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高考湖南四大名校名师团队猜题卷(A)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①文化虛无主义通过庸俗化、娱乐化、反智化手法,诱导社会文化呈现出虚无样态。从表面看,文化
虚无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与激荡,实际上是中西意识形态的冲突与交锋。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
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文化虚无主义的攻击对象。第一,文化虚无主义矮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
以讨论“‘中国有没有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好不好’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大不大”为方式,推崇
“黄色文明没落论”,叫嚣“西方文明中心论”,否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自觉精
神和价值观念体系,湮灭国人的民族文化记忆,割裂现代性同作为“根”与“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联系。第二,文化虚无主义质疑革命文化,它常与历史虚无主义勾结,打着“寻求真相”的旗号虚构史实,
以主观臆造革命历史的方式改写革命文化。同时,它以假设历史的研究方法鼓噪“革命原罪论”“革命偶
然论”,颠覆人民对革命及其文化精神、价值的认知,割裂现代性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书写的革命文化
的联系。第三,文化虛无主义消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打着学术价值中立的幌子叫嚣“马克思主义过时
论”,质疑中国道路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行“普世价值”,意图以意识形态渗透引发文化体系破裂、
文化精神消解并弱化主流文化的价值引领功能,割裂现代性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联系。
③在资本逻辑推动下,文化虚无主义选取庸俗化、娱乐化、反智化等极具煽动力和破坏力的叙事手法,
将主流文化虚无为俗态、媚态、丑态,在各类文化产品中隐匿渗透。第一,以庸俗化手法俗化文化。为博
人眼球,一部分网红用粗俗语言、夸张形式传播“土味文化”,无形中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散布
开来,这些格调不高雅、内容不健康的文化倾向将崇高的文化精神和文化价值世俗化、恶俗化,使文化丧
失超越性功能。第二,以娱乐化手法俗化文化。文化虚无主义为满足资本需要,一味迎合公众消遣需求和
感性欲望,使“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它利用“标题党”“小鲜肉”吸引流量,把明
星的生活起居拍摄成饮食男女的影视节目,营造出娱乐至死的拟态环境,平面代替深刻、边缘取代中心的
后现代叙事降低了公众的文化品位。第三,以反智化手法丑化文化。文化虚无主义煽动民粹情绪,使公众
受其蛊惑后贬损、侮辱专家和学者。知识分子身份污名化的本质是对科学权威和科学理性的挑衅。同时,
随着近年来审丑文化的泛起,丑化中华传统武术等国粹的“大师”摇身一变成为受人追捧的名人,在满足
一部分人变态审美需要的同时,更助长了文化虚无主义以“扮丑”来哗众取宠的嚣张气焰,这一系列反理
性、反崇高的错误导向扭曲了正确的文化观。
④文化虚无主义以网络为主传播渠道,通过“议程设置”和圈层化的社群传播扩大自身影响力,活跃
于世俗生活及学术空间中。第一,以网络为主阵地,实现碎片化传播。文化虚无主义抓住网民心理,依照
“吸睛原则”,利用短视频、表情包等载体,在一些短视频平台隐匿传播反主流文化。伪公知及伪学者假
借“意见领袖”身份,发布辣评夺人眼球,民众在“碎片化”的信息中将文化作为“快餐”而消费。第二,
以“议程设置”为陷阱,实现裂变化传播。文化虚无主义常以社会舆论焦点为切口,在舆论场“利用连续
不断的‘转发’实现涟漪般传播。”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文化虛无主义以形而上学否定观杜撰疫情中的经
济问题、民生问题,以所谓的亲历者姿态发表迷惑性言论,质疑集体主义文化,解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给文化认同甚至是国家现代化发展道路认同带来恶劣影响。第三,以圈层为对象,实现社群化传播。
文化虚无主义钻营不同圈层的文化认知特点,炮制不同的文化产品。它利用网络平台,在青年群体中煽动、
播种“丧文化”“佛系文化”,利用广播、电视,在中老年群体中传播以伪科学为代表的“反理性文化”;
利用大众传媒,在大众圈层传播庸俗、低俗、恶俗文化,利用学术讨论在精英阶层传播反主流文化。
(节选自《新时代文化虚无主义的中国样态、理论批判及治理对策》)
材料二
①对于身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来说,面对全球化的发展潮流,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文化思潮,面对来
自意识形态领域的威胁,坚定自身文化立场,树立本民族文化自信心,做新时代的“君子”,肩负起时代
