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四川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ID:691957

大小:201.14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5-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四川省各地 2020-2021 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诗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诗人由华州解职离成都去重庆途中。全诗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 14. 下列对古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第一、二句写近景,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 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 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 B. 三、四句写远景,诗人借助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等景物抒发内心的情感。这种以乐 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C. 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句话可 以看出诗人因年老不能胜任这一官职,一心归隐淡泊名利的情感。 D. 古诗最后两句说飘然一生像什么呢?不过是广阔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 天广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表现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伤感,一字一泪, 感人至深。 2 15. 诗的后四句是“抒怀”,“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是我们理解诗歌内容主旨的常用方法,所谓“以意 逆志”就是以己之意迎受诗人之志而加以钩考,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 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试运用“知人论事,以意逆志”的方法赏析之。 【答案】14. C 15. (1)颈联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抱负,但长期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 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他的休官主要不是因为老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 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2)尾联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了广阔天空的一只沙鸥,深刻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伤感之情。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这句话可以看出诗人因年老不能胜任这一官职,一心归隐淡泊名利的情感”,这句话表述错误。杜甫 志向远大,一生想要建立功业,却怀才不遇,志向得不到施展。此时,诗人内心悲愤,正话反说,因为受 到排挤才休官,却说成因为年老多病不得不休官,更添一丝无奈和凄楚之情。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 首先我们要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这一年正月,诗人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 友严武去世,诗人此刻凄苦无依。因此诗歌当中所见之景,都蕴含诗人之情。此刻的诗人就像江岸细草一 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接下来所写的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反衬了他孤苦伶 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 在这种背景下,诗人乘船出行,更加体会到了生活的漂泊无依之感,再加上此时诗人因为受排挤而休官, 远大志向得不到施展,却无处诉说,只能归责自己身体又老又病。有点名声,却是因为文章而出名,不是 因为建功立业,这一切和他的理想都是相违背的。倍感生活的无奈和失意,因此此时的诗人,就像那辽阔 天空飞翔的一只沙鸥,天空越广阔,沙鸥越渺小,越是无所依存。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飘零无依之悲叹。 四川省南充市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古(其七) 陶渊明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万里无云,春风和畅,在这样的良辰美景中,佳人款款出现。 B. 美好的时令“清夜”里,佳人通宵达旦地酣饮和歌唱。 C. 乐极生悲,欢歌之时,佳人竟然发出长长地叹息,怎么不让人心生悲伤感叹呢? D. 全诗乐春之意,惜春之情,伤春之感,浑然一体,让人产生深深地慨叹。 15. 本诗主要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比兴手法。全诗借写景起兴,诗人借美人迟暮的叹息,表明自己对少壮年华白白 流逝的感伤。 ②先扬后抑。前四句写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并具,极力表现了欢快的情绪,为后面的悲伤慨叹青春易 逝、年华难再蓄势。 ③虚实结合。首两句实写,美人欢歌畅饮为虚写;“云中月”“叶中华”虚实结合,既写眼前美好春景, 又比喻大好青春年华。 ④乐景衬哀情。首两句及“皎皎”句、“灼灼”句为乐景,渲染了春景的美好,反衬自己青春易逝、年华 虚度的感伤。 4 【解析】 【分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赏析能力。 C.“佳人竟然发出长长的叹息”错误。原诗中“歌竟长叹息”一句,“竟”应解释为“结束”,本句意思 是“佳人唱完歌后发出长长的叹息”。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反复阅读诗歌,抓住主要意象,理解诗歌情感,先明确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 ①比兴。