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类型:A
珠海市 2020-2021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第二次学生学业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 10 页,23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2B 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
笔将自己所在的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
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
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在弹幕功能发展初期,青少年是其发展与应用的主力军,他们拥有更高的接受度和创新
能力,能带动新的功能与技术更快走向市场,弹幕在这类群体的推动下能快速郁勃于网络也
不足为奇。弹幕作为视频观看中的一种评论功能,它的出现不仅能使用户在视频观看中实时
浏览评论和发送评论,根本性的变革在于它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对话工具。参与对话的主体不
再是以往的一对一的模式,而是以所看的视频为原始材料,弹幕为技术工具,形成了以观看
视频并打开弹幕的人群为潜在沟通群体的多对多的全新对话空间。与以往社交平台中的沟通
不同,弹幕只出现于视频播放中,因此各类秩序规范的约束会相对困难,受众更加倾向于在
这样的环境中完成自我表达,他们之间交流也更加顺畅,从而倒逼传播者与创作者不断提高
制作水准。
互联网迅速发展,使处于信息社会中的人们,逐渐在技术作用下变成了漂浮于汪洋中的
孤岛。人具有社会性,有时需要在互动中找寻自我价值,需要与人沟通来获得满足感。“弹
幕”的出现使观看视频这个相对私密的个人活动开始出现互动感。弹幕文本叙事风格大多以
轻松搞笑幽默为主。弹幕作为视频中即时评论与互动的文本,体现了用户对主流文化的调侃,
对主流价值观的颠覆与解构,弹幕使用的受众通过戏谑的话语传播,轻松搞笑的吐槽,不断
对视频文本进行加工与重组,受众的集体价值与倾向在这样的二次创作中展现。
无论是有强烈现场感的直播互动弹幕,还是情感化的、占满屏幕的视频弹幕,都会给人
强烈的仪式参与感,这种“虚拟在场”的情感共鸣,使得参与弹幕发送和浏览的受众都产生
了由互动带来的狂欢。与其他社交媒体中的观点表达不同,弹幕的属性更自由与开放,不按
照时间顺序机械的排列,更像是广场中随意的发言,同时又借由科技的作用保存于视频的某
一个时段,消除了时空中的距离感,拉近了视频观看中互动的受众。同时在弹幕中,没有在
公共空间中极具话语权和影响力的 KOL (关键意见领袖)存在引导观点,使得文本更加贴近
于受众自身的情感状态,受众在此刻具有身份隐匿的平等感,通过或讽刺或调侃的话语,不
断进行文本与情感的互动,在这一过程中参与其中的受众都得到了情绪的释放,达到了狂欢
的作用。
(摘编自白怡雯《从受众视角分析弹幕兴起的原因》)
材料二:
弹幕里充满了各式各样有趣的灵魂。在 B 站重温四大名著,无异于加入了一场集体怀旧。
这令我们不难想起席勒的著名论断:“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那么,弹幕
的游戏性与趣味性,对于其追随者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真的可以带来更美好的人生状态
吗?
必须承认,弹幕文字游戏的创造门槛与理解成本都极低。时至今日,弹幕的飞翔,也不
能摆脱这一噩梦。鉴于弹幕运动速度飞快,且面向最广大的受众,所以必须令人“秒懂”,
否则将坠落于语言之海。秒懂的前提,是对庸常的臣服,这不仅是指对于媒体流行语的追随,
更指向一种“自诩快乐的末人心态”。自嘲或嘲讽,均跳不出金箍棒画下的“安全圈”,保持
在尚不触及本质的限度内。弹幕语言游戏,是从云端抛来的断断续续的经验碎片,其将四大
名著融化降解,转变成一种轻型的、实用的人生法则。一句句俏皮话,将潜意识外化为文字
趣味,就这样,弹幕暴露着人们“多快好省”的幽默感。
在热衷弹幕的人看来,弹幕具备野蛮生长的创发力。与口头表演一样,弹幕业已创造出
了许多“套话”与流行语。比如缩略语就正是近年常见的网络用语类型,以极其经济的拼音
缩写,提高了沟通的效率,召唤出固定的、集体性的反应模式,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语言的“失
焦”。格套无可厚非,但其中令人上瘾的传染力造成的传播效应,以及之于差异性表达的霸
权地位,恐怕与解放创造力的初衷恰好相反。
弹幕的趣味不仅是套路化的,也是相对的。区别于规范化的文学读写,它本身就被加冕
为“快乐与创造力的福地乐土”。对于“自发性”“自由度”的无限肯定,势必掩盖“自由”
背后的体制-----弹幕场域的游戏规则与反应方式-----正在发挥的主导作用。这一规则并非
由游戏者共同制定,而是由“趣味”的治理术生成,其操纵者乃是资本—-平台—-流量的三
位一体。“三位一体”再叠加超级技术,正在强势改变人们的生活环境,培养固定情境下的
消费“习性”,进而重塑他们的文化趣味与生活方式。人们看不见“趣味”的后台,而只是
将之视为人性自然,“趣味”的治理术也就顺畅无比了。在最为讽刺的意义上,不断制造继
而满足人的欲望,不正是最“人道”的生财之道吗?
