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最新热点素材:大报时评之利益诚可贵,责任价更高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作文最新热点素材:大报时评之利益诚可贵,责任价更高

ID:692325

大小:24.97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5-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作文最新热点素材:大报时评之利益诚可贵,责任价更高 美瞳是美妆,这样的谎言要骗到何时? 原创 党报评论君 人民日报评论 戴上美瞳,眼睛瞬间变大变亮,轻松打造混血眼妆、心机素颜,你会心动吗?但大批 微商电商在网上兜售美瞳,你敢买吗?与此同时,常戴美瞳眼角膜变毛玻璃等消息冲上热 搜,你还敢戴么 美瞳被称为“眼睛的口红”,不仅具有隐形眼镜的功能属性,更突出的是其彩妆效果。 樱花粉、冰川蓝、迷人灰……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妆容需求,选择不同颜色和效果,能给 人们带来不一样的妆感和心情。无论是一寸秋波、两汪清水的古典美,还是打造玄幻感、 追求百变的个性美,美瞳这一美妆生态系统的刚需配件,已成为很多时尚人士的生活必备。 消费者为美付费,并不是新鲜事。尤其当人们戴起口罩,露出的眼睛不仅是心灵的窗 户,也成了展示颜值的窗口。美瞳具有放大双眼、让眼睛看起来更明亮的功能。几十种色 号,不同的样式,为消费者提供了百变随心的选择空间。作为颜值经济的重要力量,年轻 消费者对美的诉求催生了美瞳市场的火爆。据《2020 年中国美瞳行业概览》显示,美瞳消 费近年急剧攀升,2020 年销售规模已超 100 亿。除了以女性消费者为主导的 90 后群体, 男性力量的消费增长也十分迅速。在网上,一款明星同款美瞳月销量可超 5 万件。你眼睛 里的“大海”,俨然成为了市场追捧的“蓝海”。 能让消费者怦然心动的,自然是商家的“宠儿”。尤其是美瞳的利润,更让不少人跃跃 欲试。据一名业内人士透露,10 片装的日抛美瞳,毛利率在 50%上下,年抛美瞳毛利率更 高。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利润,使得不少商家涌入,资本纷纷跑步入场,有人赚得盆满钵 满,也有的打起了“歪主意”。 需要说明的是,美瞳虽美,但严格说来并不是美妆品。2011 年,相关部门将美瞳列入 第三类医疗器械,并要求企业在经营时需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这意味着,销 售美瞳需要资质且门槛不低。但揆诸现实,在网站搜索美瞳,销售广告铺天盖地,消费者 购买轻而易举。层层代理之下,不少微商电商涌入行业,缺乏正规资质的不在少数,有的 甚至明目张胆打出“仿品”的旗号,产品质量如何能让消费者放心? 市场乱象的背后是一些商家别有用心的误导。美瞳作为“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 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因不当佩戴而导致眼部受损甚至失明的现象并 不鲜见。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眼科医院院长史伟云就表示,在临床上遇到很 多戴美瞳的患者,因眼部感染导致角膜混浊,最终永远恢复不到原来的视力。但很多商家 及美妆平台,在宣传中刻意将“美瞳”和“美妆”划上等号,使消费者认为美瞳是可以随 意买、随意用的日用品、美妆品,忽视其潜在风险。所以,依法打击不法商家的同时,也 要监管规范美瞳市场,杜绝虚假宣传,避免误导消费者。 