言论材料中需要解读的是第一句“博学而笃志,切文而静思,仁在其中”是出自《论
语·子张》意思是: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
事,仁德就在其中了。其他四句的意思比较直白。故既然是五句言论就可以从中思考和选择要
确定的写作方向,根据五句所言,可以形成以下立意方向:
(1)青年人要广学习,立大志,多关心现实,在实践中磨练自我——这一立意第 1、5 句
都有涉及,无论是《论语》的“切文而静思”还是习近平的“青年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
当看客”都表达了这一层意思。
(2)青年人不仅要有志向,更要树立信心,切实奋斗,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第 2、3
句是从如何实践的角度去谈“新时期五四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新中国的成立正是从“五四”
开始的一代代革命者的奋斗,尤其当年一批新青年的奋斗而来;而当今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绩
也同样离不开各行各业中青年人的创业奋斗。
(3)青年人要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点是从青年人成长
的角度,第 4、5 句都有涉及,“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就是要嘱咐青年人要把自己的
发展紧紧与国家、民族、时代的命运相连,做时代的弄潮儿。
以上思考立意时紧扣所给材料,切忌脱离扩大,泛泛而谈,更无需夸夸而谈,在批改中发
现有立意没有紧密结合所给材料,如写“爱国”“中国梦”(5 句材料中并没有直接涉及);还
有立意太广泛,如“论青年人”等,尤其在标题中仍是宽宏大量,如《五四精神》《叹百年五
四》《新时代旧精神》《百年中国梦》等过宽又无明确,正如今年深圳一模中有同学写《论创
新》一样,题目太大,又不准确,小作者难以驾驭(结果只有 37 分)。
与此相反,通过以往的训练,有些同学进步很大,从命题上可见一斑,如《奋斗不止玉汝
于成》《不奋斗不青春》《秉青年意志造一代强国》《握时代潮流扬青春本色》《一理想之奋
斗造青年之光华》等,这些命题具体明确,切合材料。
【素材参考】
(1)石光银——坚守 30 年,“沙漠少年”成就绿色梦想。
2018 年 11 月,中国四大沙漠之一、占地面积 4.22 万平方公里的毛乌素沙漠突然火了,原
因是它快要被消灭了。从 1959 年开始,当地人民在政府领导下开展了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涌
现出了中国第一位治沙英雄石光银、19 岁就开启一场长达 33 年的人沙战斗的殷玉珍、一家三代
36 年接力治沙的张立强等无数治沙英雄。如今毛乌素沙漠的绿化面积达 80%,“沙漠”二字即
将成为历史!网友感叹“沙漠变绿洲,创造了人间奇迹”。
(2)刘明侦——是在 Nature 上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的最年轻中国女学者。
她 18 岁留学英国, 24 岁博士毕业于牛津大学。她入选第十二批“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她
是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刘明侦。没有人生来就是“学霸”,一路走来,对刘明
侦来说,以实验室为家,与数据为伴,是家常便饭。“一般新材料的研究期只有 3-5 年,为了
抢时间,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做实验。”在英国研究新型太阳能电池时,刘明侦在实验室一待就
是十几个小时。从研究材料到发表论文,刘明侦花了半年多时间进行密集攻关,终于抢在此领
域的最前端发表研究成果。目前,刘明侦的论文在 Google 学术上引用量已超过 3000 次,她也
成为在《自然》正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的最年轻的中国女学者。她说:“我们这一代,
享受了丰厚的社会资源和国家资源,所以我们不再是单个的个体,我们对社会和国家是有使命
的,也是有责任的。”
(3)萧敬腾——在狂妄迷茫的青春岁月里,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
从台湾综艺节目“超级星光大道”成名,踏上歌唱道路,直至成为金曲歌王,有人说萧敬