(摘编自李静《弹幕版四大名著:“趣味”的治理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青少年是弹幕发展与应用的主力,他们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同时也能带动新的功能与技
术加速融入市场,推动弹幕的发展。
B.弹幕的受众通过戏谑的话语传播,对视频文本进行加工与重组,体现了其对主流文化的
调侃,对主流价值观的颠覆与解构。
C.弹幕用户在保持尚不触及本质的限度内,将四大名著转变成一种轻型的、实用的人生法
则,是为了让观众秒懂。
D.缩略语以经济的拼音缩写,召唤出固定的、集体的反应模式,必然会带来语言的“失焦”,
影响弹幕用户的差异化表达。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与以往的社交平台不同,弹幕的对话主体数量增多,对话的规则约束较少,受众更加愿
意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由表达。
B.弹幕给人以强烈的仪式参与感,借由科技手段拉近受众距离,其文本也更加贴近于他们
的情感状态,达到了狂欢的作用。
C.弹幕区别于规范化读写,是“快乐与创造力的福地乐土”,它正在重塑我们的文化趣味
和生活方式,是一种人性自然的体现。
D.人们对于“自发性”“自由度”的无限肯定,势必会让弹幕背后的资本—平台—流量操
纵的“趣味”的治理术变得更加顺畅。
3.下列内容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用弹幕“悟空委屈你了”表达对孙悟空因误会被唐僧赶走的同情。
B.用弹幕“awsl”表达对四大名著剧集中的各类人物强烈的赞美。
C.用“刘姥姥千里走单骑”的弹幕调侃“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剧情。
D.弹幕中张飞的话“俺也一样”表达对自己或他人没有文化的嘲讽。
4.材料二首段是如何引出论题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4 分)
5.弹幕有哪些优势和弊端?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苦恼
[俄]契诃夫
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
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车夫约纳·波塔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
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即使有一大堆
雪倒在他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不必把身上的雪抖掉似的……他那匹小母马也是一身白,也
是一动都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势、它那瘦骨棱棱的身架、它那棍子般直挺挺的腿,使它
活像那种花一个戈比就能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干。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约纳听见了喊声,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
去,看见一个军人,穿一件带风帽的军大衣。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到维堡区去!”
为了表示同意,约纳就抖动一下缰绳。那匹瘦马也伸长脖子,弯起它那像棍子一样的腿,
迟疑地离开原地走动起来了。
“你往哪儿闯,鬼东西!”约纳立刻听见那一团团川流不息的黑影当中发出了喊叫声。
“你连赶车都不会!靠右走!”军人生气地说。
一个赶轿式马车的车夫破口大骂,一个行人恶狠狠地瞪他一眼。约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
不安,像是坐在针尖上似的,往两旁撑开胳膊肘,不住转动眼珠。他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
动他的嘴唇。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从他的喉咙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
声音。
“什么?”军人问。
约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
这个星期死了。”
“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
约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
天就死了……这是上帝的旨意哟。”
“你拐弯啊,魔鬼!”黑地里发出了喊叫声,“你瞎了眼还是怎么的,老狗!用眼睛瞧着!”
“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明天也到不了。快点走!”
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他把乘
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坐在赶车座位上伛下腰,又不动
了……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
约纳抖动缰绳,吧哒嘴唇。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那几个
青年人就互相推搡着,嘴里骂声不绝,走到雪橇跟前,三个人做出了决定:应该让驼子站着,
因为他最矮。
“好,走吧!”驼子站在那儿,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对着约纳的后脑壳喷气。
约纳感到他背后驼子的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他听见那些骂他的话,看到这几个人,
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驼子骂个不停,诌出一长串稀奇古怪的骂人话。约纳
不住地回过头去看他们。
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他就再次回过头去,嘟嘟哝哝说:“我的……那个……
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大家都要死的……”驼子咳了一阵,擦擦嘴唇,叹口气说,“得了,你赶车吧,你赶车
吧!诸位先生,照这样的走法我再也受不住了!他什么时候才会把我们拉到呢?”