责任,是我们当代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
②新时代青年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责任与我们的文化传统是密不可分的。中华民族五千多年
文明历史得以延续至今,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愈发展现勃勃生机;中华民族能在繁荣富强时抑或是在内忧
外患时得以生存发展,繁衍至今,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文明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中华民族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展现的强大凝聚力和感召力。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
有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充满信心,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充满信心,才能有坚持坚守的定力、
奋起奋发的勇气、创新创造的活力。
③中国自古以来就注重“君子之道”的培养。中国传统所称的“君子”,主要是儒家所提倡的符合“三
立”标准的人,即立德、立功、立言之人。这些在儒学经典著作中都得到了体现,如《论语》中提到的“士
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孟子》中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都对“君子”
的标准做出了规定。随着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的正统思想,其所提倡的“君子”标准也在随后的历朝历代得
到了继承和发展。说到古代君子的最高标准,那就非张载所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
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莫属了。不仅只是在古代,在近现代中华民族遭遇“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华民族
面临深重灾难、危在旦夕之时,也是一批又一批爱国者站了出来,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
避趋之”;梁启超的“少年强则国强”;孙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以及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周
总理的“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事例太多太多。正是这一代又一代志士能人“为天地立心,为生
民立命”。
④胸怀民族国家大义,“继往圣绝学”,才使得中华文化得以一代又一代继承和发扬,不至于因为国
家积贫积弱、被动挨打时而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作为新时代的“君子”,
青年有责任,也必须继承圣贤先哲们“为往圣继绝学”的精神,守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铸造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魂”,坚定文化自信,坚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爱国、励志、求真、力行方面做出表率,在思想迷雾中驱散迷雾,看清方向,笃定前行。这是中华民族
赋予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每一个青年都必须传承和发扬。
(节选自何小红《文化自信与青年责任》)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化虚无主义表现极具迷惑性,其本质是中西意识形态的冲突与交锋,其结果是诱导社会文化呈现虚无
样态。
B.庸俗化、娱乐化、反智化,质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矮化革命文化,消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虚
无主义的惯用手法。
C.文化虚无主义在资本逻辑推动下,为迎合公众消遣需求和感性欲望,利用网红、明星、“大师”的流量
效应,营造出娱乐至死的拟态环境。
D.网络是文化虚无主义传播的主要渠道,实现社群化传播是其方式之一,其主要内容是播种“丧文化”“佛
系文化”,传播“反理性文化”“反主流文化”。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材料一从文化虚无主义的攻击对象、文化虚无主义运用的手法、文化虚无主义传播的方式等三个方面分
析了文化虚无主义的特点。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自觉精神和价值体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
和感召力。
