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西省各地
2020-2021 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冕画荷
吴敬梓
王冕七岁上死了父亲。间壁秦老看他母子着实可怜,牵出一条水牛来交与王冕,雇他放牛,也好赚些
营生,日常也非常关照他,常煮些腌鱼、腊肉给他吃。
一日,王冕放牛倦了,在绿草地上坐着。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过了。那黑云边上镶着的白云,
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湖边山上,青一块,紫一块,绿一块。树枝上都像水洗过
一番的,尤其绿得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王冕看了一回,心
里想道:“古人说‘人在画图中’,其实不错。可惜我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他几枝,也觉有趣。”
又心里想道:“天下哪有个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画他几枝。”自此,聚的钱不买书了,托人向城里买些
胭脂铅粉之类,学画荷花。初时画得不好,画到三个月之后,那荷花,精神、颜色无一不像,只多着一张
纸,就像是湖里长的;又像才从湖里摘下来,贴在纸上的。
一日,王冕正和秦老坐着,只见外边走进一个人来。秦老迎接,叙礼坐下。那翟买办道:“这位王相
公,可就是会画没骨花的么?”秦老道:“便是了。”翟买办道:“因前日本县老爷吩咐,要画二十四幅
花卉册页送上司,此事交在我身上。今日有缘遇着,王相公是必费心大笔画一画。老爷少不得还有几两润
笔的银子,一并送来。”秦老在旁,着实撺掇。王冕屈不过秦老的情,只得应诺了。回家用心用意,画了
二十四幅花卉,都题了诗在上面。
那知县时仁,发出二十四两银子来。翟买办扣克了十二两,将册页取去。时知县又办了几样礼物,送
与危素,作候问之礼。危素只把这本册页看了又看,爱玩不忍释手。说道:“这是古人的呢,还是现在人
2
画的?”时知县不敢隐瞒,便道:“这就是门生治下一个乡下农民,叫做王冕,年纪也不甚大。想是才学
画几笔,难入老师的法眼。”危素叹道:“故乡有如此贤士,竟坐不知,可为惭愧。此兄不但才高,胸中
见识大是不同,将来名位不在你我之下。不知老父台可以约他来此相会一会么?”时知县道:“这个何难,
门生出去,即遣人相约。他听见老师相爱,自然喜出望外了。”回到衙门,差翟买办持个侍生帖子去约王
冕。
翟买办飞奔下乡,到秦老家,邀王冕过来,一五一十,向他说了。王冕笑道:“上复县主老爷,说王
冕乃一介农夫,不敢求见。这尊帖也不敢领。”翟买办变了脸道:“老爷将帖请人,谁敢不去!况这件事,
原是我照顾你的;不然,老爷如何得知你会画花?论理,见过老爷,还该重重的谢我一谢才是!如何走到
这里,茶也不见你一杯,却是推三阻四,不肯去见,是何道理?叫我如何去回复得老爷!难道老爷一县之
主,叫不动一个百姓么?”王冕道:“你有所不知。假如我为了事,老爷拿票子传我,我怎敢不去!如今
将帖来请,原是不逼迫我的意思了;我不愿去,老爷也可以相谅。”翟买办道:“你这都说的是甚么话!
票子传着倒要去,帖子请着倒不去?这不是不识抬举了!”王冕道:“你是听见我说过的,我是不愿去的。”
翟买办回复知县。知县心里想道:“我不如自己下乡去拜他。”又想道:“一个堂堂县令,屈尊去拜
一个乡民,惹得衙役们笑话。”又想道:“老师前日口气,甚是敬他;老师敬他十分,我就该敬他一百分。
况且屈尊敬贤,将来志书上少不得称赞一篇。这是万古千年不朽的勾当,有甚么做不得!”当下定了主意。
轿子来到王冕门首,只见七八间草屋,一扇白板门紧紧关着。翟买办抢上几步,忙去敲门。敲了一会,
里面一个婆婆,拄着拐杖,出来说道:“不在家了。从清早晨牵牛出去饮水,尚未回来。”翟买办道:“老
爷亲自在这里传你家儿子说话,怎的慢条斯理!快快说在哪里,我好去传!”那婆婆道:“其实不在家了,
不知在哪里。”说毕,关着门进去了。
王冕并不曾远行,实时走了来家。秦老过来抱怨他道:“你方才也太执意了。他是一县之主,你怎的
这样怠慢他?”王冕道:“时知县倚着危素的势,要在这里酷虐小民,无所不为。这样的人,我为甚么要
相与他?我如今辞别老爹,收拾行李,到别处去躲避几时。”
次日五更,王冕起来收拾行李,恰好秦老也到。王冕拜辞了母亲,又拜了秦老两拜,母子洒泪分手。
王冕穿上麻鞋,背上行李,秦老手提一个小白灯笼,直送出村口,洒泪而别。
(选编自《儒林外史》第一回 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A. “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作者用清新的语言描写了雨后的荷花,既写出了生活的
真实,又充满恬淡的诗意,这为王冕弃文学画埋下了伏笔。
B. 危素看到画册,“看了又看,爱玩不忍释手”,却不能分辨画册今古,说明他眼力平庸,学识粗浅,
作者意在讽刺他不学无术,却喜欢附庸风雅。
C. 作者写秦老,突出他为人和善、重情义的特点以及惧怕官府的心理;写王冕之母,则突出她遇事从容,
对官府冷淡的一面。
D. 选文以王冕这一真实人物为原型,选取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塑造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
对王冕理想人格的推崇。
8. 小说中的王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9. 选文的主人公是王冕,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来写时知县和翟买办。你认为这样办理有何意图?请结合
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①聪明有志,才华横溢。下决心自学,三月即画出荷之精神,声名远播。②淡泊名利,
高洁磊落。只用心画画,不在画册上署名,视富贵名利为身外之物。③无视权贵,重情重义。拒绝、躲避
权贵约见,不愿意与酷虐百姓的官吏交往;为报答秦老厚爱,应诺画图册。
9. ①二人与王冕对比,反衬王冕的高洁品行。时知县为捞一个“屈尊敬贤”的好名声,想了又想,方定下
主意去见王冕;翟买办克扣画册银两,呵斥王冕不领知县“老爷”的帖;二人对上司巴结讨好,媚上虚伪,
对百姓刁顽油滑,作威作福,反衬王冕不慕名利,重情重义。②二人的行为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翟买办索
画——危素欲见王冕——翟买办请王冕失败——时知县拜见王冕——王冕离家。正是有了这两人的故事,
小说情节才能合理发展。③通过两个人物的塑造,真实再现了当时社会中的官吏丑态,表达作者对理想人
格的追求。写时知县“酷虐小民,无所不为”,借翟买办的口说出“一县之主,叫不动一个百姓么?”抨
击当局统治的黑暗,封建官僚高居于百姓之上;时知县与翟买办,时知县与危素间的利益关系,衬托出王
冕和秦老间的真诚淳朴;讽刺儒林士子对富贵功名的热衷,表现对真挚笃厚人情的向往,对王冕理想人格
的推崇。
【解析】
【7 题详解】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A.“弃文学画”错误。由原文“自此,聚的钱不买书了,托人向城里买些胭脂铅粉之类,学画荷花”可知,
原文只是说聚的钱不买书了,并没有说“弃文”,属于无中生有。
B.“不学无术”错误。由原文“危素只把这本册页看了又看,爱玩不忍释手。说道:‘这是古人的呢,还
是现在人画的’”可知,危素不能分辨画册今古,这里是侧面描写王冕的画好,并不是形容危素不学无术。
D.“选文以王冕这一真实人物为原型”错误。本文为小说,其中的人物为虚构的,小说中的人物可能取材
于现实中的多个原型人物,提炼加工而成。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原文“又心里想道:‘天下哪有个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画他几枝。’自此,聚的钱不买书了,托人向