约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候驼子轻松地呼出一口气,声明说,
谢天谢地,他们终于到了。
约纳收下二十戈比以后,久久地看着那几个游荡的人的背影。他又孤身一人了,寂静又
向他侵袭过来。
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约纳的眼睛不安而痛
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
呢?
他受不住了。“回大车店去"他想,“回大车店去!”
那匹瘦马仿佛领会了他的想法,就小跑起来。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约纳已经在一个肮
脏的大火炉旁边坐着了。炉台上,地板上,长凳上,人们鼾声四起。“连买燕麦的钱都还没挣到
呢,一个人要是会料理自己的事……让自己吃得饱饱的,自己的马也吃得饱饱的……”他想。
墙角上有人站起来,带着睡意嗽一嗽喉咙,往水桶那边走去。
“你是想喝水吧?”约纳问。
“是啊,想喝水!”
“那就痛痛快快地喝吧。我呢,老弟,我的儿子死了……”
约纳看一下他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是一点影响也没看见。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
连头蒙上,睡着了。
老人就叹气,搔他的身子。如同那个青年人渴望喝水一样,他渴望说话。
他穿上衣服,走到马房里,他的马就站在那儿。“你在吃草吗?”约纳问他的马说,看
见了它的发亮的眼睛,“好,吃吧。既然买燕麦的钱没有挣到,那咱们就吃草好了……我已
经太老,不能赶车了……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他才是个地道的马车夫……只要他活着
就好了……”约纳沉默了一忽儿,继续说:“我的小母马……约内奇不在了……比方说,你
现在有个小驹子,忽然,这个小驹子去世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
约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选自《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篇描绘了一幅阴冷昏暗的雪夜车马图,既写实又富有寓意,营造了寒冷悲苦的氛
围的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B 小说塑造了军人、三个青年人、年轻车夫等代表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
社会人与人之间普遍缺乏基本的人道主义关怀。
C.结尾约纳向小马诉说心里话,小马“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说明在这个冷漠的社会中
还存在着温情,给这个悲惨的故事增添一抹暖色。
D.文中写了约纳多种苦恼,有丧子的痛苦与伤心,有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穷与困窘,更多
的是无处诉说、无人理解的深层痛苦与无奈。
7.下列与文本的有关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约纳与《祝福》中的祥林嫂都不停向世人倾诉自身的悲惨遭遇,约纳的“无人围观”与
语文试题 第 5 页(共 10 页)
祥林嫂的“被围观”情节,同样都批判现实,震撼人心。
B.约纳与军人、三个青年人等人的对话,不仅简洁生动,符合人物身份、地位和心理,而
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情节一波三折,吸引读者。
C.契诃夫小说塑造了不少漫画式人物,如约纳与别里科夫,作者以简洁的笔法勾勒人物的
精神特征,于夸张变形中批判冷漠畸形的社会现实。
D.小说善用短句、不完全句和省略号,如文末“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充
分表现了约纳最终战胜怯懦,大胆诉说的内心状态。
8.小说塑造约纳这一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 分)9.
如以“契诃夫严肃冷峻小说风格研究”为题写一则《苦恼》的文学短评,请结合文本列出评
论要点。(6 分)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殁。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
立战功及再遇阵殁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寻
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召还,以其勤养母老,赐以上尊酒茶米。诏褒
之,为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①合
战。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遂决战。二日,
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殁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
日,赠侍中..。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继英等谢曰:“臣父不能决
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拏②,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恻然曰:
“尔父死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顾谓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埸,身复战殁,世有
忠节,深可嘉也。”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
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殁后,亲吏鬻器玩
以偿。上知之,乃复厚赐焉。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之,
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当时诸
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殁,而吾曹计
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
【注】①诘朝,即诘旦;平明,清晨。 ②拏,通“孥”,儿子。
(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殁/诏以保裔代父职/从
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
B.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殁/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
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
C.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殁/诏以保裔代父/职从
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
D.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殁/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
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领,中国古代官职兼任的一种说法,多为以高等职位兼任低等职位,如知州兼任观察使。
B.废朝,中国古代重要大臣去世后,皇帝为表哀悼之情,暂时停止朝会,时间有长有短。
C.侍中,中国古代官职名,唐时为门下省长官,相当于宰相,宋时沿用,但很少授予。D.