C.儒家提倡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三立”标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
特的精神标识。
D.新时代青年要继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君子之道”,要有
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责任担当。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 分)( )
A.近年来,故宫“越活越年轻”。故宫人用一系列文创活动和文创产品,让国人感受流淌的文脉和古人的
智慧。
B.“满屏竞传飞花令,一众争说武亦姝。”一个个与古诗词结缘的故事令人动容,我们看到了传承数千年
文化的力量。
C.李子柒,当今中国第一“网红”。央视称赞她“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
国故事。”
D.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祥麟说“我和祖国一起走过了 20 世纪几乎全部的历程,我为今天的祖国感到骄傲。”
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 分)
5.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联系现实谈谈在网络化时代,应如何抵御文化虚无主义的销蚀?(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歌 声
吴伯箫
(1)感人的歌声留给人的记忆是长远的。无论哪一首激动人心的歌,最初在哪里听过,哪里的情景就会
深深地留在记忆里。环境,天气,人物,色彩,甚至连听歌时的感触,都会烙印在记忆的深处,象在记忆
里摄下了声音的影片一样。
(2)我以无限恋念的心情,想起延安的歌声来了。
(3)延安的歌声,是革命的歌声,战斗的歌声,劳动的歌声,极为广泛的群众的歌声。列宁在纪念《国
际歌》的作者欧仁•鲍狄埃的文章里说:“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
里,不管他怎样感到自己是异邦人,言语不通,举目无亲,远离祖国,——他都可以凭《国际歌》的熟悉
的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国际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的声音,共
同的语言。我们也可以这样看延安的歌。在延安,《国际歌》就是被最庄严最普遍地歌唱的。
(4)回想从冼星海同志指挥的《生产大合唱》开始吧。那是一九三九年夏初一个晚上,在延安城北门外
西山脚下的坪坝上。煤气灯照得通亮。以煤气灯为中心,聚集了上万的人。印象中仿佛都是青年人。大家
心里热呼呼的,见到每个人都感到亲热。不管认识不认识,见到谁都打招呼。会场上那些男的,女的,都
一律穿着灰布军装,朴素整洁,打扮得都那样漂亮。大家说说笑笑,熙熙攘攘,象欢度快乐的节日一样。
是的,正是欢乐的节日,是第一个五四青年节。就是在那天晚上,我们听了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同志那篇有
名的报告:《青年运动的方向》。
(5)说的这时候,是报告完了,热烈的鼓掌、欢呼以后,大家正极兴奋的时候。那真是“意气风发,斗
志昂扬”;只是大家酣醉的幸福里,那里还想不出这样恰当的形容文字。每个人都咀嚼、回味报告里的深
刻意义和警辟的语句:“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最后的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和
工农民众相结合。”“今天到会的人,大多数来自千里万里之外,不论姓张姓李,是男是女,作工务农,
大家都是一条心。”咀嚼着,回味着这些语句,同时等候大合唱开始。
(6)露天会场。西边是黑黝黝的群山,东边是流水汤汤的延河,隔河是青凉山。南边是隐隐约约的古城
和城上的女墙。北边是一条路,沿了延河,蜿蜒过蓝家坪,狄青牢,直通去三边的阳关大道。合唱开始,
大概已经是夜里十一点了。
(7)就在那样不平凡的时刻,在那个可纪念的地方,我第一次听见唱:
(8)二月里来,好风光,
(9)家家户户种田忙。……
(10)冼星海同志指挥得那样有气派,姿势优美,大方;动作有节奏,有感情。随着指挥棍的移动,上
百人,不,上千人,还不,仿佛全部到会的,上万人,都一齐歌唱。歌声悠扬,淳朴,象谆谆的教诲,又
象娓娓的谈话,一直唱到人们的心里,又从心里唱出来,弥漫整个广场。声浪碰到群山,群山发出回响;
声浪越过延河,延河演出伴奏;几番回荡往复,一直辐散到遥远的地方。抗日战争的前线后方,有谁没有
听过,没有唱过那种从延安唱出来的歌呢?
(11)延安唱歌,成为一种风气。部队里唱歌,学校里唱歌,工厂、农村、机关里也唱歌。每逢开会,
各路队伍都是踏着歌走来,踏着歌回去。往往开会以前唱歌,休息的时候还是唱歌。没有歌声的集会几乎
是没有的。列宁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德国工人歌咏团,说他们是“在法兰克福一家小酒馆的一间黑暗的、
充满了油烟的里屋集会,房子里是用脂油做的蜡烛照明的”。在黑暗的时代里,唱唱歌该是多么困难啊。
在延安,大家是在解放了的自由的土地上,为什么不随时随地集体地、大声地歌唱呢?每次唱歌,都有唱有
合,互相鼓舞着唱,互相竞赛着唱。有时简直形成歌的河流,歌的海洋,歌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接唱,
联唱,轮唱,使你辨不清头尾,摸不到边际。那才叫尽情的歌唱哩!