对于个人而言,必须看到,戴不戴美瞳、如何选择美瞳,并不只是美不美那么简单; 什么情况适合戴美瞳,如何正确佩戴美瞳,相应的健康意识必不可少。当然,要变美还是 要健康,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乐意为美买单无可厚非,但不损害健康应成为共识。 这正是:美丽诚可追,健康价更高。若为健康故,美瞳亦可抛。 小猪佩奇不能冲浪?别把责任都丢给动画片 原创 党报评论君 人民日报评论 “小猪佩奇,还能冲浪吗?”“迪迦奥特曼是不是过于暴力?”最近,江苏省消保委发 布的一份《动画领域侵害未成年人成长安全消费调查报告》引发热议。报告对 21 部动画片 梳理出 1465 个问题点,涉及用语、场景、剧情、动作和引导暗示 5 个方面,包括《熊出没》 《小猪佩奇》《迪迦奥特曼》等也都站上“黑榜”。 从报告反映的情况来看,不少热门动画片确实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值得警惕。比如使 用渣男、草包等粗俗用语,再比如一些阴暗、恐怖、惊悚等不良画面以及暴力镜头。这些 元素在动画片中泛滥,不仅拉低作品的层次,更悄无声息地污染着儿童的精神世界,助长 了青少年认知偏差和不良行为。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儿童因为模仿动画片里的危险行为,屡 屡酿成悲剧,让家长看到动画片并不都是人畜无害,也有可能给孩子成长带来阴影、甚至 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孩子成长只有一次,任何环节都马虎不得。正因看到动画片中暗藏的问题,不少家长 发出“进一步严格把控动画片放映尺度”的声音。的确,当前动画产业蓬勃发展,但一些 粗制滥造的产品也泥沙俱下。动画片的受众大部分是青少年,更应该讲格调、注重导向, 任由那些充斥着粗俗台词、暴力失度画面、阴暗剧情设定的动画片大行其道,会助长不良 创作导向,与行业健康发展背道而驰。因此,加大对儿童动画片的市场监管力度,及时清 除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有毒动画、邪典动画,引导从业人员努力提高创作水平,大有必要。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讨论中还有一些声音。有人认为,要求动画片减少“危险元素”, 也是一种培养“温室里的花草”的行为。部分网友回忆起自己儿时观看过的优秀动画片, 担心约束过多,是否还能再诞生佳作。这些讨论虽不免偏颇之词,但也将如何平衡动画片 创作空间与规范管理的话题引向深入。事实上,动画片有其自身的创作特点,虽然遵从一 定的现实生活基本原则,但在艺术呈现方面,也有很多夸张、泛化的表达,并且通过各种 各样的设定,使艺术造型能够表现出有违现实的情况,比如能飞天遁地、掌握魔法等。动 画片也不等同于早教片,不应该完全以现实世界的常理认知、行为要求,去限定艺术创作。 束缚过多,泛化“危险动作”“暴力犯罪元素”等概念,容易走入监管“一刀切”的误 区。如此一来,则很难不引起观众对动画片情节设定简单化、故事逻辑低智化、画面表现 模式化的担忧。从这个角度来看,动画片的管理需要有更精细化的制度。一方面要区分动 画片的受众,针对低幼年龄段、大龄青少年、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相 应的管理规范和行业标准;另一方面也要区分动画片的类型,尊重不同类型的创作规律, 对可能引发儿童模仿、产生不良倾向的地方进行风险提示。 当然,对动画片加强管理、合理引导不能免除家庭教育的责任;摒弃掉暴力失度、行 为失范等“儿童不宜”内容,家长也不能指望动画片充当孩子的“保姆”。