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吉林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

ID:691985

大小:41.51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1-05-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吉林省各地 2020-2021 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 吉林省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论语》开篇《学而》中提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此句“弟”通“悌”,指出了孝与悌是为人的 根本。“本立而道生”,生生不息的人道,其根源在于孝悌。孟子则进一步提出“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 从人伦关系和人伦次序来说,“孝”一般是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孝敬,指的是上下两代人的纵向人伦关系,“悌” 指的则是兄弟姐妹间的横向人伦关系,“一纵一横”所形成的“十字形”的人伦构造,无疑是中国人伦关 系的重要构造,悌文化在其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具体体现为三个“有利于”: 其一,有利于个人的修养成才:悌作为对兄长的敬爱,与孝具有天然的联系性。将对兄长的敬顺扩大 至父母便成了孝。同时,维持兄弟姐妹关系的和睦本身也是孝的一个方面,“兄弟睦,孝在中”。义与悌更 是紧密联系。“义之实,从兄是也。”义为行事得宜,分寸得当之意。幼弟对长兄的得当行为正反映了义的 内容和要求。孝悌作为个人修养的核心,做好它,仁义礼智便能顺其自然,唾手可得,故孟子说“尧舜之 道,孝悌者也”。 其二,有利于家庭的和睦与团结:悌对于“先生为兄,后生为弟”的强调,在家庭内部确立了普遍认 同的同辈兄长核心和井然秩序。弟弟要时刻为兄长考虑,日常中尊敬顺从兄长。兄姐要用“友”回报“悌”, 关心爱护弟妹。在孝悌思想的指导下,古人崇尚同居共财,甚者有十世同居,几千人吃一口大锅饭,而不 闻争吵之声。即便兄弟成年后分家,悌友的思想也为财产划分添上了温情脉脉的色彩。分家之后各支仍旧 相互扶持,荣辱与共,兄姐弟姐之间的悌德成为家庭家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的重要因素。 其三,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悌德明确长幼秩序,强调长幼两者各守其道,各安其分。与强调父子关系 的孝相结合,培养出每个人的伦序意识与伦理关切,“孝以事君,弟以事长,示民不贰也”。用悌道来侍奉 尊长,在法治不健全和政权不下乡的社会中,孝、悌思想很好地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局稳定。 今天,随着人口流动速度的加快,传统的熟人社会逐渐被陌生人社会所取代。悌道的“四海之内皆 兄弟”为现代的人际交往提供了良好的思路,以一颗友好善意的心来面对所有熟人和陌生人,在此基础上 2 建立融洽的社会关系。如今社会上出现的许多人情冷淡的现象,正是因为对陌生人缺乏兄弟般的热情,而 习惯用冰冷的利益衡量人际间的关系所致。将悌道贯彻于社会中,不仅能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更能推动 社会更好的进步与创新。 当然,我们需要正确辨别与对待悌道,在重视与弘扬悌道的重要价值与作用的同时,也不能走向极 端。兄弟姐妹之间的悌道,只是人伦关系之一,不能是占据人的存在的全部或主导层面的人伦关系。 ——摘自丁成际《悌之道》(《光明日报》2020 年 3 月 21 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女对父母的孝和兄弟姐妹间的悌“一纵一横”地组成了中国的人伦关系。 B. 悌对于“先生为兄,后生为弟”的强调,确立了普遍认同的同辈兄长核心和井然秩序,使兄弟相互扶 持,荣辱与共。 C.在法治不健全和政权不下乡的社会中 ,用悌道来侍奉尊长,孝、悌思想很好地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局 稳定。 D. 以“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悌道面对所有熟人和陌生人,在此基础上能建立融洽社会关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以《论语》和孟子的话说明了“悌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伦理中的重要地位。 B. 文章联系社会人情冷淡的现实,正面论证了悌文化为现代的人际交往提供了良好的思路的观点。 C.文章从个人、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论述了悌文化在中国人伦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D. 在论述悌文化的作用与重要性的同时,文章也指出在弘扬悌道时也不能走向极端,具有辩证的思维。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兄弟睦,孝在中”,维持兄弟姐妹关系的和睦本身也是孝的一个方面,因此,“悌”与“孝”联系紧 密。 B. 孝悌作为个人修养的核心,只要做好了孝悌,就能顺其自然地做到仁义礼智。 C. 今天,传统的熟人社会逐渐被陌生人社会所取代,“悌”的对象也应该由兄弟姐妹扩大到陌生人。 D. 因为悌道只是人伦关系中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在弘扬悌道时走向极端,效果会适得其反。 