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西省各地
2020-2021 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牲畜林
卡尔维诺
在那扫荡的日子里,树林里像集市一般热闹非凡。山间小路以外的灌木丛和树林中,赶着母牛和小牛
的人家,牵着山羊的老太婆和抱着大鹅的小姑娘比比皆是。
那天早晨,正在树林深处砍柴的农民朱阿听说德国鬼子进村了,担心他的奶牛“花大姐”,于是飞快
地跑回了村子。村子里不时传来德国人的叫喊声和用拳头砸门的声音。
朱阿一面环顾四周,一面开始溜进村去,偷偷来到了自家门口。“哞……”一个声音从牛棚里传出,
是母牛“花大姐”。
朱阿正要进去时,突然传来了脚步声,朱阿赶紧躲进门洞,看到一个长得农民模样的德国兵拿着一杆
破枪。听到“花大姐”的叫声,德国兵迅速向牛棚走去。
朱阿紧张得气都喘不过来了。他找到藏着的一杆老式双筒猎枪和子弹袋,平端着枪,悄悄地走到牛棚
门口,看到德国兵正牵着“花大姐”往外走。
躲在墙后面的朱阿开始瞄准了。要知道,他是村子里最蹩脚的猎手,从来瞄不准,就连一只松鼠也没
打到过。他本来就双手发抖,瞄不准,现在又如此激动,结果便可想而知了。他使劲瞄准,但颤抖的双手
使枪口不停地在空中转动。他想对准德国人的胸膛,可是准星正对着的却是牛屁股。“天哪!如果我想打
死德国兵,遇难的却是‘花大姐’,怎么办?”朱阿这样想,不敢贸然开枪。
德国兵想抄近路,走入了树林。没过多久,德国人就发现被“花大姐”带进了密林深处,他和母牛一
2
起迷了路。
德国人心惊胆颤地打量着这浓密的树林,琢磨着如何才能走出去。忽听杨梅果树丛中一阵响动,跑出
一头漂亮的粉红色小猪,他从未见过猪在树林子里跑来跑去。于是松开牵牛的绳子,就去追赶那头猪。“花
大姐”一头钻进树林跑了。
德国人手忙脚乱地在抓猪,对朱阿来说,这正是开枪的好机会。就在朱阿准备抠动扳机时,两个小孩
对他说:“朱阿,请你瞄准点。要是把我们的猪打死了,我们就什么也没有了。”朱阿手中的猎枪又抖动
起来,为那两个可怜孩子的猪担心。
德国兔子怀里抱着那头吱吱乱叫、拼命挣扎的猪走着。突然,伴着猪的叫声,从山洞里跑出一只小羊。
德国人放下猪,又去抓羊。他抓住那只羊,把它扛在肩上,向前走去。朱阿蹑手蹑脚地跟在后面,正要抠
动扳机,突然有一只手托起了他的枪。老牧羊人向朱阿祈求说:“朱阿,不要杀死我的小羊,你只打死他。
你瞄准点。”朱阿简直给搞糊涂了,连扳机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了。
德国兵在林子里转悠,对自己看到的东西感到惊奇:松树枝上站着一只开屏的火鸡。德国兵放开了山
羊,开始爬树。他每向上爬一层,那只下巴垂肉鲜红的火鸡,就跳到更上一层的树枝上,一直保持着开屏
的姿势。
朱阿悄悄来到树下,这时,一位胖姑娘来到他身边。“朱阿,”她说,“你听我说,如果你打死德国
人,我就嫁给你。要是打死了我的火鸡,我就割断你的脖子。”听了这话,朱阿羞得满面通红,手中的猎
枪又转动起来。
德国兵继续向上爬,脚下的树枝突然折断,他掉了下来。跌倒在地上之后,他看到小路上有只兔子,
趴在地上不动。德国人一把抓住了它的耳朵,又上路了。
朱阿骑在一棵老橡树高高的树枝上,一直盯着提兔子的德国兵。这时有个小姑娘拉了拉他,说:“朱
阿,别打死我的兔子,反正德国人已经把它拿走了。”
德国兵来到一个布满灰岩石、长满绿苔藓的地方,前面就是悬崖。一只母鸡正在地上觅食。德国人急
忙去追鸡,兔子乘机溜走了。
这是一只光秃秃没剩几根毛的母鸡,再也不可能见到比它更老、更瘦的鸡了,它很快被德国兵抓住了。
朱阿埋伏在岩石的高处,用石头垒了个掩体。现在他可以毫无顾忌地开枪了,就算把那没毛的母鸡打
3
死,也没什么关系。
正在这时,吉鲁米娜老太太走了过来,向他讲:“朱阿,德国人拿走了我的鸡,那是我在世界上唯一
的财产,这已经够使我伤心的了。要是你把鸡再打死,那我就更伤心了。”
听了老太太这番话,朱阿的手比以前颤抖得更厉害了,他的责任太大了。尽管如此,他还是鼓足了勇
气,扣动了扳机。
听到枪声,德国人看到手中的鸡没了尾巴。接着又一声,翅膀丢了一只。又是一枪,母鸡的毛全部剥
光,除了还在不停地叫以外,简直可以直接送去烧烤。心惊胆颤的德国兵抓住鸡的脖子,手臂平伸出去,
同自己身体保持一定距离。朱阿的第四枪恰好打在他手下面鸡脖子上,他手中只剩下了一个鸡头。他飞快
地把鸡头扔掉,撒腿就跑,前面是个乱石崖,石崖边的树上趴着一只大猫。那只经常偷袭家畜的野猫,凶
狠的向他扑来,人和野猫在厮打中一起滚下了石崖。
就这样,朱阿这个劣等射手,受到了像全村最伟大的游击队员和猎手一样的欢迎。人们给可怜的吉普
米娜买了一窝小鸡仔。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的“牲畜林”是一个特殊的所在,仿佛与战争隔绝,树林和牲畜们仍然生机勃勃,而这正是最
自然的生命力,给人以生活的希望。
B. 朱阿在小说中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人物,是他把一个德国兵直接引到“牲畜林”,他的拙劣射技,使各
种牲畜有了和德国兵轮番接触的机会。
C. “现在他可以毫无顾忌地开枪了”这句话说明朱阿前面不开枪,不仅是怕误伤牲畜,而且也是怕打不
中德国兵,反被对方还击。
D. 小说最后让一只凶恶的野猫和德国兵在厮打中一起掉下了山崖,传达了邪恶与邪恶同归于尽,善良的
人不必弄脏自己的手这层意思。
8. 有人说朱阿是一个“小丑式的英雄”,请根据小说内容进行概括分析。
9. 战争本来是残酷而沉重的,这篇小说却让人感到轻松有趣。作者卡尔维诺说:“我的写作方法一直涉
4
及减少沉重……追求轻松是对生活沉重感的反应。”,这篇小说哪些情节体现了作者的这个理念?