(12)一首歌唱完,指挥用两臂有力地一收,歌声便戛然停止。这样简直把唱歌变成了一种思想、一种
语言、甚至一种号令。千人万人能被歌声团结起来,组织起来,踏着统一的步伐前进,听着统一号令战斗。
(13)延安歌声,也有传统,那就是陕北民歌。
(14)“信天游”唱起来高亢、悠远,“蓝花花”唱起来缠绵、哀怨。那多半是歌唱爱情,诉说别离,
控诉旧社会剥削压迫的。
(15)时代变了,延安的歌就增加了新的曲调,换上了新的内容。二十年前那个时候,主要是歌唱革命,
歌唱领袖,歌唱抗战,歌唱生产。延安唱的歌很快传到各抗日根据地,后来又传到一个接一个的解放了的
地区。日本投降以后,哪里听到延安的歌声,哪里就快要解放了。延安的歌声直接变成了解放的先声,譬
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那首歌吧,从苏区唱起,一直就是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人民解放军的先遣
部队。哪个地方的人民最痛苦,哪个战场上的战斗最艰巨,这首歌就先到哪里。听见这首歌,连小孩子都
知道人民的救星来了,毛主席的队伍来了。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人们含着笑又含
着喜欢的眼泪听这首歌。我甚至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听别人唱这首歌,仿佛也是自己在唱。听见声音,
仿佛同时看见了队伍,看见队伍两旁拥挤着欢迎队伍的人群。人群里,年长的是大娘,大爷,同年的是大
哥,大嫂,兄弟,姊妹,都是亲人。又仿佛队伍同时是群众,群众又同时是队伍,根本分不清。这首歌,
唱一千遍,听一万遍,我都喜欢。
(16)这里就不说我喜欢那首唱遍世界的歌——《东方红》了。那是标志着全国人民对伟大领袖衷心爱
戴的歌,又是人民群众自己创作的歌。谁不喜欢呢?从心里,从灵魂的深处。
(选自《吴伯箫散文选》,有删节,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 年版)
6.下列对这篇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以“歌声”为题,生动描绘出延安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一个侧面。《歌声》是对延安“歌声”的礼
赞,也是对延安革命精神的礼赞。
B.文章以歌声为线索,分别从唱歌的热烈场面、唱歌的风气、唱歌的传统三个方面,对延安歌声的特点做
了生动而形象的描述,联想丰富,感情奔放。
C.从全篇看,作者精心选材、巧妙构思,随着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随着歌声出现的场面和气氛的不
同,文章亦显得波澜起伏,悬念叠出,引人入胜。
D.文章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熔于一炉。以叙事为主,穿插场景描写、细节描写,夹以点染思想的议
论,字里行间融进抒情的音调和色彩。
7.文中涉及四首歌的抒写,都有其深刻含意和构思设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 分)( )
A.《国际歌》的联想,展示了延安军民崇高的精神境界,含蓄地揭示出正是共产主义的理想鼓舞着他们的
斗争与生活。
B.描写《生产大合唱》的场景,表现了延安军民龙腾虎跃的劳动场面,传达了延安军民不畏困难、决心抗
战到底的不屈意志。
C.通过《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联想,表明严明的纪律是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保证,反映了人民子弟兵
为人民的本质特点。
D.《东方红》这首歌,跳动着《国际歌》的音符和旋律,倾吐着亿万民众对人民领袖的爱戴衷情,因为他
才是“延安大合唱”的“总指挥”。
8.这篇散文语言很有特点。请结合文章选择一个角度分析其语言特色(4 分)
9.结合文中(6)-(10)段内容,写一段赏析场面描写的文字,不超过 100 字(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将军公孙贺。义渠人,其先胡种。贺父浑邪,景帝时为平曲侯,坐法失侯。贺,武帝为太子舍人....。武
帝立八岁,以太仆为轻车将军,军马邑。后四岁,以轻车将军出云中。后五岁,以骑将军从大将军有功,
封为南窌侯。后一岁,以左将军再从大将军出定襄,无功。后四岁,以坐.酎金失侯。后八岁,以浮沮将军
出五原二千余里,无功。后八岁,以太仆为丞相,封葛绎侯。贺七为将军,出击匈奴无大功,而再侯,为
丞相。坐子敬声与阳石公主有私,为巫蛊,族灭,无后。
节选自《史记•列传第五十一》
材料二
贺少为骑士,从军数有功。贺夫人君孺,卫皇后姊也,贺由是有宠。
初,贺引拜.为丞相,不受印缓,顿首涕泣,曰:“臣本边鄙,以鞍马骑射为官,材诚不任宰相。”上
与左右..见贺悲哀,感动下泣,曰:“扶起丞相。”贺不肯起,上乃起去,贺不得已拜。出,左右问其故,
贺曰:“主上贤明,臣不足以称,恐负重责,从是殆矣。”
贺子敬声,代贺为太仆,父子并居公卿位。敬声以皇后姊子,骄奢不奉法,征和中擅用北军钱千九百
万,发觉,下狱。是时诏捕阳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敬声罪上许之。后果得安世。
安世者,京师大侠也,闻贺欲以赎子,笑曰:“丞相祸及宗矣。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
械。”安世遂从狱中上书,告敬声与阳石公主有私,及使人巫祭祠诅上,且上甘泉当驰道埋偶人,祝诅有
恶言。下有司案验贺,穷治所犯,遂父子死狱中,家族。
