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四川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ID:691956

大小:228.25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1-05-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四川省各地 2020-2021 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东山记 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 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 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 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袅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吠。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岗,田畴平洐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 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 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 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皆 来,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 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 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 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指道旁冈麓顾 余曰:“是吾营乐丘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2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 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 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既游之 明年,八月戊子记。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 B. 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 C. 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 D. 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乙亥..指的是乙亥年,这是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法,60 年一个循环,如辛丑年。 B. 朔.指每月农历初一,“朔”也可引申为“开头”,如“朔”可指清晨,这是一天的开头。望日则是指 每月的十六,晦日是每月的三十。 C. 传觞..是宴饮中传递酒杯劝酒。古人喝酒很有讲究,也衍生了很多游戏,如“流觞曲水”。 D. 寒食..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B. 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C. 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物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 文章主要记叙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伤感。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 (2)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袅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答案】10. C 11. B 12. C 13. (1)听任小船漂流而去,出没在旷远迷茫的江面上.。 (2)这时风和日丽,野草与树木的花朵盛开,香气飘拂沾染衣裳袭人,百鸟争鸣。于是动手清扫石面, 坐在上面。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未几”意思是“不久”,是时间副词,一般单独成句,“余归庐陵”意思是“我将要返回庐陵”,“归” 的地方是“庐陵”,二者之间不能断开,排除 A。 “追记”的宾语是“之”,意思是“追记东山之行”,动宾之后断开,排除 BD。 本句的句意为:过了不久,我将要返回庐陵,临行特地到立恭府上留宿话别,这才动手追记东山之行。没 有写完,立恭拿去读,边读边哭。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望日则是指每月的十六,晦日是每月的三十”理解错误,“望”指的是农历每月的十五,农历每月 十六称为“既望”,“晦日”指的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因为农历每月不一定都有三十天,所以,称“晦 日”为“农历每月的三十”不准确。 故选 B。 【12 题详解】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分析概括的能力。 C.“出游后应该有游记……作者因为事物繁忙”分析错误,文中“是游宜有记”的意思是“这次游览可 得写篇游记”;作者一直未能写成,不仅仅是事务繁忙,还因为“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 罢”。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纵”,听任;“一苇”,比喻小船象一片芦苇叶狭长而轻;“凌”,越过;“万顷”,形容江面 宽广。 (2)“和畅”,温和舒畅;“葩”,花;“拂拂”,风吹动的样子。 【点睛】参考译文: 洪武二十八年,我旅居武昌。武昌有位蒋隐溪先生,祖上也是我们庐陵人,已经八十多岁,爱读道家 书。儿子立恭会写诗。父子二人都是气度旷达的人,平日深居简出,隐藏自己的和才气,不随便与人来往, 只和我情投意合。 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人带着四五个童仆,携带酒食,出门远游。