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作文立德树人写作素材之“火星”材料作文(附经典作文题及导写与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作文立德树人写作素材之“火星”材料作文(附经典作文题及导写与范文)

ID:692052

大小:38.64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1-05-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高考作文立德树人写作素材之“火星”材料作文 筋骨句 1 科技创新,需要全社会凝心聚力攻坚克难。 2 科技创新,需要企业真正发挥主体作用,迸发出创新活力。 3 科技创新,需要公众提升科学素养,营造全社会崇尚创新、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 4 科技创新,需要厚植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土壤,为创新者解决后顾之忧。 名句 1 千年上下求索,逐梦浩瀚星空。 2 志高霄汉近,梦广天地小。 3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4 探索浩瀚宇宙,是梦想的远航,也是创新的跋涉。 5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太空梦圆任重道远。 6 前年的诗篇变成了今朝现实,今天的探索正开启明天的征程。 满分题目 《矢志科技自立自强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豪情万丈 砥砺前行》《自立自强造就航天奇 迹》《凝聚科技创新的磅礴力量》《点点微光凝聚,漫天星河璀璨》 知识点 热点事件 5 月 15 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着陆, 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后续,祝融号火星车将 依次开展对着陆点全局成像、自检驶离着陆平台并开展巡视探测。 事件作用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是我国首次实现地外行星着陆,使我国成为第二个成功着陆 火星的国家。中国国家航天局与欧空局、阿根廷、法国、奥地利等国际航天组织和国家航天 机构开展了有关项目合作,将共同为探索宇宙奥秘、增进对火星演化的认知、了解生命起源 等贡献智慧和力量。 天问一号 据悉,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 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象 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示了独特字母“C”的形象,汇聚了中国行星探测(China)、 国际合作精神(Cooperation)、深空探测进入太空的能力(C3)等多重含义,展现出中国 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 祝融号火星车 中国传统神话中,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后,有了火种但不会保留和使用。于是祝融便发明了 新的取火方式及用火和保留火种的方法,并以火施教:他教人们以火熟食、生火御寒、举火 驱邪、用火败敌 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最早的火神,象征着我们的祖先用火照耀大地,带来光明。首 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 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 祝”,表达了对人类踏进星辰大海的美好祝愿,激励航天人追逐梦想、勇于探索。“融”, 体现融合、协作,表达中国人和平利用太空、增进人类福祉的格局和愿景,融合国内、国际, 融合历史、现代和未来,旨在为人类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航天贡献。 经典人物素材 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 5 月 15 日 7 时 18 分,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 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成功。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 设计师张荣桥难掩激动,忍不住落泪。 高考角度 创新 奋斗 爱国 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 中国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孙泽洲担任副总设计师时才 34 岁。 嫦娥三号任务成功时,作为总设计师的他才 43 岁。大学第一学期,孙泽洲成绩都在七八十, 被父亲严肃批评;第二学期,他发奋学习,拿到二等奖学金,之后三年都拿到了一等奖学金。 