“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借写景起兴,佳人酣歌,终将衰老;明 月皎皎,将为云掩;灼灼叶花,终将凋零,所以诗人也不免自伤暮年之至,运用了比兴手法,诗人借美人 迟暮的叹息,表明自己对少壮年华白白流逝的感伤。 ②先扬后抑。前四句“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写的是佳人在春天的一个“日 暮”和“清夜”的感触。日暮的景色很美,天空万里无云,显得何等澄澈;春风把微微的暖意一阵一阵地 送来,叫人感到多么舒适。可谓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并具,表现了对春景的陶醉;“歌竟长叹息, 持此感人多。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可谓是乐极生悲,大凡人们面对美 好的事物,常常是爱之又惟恐失之,如此春夜,真叫人喜不自胜,但转念一想,它又能存在几时?佳人会 想到:自己的芳华又能保持多久?芳颜清歌又能否得到世人的赏识?这就是“持此感人多”的种种复杂意 绪,春夜越美,春夜在她的印象中越好,就越能反跌出她的惶恐、她的失意、她的焦虑。前面的欢畅为后 面的慨叹青春易逝、年华难再蓄势。 ③虚实结合。首两句“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写自然环境,为实写;“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写美人欢歌畅饮,为虚写;诗中“云中月”“叶中华”虚实结合,既写眼前美 好春景,又比喻大好青春年华。 5 ④反衬,以乐景衬哀情。“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及“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句写景,写出了春 景的美好,全诗却充满了感伤的基调:“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话语似不甚峻切,内在的情感份量 是不轻的。作者代佳人说出心中的苦悲,这里是以佳人之口自传心曲,益显意深情婉。即以乐景写哀情, 反衬自己青春易逝、年华虚度的伤感之情。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 2020- 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14~15 题。 乞食 陶渊明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①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②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注】①漂母:漂洗衣物的老妇。韩信贫贱时曾有漂母怜悯他饥饿而给他饭吃。后来韩信为楚王,重报漂 母。②衔戢(jí):谓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诗人有断炊饥饿之苦,却不知到哪里去寻求帮助,叩门乞食又担心别人笑话而口讷辞拙、欲言又止, 表现出清高、孤傲的心理状态。 B.诗人借用韩信报恩的典故,盛赞主人有漂母之恩德,但自己却不能像韩信一样有机会报恩,只能冥报 相还,表达出深沉的感激之情。 C.主人善解人意,不问而知诗人之窘困,于是慷慨赠粮,殷勤相待,把酒畅饮,与诗人谈天至黄昏,能 看得出主人也是性情率真之人。 D.全诗语言平淡质朴,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主人济人所困,诗人感恩图报,彼此言谈畅饮,这皆是真 情流露,朴实无华,令人动容。 6 15.本诗与《归园田居(其一)》所表现的诗人形象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 2020-2021 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战城南 佚名(两汉)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7 A. 诗歌中“战城南,死郭北”,互文见义,是说城南城北,到处都在进行战争,到处都有流血和死亡。 B. 诗歌中清凉的河水流淌着,茫茫的蒲苇瑟瑟着的环境描写,渲染了环境的宁静祥和,似乎在向战争中 死去的战士默哀、祈祷。 C. “为我谓乌”中的“我”可以指“诗人”,也可以指“死去的战士”,都可理解为“我”或者“死去 的战士”在乌鸦啄食之前对乌鸦有所请求。 D. 这是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但诗中也运用了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诗中死人居然说话了,这就是浪漫主 义表现手法的例证。 15. 请赏析诗歌最后两句“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答案】14. B 15. ①这两句主要写了战士们天刚亮就忙着出去打仗,可是到晚上却未能回来,战死沙 场。 ②用感叹的句式,感叹战士一去不复返,语句极其沉痛,引起人莫大的悲哀。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 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③同开头勇士战死遥相呼应,结构完整,使全诗充满了浓重的悲剧气氛,抒发了诗人对死难士卒的哀悼之 情。 四川省乐山市十校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8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释: 穷巷:偏僻的里巷。 鞅( yāng):马驾车时套在颈上的皮带。 轮鞅:指车马。 曲:隐僻的地方。 墟曲:乡野。 杂言:尘杂之言,指仕宦求禄等言论。 霰(xiàn 现):小雪粒。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归园田居》组诗是诗人在归隐初期的作品,第一首《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着重表现他“久在 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喜心情,这一首则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 B. 乡村生活也有他的喜惧。庄稼一天一天生长,开垦的荒地越来越多,令人喜悦;同时又生怕自己的 辛勤劳动,遭到自然灾害,毁于一旦,心怀恐惧。 C. 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喜忧参半的语调,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让读者在其中去领略乡村的 幽静以及心境的恬静。全诗流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 D. 元好问曾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诗人在这里描绘的正是一个宁静谐美的理想天地。 15.诗歌的前四句是怎样写静的?