天海每有亮,朝东走,走过洪山寺 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约十里,穿松林,趟水过山涧。涧水清澈,伸出可以泛小舟。溪边一块大圆 石,能坐十几个人。古松翠竹,绿阴掩映,十分茂密。这时风和日丽,野草与树木的花朵盛开,香气飘拂 沾染衣裳袭人,百鸟争鸣。于是动手清扫石面,坐在上面。 坐了许久,听见鸡叫声。我招呼立恭起身,向东走了几十步,翻过了一道山冈,只见田野平坦广阔, 近处有十几间茅舍。于是前去拜访。一位约有七十多岁的老者,长常的头发像雪一样白,披落在双肩,面 容红润光泽,好像是会饮酒的人。老者邀请我们老人坐下。窗下有几套书。立恭抽出一册《列子》,我拿 起一部《白虎通》,都想把书带走却不便开口索取。老人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这两部书我没有用处。” 于是,我们两人各自将书揣在怀里,告辞离开。 回到石上坐下,分派童子摘来芋叶当盘子,把肉放在上面。立恭举起葫芦酌酒,传递就被依次喝了几 轮,立恭乘兴写了一首七言近体诗,我和了一首。酒喝到一半,有一个骑马经过的人,竟是我的老朋友无 5 偿左护卫李千户。他先是感到惊讶,相视一笑,却并不停留,径直驱马离开。不久,便备办了丰盛的酒菜, 带着一位五言古诗。立恭不写,只一味地向道士敬酒。道士不能承受,躬身告饶,引起众人捧腹大笑。李 千户取出琵琶连弹数曲。立恭谒折断了一根竹子,钻了几个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般悦耳的声音。隐溪 老先生谒忍不住唱了一阕费无隐的《苏武慢》。道士翩翩起舞,两个童仆谒跟在他后面拍着手跳了起来。 之后,道士再次拱手行礼问立恭:“先生为什么不肯为贫道赋诗?”立恭提笔写了几首绝句,诗句更加新 奇。于是重新喝酒,我喝立恭酒量不大,都有些醉意。 不久太阳西下,距离溪边山峰只剩一丈多了,隐溪先生唤回我俩,说:“玩乐难道没有止境嘛?”于 是,我们和李千户、道士拱手作别。途中,隐溪先生指着道旁山冈脚下,回头对我说:“这里就是我修建 坟墓的地方。”又指着路边的桃树嘱咐我:“明年赏桃花时就到这里来找我吧。” 回来之后,立恭对我说:“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可是当时我没有闲暇写作此文。这年冬天,隐 溪先生竟黯然长逝。我痛苦哀悼。第二年寒食节,与立恭相约去给老人家扫墓。没想到哪时我又闹了一场 病,未能追记东山之行。过了不久,我将要返回庐陵,临行特地到立恭府上留宿话别,这才动手追记东山 之行。没有写完,立恭拿去读,边读边哭,我也忍不住潸然泪下,于是再次搁笔。但是相对奥自己往日与 蒋氏父子交好深厚,而且在武昌逗留期送给立恭。东山春游的第二年,八月初三日记。 四川省南充市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廷,字子正,南充人。嘉靖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苏州知府,有政声。时倭乱未靖,廷建议 以江南属镇守总兵官,专驻吴淞,江北属分守副总兵,专驻狼山。遂为定制。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 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转左侍郎还理部事以通州御倭功 加俸二级迁.南京礼部尚书,召为左都御史。隆庆元年六月,京师雨潦坏庐舍,命廷督御史分行振恤。会朝 觐天下官,廷请严禁馈遗,酌道里费,以儆官邪,苏民力。帝谒诸陵,诏廷同英国公张溶居守。中官许义 挟刃胁人财,为巡城御史李学道所笞。群珰①伺学道早朝,邀.击之左掖门外。廷上其状,论戍有差。 御 史齐康为高拱劾徐阶,廷言:“康怀奸党邪,不重惩无以定国是。”帝为谪康,谕留阶。拱遂引疾去。而 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康疏语复论阶,阶 亦引疾去。廷因发齐奸利事,遂下齐诏狱..。刑部尚书毛恺当齐戍,诏释为民。拱起再相,廷恐其修郤,而 恺亦阶所引,遂先后乞休以避之。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讼齐事,谓廷、恺阿阶意,罗织不辜。刑部尚 6 书刘自强覆奏:“齐所坐无实,廷、恺屈法徇私。”诏夺恺职,廷斥为民,宥齐,补通州判官。 万历初, 齐以不谨罢,恺已前卒。浙江巡按御史谢廷杰讼恺狷洁有古人风,坐.按张齐夺官,今齐已黜,足知恺守正。 诏复恺官。于是巡抚四川都御史曾省吾言:“廷守苏州时,人比之赵清献②。直节劲气,始终无改。宜如 毛恺例复官。”诏以故官致仕。十六年,给夫廪如制,仍以高年特赐存问。明年卒,谥.恭节。 [注]①珰:中国汉代武职宦官帽子的装饰品,后借指宦官。②赵清献:北宋名臣,他请廉爱民,弹劾 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 始解/以通州御倭功/加俸二级/ B. 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 廷辨/ 始解/以通州御倭功/加俸二级/ C. 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给事中李邦义因幼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 始解以通州/御倭功加俸二级/ D. 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史部/尚书严讷为廷辨 始解/以通州御倭/功加俸二级/ 1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代的户部掌管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文章中,王廷曾担任户部主事 一职。 B. “迁”用于宫职调动,一般指升宫,而“左迁”指贬官。文章中,“迁南京礼部尚书”中的“迁”指 “升官”。 C. “诏狱”是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这里的罪犯由皇帝定罪。文中,给事中张齐就下过诏狱,后被圼帝 释放。 D.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给予褒扬的称号,唐高祖就是谥号.谥号不 能用贬词。 7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廷关注国防,并进言献策。他曾建议派将领令门驻守吴淞、狼山,以抵御倭寇进犯。他的建议被朝 廷采纳,并成为朝廷同定的制度。 B. 王廷为官恪尽职守,秉持正义。京城发生雨灾,王廷奉命赈灾;李学道惩治宦官许义之后遭到报复, 王廷上奏朝廷,使恶人受到惩罚。 C. 王廷疾恶如仇,敢于揭发奸邪行为。他奏请重惩心怀奸诈并与行为不埔者勾结的御史齐康.还揭发给事 中张齐在巡行边境时收受贿赂的事. D. 王廷性悄耿直,也因此遭贬黜。他任职苏州时,人们把他比作宋代名臣赵清献:他被革职后,曾省吾 出于同情,奏请朝廷恢复其宫职。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官许义挟刃胁人财,为巡城御史李学道所笞。 (2)拱起再相,廷恐其修郤,而恺亦阶所引,遂先后乞休以避之。 【答案】10. B 11. D 12. D 13. (1)宦官许义持刀胁迫别人拿出钱财,被巡城御史李学道用鞭子打。(挟、胁、被动句式,句意) (2)高拱被起用再度为相,王廷害怕他报复.毛恺也是徐阶所引荐的.于是他们先后请求辞职束回避高拱。 (相、修郤、引、乞休,句意) 【解析】 【10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所给画线句子中名词较多,其中“淮安”“通州”是地名,“巡按御史”“给事中”“吏 部尚书”都是官职,“严讷”“朱纲”“李邦义”都是人名,再按句中顺序将官职与人名组合,可知,“按 御史朱纲”“给事中李邦义”“吏部尚书严讷”中间不能断开,结合上下文可推断出画线句子的大意是淮 安发生大饥荒,王廷和巡按御史朱纲秦请留下商税作为军饷,被皇帝下诏严词指责,给事中李邦义趁此弹 劾他拘泥而不知变通。吏部尚书严讷替王延辩护.才得免除处罚。因为在通州抵御倭寇的功劳.增加二级薪 禄。据此可正确断句。 8 【11 题详解】 试题分析:D 项,“唐高祖就是谥号。谥号不能用贬词”不当,唐高祖是庙号,唐高祖李渊,字叔德,唐 朝开国皇帝。贞观九年病逝,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在献陵。另外,谥号为东亚古代君主、诸侯(包 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 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也就是谥号也可以用来表示贬低。 【12 题详解】 试题分析:D 项,“曾省吾出于同情”理解错误。从原文中曾省吾的进言为“廷守苏州时,人比之赵清献 ②。直节劲气,始终无改。宜如毛恺例复官”,意思是说“王廷任苏州知府时。人们将他比作赵清献。他 耿直坚强、始终没有改变。应该援引毛恺的例子恢复官职”,可见,曾省吾是出于对王廷高尚品格的仰慕 而建议朝廷恢复其官职,而非仅仅出于同情。 点睛: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在文意的理解,一般没有赏析的内容。 解答时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一般只在某一小点,主 要有: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人物性格陈述不恰 当;凭空添加,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关系。答题时注意“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差别和重点 词语的翻译,还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一般文言中经常省略主语,所以注意辨析省略主语,区分“人 物”,总体关照段首的“时间”、“地点”,区分“事件”表述是否错误等。本题 D 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结 尾部分,通过与原文对比,可知选项错解了文意。 【1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 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 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和句式有:(1)“挟”,带、拿、持;“胁”, 胁迫;“为……所”,被动句式,“为巡城御史李学道所笞”,被巡城御史李学道用鞭子打;(2)“相”, 动词,做相;“修郤”,报复;“引”,引荐;“乞休”请求辞职。 参考译文: 王廷,字子正,南充人。嘉靖十一年(1532)考取进士。授任户部主事,改任御史。曾任苏州知府,施 9 政有好名声。当时倭这祸乱尚未平定。王廷建议让江南属佑守总兵官专门驻守吴淞,让江北属分守副总兵 专门驻守很山,于是就成了固定的制度。淮安发生大饥荒.他和巡按御史朱纲秦请留下商税作为军饷,被 皇帝下诏严词指责,给事中李邦义趁此弹劾他拘泥而不知变通.吏部尚书严讷替王延辩护.才得免除处罚。 因为在通州抵御倭寇的功劳.增加二级薪禄。调任南京礼部尚书,召任左都御史。隆庆元年六月,京城雨 大毁坏房屋,朝廷命令王廷督率御史分路珉灾、抚恤。正赶上皇帝会见天下官员,王廷请求严禁馈贈.斟 酌給以旅费,来警戒官员中的不正之风,使民力恢复。皇帝并谒各皇陵.诏令王廷同英国公张溶在京成留 守。宦官许义持刀胁迫别人拿出钱财.被 巡城御史李学道鞭笞,一群宦官侦察到李学道去上早钥,就在左 掖门外拦截殴打他。王廷上奏了这一情况,将 这些宦官分别判罪流放。御史齐康替高拱弹劾除阶,王廷 进言:“齐康心怀奸诈,勾结行为不端的人,不重重地 惩罚就没法定下国家大事。”皇帝因此贬谪了齐 康.下诏挽留徐阶。高拱便借口患病辞职离去。给事中张齐.曾经巡行边境,接受过商人的钱財。事情渐渐 泄露.私下请求徐阶的儿子徐墦从中调停,徐墦拒绝跟他相见。张齐怀恨在心.就摘取齐康奏疏中的话又要 定徐阶的罪.徐阶也借口生病辞职离去。王廷揭发张齐受贿的事.皇 帝便将张齐打入诏狱。刑部尚书毛恺 判定张齐充军。皇帝诏令释放他为老百姓。高拱被起用再度为相,王廷害怕他报复.毛恺也是徐阶所引荐 的.于是他们先后请求辞职束回避高拱。给事中周芸、御之李纯朴诉讼张齐这件事,认为王廷、毛恺迎合 了徐阶的意思.陷害了无罪的人。刑部尚书刘自强再度上秦:“对张齐所判的罪没有 事实依据.王廷、毛 恺徇私枉法。”诏令削去毛恺的官职.将王廷革职为老百姓。宽恕了张务.让他补任通州判官.万历初年, 张齐因为失职被罢免,而毛恺已在这之前死去。浙江巡按御史谢廷杰申诉毛恺清正廉洁有古人的作 风, 因为审查张齐的案件而被刺夺官职,现在张齐已被罢黜。足以知道毛恺橾守端正。诏令恢复毛恺的官职。 于是巡抚四川都御史曾劣吾进言:“王廷任苏州知府时。人们将他比作赵清献。他耿直坚强、始终没有改 变。应 该援引毛恺的例子恢复官职。”诏令他按原先官职退休。万历十六年按制度供应他役夫廪食,仍 旧因他高龄而特赐派人慰问。第二年去世.谥号恭节。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 2020- 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宗泽,字汝霖。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佑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末甲。调大名 馆陶尉。吕惠卿帅鄜延,檄.泽与邑令视河埽,檄至,泽适丧长子,奉檄遽行。惠卿闻之,曰:“可谓国尔 忘家者。”靖康元年,中丞陈过庭等列荐,假宗正少卿,充和议使。泽曰:“是行不生还矣。”或问之,泽 曰:“敌能悔过退师固善,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议者谓泽刚方不屈,恐害和议,上不遣,命 知磁州。磁经敌骑蹂躏之余,人民逃徙。