城里买些胭脂铅粉之类,学画荷花。初时画得不好,画到三个月之后,那荷花,精神、颜色无一不像,只
多着一张纸,就像是湖里长的;又像才从湖里摘下来,贴在纸上的”可知,王冕下决心自学,画到三个月
之后,那荷花,精神、颜色无一不像,只多着一张纸,就像是湖里长的;又像才从湖里摘下来,贴在纸上
的,三月即画出荷之精神,声名远播。表明他聪明有志,才华横溢。
由原文“回家用心用意,画了二十四幅花卉,都题了诗在上面”可知,王冕画画,只用心画画,在画上题
诗,但是不在画册上署名,视富贵名利为身外之物。表现了他淡泊名利,高洁磊落。
由原文“上复县主老爷,说王冕乃一介农夫,不敢求见。这尊帖也不敢领”“你是听见我说过的,我是不
愿去的”“时知县倚着危素的势,要在这里酷虐小民,无所不为。这样的人,我为甚么要相与他?我如今
辞别老爹,收拾行李,到别处去躲避几时”可知,王冕拒绝、躲避权贵约见,不愿意与酷虐百姓的官吏交
往;由原文“秦老在旁,着实撺掇。王冕屈不过秦老的情,只得应诺了”可知,为报答秦老厚爱,应诺画
图册。这些都体现了王冕无视权贵,重情重义。
5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的能力。
二人与王冕对比,反衬王冕的高洁品行。由原文“又想道:‘一个堂堂县令,屈尊去拜一个乡民,惹得衙
役们笑话。’又想道:‘老师前日口气,甚是敬他;老师敬他十分,我就该敬他一百分。况且屈尊敬贤,
将来志书上少不得称赞一篇。这是万古千年不朽的勾当,有甚么做不得!’当下定了主意”可知,是老师
敬他十分,我就该敬他一百分。况且屈尊敬贤,将来志书上少不得称赞一篇。时知县为捞一个“屈尊敬贤”
的好名声,想了又想,方定下主意去见王冕;由原文“那知县时仁,发出二十四两银子来。翟买办扣克了
十二两,将册页取去”和“翟买办变了脸道:‘老爷将帖请人,谁敢不去!况这件事,原是我照顾你的;
不然,老爷如何得知你会画花?论理,见过老爷,还该重重的谢我一谢才是!如何走到这里,茶也不见你
一杯,却是推三阻四,不肯去见,是何道理?叫我如何去回复得老爷!难道老爷一县之主,叫不动一个百
姓么?’”可知,翟买办克扣画册银两,呵斥王冕不领知县“老爷”的帖;二人对上司巴结讨好,媚上虚
伪,对百姓刁顽油滑,作威作福,反衬王冕不慕名利,重情重义。
二人的行为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由原文“翟买办道:‘因前日本县老爷吩咐,要画二十四幅花卉册页送上
司,此事交在我身上。今日有缘遇着,王相公是必费心大笔画一画。老爷少不得还有几两润笔的银子,一
并送来’”可知,翟买办来找王冕画画,索画;由原文“危素叹道:‘故乡有如此贤士,竟坐不知,可为
惭愧。此兄不但才高,胸中见识大是不同,将来名位不在你我之下。不知老父台可以约他来此相会一会
么’”可知,危素欲见王冕;由原文“翟买办道:‘你这都说的是甚么话!票子传着倒要去,帖子请着倒
不去?这不是不识抬举了!’王冕道:‘你是听见我说过的,我是不愿去的’”可知,翟买办请王冕失败;
由原文“轿子来到王冕门首,只见七八间草屋,一扇白板门紧紧关着。翟买办抢上几步,忙去敲门”可知,
时知县拜见王冕;由原文“次日五更,王冕起来收拾行李,恰好秦老也到。王冕拜辞了母亲,又拜了秦老
两拜,母子洒泪分手。王冕穿上麻鞋,背上行李,秦老手提一个小白灯笼,直送出村口,洒泪而别”可知,
王冕离家。正是有了这两人的故事,小说情节才能合理发展。
通过两个人物的塑造,真实再现了当时社会中的官吏丑态,表达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追求。由原文“王冕道:
‘时知县倚着危素的势,要在这里酷虐小民,无所不为。这样的人,我为甚么要相与他?我如今辞别老爹,
收拾行李,到别处去躲避几时’”可知,写时知县“酷虐小民,无所不为”;由原文“翟买办变了脸道:
‘老爷将帖请人,谁敢不去!况这件事,原是我照顾你的;不然,老爷如何得知你会画花?论理,见过老
爷,还该重重的谢我一谢才是!如何走到这里,茶也不见你一杯,却是推三阻四,不肯去见,是何道理?
叫我如何去回复得老爷!难道老爷一县之主,叫不动一个百姓么’”可知,借翟买办的口说出“一县之主,
6
叫不动一个百姓么?”抨击当局统治的黑暗,封建官僚高居于百姓之上;由原文“又想道:‘一个堂堂县
令,屈尊去拜一个乡民,惹得衙役们笑话。’又想道:‘老师前日口气,甚是敬他;老师敬他十分,我就
该敬他一百分。况且屈尊敬贤,将来志书上少不得称赞一篇。这是万古千年不朽的勾当,有甚么做不得!’
当下定了主意”可知,是老师敬他十分,我就该敬他一百分。况且屈尊敬贤,将来志书上少不得称赞一篇。
时知县为捞一个“屈尊敬贤”的好名声,想了又想,方定下主意去见王冕。时知县与翟买办,时知县与危
素间的利益关系,衬托出王冕和秦老间的真诚淳朴;讽刺儒林士子对富贵功名的热衷,表现对真挚笃厚人
情的向往,对王冕理想人格的推崇。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三中、安福二中、泰和二中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医 者
周国华
读高二那年,我妈病了,痛得满床打滚。我背着她到赤脚医生那里。医生为她打了针止痛剂,手一摊:
“怕是大病,赶紧送县医院。”
我借了辆三轮车,把我妈拉到县医院。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一边:“你妈得的是癌症,晚期了,花
再多钱也没用,你自己决定吧。”
癌症?我眼前一阵发黑。我爸走得早,这些年来,我妈就靠种那点儿承包田供我上学,如今……
不能这么放弃!我刚想办住院手续,我妈含笑进来说:“医生,给我开点儿药吧,止疼的就行,我命
硬,能挺过去。”
拗了半天,我还是按我妈的意思做了。我知道,我妈一旦决定了的事,没人能改过来。回家的路上,
我拼命憋着,不让眼泪掉下来。兜里只有三百块钱,那是全家仅剩的那么一点点钱。
或许天不绝人,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无意中听到有人说,邻乡有个老中医挺神的,治好过一些大医
院都没法治的怪病。我立马找了过去。
老中医家里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话不多,而且声音很轻,只是在搭脉后简单地问
上几句,就摇头晃脑开起了方子,完了,又叮嘱几句,也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最后一个轮到我,老中医
7
瞅了我一眼:“病人呢?”
我拿出医院的诊断书,讲了我妈的病情和家里的情况。我说来得急,我妈也下不了地,先来问问。说
到最后,我的眼泪扑簌簌地往下掉。
老中医瞪了我一眼:“这么大了还哭,没出息。走,带我去看看。”
老中医给我妈搭完脉,捋着花白的山羊胡子在屋里踱来踱去。我垂手,惶惑地盯着他。老中医让我把
三轮车上那个蛇皮袋子拿进来。一打开,里面全是草药。老中医告诉我把这几把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应
该就可以了,不行的话,再去找他。
我连连点头,掏出三百块钱:“只有这些了,别嫌少。”
老中医没接钱,双手把玩着桌上的青花瓷瓶,左看右看,还不住地点头:“不用了,你留着做学费吧,
这个东西卖给我吧。”
我妈连忙摇手:“不,这是我的嫁妆,几块钱买来的,乡下人没闲心插花,我常说,还不如碗勺来得
实用呢。”
老中医晃头捻须,说:“实用不实用我不管,家里有一个,正好配个对。”
送走老中医,我和我妈还真不敢相信天下竟有这种好事,诊费、药费没付不说,还白白拿了一千块钱!
半年后,我陪着我妈去了医院,诊断结果让我欣喜若狂,我妈竟痊愈了!
我拿着锦旗去谢老中医,老中医一笑:“有钱了,就把瓶子赎回去,价钱嘛,翻倍。”我点头。
我如愿考上了医学院。用那些钱,我撑过了第一个学期。之后,我勤工俭学,再没用过家里一分钱。
毕业后,我凭着优异的成绩,被省城一家大医院聘用。我接我妈进城,贷款买房,娶妻生子,进修深造……
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偶然观看《鉴宝》节目,里面一个青花瓷瓶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个瓶子,看上
去跟当年我家的一模一样。专家几百万的估价让我又吃惊又愤怒,原来老中医早就知道瓶子的价值。我想
起了老中医眯着眼的神情,哼,狡诈,虚伪!