【答案】7. B 8. (1)男主角朱阿是个近乎小丑的形象,他是个劣等射手;(2)但他不失为一个英雄:
朱阿间接上促成了德国兵的死,在这一点上他是有功的;朱阿在一次次举枪而没有射击的犹豫不决中,表
现出他十分善良的一面;(3)英雄未必要有惊天动地的事业,只要给人们带来好处的都是英雄,从以上角
度来说是他是一个“小丑式的英雄”。
9. (1)树林内的狂欢节般的逃难景象;(2)朱阿六次举枪射击,五次都没有开枪,最后一次射击几次打
死了一只母鸡;(3)一个劣等射手最后成了全村人敬仰的英雄。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是他把一个德国兵直接引到‘牲畜林’”错,结合原文“德国兵想抄近路,走入了树林。没过多久,
德国人就发现被‘花大姐’带进了密林深处”,可见是德国兵自己走进牲畜林的,而把德国兵引入牲畜林
深处的是“花大姐”。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朱阿是小说的主人公,他是一个典型的小农,惜财如命,“那天早晨,正在树林深处砍柴的农民朱阿听说
德国鬼子进村了,担心他的奶牛‘花大姐’,于是飞快地跑回了村子”,他为了一头花母牛冒险回村;他
胆小多虑,这使得他长时间跟着那个傻气的德国兵不敢开枪又不舍离去。从这个角度看,朱阿确实是个“小
丑”。
但这并不妨碍他也是个“英雄”。虽然文中的德国兵不是朱阿直接击毙的,但间接上也是因他而死,在这
一点上他是有功的。再者,朱阿在一次次举枪而没有射击的犹豫不决中,也表现出他十分善良的一面,“天
哪!如果我想打死德国兵,遇难的却是‘花大姐’,怎么办?”“朱阿手中的猎枪又抖动起来,为那两个
5
可怜孩子的猪担心”“朱阿简直给搞糊涂了,连板机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了”“听了这话,朱阿羞得满面
通红,手中的猎枪又转动起来”等,这与战争的残酷恰好形成鲜明对比。
英雄未必要有惊天动地的事业,只要给人们带来好处的都是英雄,从以上角度来说,他当然是一位英雄。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小说情节、鉴赏写作手法的能力。
小说的第一段这样写道:“在那扫荡的日子里,树林里像集市一般热闹非凡。山间小路以外的灌木丛和树
林中,赶着母牛和小牛的人家,牵着山羊的老太婆和抱着大鹅的小姑娘比比皆是”,开篇树林内的狂欢节
般的逃难景象让人感受不到战争的残酷,反而让人发笑。
文中描写朱阿的几次射击都没有成功。第一次,朱阿的母牛被抢,朱阿则是思前虑后,本来就双手发抖,
瞄不准,现在又如此激动,结果是放弃。母牛带德国兵走进牲畜林。 第二次,牲畜林里一头粉红色的小
猪吸引了德国兵,朱阿举枪,两个小孩阻止了他。 第三次,山洞里跑出一只小羊,德国兵去抓羊,朱阿
正要和动扳机,白胡子的老牧羊人阻止了他。 第四次,接着是一只火鸡,德国兵爬树抓鸡,朱阿举枪,
一位年轻的、戴红头巾的胖姑娘阻止了他。 第五次,德国兵抓住一只兔子,朱阿要开枪,一个梳着辫子、
满脸雀斑的小姑娘阻止了他。 最后,是一只光秃秃没剩几根毛的母鸡。朱阿终于要射击了,然而却“听
到枪声,德国人看到手中的鸡没了尾巴。接着又一声,翅膀丢了一只。又是一枪,母鸡的毛全部剥光”。
这样的情节设置令人忍俊不禁,没有战争的残酷,反而让人感到轻松有趣。
文章最后写道,这篇小说最后写道,“就这样,朱阿这个劣等射手,受到了像全村最伟大的游击队员和猎
手一样的欢迎”。这样的结果既出人意料,又透着别样的幽默,让人感到轻松、欢乐。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霍乱之乱
池莉
天气非常闷热,闪电在遥远的云层里跳动,有大雨将至的迹象。
6
我和秦静值夜班。防疫站的人基本走光了,只剩下科室主任闻达。从办公桌底探出老远的,是他伶仃
的长腿和那双穿着不配套皮鞋的大脚。他追踪流行病二十多年了,写作工作量极大的报告使他每天都要推
迟一个小时下班。闪电穿过云层,雷声冷不丁在耳边爆响,密集的大雨从远处黑压压地扫了过来。
电话骤然响起。
是十九医院肠道门诊的洪大夫打来的,她战战兢兢地说:“我们发现一例霍乱。"
霍乱又来了,我们对它的认识仅限于知道它的厉害可怕,我们学习的流行病学教材是一九七七年印刷
的,它告诉我们:“我国在解放后不久便控制和消灭了霍乱、天花和鼠疫。”
我和秦静傻了眼,洪大夫在电话里大叫:“喂,我们该怎么办?”
秦静咬了咬牙,接过了电话:“洪大夫,你要以最快速度将粪样送到站里来。其次,隔离传染源。”
洪大夫大叫:“糟了!粪样培养是才出的结果,病人前天看完病就回家了。我得赶快查看疫情卡,一
找到确切的地址就告诉你们。”
五层楼的防疫站蓦然间灯火通明。各科室的人马全都冒雨赶回站里,大家对霍乱除了恐惧,其他一无
所知。站长答非所问地应付着大家,人们非常不满,于是到处是寻找闻主任的声音:“闻主任呢?闻达
呢?”
闻达的出现使站里顿时有了秩序,大家的目光一下子集中过来。站长如见救星,紧紧地握住闻达的手
说:“乱成一锅粥了,现在看你的了。”
闻达一口气宣布了八条意见,开出了一系列我们防疫站本来应该配备却一直没有的正规化设备清单,
大大小小写满了三张纸。
闻达走路变得格外轻盈,皮鞋不再像平时那样不知深浅地摩擦地面,破旧的白大褂在他身后飞荡起来,
使他像一只忙碌的喜气洋洋的燕子。
他主动跟我们聊起往事:“我年轻时遇上一次鼠疫,是一九五二年,黑龙江的甘南县突然出现大量肺
炎病人。传播之迅猛、死亡率之高震惊了政务院。消息传来,我立刻报名去了疫区,提出了紧急处理的流
行病防治方案,我们获得了极大成功。”秦静说:“后来呢,闻主任?”
闻达说:“后来就是今天了,我又抓住霍乱了。这次的霍乱,我们也一定能够消灭。但这一次不是永
7
远。要记住,微生物与我们同在这个生活空间,它们的繁殖变异没完没了,一旦为它们提供了外因,就会
造成发病。现在情况危急,我们今天必须封锁疫点。”
紧急行动小组成立,救护车一头冲进雨里,以最快速度朝一个叫“臭塘村”的地方飞去,霍乱病人肖
志平居住在臭塘村。
我们兵分两路向臭塘村包抄过去。闻达率先接近村子,用电喇叭不停地喊话:“乡亲们,我是防疫站
的流行病医生。你们这里流行一种肠道传染病,要求大家从现在起一律不要外出,等候我们的检查和治
疗。”
消杀科的人背着喷雾器,准备进行卷帘式消毒。
村里的女人尖叫起来,拉着孩子到处躲藏。男人们拿起木棒、铁锤,在村口堵住了闻达,一把缴获了
闻达手里的喇叭,凶狠地说:“少来这套,我们生病了会自己去医院。说实话,你们为什么要包围我们村
子?后面围上来的人是不是要使用化学武器?”