泽至,缮城壁,浚湟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 (且)上言:“邢、洺、磁等五州各蓄精兵二万人,敌攻一郡则四郡皆应,是一郡之兵常有十万人。”上嘉 10 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二年正月,泽至开德,十三战皆捷,以书劝王檄诸道兵会京城。又移书北道总管 赵野、河东北路宣抚范讷、知兴仁府曾楙合兵入援。三人皆以泽为狂,不答。泽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 炽未可轻举泽怒欲斩之诸将乞贷淬使得效死泽命淬进兵遇金人败之。秉义郎岳飞犯法将刑,泽一见奇之, 曰:“此将材也。”会金人攻汜水,泽以五百骑授飞,使立功赎罪。飞大败金人而还,遂升飞为统制,飞由 是知名。泽威声日著,北方闻其名,常尊惮之,对南人言,必曰宗爷爷。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 (黄)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 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诸将出,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都人号恸。遗表犹赞上还京。赠观文殿学 士,谥忠简。 (摘自《宋史·宗泽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泽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泽怒/欲斩之诸将/乞贷/淬使得效死/泽命淬进兵/遇金人/败之 B.泽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泽怒/欲斩之/诸将乞贷淬/使得效死/泽命淬进兵/遇金人/败之 C.泽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泽怒/欲斩之诸将/乞贷/淬使得效死/泽命淬进兵/遇金人/败之 D.泽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泽怒/欲斩之/诸将乞贷淬/使得效死/泽命淬进兵/遇金人/败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自宋起,中进士者多即授官,无需经吏部选试。 B.檄,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与“移文”合称“檄移”,移文多用于晓谕等。 C.除,意为任命,多指除去旧职以任新职。古代表授予官职的词还有拜、举、授等。 D.蒙尘,蒙受风尘,美好事物遭埋没。文章此处指帝王因微服出访而在外奔波辛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宗泽爱国忘家,至死不渝。他接到吕惠卿令他视察黄河堤防设施的檄文时,虽逢长子去世,仍立即动 身;临终前他无一语谈及家事,只念念不忘收复失地。 B.宗泽精明能干,富军事才能。他在担任磁州知州期间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防备措施,为坚守磁州作 长远打算,并为此向朝廷献计献策,使五郡互为援助。 C.宗泽豪爽有大志,刚方不屈。他直陈时弊遭到考官不公正对待;他被推荐充任和议使,却做好了赴死 不归的打算;多次为黄潜善所阻仍坚持上疏请皇帝还京。 D.宗泽知人善用,威名远扬。他发现将才岳飞并大胆起用,成就一代英雄威名;他多次打败金兵,甚至 孤军获胜,金人对他既尊敬又害怕,宋人称他宗爷爷。 11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 5 分,共 10 分) (1)泽曰:“敌能悔过退师固善,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泽至,缮城壁,浚湟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B 11.D(3 分)解析】“蒙尘”多指君王因战乱等失位流亡在外。由上下文“请上还京二十余奏”也可推知。) 12.D(3 分)【解析】(“宋人称他宗爷爷”错,应是金人与宋人谈到宗泽,必定称他为宗爷爷。) 13.(1)宗泽说:“敌人能够悔恨过错使军队撤离当然好,不这样的话,我怎么能在金人面前失去节操而辱 没了君王的命令呢?”(关键词:固善、安能、屈节,每点 1 分,大意 2 分) (2)宗泽到达(磁州)后,修缮城墙,疏浚湟池,整治器械,招募义勇的兵士,开始做坚决守住磁州 不移不弃的打算。(关键词:缮、浚、义勇,每点 1 分,大意 2 分) 【参考译文】宗泽,字汝霖。宗泽从小豪爽有大志,中元六年(1091)进士。在朝廷面试时,宗泽极力指陈 时弊,考官厌恶他太直,将他列为倒数第一。宗泽被调任大名馆陶县尉。吕惠卿为延帅,发檄文令宗泽与 邑令视察黄河堤防设施,檄文到,正碰上宗泽长子死,但宗泽奉檄立即动身。吕惠卿得知,说:“可称得 上是为国忘家。”靖康元年(1126),中丞陈过庭等联名举荐,宗泽被借以宗正少卿身份,充任和议使。宗泽 说:“此行不打算生回了。”有人问他原因,宗泽说:“敌人能够悔恨过错使军队撤离当然好,不这样的话, 我怎么能在金人面前失去节操而辱没了君王的命令呢?”有人认为宗泽刚直不屈,恐怕有害于和议,皇上 于是不派他出使,而任命他为磁州知州。磁州经过敌兵蹂躏之后,百姓逃亡,仓库空虚。宗泽到达(磁州) 后,修缮城墙,疏浚湟池,整治器械,招募义勇的兵士,开始做坚决守住磁州不移不弃的打算。他上奏说: “邢、洛、磁等五州各屯精兵二万人,敌进攻一郡,则其余四郡都应援,这样一郡的兵力经常保有十万人。” 皇上表示称赞,任命宗泽为河北义兵都总管。靖康二年正月,宗泽至开德,与金人十三战皆胜,他寄书信 劝告康王檄令诸道会兵京城。宗泽又发书给北道总管赵野、河东北路宣抚使范讷、知兴仁府曾懋,让他们 12 合兵救援京城。这三人都认为宗泽狂妄,不予理睬。宗泽领孤军前进,都统陈淬说敌势正盛,不可轻举妄 动。宗泽发怒,想将陈淬斩首,诸将请求宽免陈淬,让他以死效命。宗泽命令陈淬进兵,与敌人相遇,陈淬大败敌人。秉 义郎岳飞犯法将被处刑,宗泽见到岳飞感到惊奇,说:“这是一个将才。”正碰上金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 2020-2021 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昉,字公美,燕京人。仕辽,累世通显。昉五岁丧父,哭泣能尽哀。天庆二年,中进士..第一。补右 拾遗,转史馆修撰。累迁少府少监、乾文阁待制。加卫尉卿,知制诰,充高丽国信使。高丽虽旧通好,天 会四年奉表称藩而不肯进誓表累使要约皆不得要领而昉复至高丽移督再三高丽征国中读书人知古今者,商 榷辞旨,使酬答专对。凡涉旬乃始置对,谓昉曰:“小国事辽、宋二百年无誓表,未尝失藩臣礼。今事上 国,当与事辽、宋同礼。而屡盟长乱,圣人所不与,必不敢用誓表。”昉曰:“贵国必欲用古礼,舜五载 一巡狩,周六年五服一朝。”高丽人无以对,乃曰:“徐议之。”昉曰:“誓表朝会,一言决耳。”于是 高丽乃进誓表如约,昉乃还。宗干大说曰:“非卿谁能办此。”因谓执事..者曰:“自今出疆之使,皆宜择 人。” 