20 多年来,从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开创我国航天第三个里程碑,到嫦娥三号完美的落月之旅, 再到接过中国火星探测任务的大旗,孙泽洲和他带领的团队一步一个脚印,迈出中国深空探 测坚实的步伐。 高考角度 青春 爱国 创新 坚持 火星探测任务探测器系统副总指挥兼环绕器总指挥张玉花 我国正在进行的“天问一号”首次火星探测工程中,张玉花担任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探测器 系统副总指挥兼环绕器总指挥。环绕器不仅是地球到火星“行星际公路”上的飞行器,也是 火星车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卫星,还承担着环绕火星进行科学探测的任务。在环绕器研制 过程中,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花总都是乐观看待、稳妥处理、敢于担责,不让年轻人受一 丁点委屈。在生活上,她更像大姐姐一样照顾着大家。 高考角度 团结 合作 奋斗 创新 经典例题 0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国有很多大国重器的名字,都充满着独特的“中国式浪漫”。首颗绕月人造卫星,被 命名为“嫦娥”,寄托了中华民族世代对月球的无限憧憬,一个民族的千年梦想化为了现实; 我国第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被命名为“蛟龙”,寓意让“中国龙”游向深海探秘海底世界; 暗物质探测卫星被命名为“悟空”,期望它能不畏艰难,在茫茫太空中以“火眼金睛”探测 出暗物质粒子;国之重器核导弹取名“东风”,源自《红楼梦》中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 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展示了中国国防科技不可战胜的信心和力量…… 那些古代的幻想,在前辈的努力下正一点点变成现实。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使悠远的古 老传说塑形于“当代神话”,让独特的“中国式浪漫”薪火相传。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一、审题指导 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提供的情境是大国重器名字的独特的“中国式浪漫”:首颗人 造卫星被命名为“嫦娥”,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化为了现实;第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被命名 为“蛟龙”,寓意让“中国龙”游向深海探秘海底世界;暗物质探测卫星被命名为“悟空”, 期望它能不畏艰难并探测出暗物质粒子;国之重器核导弹取名“东风”,展示了中国国防科 技“东风压倒西风”的不可战胜的信心和力量。这是考生联想和思考的起点。 2.典型任务的限制。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这一任务要求考生要在凸 显对真实情境的认识和思考的基础上,体现个人的思考和看法。这一任务并不笼统,材料第 二段暗示考生联想和感悟的方向,“那些古代的幻想,在前辈的努力下正一点点变成现实” 这句话强调了“前辈的努力”,正是因为前辈的努力,才会有“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才 “使悠远的古老传说塑形于‘当代神话’,让独特的“中国式浪漫”薪火相传。”考生在此 基础上应该思考后辈应该如何,才能让独特的中国式浪漫继续薪火相传。 3.价值判断的限制。材料谈大国重器的名字,都充满着独特的“中国式浪漫”,意在引 导考生增强国家认同感,树立国家自信和文化自信。“那些古代的幻想,在前辈的努力下正 一点点变成现实”暗示后辈青年学习前辈,承担起中国式浪漫薪火相传的责任。 二、范文欣赏 以科技之炬,传“中国式浪漫” 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使古老传说塑形于当代神话,让独特的“中国式浪漫”薪火相传。 古有嫦娥奔月,今有嫦娥号卫星登陆月球,“嫦娥”和“玉兔”的着陆地点,也被命名为“广 寒宫”;古有中国神龙,飞龙在天,今有潜海蛟龙号探测器探秘海底世界;古有悟空火眼金 睛,今有悟空探测卫星…… 那些古代的幻想,在前辈的努力下正一点点变成现实。 李白《蜀道难》中有个“五丁开山”的传说,“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今日西藏天路纵横,雪域高原迎坦途,高速发展迅猛,铁路也紧随其后;《西游记》里有千 里眼、顺风耳,今日 55 颗北斗卫星组网、5G 手机全球通;庄子的《南华经》中列子御风而 行,旬有五日而后反,今日中国高铁贯穿南北西东…… 前辈以科技之炬,传“中国式浪漫”。 很多大国重器的名字,都充满着独特的“中国式浪漫”,彰显着中国的魅力。国之重器 核导弹取名“东风”,源自《红楼梦》中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展 示了中国国防科技不可战胜的信心和力量……2020 年,我国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问世, 求解数学算法高斯玻色取样只需 200 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要用 6 亿年。