我憋着满肚子怨气去找老中医。老中医已去世,他儿子接过我的字条,一笑:“家父说你会成为医生,
果然没错。”
我突然想起,那天我对老中医说,我想放弃学业,赚钱养活我妈。我有点儿发蒙,是不是自己太小人
8
了?
里屋的橱柜上,摆放着两个青花瓷瓶,花纹一样,成色迥异。老中医的儿子取过那个釉色发暗的瓶子:
“民国的,不过也值几千块钱。”
我脸红了。瓶子的内壁上,依稀还能看到我儿时调皮的涂鸦,是我家的那个!我疑惑地望着另一个青
翠欲滴的花瓶。
“这个是我祖上为一官宦人家诊病时,那家主人给的。”
我掏出一万块钱,老中医的儿子执意只收下两千:“家父嘱咐,不敢有违。”
对着老中医的遗像,我郑重地磕了三个头。泪眼婆娑中,我又看到了那双似笑非笑的眼睛,温馨,深
邃。
一块匾额悬在墙上,上面的两个字——“医者”熠熠生辉。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赤脚医生和县医院医生的表现,以及关于“我”家庭情况的介绍,营造出一种让人绝望的氛
围,为老中医的出场做铺垫。
B. 老中医要青花瓷瓶并给一千块钱瓶钱是想帮助“我”,使“我”能治好妈的病并完成学业,这体现了
老中医高尚的医德。
C. 文章虽然很短,内容也是平常生活之事,但仍写得跌宕起伏而非平铺直叙,很有可读性。
D. “我”去送锦旗的时候,老中医说赎瓶子价钱要翻倍,说明老中医也爱财,这样就写出了老中医性格
的复杂和真实。
8. 文章运用哪些手法来写老中医医术高超的?请简要分析。
9. 文中画波浪线的段落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文章写老中医医术高超的手法有:①对比手法。将“我”妈“痛得满床打滚”病之重
与老中医轻松将病治好进行对比;将赤脚医生、县医院治不好“我”妈的病与老中医药到病除进行对比,
9
都突出老中医医术之高。②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文中写“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听到有人说老中医
挺神,治好了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老中医家里坐着许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③正面描写(直
接描写)。老中医从容自信地交代,将那些药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不行再去找他。而“我”妈真的
痊愈了。
9. ①推动情节发展。正因为“我”怀疑青花瓷瓶的价值,才有下文“我”去赎瓶子进而发现瓶子真相,领
悟到老中医的良苦用心的情节。②使情节出现起伏,吸引读者。“我”的愤怒使小说情节骤然紧张,而后
又逐渐缓和,这样故事起伏有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使情节内容更为丰富完整。此情节的存在,为
后文揭示青花瓷瓶的价值和老中医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做铺垫,展示给人一个完整的故事和人物形象,使得
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完整。④使人物形象更为突出。正是“我”的怀疑使后文表现老中医高尚品质的情节出
现,使老中医的形象更为突出。⑤使主题更为突出。此情节的存在使老中医的高尚品质更为突出,也使文
章赞美人间真善美的主题更为突出。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D. “说明老中医也爱财,这样就写出了老中医性格的复杂和真实”错误,老中医是想不动声色地帮助
“我”,不想让“我”知道真相而博得感激,文章这样写仍是为了表现其医德之高。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题目要求回答文章运用哪些手法写老中医医术高超的,这就要仔细分析文中关于老中医的行医方面的内
容。
首先,文中塑造老中医医术高明时,先写“我”妈“痛得满床打滚”,“我”把妈妈背到赤脚医生那儿,
赤脚医生给妈妈打了止痛针,让我赶快把妈妈送到县医院。可县医院的医生说,妈妈得的是癌症,已经晚
期了,“花再多钱也没用”。可是去找老中医,老中医开了药,说“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半年后,
10
妈妈果然痊愈了。赤脚医生和县医院医生都对“我”妈的病毫无办法,但老中医却轻松地将病治好了。这
里用了对比手法,将妈妈“痛得在床上打滚”,与老中医轻松治疗进行对比,将赤脚医生、县医院医治不
了和老中医轻松治疗进行对比,都突出了老中医的医术之高。
其次,“我”万般无奈时无意中听到有人说老中医挺神的,治好很多怪病,及“我”到老中医家所看到的
景象,也突出了老中医的高超医术,这属于侧面描写。
再次, “我”到老中医家,看到“他家坐着许多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而老中医从容诊断,毫不忙乱。
“我”把老中医接到家,老中医诊过脉,就用了几把草药,说“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不行的话,再去
找他”。半年过后,“我”妈果然痊愈。老中医给“我”妈治病的过程,突出了老中医的自信及高超医术,
这属于正面描写或者说直接描写。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应根据句子在文中具体的位置,结合上下文,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画波浪线的段落出现在文章中间,在结构上无疑推动了情节发展。正因为“我”看《鉴宝》节目,开始怀
疑瓶子的价值,才有下文“我”去赎瓶子等情节,所以这句话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开始老中医治好“我妈”的病,并且花一千元买下“我”家的瓶子,“我”靠这笔钱撑过了医学院的第一
学期,后来勤工俭学,毕业分配到城里。然后看到《鉴宝》节目开始怀疑瓶子的价值和老中医的人品,继
而愤怒,“我”发现青花瓷瓶的“珍贵”,推翻了之前“我”对老中医的认识,让情节陡生波澜,激发读
者阅读兴趣,为后文的又一次反转做铺垫,让文章情节更丰富。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让老中医善良、睿智、医术高超的形象更突出。后来赎瓶子,发现真相,并且老中
医断言“我”会成为医生,“我”一下子想起我那天对老中医说的话,“我想放弃学业,赚钱养活我妈。
我有点儿发蒙,是不是我太小人了”。当“我”掏出一万块钱给老中医的儿子,可是他执意只收两千元,
还说父命不可违,突出了老中医的高尚品质,也就突出了歌颂赞美人间真善美的小说主题。
江西省、洪都中学等七校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魔笛
11
翌平
朗风站在考场中间,周围坐满了老师。他操着笛子向大家鞠了个躬,不等口令就开始吹起来。朗风是
个不太守规矩的孩子,在梁老师家里,他也总是操起笛子就吹。
朗风吹的是《乌苏里船歌》,这是他特别喜欢的一首曲子。这曲子很甜,第一次听梁老师吹奏时,朗
风就感受到那条大河在初春破冰,感受到渔民开心的心情。朗风的银笛晃动着,舌尖一下子欢快起来,梁
老师为这首曲子加了不少修饰音,依附着甜美的旋律跳跃着,朗风反反复复地吹奏着船歌一段,像舞台上
最鲜艳的红绸子不断翻舞着相同的花。
吹着吹着朗风忽然就停下来,怯生生地问:“老师,还没让我吹吧?”
大家一下子都笑了。刚才看这小孩冲进考场,大家就想笑,他太有个性了,棉袄上系了根红围巾,头
发跟鸟窝一样。可大家都不敢笑,这孩子一定是自己从大老远来的,别一笑把孩子笑毛了。
“你接着吹吧,孩子,”大个子老师说,“还有什么曲子?”