闻达说:“不是不是,是来给你们消毒的。”
村民们怒火万丈:“我们没有毒,你们来消毒做什么?”
关键时刻,闻达急中生智叫消杀科的人把消毒液喷在自己身上。闻达在消毒液的淋浴下做出开心的样
子给村民看,说:“是不是化学武器?我死了没有?”村民们观察了一会儿,便放下了手中的武器。
我们成功封锁了疫点。有五个病人被我们检查了出来,当即就被塞进救护车送回了医院。
封锁区隔离了十四天,没有一个人有闪失,倒是我们防疫站的医生几乎都累病了。
从封锁区撤回来的那天,村民送了我们一程又一程。他们说:“我们最感激的是,你们让领导注意到
了臭塘村。其实我们哪里有什么病?谁夏天不拉几次肚子?从来没有医生像你们这么好,实在是辛苦你们
了!”
我们无奈地笑笑,走了。他们最终也不知道自己患的是霍乱。
因为严格的保密,事后没有我们所期待的辉煌。闻达回到了从前,依然每天下班之后写一个小时的流
行病学调查报告,走路又是拖泥带水了,鞋底总是摩擦地面,两只不同的皮鞋又穿在了他的脚上。
(有删改)
8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接到洪大夫的电话,“我和秦静傻了眼”,说明“我”对霍乱的突然出现既感到震惊,又一时不知如
何应对。
B. 霍乱发生后,闻达开列的所需设备“写满了三张纸”,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防疫条件的落后以及防疫
医疗设备的匮乏。
C. “这次的霍乱,我们也一定能够消灭。但这一次不是永远”这句话体现了闻达对病毒有着清醒的认识,
发人深思。
D. 送行时村民们对医护工作者心存感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自此有
望改善。
8. 小说三次写到闻达的鞋子,每次表达效果都不同,请简要分析。
9. 谈到创作时,作者说“将自己的担忧写进了小说”。作者的“担忧”包括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
分析。
【答案】7. B 8. ①第一次突出主人公不修边幅、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②第二次写主人公自身价值受
到重视,意气风发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③第三次突出主人公不注重一己得失、坚守自我的高贵品质。
9. ①专业教育存在缺陷,医疗人员缺乏专业培养,以致霍乱来临时慌乱不堪。②有关部门对防疫工作重视
程度不够,应有的医疗设备严重缺乏。③科学知识普及程度不够,医疗队进村遭遇抵抗,村民认为医疗队
小题大做。④专业人才缺乏应有的尊重和待遇,闻达临危受命,医疗队付出巨大努力消灭疫情后没有出现
“期待的辉煌”。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B.“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防疫条件的落后以及防疫医疗设备的匮乏”错,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防疫工作
9
的轻视。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应找到这些细节描写,再结合语境概括该描写表现了人物的哪些形象或性格特点,分析这样
塑造人物的效果。
第一次是“……穿着不配套皮鞋……”,说明人物不修边幅、不拘小节。
第二次是“闻达走路变得格外轻盈,皮鞋不再像平时那样不知深浅地摩擦地面……”,根据“站长如见救
星,紧紧地握住闻达的手说:‘乱成一锅粥了,现在看你的了。’”可知,这个细节是表现主人公自身价
值受到重视,意气风发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
第三次是“闻达回到了从前……走路又是拖泥带水了,鞋底总是摩擦地面,两只不同的皮鞋又穿在了他的
脚上”,闻达和同事们成功阻止了疫情的暴发,但是群众不知道,并且“因为严格的保密,事后没有我们
所期待的辉煌”,而闻达并没有因此而闹情绪,这个细节描写突出主人公不注重一己得失、坚守自我的高
贵品质。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
根据“我们学习的流行病学教材是一九七七年印刷的”“各科室的人马全都冒雨赶回站里,大家对霍乱除
了恐惧,其他一无所知””站长如见救星,紧紧地握住闻达的手说:’乱成一锅粥了,现在看你的了’”
分析,主要从专业教材缺乏,专业人员缺乏角度分析,可概括出“专业教育存在缺陷,医疗人员缺乏专业
培养,以致霍乱来临时慌乱不堪”。
根据“开出了一系列我们防疫站本来应该配备却一直没有的正规化设备清单,大大小小写满了三张纸”分
析,从要从设备角度分析,可概括出“有关部门对防疫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应有的医疗设备严重缺乏”。
10
根据“男人们……凶狠地说:‘少来这套,我们生病了会自己去医院……后面围上来的人是不是要使用化
学武器’”分析,通过人物说话的态度和内容分析,可概括出“科学知识普及程度不够,医疗队进村遭遇
抵抗,村民认为医疗队小题大做”。
根据“因为严格的保密,事后没有我们所期待的辉煌。闻达回到了从前,依然每天下班之后写一个小时的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走路又是拖泥带水了,鞋底总是摩擦地面”“紧急行动小组成立,救护车一头冲进雨
里,以最快速度朝一个叫‘臭塘村’的地方飞去,霍乱病人肖志平居住在臭塘村”分析,闻达回到了从前,
生活一切没有改变,医疗队付出巨大努力消灭疫情后没有出现“期待的辉煌”,专业人才缺乏应有的尊重
和待遇。
江西省赣西外国语学校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搬家
孙金鹏
亮子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士兵。当兵的第三年,首长把亮子留下了,不过是在一个偏僻的地方。
和战友分别时,大家都哭了,战友们哭是因为要离开军营了。亮子也哭了,哭着哭着,就想起了父亲,
就想起那个有风的黄昏。
那个有风的黄昏,亮子才十八岁,风吹着亮子黑黑的胡子。父亲听到征兵的消息下来了,就到河边找
到了正在捉鱼的亮子。父亲对亮子说:“孩子,在家你也没事,去当兵吧,当兵锻炼人!”那天晚上,父
亲去了支书家,带去了一瓶珍藏多年的药酒——那是用蛇和中药泡出来的,平时父亲都舍不得喝。亮子终
于得到了一个名额,体验和政审后,亮子顺利进了部队。亮子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能吃苦,表现得很突
出。到复员时,亮子竟然当了士官,并留了下来。
亮子回家探亲的时间少了,见父亲的时间也少了。母亲去世得早,父亲年龄大了,家里没人照顾,亮
子开始担心父亲,想父亲。于是亮子就想着把工作调回去,可是哪有那么容易啊!