【答案】 1. A 2. B(正面论证错误) 3. B A 项,“组成了中国的人伦关系”错,根据语文“‘一纵一横’所形成的‘十字形’的人伦构造,无疑是中 国人伦关系的重要构造”可知,“孝”和“悌”是中国人伦关系的重要构造,不是全部内容。 【3 题详解】 3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 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 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 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 B 项,“只要……就”过于绝对。根据原文“当然,我们需要正确辨别与对待悌道,在重视与弘扬悌道的重 要价值与作用的同时,也不能走向极端。兄弟姐妹之间的悌道,只是人伦关系之一,不能是占据人的存在 的全部或主导层面的人伦关系”可知,我们要辩证的对待悌道,做到仁义礼智,除了悌道,还需要其他。 故选 B 吉林省吉林市江城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小题。 先秦儒家有诸多对于君子人格的论说,这些论说树立了君子人格的理想,构成了君子文化丰富的内涵, 随同整个儒家思想体系,在后世不断得到传承和发扬,并转化为普遍的文化实践,具有积极的历史作用。 先秦儒家典籍成为经典之后,历代学人不仅反复习诵,而且不断进行注疏阐释,在泱泱典籍中,形成 了“经学”。先秦儒家关于君子的论说也就不断被传承和弘扬。由于儒家思想是中国历代主流意识形态的 核心内容,所以经学几乎贯穿整个中国历史,而对于先秦儒家关于君子论说的解释和阐发也绵延不绝。它 们既是君子文化的组成部分,又让一代代学人承接了君子文化的血脉,进而转化为君子文化的实践。 君子文化的实践,主要体现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士大夫层面。士大夫是读书之人,他们所读之书当然以 儒家经典为主;士大夫也往往是执政或参与执政之人,自唐代以后,他们为了通过科举考试,更要熟悉儒 家经典。因此,君子文化对他们有着更深入的浸润,也更容易转化为实践行为。 君子文化的实践突出体现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历史环境中。在明代后期,阉党专权,一批具有君子人 格的士大夫横遭打击,左光斗就是其中一位。面对朝廷小人当道,他说:“君子之别于小人者,清与浊而 已矣。君子之不能容小人,犹小人之不能容君子也,其清浊异,则其好恶不得不异也。”(《左忠毅公集》 卷二《科臣挟逞私心倒翻国是疏》)他坚守君子操守,与杨涟等人弹劾阉党魏忠贤,被诬陷下狱冤死,完 成了自己君子人格的塑造。 先秦形成的君子理想人格,不仅被后世诸多的士大夫所仰慕、所实践,而且由他们进一步弘扬和传播, 推展到更广阔的社会层面,从而让君子文化深入人心,传之弥久。 4 文学作品是传播和弘扬君子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不少古代作家在作品中表达对君子的赞赏,塑造君子 形象。诗人李白《赠韦侍御黄裳二首》有句:“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既是对韦黄裳君子风范的赞美, 也表达了“受屈不改心”方为君子的看法。杜甫《天末怀李白》中以“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的诗句, 既表达了对李白的牵挂之情,同时也将李白视为君子。 历代士大夫文人对君子文化的弘扬和传播,让君子文化深入人心。在记载古徽州宗族的《休宁名族志》 中,我们就看到诸多山村乡民有“古君子之风”:任梦桂“性沉默好读书,入太学,不乐仕进,尝筑别业 于松萝之阿,隐居其中,农樵自给,足迹鲜入城市,有古君子风”;陈世淳“承家诗礼,好学不倦,有古 君子风”。《新安名族志》中记载,一个叫韩钦的过早去世,其妻子金氏“守节,抚三孤子成立,家业过前, 乡人咸称女中君子”。 这些小民君子的事迹,说明君子文化已深入社会各个层面,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价 值观。 (选自 2017 年 10 月 11 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先秦儒家关于君子人格的论说,树立了君子人格的理想,构成了君子文化 丰富的内涵,并被后世不断传承和发扬光大。 B.由于在泱泱典籍中形成的经学,后来几乎贯穿整个中国历史,所以儒家思 想成为中国历代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 C.君子文化的实践之所以主要体现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士大夫层面,是因为士 大夫只想用君子文化来参与执政而获取权利。 D.君子文化只靠文学作品传播和弘扬;不少古代作家在作品中表达对君子的 赞赏,塑造君子形象,如诗人李白和杜甫。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分析了君子人格的理想从形成、传承、发扬到实践的具体过程,并详细 地阐释了君子文化丰富的内涵,肯定了其积极的历史作用。 B.文章首段在内容上概述君子文化的来源、传承和发扬,以及文化实践与儒 家思想的关系,肯定其积极作用;在结构上总领全文。 C.文章第二段先解说了经学的形成过程,然后围绕经学与先秦儒家关于君子 的论说之关系,阐述了君子文化的内容与实践之来源。 D.文章主要运用例证法和引证法,比如用左光斗的操守来证明君子文化实践 的特殊历史性,引李、杜诗句印证君子文化的传播和弘扬方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5 A.君子文化对士大夫有着更深入的浸润,因为士大夫所读之书肯定以儒家经 典为主;而唐以后,为了通过科举考试,他们更要熟悉儒家经典。 