“我想吹一下我老师的一部作品,《森林舞曲》。”朗风说。他操起笛子演奏起来。这是第一乐章《夏
末林中》,朗风用花舌和颤音不断模仿着各种鸟的声音,从一只小雏燕欢蹦乱跳,到一群乌鸦用翅膀扑打
着落叶,再后来是一群大雁从蓝天上飞过。梁老师写的这段曲子,明快而顺畅。朗风想起梁老师带他去听
林中漂亮的雉鸡叽叽咕咕地叫,告诉他这嗓音非常自然,是凭着本能随心发出来,然后用笛音来解释它的
发音技巧。
第二乐章叫作《年儿》,这一段旋律太欢快了,连朗风家的黄狗听到都会摇晃尾巴。朗风想起,他这
大山里的孩子第一次听到梁老师的笛声,不由入神地痴呆着,然后用口哨把刚才的曲子吹了出来,梁老师
吃惊地看着他,嘴里更快更拐弯地又吹出一段,朗风又用口哨把这段吹了出来。后来,梁老师主动教朗风
吹笛子,爸爸不明白梁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可他坚信梁老师是真正的艺术家。他学吹笛子时,梁老师总
是一遍遍地吹给他听,让他感受曲子的每一个细节。长笛是有魔力的乐器,气息的着落点会构成不同的音
色,但开始时他总是拿不准,有点想放弃了,可梁老师不厌其烦的示范、鼓励的眼神,让他终究没有放下
长笛。朗风吹着吹着,旋律变得激昂起来,随后秧歌调就扭了进来。朗风记得,过年的时候,梁老师把那
条红色长围巾系在腰上,和全村男女老少都对扭了一遍,嘴里念念有词,哼着什么调,后来他把这些都变
成这段音乐。
第三部分《农忙》,那是梁老师在雪夜里点着油灯写的,在夏天看着河畔开满的野花写的。朗风想起
12
春耕的时候,刚下放到农场的梁老师学开拖拉机,但他开的那辆车总是歪歪扭扭,不能犁出笔直的麦道。
大家都在笑。休息时,梁老师吹响这根银笛,笛声悠扬,像从很古远的时候传过来的,也像一阵阵夏日里
的微风。梁老师教给他,学音乐要听,当音符被演奏者变成声音时,它们就有了生命,用心听懂这些声音
比什么都重要。
第四部分是《无言曲》,朗风记得梁老师说,每个音乐家都有自己的一首《无言曲》,那是奏给自己听
的。梁老师独自一人时,会对着山峰和森林吹奏,笛声平静、清澈,梁老师告诉朗风,就像落叶在水面上
漂浮着一样,有时候最简单的声音能吹出最丰富的心灵。朗风的笛声飞扬着,自由地变化,就像梁老师那
样,他用笛子感觉自己内在的心思,感觉那些扑面而来的隐在情感。在他的演奏中,《无言曲》越来越远
离当初他记录下来的样子,更像是随风而逝的记忆。一会儿,山林呼啸,那尘封的年代,从卡车上下来的
那么多戴眼镜的人,梁老师瘦小单薄的身板,脖子上红色的围巾。一会儿,山谷里飘来春天的气息,梁老
师给他重新起的名字,晴朗的朗,像风一样自由自在。一会儿,山风浩荡,他想起梁老师和他一起重奏这
段音乐,彼此的呼应像一问一答,也像相互的问候。一会儿,山间大雪弥漫,梁老师没能挺过漫长的严冬,
草场边的河滩上,大家为他建了个“家”,这是他的遗愿,他希望留在这里,每年听到春暖花开、冰雪融
化的声音。从此,朗风经常来这里,他为梁老师吹笛子,再也没有人指点他,但站在这里,他觉得很多难
题会迎刃而解。
老师们沉默着,大个子老师摘下眼镜,擦了擦,拿过朗风的笛子,仔细地端详着,然后递给其他老师,
他们传看着。最后笛子被小心地送回到朗风手里。“是把好笛子,孩子。它原来的主人这里很多人都认识,
他是个很好的笛师。”
朗风的眼睛有点红,低下头,他想起梁老师生前不止一次对他说的话:“有一天,你会站在音乐学院
的乐台上的。”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标题“魔笛”中的“魔”形象生动,既点出梁老师、朗风师徒二人吹奏技巧的出神入化,隐含着他
们对音乐的痴迷,也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小说中的朗风是个“不太守规矩”的孩子,他未经允许就吹奏,演奏《无言曲》时即兴发挥,因为他想
成为梁老师希望的“风一样自由自在”的人。
13
C. 小说中老师们开始想笑又不敢笑,后来“一下子都笑了”,这些细节描写既丰富了朗风的形象,又表现
了老师们对考生的尊重、对朗风的喜爱。
D. 小说结尾部分用老师们传看笛子的举动和梁老师的话暗示朗风能够考取音乐学院,突出了优秀音乐家梁
老师在艰苦条件下培育人才、传承艺术的形象。
5. 小说运用多种手法把音乐描写得具体可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小说在描述朗风考场吹奏乐曲的同时,用大量篇幅写了他对梁老师的回忆,这样处理有哪些好处?请结
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①运用比喻,如将梁老师悠扬的笛声比喻成“一阵阵夏日里的微风”,使音乐具体可
感;②运用联想,如写朗风听梁老师吹奏《乌苏里船歌》时,联想到“大河在初春破冰”和“渔民开心的
心情”,突显了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6. ①通过现实与回忆的交织,写出朗风的考试经历和梁老师对他的教导,使小说内容更丰富;②既突出了
梁老师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又塑造了他循循善诱的师长形象,使人物特征更鲜明;③表达了朗风对梁
老师的尊敬与怀念之情,使主题内蕴更深刻。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
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
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B.“演奏《无言曲》时即兴发
挥,因为他想成为梁老师希望的‘风一样自由自在’的人”于文无据,文中“朗风的笛声飞扬着,自由地
变化,就像梁老师那样,他用笛子感觉自己内在的心思,感觉那些扑面而来的隐在情感。在他的演奏中,
《无言曲》越来越远离当初他记录下来的样子,更像是随风而逝的记忆”这一情节只能说明朗风演奏的投
入。故本题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本内容细致分析,重点理解,准确把握,按
照“手法+分析内容+情感效果”的模式作答。“梁老师吹响这根银笛,笛声悠扬,像从很古远的时候传过
14
来的,也像一阵阵夏日里的微风。梁老师教给他,学音乐要听,当音符被演奏者变成声音时”这是比喻的
手法,将“梁老师悠扬的笛声”比喻成“一阵阵夏日里的微风”,突出一种音乐般的美感,增强了音乐的
感染力,突出表现出音乐的质感。“第一次听梁老师吹奏时,朗风就感受到那条大河在初春破冰,感受到
渔民开心的心情”这一内容极其想象而别致展现出一种美妙的联想,突显出音乐的魅力与感染力,增强作
品的艺术表现力。考生可结合这些内容具体分析,重点把握。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主旨及个性化阅读探究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从文本中的
环境描写、人物情感、文本主旨等角度来探究。答题时,可结合着文本中的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物
的命运遭遇、故事结局等方面分析作答即可。小说中,现实与回忆进行了大量的结合,通过这些具体的描
绘,展现出朗风在考试时候的具体经历,写出梁老师对他的一种耐心的教导,这种具体的回忆与现实交织
在一起,使得小说的内容更具内涵,内容更为全面,更为丰富。从不同角度展现出梁老师对于艺术的一种
追求,突出梁老师孜孜不倦的一种人生情怀,这是对艺术的一种认同,塑造的梁老师循循善诱的一种伟大
师长形象,通过这些内容,使得小说的人物性格更为鲜明,更为突出,在现实生活之中,朗风对梁老师是
一种尊敬的态度,对梁老师始终怀有一种怀念之情,极其鲜明地展现出尊师重教的核心主旨,从而使得小
说内涵更为丰富,更为深刻。
江西省赣州市八校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
冯骥才
(1)民国二十八年,龙王爷闯进天津卫。街上行船,窗户当门,买卖停业,车辆不通,小杨月楼和他
的一班人马,被困在南市的庆云戏院。那时候。人都泡在水里。哪有心思看戏?
(2)龙王爷赖在天津一连几个月,戏班照样人吃马喂。把钱使净。便将十多箱行头道具押在河北大街
的“万成当”。等到水退了,小杨月楼急着返回上海,凑钱买了车票,就没钱赎当了,急得他闹牙疼,腮
帮子肿得老高。戏院一位热心肠的小伙计对他说!“您不如去求李金鏊帮忙,那人仗义,拿义气当命。凭
您的名气,有求必应。”
(3)李金鏊是天津卫出名的一位大锅伙①,混混头儿。上刀山、下火海、跳油锅,绝不含糊,死千②一
个。小杨月楼从来不沾这号人。可是今儿事情逼到这地步。不去也得去了。他跟随这小伙计到了西头,过
街穿巷,抬眼一瞧,怔住了。篱笆墙,栅栏门,几间爬爬屋,大名鼎鼎的李金鏊就住在这破瓦寒窑里?小
伙计却截门一声呼:“李二爷!”
(4)应声打屋里猫腰走出一个人来,出屋直起身,吓了小杨月楼一跳。这人足有六尺高,肩膀赛③门宽,
老脸老皮,胡子拉碴;那件灰布大褂,足够改成个大床单,上边还油了几块。小杨月楼以为找错了人家,
没想到这人说话嘴上赛扣个罐子,瓮声瓮气问道:“找我干哟?”口气挺硬,眼神极横,错不了,李金鍪!