腾的身体里驻扎着一个猛兽,其实,他只是给青春找到了一个支点! 叛逆少年走出阴霾,萧敬
腾出生在台北市万华区,青春的焦躁无处安放,沉溺在叛逆和暴力中,成了大人眼中的坏学生。
抽烟、打架、翘课,不一而足。 在萧敬腾彷徨无知的时候,台北市少年辅导组织的义工将萧
敬腾从悬崖边拉了回来。因为辅导员的一句“为什么不把打架的力气用到音乐上”。从此他找
到了人生的目标。萧敬腾说,他不喜欢讲苦,在还没有成功,在你还在努力的时候,不要告诉
人家你有多苦,当你成功的时候也不需要你自己来说,他们会知道。在狂妄迷茫的青春岁月里,
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将其作为青春的支点,不懈努力,我们的青春将开出美丽的花朵,
我们的生命也将因此获得新生。
(4)雷军——创办小米时,雷军刚过 40 岁,“站在台风口,猪也能飞起来”。
雷军说,小米模式的背后,是互联网思维的胜利,是先进的互联网生产力对传统生产力的
胜利。具体展开,又是雷军常讲的七字箴言——专注、极致、口碑、快。创办小米时,雷军刚
过 40 岁。“四十而不惑”,雷军自己也说,小米是他最后一次创业,是积累了 20 年的商业经
验之后,“毕其功于一役”的一次全新测验考试。 “前面 16 年在金山练基本功,后面几年练
了一些无形的东西,直到感觉自己准备好了,出来做小米。”1969 年出生于湖北仙桃,18 岁考
入武汉大学计算机系。雷军说,他用两年时间修 完了所需学分,并完成了结业设计。但雷军的
勤奋,也是圈内知名的。金山时期,雷军就是中关村有名的“劳模”,平均每天工作 12 小时以
上。这个习惯也 被连结到了小米。多位小米员工向财新记者证实,好几次在凌晨两三点时,看
到雷军的司机在楼下等他。雷军感慨地说:“人是不克不及推着石头往山上走的,这样会很累,
而且会被山上随时滚落的石头给打下去。要做的是,先爬到山顶,随便踢块石头下去。”
(5)陈三洋——港珠澳大桥建设者,超级工程锻造的青春。
港珠澳大桥,世界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被
世人誉为“超级工程”。身为技术员的陈三洋,除了每天完成审图纸、做方案、定工艺、审核
查验、协调施工等“规定动作”,还自我加压、钻研工艺,先后为施工提出了“冷却循环水可
逆流式分流器”等建议。每年 10 多项合理化建议被采纳,让陈三洋成了同事眼中的“创新达人”。
6 年过去,他已不再是初出茅庐的应届生,而成了能“挑大梁”的项目技术骨干。“经验是试出
来的,质量是磨出来的。”为了适应南方的海洋性气候、保障使用寿命,大桥人工岛主体建筑、
挡浪墙采用了更高技术规格的清水混凝土。“以前没有施工经验,我们就一次次地打模板、做
实验,一次次地调整材料比例,最终达到了最佳效果。”陈三洋说这样的过程十分煎熬,但绝
不后悔,“超级工程不仅是‘产品’,更是个‘作品’,每个细节都应该是完美的,不能留一
丝遗憾。”正是凭借这股子认真劲,大桥建设者们创造了“极限 3 毫米对接偏差”“最终接头
毫米级偏差”等一项项震撼人心的纪录,圆满完成了 33 节巨型沉管和最终接头安装的施工任务,
创造了外海沉管隧道滴水不漏的建设奇迹。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面对艰苦的生
活条件、繁重的工作压力,青年建设者们没有畏惧,反而被激发出更加昂扬的斗志。
【写作展示】
青年强,则国强
似乎五四风云还未远去,热血与青春这片大地久久不散。又是一年五四时,遥望回想,邓
小平先生不禁叹道:“青年一代的成长,这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正如“江
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所说,从历史中走来,泱泱华夏,铸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优
秀的青年。青年是生命力的体现,是国家的基石,是时代的支柱。故曰:“青年强则国家强。”
文化兴则青年强。1840 年,一颗炮弹从海面上呼啸而来,轰然中震醒了国人天朝上国的美
梦,拉开了百年黑暗的序幕。但晚清的暮钟与新时代的号角同时响起时,有这样一些人深知文
化兴国的真理。炮火弥漫中,辜鸿铭远渡重洋,奔赴异国求学救国;耻笑不屑中,王国维毅力
于北大讲台上捍卫国学;人心惶惶而自顾不暇的乱世里,陈独秀、胡适以一介书生之躯,挥扬
起“科学”“新文化”的旗帜,掀起新文学的热潮……我忆起《无问西东》里,在那个硝烟四
起的时代,西南联大的师生仍在做着一些看似无用的事情,在战壕中学生物考古,读泰戈尔,
这些在旁人眼中不切实际,不实用,但偏偏是这些东西,在山河破碎之际,给予青年们一腔少