B.左光斗只是为了要完成自己君子人格的塑造,才与杨涟等人跟阉党魏忠贤 进行殊死的斗争,却遭遇朝廷小人的处处打击和诬陷,最终下狱冤死。 C. 君子理想人格不仅体现在诸多士大夫层面,而且由他们进一步弘扬和传播, 推展到更广阔的社会层面,从而让君子文化深入人心,传之弥久。 D.诸多山村乡民有“古君子之风”,如《休宁名族志》中记载任梦桂读书隐居、 陈世淳好学不倦,《新安名族志》中韩钦妻子抚养孤子等事迹。 【答案】 1. 【A】 B 颠倒因果关系。C 项,曲解文意,其原图应是士大夫熟悉儒家经典,君子 文化对他们有着更深人的浸润,也更容易转化为实践行为。D 项,“君子文化只靠文学作品传播和弘扬”理 解有误,原文只说“文学作品是传播和弘扬君子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2. 【A】 “分析了君子人格的理想从形成、传承、发扬到实践的具体过程,并详细地阐释了君子文化丰 富的内涵”错,文章没有分析其具体过程,也没有阐释其内涵。 3. 【B】颠倒因果关系。不是“为了要完成自己君子人格的塑造,就与杨涟等人跟阉党魏忠贤进行殊死的 斗争,...... 而是先有这些行为,才完成了“君子人格的塑造”。“只是”也不对。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9 分) 《红楼梦》的开篇神话 ①《红楼梦》是由一个神话故事开端的。说的是大荒山无稽崖下,有一块女娲补天时未被采用的石头, 幻化为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浇灌三生石畔上的一棵绛珠仙草,后来仙草修成女儿身,愿把一生所有的眼 泪还他的情。因此一事,便引出一部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②故事虽然说来荒唐无稽,但是任何神话都有其尘根俗缘。曹雪芹编造的这个神话故事,毫无疑问也 是有其现实的基础的。那么,《红楼梦》中的这块顽石,到底生于何方何地呢?作者说是本于“大荒山, 无稽崖”,用脂砚斋评说的话来说,就是“荒唐也,无稽也”,亦即是无可稽考之处。在我看来,这是作 者和评批者有意让读者处于扑朔迷离之中,它应当是真有其处的。依据相关材料揆情度理,我认为,它应 当是我国东北部的长白山。在远古时代,人们便称此山为“大荒山”。我国第一部地理学著作《山海经》 6 中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咸,在肃慎之国。”肃慎,位于我国东北的东北部;不咸,蒙语即神仙的 意思;不咸山,即仙山。长白山天池之畔有一天豁峰,山峰形状奇特。山石巨大,其中最大的一块,便名 曰“补天石”。“绛珠仙草”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它即是长白山上的名贵特产人参。人参常被称为“神 草”或“仙草”,长着对生的绿叶,绿叶中间挺立着一株长长的花柱,柱上结着一串串红宝石似的珠果, 颜色绛红绚丽,形状如同南国红豆,晶莹剔透。这样看来,这个“绛珠仙草”不是人参又是什么呢? ③“神瑛侍者”呢?他似是“神鹰”的谐音。很早以前,满族人中间流传着一个神话:有三个仙女在 长白山天池里洗澡,有一只神鸟(也有称说神鹰的)噙来一颗绛红的仙果放到最小的仙女佛库伦的衣服上, 仙女吞下红果后生个男孩,便是清世祖先布库里雍顺。因此,神鸟(或神鹰)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果,恩 恩怨怨,早就缔结在三生石畔了,曹雪芹只不过是将其巧妙地改造了一番,且完全不露一点痕迹。 ④为什么曹雪芹要用这么一个神话故事,来牵引出这部百年望族的兴衰史呢?曹雪芹先人早在明万历 年间迁居沈阳附近,加入旗军正白旗。他们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因此曹雪芹用这么一个神话 故事开篇,这与他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恋有着直接的关系。曹雪芹生于末世,当年随同清室一同入关的 八旗子弟,个个都是声名显赫,唯独他结庐在荒凉的西郊荒野村,穷困潦倒,怎能不产生“娲皇只用了三 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的慨叹呢? ⑤曹雪芹在一首《画中诗》中说:“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有志归完 璞,无才去补天。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这里明明点出这块顽石的来历,它的根源本来尊贵,详溯 其源当是出自太古的大荒山(即长白山)山巅,遥想当年是何等的荣耀,只是今日才蒙蔽尘埃,埋没于蓬 蒿之中。现虽欲返璞归真,但又不愿去攀结那些豪门权贵,只能是“自怨自愧,日夜悲哀”而已!并于万 般无奈之中,才求诸笔墨文字,冀图得到诸如《红楼梦》中的空空道人之类的仙人去传述其一番历历可数 的心迹罢了。 1.下列几种说法中,不符合...本文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绛珠仙草”,即是长白山上的名贵特产,被人们称为神草或仙草的人参。 B.曹雪芹先人早在明万历年间迁居沈阳附近,加入旗军正白旗。《红楼梦》的开篇神话故事表现了曹雪芹 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念。 C.《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神瑛侍者”,“神瑛”似是“神鹰”的谐音,神鹰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 果,恩恩怨怨,早就缔结在三生石畔了。 7 D.