(5)进了屋,屋里赛破庙,地上是土,条案上也是土,东西全是东倒西歪;迎面那八仙桌子,四条腿
15
缺了一条,拿砖顶上;桌上的茶壶,破嘴缺把,磕底裂肚,盖上没疙瘩。小杨月楼心想,李金鍪拿嘛帮助
自己?于是心里不抱什么希望了。
(6)李金鏊打量来客,一身春绸裤褂,白丝袜子,黑礼服呢鞋,头戴一顶细辫巴拿马草帽,手拿一柄
有字有画的斑竹折扇。他瞄着小杨月楼说:“我在哪儿见过你?”眼神还挺横。不赛对客人,赛对仇人。
(7)戏院小伙计忙做一番介绍。李金鏊立即起身,拱拱手说:“我眼拙,杨老板可别在意。您到天津卫
来唱戏,是咱天津有耳朵人的福气!哪能叫您受治、委屈!您明儿晌后就去‘万成当’拉东西去吧!”说得
真爽快,好赛天津卫是他家的。这更叫小杨月楼满腹狐疑。
(8)转天一早,李金鏊来到河北大街上的“万成当”,进门仰头叫道:“告你们老板去,说我李金鏊拜
访他来了!”老板慌张出来,请李金鏊到楼上喝茶,李金鍪理也不理,只说:“我朋友杨老板有几个戏箱押
在你这里,没钱赎当,你先叫他搬走,交情记着,咱们往后再说。”说完拔头便走。
(9)当日晌后,小杨月楼带着几个人碰运气赛的来到“万成当”,进门却见自己的十几个戏箱,早已摆
在柜台外边。小杨月楼大喜过望,便取了戏箱,高高兴兴返回上海。
(10)小杨月楼走后,天津卫的锅伙们听说这件事,佩服李金鏊的义气。纷纷来到“万成当”。要把小
杨月楼欠下的赎当钱补上。老板不肯收,锅伙们把钱截着柜台扔进去就走。这事又传到李金鍪耳朵里。李
金鏊在天庆馆摆了几桌,将这些代自己还情的弟兄们着实宴请一顿。
(11)谁想到小杨月楼回到上海,寄张银票到天津“万成当”。“万成当”收过锅伙们的钱,哪敢再收
双份,老板亲自捧着钱给李金鍪送来了。李金鏊嘛人?不单分文不取,看也没看,叫人把这笔钱还给那帮
代他付钱的弟兄。
(12)转年冬天,上海奇冷,黄浦江冰冻三尺,大河盖上盖儿。这就断了码头上脚夫们的生路,尤其
打天津去扛活的弟兄们,肚子里的东西一天比一天少,快只剩下凉气了。恰巧李金鏊到上海办事,抬眼瞅
见小杨月楼主演《芸娘》的海报,拔腿便去找小杨月楼。
(13)小杨月楼听说天津的李金鏊在大门外等候,脸上带着油彩就跑出来。只见台阶下大雪里站着一条
高高汉子。他口呼:“二哥!”三步并两步跑下台阶。脚底板给冰雪一滑,一屁股坐在地上,仰脸对李金鏊
还满是欢笑。
(14)小杨月楼在锦江饭店盛宴款待这位心中敬佩的津门恩人。李金鏊说:“杨老板。您喂得饱我一个
脑袋,喂不饱我黄浦江边的上千个扛活的弟兄。”
(15)小杨月楼慨然说:“我去想办法!”
(16)李金鏊说:“那倒不用。您只要把上海所有名角约到一块儿,义演三天就成!戏票全给我,我叫弟
兄们自个儿找主去卖。这么做难为您吗?”
(17)小杨月楼说:“这点事还不好办吗?”第二天就把大上海所有名角,全都约齐。在黄金戏院举行义
演。戏票由天津这帮弟兄拿到平日扛活的主家那里去卖。这些主家花钱买几张票,又看戏,又帮忙,落人
情,过戏瘾,谁不肯?何况这么多名角同台献技,还是《龙凤呈祥》《红鬃烈马》一些热闹好看的大戏,更
是千载难逢。一连三天过去,便把冻成冰棍的上千个弟兄全救活了。
(18)李金鏊完事要回天津,临行前,小杨月楼又是设宴送行。酒足饭饱时。小杨月楼叫人拿出一大包
银子,送给李金鏊。既是盘缠,也有对去年那事谢恩之意。李金鏊一见钱,面孔马上板起来,沉下来的嗓
门更显得瓮声瓮气。他说道!“杨老板,我这人,向例只交朋友,不变钱。想想看,您我这段交情,有来
有往,打谁手里过过钱?谁又看见过钱?折腾来折腾去,不都是那些情义吗?钱再多也经不住花,可咱们的
交情使不完!”说完起身告辞。
(选自冯骥才《俗世奇人》,有删节)
【注】①锅伙:此处指在简陋食宿处住着的单身工人、小贩。②死千;担当出生入死的差事,这是天津地
方土语,也是混混儿的行话。③赛:天津方言,有“像”或“似”之意。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擅长描写人物,不仅对主角李金鏊、小杨月楼刻画细腻,也于寥塞数语中将热心肠的小伙计、仗
义的锅伙们刻画得活灵活现。
16
B.文中小杨月楼称李金鏊为“二哥”,李金鏊称小杨月楼为“老板”,两人对彼此的迥异称呼,符合人物
的身份特征。
C.小说多处使用对比手法。如小杨月楼与李金鏊的形象对比,这是人物之间的对比;李金鏊家境贫困却
能扶危济困,这是人物自身的对比。
D.文章通过对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言行举止的描写,体现了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人们对传统美德“义”
的普遍认同和追求。
8.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赏析。(6 分)
9.小伙计嘴中的李金鏊与小杨月楼初次见到的李金鏊的形象形成了强烈反差,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种安
排的艺术效果。(6 分)
【答案】
7.C 项,“李金鏊家境贫困却能扶危济困,这是人物自身的对比”错误。李金鏊家境贫困却能济危扶困,是
衬托而非对比。故选 C。
8. ①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富有地域特色。如“嘛”“赛”“锅伙”“爬爬屋”等诸多方言的使用,富有生
活气息。②善用修辞,形象生动。拟人手法,龙王爷“闯”“赖”等描写,表现洪水的肆虐;夸张手法,“人
都泡在水里”“肩膀赛门宽”;比喻手法:“大河盖上盖儿”等。③活泼幽默,富有感染力。如“老脸老皮,
胡子拉碴;那件灰布大褂,足够改成个大床单等。④多用短句,节奏感强,近似于相声艺术的特色。如“破
嘴缺把,磕底裂肚,盖上没疙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风格特点概括分析能力。语言风格一般考虑四个方面:1、语言特色,如:质
朴、通俗、清丽、典雅等;2、语体色彩,文言、口语、书面;3、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
夸张等;4、句式:整散结合、骈散结合。作答本类题型,需回到文章中去,结合具体语言进行分析概括。
①由文章第三段 “李金鏊是天津卫出名的一位大锅……栅栏门,几间爬爬屋,大名鼎鼎的李金鏊就住在
这破瓦寒窑里” 中的“锅伙”“爬爬屋”、文章第四段“这人足有六尺高,肩膀赛门宽,老脸老皮,……
没想到这人说话嘴上赛扣个罐子”中的“赛”、文章第五段“小杨月楼心想,李金鍪拿嘛帮助自己?于是心
里不抱什么希望了”中的“嘛”等诸多方言的使用,使文章地方风味浓郁,富有生活气息、地域特色。
②“龙王爷闯进天津卫。街上行船,窗户当门,买卖停业,车辆不通,小杨月楼和他的一班人马……龙王
爷赖在天津一连几个月”赋予洪水以人的色彩,表现洪水的肆虐,运用拟人手法。“那时候。人都泡在水
里。哪有心思看戏?”运用夸张手法。“转年冬天,上海奇冷,黄浦江冰冻三尺,大河盖上盖儿”运用比喻
手法。
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③“老脸老皮,胡子拉碴;那件灰布大褂,足够改成个大床单”、“肚子里的东西一天比一天少,快只剩下
凉气了”等,使文章更加活泼幽默,富有感染力。
④“窗户当门,买卖停业,车辆不通”“口气挺硬,眼神极横,错不了,李金鏊!”“破嘴缺把,磕底裂肚,
盖上没疙瘩”“这些主家花钱买几张票,又看戏,又帮忙,落人情,过戏瘾,谁不肯”,多用短句,使文章
节奏感更强。
9. ①使情节波澜起伏。眼前的李金鏊贫穷落魄,和传闻中“拿义气当命”的仗义形象形成反差,小杨月
楼从先前的期待到眼前的怀疑再到后来的不抱希望,形成了情节的跌宕。②设置悬念。这样一个让小杨月
楼“不抱希望”“满心狐疑”的人物,能否帮助小杨月楼脱困,二人最终为何会“义结”,充满悬念。③凸
显人物形象。传闻中“混混头”李金鏊居然生活如此拮据,强烈的反差更加凸显了人物扶危济困、知恩图
报、重义轻财的品质。④突出主题。生活在世俗世界的李金鏊却有着难能可贵的宝贵品质,更加凸显小人
物身上的美好德行,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赞美。
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永丰中学、永丰二中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1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小题。
镶牙左
袁炳发
镶牙左原来叫左狗剩。
左狗剩小时侯得麻疹,病好后,爹乐呵呵地说:“狗嘴里捡了条命,就叫狗剩吧。”