明年,加昭文馆直学士,兼堂后官。再加谏议大夫,迁翰林侍讲学士。改礼部尚书,迁翰林学士,兼 太常卿、修国史,尚书如故。昉自天会十二年入礼部,在职凡七年。当是时,朝廷方议礼,制度或因或革, 多赖其意。除.济南尹,拜参知政事。皇统四年,表乞致仕..,不许。六年,再表乞致仕,乃除汴京留守,封 郓国公。复请如初,以仪同三司致仕。天德初,加开府仪同三司。薨。年六十八。 昉性仁厚,待物甚宽。有家奴诬告昉以马资送叛人出境,考之无状,有司以奴还昉,昉待之如初,曰: “奴诬主人以罪,求为良耳,何足怪哉。”人称其长者。昉虽贵,读书未尝去手,善属文,最长于诏册, 作《太祖睿德神功碑》,当世称之。自使高丽归,后高丽使者至,必问昉安否云。 (节选自《金史·韩昉传》) 13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会四年/奉表称藩而不肯进/誓表累使要约/皆不得要领而昉复至/高丽移督再三/ B. 天会四年/奉表称藩而不肯进誓表/累使要约/皆不得要领/而昉复至高丽/移督再三/ C. 天会四年/奉表称藩而不肯进/誓表累使要约/皆不得要领/而昉复至高丽/移督再三/ D. 天会四年/奉表称藩而不肯进誓表/累使要约/皆不得要领而昉复至/高丽移督再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 第者之称。 B. 执事,“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有指办事的官吏的意思,后用作对对方的敬称,表示不敢直指其 人,相当于“您”。 C. 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D. 除,在古代有授予官职,表示升迁之意,这样的词还有“拜、擢、谪、迁”等,上述材料中的“除” 就是这样的意思。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昉有孝心,读书有成就。小时父亲去世时就能伤心地表达自己的哀痛之情,后来又金榜题名,独占 鳌头。 B. 韩昉有辩才,深得推崇。在出使高丽时,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迫使高丽人敬献誓表。回朝廷后,得 到皇上推崇。 C. 韩昉多次升迁,深得重用。从文中看,韩昉为官经历了三个年号,曾要求辞官退休,没有同意,最终 在仪同三司的职位上退休。 D. 韩昉宅心仁厚,心胸开阔。韩昉的家奴曾诬告他用卖马的钱送给背叛出境的人,结果查无实据,但他 并没有怪罪家奴,待之如初。 14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奴诬主人以罪,求为良耳,何足怪哉。 (2)昉虽贵,读书未尝去手,善属文,最长于诏册,作《太祖睿德神功碑》,当世称之。 【答案】10. B 11. D 12. D 13. (1)家奴用罪行来诬陷主人,是为了求得平民(良家子)的身份,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2)韩昉虽为显贵,诗书未尝离手,并且擅长写文章,在诏册方面特别擅长。撰写的《太祖睿德神功碑》, 被当世称道赞誉。 四川省乐山市十校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 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独不能为 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 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 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 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叛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 险,衙吏踵(相继)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七年,徙扬州。旧发运司主东南漕法,听操舟者私载物货,征商不得留难。故操舟者辄富厚,以官舟 为家,补其敝漏,且周船夫之乏,故所载率皆速达无虞。近岁一切禁而不许,故舟弊人困,多盗所载以济 饥寒,公私皆病。 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 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后居海南,作《书传》;又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议》十五 15 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和陶诗》四卷。一时文人如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陈师道, 举世未之识,轼待之如朋俦,未尝以师资自予也。 (《宋史苏轼传》有改动) 10.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 文义粲然。 B. 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 文义粲然。 C. 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 /文义粲然。 D. 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 文义粲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古人往往有字,有的人还有号。但女人没有,由于男尊女卑的思想,有的女子甚至没有名字。 B.“丁母忧”、 “丁内忧”指父或母去世,有时也说“丁艰”。 C.“比冠”,也可以说“及冠”,古代男子十五岁要行加冠礼,表示男子成年,相当与现在的成人礼。 D.“擢”在古文中表示授予官职,“除”则表示除去官职,“谪”为贬官,“迁”是调任官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苏轼年少时,会读书,理解能力很强,读书能领悟要旨。 B.苏轼成人后读了许多名人大家的书,多次科考都可以得第一。 C.苏轼为官亲历亲为,做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叛官时亲自挑选水工,使危害减少一半。 D.当时的文人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陈师道均未出名,但苏轼把他们当做朋友,这表现了苏轼 谦逊的品质。 16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独不能为滂母邪?”(5 分) (2)近岁一切禁而不许,故舟弊人困,多盗所载以济饥寒,公私皆病。(5 分) 【答案】 10.A 11.B(A“女人没有”错,C“古代男子十五岁”错,D“除”是授予官职,“迁”分左迁、右迁,左迁是贬 官。) 12.C(是衙役自己挑选,不是苏轼。) 