《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当年女娲补天时未被采用的那块石头出自大荒山无稽崖下,“大荒山,无 稽崖”,就是“荒唐也,无稽也”,亦即是无可稽考之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本文作者认为《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大荒山即是我国东北的长白山,是因为在远古时代,人们 称此长白山为“大荒山”,长白山天池之畔有块巨大山石名为“补天石”。 B.随同清室一同入关的八旗子弟,个个都是声名显赫,而曹雪芹虽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却穷 困潦倒,所以让他产生“单单剩下一块未用”的慨叹。 C.满族人神话中神鸟(或神鹰)与绛红珠果的兰因絮果缔结在三生石畔的故事,被曹雪芹妙若无痕地运 用到了《红楼梦》中。 D.本文作者认为“绛珠仙草”即人参,因为人参长着对生的绿叶,中间花柱头上结着一串串宝石似的珠 果,与《红楼梦》描写的“绛珠仙草”很像。 3.以下对于文章相关自然段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纵观全文,作者对《红楼梦》的开篇神话中涉及的主要事物一一作了考证,说明作者对满族历史及满 族风情非常熟悉。 B.在第③自然段,作者引用满族人中间流传一个神话,是为了证明神鸟(或神鹰)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 果,恩恩怨怨,早就缔结在三生石畔。 C.在第②自然段,作者援引脂砚斋评说红楼梦的话,意在证明“大荒山”就是今天的长白山,引用《山 海经》中的句子,是为了证明“绛珠仙草”就是人参。 D.在第④自然段,通过追溯曹氏家族兴衰,剖析了曹雪芹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恋。 【答案】 1.D A.根据文本第二节内容“故事虽然说来荒唐无稽,但是任何神话都有其尘根俗缘。曹雪芹编造的这个神话 故事,毫无疑问也是有其现实的基础 的”可知,“出自大荒山无稽崖下”并非作者的观点,而是曹雪芹 的观点。故选 D。 8 2.B B. “曹雪芹虽为清室开创基业, 屡立卓越功勋却穷困潦倒”分析有误,根据文本第四段内容“曹雪芹 先人早在明万历年间迁居沈阳附近,加入旗军正白旗。 他们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可知,“曹 雪芹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不符合原文意思,应是其先人。故选 B。 3..C C. “作者援引脂砚斋评说红楼梦的话,意在证明'大荒山'就是今天的长白山,引用《山海经》中的句子, 是为了证明‘绛珠仙草'就是人参”分析有误,据原文第二段“用脂砚斋评说的话来说,就是‘荒唐也, 无稽也’”可知,作者援引脂砚斋评说红楼梦的话,是证明“大荒山, 无稽崖”是“无可稽考”之处; 据原文第二段“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咸,在肃慎之国。肃慎,位于我国东北的东北部”可知,引用《山海 经》中的句子,是为了证明“大荒山”就是我国东北的长白山。 故选 C。 吉林省洮南市第一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①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特 别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 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②音乐是人类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传统音乐 经过数千年发展,积淀了丰富的民族艺术智慧和文化传承,形成了鲜明的民族个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 容和人文内涵,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社会功能,具有特殊的美育价值。 ③中国传统音乐有助于审美修养的提升。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是“乐感”文化,注重心与乐的相通相融, 追求音响的虚淡空灵,讲究韵味的深邃悠长。通过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是学 校美育的重要途径。如箫、筝、笛等民族独奏乐器因其清丽婉转的音色特点,适于表现悠闲淡泊的审美情 致。京剧、昆曲、越剧等戏曲剧种,其唱腔唱词、伴奏乐器、服饰舞美等都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各少数民 族的音乐活动也都渗透着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如蒙古族音乐的悠扬高亢、维吾尔族音乐的热情奔放、侗 族大歌的委婉质朴。传统音乐文化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判断力形成的过程,也 是审美修养提升的重要途径。 9 ④中国传统音乐有助于理想人格的养成。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好的 音乐不仅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涵养性情,对社会精神风尚也有着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在孔子的教 育哲学中,道德与音乐是相辅相成的,通过音乐建立和维护社会统一、宜人的法定秩序,最终实现社会的 “大治”。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强调音乐对人思想的净化作用,认为音乐教育承担着把人教育成美的人、 完善的人的重要功能。