又过了五年,亮子结了婚,有了孩子,亮子终于发现自己离不开这个地方了,可能永远回不了老
家——不是不愿意回,是没法回。
这时候,亮子就想着把父亲接过来。父亲头发白了,七十多了,再不尽孝,何时尽孝呢?亮子给父亲
11
打电话,让父亲搬过来住。
父亲不愿意去,他说:“太远了,我都一把老骨头了,现在去外地住,不习惯。”父亲年龄大了,家
里没人照顾,不愿意到这里来,亮子开始恨起自己。一有时间,就打电话给父亲,了解家里的情况,了解
父亲的身体状况。
终于有一天,父亲竟然说要搬来和儿子一起住。亮子高兴得要命,立马请了假,开车去接父亲。乡里
乡亲都来送别,父亲喝了很多酒。父亲说:“以后就不回来了,老了,要享几天的福了……”父亲到了儿
子工作的地方,并不像电话里说的那样不习惯,相反,父亲天天都闲不住,一个人经常到后山上走来走去。
父亲看见儿子带兵,儿子真威武,声音嘹亮,真是好样的。父亲看着,眼睛就眯成了一条线。
父亲喜欢到外面转来转去,一回来就与儿子不停地说话,说他喜欢这里的山山水水,喜欢这里的风土
人情,真后悔没有早点来。
儿子很不解,这里有什么好呢?山路弯,水质苦,风沙大……没一样比得上家乡。有一天,父亲回来
时却说:“这地方东面有一片地,我看过了,这里的风水不错,我死后就把我埋在那儿。”亮子努力说服
父亲:“那里以前可是乱坟岗……”“我找人算过了,那里风水好,适合我这样木命的人。”父亲坚持说。
父亲得了脑梗,突然就走了,在他所谓“好风水”的地方长眠了。亮子一下子没有了依靠,他感觉更
孤独了,一有时间就去乱坟岗和父亲说话。到了黄昏,看门的守墓人看见亮子还不走,就劝道:“回去吧,
人死不能复生。”
亮子走了,回头看了看父亲的墓碑,很小,在草丛中不起眼,很平凡,就像父亲的一生,静静地来到
了世上,又静静地走了。
时间很快,一晃十年过去了。
父亲死后还不能进祖坟,作为儿子更愧疚,亮子终于下定决心,要将父亲的坟迁回家乡,不能再让父
亲的魂魄在外漂泊了。亮子一切准备就绪,招呼着一帮人到了墓地。
这时,守墓人却对亮子说:“你不懂你的父亲啊!”亮子忙问:“啥意思?”
“以前,你父亲哪里也不去,经常来这里,我们一起聊天,一坐就是一整天。他害怕死亡,害怕得要
命,死了进不了祖坟怎么办?死后没法与你娘说话怎么办?可他怕你一个人在这里定不下心,就把自己留
下来了。这里一封信,你自己看看吧。”守墓人取出一封信,递给了亮子。
12
“孩子,我不能让你一个人在外面,还有爹呢!你好好在这里工作吧,为自己,为父亲,更为国家,
你放下一切吧。你不要想家了,爹把家搬到这里来了,爹会陪你一辈子,一辈子都不会离开这里。”亮子
回过头,望着父亲小小的坟墓,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节选自《小小说世界》2018 年第 6 期)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和战友分别时,大家都哭了”,一个“哭”字既表现出战友分别时的不舍,也自然地引出下文亮子
参军的情节。
B. 为了让亮子当上兵,父亲给支书“带去了一瓶珍藏多年的药酒”,这从侧面反映了征兵过程中存在着
腐败问题。
C. 亮子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吃苦耐劳,深受首长的器重,而且很有孝心,是小说极力讴歌的人物形
象。
D. “静静地来到了世上,又静静地走了”,这诗意的语言既写出了父亲平凡的一生,也表达了亮子悲伤
的心情。
8. 父亲留给守墓人一封信的情节安排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9. 小说在塑造父亲这个人物形象方面有哪些巧妙的安排?请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1)有助于直接点题。“搬到这里来了”“一辈子都不会离开这里”照应了题目。(2)
有助于凸显父亲这个人物形象。这封信让读者直接了解到父亲的内心世界,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及对其
工作、生活的极力支持。(3)有助于情节的展开。从亮子入伍当兵,到要接父亲来尽孝,再到父亲来到部
队,去世后安葬在乱坟岗,最后亮子要将父亲叶落归根,一封信让情节发生突转,这一转变既在意料之外,
又在情理之中。(4)有助于深化主题。一封信揭开父亲搬家的真相,勾勒出一位默默奉献,支持儿子工作
的父亲形象,表达了对父爱如山、血浓于水的亲情赞美。
9. ①从叙事方法上看,小说运用插叙,交代了父亲对亮子当兵的支持与付出。②从情节和描写手法上看,
小说重点通过父亲搬家这件事,结合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塑造了父亲这个人物形象。③从表
达技巧上看,小说运用对比手法,从父亲一开始不愿意搬家到最后叶落外乡,写出了父亲为支持儿子扎根
军营所做出的牺牲。
13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和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首先通读全篇,把握作品的主题、手法等,
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
B 项,“反映了征兵过程中存在着腐败问题”错误,父亲给支书“带去了一瓶珍藏多年的药酒”,反映了
父亲想让孩子去部队锻炼的诚心。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小说的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①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首句(段):一般有点明主旨、总
领下文的作用,也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及交代起因或缘由,还可设
置悬念,吸引读者。过渡句(段):多出现在文章中间,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
逐层深入的作用。若是插叙,行文起伏跌宕,摇曳生姿。尾句(段):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结全文、
深化主旨、启发人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②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包括揭示的人物心理)。③对表现主题
的作用。④给读者的感受,即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孩子,我不能让你一个人在外面,还
有爹呢!你好好在这里工作吧,为自己,为父亲,更为国家,你放下一切吧。你不要想家了,爹把家搬到
这里来了,爹会陪你一辈子,一辈子都不会离开这里”照应题目《搬家》;父亲是一个会为儿子作长远打
算,放手让儿子成长的父亲,当他看到儿子威武雄壮的身姿,不禁为儿子感到骄傲自豪,为了让儿子能安
心在穷困的地方工作,他克服了自己的害怕,从老家搬到亮子工作的地方,甚至执意葬身此处,可见他是
个有觉悟、能为国着想,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结尾以“父亲”的信戛然而止,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
的空间;“父亲小小的坟墓”“像太阳一样照耀着,刺痛了他的眼”突出“父亲”的伟大,表达了“儿子”
对“父亲”的赞美和感激,升华了主题。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常见的刻画人物的手法,主要有:
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白描
和工笔等。对小说塑造形象手法类的题目,一般组织答案的步骤:第一步,指明小说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手
法。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描写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要
14
点明此手法突出了人物的什么形象特点。小说第三段,“那个有风的黄昏,亮子才十八岁,风吹着亮子黑
黑的胡子……亮子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能吃苦,表现得很突出。到复员时,亮子竟然当了士官,并留了