左狗剩八岁这年的春分时节,苇子沟流行一场怪病,爹娘全死了。
苇子沟还死了很多人,而左狗剩再次活了下来。
左狗剩成了孤儿。
没了爹娘的孩子苦,从此左狗剩开始东一家西一家地讨饭吃。
用左狗剩自己的话说:苇子沟家家户户都吃了个遍。
苇子沟的人说:狗剩这孩子机灵懂事,眼里有活儿从来闲不着,吃饭不但看人脸色,而且净挑剩菜剩
饭吃。
左狗剩吃百家饭长成了大小伙子,只是后天的缺欠没办法,他还是瘦瘦弱弱的。
长大了的左狗剩,去隔壁大王镇王大牙医的诊所当了伙计。
寄人篱下的日子终究不好过,左狗剩不爱言语、胆小怕事。
一只老鼠在他面前跑过,他都要吓得大叫一声。大王镇的爷们就都嘲笑他,说他是连半个女人都不如
的男人。
左狗剩当了诊所的伙计不久,日本兵来了,人们开始心惊肉跳地过日子。
临近年关,诊所里要进一些紧缺的药材。别人拖家带口事事忙,只有左狗剩光棍一条没什么牵挂。左
狗剩做事又不张扬、稳当,以前跟王大牙医也去过几趟哈尔滨,王大牙医就把这事儿交给了他。
那时去哈尔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沿途经常有胡子出没打劫,弄不好会把命都搭上的。
小年儿那天早上,左狗剩喂饱了马,套上了爬犁。
18
王大牙医特意嘱咐他说:“把钱藏好,早去早回。”
左狗剩点点头,坐上爬犁,挥鞭“驾”的一声,马爬犁便沿着雪道一溜烟儿地上路了。
一路上,他牢记着掌柜的嘱咐,紧赶慢赶,没出什么事。
挨近韩家洼子眼瞅着快要到哈尔滨时,马突然停下,站在那儿“喷儿喷儿”地打起了响鼻。
左狗剩看过去,原来雪路上横倒着一个人。
左狗剩坐在马爬犁上没动,他朝那人喊话,那人丝毫动静没有。
左狗剩立时吓出一身冷汗,以为自己中了胡子设下的埋伏。
他想掉头往回跑,可又一想,掌柜托付的事还没办。犹豫了半晌,左狗剩咬咬牙,慢慢走下爬犁,拿
起一根木棒,一步一步向那人走了过去……
家里的王大牙医急了,这左狗剩走了这么多天怎么还不回来?
十几天后,左狗剩回来了,还带回了要买的药材,只是跟王大牙医交代完这次买卖后,左狗剩就离开
了大王镇。
几个月后,左狗剩回到了苇子沟。此时,左狗剩的一身行头光鲜体面,看上去很是精神干练,言谈举
止间了无旧日瘦弱的影子。
没多久,苇子沟就有了一家专以镶牙为主的牙所,主人就是左狗剩。
这在苇子沟还是独一份,相继治好了十几个别人治不好的牙病之后,左狗剩便出名了。
镶牙左的名字在苇子沟被人叫开了。
镶牙左人好,不忘本,逢年过节还不忘带着礼品去王大牙医家拜年,就是当年他吃过饭的那些人家,
遇到困难他都要出手相帮。
日本人也经常光顾镶牙左。
日子久了,就有闲言,说镶牙左不该给日本人治牙,没骨气。
镶牙左听后,说:“我是牙医,对牙不对人。”
19
不知从哪一天开始,日本兵营里有人陆续失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日本人就加强了苇子沟的治安
管理。夜里,兵营还增加了岗哨。
然而,这些都无济于事,苇子沟的人隔三差五地就能看到日本人的人头被悬挂在东门的城墙上。
有一天,人们竟看到了四个日本兵的人头,被一截铁线串连在一起,挂在城墙上。
日本人在苇子沟挨家挨户大搜捕,结果一无所获。
一切来得似乎是那么突然,镶牙左失踪了。随着镶牙左的失踪,人们在城墙上看到了日本人悬赏镶牙
左的告示。
苇子沟的人这才知道,一切均是镶牙左所为。
苇子沟的人开始不无敬佩地议论镶牙左:那么胆小瘦弱的镶牙左,哪来得那么大劲儿,一个人拿下四
个日本人的头呢?
苇子沟的人怎么也想不通,所以这一直是个谜。
解放后多年,苇子沟人在县志上看到这样一条记载:镶牙左原名左狗剩,1916 年生于苇子沟城西门外。
左狗剩在一次去哈尔滨的途中,路救珠河游击队指导员,后被发展成为共产党员,受组织派遣,到苇子沟
以牙所做掩护,从事党的地下交通工作。在做地下交通工作时,暗杀日本人无数,后身份暴露撤离,转战
汤旺河、小兴安岭各地,1945 年在萝北县歼敌战斗中牺牲,时年 29 岁。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先通过左狗剩看到老鼠跑过都被吓得大叫的细节,突出了他的胆小,后文却写到镶牙左“一个人拿
下四个日本人的头呢”,先抑后扬,让人印象深刻。
B.左狗剩逢年过节都去王大牙医家拜年,当年他吃过饭的那些人家遇到困难,他都出手相帮,这些突出了
他的不忘本,感恩重情,是他参加抗日的思想基础。
C.有闲言说镶牙左不该给日本人治牙,说他没骨气,镶牙左听后解释说:“我是牙医,对牙不对人”,这真
实反映了他的内心思想以及他的为人,是医者仁心。
D.解放后,苇子沟人看到县志上对镶牙左真实身份和革命经历的记载,小说以此作为结尾,是想表明:人
20
民永远不会忘记为了国家、民族英勇牺牲的革命英雄。
7.小说提到苇子沟的人有个“怎么也想不通”的谜,其实文中不只这个谜,还有很多的谜,而且也有谜底。
请依据文本分别找出三处谜以及对应的谜底。(6 分)
8.镶牙左是《镶牙左》的主人公,但小说却多次写到苇子沟和大王镇的人们,结合文本探究作者这样安排
的目的。(6 分)
【答案】
7.C【解析】“我是牙医,对牙不对人”,这是他避免乡亲们产生误会的托词,并非镶牙左内心的真实反映。
根据后文,尤其是县志上的记载可以看出,镶牙左固然是一个善良、博爱的医者、好人,但更是一个爱国
爱家、奋不顾身、英勇杀敌的革命英雄。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表现手法、赏析作品的内涵,
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8.①谜:左狗剩雪路上所救人的身份;谜底:此人是珠河游击队指导员;②谜:左狗剩进药材十几天后才
回苇子沟,交代完买卖后又离开了数月;谜底:接受组织的培养、培训,以便从事党的地下交通工作;③
迷:离开数月回到苇子沟的左狗剩一身行头光鲜,精神干练,言谈举止变化很大;谜底:换牙医身份,好
以牙所为掩护,从事地下交通工作,趁机暗杀日本人;④谜:胆小瘦弱的镶牙左怎么能一个人拿下四个日
本人的头;谜底:镶牙左已经是受组织派遣从事地下工作的共产党员;⑤谜:四个日本兵的人头被挂在城
墙上后,镶牙左失踪了;谜底:身份暴露撤离,转战各地,后在战斗中牺牲。
【解析】简要概述“谜”的关键是了解作者精心设置的悬念,学生可以在文本中寻找作者故意没有交代清
楚,为读者留下思考空间的内容,而简要概述“谜底”则需要学生对照悬念,在小说结尾县志相关叙述中
一一寻找。解答此题,学生须能分析小说结构,鉴赏作者前文设疑结尾解谜的表达艺术。每点 2 分,答对
任三点得满分。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9.参考答案:①侧面衬托主人公的形象,使镶牙左的形象更丰满。人们的评价,衬托出镶牙左早期的懦弱
胆小和后来的勇敢无畏。②增强故事的真实感:苇子沟是镶牙左的故乡,苇子沟人们是镶牙左成长的见证
人,而小说也以苇子沟人在县志上看到相关记载结尾,更能让读者信服。③情节发展的需要。从人们嘲笑
镶牙左连女人都不如,到责备他为日本人看牙,再到最后佩服他杀敌的勇气,串起了故事的主要情节。④
揭示小说的主旨:借人们对镶牙左的敬佩,歌颂了共产党人为民族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精神,表达了作者
对革命烈士的无限敬意。【解析】本题要认真分析小说的创作意图,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革命志士无私
无畏的爱国精神。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必须结合文本分析,每点 2 分,答对任三
21
点得满分。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第一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青衣
阎秀丽
定妆、勒头、贴片、梳扎……
香玲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嘴角不由得翘起一弯笑,她把腮红又用指肚小心地往下拉了拉,让她的圆脸
显得修长了些。着装完毕,香玲静静地坐在木凳上,不敢去看金凤。她知道金凤的眼睛里正在喷火,她能
感觉到周身被灼伤时的隐痛。
金凤是村里红透半边天的台柱子。
香玲是小剧团里名不见经传的配角。
金凤脸上的喜、笑、怒、伤感、娇羞,诠释着凡尘女子的烟火风情。男人们从她的身上看到了风月,
女人们似乎能从她那里找到自己的一生。
所以,金凤有了架子,是角儿的架子。每次上台,都需要剧团里的几个头面人物去请。要一请、二请,
直到三请,金凤才笑着说:“哟,干吗还来好几个人啊?让谁知会一声就行了。乡里乡亲的,哪来的那些
说道儿!”