节选自《汉书•公孙贺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是时/诏捕阳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敬声罪/上许之
B.是时/诏捕阳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敬声罪/上许之
C.是时/诏捕阳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敬声罪/上许之
D.是时/诏捕阳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敬声罪/上许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太子舍人”中国古代官名,初设置于秦汉,执掌东宫宿卫,后来也兼管秘书、侍从之职。也指古代豪
门贵族家里的门客。
B.“坐”本义是指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后引申为就坐、留守、座位,因……而定罪、因为等。此处应理解
为“因……而定罪”。
C.“拜”本义表示敬意的礼节,引申指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此文中指授予一定的官职。
D.“左右”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的“左右”意一致,做“近臣、随从”解
释。
1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公孙贺的祖先是匈奴人,他同他的父亲都曾封侯,也曾因犯法失候。
B.公孙贺年轻时是骑士,参军数立战功。公孙贺的母亲卫君孺,是卫皇后的姐姐。
C.公孙贺不愿接受丞相印绶,认为自己凭才能不能担任宰相一职,汉帝和大臣非常感动。
D.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代替公孙贺做了太仆,父子同居公卿之位。其子却因宠骄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贺七为将军,出击匈奴无大功,而再侯,为丞相。(4 分)
(2)征和中擅用北军钱千九百万,发觉,下狱。(4 分)
14.公孙贺被族灭的原因是什么?(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献始兴公时拜右拾遗
王维
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粱肉,崎岖见王侯。
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任智诚则短,守任固其优。
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雠。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
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
[注]始兴公,即张九龄。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开篇两句连用两个“宁”字,表明作者隐居生活的决心,抒发强烈的情感。
B.第三句中的“粱肉”比喻富贵的生活,“不用”一词表明作者的厌恶之情。
C.“匹夫”“贱子”是谦称,“大君子”则用来赞美张九龄,用语得体恰当。
D.“野树林”“涧水流”意境,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16.本诗前半部分表现作者厌恶官场之意,后半部分又表现欲获得赏识提拔之情。前后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
看法。(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人的一生,实在很长,也实在很短。曹操慨叹人生短暂“譬如朝露”,苏轼在《赤壁赋》中以
“ , ”表达了相近的意思。
(2)李白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和手法,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 ”得到体现。
(3)人才兴则国家兴,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清末进步思想家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就曾大声疾呼:
“ , 。”希望大胆选拔人才。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春天来时,去看一场花开。去看最喜欢的桃花吧,有人说桃花是最寂寞的花,当时不解,人们都说桃
花是最喜热闹的花啊,后来才知道,( ),满树怒放,只是谁人懂,谁人欣赏。
夏天来时,去看一场雨落。用心去发现,雨是唯美的,诗意的,忧伤的。夏天的雨,特别受人们欢迎,
期盼它的到来。心情好的时候,可以不顾行人的目光,到雨中畅快淋漓一场。可能也会想,雨落的时候,
是天在为谁哭泣呢!在诗人的笔下,雨是可以蚀人骨血的。
秋天来时,去看一场叶落。琥珀般的叶子,在秋风的用力抚摸下,似也有不甘,不甘就此陨落;明知
力量过小,也敢同命运摇摇摆摆的做斗争,得益于叶子有着顽强的精神是关键,可终究,力量悬殊,颤颤
抖抖的飘落而下,与大地来个亲吻;细听,风中似传来了他们哭泣的声音。我多想说:叶儿,你顽强的精
神值得我们学习;叶儿,你莫灰心,请细细等;叶儿,待来年春天姑娘来临时,又是你的天空,届时,又