申,中国古代的计时方式十二时辰之一,相当于现在的下午五时至七时,亦称哺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康保裔出身将门,满门忠烈。他的祖父、父亲都是带兵打仗的将军,且都亡于阵中,他
也在与契丹的作战中阵亡。
B.康保裔作战勇猛,不畏牺牲。在被契丹军队围困后,部下将领劝他更换甲衣,骑快马突
围,但被他拒绝了,最后英勇战死。
C.康保裔曾经抓着一把三十支一束的箭,踌躇满志搭弓射箭,那些箭的箭头追着箭尾接连
着落下,人们都钦服他的射术之妙。
D.康保裔以身赴难,感人至深。他战死后,皇上非常痛心,给他的儿子封了官。李重贵虽
有战功,也不忍向皇上请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上恻然曰:“尔父死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
(2)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殁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14. 康保裔的勇猛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望蓟门
(唐)祖咏
燕台①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②。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③,论功还欲请长缨④。
【注】①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泛指边塞重镇平卢、范阳
一带地区。②三边:泛指边疆。危旌:高挂的旗帜。③投笔吏:东汉班超在官府中抄写公文,
后来投笔从戎。④请长缨:西汉书生终军向皇帝请求用长缨缚番王来朝。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用“心惊”二字,表示诗人对国事的担忧。“燕台一去”实际上是“一去燕台”的
倒装,“汉将营”用了以汉代唐的写法。
B.中间两联以蓟门为立脚点,写的是蓟门远望之景。入目的万里寒光、三边曙色、沙场烽
火、海畔云山,景色异常壮阔雄浑。
C.尾联用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效仿班超从军的愿望。这一愿望在 “客心惊”
的铺垫下自然脱出,有水到渠成之妙。
D.全诗意境辽阔雄壮,充满阳刚之美,带有浓郁的盛唐时期的慷慨之气,寄寓着诗人热爱
祖国山河的豪情和为国立功的壮志。
16.《唐诗分类绳尺》言此诗“善状物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3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面对乱世,有人信奉“乱世出英雄”,而有人却选择在乱世中隐居。诸葛亮在《出
师表》一文中,表明自己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客人在对历史发表一番感慨后,描写自己的处境,与苏子一起在小船
上举杯相劝的两句是:“ , 。”
(3)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写出了唐玄宗回京
后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写出了这样的感受,由此勾起作者无穷的亡国伤感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 )间,又到了槐花飘香的季节。干枯的渭河河道边上种满了洋槐,含苞的、已开
的、开过的,一簇簇、一串串,白白的、甜甜的,挂满了洋槐枝头。风儿袭来,那一阵阵迷
人的甜香不仅勾引着我的味蕾,还勾引着我的思绪,我似乎又看见了我的老屋,老屋后的槐
花树。
在这个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里,闪闪跳动着的那一个个场景像电影倒带一般浮现在了我的
眼前。那黑漆的木门,长长的巷子,厚实的土墙,小小的院子,随风微动的秋千,高高的桑
树,屋后的洋槐,那个扎着羊角辫的女孩。
老屋后头有两棵槐花树,每到四月中旬,奶白色的槐花便如串串可爱的风铃挂满枝头,
( )着醉人的身姿,散发着( )的芳香,在这人间四月天里招蜂引蝶,当然还有我们
这帮孩子。每每这时,奶奶便拿来钩子,用铁丝牢牢绑在长长的竹竿上,父亲在房檐角落找
好地儿,支起长梯子,爬上房顶。低的地方就顺手折下,高的地方就用奶奶扎好的钩子钩住
较繁的槐花枝,快速转动竹竿,轻松地就拧断槐树枝,扔到院子里。奶奶领着我们把白白的
槐花一串一串( ),放进竹筛子,调皮的孩子们则偷偷捏串生槐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塞
进嘴巴,大口嚼起来。甜甜的槐花汁和着口水一同流下来,用袖子擦去口水,想再吃一串,
却被奶奶及时阻止:“狗娃,这东西生吃多了不好,婆给你蒸熟再吃。”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不知不觉 摇曳 赏心悦目 撸下
B.悄无声息 摇荡 沁人心脾 摘下
C.不知不觉 摇曳 沁人心脾 撸下
D.悄无声息 摇荡 赏心悦目 摘下
19.下列对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比喻 拟人 借代 B.比喻 拟人 夸张
C.排比 比喻 借代 D.对偶 比喻 拟人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风儿吹来,那一阵阵迷人的甜香勾引着我的味蕾和思绪,