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古琴以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居“琴、棋、书、 画”四艺之首,与文人雅士的精神志向息息相通,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留下了如《高山 流水》《广陵散》《阳关三叠》等大量优秀作品。传统音乐的学习,能让学生与优秀作品所展现出来的自然 之美、艺术之美、人文之美产生共鸣,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激励精神,温润心灵,进而培养起对人类、 自然以及一切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最终达到理想人格的养成。 ⑤中国传统音乐有助于增强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人们对某种文化在观念、心理和行为上的认可、接 受和融入,它可以使人们在思维模式、行为模式等方面达成一致,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每 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来说,传统文化都是最重要、最有生命力的文化认同内容。我国的传统音乐如同浩 瀚的海洋,单就民间音乐而言,56 个民族保存了丰富的歌种、乐种、曲种、剧种等,而每个种类又有多种 多样的乐器以及乐队组合、唱法和奏法等表现形式,现已收集到的民间歌曲有约 30 万首,器乐曲约 200 种,这些丰富多样的民间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有大量文人音乐、宫廷音乐与宗 庙祭祀乐等音乐资源。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进而增强文化自信。 (摘编自许冰《传统音乐教育如何传承“乐感”文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音乐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社会功能,是人类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 B.学习传统音乐,感受其中的自然美、艺术美、人文美,是学校美育的重要途径。 C.清、和、淡、雅既是古琴的音乐品格,也是古代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 D.中国传统音乐指的是各民族的歌种、乐种、曲种、剧种等及其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总体上采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了中国传统音乐特殊的美育价值。 B.文章首段从国家、民族的高度指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是全文立论的基础。 C.文章主体部分从三方面具体论证传统音乐的美育价值,逻辑上是逐层深入的。 D.文章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使论证显得充分有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传承并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既有助于学校美育教育,也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B.我国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活动都渗透着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和文化内涵。 10 C.学习或欣赏中国传统音乐必须做到心与乐相通相融,否则就无法提升审美修养、养成理想人格。 D.《乐记·乐论》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这与文中孔子的教育理念是相通的。 【答案】 【1.B】【解析】A 项,“音乐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社会功能,是人类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错 误,原文是“音乐是人类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且“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社会功能”在原文中 是就中国传统音乐而言的。 D 项,“中国传统音乐指的是……”错误,表述的只是“民间音乐”,据末段“此 外,还有大量文人音乐、宫廷音乐与宗庙祭祀乐等音乐资源”可知。 C 项,曲解文意,原文“古琴……被视为 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陈述对象是“古琴”,且“必由之径”指的是“学习古琴是必定经由的途径”, 意思是因为古琴具有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与文人雅士的精神志向相通,因此学习古琴被认为是古代文 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经之途。故选 C。 【2.D】【解析】 D 项,“文章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错误,文章没有运用“对 比论证”的方法。故选 D。 