将绚烂整个春夏艳阳天。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人们喜爱寂寞,是喜欢她的热闹
B.人们喜爱热闹,是喜欢她的寂寞
C.桃花因为寂寞,所以喜欢热闹,喜欢热闹,却因为寂寞
D.桃花喜欢热闹,却因为寂寞,因为寂寞,所以喜欢热闹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B.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C.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D.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碳中和最早出现于欧洲,由环保人士提出,并且成为受到各国政府重视的实际绿化行动。碳中和是指
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
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最近几十年,二氧化碳的排放使全球的气温从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急剧上升。越来越多的证据和研究
表明,温度升高对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性打击。如图:
表 1:温度升高会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性打击
升温场景 酷热 海平面上升 脊椎动物
灭种
植物灭种 昆虫灭种 永冻层解
冻
耕地减少
1.5°C 14% 0.40m 4% 8% 6% 4.8km² 3%
2°C 37% 0.46m 8% 16% 18% 6.6km² 7%
。应对气候变化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
很多国家在 2000 年以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而中国达到碳高峰时间比其他国家晚得多,规划的碳中
和时间也要晚 10 年。中国最高决策层已承诺 2060 年实现碳中和。关于碳中和的承诺,充分体现了我国的
大国责任和担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重要的举措之一,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持续高
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一目标的实现有利于确保我国能源独立及能源安全,同时有望利用新的技术和产
业优势实现“弯道超车”,重塑全球能源新标准及产业链。此外,碳中和将在产业链细分领域创造大量就
业机会,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21.请在文中横线上写一段文字概括“表 1”内容,要求语言流畅,内容完整,与前后文衔接自然,不超过
50 字(6 分)
22.根据文中划线的内容,拟写一则有引题与正题的复合式新闻标题,不超过 50 字(5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杖节牧羊”“乌鸟私情”历来成为人们褒扬的忠孝典范。一代名将左权的忠孝观更感天动地。
他爱妻儿,但戎马倥偬,团聚的方式只剩下见字如面:“分离二十一个月,何时相聚?念、念、念!”“我
虽如此爱太北(女儿),但是时局有变,你可大胆处理太北的问题,不必顾及我”。
为追寻救国之道,父兄母子十数年分离。将军告谢叔父:“愿以我的成功的事业,报你与我母亲对我
的恩爱”;将军告禀母亲“恐十年不能回家”“将全力贡献革命”。然而,直到牺牲,将军都未能履行与
母亲的“十年之约”。
解放大军入湘作战,绕道醴陵看望英雄母亲,母亲才知道日思夜想的儿子已为国捐躯多年。母亲请人
代笔写下“吾儿抗日成仁,死得其所,不愧有志男儿。”的祭文。
所谓家国两难,忠孝难全,但总有人能够将“两难”完美诠释,谱写出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赤子
之歌。
天地有大义,千秋尚凛然。怎样让“两难”得到完美诠释,值得新时代青年深刻感悟与认真思考。
要求:以“忠孝与大义”为主题,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
章,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21 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
湖南四大名校名师团队猜题卷(A)
语文参考答案
1.B(B 错,结合材料内容,原文中文化虚无主义在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上的态度分别
是“矮化”“质疑”。A.结合第①段理解;C 结合第③段理解;D.结合第④段理解。)
2.C(C 错,结合材料一第②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
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理解,“追求”“标识”还包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而非仅仅是儒家文化;A 根据材料一综合分析;B.结合材料一第②段和材料二第②段内容综合。D.
综合材料二第③④段内容分析)
3.D(联系材料二理解,其中心论点是“新时代青年要坚定自身文化立场,树立本民族文化自信心,肩负时