13.(1)踩分点“请”“若”“独……邪”各 1 分,大意 2 分。 (2)踩分点,省略 1 分,“济”“病”各 1 分,大意 2 分。 文言翻译 苏轼字叫子瞻,是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 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很有感慨,苏轼请问母亲:“我如果做范滂,母 亲能答应我这样做吗?”程氏说:“你能做范滂,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不久读《庄子》,感叹说: “我从前有的见解,嘴里不能说出,现在看到这本书,说到我心里了。” 嘉祐二年,参加礼部考试。当时 文章晦涩怪异的弊习很重,主考官欧阳修想加以改正,见到苏轼《刑赏忠厚论》,很惊喜,想定他为进士 第一名,但怀疑是自己的门客曾巩写的,便放在了第二名;又以《春秋》经义策问取得第一,殿试中乙科。 服母丧。嘉祐五年,调任福昌主簿。欧阳修因他才能识见都好,举荐他进秘阁。考试作策论六篇,过 去人们应试不起草,所以文章多数写得不好。苏轼开始起草,文理就很清晰。 授予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叛官。关中自从元昊叛乱后,百姓贫困差役繁重,岐山下每年输送到南 山的木筏,从渭河进入黄河,经过砥柱的险处,衙前役人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到其利弊所在,为他们修订 衙规,让他们自己选择水工按时进送或停止,从此害处被减少了一半。 元佑七年,移扬州。以前发运司主管东南漕运法,允许驾船的人私自载运货物,征收商税不许刁难。 17 所以驾船的人就富裕了,把官船当作自己的家,修治船只,还救济船夫们的困乏,所以所载货物都很快到 达而且没有事故。近年一切(私载)都被禁止,所以船只破旧人员贫困,多数人偷盗所运货物来救饥寒, 公家私人都受害。 苏轼和弟弟苏辙,学他们的父亲苏洵写文章,从来得之于天资。曾经自称:“写文章如同行云流水, 本来就没有一定的格式,仅是常要在该说的地方就说,该停的地方就停。”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话,都可以 写成文章。他的文体博大丰富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有文章以来,也属少见。后来住在海南,写了《尚 书传》;又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议》十五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和陶诗》 四卷。当时文人如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陈师道,还不被世人所知,苏轼都如朋友一样对待他们, 从来不曾以老师的地位自居。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二中学等四校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5 月)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 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 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 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 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 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 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 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 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 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 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18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 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 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 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 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 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10.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B.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C.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D.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11.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 )(3 分) A.《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 305 篇, 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四书”之一。 B.《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 373 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为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所作。 C.“三闾大夫”是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是主持宗庙祭祀,兼管贵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闲差事。 屈原遭贬后任此职。 D.列传,中国编年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为以后历代纪传体史书所沿用。