我似乎又看见了我的老屋和屋后的槐花树。”从语义上看这句与原文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
文表达效果更好?(3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1) ?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间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
步回落。而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的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
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
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2) ?提出碳中和要从气候变化说起。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影响深
重。海洋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海洋酸化、海平面上升、冰川退缩等。高温热浪、极端强降水
等气象灾害不仅造成经济损失,更导致全球百万人死亡。我国也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由气候变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全球平均水平的 7 倍多。基于此背景,2020 年,中国政
府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3) ?能源系统的结构转型是实现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环节。目前中
国正在大力实施电能替代,加快以电代煤、以电代油。而电池储能技术、太阳能光伏技术、
太阳能燃料技术则是全球新能源领域研究最有发展前景的技术主题。
21.材料三个语段都以设问句开头,请依据上下文补写句子。每句不超过 10 个字。(5 分)
22.下面是重点国家碳排放总量情况。请结合上文信息,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
①从表中“碳达峰”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发达国家 : 。
②从表中“碳达峰”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 。
③从“碳中和”的年限比较: 。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1935 年底,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不仅发出了“敌人只能砍下我们
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铮铮誓言,还描绘了他对未来的期盼:“中国一定有个
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1962 年焦裕禄担任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为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忍着肝癌的疼痛,
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绝不离
开这里。”他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焦裕禄精神”。
2021 年 2 月 25 日,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
得了全面胜利。经过 8 年的持续奋斗,全国 832 个县全部脱贫,近 1 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
学校举行“学党史”读书心得交流会,邀请你作为班级代表在会上发言,请结合上述材
料,以“传承红色基因,续写时代华章”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 800 字。
珠海市 2020-2021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第二次学生学业质量监测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1.【参考答案】A
【试题分析】原文是“在弹幕功能发展初期,青少年是其发展与应用的主力军,他们拥有更
高的接受度和创新能力,能带动新的功能与技术更快走向市场,弹幕在这类群体的推动下能
快速郁勃于网络也不足为奇。”A 选项中缺少了“在弹幕功能发展初期”的时间限制。
2.【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原文中“人性自然”是在“‘三位一体’再叠加超级技术,正在强势改变人们
的生活环境,培养固定情境下的消费‘习性’,进而重塑他们的文化趣味与生活方式”这一
情况下形成的,而并非真实的人性自然体现。C 选项中对“人性自然”的概念理解错误。
3.【参考答案】A
【试题分析】B、D 选项支撑的观点是:弹幕创造出了许多“套话”与流行语并造成语言的
“失焦”。C 选项支持的观点是:一句句俏皮话,将潜意识外化为文字趣味,就这样,弹幕
暴露着人们“多快好省”的幽默感。A 选项不能支撑文中的观点。
4. 【参考答案】
①引出论题方法:从 B 站重温四大名著事例切入,引用席勒的著名论断,通过两个设问