“静”的内涵是什么的?(6 分) 【答案】 14.C。“喜忧参半的语调”错,应该是“悠然自在的语调”。 15.(1)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终于回归田园,他摆脱了的仕官生活,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 少有车马贵客——官场中人造访的情景,他总算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宁静。“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在“白日”大好的时光,可以自由地掩起柴门,把自己关在虚空安静的居室里,让那些往昔曾萦绕于心间 令人烦恼的尘俗杂念,彻底断绝。那道虚掩的柴门,那间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一切喧嚣,一切俗念 都远远地摒弃了。 (2)精选意象。诗人反复用“野外”、“穷巷”、“柴扉”、“虚室”等意象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净。 9 (3)构思巧妙或含蓄委婉。无一字写“静”,却句句写“静”。(每点两分,答出 2 点即可) “静”的内涵:诗人的身心俱静。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2 分)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二中学等四校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5 月)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注] 刘禹锡 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 遥想洛阳城,清光正如此。 知君当此夕,亦望镜湖水。 展转相忆心,月明千万里。 [注]此诗写于大和三年,当时诗人在长安,白居易(字乐天)在洛阳,元镇(字微之)在越州(今浙江绍 兴),镜湖是越州境内的一个湖。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一望雪相似”运用比喻手法,描写京城月色明亮,放眼望去,月光皎洁如雪的景象。 B.“遥想”透露出怀人的意味,而“正如此”则真实呈现了洛阳的月光像京城一般洁白。 C.“知君当此夕”两句表明诗人相信友人定会和自己一样,遥望思念远在越州的元微之。 D.末两句写诗人与友人彼此牵挂的缕缕情思,随着皎皎月光绵延至“千万里”的情状。 15.本诗通俗易懂,如同白话,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6 分) 【答案】 14.B . 10 15.该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①一、二句实写诗人在长安看到如雪的明月;②中间两联虚写。三、 四句想象友人身处的洛阳城月光与帝都月光一样;五、六句想象此刻身处越州的友人也正在欣赏月光下的 镜湖。“眼前景”与“想象景”彼此交融,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友人心心相印的情感。 【分析】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正如此’则真实呈现了洛阳的月光像京城一般洁白”错,“遥想洛阳城,清光正如此”中“遥想” 是虚写,想象洛阳城的月光如长安城一般皎洁,而不是“真实呈现”地去实写。 故选 B。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表达技巧、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这首月夜咏怀诗的独到之处就在于他能够从对面着笔,写自己思念友人,同时叙写友人也在思念着对方, 在浅俗直白的语言中透露出怀人的意味。诗歌开篇写自己看到长安的明月,是眼前之景,属于实写,暗含 作者相信友人之情,是当前真实情感的流露,是实写。第二、三联由首联的长安之月想到远在洛阳的月光 也应该像这样吧,友人也在和现在的我一样欣赏月下之景吧,也在思念着我吧,这些都是作者的想象,属 于虚写。因此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和友人互相深切思念的情感。 四川省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 14—15 题。 饮马长城窟行①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②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③,谁肯相为言④。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⑤。呼儿烹鲤鱼⑥,中有尺素⑦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注释】①饮马长城窟行:这是一首抒写怀人情愫的诗歌。②宿昔:指昨夜。③媚:爱。④言:代传讯 息。⑤双鲤鱼:指刻成鲤鱼形的藏书信的函。⑥烹:煮。假鱼不能煮,此处将打开书函说成烹 鱼。⑦尺素:古人写文章或书信用的绢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本诗开篇以沿河的青草连绵不断引出女主人公对远离家乡的丈夫的思念,奠定全诗忧愁思恋的感情基 调,领起下文。 B.“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两句,用“枯桑”和“海水”暗示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 她的孤凄和想念。 C.本诗最后说有位客人从远方带来装有丈夫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解除了她的思念之苦,在书信中获 得了远方传来的情意。 11 D.全诗以第三人称的角度为我们刻画出一个思妇形象,全诗语言清新,语句简短质朴,但感情浓郁,具 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5.本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抒情主人公是如何表达思念之情 的?(6 分) 【答案】 14. 【答案:D】 “第三人称的角度”错,应该是“以第一人称的自叙口吻”。 15.【答案】①比兴手法,写出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强烈的怀人之情。②顶针手法,字词上回环往复,富 有音韵美,强化了抒情色彩。③衬托(对比)手法,用邻人得归家中,与家人团圆亲近反衬自己的冷清孤 凄。④虚实结合,梦中近在咫尺,醒来天各一方,抒发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思念之深、忧伤之重。⑤借代手 法,诗中用双鲤鱼代指书信,表达了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期盼和思念。(每点 2 分,其中手法 1 分,分析 1 分。答出任意 3 点即可得满分。)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