200 秒 只是短短一瞬,6 亿年早已是沧海桑田。这一突破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 的国家。 我辈亦当接力科技之炬,传“中国式浪漫”。 两千年前,屈原对日月星辰发出了追问,写出长诗《天问》;两千年后,中国首次火星 探测“天问一号”带着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对真理的探索,开启了漫漫征途。站在前辈的肩膀 上,我们应该有高度的国家自信和文化自信,应该有更宏阔的科学视野和文化眼光,更应该 有攻坚克难的中国精神。 探索永无止境,我辈任重道远。新时代的科技长征路,要科技与文化并重。中国,五千 年文明博大精深,中国,大国崛起科技领先。我们要以科技为炬,传“中国式浪漫”。 仰望星空,探索未知,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有你,有我,中国永远浪漫。 0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嫦娥奔月”、屈原“天问,寄托了先民们的梦想与思考。观天象,制历法,研制浑天 仪,身绑“火箭”飞向天空,古代科学家孜孜探求浩渺宇宙。新中国成立以来,“飞天揽月” 的探索从未间断;上世纪 50 年代,现代航天业艰难起步;70 年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方红一号”飞上太空;今天,“嫦娥”系列将“玉兔”送上月球,带回珍贵的月壤,“天问 一号”飞过广袤的太空,即将着陆神秘的火星……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力奋进,协同攻坚, 不断超越,铸就了中国航天精神。 以“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为主题,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 ①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以当时中学生的身份给学校广播站写一篇广播稿。 ② 在电视台“开学第一课”节目中向全国中学生演讲,以学生身份写一份演讲稿。 ③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后,以学校团委名义跟“天问一号”团队写一封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任务解读】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此次“多任务选一”的形式有 2019 全国 II 卷的影 子。材料由两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为话题的背景叙述。材料记述了从“嫦娥奔月”到“天问一号”,中国人对 宇宙太空“求索”的历史。无论是神话传说,还是航天重器的研制,都体现了中国人不断探 索的精神,这也为下文的任务背景作铺垫。 第二部分,是任务背景阐述。要求考生以“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为主题,在 三个任务中择其一进行写作。 任务一:“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要以当时中学生的身份写一篇广播稿。任务 二:在电视台“开学第一课”节目中向全国中学生演讲,以学生代表身份写一份演讲稿。任 务三:“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后,要以学校团委名义给“天问一号”团队写一封慰问信。 从操作上看,相信大部分考生会选择任务二,毕竟“开学第一课”这个场景对学生来说不算 太过陌生。 要关注的是,这些任务无一例外地都给考生创设了一定的场景,这也增加一定的写作难 度。比如任务一,“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 1970 年,考生如选择写广播稿。虽不要求口 吻、用词跟当时完全一致,但也要符合当时政治环境和历史事实。 素材运用方面,提到中国航天精神,不由得想到老一辈航天领军人物。比如中国“航天 之父”钱学森与“航天四老”——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一代代航天人接力奋 进,协同攻坚,不断超越,铸就了中国航天精神。考生可以在行文中列举相关航天科学家的 事例(任务二、任务三都可用到)。 不管选择哪个任务,作文的落脚点都应放在“探索”“超越”等主题词上。可以突 出我国社会主义航天事业伟大成就,也可以彰显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的探索与 超越精神。选材上,考生可以从小处入手,借助航天科学家们(如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与“航天四老”——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的一些典型事迹,以小见大,彰显 一代代航天人接力奋进、协同攻坚、不断超越的中国航天精神。 【材料解读与作文方向】 ●材料解读 材料分四层意思: 第一层 【“嫦娥奔月”、屈原“问天”,寄托了先民们的梦想和思考。】 总起句:“嫦娥奔月”、“屈原”问天,寄托了先民们的梦想与思考。 第二层 【观天象,制历法,研制浑天仪,身绑“火箭”飞向天空,古代科学家孜孜探求浩渺宇 宙。】 