引出中心论题。(2 分)
②好处:“四大名著”经典事例具有广泛意义,引用名人论断增强了权威性,两个设问
句又激发读者阅读兴趣。(2 分)
5.【参考答案】
优势:①创建新型对话空间,使受众交流更顺畅,倒逼传播者与创作者提高制作水准。
(1 分)②满足受众在互动中找寻自我价值的需要(与人沟通来获得满足的需要)。(1 分)
③产生仪式化的参与感,释放情绪。(1 分)
弊端:①各类秩序规范的约束相对困难。(1 分)②语言趋于庸常(追随媒体流行语),
语言不触及问题的本质。(1 分)③产生了许多“套话”与流行语,带来语言的“失焦”助
长受众对于套路化趣味的追逐和欲望。(1 分)
(6 分,每答对一点得 1 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 现代文阅读Ⅱ
6.【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说明在这个冷漠的社会中还是存在着温情”错误,这一情节表现了约纳看
似苦恼得到缓解,实际上痛苦并未彻底消除,这样写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7. 【参考答案】A
【试题分析】B“对话使情节一波三折,吸引读者”有误,小说故事情节简单,并非一波三
折。C 约纳不属于“漫画式人物”,本文也没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塑造约纳的形象。D 文末的
不完全句与省略号的作用是让结尾简洁、精练,含义深沉,耐人寻味,而不是表现约纳战
胜怯懦。
8. 【参考答案】
(1)正面描写(或:直接描写)(2 分)
①语言描写:“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表现了约纳的伤心痛苦。
②心理描写:“回大车店去"“回大车店去!”表现了约纳因为无人诉说而选择离开的
内心感受。
③细节描写:“约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不安,像是坐在针尖上似的,往两旁撑开胳膊肘,
不住转动眼珠。他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表现了约纳受到周围人的冷眼时的不
安与想向他人倾诉烦恼时的欲言又止。
(答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白描等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2)侧面描写:(2 分)
①文章开头的阴冷昏暗的环境描写,衬托出主人公在茫茫人海中的孤独、凄凉的心境。
②开头写约纳“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与小马呆呆不动的姿态极为相似,
用小马的瘦弱孤独衬托主人公的孤立无援,命运悲苦。
③用周围人的冷漠衬托出主人公无法言说的痛苦与无奈。
(手法 1 分,例子 1 分,有手法没例子不给分。答对一点得 2 分,两点 4 分。)
9.【参考答案】
①主题严肃深刻。作者通过描写约纳悲剧性人生,通过一件小事揭示社会现实的冷酷与
黑暗,同时也表达了人的孤独是普世的,人与人之间永远存在着难以言明的鸿沟这一严肃深
刻的主题。
②叙述客观冷静。小说采用第三人称角度叙事,与人物保持一定距离,叙述时并未把愤
怒和哀叹直接诉诸文字,叙述语调冷静客观。
③自然环境阴冷昏暗。小说将马车夫置于风雪之夜,通过极寒的环境渲染人与人之间的
冷漠。
④刻画人物剔除描写中的主观感情色彩。小说借对约纳“含而不露”的动作、语言描写,
运用白描手法,客观地表现社会下层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孤寂的心态。
(每点 2 分,答对任意三点得 6 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0.【参考答案】A
【试题分析】标点应为“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
殁,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
11. 【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申时相当于现在的下午三时至五时。
12. 【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原文说“引满以射”,意思是:拉满弓一一射去。
13.【参考答案】
(1)皇上伤感地说:“你们的父亲是为国而死的,按赠赏规定,是应该加以厚赏的。”(恻
然 1 分,典 1 分,句意 2 分)
(2)曾经借公家的十万钱慰劳军队,他牺牲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引 1
分,“亲吏”1 分,“鬻”1 分,句意 2 分)
14.【参考答案】①康保裔和契丹兵交战,血战至死。②康保裔骑马射箭,百发百中。③康
保裔多次经历战阵,身上带着七十处伤口。(每点 1 分)
参考译文:
康保裔,是河南洛阳人。他的祖父康志忠,在讨伐王都时战死。他的父亲康再遇,在跟
随太祖征讨李筠时,又死于战场。保裔在周朝屡次立下战功,等到康再遇阵亡,皇上诏令让
康保裔代替父亲之职,跟随石守信攻破泽州,又跟随各位将领在石岭关打败契丹,担任登州
刺史之职。不久任代州知州,接着调任深州知州,担任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之后,将他召
回,因为他能勤勉地赡养年老的母亲,皇上赐给他家上好的酒、茶和米。还发诏令褒奖他,
让他担任高阳关都部署。
契丹兵大举入侵,各位将领与契丹兵在河间作战,康保裔遴选精锐兵力赶赴战场,恰逢