正如网友留言所 说,“我们小时候从《邋遢大王》《黑猫警长》到《哪吒传奇》,也不影响我们好好成长”“小 猪佩奇难道不能踩泥坑么?难道要告诉小朋友这个世界只有好人?”从这个角度来看,对 儿童的教育不能只靠约束外界环境,家长必须承担起应有责任。那种把孩子“丢”给动画 片,把家庭教育的责任也“丢”给动画片,显然是不妥当的。 这正是:悟空原来本事多,腾云驾雾无过错。除魔之技学不了,一身正气更堪说。 X 分钟观影追剧遭抵制,视频博主要洗洗睡了? 原创 庄新 人民日报评论 “5 分钟看完 xx 电影”“10 分钟看完 xx 电视剧”““XXX 角色合集””……相信经常刷短 视频的你,大概率都会看到这种“压缩版”的剧情剪辑。几分钟概览剧情,交流谈资已经 足够;短时间浏览爱豆精彩片段,不失为追星伴侣;视频博主的风趣吐槽、深度分析,令 观者收获不一样的理解和乐趣,“X 分钟观影追剧”满足了快节奏生活中娱乐休闲的效率需 求,广受欢迎。然而,近日,一则消息让制作这类视频的博主倍感压力山大。到底发生了 什么? 日前,15 家行业协会、53 家影视公司、爱优腾等主流视频平台发布联合声明,呼吁短 视频平台和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尊重版权,并称对未经授权进行剪辑、切条、搬运、传播 等行为发起集中的法律维权行动。从制作方到播放平台,几乎占据中国长视频产业的“半 壁江山”,超过 70 家单位的喊话“威慑”,声势和决心可见一斑。已有不少视频博主感到“颤 抖”,想方设法“擦边而行”“避其锋芒”,正如一位 up 主所说:“毕竟人家是实力雄厚的大 公司,我们只是熬夜秃头剪辑的个人。” 事实上,涉事各方曾经有段蜜月期。过去,对于影视公司作品、平台自制剧来讲,影 视短视频剪辑创作是一个优质的营销场景、宣发载体。那些 UP 主的鬼斧剪辑、犀利点评、 魔幻 reaction 为影视作品锦上之花,相关影视剧也借此导流,增加了内容热度,实现了部 分变现。腾讯、优酷、B 站、爱奇艺等,还举办过相关的影视剧剪辑比赛。互利互惠,各 取所需,你侬我侬的甜蜜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然而一旦共赢被打破,“彼之蜜糖”就变成了 “汝之砒霜”。这也是为什么在联合声明发布后,舆论有此声音:“用你时太太优秀,不用 时版权限制”。 为何各方难以再续前缘?一言蔽之,利益格局发生了变化。一方面,短视频用户已达 8.73 亿,而且短视频用户使用时长超过了长视频,曾经高性价比的营销渠道,变成了强有 力的竞争对手。可以说,逐渐被蚕食的用户和流量,是让整个影视行业联合维权的主要动 力。另一方面,“X 分钟观影追剧”逐渐形成了产业链,简单的搬运剪辑、切条合集让热门 影视剧成为被侵权的“重灾区”,曾经高效的导流器,变成了惊人的分流器。可以说,这次 的一纸声明,将长短视频的利益之争放到了台面上。 从长远来看,影视剧版权规范化,是必须的。像之前的音乐平台下架无版权音源、某 影视 APP 因版权问题被查、某资讯平台屡遭著作侵权投诉,无论是哪个行业,只有对原创 作品进行保护,才能形成良性循环的商业风气。版权保护是必由之路,但如何规范需要有 度的考量、有过程意识。毕竟,在现实中还存在维权取证难、周期长、取证成本高等诸多 难点,需要一一攻破。否则像联合声明中一刀切的描述,只会引发“保护资本利益远重于 维护创作环境”的用户认知。 如何破解影视版权保护和短视频二次创作的矛盾?参考坐标不是没有。比如音乐领域 的快手经验,在原有版权结算的基础上新增了词、曲版权的单独结算以及独立音乐人结算 通道;再如视频领域的 YouTube 方案,系统自动将用户上传的视频与版权资料库做比对, 一旦识别,平台就会按照版权方预先提供的处理方式进行下架视频、广告分成等处理。当 然,这都需要高额投入,考验着相关平台建构良好发展生态的决心。只是,光抱着“避风 港原则”去规避版权保护责任,就有可能在未来赛场上失去先机。 