“您可千万别这么说,咱们的小剧团能少得了您吗?全指着您给撑场呢。”
金凤嘴角便噙着淡淡的笑,摇摆着腰身出了门。
这是这些年唱戏时的规矩,人家金凤要的就是这个面儿!谁让村里人好这口呢。正月没事,唱唱大戏,
扭扭秧歌,人们便有滋有味地过完了年。
香玲喜欢青衣。青衣在舞台上水袖飞扬时的飘忽和眼眸流转时的风情让香玲着迷。香玲看青衣,就像
看自己。
而今天,她只是被临时抓来救场的。
老规矩,请了金凤三次。金凤托着腮,只是说嗓子疼了,开不得口,今儿是唱不了。
头面人物中的九叔便急得跳了脚。唱戏有唱戏的规矩,锣鼓声已经在村里密集地响起,这戏不能歇。
但是,没有主角儿的戏是没人看的,何况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正月十五!
年轻力壮的人过完年就都外出打工了,但村里该热闹还得热闹。正月十五唱大戏,却不想金凤会撂挑
子,难怪九叔跳脚了。跳脚归跳脚,这戏还得唱,别的角儿都收拾妥当了,断不能临场改戏。九叔思忖良
久,心里便有了谱儿。
香玲!
金凤和香玲一个村东一个村西,一个主角一个配角。
金凤在县剧团学过一段时间,无论是扮相、身段,还是唱腔,都是专业水准,能自然地演绎出青衣的
一腔心事。香玲是山野里长出来的花儿,没有在县剧团里熏陶过,却有着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唱起来低回
婉转,别有一番风韵。但是亏就亏在了脸蛋和做派上,香玲自是多了一份山野间的气息。所以无论是大家
闺秀还是小家碧玉,都自然而然地成了金凤的专属角色。
九叔找到了香玲,香玲点头。香玲不想让九叔为难,九叔眉头紧锁着的疙瘩让香玲的心也揪在了一起。
揪在一起的心会疼。看着九叔的背影,香玲轻轻地叹了口气。
九叔的眼睛里只有金凤,这是村里人都心知肚明的事儿,香玲也知道,但是香玲的心还是会疼。
香玲出门的时候,外面下起了雪,雪花很大,给夜晚的村庄罩上了一层白色的纱衣。
谁也没有想到,金凤会突然闯进来。
金凤面无表情,只是在门口静静地站着。外面的雪花依然在飘,两扇门在她身后尴尬地一张一合,挑
22
衅似的吞吐着寒气。
香玲赶紧从坐着的椅子上挪到一个小木凳上,灯光明明暗暗地在她的脸上滑过。
定妆、勒头、贴片、梳扎……
旋即,另一个青衣装扮的人稳坐在灯光下,如冰如雪,凛然不可侵犯。
九叔挠了挠头,看了看金凤,张了张嘴,什么话也没说出来;又看了看香玲,还是挠了挠头,什么话
也没说出来。
外面的雪下得越发大了起来,孩子不扛冻,老人们便带着孩子一个个离开戏场。可九叔依然亮着嗓子
吼:“开场!”
锣鼓声响,响彻了整个村子。
村子瞬间变得热闹起来,锣鼓声和丝弦声挤满了空荡荡的村庄。
雪花飞舞着,和台上红红绿绿的戏服相衬,竟然有着说不清的魅惑。
两个“青衣”从左右幕侧飘然而出,青衫鼓荡,水袖飘忽,一个云手,一个盘腕,随着丝弦声起,咿
咿呀呀地唱起来。
九叔把胡弦的调门儿调得高,金凤使足了劲头儿,香玲也毫不示弱。两个青衣的唱音势如裂帛,穿透
飘舞着的雪花,穿透莽莽的群山,绵延不绝。
不知在什么时候,金凤从香玲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另一个自己。娇俏的兰花指,妩丽的面庞,水袖
轻颤,眼波流转,亦真亦幻,是她的形,也是她的魂,如人间尤物,风情万种。金凤的心颤了一下。
金凤的声音愈发清脆高亢,香玲的声音低回婉转,掺杂在一起,竟然有着意想不到的和谐。那和谐让
金凤的心又颤了一下,仿佛自己和自己的戏都与以往有了不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九叔眼里飘进了雪。
他转头望了望台下,低下头,雪花从眼里流出来,变成点点晶莹,落在他的弦弓上。
台下早已空无一人,那些零星的脚印已经被大雪掩盖。
台上依然是水袖飞扬,在漫天飞雪中如三月杨花袭人面。
(有删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四个连贯的动作描写,一气呵成,既符合传统戏剧“青衣”的装扮特点,也为人物出场、情节
展开做了铺垫。
B. 文中插叙金凤和香玲的学艺情况,运用比喻、衬托的手法,既表现金凤专业水平高,也体现香玲唱
腔的独特韵味。
C.“金凤的心颤了一下”是因为香玲出演青衣,自己的地位将受到威胁;“又颤了一下”是发现两人配
合默契。
D. 小说以“青衣”为题,既点明主要人物身份,给人飘逸、梦幻、唯美的感觉,又暗示小说主旨与戏
剧传承有关。
5. 成功的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至关重要。“雪”在文中出现多次,请分析其作用。(5 分)
6. 对于这篇小说的主角,有人认为是金凤,有人认为是香玲,请结合文本阐述你的观点。(5 分)
【答案】
答案:4C
5.①渲染氛围:“外面下起了雪,雪花很大,给夜晚的村庄罩上了一层白色的纱衣”,渲染了凄清冷
寂的氛围,为香玲和金凤在舞台上的较量提供背景。②烘托人物形象:“外面的雪花依然在飘,两扇门在
她身后尴尬地一张一合,挑衅似的吞吐着寒气”,雪花飘飞,风吹门板送来寒气,烘托出金凤心里的愤怒,
也暗含了她的挑衅之意。③推动情节发展:雪下得越发大了起来,老人孩子纷纷离场,可九叔依然亮着嗓
子吼“开场”,引出两个青衣的同台竞技。④深化作品主题:文末“在漫天飞雪中如三月杨花袭人面”,
运用比喻,表达对两人共舞齐唱的和谐景象的赞美,也写出作者对传统戏剧得以传承的欣慰。(一点 2 分,
23
三点 5 分)
6(示例 1)我认为小说的主角是香玲。(表明态度 1 分,若只有态度没有分析不得分)故事开篇即写
香玲的青衣装扮,后文交代了她扮演青衣的缘由,介绍了她的从艺经历,细致描绘了她在舞台上的演出场
景,也写出她的演出对九叔和金凤的感染力。(分析故事情节 2 分)在金凤摆架子拿捏剧团和乡亲,使演
出无法进行的时候,香玲勇挑重担,出演青衣角色,表现出她心地善良、宽容大度;香玲喜欢青衣,着迷
于青衣的一颦一笑,也不断改进自己的演技,这次演出充分展现了她的精湛演艺,表现出她对戏剧艺术的
热爱与执着追求。(分析人物形象 2 分)小说通过香玲的故事,赞扬了她心地善良、宽容大度的品格和敢
于担当、执着追求的精神,也有对中国传统戏剧传承发扬的期待与欣慰。(分析小说主旨 2 分)(答到两点
给 5 分)
(示例 2)我认为小说的主角是金凤。(表明态度 1 分)小说围绕村里正月十五的戏剧演出展开故事情
节,其中既有金凤的学艺经历,也有她因技艺精湛而摆架子,甚至故意拿捏、找借口拒演,还有她与香玲
的同台竞技。金凤始终是故事的主要人物。(分析故事情节 2 分)小说中的金凤经过县剧团的专业训练,
演技十分精湛,也滋生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心理,但是香玲的表演让她震撼,二人的和谐也让她的思
想境界得到提升。(分析人物性格 2 分)小说通过金凤的故事,揭示做人应该谦虚低调、知错能改,演员