展现中国古代历史上,人们对宇宙的探索。 第三层 【新中国成立以来,“飞天揽月”的探索从未间断:上世纪 50 年代,现代航天业艰难起 步;70 年代,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飞上太空;今天,“嫦娥”系列将“玉兔”送 上月球,带回珍贵的月壤,“天问一号”飞过广袤的太空,即将着陆神秘的火星】 现新中国成立初期,航天探索的艰难、70 年代航天的成就、当下对探月的“既往”与延 伸宇宙探索范围的“开来”。航天精神正是在这每一事件中体现。 第四层 【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力奋进,协同攻坚,不断超越,铸就了中国的航天精神。】 对航天精神的总结。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力奋进,协同攻坚,不断超越。 ●写作方向 需要学生结合材料与主题“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分析 阐释航天精神的内涵。 材料中的航天精神内涵:追逐梦想、探索、协同合作、攻坚。 如任务一,上世纪 70 年代的中学生,我们要注意他们的政治导向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当时的航天科技的水平,当时整个社会的气氛,学生的思想状态,这些都是要考虑的,要写 好,真不容易。考生需要有穿越的思维,营造好那个时代的氛围,才能把文章写好。 任务二需要注意的是电视台这样的播放媒体,涉及的面是很广的,面向的听众是多层面 的。 任务三中作者身份不是个人自己,而是代表一个团体,以学校团委名义来写这篇文章。 校团委是先进青年学生的政治性的组织。 材料中航天精神的内涵诠释: ①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 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个人选择与党的需要、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 起,始终以发展航天事业为崇高使命,以报效祖国为神圣职责,呕心沥血,奋力拼搏。 ②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 知难而进、锲而不舍,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相信科学、依靠科学,攻克尖端课题,抢 占科技制高点。 ③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尊重规律,精心组织,精心指挥,精心实施,在任务面前斗志昂扬、连续作战,在困难 面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在成绩面前永不自满、永不懈怠。 ④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 自觉服从大局、保证大局,同舟共济、群策群力,有困难共同克服,有难题共同解决, 有风险共同承担。 ⑤不断创新、以科技屹立于民族之林。 同学们,注意紧扣材料中这些航天精神内涵,并结合主题来审题立意。 【任务一范文】 躬身探索青云志,问鼎苍穹东方红 各位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今天的校园广播又与大家如期会面了。此刻,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庆 祝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当《东方红》的乐曲在苍穹之上响。 我心中充满了自豪。更想借此机会,倡议大家向伟大的科学家们学习——是他们不断探 索神,让全国上下,乃至全世界知道,中国人的探索毅力和勇气可以超越一切,创造奇迹! 探索从未停步,是“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持不懈。“东方红一号”从点火到升空仅仅几秒 钟,而在这几秒钟的背后,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探索和坚持。早在 1956 年竺可桢、钱学森等 科学家就已经向中央提出了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这 14 年来,没有制造经验,没有良好究 环境,甚至在饥荒时期没有足够的粮食果腹,而一位位隐姓埋名的科学家用竹子般的韧劲定 青山不放松”,他们在大漠之中躬身探索,是 16 次的失败换来了今朝的成功,换来了独制 并发射卫星的世界第五名! 相信同学们都还记得,6 年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那时,我祖 国的核事业发展振臂高呼。那么 6 年后的今天,让我们为同样艰苦探索的丰硕成果,那空 中最闪耀的“东方红”高声欢呼吧! 超越永无止境,是“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130 年前,祖辈倍受欺辱,谁曾想 “东亚病夫”会“不坠青云之志”?100 年前,侵略者血洗中国大地,谁曾想“支那人”可 以问鼎苍穹。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是可敬的。更值得敬佩的,是他们超越历史、超越偏见、 超越“一穷二白”的勇气。在建国初期,梁思礼、钱学森等多位科学家毅然决然地踏上回国 路。