下来”,是插叙,补充说明亮子当兵的过程;从情节和描写手法上看,“太远了,我都一把老骨头了,现
在去外地住,不习惯”是语言描写;“父亲天天都闲不住,一个人经常到后山上走来走去”,动作描写;
“父亲看着,眼睛就眯成了一条线”是神态描写;“你不要想家了,爹把家搬到这里来了,爹会陪你一辈
子,一辈子都不会离开这里”是心理描写;从表达技巧上看,小说运用对比手法,“父亲年龄大了,家里
没人照顾,不愿意到这里来”“终于有一天,父亲竟然说要搬来和儿子一起住”,可见父亲为支持儿子扎
根军营所做出的牺牲。
【点睛】关于小说阅读需要: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
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就可以
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
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
的环境等。3.鉴赏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形象哪些具体的特
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具体的作用。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形象的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
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江西省抚州市 2020--2021 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施圣水的人
莫泊桑
修车匠比哀尔和他的妻子贞妮上了饭桌后,发现唯一的儿子让不在家,他们到园子里去找,没有找到
5 岁的儿子。这位父亲在路边使劲喊着:“让!”——夜来临了,天边充满棕色的雾气,一切都隐进阴暗怕
人的远处,没有一点声音回答,但空气里隐约有呻吟声。这位父亲听了很久,总觉得听到什么东西,于是
昏头昏脑地在黑夜里不断地叫着:“让!让!”他这样一直叫到天明。他的妻子则坐在门前 石头上,一直
啜泣到天明。
他们卖掉了房子,动身去找儿子。很快他们就没有钱了,他们白天靠别人的剩饭过日子,晚上睡在地上忍受
风寒。有一天,一个听他们申诉过不幸的旅馆老板对他们说:“我知道有个人丢失了女儿,后来在巴黎找着了。”
他们立刻上路去巴黎。当他们走进那个大城市的时候,被它的庞大和往来行人的熙攘骇呆了。他们不知道如何着
手寻找,还有,他们怕认不出儿子来,因为已经有 15 年没有见到他了。他们访问了所有的地方,所有的街
道,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停留。他们常常漫无目的地朝前走,互相依傍而神情那么忧郁。有几次他们相信认
出让了,但总是错了。
在一个教堂门口,一个施圣水的老人成了他们的朋友,他的身世也很悲惨,他们对他的同情使他们
之间产生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三个人一起住在一所破烂房子里。有几次,当老人病了的时候,修车匠便去
替代。冬天里,托圣水器的老人死了,教区神甫指定修车匠来顶替——神甫听过他的不幸。
修车匠每天早晨坐在教堂门口的同一把凳子上,定定地看着进去的那些人。
他变得很老了,在拱门的潮湿下变得更虚弱。
有一天,来了两位太太。一位年老,一位年轻。她们后面出现了一个男子。男子在献过圣水后,挽了
15
那位年老太太的胳膊。
这个修车匠一直到晚上都在从记忆里搜寻,以前在哪儿可能见过一些像这位男子的人。可是他想起的
人现在应当是老人了,因为那人像是他年轻时在老家那边认识的。这遥远而又熟悉的隐约相似,竟使这位
老人烦扰不安,他找来妻子帮助恢复衰退了的记忆。
一天太阳落山的时候,这三个陌生人又来了。当他们走过的时候,施圣水的老人问道:“喂,你认识
他吗?”
妻子心绪不宁地尽力回忆。忽然间,她用很低的声音说:“是……是……只是他更黑更大了,更结实
了,穿着得像个先生。可是,你瞧,就是你年轻的样子。”
这个老人吓了一跳。
这确实,是像他,并且像他死去了的兄弟。他们如此地激动,找不出什么话来说。这三个人下来了要
出去了。那位男子用手指碰了一下圣水器。这位老人的手抖得这么厉害,圣水洒了一地,他叫道:“让?”
那个男子站住了,看着他。
他压低了一点声音说:“让?”
那两个女人看着他,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于是他第三次抽噎着说:“让?”
那个男子弯下身,弯得很低很低,距离老人的脸很近很近,于是一缕童年的回忆点醒了,他回答道:
“爸爸比哀尔,妈妈贞妮!”
他完全忘记了家乡的名字,但是他总是记着曾经反复叫过的这两个名字:爸爸比哀尔,妈妈贞妮!
他跪下来,脸贴在老人的膝上,哭了,一个接着一个地拥抱他的爸爸和妈妈,他因为无法衡量的欢乐
而透不过气。
他们到了让的家里,让讲述他的故事。
一个杂耍班子将让拐走了。三年之间他跟他们跑了许多地方。后来那个班子散了。一个宅邸里的老太
太出钱把他留下了,因为看到他可怜。那位老太太没有孩子,给让留下了她的财产。他也找过他的双亲,
但是因为只记得这两个名字:爸爸比哀尔,妈妈贞妮,没有能找到他们。
当这两位老人述说他们的痛苦和疲劳时,让又拥抱了他们一次。他们这一晚一直不敢躺下,怕抛弃了
他们这么久的幸运会在他们酣睡的时候悄悄逃离。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介绍事件的起因和修车匠夫妇寻找儿子的情景,突出他们丢失儿子的痛苦,为下文寻
找儿子作了铺垫。
B.“这位老人的手抖得这么厉害,圣水洒了一地,他叫道:‘让?’”写了老人不相信面前的男子是自
己离散多年的儿子。
C.相认情节中,老人第三次抽噎着说“让”,写了男子一片茫然,老人因失望而痛苦,但没有放弃希
望,哭泣着再试探。
D.莫泊桑在刻画小说中的人物时采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法,使
人物形象鲜活生动。
8.小说中的修车匠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9.俄国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认为莫泊桑的小说具有“形式的美感”和“鲜明的爱憎”。请结合小说,
谈谈你对莫泊桑小说“形式的美感”和“鲜明的爱憎”的理解。
【答案】
7.B
16
8.修车匠是一位重亲情、爱儿子、坚忍顽强、永不言弃、身世悲惨的父亲形象。儿子不见了,他和妻子
卖掉房子,访问所有的地方,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停留,不断寻找;没钱之后,他和妻子白天靠别人的剩饭
过日子,晚上睡在地上忍受风寒;即使身体虚弱,记忆衰退,他仍不放弃找儿子,看到可能是儿子的人,
再三确认。
9.形式的美感:①小说以修车匠夫妇寻找失踪儿子的经历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推动情节发展,层次分明,
结构清晰。②小说以让与父母互相讲述离散后的经历收束全文,既照应前文,交代让失踪的原因,又戛然
而止,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使读者想象这家人团聚后的幸福生活。③语言简洁,多用白描手法,在故事
的高潮——家人相认时,多用短句,一句一段,句式短促,语言精炼,能帮助营造紧张的气氛。鲜明的爱
憎:①赞美真挚、纯朴的亲情之美。②赞美父母对子女无私而深沉的爱。③赞美对受苦受难的人们的同情
以及无私帮助的义举。④谴责拐骗儿童、拆散骨肉的罪恶行径。
江西省赣州市八校协作体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归心似箭
一兵
她是在大年三十下午匆忙赶到豫北农村婆婆家的。在村口,她被在疫情防控点值班的村支书拦住做了
登记,测了体温,不发烧才进了村。
当她提着行李箱戴着口罩推开那扇油漆斑驳的大门时,系着围裙在厨房的灶台上忙活的婆婆竟然没有
认出她。
“妈,我是小敏啊。”
婆婆惊喜万分,双手在围裙上使劲擦了擦。“小敏啊,看我这眼睛越来越不顶用了,小敏都看不出来
了。”婆婆疾步走过来要帮着她拿行李箱,又突然停了下来,眼睛期盼地向她身后瞅一瞅。
“萌萌没来,疫情这么重,我把她留她姥姥那了。”
“哦,赶快进屋吧。”婆婆脸上掠过一丝遗憾,满脸堆着笑说,“你不是说今年医院忙,不回来了吗?