天将黑,与诸将约定第二天早晨联合作战。次日黎明时,契丹把康保裔包围了好几重,康保
裔的手下劝他换甲衣、骑快马冲出去,保裔说:“面临灾难,不可苟且偷生。”于是与敌人
决战。战斗进行了两天,杀死杀伤敌人很多,踏践起的尘土足有二尺深,手下的士兵兵全都
用光了箭,但援兵还是没有来,于是就牺牲在那里。当时皇上的车驾停驻在大名,皇上听到
康保裔牺牲的消息,震惊哀悼,停止上朝了两天,并赠予保裔侍中之职。皇上还让康保裔的
儿子康继英担任六宅使、顺州刺史,让康继彬担任洛苑使。康继英等感谢皇上说曰:“我们
的父亲父不能在决战中胜利,而是战死了,陛下没有因此而对他的儿女治罪,就是大幸了,
但是我们还是承蒙了皇上非同寻常的恩典!”于是悲伤流泪,匍匐在地不能起身。皇上伤感
地说:“你们的父亲是为国而死的,按赠赏规定,是应该加以厚赏的。”回头对侍臣们说:
“保裔的父亲、祖父都战死在疆埸,他自己又在战斗中牺牲,世代代都体现出忠节,非常值
得嘉奖。”
保裔谨慎厚道,讲究礼节,喜欢结交宾客,善于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没有射不中的。康
保裔曾经抓着一把三十支一束的箭,拉满弓一一射去,那些箭的箭头追着箭尾接连着落下,
人们都钦服他的射术之妙。多次经历战阵,身上带着七十处伤口。曾经借公家的十万钱慰劳
军队,他牺牲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皇上知道这件事后,就又对保裔家优厚
赏赐。
正当康保裔与契丹人血战时,援兵却没有来,只有张凝、李重贵率领军队与他作策应,他
们也遭遇契丹兵并与之作战。康保裔被敌人覆没时,李重贵与张凝赶去救援,却腹背受敌,
从申时杀到寅时,才把敌人击退。当时各位将领多半丢失了自己的部队,只有李重贵与张凝
保全部队回到驻地。张凝提议上书报告将士们立功的情况,李重贵深深叹息说:“大将都陷
于敌阵战死了,我们这些人却想计较功劳,有什么脸面啊!”皇帝听说了这事,嘉奖了李重
贵与张凝。
(二)古代诗歌阅读
15.【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用班超的典故意在说自己少年时没有选择投军,并不是班超般的人物。愿望
是建功立业,并不一定是从军。
16. 【参考答案】
①视听结合。既写了看到的积雪、旌旗、烽火、云山等,又写了听到的笳鼓声。②动静
结合。旌旗飘飘、烽火连天是动景,积雪寒光、海畔云山是静景。③俯仰结合。诗人登台远
望,既俯视下方的军营、积雪,又仰望天上的明月,远处的云山。(每点 2 分)
17. 【参考答案】
(1)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2)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3)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18.【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
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
义及用法。此类题常常结合排除法进行解答。
(1)不知不觉: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2)悄无声息:①形容没有
声音或声音很轻。②形容没有名声,默默无闻。此处指时间的流逝,跟声音没有关系,只是
表达没有意识到时间的流逝,故应选用“不知不觉”。(3)摇曳:指逍遥;轻轻地摆荡,形
容东西在风中轻轻摆动的样子,也指优游自得的样子。(4)摇荡:①摇摆晃荡; ②动荡; ③
撼动,摇动。结合语境“醉人的身姿”,应用“摇曳”。(5)泌人心脾:原指芳香凉爽的空
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6)赏心悦
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此处指花香,对象不对,所以只能用“泌人
心脾”。(7)撸下:口语词,从字面上解释就是捋的意思,从上到下的动作。(8)摘下:
就是一个简单摘的动作,结合前面槐花一串一串的特点,“撸下”更形象更生动。
19.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那一个个场景像电影倒带一般”“奶白色的槐花便如串串可爱的风铃”为
比喻;“摇曳着醉人的身姿”为拟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塞进嘴巴”为夸张。文中没有使
用排比、对偶与借代的手法。
20. 【参考答案】“袭”强调变化的轻微和不知不觉,比“吹”更形象生动,也更有意境与
韵味;原句用“不仅,还”的句式,层层推进,起到强调作用;原句用“我似乎又看见了我
的老屋,老屋后的槐花树”拆分成两句,节奏舒缓,富有音韵美,与作者要表达的淡淡乡愁
也更为吻合。(4 分,三个点,答对两点,给满分)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比较原句与改句之间的差异,然后分点表达其表达效果的差
异。一般可从表现力强的词语的使用及修辞或是句式特征等角度来考虑其不同的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21.【参考答案】
①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
②为什么要提出碳中和?
③要实现碳中和该怎么做?
(一句 2 分,两句 3 分,三句 5 分。)
22.【参考答案】
①已普遍经历碳达峰,碳减排难度小。
②相较发达国家,中国实现碳达峰相对滞后,碳减排难度大。
③中国比发达国家时间更紧迫,碳减排难度大。
(答对一点得 2 分,共 6 分。)
四、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