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写作指导:软硬相和,自我谐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的心中有一些坚硬的东西,它可能是理智、坚守、顽强,也可能是固执、麻木、刻
板。
人的心中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它可能是感性、宽容、善良,也可能是软弱、妥协、
退让。
如何对待内心的坚硬和柔软,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议论文表明你的观点态度。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
审题立意
【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在所给材料中,考生比较容易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
—“坚硬”“柔软”“和谐的自我”。对于“坚硬”“柔软”的分析可以从不同层面引发出去,
也可以和社会现象、当今人们的心理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把这个材料“写活”,体现作文
的思想性。其次是观点倾向更清晰,本则材料明确提出了我们要“对待”自己心中的“坚
硬“和“柔软”,以达到造就“和谐的自我”的目的,所以过程和方法是多样的,而最后的
结果导向是明确的。
【立意】
1.柔软与坚硬
2.怎样才能达到“和谐的自我”
3.刚柔并济才是大智慧
4.“刚”是手腕,“柔”是情怀
【素材】
1.曾国藩曾写过一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这幅对联表达了刚柔、
方圆兼济之意,正是这种性格使他游刃地之间。普国落这一辈子实在没有白过,吃喝玩乐
占了,比吃风云占了,行权用势占了,建功立业占了,舞文弄墨占了,寿终正寝占了。总
而言之,功名利禄四字全占了,可谓占尽了令人羡慕的一切好处。普国藩也知道会遭人疑
忌,便借回家守父丧之机,带着两个弟弟(也是湘军重要将领)回家,辞去了一切军事职
务。过了近一年,太平军进攻盛产稻米和布帛的浙江,清廷恐惊又请他出山,并封他兵部
尚书头衔,有了军政实权。“刚”是曾国藩性格的本色,如果他一味地刚硬下去,恐怕在攻
克南京之后便会命丧黄泉。然而,性格是可以改变的。虽然人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
移,但对一位勤奋读书的人来说,书里的真知灼见的确能令他时时惊醒,事事警惕,只要
他持之以恒。性格无疑是可以改变的,理想性格无疑也可以锤炼而得。曾国蓬刚柔方圆兼
济的个性不是天生的,正是经过读书实践锤炼而得。正如他自己所说:“人之气质,由于天
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以收变。”
2.2014 年,普华永道来格力调研,对方问董明珠,坚持下去的动力是什么?她想了一
下说,“格力就相当于我的老公”。她并不去表于消费,不打折的衣服很少买,如果在公司,
就是吃盒饭。有人为名,有人为利,我是为了挑战自己。真正的财富不在于拥有多少亿的
资产,而是取决于创造了多少社会尊重、解决了多少就业与困难,这是我一直坚持的理念。
“在董明珠看来,“刚“只是手腕,“柔”是情怀,而刚柔并济才能兼济天下。“对一个企业
来说,最大的慈善是对股东负责、对员工负责、对消费者负责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才能有机会为社会奉献更大的价值。“在商界这么多年,董明珠算是个特立独行的另类,很
少出现在各种社交场合,既不与官员周旋,也不在业内圈子交际,她不会喝酒,很少应酬,
只要不出差,就每天两点一线:单位、家里。有人说她是个只有事业没有生活的工作狂,
董明珠一笑置之。她也承认自己因为事业而忽视了家庭,但在她看来,鱼和能掌不可兼得,
想要把一件事情做好,就得全身心地专注投入。“多少年以后人家讲到格力的时候还记得董
明珠,我认为这就够了创造了这个品牌是我的价值”。
3.海瑞有抬棺骂嘉靖的凌然与强硬,却没有半点柔情留给自己的亲生女儿,恪守三纲
五常的伦理,以致将拿了男家丁一块糕饼的女儿饿死。
4.花木兰是“美少女战士,表现了巾烟英雄的本色,而她也是个好女儿,对父亲有一
颗滚烫的爱心,善于理解当时家庭的困境,重视家庭的温暖。驰骋疆场荣归故里时,她不忘