咋没打个招呼就来了啊?”
“我和别人调了个班,今天回来,初二回去。”她说。一进屋,她就看到了墙上挂的丈夫的遗像。她
怔了一下,呆呆地看着照片上的丈夫对着自己微笑着。
丈夫是一位消防官兵。那天也是大年三十,一家三口做了一桌菜正准备吃,突然接到队里的火情电话。
丈夫穿上衣服,女儿急忙绕过桌子跑去抱着他的腿。丈夫抱起女儿亲了一口:“萌萌乖,和妈妈在家不要
淘气,爸爸一会儿就回来了。”看着丈夫急切的神情,她走上前,为他把扣子扣上:“萌萌来,让爸爸赶
快走,你没看到爸爸归心似箭的样子吗?”
丈夫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女儿无数次问她,爸爸啥时候回来啊?归心似箭是啥意思啊?她含着泪说,
归心似箭,就是遇到国家和人民的紧急大事,急着赶过去为国家和人民尽责尽力的心情。
“小敏,洗洗手吃饭吧。”婆婆看到她发呆地看着儿子的照片又掉泪了,端着一碗水饺在旁边说。
她摘下口罩,打开行李箱,从里面掏出一包医用口罩。
“妈,现在外面的疫情非常严重,我给你带了一包口罩,你在家不要出门,如果非得出门,一定戴上
口罩,回来后一定要洗洗手。这是一瓶消毒液,这是喷壶,家里多消消毒,特别是院子门口多喷喷。”
丈夫十岁时就失去了父亲,婆婆含辛茹苦把他抚养大,供他考上了军校。每次丈夫和她谈到自己的身
世,就会默默流泪,这时她会给丈夫轻轻擦干眼泪……
丈夫走了以后,她想把婆婆接到南方自己生活的城市一起住,可婆婆不去,她说舍不得自己养的鸡鸭,
舍不得豫北的这个村儿,这个院儿,几分地里的活儿……
她就每年春节带着女儿萌萌回来看婆婆。每次回来,婆婆总是早早地在村口迎接她和女儿。
17
“我从电视里看,今年这疫情可严重啊,全国都影响了。咱村的大喇叭这两天也在一个劲广播呢。”
“是啊,妈,全国去了好多医疗队,我们医院可能也要去。”
“工作忙就不要管我了,我一个人在家有吃有穿的,啥也不缺。”
吃完饭,她看到婆婆正给擦得一尘不染的丈夫的遗像上香烧纸钱,看着婆婆佝偻的身影,望着微笑着
看着自己的丈夫,她的眼泪又扑簌簌地掉了下来。
婆婆走过来。“孩子别哭了,都过去了,都过去了……”
她抬头看到婆婆没有哭,眼里一滴泪花也没有。
突然,她的电话响了,单位的……
“妈,我得走了,我们医院组织了医疗队也要去援助,要求我今晚赶到单位,明早出发……”她一边
收拾行李一边急切地对婆婆说。
婆婆急忙跑到里屋,提了几个塑料袋子:“这是萌萌爱吃的糯米丸子,这是你爱吃的豆包……还有,
这红包是给萌萌的压岁钱,我专门到镇上信用社换的新钱,到超市买的红包……”
“妈,你不用给萌萌压岁钱,她不缺钱。这是我给你的一千元钱,你收好了,别舍不得花,想买点啥
就买,我得赶紧走。”
她急切地想赶回单位,突然更真切地体会到了归心似箭的贴切含义。她最后看了一眼丈夫的遗像,提
着行李箱就向外走。村支书在村口的疫情防控点又挡住了她,不让她出村:“不行啊,再急你可能也走不
了了,现在出租车、公交车都停了,私家车更不让跑了。”她说明了情况,急得皱起了眉头。村支书接着
说:“你别急,你的事确实万分重要,我给派出所说一下试试。”
一辆警车停在了村口。她提着行李放到后备箱,拉开警车车门坐上了车。
一直紧跟着她的婆婆急忙走到警车边,拍着玻璃,喊她的名:“小敏,小敏……”
她急忙落下车窗:“妈,你回去吧,五一节我带着萌萌再来看你。”
婆婆把头伸到车里,伏在她耳际,用布满皱纹的手挡着嘴压低声儿说:“孩儿啊,遇到好的你就再找
一个吧,啊,别亏待了自己……”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运用补叙手法写丈夫当年赶赴火情现场的场景,映衬主人公援助疫区之举,使作品内涵更加
丰富。
B. “女儿无数次问她”这一句话感人至深,引出下文“她”对“归心似箭”的解释,也深化了小说
主旨。
C. 小说略写村支书和派出所联系的情节,因为这不是小说的主要内容,显示出作者对情节安排的匠
心独运。
D. 结尾写“村支书在村口的疫情防控点又挡住了她”,既照应开篇,也表现了村干部对工作的严谨
负责。
8. 请简要分析婆婆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
9. 小说以“归心似箭”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
【答案】 7. A
8. ①慈爱,在儿媳临走时,给儿媳装上儿媳和孙女爱吃的食品;②隐忍,儿媳看着儿子的遗像流泪,而婆
婆“眼里一滴泪花也没有”,她的隐忍令人动容;③大爱,将儿子送往消防部队又支持儿媳去抗疫,有大
局意识,无不体现了她的大爱无私。
9. ①概括小说主要事件,把小敏大年三十赶回家和急着返回医院,以及丈夫着急返回部队几个主要事件概
括起来。②作为线索贯串全文,小说以“归心似箭”为线索,申联起回家、返回部队和返回医院三个情节,
18
使之成为一个整体。③揭示小说主旨,“归心似箭”的标题,展现了小敏夫妻义无反顾、忠于职守的优秀
品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江西省、洪都中学等七校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另一种善良
顾章玲
韩城是个走村串巷卖水果的年轻人。这天,他骑着三轮车,带着满满一车水果来到上湖村。
谁知生意还没开张。手机突然响了,是父亲打来的:“城子,奶奶快不行了,你快回来!”韩城一听
吓得魂都没了,马上掉转三轮车,可刚蹬了两步就停下了,他家在镇上,从上湖村到镇上有二三十里路,
奶奶能等到他吗?