商业竞争,从来不应是“丛林法则”,而应该有共生共赢的气度。当原有版权保护方式 和效率无法有效应对新挑战时,各方相向而行、创新突破,才能解好版权保护的“多元方 程”。 这正是:光影剪刀手,版权几多愁。各方相向行,共赢在携手。 儿童美妆,究竟美了谁? 原创 徐之 人民日报评论 打开短视频平台,打扮精致的萌娃在镜头前展现可爱笑容,这样的治愈力想必没有多 少人能够抵抗。但若告诉你,这般白嫩的脸蛋、水灵的眼睛、弯弯的睫毛背后,是无资质 的儿童化妆品的加持,隐藏着过敏等诸多危害,这样的可爱你还能接受吗?今天,我们就 从这些儿童化妆品聊起。 想必不少人小时候都曾有过好奇妈妈化妆品的经历。那些瓶瓶罐罐仿佛有种魔力,散 发出大人世界的神秘气息,建构着儿童时期对美的想象。正是这般复杂的情感,让化妆品 对儿童产生了强大的诱惑力。逐利的商家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们抓住浓烈色彩对儿 童的吸引力,辅以各种公主形象的包装加持,构成了各大网购平台上月销成千上万的儿童 化妆品。曾经向往着化妆品的一代人如今也成为了父母,他们往往有着更为开放的育儿观, 对化妆的观念更为包容,而随着“颜值经济”的不断渗透,父母也乐见孩子打扮得漂亮可 爱。 在孩子的好奇、父母的包容、商家的推动下,儿童美妆俨然已成专门产业,美妆产品 不再是大人的专属。以往学校文艺汇演才能得到的片刻满足,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说变得 唾手可及。2020 年,有购物平台发布数据显示,儿童彩妆销售额同比增长了 300%;2020 年 5 月份,儿童化妆品的整体销售额增长更是超 1200%。目前我国儿童化妆品市场总额约 为 100 亿元,且这一市场每年成长超过 30%。 儿童美妆发展势头正盛,媒体却发现市面上许多儿童化妆品并无相应资质,安全性没 有保障,人们以为的儿童彩妆产品甚至只是玩具。孩子满足,父母满意,商家得利,背地 里却可能是以牺牲孩子的健康为代价。在不少儿童化妆品评论区,父母晒出了孩子过敏的 照片,对自己粗心大意的决定后悔不已,但却无力阻止相关产品的大行其道。归根结底, 是一些商家投机取巧,一边以装扮玩具的名义上架商品、规避监管,一边在宣传中暗示儿 童化妆品用途和卖点,误导消费。 比如,不少商家在商品标题中明晃晃地打出“天然”“无害”等字样,一些店铺还提供 了检测报告等,标榜产品合规,降低父母的警惕心。但实际情况却是商家送检的样品名称 实为“装扮玩具”,并非“儿童化妆品”,所谓“合规”也只是作为玩具层面的符合规范, 与是否能够作为化妆品上脸使用毫无关系。更何况,儿童的皮肤屏障不比成年人,本就更 为敏感,那些声称“天然”“无害”的商品,也大多是以“化妆品”的名义送审,而非“儿 童化妆品”。在这样的操作下,儿童化妆品带来的不是缤纷的成年人世界和对美的向往,而 是不良商家的盆满钵满。 对于儿童化妆品的生产,我国有相应规定,且对该类产品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段时间 以来,多地监管部门也对此类儿童化妆品加大检查打击力度,净化市场环境,取得了良好 效果。但也要看到,儿童化妆品走红的背后,还有着社会心态的原因。儿童犹如一张空白 的画布,在与世界的碰撞中才逐渐有了颜色。当偶像明星“能打”的颜值、精致的妆容, 屡屡成为社交媒体的热搜;当随处可见的广告牌、无处不在的大小屏幕,都传递着对于“好 看”的盲目追求;当颜值焦虑成为日常话题、颜值经济变得大行其道,父母们难免为流风 所化,在孩子们身上实现自己对容貌之美的理解,孩子们也难免受其影响,把涂脂抹粉当 成了爱美的“标配”。在这个意义上,儿童美妆品出现的问题也提示我们,需要更多元地去 理解美、更健康地去追求美。毕竟,美有百种,从无定式;合适即为美,最适合孩子的, 就是健康的笑容。 