他们早就见识过国外的研究环境多么优越,研究资源多么丰富,也知道新中国是多么的 百废待兴。而若不是他们超人的勇气,敢于摆脱客观条件的束缚,又哪里有机会去探索中国 人的航天事业呢?1958 年 5 月 17 日,毛泽东主席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郑重宣布:“苏 联和美国把人造卫星抛上了天,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只有我们敢于超越自己的想象,敢 于超越他人的丰碑,才能在今日取得世界瞩目的航天硕果。 亲爱的同学们,继承航天精神,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每一天的学习是平凡的,但正 是今日的一笔一划,才能画出祖国美好的明天。毛主席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东 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就是一个个数据计算累计而成的。让我们借此之际,燃起心中的前 进之火,我辈亦承青云志,苍穹何止东方红?让我们为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不断探索,不 断超越! 【任务二范文】 探索未停,超越永无止境 曾经,那只是一种想象;曾经,那只是一种梦幻;曾经,那只是某些发达国家才能实现 的技术。而如今,在飞速发展的中国,我们用强大的航天精神超越历史,实现了一代又一代 人的航天梦。 在新的时代,会有新的航天精神。站在时代的洪流中,我作为一名高中生,始终铭记, 虽然我们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乘翅高飞,但那种协同攻坚,不断超越的精神,需要我们去继 承。那我们又该如何用这新时代的航天精神,去走好新时代的航天路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新时代的航天路。说起我们记忆中的航天,可能同学们想起的 是屈原“天问”,是“东方红一号”,是“嫦娥”“玉兔”。当我们认真回顾这段历史,会 发现它不仅仅是一段历史,也是呈现在全世界人们面前的一段伟大历程。然而,对于我们中 学生来说,摆在面前的“里程”,就是把学习的任务完成好,把生活中的困难处理好,去奔 赴自己心中星辰大海。 其次,我们还要知道,走好这样一段“新时代的航天路”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曾经, 我们经济有限;曾经,我们设施简陋;曾经,我们人才奇缺。但在那个时代,我们依然发出 了振聋发聩的声音——“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 “自力更生”精神孕育了我国最初的航天精神。重重的困难,像一座座高山,也像翻江 倒海的巨澜。但我们与困难酣战,奋勇直前。而新时代的航天之路,或许不再那么艰难,但 它更需要我们有一种协同攻坚的精神态度。虽然时代不同,内容不同,对象不同,但这种强 大的精神力量,鼓舞着我们不断前行。 有同学会问,作为高中生,我们应该怎样走好新时代的航天路呢?我不禁想起了毛主席 对外国友人说过:“天上有两千多颗卫星,我们才两千分之一嘛!就是有两千颗也不能骄傲, 否则会走向反面,这是一个教训。”是的,我们不仅要避免懈怠的情绪,更要有虚心耐心的 拼搏态度,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坎坷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新航天精神”,一步一个 脚印,攻破一道道防线。我想,只要做到了这些,我们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不管结果如何, 这一段历程一定能给我们成长的记忆留下精彩的印记。 习主席说,“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祖国过去的蓝图建设我们未曾参与,未来的航天 征程我们不愿错过。同学们,先让我们在努力学习中锻炼自我,成为一个符合新时代需要的 “新航天人”,再用更多的实际行动参与到自己期待的每一幅蓝图建设中去吧。 0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从首颗人造卫星到一箭三星,从无人试验飞船到航天员太空出舱,从探测器绕 月飞行到月球背面软着陆……中国航天事业正大步迈向国际最前沿。2020 年,北斗三号有望 实现全球组网,火星探测提上日程,中国人认识和探索太空之旅正积蓄力量,向更高目标挺 进。 材料二:当年,你们发愤图强、埋头苦干,创造了令全国各族人民自豪的非凡成就,彰 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老一代航天人的功勋已经牢牢铭刻在新中国史册上。不 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 人为榜样,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 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习近平给 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的回信》节选)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一位准备报考航天院校的高中毕业生,写给参与“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的老科学家 的信。 ②为参加学校举办的“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做强国一代新青年”演讲比赛,写一篇 演讲稿。 ③为参加市科协主办的“纪念‘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50 年”主题征文活动,写一篇时 评。 ④2020 年 4 月 24 日“中国航天日”主题活动中观看《东方红一号》纪录片后的观后感。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提示】 此试题是双则组合材料驱动型任务作文。两则材料选择是具有针对性的主流媒体报道的 内容,并针对极具时代旋律的材料内涵设置了多重情境任务。这些都与高中生的实际生活贴 合,符合“立德树人”的理念:激励考生保持理想和信念,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文 化观、历史观,强化社会责任感。 因此,考生只需提取出材料的中心内涵和认真完成驱动任务,即可进行谋篇布局。 材料中心内涵: 材料一的中心内涵:回首中国对太空探索的历史,中国科技力量不断蒸蒸日上,取得辉 煌的成就,并继续向更高的目标挺进。 材料二的中心内涵:航天事业的非凡成就,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奋发实干、自强不息、自 力更生、艰苦奋斗、敢于面对艰险、勇于追求理想的精神。 【驱动任务指令】 任务一,需考生完成书信体的格式,据结合材料内涵,考生可写对老一代科学家精神的 赞美、致敬和作为青年人要以他们为榜样,接好精神的接力棒,实现中华民族建设航天强国 的伟大梦想。 任务二,需考生完成演讲稿的格式,据材料内涵,考生要写出如何成为一代强国青年, 例如,要奋发实干、不怕艰险挫折、要有理想追求,与老一代科学家们并齐,为实现人生理 想和民族强国而不懈奋斗。 任务三,是一个“时评”形式的任务,材料的内涵,考生在谋篇布局时,要体现“引、 议、联、结”的构思模式。 任务四,基于作文取材是 2020“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50 周年的时政背景,考生写作时 完成观后感的表达情情境,再结合材料内涵,体现出看完纪录片给你带来正能量,不仅实现 个人理想,还要为祖国的梦想奉献一己之力。 【名师范文 1】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做强国一代新青年 廖鹏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本次演讲比赛,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做强国一 代新青年”。 “两弹一星”精神是老一代航天人于困苦中开拓,于筚路蓝缕中以启山林的精神。他们 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 让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不再凌空蹈虚。 忆往昔,前辈航天人于困苦中开拓,堪称我辈青年表率。 罗曼·罗兰曾言:“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他,赴美留学,仅用 22 月就获得了博士学位。然而,美国的丰厚收入没有留住他,锦绣灿 烂的前程也没有羁绊住他。他毅然决然投身到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他, 就是邓稼先。当文革时期研究院两派互相打闹之时,他说服两派继续工作。当戈壁滩上黄沙 漫漫,气温低至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时,他只留下一句话:“我不能走。”古有十年磨一剑, 今有二十年塑天眼。为了选址,他不分日夜地走访;为了寻求技术合作,他东奔西跑不停歇; 为了建造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望远镜,他耗费二十二年光阴。他就是“FAST 之父”— —南仁东。他们,发愤图强、埋头苦干,只为助力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同学们,我们 理应学习前辈航天人于困苦中开拓的精神,做强国一代新青年。 看今朝,我辈青年接续前辈精神,堪称强国一代新青年。 梁任公“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的铮铮呐喊萦绕耳畔,张之洞“国势之 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的谆谆教导言犹在耳。我辈青年理应担当强国重任。看,在卤 菜店案板下上网课的柯恩雅眼里对知识充满渴求,那么强烈,那么灼热。空间再狭仄,也阻 挡不了发愤图强的心。听,独臂励志篮球少年张家城运球撞击地面的声音,那么激烈,那么 热血。身体残疾,也困厄不住顽强不屈的魂。感,曹原为了捍卫自己的梦想,夜以继日地蹲 在实验室里,那么坚定,那么执着。遭受质疑,也停滞不了埋头苦干的信念。他们或以眼中 之光感染万千众生,或以不屈之魅震撼芸芸人心,或以不世之功惊羡世人耳目。他们接续“两 弹一星”精神,他们堪称强国一代新青年。同学们,我们应当以他们为榜样,接续前辈精神。 然而,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佛系青年蔚为大兴。