自己是女儿身,婉拒功名,她尊重了自己的内心,该刚时刚,该柔时柔,兼容并包。
5.林徽因在“形“方面,文文弱弱一体态,具有着诗人的美感与想象力。但一旦走出
“太太的客厅”,林徽因便成一个严谨求实的科学工作者。即便因多年结核病,两肺布满空
洞,肾脏被切除一侧,她也拼着生命在事业之路上不止脚步地前行,主持设计新中国国做,
呼吁文物保护,与梁思成一起上书国务院,陈词呐喊,弹精竭力。林徽因,因美丽温柔与
顽强实现建筑家的才华而流《软硬相和,自我谐和》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作者由《老子》
中的名句“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坚硬与柔软并存,方能造就谐和
的自我。作者以诗词研究界的叶嘉莹先生、复旦校花严幼韵女士为例,证明人可以柔情温
婉,也可以
考场作文
软硬相和,自我谐和
一考生
洋洋五千言神秘而辽远的《老子》中有这样的话语: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只有音与
声相和,才能交织出和谐的韵律;作为独立的人类个体,我们的内心也是坚硬与柔软并存,
必以合适的方式面对这种存在状态,方能造就谐和的自我。
我们的内心可以柔情温婉,也可以坚韧刚劲。民国时期有很多养尊处优的大家小姐,
在温存雅致的氛围中成长,柔情似水温情楚楚,后来战争突起,风云忽变,在生存环境的
剧烈摇摆下,很多大家闺秀都不是软弱绝倒,而是调动起内心坚韧的一面,支撑起家人的
生活。中国古典诗词研究界的叶嘉莹先生、复旦校花严幼韵女士,无不如此。正是这种刚
柔相济,使她们内心谐和,叶嘉莹先生才能在高龄之下精神翼条,身体已老,但心灵还在
诗词研究上生生不已;严幼韵女士才能始终保持高雅仪态,身体也已年过百年,精神依然
自在活泼。
我们的内心应该要追求柔软的感性,也应该握住冰冷的理性。我们可以带着丰富的情
感来体验人生,情感的悸动会给我们生命的惊喜,然而,一味跟着感觉前行,人必定会迷
失自我,不知所来为何。当然,如果只以绝对理性作为自己的导引,固然可以活得清晰,
目标明确,但似乎也会错失柔软的呵护,也会失去体验感性之美的契机。莎翁的剧本,以
理性的角度看,处处都是张扬的激情与夸张的文采,但正是这种永恒的艺术的感性之!“引
导我们上升。”英国的罗素研究数学与哲学,对一个事物总有屋利澄澈的分析,是非黑白,
过往将来,至今看来仍震彻人心,但他同时也是感性发达的人,他有“对知识的渴求”,更
有对爱情的渴望”,有“对人类苦难不可抑止的同情”,他是一个非常和谐的个体,因此才
在学术研究上十分出色,更在人际交往中张弛自如。
人人心中都有柔软与坚硬,如何调动软硬,才是终极的大智慧,它会造就一个真正和
谐的人。而老子的“音声相和“中,韵声的比重,也是最后是否能奏出和谐旋律的重点。
其实本能的反应会帮助我们调和软硬的比例,但要更精进,每个个体必须从自己的特性出
发,去感悟,去试炼,去无限接近最和谐的自我。
一个和谐的自我,里面必定深藏着一份高贵独立,还深藏着一份亲切可依。
点评
《软硬相和,自我谐和》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作者由《老子》中的名句“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坚硬与柔软并存,方能造就谐和的自我。作者以诗词研
究界的叶嘉莹先生、复旦校花严幼韵女士为例,证明人可以柔情温婉,也可以坚韧刚劲;
然后作者强调,我们的内心应该要追求柔软的感性,也应该握住冰冷的理性,作者理论分
析之后,再次使用事例论证法,列举莎翁和罗素的事例证明柔软的感性与冰冷的理性的结
合,才成为和谐的个体。文章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每个个体必须从自己的特性出
发,去感悟,去试炼,去无限接近最和谐的自我。文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思路清晰,内容丰富。
点睛
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
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做本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结合的
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
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