代责任,做新时代的“君子”。A、B、C 都体现了文化自信给青年的力量,而 D 项只是侯祥麟院士为祖国取
得的成就感到骄傲。)
4.文章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结构。
文章开头明确提出“新时代青年要坚定自身文化立场,树立本民族文化自信心,肩负时代责任,做新时代
的“君子”的中心论点(1 分)。然后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论述文化自信的重要性;(1 分)继而运用引用和例
举,阐释“君子”的标准,明确“君子之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的责任担当(1 分)。最后,指出当代青年,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爱国、
励志、求真、力行,看清方向,笃定前行(1 分)。
5.(1)要对自身文化充满信心;(2)要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文化虚无主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
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攻击;(3)要警惕网络上文化虚无主义庸俗化、娱乐化、反智化等极具煽动力
和破坏力的叙事手法;(4)要提高对网络上“标题党”“小鲜肉”“大师”“意见领袖”等各种文化现象的
辨识能力。[解析]解答此题,须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联系现实分析解读。答对一点计 2 分,答对两
点计 4 分,答对三点计 6 分。
6.C(“悬念叠出”错)
7.B(“龙腾虎跃的劳动场面”错,应为“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
8.《歌声》用比喻描写事物,形成了优美、朴实、含蓄的语言特色(1 分)。用“声音的影片”、“歌声悠扬,
淳朴,象谆谆的教诲,又象娓娓的谈话”、“声浪碰到群山,群山发出回响;声浪越过延河,河水演出伴
奏”、“歌的河流,歌的海洋”、“这样简直把唱歌变成了一种思想,一种语言,甚至一种号令”、“它
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早的甘幕”作比,绘声绘色,变幻无穷(1 分,例举两例即可)。贴切的比喻,
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亲切感和可感性,将“歌声”付诸形色和感情,形象生动,诗意盎然(效果答对两点
即可,1 分)。抒发对延安歌声的赞美和延安精神的歌颂(1 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特色的鉴赏能力。可以选择一个角度(修辞手法、句式特点、表达方式、风格特
色等,1 分)+分析内容(1 分)+分析效果(1 分)十分析情感(1 分)四个方面鉴赏。
赏析例(2):《歌声》多用短句,以明快的节奏,抒写语言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 分)。如“在延安,大家
是在解放了的自由的土地上……那才叫尽情地歌唱哩!”一段文字(1 分),以短句为主,夹以较长的句式,
构成了短促有力、酣畅明快的节奏(1 分);烘托出作者对延安恢弘的歌唱场面的赞美和欢快之情,语言抒情
而含蓄(1 分)。赏析例(3):《歌声》句子结构延宕(1 分),结尾处“谁不喜欢呢?从心里,从灵魂深处。”
延宕式的句子结构形式(1 分),抒情含蓄,使作品结尾有了丰富的“潜台词”(1 分);揭示出《东方红》的
音符和旋律,倾吐着亿万人民对领袖的爱戴之情(1 分)。
9.文章(6)-(10)段描绘了一幅庄严而又热烈的“大合唱”场面(2 分)。点面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示
例(1 分);运用比喻、夸张、顶针、反问等修辞手法+示例(1 分);主次分明,相互衬托+示例(1 分)。表现
了延安军民不畏困难,决心抗战到底的不屈意志(1 分)。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能力、个性化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必须是从场面描写的角度赏析评论。
解答此题,必须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①概括场面特点(2 分)+②分析场面描写的方法和示例(3 分)+③场面
描写体现出的情感倾向(1 分)。
10.C
11.A(“也指古代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错。
12.B(卫君孺是公孙贺的妻子,而非“母亲”,从后文“敬声以皇后姊子,骄奢不奉法”可知。)
13.(1)公孙贺七次当将军,出击匈奴没有建立大功,却两次被封侯,当了丞相。(得分点:“而”表转折,
“再”两次,“侯”名词作被动用,“被封侯”,句意 1 分。)
(2)武帝征和年间,擅自挪用北军的钱一千九百万,事情被发现察觉后,(敬声)被逮入监狱。(得分点:“擅”
擅自、私自,“觉”察觉,“下”被动,被投入(逮入),句意 1 分。)
14.(1)其子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有私情;(2)指使巫师在祭祀时诅咒皇上;(3)在上甘泉宫的驰道上埋偶人,
诅咒的语言更加恶毒。
15.B(使用的是借代,而非比喻)
