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九上《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设计思考】
《孤独之旅》以芦苇荡为背景,选取因家道中落而被迫停学放鸭的少年杜小康与厄
运抗争后独立成长的故事,表现了人应该在孤独中磨练自己,在逆境中锻炼自己的主
题。该文是统编教材自选课文,建议授课时间为一课时。但该文篇幅较长,一节课完
成极具挑战性。为求教有所得,学有所获,本课基于“一课一得”的理念,删繁就简,
课前精准预设教学目标,课中采用主问题牵引课堂,课后巧妙设置问题,及时巩固所
学知识,以实现“让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学有所得”的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2.合作探究,梳理自然环境在小说中的作用。
3.感悟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自然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难点:体悟主人公的孤独心理,收获成长体验。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一)由谈“孤独”感受导入。
提到“孤独”二字,大家有何感受呢?孤独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学生的答案丰富
多彩)的确,孤独会带给我们恐惧惊惶、凄凉酸楚。也许有人会想:如果没有孤独,
人生就会更加幸福完美!但事实上,孤独是人生中重要的一环,不可或缺。特别是少
年朋友经历了孤独,会更快地成长。今天,老师带领大家阅读曹文轩地作品选段《孤
独之旅》,沿着主人公杜小康的足迹,去走一趟孤独之旅吧!(板书题目)
(二)作者和作品简介(略)
二、整体感知,概括故事情节
《孤独之旅》这篇小说为我们讲述了怎样地故事?默读后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内
容。
提示:根据小说三要素即人物、环境、情节进行概括。
明确:杜小康因家道中落失学后跟随父亲到芦花荡放鸭,在孤独中最终成长。
三、合作探究,赏析环境描写
(一)赏析
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得很出色,请根据 PPT 上的三幅图(鸭群、芦苇荡、暴风雨)
找出描写相应自然环境的语句,思考其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所起的作用?
步骤一:教师带领学生赏析“鸭群”相关语句。
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同时,造成了一个扇面形水流。每
只鸭子本身,又有着自己用身体分开的小扇面形水流。它们在大扇面形水流之中,织成了
似乎很有规律性的花纹。无论是小扇面形水流,还是大扇面形水流,都很急促有力。船首
是一片均匀的、永恒的水声。
该段描写父子俩刚离开家乡快速赶鸭子的场景,衬托父子俩对前途渺茫的茫然心情。
鸭们十分乖巧。也正是在夜幕下的大水上,它们才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了。
它们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惟恐自己与这只惟一的使它们感到还有依托的小船分开。它们
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有时,它们会将头从翅膀里拔出,看
一眼船上的主人。知道一老一小都还在船上,才又将头重新插回翅膀里。
该段从小鸭子的视角,用“飘游者”“无家”等词衬托父子俩内心的孤独。
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
不能泼进了。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
闪发光。
该段描写鸭子经历暴风雨长大后,羽翼丰满成为真正鸭子的情态,以此象征主人公在暴
风雨后内心的成熟,起到深化文章主旨等作用。
小结:
环境描写的作用有:(1)衬托人物心情。(2)象征人物形象。(3)深化文章主旨等。
步骤二:班级分为两组,第一组找“芦苇荡”语句,第二组找“暴风雨”语句。小
组依照老师示例,共同探讨“芦苇荡”和“暴风雨”自然环境描写的语句的作用。
第一组:
这才是真正的芦荡,是杜小康从未见过的芦荡。到达这里时,已是傍晚。当杜小康一眼
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
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他望着父亲,眼中露
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该段对漫无边际的芦苇荡进行描述,渲染了压抑、恐惧的氛围,烘托了主人公内心的害
怕。
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他感
到脚钻心地疼痛。他顾不得去察看一下。他知道,这是头年的芦苇旧茬儿戳破了他的脚。
该段说明:芦苇荡见证了杜小康由孤独、胆小到坚强、成熟的心理变化过程。
小结:
环境描写作用:(1)渲染氛围。(2)烘托人物内心。(3)表达人物情感。
第二组:
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
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
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
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该段给主人公的成长提供了背景,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杜小康的勇敢、有责任
感做铺垫。
小结:环境描写的作用为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总结:从以上内容可知,文章主要通过环境描写为杜小康的成长提供了背景,烘托
了人物性格,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突出了主题。最主要的作用是展现了人物内心的
变化:刚出发的茫然—到芦苇荡害怕—安顿后的孤独—暴风雨后的成熟。此变化体现
了主人公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板书人物情感变化)
(二)归纳
结合环境描写的赏析,归纳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1)渲染氛围.(2)表达人物情感,烘托人物心情,象征人物形象。(3)推动故
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内容做铺垫。(4)深化文章主旨。
四、理解“孤独”,感悟成长主题
步骤一:找出小说中体现“孤独”的语句,并写出“孤独”的含义(如表 1)。
表 1 小说中“孤独”的含义
语句 含义
这叫声既显得寂寞 空旷环境的孤独
最大的敌人······就是
孤独
单调生活的孤独
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突然地对前
方感到茫然和恐惧
前途迷茫的孤独
杜小康退学后将自己关在红门里
面产生的那点孤独
思念朋友的孤独
除了朦朦胧胧的树烟,就什么也
没有了
荒芜环境的孤独
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从未
见过的面孔
陌生环境的孤独
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如此空旷 空旷环境的孤独
想听到声音,牛叫或者狗吠。然
而,这不可能
单调生活的孤独
夜里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
来
思念亲人的孤独
父亲显然也是有所慌张的 前途迷茫的孤独
他除了用大手去抚慰儿子,也别
无他法
前途迷茫的孤独
总结:
“孤独”的含义有:(1)环境的孤独。(2)生活的孤独。(3)情感的孤独。(4)
心灵的孤独。
步骤二:探讨“孤独”的体验为年少的杜小康带来了什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明确:带来了成长。孤独之旅即成长之旅。
启示:在孤独中磨练自己,在逆境中锻炼自己,人会更快成长。
五、课堂小结
文章通过讲述少年杜小康被迫到偏远芦苇地与父亲放鸭,经历了孤独的煎熬而最终
成长为一个坚强、有责任感的男子汉的故事,告诉我们:困难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长
的催化剂,使人成熟、奋进。
六、作业布置
根据自身生活经历,试以“我的孤独之旅”为题,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要求:
在写作过程中添加环境描写,不少于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