【3.C】【解析】C 项,“无法提升审美修养、养成理想人格”错误,说法武断,原文第三段“中国传统音乐 文化是‘乐感’文化,注重心与乐相通相融”,只是强调学习欣赏者要用心感受其美、引发共鸣并获得审美熏 陶,但并非一定要做到心与乐相通融才能提升审美修养、养成理想人格,心与乐不能相通相融的结果只是无法 发挥或难以发挥中国传统音乐的美育功用,而且审美修养的提升、理想人格的养成还有许多音乐之外的途径。 故选 C。 吉林省通化县综合高级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据统计,全球除中国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了 1 亿,这与十几年前相比,是一种“井喷式”的增 长。增长相当大程度上得益于孔子学院进行的汉语国际传播,但是,汉语国际传播是否单靠孔子学院就可 以完成?很难想象,中国人如果对自己的汉语都没有自信,又如何能将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建立起来?国际 化未必是英语化,汉语化也未必不能够国际化,我们对汉语的态度影响我们在国际上使用汉语的态度,我 们在国际上使用汉语的态度又会影响到国外人士的汉语使用。毋庸置疑,就目前情况来看,英语作为通用 语的能力确比汉语要强,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到,海外也有大批汉语热心人士。在这些汉语热心人士面前, 我们更应该表现出自己对汉语的信心。 应注重汉语国际传播平台的多样化。目前如此多的海外合作,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促进汉语国际传播 11 的机会。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都需要有人来推动,只要有中国参与的国际场合就构成一个汉语国际传播的 平台。但首要条件是,我们应该建立对自己语言的信心,在能使用汉语的地方不去选择其他的语言,努力 使别人来理解汉语,鼓励合作方也用汉语与我们合作。而在涉及对外交流的大型节目中,我们也应该尊重 汉语,使用汉语去交流,而不是诉诸其他的通用语。一个可以让我们反思对待汉语的例子是,法国学者德 里达 2001 年的中国之行中,屡次演讲使用的都是法语,而不是更为通用的英语。与之相应的是,法国政 府将其语言政策提升到了国际的高度,以《法语使用法》的形式规定了必须使用法语的领域,竭尽全力地 促进法语在国际交流中的使用。 越是一流的中国学者,越应该去承担传播汉语的职责;越是一流的中国媒体,越应该具有汉语国际传 播的使命,越是一流的中国企业,越应该具有传播中国文化的自觉意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在注重孔子 学院的汉语国际传播的同时,在其他方面做得却还不够。以中方投资的巴基斯坦的大沃风电项目为例,投 资方也在基地的附近出资修建了很多公共设施,其中包括重新修缮学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这所学 校所教授的语言中,有乌尔都语、信德语和英语,却没有汉语。当然,要设置汉语课程会存在多种困难, 但这却是一个可以努力的方向。我们应该鼓励更多的人去学汉语,也应该给努力学习汉语的人提供更多的 机会,为主动从事汉语国际传播的国外人士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和文化传播, 并不仅仅是孔子学院或者语言机构的职责,而是更多的中国人,尤其是与国外人士有合作交流的人的一种 自觉意识。我们需要更多的中国人充满自信地说汉语。 (摘编自王小英《语言自信与文化国际传播》)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现在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热情空前高涨,其中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一亿。 B.国外汉语热得益于孔子学院汉语国际传播,也得益于我们对母语的态度自信。 C.语言国际化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英语化,这也就意味着汉语很难带来国际化。 D.海外相当数量的人士对汉语有信心,这应该让我们对自己的母语更加有信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采用对比的论证手法,突出在对汉语信心方面某些国人还比不上有些外国人强。 B.有中国参与的国际场合可构成汉语国际传播的平台,但首先应有对自己语言的信心。 C.文章以法国为例,旁证了国人在能使用汉语的地方就应该选择汉语进行交流的必要。 D.文章以中方投资的巴基斯坦大沃风电项目说起,论证中国在国际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中国人对汉语的自信层面。 B.要实现汉语的国际化,只要向法国那样走语言立法、政策支撑的路子就行。 12 C.中国学者、媒体和企业在汉语国际传播方面的作用,基本上尚未得到显现。 D.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传播,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我们对外国人自信地说汉语。 【答案】 1.C.(3 分)(“汉语很难带来国际化”错) 2.D.(3 分)(文章以中方投资的巴基斯坦的大沃风电项目为例,是为了说明国人还缺乏进行汉语国际传播 的自觉) 3.A.(3 分)(B 项中的“只要像法国那样走语言立法、政策支撑的路子就行”错,必要条件变成了充分条件; C 项中的“基本上尚未得到显现”,这是对“在其他方面做得却还不够”这一否定句的误读;D 项中的“最行之 有效的方法”缺乏文本信息的支撑。) 