年意气,敢于喊出:“中国不亡,有我!”书生可敬。国家强大的底气来源于深厚的文学底蕴,
文兴,国盛。
处世仁则青年强。《论语》谈仁,为“克”。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天下归仁矣。为人
矣,而由人乎哉。”所谓礼,便是人心。对于当代青年而言,礼不应是附加在身上的衣物,而
是一种内在的修养,是以我们应该立足本心于世。我们当代青年处于一个最好的时代,同时也
是最坏的时代,不可否认,时代的“快进”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便利与生活的改善。但是在这
个快节奏的社会,人心日益浮躁,在人生的分叉路上,有的青年在其中迷失自身,被商业化、
物质化,像是《变形计》中农村少年吴宗宏,被城市的繁华迷花了眼,失去了自我。但有的青
年却不改初心,一如快递小哥雷海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能坚持读诗颂词,正是来自诗词的雕
刻,让雷海为在漫游文学之际,懂得了何以为人,为人以何。《菜根谭》中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
有这样一席话,"欲其中者,波沸寒谭,山林不见其寂,虚其中者,凉生酷暑,朝市不知其宣。"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当代青年当克己服礼,静心制欲,方能不迷失自身,从而以自强不息。
心志勇则青年强。习近平先生说“青年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看客。” 我认为这每
一位中华青年都应该用一生铭记。百年前,一代青年为了民族与国家毅然走上街头,纵使面对
军警的镇压,他们却因心中的信念与追求未曾退缩半步。正是他们,让革命的熊熊烈焰在神州
大地上燃起,正是他们,用血肉书写民族觉醒的最强篇章。青年心中的热血激起了国人的血性,
在硝烟中,跌撞前行。心勇而志达,作为一名青年,我们应无畏无惧,不问西东。
智者不惑,仁者不优,勇者不惧,则中华青年强,则国家强,这便是五四精神。这种精神
如酒浓烈醇厚,流淌在每一位青年的血肉中;如字铁画银钩,刻印在每一位青年的骨髓中。
以青年为本,壮青年之志
五四运动,这场以青年学生为主的爱国运动,一百年来不现历史沧桑,仍以青春活力的形
象示人。为了重现“五四精神”,学校举办活动,希望学生以青春为资本,壮青年之大志。
奋斗,是为了不灭青春之火。毛泽东曾言:“什么是模范青年,就是要有永久奋斗这一条。”
埋头于书海,是奋斗。奔跑于跑道,是奋斗。在青年的身上,我们总能看见他们努力奋斗的光
芒,亦如百年前的那场运动,奋斗的精神,一脉相传。曾国藩认为,少年经不得顺境。的确,
有青年年少的活力,自有重重阻碍的苦恼。青年的奋斗,便是为了跨越那一道道的栏杆,奔向
胜利的终点。
自信,是为了散发青春之光。青年的身上,洋溢着朝气蓬勃的笑容。透过那笑容,我们身
边仿佛就想起了那句话:“相信自己的力量吧,我们是青年。”臧克家所言极是,青年的力量,
让人无法预估。不禁想起了夏伯渝依靠假肢,不懈坚持也登上了珠峰,这不正是他相信自己的
结果吗?作为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怎能没有自信去探索人生的旅途呢?正如海子所说:“以
梦为马,不负韶华。”把握机会,展露青年自信的笑容,在青春的舞台上,展现青年最迷人最
动人的一面。
勇敢,为了争做青春的主角。习近平有这样一句话:“青年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
当看客。”如何做先锋,勇气是我认为极为重要的一点。人要是有了勇气,即便是一剪薄弱的
光,也可以骄傲地捧出辉煌。孔子的弟子宰予,身上有着不同于其它学生的可贵品质,就是他
敢于质疑,敢于不盲从,这让他在许多学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孔门十哲之一。这告诉我们,一
个个的勇敢与人生的命运紧紧相连,一直很喜爱史铁生的那句话:“生命分为两种,一种是有
限的身在,一种是无限的行魂。”作为一个青年,我们不仅要有身在,更要有魂在。将勇气与
身魂合一,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争做青年舞台上那个最夺人眼球的主角。
五四已过去百年,“五四精神”即仍永存于人们心中。纵然时光不停更迭,我们仍旧看到,
一百年前,那群青年学生,浩浩荡荡的气势,他们身上,是奋斗,是自信,是勇敢,显得格外
耀眼。今日,我们也理当做到以青春为资本,壮青年之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