司马 迁《史记》索隐:“列传者,谓列叙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 19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屈原为人孤傲清高,自命不凡。“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一句最能体现他的这种性格。 B.作者认为,楚怀王很想任用忠诚贤能的人来辅佐自己,只是他不能分辨忠奸善恶,才导致自己国破家 亡,身死异乡的下场。 C.渔父认为,真正的圣人应识时务,应该善于随着外物世事的变迁而改变自己的品行节操。 D.屈原认为,真正的圣人应"出淤泥而不染",无论在怎样的世事变迁中都要坚守自己的品行节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 (2)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答案】 10.D 11.C 12.A 13.(1)屈原使(自己的)道德端正、使(自己的)品行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小 人离间他们,(他)可以说处于困境啊。。“事”“间”“穷”各 1 分,句子大意 2 分。 (2)屈原走到江边,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脸色憔悴,形体和容貌枯瘦。 “被”“颜色”“形容”各 1 分,句子大意 2 分。 【解析】10.试题分析:做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 一般考核较少,一般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的充当的成分,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 行分析。如此题注意并列的谓语和人称的转换。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1.试题分析:A.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B《离骚》为抒情诗。D 列传是纪传体史书的 体裁之一。这是一道文化常识的考核的题目,去年在大纲卷中出现,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合乎当 今国学热的趋势,以后还会坚持。文言的选文是人物传记,那主要的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 20 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备考时 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 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 考点:理解常见古文常识。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2.试题分析:A“自命不凡”分析错。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 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 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 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13.试题分析: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 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 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 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 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 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 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 章的大语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屈原,名字叫平,担任楚怀王的左徒。(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 令,楚王很信任他。上官大夫和他职位相等,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楚怀王派 屈原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原编写的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要走草稿,屈原不给。(上官大 夫)于是谗毁他说:“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 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楚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 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 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 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境困难时,总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希望给以援助),所以 劳累疲倦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病痛和内心悲伤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使(自己的)道德端正、 使(自己的)品行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侍奉他的国君,小人离间他们,(他)可以说处于困境啊。 21 诚信却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原作《离骚》,是从怨愤引起的啊。 这时秦昭王和楚国通婚,要同怀王会见。怀王打算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以相信。 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楚王去:“为什么要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呢?”