吉林省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以“意象”为本体的中国美学,根本不同于西方的实体论哲学 与美学,它不是将美看作实体的属性,看成是外在于人的情感意识的实体性对象,而是看成主体与客体、 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 意象作为一个审美范畴的提出,与中国古代艺术实践密不可分,意象范畴亦是对中国古代各门艺术美 感与实践经验的总结。中国书法是“本乎天地之心”的艺术,它是一个意象世界。这种意象创造可以从书 法形意结合、重视笔力气势和线的表现力,讲究留白以及在字势结构与点画形态的表现上充分体现出来。 中国戏曲艺术是诗、舞、乐与舞台表现的有机结合,它不像西方戏剧观那样以演员角色为中心,而是以舞 台形象创造的美所达到的艺术品位和艺术境界为中心,以程式化、虚拟化的舞台表现为中心,重视抒情写 意。另如中国的音乐、中国的舞蹈、中国的绘画、中国的建筑,它们都不像西方传统艺术那样,以形式和 形象模拟为中心,而是以形写神,情景融合、虚实相生,传达宇宙人生的生命与生气,所以在本质上也是 一种意象创造的艺术。 “意象”作为美和艺术本体的构成,反映了中国古代美学和艺术的特色,它也可以作为一个现代美学 和艺术范畴,进入现代人的视野中。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存在论现象学解读的“美”,即是从显现的、在场 的东西让你体会到背后无限不在场的东西,这与中国意象美学的精神是相通的。比如,刘长卿的著名诗篇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从诗的表层和字面意义上看,它写的是一 个傍晚,一间茅屋被苍茫的远山包围,这时,守门的狗叫了,一个人踏着风雪归来。但这首诗所唤起的东 西显然远不止这些。这就是意象之美的魅力所在,它让你从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未看到的东西,从说到的 东西体会到未说到的东西,让你的心灵与古人相通、与人性相通,使你的生活充满诗意。 13 “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 美。”意象创造的意义正在于此。在当今社会,人们常常忘记了这一点。他们注重的是物质功利的东西, 对艺术的理解只停留在表层,只追求属于艺术的娱乐消费和技术层面的东西,甚至还流行这样的时尚口号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把艺术审美完全当作产业对待。这显然是对艺术的误解。因为它无视艺术首 先是作为精神产品的存在,也忘记了艺术作为艺术的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艺术是一种审美创造,必须生 成一个意象世界。意象世界使人们超越表层的、物质的、感性的美,进入到理性、精神的层面,让人的心 灵受到感动,让人的灵魂经受洗礼。所以,在当代美学与艺术实践中,传承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精神,寻求 意象美学的现代表达方式,非常重要。 (摘编自毛宣国《意象理论与当代美学艺术实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西方实体论哲学与美学,将美看成是内在于人的情感意识的客观对象,是主客体的统一。 B.从审美范畴看,中国古代的书法、戏曲、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本质上是意象创造的艺术。 C.中国意象美学与存在论现象学关于“美”的解读是相同的,二者都能进入现代人的视野。 D.由于一些流行的时尚语对艺术的误解,现代人常常忘记了艺术必须生成一个意象世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强调了中国传统艺术不以实体和形象为中心,而是以形写神,情景融合, 物我交融。 B.文章第三段运用举例论证,阐明了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的精神已经在当代美学艺术实践中得到了传承。 C.文章第四段中以意象创造的意义为立论前提,否定了当今社会只注重物质功利的东西的社会现象。 D.文章先论述意象体现了中国古代美学和艺术特色,然后提出了意象可以而且应该融入当代美学艺术实 践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意象”既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也可以作为一个现代美学和艺术范畴进入现代视野。 B.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存在论现象学将美理解为通过在场的“象”想到背后不在场的“意”。 C.“月是故乡明”是一个意象世界,让人既能感受自然美,也能联想到更丰富的情感和内涵。 D.中国传统艺术偏向于用意象来表情达意,这比以形象为中心的西方传统艺术更具有优势。 【答案】 1. B 2.B 3.D 吉林省十校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14 健康码成为数字抗疫的最大亮点之一。健康码的出现是在非常时期一举突破诸多制度和规范 的非常之举,带来数字时代社会治理的第一场全局性大考,直接影响国家和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进程。 要认识健康码的安全隐患,必须深入剖析和总结互联网超级巨头崛起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描绘和构 建未来数字社会治理的基本进程和制度框架。由于健康码缺乏体系性制度设计、流程控制、 监管制度和责权制衡机制,使其潜在风险和安全隐患不断累积。若不予以足够重视,形势将会非常 严峻,后果将会超乎想象。 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不断深入发展,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范式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 数字传播经历了百年的数字化、半个世纪的网络化、二十年左右的社交化和移动化,以及新兴的智 能化等五大阶段,初步奠定了以计算、传输、存储、数据和算法等核心要素组成的新型传播基础设 施。