16.不矛盾。(1)作者厌恶官场,表现其清高、守仁的节操。(2)所拜求之人具有一心为公、心系苍生的君子
风格。(3)作者以此希望得到公平对待,以施展才华,而非屈从私心。(计分:每点 2 分)
17.(1)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2)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3)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
格降人才
18.D(从括号前后文意看,括号内陈述对象应为“桃花”,而非“人们”,承接内容应为“热闹”,所以 A、
B、C 错。)
19.C(“叶儿,你莫灰心,请细细等”运用拟人修辞。A 是借代,“管弦”代指音乐;B 是夸张;D 用“凤凰
叫”“香兰笑”分别喻指“玉碎”“芙蓉泣露”的声音与状态。)
20.“也敢摇摇摆摆的同命运做斗争”“得益于叶子有着颃强的精神”。(“也敢同命运摇摇摆摆的做斗争”
语序错误;“得益于叶子有着顽强的精神是关键”杂糅了“得益于……”和“是关键……”两种结构。改
对一点计 1 分,改对两点计 3 分)
21.温度上升 0.5 度(1 分),地球酷热程度就会提高 23%(1 分),海平面上升 0.06 米(1 分),脊椎动物、植
物、昆虫灭种的百分比成倍提高(1 分),永冻层解冻面积会扩大 1.8km2(1 分),耕地减少 4%(1 分)。
22.引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 分)体现大国责任与担当(1 分)
正题:中国承诺(1 分)2060 年(1 分)实现碳中和(1 分)
[解析]要抓住题干中“复合式新闻标题”要求,首先明确“复合式新闻标题”的结构特点:引题揭示背景、
目的,为引出正题服务;正题是新闻主体。然后从对象主体、时间、事件、意义等方面筛选关键信息,具
体如下:背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的——体现大国责任与担当,主体——中国;时间——2060 年;
事件——实现碳中和。
23.写作指导:本题属于情境式任务驱动型作文。其题意在于引导青年学生理解新时代“忠”“孝”的内涵,
以及“忠孝”与“大义”之间的辩证关系,培养青年学生正确的“忠孝”观,树立学生为国家民族的利益,
敢于舍生取义的责任担当意识。
自古以来家国两难,忠孝难全,但一代名将左权却将“忠”“孝”诠释得感人至深。为了追寻救国之道,
与父兄慈母十数年分离,“愿以我的成功的事业,报你与我母亲对我的恩爱”;为了抗击日寇,与爱妻娇
女只能见字如面。最终以身殉国,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左权毅然决然选择了“大我”,舍弃“小我”。英
雄母亲说他“死得其所”。
从英雄和英雄母亲的言行中,能够让人理解“忠”与“孝”的辩证关系——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
孝,亦即“天地之大义”。
文章立意,必须紧扣材料情境,围绕“为国尽忠乃是大孝”“忠孝体现家国情怀”展开,阐释“忠”“孝”
与“大义”的辩证关系。如果仅仅只从“忠”或者只从“孝”的角度立意,都属于不符合情境与任务要求。
按《高考评分细则》评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将军公孙贺,他是义渠人,他的祖先是匈奴人。公孙贺的父亲浑邪,汉景帝时代被封为平曲候,因为
犯法而失掉侯爵。公孙贺在汉武帝时担任太子舍人。汉武帝即位八年,公孙贺以太仆身份做了轻车将军,
驻军在马邑。过了四年,公孙贺以轻车将军的身份从云中出发攻打匈奴。又过了五年,公孙贺以骑将军的
身份跟随大将军打匈奴有功,被封为南帘侯。过了一年,公孙贺以左将军的身份两次跟随大将军从定襄出
兵打匈奴,没有功劳。过了四年,因为犯了助祭金成色不足和分量不够的罪而失掉侯爵。过了八年,以浮
沮将军的身份从五原出兵,远征两千余里打匈奴,没有功劳。过了八年,以太仆的身份出任丞相,受封葛
绎侯。公孙贺七次当将军,出击匈奴没有建立大功,却两次被封侯,当了丞相。后来因儿子公孙敬声与阳
石公主通奸,又搞巫蛊之事,被灭族,没有留下后代。
材料二
公孙贺年轻时当骑士,参军作战数立战功。公孙贺的夫人卫君孺,是卫皇后的姐姐,公孙贺因此而受
宠幸。
当初公孙贺被任命为丞相时,不愿接受丞相印绶,叩头哭泣,说:“我本来是边界上的人,靠鞍马骑
射的本领当了官,才能实在不能胜任宰相。”皇上和左右大臣看见公孙贺悲哀,都触动感情流下泪来,武
帝说:“扶起丞相。”公孙贺不肯起来,皇上就起身走了,公孙贺不得已接受了任命。出宫后,左右大臣
问公孙贺不愿当丞相的原因,公孙贺说:“皇上贤明,我当丞相不称职,害怕受重责,从此就危险了。”
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代替公孙贺做了太仆,父子同居公卿之位。公孙敬声仗恃自己是皇后姐姐的
儿子,骄纵奢侈不守法令,武帝征和年间,擅自挪用北军的钱一千九百万,事情发现察觉后,被逮入监狱。
这时,皇上下诏搜捕阳陵县人朱安世还没捕获,皇上急于将其逮捕归案,公孙贺自己请求追捕朱安世来赎
公孙敬声的罪。皇上允许了公孙贺的请求。后来,公孙贺果然抓获朱安世。朱安世是京城的大侠客,听说
公孙贺想用他为儿子赎罪,笑着说:“丞相的灾祸牵连到他的宗族了。我正要告发丞相违法的事,诉讼的
话很多,砍伐南山的竹子也写不完,用斜谷的木头做桎梏也不能束缚我,不让我告发。”朱安世于是从狱
中上书,告发公孙敬声和阳石公主私通,以及指使巫师在祭祀时诅咒皇上,并且在上甘泉官的驰道上埋偶
人,诅咒的语言更加恶毒。武帝下令有关的主管部门审讯查验公孙贺,彻底追查他所犯的罪行,竟致父子
二人死在狱中,全家被族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