恰好路旁有一户人家,这户人家的院门旁有棵大樟树,院内有个中年人正喝着茶,韩城忙叫道:“大
叔,求您帮我个忙!”中年人客气地问道:“什么事?你说。”
“我奶奶突然不行了,我得马上赶回去,可三轮车成了累赘,所以我想把车子和水果先放您这儿,回
头再来拿好不好?”大叔一听,痛快地说:“没问题,东西放在我这你尽管放心,快回去吧!”
悲伤和忙碌的三天一晃过去了。奶奶入土为安了,韩城这才想起三轮车的事,找到那户人家一看,韩
城顿时傻了眼:车上空空荡荡,水果全没了!
水果哪去了?答案只有一个:被那看似憨厚的中年人给卖了,或者吃了、偷偷分了。跟中年人要?没
有任何证据,只能自认倒霉吧。好在三轮车还在,韩城瞅瞅四下无人,忙骑上车,一溜烟地跑了。
从此后韩城就再也没去过上湖村。
过了一段时间,韩城又装了一车水果来到另一个村子﹣﹣跟上湖村一湖之隔的下湖村。也真是倒霉到
家了,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回生意刚开张不久,怀中手机又响了,是母亲打来的:父亲跌了一
跤,把腿摔断了!
韩城一时欲哭无泪,而且下湖村离家更远。韩城忙对一位大婶说了情况:“大婶,我想把车子先留在
您家,等我把我爸安顿好后再来拿,还有车上的水果……”
大婶爽快地说:“孩子,你尽管回去,车上要是少了一个水果,全算大婶的!”
韩城连声说“谢谢”,然后火速赶了回去。
等好不容易有空了已过去了四天。
19
当韩城再次赶到下湖村的时候,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大婶完好无缺地交还了三轮车和水果。尽管香蕉和
梨子烂了不少,但看得出一个不少。
一晃过去了好多年,机缘巧合之下韩城做生意发了大财,他时时刻刻想着回报家乡。要不,就为家乡
的父老乡亲建几座养老院吧,当然了,下湖村是一定要建的,至于上湖村,只好对不起了。
在下湖村养老院建成剪完彩后,韩城突然起了一个念头:到湖那边的上湖村看看,一口恶气憋在心里
好多年了,现在终于可以发泄出来了。
依旧是那棵郁郁葱葱的大樟树,依旧是那座院子,只是变得破旧不堪了。同样变老的还有那个大叔,
不过大叔肯定认不出眼前意气风发的大老板就是当年的那个瘦小拘谨的水果贩子了。
韩城也不说破,先递过一支烟,然后客气地说:“大叔,湖那边的下湖村新建了一座养老院,您肯定
知道吧?”
大叔听了一脸失落:“知道,听说是一位大老板捐钱建的,还听说那大老板一连建了好几座养老院,
可就是没我们村的。真是怪了,难道我们村的人得罪过他?”
韩城嘿嘿笑了起来,他故作神秘地说:“这个嘛,我倒知道一些原因。听说那大老板当年是个水果贩
子,他到下湖村卖水果时得到过人家的恩惠,可到你们村卖水果时,因为有事离开,结果一车子水果竟全
没了。估计这就是那位大老板不肯捐助这里的原因。”
那大叔一听气得叼在嘴上的香烟直抖,脸红脖子粗地叫道:“他不建就不建,不带这么泼脏水的!下
湖村人是好,可我们上湖村人也不孬,那车水果的事我记得清清楚楚,因为当年这事就发生在我身上。告
诉你,我们根本没有昧他的水果,而是各家各户给买了,价钱还比市价高了两毛,账本到现在我还收着。”
大叔说着返身进了屋,片刻工夫拿出一本泛黄卷边的小本子来,打开一看,里面是歪歪扭扭的字,一笔一
笔的账记得清清楚楚:大汪家 2 斤香蕉,来福家 3 斤梨子……
最显眼的是本子内还夹着一沓子钞票,各种面额都有。
韩城傻傻地看着、听着,又问:“你们为什么不解释一下?”
大叔双手一摊:“我们也不知道他是哪的,跟谁解释?看,我们还留下标记哩,就等他回来!”
大叔说着手往上一指,韩城抬头一瞧,只见那棵大樟树的枝丫上挂着一块木牌,木牌上面的字迹还能
勉强看得出来:水果钱在我家!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20
A.“这户人家的院门旁有棵大樟树”小说用简约的笔墨写出了大叔家的环境特点,这既是韩成找到大叔家
的标记,同时衬托了大叔淳朴、善良的性格。
B.“车上要是少了一个水果,全算大婶的”一句,既体现了“大婶”豪爽的性格特征,也照应了下文“大婶完
好无缺地交还了三轮车和水果”的情节。
C.大叔对韩成不在他们村建养老院感到很委屈,还以为自己村里有人得罪了韩成,他向韩成诉说了事情
原委,为打动韩成他拿出了当年的“账本”。
D.小说用“另一种善良”为题,别出心裁,暗含对两个相似情节中不同“善良”的比对,在引发读者兴趣的同
时也引导人们对“善良”作多角度的思考。
8、小说中韩成的性格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 分
9、小说中韩成两次寄放车子和水果却结果迥异的情节安排,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7、C。C 项,“为打动韩成他拿出了当年的‘账本’”说法不正确,结合“告诉你,我们根本没有昧他的水果,
而是各家各户给买了……一笔一笔的账记得清清楚楚:大汪家 2 斤香蕉,来福家 3 斤梨子……”分析,大叔拿
出账本是为了自证清白。故选 C。
8、善良孝顺;吃苦耐劳;知恩图报;主观武断;心胸有点促狭。
9、①从情节结构上看,作者巧设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情节波澜起伏,结局峰回路转。②从人
物形象的塑造上看,通过对比、悬念与伏笔的设计,突显“大叔”淳朴厚道,急人之所急,帮人帮到底的中
国式农民形象。③从主题的表达上看,正是两次不同遭遇的对比,揭示了“我们要满怀感恩地信任对自己
伸出援手的人”的主题。④从表达效果上看,作者欲扬先抑,借助“误会”,让读者更强 烈地感受到“另一种
善良”之可贵。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主 角
陈 彦
忆秦娥突然那么想回她的九岩沟了,她就坐班车回去了。
21
她已经很久没有回来过了。家里除了老爹,全都进了省城了。本来她也是想把老爹接进城去的。可爹
说要守老房子、守老屋场、守老坟山。
娘说:“你爹主要是舍不得他那一摊子皮影戏呢。”
还没到易家老屋场,忆秦娥就听到了锣鼓闹台声。敲得很专业,很讲究,甚至让她有些疑惑,哪里会
有这样讲究的锣鼓敲家呢?