怀王最终去了。进入武关 后,秦国的伏兵截断了归楚的后路,扣留怀王求得割让土地。怀王很生气,不答应。(他)逃跑到赵国, 赵国不敢接纳(他)。(他)又回到秦国,最终死在了秦国,尸体被运回(楚国)埋葬。怀王的大儿子顷襄 王继位做国君,用他的弟弟子兰做令尹。楚国人全抱怨子兰,因为他劝说怀王去秦国却(导致怀王)未回; 屈原也痛恨他,虽然(自己)被流放,仍然眷恋楚国,关心怀王,不忘祖国而想返回朝中,希望君王能够 有一天能觉悟,楚国坏的习俗有一天能改变。他关心君王振兴国家,想把楚国从衰弱的局势中挽救过,在 一篇作品(《离骚》)里再三表达这种意愿。然而终于无济于事,所以不能返回朝中。令尹子兰听说了屈原 愤恨他的话后,很生气,马上派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顷襄王听了很生气,又把屈原放逐出去。 屈原走到江边,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脸色憔悴,形体和容貌都像干枯的树木一样。一个渔翁 看见就问他说:“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到这里?”屈原说:“全世界混浊却只有我一人清白,大家都醉了 却只有我一人清醒,(我)因此被放逐。”渔翁说:“聪明贤哲的人,不被事物所拘束,而能顺随世俗的变化。 全世上都混浊,为什么不顺着潮流推波助澜?众人都醉了,为什么不一同吃那酒糟喝那薄酒?为什么要保持 高尚的节操志向,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用手弹去冠上的灰尘,刚洗 过澡的人一定抖掉衣服上的尘土。一个人,谁又能用清净洁白的身体,去受脏物的污染呢?(我)宁愿跳 入水中,葬身鱼腹,又怎能用高尚纯结的品德,去蒙受世上的尘垢呢?”于是写下了《怀沙》赋,便抱着石 头,自己跳到汨罗江死了。 四川省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 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 子.驰逐重射。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田忌一不胜而 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 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 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 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 者因其势而利导之。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 “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 22 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 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 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 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节选自《史记..•孙膑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B.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 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C.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 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D.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孙武,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后世尊称兵圣或孙子。本文中称孙膑为“孙子”,是出于对 孙膑的尊敬。 B.黥,古代用作刑罚,在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后来也施于士兵,以防其逃跑。 C.公子,中国古代一种对别人的称谓,敬辞,多用于男性。先秦时称诸侯的儿子为公子,本文中即属此 种用法。 D.《史记》,二十四史之一,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个部分, 其中列传记载诸侯贵族之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孙膑才能出众,但也因此受到迫害。他曾与庞涓一同学习兵法,庞涓嫉贤妒能,假借罪名砍掉孙膑的 双足,并施以黥刑。 B.孙膑有胆识、有智谋。成功游说齐国使臣带其离魏奔齐;并得到田忌的赏识,献计使田忌取得赛马的 胜利,后被田忌推荐给齐王。 C.孙膑虑事全面,善于分析形势。魏国攻打赵国,田忌受命将兵,听从孙膑建议,围魏救赵,并取得了 桂陵之战的胜利。 D.孙膑用兵作战,因势利导。他利用庞涓自大骄傲、魏兵胆小怯懦的心理,依靠有利地形,在马陵一战 击溃魏军,迫使庞涓自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5 分) (2)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5 分) 23 【答案】 10.【答案:C 】 “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 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11.【答案:D 】 “列传记载诸侯贵族之事”说法错误。《史记》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十表,八书。其中,世家部分记诸侯国人事、勋贵兴亡;列传部分主要叙人臣,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 12.【答案:D 】 “魏兵胆小怯懦”属于张冠李戴。 13.(1)【译句】齐国的使臣来到大梁,孙膑以犯人的身份秘密地会见了齐使,进行游说。齐国的使臣认为 他是个奇才,就愉偷地用车把他载回齐国。(“如”,到、来到,1 分;“阴”,秘密地、私下里,1 分;“窃”, 偷偷地、悄悄地,1 分;整句通顺,2 分。) 13.(2)【译句】于是命令万名善于射箭的齐兵,埋伏在马陵道两边,约定说:“晚上看见(树下)火光亮起, 就万箭齐发。”(“善射者万弩”定语后置,1 分;“期”,约定,1 分;“举”,此处译作“亮起”,1 分;整句 通顺,2 分。)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