人类传播范式从过去传统大众传播主导的自上而下、集中控制的大教堂模式走向了数字 新媒体主导的自下而上、开放分布式的大集市模式,数字传播已成为人类社会主导性的传播新范式。 政府对社会信息主流传播机制已经很难进行有效控制,市场主体占据了明显的传播优势,也造成了 明显的传播失控。冲击世界各国和世界秩序的信疫(Infodemic,也译为信息疫情)现象是 其中的突出代表。如今,通过健康码进行大规模全民数据收集,成为另一个新出现的重大隐患。 贾森·萨多斯基认为:“一切智能的背后,都是监控与控制。”因为智能的背后是数据,数 据的背后就是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力和利益。所以,上述警示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如果缺乏合理的制 度架构,智能就有可能走向初衷的反面,健康码也是如此。健康码是疫情时期突破和超越现有 制度的非常产物,是一件智能传播的利器,也是一把双刃剑。当前,全球疫情蔓延的态势依然没有 得到有效控制,健康码的常态化逐渐变得顺理成章,成为大势所趋。在今天数据治理制度缺失 的背景下,基于市场化力量的运作主体,健康码带来的利益必然走向公共利益的反面。同时,由于 科技龙头企业拥有技术优势、数据优势和资本优势,目前各地健康码的运行主要由企业承担,民众 数据也掌握在企业手中。这在实际上使得“监管俘获”成为事实。但是,健康码本身所展现 的智能传播威力及其背后所隐藏的风险,却依然缺乏系统性和学理性探究。由浙江省率先实施的健 康码行动,不仅为抗击疫情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成为数字社会治理的重要尝试。中国的成 功探索也激发了其他国家的尝试,其中美国谷歌公司和苹果公司联手进行全球健康码的试水 也成为智能时代一次全球性的重要测试。虽然公益性的健康码功能单一、风格严谨,但是其呈现的全员、 全时、全域和全识等特性,却难掩其背后隐藏的巨大力量和未来商业与治理的巨大潜能。可以说,健康码第 一次不期而然地展现出未来全球高科技竞争的制高点,第一次呈现出未来全球 15 数字社会治理公私合作的基本格局和相互博弈。 我们亟须对其背后隐藏的风险和滥用的危害进行科学评估,制定应对预案。健康码背后巨大 的利益诱惑能否在过犹不及的路上适可而止?在缺乏基本规则和制度保障的前提下,在巨大利益 的诱惑驱动下,将其常态化昭示着潘多拉盒子打开之后的巨大风险。健康码呈现的基本特性和规律, 以及潜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冲突,都需要我们运用学理性和前瞻性的视角进行深入的审视和分 析。助力抗击疫情的健康码,不能成为危及全民隐私保护和危害数字社会治理健康发展的隐患。 充分肯定健康码在抗疫中的价值和作用的同时,一定要警惕对其的滥用,防止过犹不及的现象发 生。 (摘编自《“健康码”背后的数字社会治理挑战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健康码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它突破和超越现有制度,为抗疫发挥了巨大作用。 B.当前健康码缺乏系统性和学理性探究,需审视和分析其潜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冲突。 C.健康码的出现促使当前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范式从大教堂模式向大集市模式转变。 D.美国谷歌公司和苹果公司联手进行全球健康码的试水是受我国健康码行动的启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先肯定了健康码的积极意义,再提出要认识健康码的安全隐患,具有辩证思维。 B.文章第二段分析了当前人类传播范式变化特点,意在提醒要警惕健康码的负面作用。 C.文章引用萨多斯基的话语来表达对科技龙头企业利用自身优势掌握民众数据的反对。 D.作者把健康码说成“双刃剑”“潘多拉盒子”,表明作者对健康码抱有审慎的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健康码的出现是全球数字社会治理的一次尝试,需对其风险和危害予以重视,并进行科学评估。 B.如果以市场化力量作为数据收集的运作主体,数据收集带来的利益必然会走向公共利益的反面。C. 应尽量避免全员、全时、全域和全识的数据收集,因为这样会给未来商业与治理带来巨大灾难。 16 D.如今数字传播已成为主导性的传播新范式,市场主体已取代政府控制着社会信息主流传播机制。 【答案】 1.【答案 C】解析:(“健康码的出现促使当前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范式从大教堂模式向大集市模式转变” 说法错误,根据原文,是互联网的发展、数字传播的发展促使当前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范式从大教堂模式 向大集市模式转变。) 2.【答案 C】解析:(“文章引用萨多斯基的话语来表达对科技龙头企业利用自身优势掌握民众数据的反对” 说法错误,文章引用贾森•萨多斯基的话来强调合理的制度架构的重要性。) 3.【答案 A】解析:(B 项说法片面,缺少“在今天数据治理制度缺失的背景下”这一前提。C 项“这样会 给未来商业与治理带来巨大灾难”错误,原文说的是“却难掩其背后隐藏的巨大力量和未来商业与治理的 巨大潜能”。D 项“市场主体已取代政府控制着社会信息主流传播机制”错误,原文只是说“政府对社会信 息主流传播机制已经很难进行有效控制,市场主体占据了明显的传播优势”。)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