不知道你们是否也曾沉迷于物质 之享受,浸淫于耳目之娱乐,而丧失斗志,萎靡不振?如果没有,那还不错。如果你是其中 一员,我就要奉劝你及早抽身,而要学习“两弹一星”之精神,野蛮其斗志,振奋其精神, 这样才能化身扶摇直上的大鹏,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上自己的绵薄之力。 同学们,正如约翰多恩所言:“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 的泥土,连接着整个陆地。”将自己融汇到奋进的社会之流中吧!让“发愤图强、埋头苦干” 的“两弹一星”精神融入你的血液之中,你会发现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名师范文 2】 星辰大海,有您在! 王琳琳 尊敬的前辈: 你们好! “嫦娥”问月,“北斗”指路,“天宫”览胜……从近地到探月,一颗颗卫星翱翔于九 天。仰望星空,感谢有您——尊敬的前辈,让夏夜的星河更加璀璨。 岭上松如旗,抉疏铁石姿。有您在,灯亮着。 择一事,终一生。长河落日,大地疮痍,国人四顾茫然。尊敬的前辈,是你们,从科研 院所到试验基地,从荒凉戈壁到浩瀚海洋,五十年坚守,五十年奋斗,栉风沐雨,终让我们 的祖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东方红”奏响太空到“天问一号”遥指火星……“强者, 不是没有眼泪,而是含着泪仍然在奔跑。”历尽千难成伟业,人间万事出艰辛。尊敬的前辈, 您是我们摸索前行时温暖的灯火,有您在,不惧暗夜;您是我们前行路上的北斗,有您在, 永不迷失方向。如今,你们踏下的足迹,留在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里;你们的精神,熔 铸进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血脉。 乔木亭亭倚盖苍,栉风沐雨自担当。他们在,不止步。 踏南天,碎凌霄。尊敬的前辈,在您的身后,站起了新一代的航天人。他们擎起前行的 火把,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奔跑,刷新纪录,创造奇迹。您看,不到 33 岁的他们,致力于长 征五号实验;平均 31 岁的“小卫星家族”,创新研究微小卫星;平均 28 岁的他们,成功研 发云雀系统……您看,还有她们,一样可以乘风破浪、征服星辰大海的她们:长五发射时笑 着笑着就哭了的孙振莲,“天路”团队负责任人姬涛,航天员刘洋、王亚平……她们亦并肩 站在了您的身后,仰望星空,热泪盈眶。“含泪奔跑的路上,每个中国航天人同在,我们的 一滴泪,最终会凝聚成天上的一颗星。”上枝拂青云,中心十数围。年轻的他和她,至其诚, 致其极。 一叶度春风,芳芳自相接。我来了,在路上。 百年树人,念兹在兹。尊敬的前辈,感谢你们,不仅身体力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还坚持把这份情怀传达给有志于此的我们。“科学普及了,才能让更多孩子受益”,你们真 挚的期盼,萦绕于耳;“我们尽力根植一片深厚的土壤,让科学之树枝繁叶茂”,王绶琯老 人的坦陈,令人动容。对家国,最勇敢最浪漫的交付,莫过于为她而行超过了对自身得失的 重视。丹心付家国,一脉继承之。尊敬的前辈,您的一腔赤诚,不会被辜负,和我一样胸怀 航天梦的新一代,正在赶来的路上。 天梯无捷径,唯有苦攀登。尊敬的前辈,请您放心,我辈一定谨遵教诲,仰望星空,脚 踏实地,拥抱星辰大海,弘扬航天精神;让夜晚的天空因无数颗星的闪耀而熠熠生辉,让中 国的航天事业因更多的我们而薪火相传,行稳致远。 此致 敬礼! 一高中生 2020 年 6 月 22 日 0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老的中华民族创造了璀璨的文化,战国诗人屈原以一首《天问》表达了探索宇宙的愿 望和追求真理的意志;来自上古神话中的仙女嫦娥飞向广寒宫,和玉兔朝夕相伴;人们把七 颗明亮的星星想象成长柄的酒斗,北斗七星为古人指引着时节和方向......新时代的中国科 技工作者创造了惊人的奇迹,“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进入火星停泊轨道;嫦娥五号探测器 从月球上带回了珍贵的土壤,玉兔二号月球车留在月球上巡视和探测;北斗三号金球卫星导 航系统全面建成,照亮我们的梦想和路途…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 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题目提供的真实情境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谈古老的中华民族 创造的璀璨文化蕴含无数探索宇宙的愿望和追求飞天的梦想;第二部分,谈新时代的中国科 技工作者创造的惊人奇迹,照亮我们的梦想和路途。考生要在此基础上展开思考和联想,要 注意材料两部分间的内在关联。 2.典型任务的限制。考生对“以上材料”的感悟和思考要“联系现实生活”表达出自己 的独立思考,文体限制为议论文, 写作身份默认为青年学子。 3.价值判断的限制。“古老的中华民族创造了璀璨的文化”“探索宇宙的愿望和追求真 理的意志”“新时代的中国科技工作者创造了惊人的奇迹”这三句话是材料的重点,明确了 题目的价值取向。材料的内容要求考生去关注、去认识、去思考“圆千载飞天梦”,认识到 实现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青少年作为未来栋梁责无旁贷。 开放性 1.立意角度的开放。