应该德艺双修的道理,也对中国传统戏剧的未来寄予无限希望。(分析小说主旨 2 分)(答任两点 5 分)
解析:4“金凤的心颤了一下”是因为香玲扮演的青衣形神兼具,使她受到触动。审题指导:解题时
要关注故事情节、表达技巧及对主题思想的概括与分析,看是否与原文意思相符。
5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可以渲染特定的故事氛围,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
深化作品主题。解答本题时,可结合文中出现“雪”的具体语句,从这四个方面分析“雪”的作用。
6 本题考查探究文学作品的意蕴并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判断小说的主要人物,应从故事情节的侧重点、
人物形象的刻画、作品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小说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
象,表现主题思想;而次要人物应起陪衬作用,使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变得活灵活现,使主要人物形象鲜
明清晰。
江西省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炖马靴(节选)
迟子建
父亲说借着雪地的反光,依稀看见敌手开始隐蔽。为了让敌手主动出击,他不顾严寒,将里层的秋衣
脱下,用树杈将秋衣挑起来,还故意大声咳嗽几声,敌手果然连着两发子弹打过来。父亲丢下树杈,使对
方以为他中弹了。当敌手走了十多米准备察看战果时,父亲扣动扳机,可是手冻得麻木了,子弹打飞了。
对峙了近半个小时,敌手背后传来凄厉的狼嚎,危机使敌手终于起身了。父亲一直全神贯注盯着敌手,
就在敌手露头的一瞬,打了最后一枪。父亲很镇定,撤退时没忘了将中弹的秋衣拿上。父亲说自己太走运
了,后来才知道最后一枪,击中了敌手的左肩,而那人开的最后两枪,都成了献给夜的小礼花。
雪越下越大,敌手无路可走,紧追父亲。父亲手握钢刀,做好了决战准备。可是敌手踩着父亲趟出的
脚印,趔趔趄趄靠近他时,一头栽倒在雪地上,父亲先缴了他的枪。敌手挣扎了最后一程,死了。父亲搜
敌手的身。他只在军服的口袋里搜出一样东西:一张二寸的黑白相片,那是个穿着和服的姑娘,她额头很
宽,鼻子小巧,微微垂头,浅浅笑着,满眼都是甜蜜。父亲将相片放回敌手的口袋,然后在灌木丛划拉了
一抱干枯的树枝,生起火来。父亲望了一眼敌手,他死时眼睛没闭上,父亲停下手,将敌手的那块蓝格子
手帕掏出来,走过去蒙在他脸上。父亲说作为火头军,他总是背着一口铁锅;靠近胸口的地方,还缝了两
个布袋,一个装盐,一个盛火柴。
篝火太美了,将它周围飘舞的雪花,映照得像一群金翅的蝴蝶!父亲饿得肚子咕咕直叫,可没有可煮
食的东西。父亲突然有了救命的发现:敌手穿着的马靴,是长靴。马靴被炖了一段时间后,终于嚼得动了,
父亲吃了两块,体力恢复了,他将剩下的牛皮捞出来分别揣进裤兜。父亲本不想天亮前出发的,可是狼逼
得他必须走,因为它们窸窸窣窣地冲出灌木丛,朝向篝火了。
父亲借着残余的篝火,望见了一生难忘的情景,两条狼一前一后,呈一条直线,前面的狼高大威猛,
24
后面的狼矮小瘦削。前狼挣扎着向前,后狼拼死咬住前狼的尾巴,试图阻止它的步伐。父亲认出了后狼就
是瞎眼狼。父亲“嗨一嗨一”地叫了两声,这是以往瞎眼狼尾随支队,他抛给它食物时,惯常的招呼声。
瞎眼狼显然熟悉父亲的呼唤,它更加用力地往回拽前狼,最终前狼让步了,被拖回灌木丛。父亲长舒一口
气,感恩似的分出两块牛皮,投给它们。
父亲说得逆风而行才能到密营。走了一两里路后,风竟然没了,他等于丧失了唯一的路标。此时,他
听见了背后的声音,回身一望,是那两条狼!瞎眼狼仍叼着前狼的尾巴。前狼见着父亲,目光柔和多了。
瞎眼狼低低叫着,安慰着陷入绝境的父亲。父亲仔细打量前狼,发现它是条年轻的公狼,它对瞎眼狼不敢
违命,原来是瞎眼狼的儿子啊!父亲说瞎眼狼所叼着的尾巴,是它生命的脐带,也是一道藏在心底的光啊。
天连阴了三天,不见日月,瞎眼狼和它的孩子在前引路,把父亲领出迷途。他们靠着所剩的煮熟的马
靴皮,和山洞的骨头,渡过难关。而那些骨头,是瞎眼狼备下的。而小狼很卖力地想帮他们解决伙食,其
间它发现一只雪兔,可它跳跃着要扑的时候,瞎眼狼松开它的尾巴过慢,扑了个空。母子狼最终带着他,
靠近了一个村庄。父亲说闻到炊烟的气息后,瞎眼狼松开嘴,用两只前爪激动地刨着地,在雪地打了几个
滚,然后起身抖了抖毛,沾在它身上的雪粉飞溅出来,飞进父亲的眼睛,与他的泪水相逢。
父亲中弹的棉绒秋衣,弹孔还在,边缘处的烧灼痕迹清晰可见,在抗联博物馆陈列室的橱窗里。每到
小年的时候,他都要讲一遍炖马靴的故事。所以我落下了一个毛病,每年腊月二十三,我也给我的儿子,
讲炖马靴的故事。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描写了“父亲”与敌手对峙的场面,渲染了紧张的气氛,情节上惊心动魄,展现了小说的
魅力。
B. 作者描写相片中 女子,笔调温柔而又美好,“微微垂头,浅浅微笑,满眼都是甜蜜”,反衬战争残
酷。
C. 父亲不仅诱使敌手暴露目标,而且让敌手连发两弹,最终击中了父亲胸口上的两个布袋,洒落如小
礼花。
D. 父亲每到小年给我讲炖马靴的故事,说明父亲的经历给了他深刻的印象,他在战争中的表现体现革
命精神。
8. 请结合文本分析小说画横线句子的作用。
9. 有人说:“迟子建小说中所展现的生命关怀意识,是超越小说传奇色彩的另一点睛之笔。”请结合小说
具体内容分析这种“生命关怀意识”在文中的具体体现。
【答案】
7. C “最终击中了父亲胸口上的两个布袋”分析错误。敌手后续两发子弹并没有击中父亲。
8. ①“雪花”“篝火”,以及父亲肚子饿得咕咕叫,体现出当时战争环境的恶劣。②刻画了父亲的机
智与战士不怕困难的形象特征,丰富了人物形象。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父亲用马靴喂两狼的
情节做了铺垫。④歌颂了艰苦环境下战士坚韧顽强的精神,也歌颂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旨。
9. ①父亲在处理敌手后事时,却将蓝格子手帕蒙在他的脸上,这是对生命的尊重,体现了生命关怀意识。
②父亲同情瞎眼狼,以投食的方式表示仁慈和友善,在残酷的战争中彰显了人性与尊严,体现了生命关怀
意识。③瞎眼狼因为父亲往常的关爱给予回报,不仅不让小狼伤害父亲,还救了陷于困境中的父亲,显现
了狼的知恩图报,这也体现了生命关怀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