这正是:天真稚气难得,何需淡妆浓抹。美丽无法定义,健康才是第一。 你读的小说或许出自 AI 之手,难道作家要失业了? 原创 杨翘楚 人民日报评论 最近,一些续写经典名著的故事,以有声读物的形式在播放平台上收获了一批拥趸、 获得了不俗的关注。只不过,这些别开生面甚至出乎意料的情节,并非来自今人的演绎, 而是出自机器的计算。 随手搜索 AI 续写的故事,《两小儿辩日》的结果竟是孔夫子骗小孩,组织儿童打架;《桃 花源记》的结尾,为了保守秘密村民竟然设计陷害到访的渔人……清奇、古怪甚至狗血的 剧情,与原作走向大相径庭,冲击着不少读者的想象力。在消费了一番由 AI 创作的“奇文” 后,不少人的第一个疑问是,为什么 AI 续写的东西,常常离经叛道? 事实上,人工智能写作遵循着不同于艺术规律却也清晰、可控的技术逻辑。这种被称 作自然语言处理(NLP)的技术,旨在让机器拥有理解并解释人类语言的能力,最终实现人 类与机器的顺畅交流。AI 续写的故事,不少来自生成式的自然语言生成(NLG),简单来说 就是用大量的文学作品训练模型到成熟,在输入指定需求后模型生成对应的文稿。现阶段, 这种技术“写就”的文本多数还是颠三倒四、不合常理,无法与真正的文学挂钩。 但事实上,人工智能写作的商业运用已经不是新鲜事了。10 年前,在地震频发的美国 加州,《洛杉矶时报》便开始研发用新闻机器人生成地震速报。只需 3 分钟,人类惊魂甫定 时,一篇规整合格的地震速报便可以完成写作与发布。近几年,类似的应用也在国内得到 普及,从天气报道到股市动态不一而足。这类高度结构化的硬新闻,不需要太多创作发挥, 只需按实情迅速填空,恰好能发挥机器的长处。 不止提供事实,更要探路审美,如今,对人工智能创作的研究可谓方兴未艾。从 AI 绘 画、音乐创作到舞蹈编排,许多审美活动的逻辑正被科学家不断归纳、总结后教给机器。 那么,会有一天,我们所有智慧劳动的产品都可以由机器取代,换言之,作家会因为写作 机器人而下岗吗? 对此,我们无意在这里展开细密的技术哲学分析,亦难以猜测未来人、技术与艺术的 具体走向。我们能做的是打开问题本身,让更多人看到更加开放的未来可能。比如,越来 越多的科幻作家尝试 AI 辅助创作,让踉踉跄跄的 AI 写就文本,在小说中“本色出演”。又 比如,以 AI 计算音乐旋律和舞蹈动作的走向,已经为越来越多创作者所熟悉。从这个意义 上讲,在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跟随前沿或许不够,将技术和它产出的产品纳入审美视野, 重构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显得恰逢其时。 回到标题中的疑问,作家是否会失业,我们宁愿相信这是不会的,毕竟“闭门觅句非 诗法”。某种意义上,速热火锅的普及恰恰让“川菜大师”身价更高,当机器批量复制的流 水线成为常态,我们可能反而会愈发珍惜凝结着个性才情、充满着人间烟火的创作。对于 承载人类爱、情绪和希望的艺术而言,尤其如此。 古今中外,举凡那些能够传之久远的文学作品,都不只有华丽的辞藻与精致的故事。 欣赏文学,更不能只看“表面文章”,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生平、联系现实烛照当下生活等, 才能领会字里乾坤……可以说,没有主观能动的人,就不存在艺术。无论技术如何进步, 人都是实践着的个体,是社会、历史的存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工智能可以成为人的 延伸,可以“制造”属于自己的作品,但很难成为社会真正的主角。毕竟,这一切都由人 创造和规制,我们才是万物的尺度。 这正是:人工智能会写作,帮忙。拈须推敲结巧思,真香。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