本题目任务部分限制不太严格,围绕“圆千载飞天梦”主题,针对 不同侧重点,考生可以回眸曾经学习过的古文诗句,体会梦想是激发活力之源;可以在飞天 梦基础上回顾各行各业为实现“飞天梦”“中国梦”作出的卓越贡献;可以展望千年飞天梦 的实现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可以思考个人小我与国家大我的关系,谈作为青年学子对自 己肩上责任的认识;还可以综合立意。 2.联想和思考的开放。考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思考,对确定的立意进行分析论 证。可以由为圆“飞天梦”“中国梦”全社会勠力同心真抓实干,顽强奋斗攻坚克难的事例 入手;也可以回顾面对重重阻碍和困难,中国科技工作者们、航天员们披荆斩棘、坚定目标 不动摇;更可以谈作为青年学子对自己肩上责任的认识,以及对未来投身国家建设的期许。 【解题】 本文是一篇较为简单的任务驱动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的价值观,旨在引发青年学子对传 统文化和国家发展的关注,关注讨论以及对自身的思考,培养其文化自信、家国认同感和责 任担当意识。本题目的语料一部分来自考生所熟知的古老的传统文化,比如屈原的《天问》、 神话传说嫦娥奔月等,一部分来自考生熟知的当代科技工作者创造的奇迹,便于学生联想和 发挥。考生需要注意的是,材料中谈到有关航天奇迹是例举新时代的中国科技工作者创造的 惊人奇迹,不必拘泥于飞天梦而放不开手脚。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 千载飞天梦,中华有英雄。 2. 继往开来中国梦。 3. 唯拼搏者得圆梦。 4. 携飞天梦,砥砺前行。 5. 壮哉!华夏千年飞天梦。 …… 偏题立意: 1.中华民族文化。(未准确抓取核心信息。) 2.青年成长。(脱离材料提供的写作情境。) 3.科技工作者。(泛泛而谈,没有具体指向,不扣写作任务。) …… 【下水文】 唯有拼搏,方得圆梦 战国诗人屈原的《天问》蕴含着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对探索宇宙的渴望,上古神话仙 女嫦娥奔月承载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星移斗转,岁月变迁,新时代的中国科技 工作者创造的惊人奇迹昭示中华民族飞天揽月终圆梦,启迪我们:唯有拼搏,方得圆梦。 中国航天成绩是用拼搏成就的不凡。 无论是“天问一号”、嫦娥五号、玉兔二号还是北斗三号、长征五号都昭示中华民族一 次次用拼搏成就不平凡。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留下过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名字:“火 箭之王”钱学森、“卫星之父”孙家栋、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专家任新民、空间物理专家钱 骥等等,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共同支撑起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晴空。在扬眉吐气的背后, 是克服超乎想象的艰辛。遥想当年,中国航天在“一穷二白”中白手起家,没有资料、没有 经验、没有专家……孙家栋老先生所言“就连一个满足质量的简单的 21 芯插头都找不到”, 但是拼搏不止、自强不息的科技工作者实现了从原子弹、氢弹到人造卫星技术的一次次突破, 我国科技工作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式的奇迹和壮举。 飞天梦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拼搏不止的精神。 中华民族是勇于追梦的民族,“飞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 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勇士叩问苍穹,无疑是飞天梦中的 精彩华章。这里有着一群可敬的英雄——中国航天员。他们在高强度的训练中,经常要承受 五官被挤压变形,胸部极度压抑,呼吸困难等种种强烈痛苦。但 20 年来,从未有人请求过 暂停。他们凭借顽强的毅力和不断拼搏,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的奇迹。 回首中国航空事业,成就辉煌;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我辈应勇于担当。 每个时代有不同的主题,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与担当。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要飞天, 要下海,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强国。“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 大丈夫之终也。”身为青年学子的我们,也要为实现亿万人民的共同期盼的美好愿景,实现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愿我们能够始终牢记:唯有拼搏,方得圆梦!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