有老汉、老婆子、娃娃们,在陆陆续续朝易家老屋场赶着。
突然,有人认出了忆秦娥,一条沟里就迅速沸腾了,连各家各户的狗,也都跟着主人跑出来,对着不
明真相的事体,乱叫乱咬起来。
终于,忆秦娥在几十个老汉、老婆子、娃娃的簇拥中,回到了易家老屋场。
第一个映入眼帘的,竟然是她舅胡三元。没想到,他已回九岩沟老家了。
他是跟她爹一道,支起了这个皮影摊子。
她突然发现,舅老了。老得满头白发,几乎没有一根青丝了。在正规剧团,武场面一般最少都由五六
个人组成。而在这里,七八样乐器,全都是她舅一个人操作着。除板鼓、战鼓、大鼓外,还兼吹着唢呐、
管子。
忆秦娥的出现,让整个易家老屋场立即轰动起来。她舅是因为鼓打得太投入,没有发现她。
她爹果然是老了,老得把两颗门牙都丢了,她问爹:“门牙怎么没了?”气得她爹直抱怨说:“问你
舅去,问你那个死舅去。”
原来爹的两颗牙,也是让舅在排练时,拿鼓槌无意间敲掉的,舅是嫌他把小锣“喂”慢了半拍。气得
爹当时还跟她舅打了一架。但一想到皮影摊子得用人,尤其是像她舅这样的好把式、大把式。不用,找谁
去?爹最后只好忍了。
爹说:“你这个死舅,又能拿他咋地?把他告到派出所,抓到局子里去?可他毕竟是我的妻弟、你的
亲舅呀!一辈子可怜的,都坏在这‘瞎瞎起手’上了,他是敲了一路的板鼓,也敲了一路的牙,还坐了一
路的牢,老了老了,回到九岩沟,我还能再把他送到法院去?现在好了,就让他一个人敲。咱这摊摊,也
养不起那么多下手。要敲,除非把他自己那一嘴狗牙,全敲掉算了。”
这天,他们唱的是《白蛇传》。 当满九岩沟的人,知道省城名角忆秦娥回到老家了,并且还要“亮几
嗓子”时,很快,就把莲花岩、三叉堡、五指峰、七子崖的人全都招了来。
村上还烧燃了多年没用的汽灯,一下子把整个易家老屋场照得明光光,亮晃晃的。连那些已经失明多
年的老人都说:“亮,今晚咱九岩沟真亮堂!”
“西湖山水还依旧,憔悴难对满眼秋。霜染丹树寒林瘦,不堪回首忆旧游……”
忆秦娥唱得声情并茂,眼含热泪,她舅敲得精神抖擞,血气贲张,她随便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
移步,一个呼吸,一个换气,一个拖腔,甚至一个装饰音,她舅都能心领神会地给以充满生命活性与艺术
张力的回应。那是高手对高手的心灵点化,是卯头对榫口的紧致楔入,是门框对门扇的严丝合缝,是老茶
壶找见了老壶盖的美妙难言。好唱家一旦与好敲家对了脾气,合了卯窍,那简直就是一种极高级的唱戏享
受了。这种享受,他们舅甥之间过去是有过好多次的,但哪一次都没有今天这般合拍、入辙、筋道、率性。
两个从九岩沟走出去的老戏骨,算是在家乡完成了一场堪称美妙绝伦的精神生命对接。
忆秦娥唱完,已是浑身震颤,泪眼婆娑,她先向父老乡亲弯下了九十度的腰,然后又深深给老舅鞠了
22
一躬。
老舅当下就捂住黑脸,哭得泣不成声了。老舅说:“他妈的,戏弄好了,真是能享受死人的,老舅现
在死了都值了!”
忆秦娥就极其享受地留在老家,跟老舅,老爹一起唱了三夜皮影戏。就在忆秦娥回来的第四天,派出
所的乔所长从省城开车找她来了。
乔所长说,把你娘吓得跟啥一样,一家人分析来分析去,说你可能是回九岩沟。乔所长就开车找来了。
舅说:“你还是得回省城去唱戏呢。我听广播里说了,小忆秦娥都出来了,好事情嘛!各是各的路数,你
还有你的观众、你的戏迷么。你的那些戏,小忆秦娥还得好多年才能学像呢。到了这个年岁,名角都得唱
戏、教戏两不误了。你麻利回去吧,我这些年在山里洼里、沟里岔里到处乱钻,知道秦腔有多大的需求、
多大的台口。只怕你人老几辈子,都是把戏唱不完的。”
第二天一早,她就听她舅在老屋场敲起了板鼓。那种急急火火的声音,催得连上学的娃们,都是一路
小跑。
她再也在家里待不住了。忆秦城又一次离开了九岩沟。突然,她想唱点什么,或者喊点什么。一刹那
间。她猛然想到了秦八娃先生说的一句话:“你哪天要是能自己吟出一阙‘忆秦娥’来,就算是把戏唱得
有点意思了。”
她就突然脱口而出地,随意吟了一阙《忆秦娥•主角》:
易招弟,十一从舅去学戏。去学戏,洞房夜夜,喜剧悲剧。
转眼半百主角易,秦娥成忆舞台寂。舞台寂,方寸行止,正大天地。
她身后,是她舅敲板鼓“急急风”的声音:仓才,仓才,仓才,仓才,仓才仓才仓才仓才,仓才才才
才才才才……板鼓越敲越急。那节奏,是让她像上场“跑圆场”一般,要行走如飞了。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忆秦娥极其享受地留在老家,跟老舅老爹一起唱了三夜皮影戏,这不仅体现她对家乡的眷恋,
也说明她想把自己的艺术奉献给乡亲。
B.忆秦娥在表演时极度投入,为戏中人物的悲苦命运所感动,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内心极度痛苦,
“浑身震颤,泪眼婆娑”。
C.忆秦娥老爹讲述两颗门牙丢掉的原因那一段属于插叙,这种叙事技巧能使行文起伏变化,生出
波澜,避免文章的呆板、拘谨。
D.在叙述视角上,本文主要采用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文
章所表达的客观社会现实。
8.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中胡三元的人物形象。(6 分)
23
9.小说以“板鼓越敲越急”的场景结尾有什么好处?(6 分)
【答案】
7B 解析:“内心极度痛苦”错,联系原文可知忆秦娥是为精神生命对接而激动,并非内心极度痛苦。
8
①
经历坎坷,“敲了一路的板鼓,也敲了一路的牙,还坐了一路的牢”,晚年在民间草台班子混饭吃;
②
性格急躁,因为姐夫锣“喂”慢了半拍,无意间敲掉了姐夫的牙;
③
技艺高超,一个人能操作七八样
乐器,敲鼓水准高
④
见识独到,力劝忆秦娥返回省城剧团,可以看出对秦腔发展(戏、角色、艺术)有着
自己的独到认识。(每点 2 分,三点 6 分)
9
①
情节:照应前文多处出现的与“板鼓”有关的情节,呼应开头回乡的情节(说回就回的急切);
②
人物:“板鼓越敲越急”,渲染了急切的气氛,表明老舅劝她回城心情的急切,也暗示了忆秦娥打算返城
时的心情;
③
主题:丰富了小说意蕴,深化了“舞台仍有大天地”(舞台寂,方寸行止,正大天地)的主
题,需要艺术工作者行走如飞;
④
效果:以板鼓“急急风”的声音收尾,余韵不绝,令人回味无穷。(每
点 2 分,三点 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