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届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文化自信精编素材(名人名言+热点素
材+背诵语段+作文范文 4 篇)
1.名言名句
①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
②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认识自己的意
志。
——高尔基
③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
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
——徐特立
④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
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
——习近平
⑤我们要有经常讲的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所有的自信它应该反映在我们的一
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以及我们的追求、我们的行动、我们的理想之中。
——彭凯平
⑥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四位一体,蕴含五千年中华文明深厚积
淀的磅礴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引领。
——刘怀丕
2.热点素材
王蒙眼中的文化自信
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什么?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可以做到文化自信?为什么不能不
自信?我就是希望能够起到扶正、补缺、去邪的作用。王蒙认为:我们的文化自信,包括
了对自己文化更新转化、对外来文化吸收消化的能力,包括了适应全球大势、进行最佳选
择与为我所用、不忘初心又谋求发展的能力。
所以说进入 21 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度和影响力正在逐步提高,在世界文化
的范畴内,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无法抗拒的魅力。而在当代文化领域,我们努力争取进入到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濡以沫、融会贯通的美好境界中去。是否,随之而来的是将迎来中
国文化中的“古典主义”的复兴?
[深度解读]
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积淀、薪火相传
与发展创新。国家强盛,则文化兴盛。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中国梦的实现。文化自信,应当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的不竭动力。
3.背诵语段
①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重要前提。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
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中华文明
绵延几千年没有中断,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
所以在世界上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
大感召力和吸引力。“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中华民族早就懂得“关乎人文,以化
成天下”的力量。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是中华民族的生命禀赋和生存耐性。
②历史人物文化热、古代地域文化热、古典诗词文化热、汉字文化热、中国饮食文化
热、中医药文化热、成语典故文化热、故宫学文化热、对外文化交流热等一个接一个的文
化热应运而生,彰显着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信力。
③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
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④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理念,积淀着“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包含着“天下大同”“天下为公”的理想精神,传承着“爱国如家”
“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
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⑤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
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
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⑥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所禀赋和拥有的文化价值的充
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保持坚定的信心和发展的希望。在对其文化抱有
强烈信任和发展的理想信念之下,才能获得坚持和坚守的信心,才能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
才能克服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才能激发发展创新的活力。
⑦丘吉尔有句名言:我宁可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位莎士比亚。丘吉尔并非真
的愿意放弃英国当年的殖民地印度,而是借莎翁强调对本国文化的珍惜。2013 年 12 月,
中央领导在山东考察时深刻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
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文化,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
重要支撑和基本内容。没有文化发展,便没有国家民族的兴盛。
⑧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加速度”,是弘扬中国精神的“源动力”,是凝聚中国力
量的“向心力”,是坚持中国道路的“稳定力”。“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只
要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始终坚持“四个自信”,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4 作文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典籍里的中国》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的大型原创文化节目。节目将传统文化经典注入时代潮流,聚焦《尚书》
《论语》《史记》等享誉中外、流传千古的典籍,展现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首期节目中,最令人动容的是伏生向晁错讲述自己和家人护《书》的故事:公元前 215 年,秦始皇下令禁止民间私
藏经书,儒学博士伏生冒死将《书》(后称《尚书》)从咸阳运回山东老家,藏匿于壁中。途中,他的儿子为护《书》
死于兵劫,妻子为护《书》病故。他们为何能有如此决绝的力量?因为典籍中的思想和智慧让每个个体充满力量。
学校举办以“传承文化经典,彰显中国力量”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会,邀请你作为班级代表在会上发言。
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品读文化经典,彰显中国力量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很荣幸作为班级代表,在此读书节交流会上发言,我发言的主题是“品读文化经典,彰显中国力量”。
古往今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类最忠贞的朋友。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古代典籍,无论是对古人抑
或是对当下的我们,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儒家的孔孟之道绵延千年,魏晋的不屈风骨光耀后世,繁荣的唐宋文明横
亘古今……在当今快节奏的时代潮流中,他们仍然屹立不倒,影响着千千万万的人民,原因何在?典籍中的思想和智慧
让每个个体充满力量。
文化经典,教我们为人之道。
“人之初,性本善,弟子规,圣人训。”脍炙人口的典籍,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被播撒善良的种子。“一粥一饭,
当思来之不易。”教导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形成节约粮食人人有责的良好习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做君子应该有涵养,不怨怒;做学问学
思相宜。《论语》中的一字一句都是对我们为人处事学习方法的教导,古今典籍带给人们的力量,不可磨灭,典籍中的
思想与智慧结晶,是历史长河中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彰显着独一无二的中国力量。
文化经典,帮我们悟强国之理。
《阿房宫赋》中有言:“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爱惜人民
是立国之本。《寡人之于国也》中有言:“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百姓生活无忧是社会治理、天下太平的必要
条件。瞩目当下,我们享受着各式各样的便民政策,人民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不正是最好的印证吗?中国力量来源于
人民群众,而群众的力量与典籍的教导息息相关。传承文化经典,描绘国之篇章,彰显中国力量。
当国家走向富强,我们青年一代决不能停滞不前,而是要冲在最前线,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千古名句从来不是空口而谈,作为习总书记口中最有生气,最积极的一代青年人,应汲取典籍带给
我们的精神力量,以青年之力彰显中国力量,成为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坚实的力量。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结束。
经典之光普照今世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们见证了《三国演义》的深谋远虑,我们领略了《孔子语录》的儒学智慧,我们感悟了《人间词话》的诗意绝伦……
典籍的思想和智慧之光,穿过历史的雾霭,重重照进华夏儿女心中,化作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今天,让我们重读文化经典,追溯普照今世的经典之光。
传承诗意,彰显中国淡雅情怀。
重温典籍,带我们回首男耕女织的美好:或是“种豆南山下“的朴素心情,或是“相与步于中庭”的月下徘徊,抑
或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淡泊情怀。
文化经典中的诗意在李子柒手中化为中国让世界着迷的魅力,他用镜头记录水稻的一生,稻花香里话丰年;马踏山,
不负春光好时节,似那般“妖童怨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的浪漫,是文化软实力,白岩松慨叹李子柒
在带有诗意的田园背景中制作美食,以一种令人羡慕的方式享受生活,这种令人羡慕的生活方式正是来源于典籍,又化
作中国的文化力量,散发浓郁的诗意。
传承爱国,彰显中国骁勇精神。
古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雄心,今有谭嗣
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秋瑾“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壮志。文化经典中的爱国力量
激励万千中国人民为国献身,读过《三国演义》,我们震撼于徐庶、甘宁、孔明等人的为国赴死。读过《出师表》“受
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感叹于七心灯前,怀着兴复汉室,忠于国家的执念。这缕爱国之光传递给逆行疫区
的白衣天使,传递给擎炬渡江的卫国战士,也传递给守岛卫国 32 年的王继才……化作每个人保家卫国的力量。
传承协作,彰显中国携手共赢的理念。
翻开《六国论》,读到“使六国各爱其民,则足以拒秦。”品评墨子兼爱非攻,品赏《孔子语录》”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不难发现,典籍中的协作之光,已然化作如今我们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面对历史洪流的沉浮,我们携手共进,“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
乡。”不以邻为壑,凝心聚力共担风雨,同舟定能绝江河,共舆方能至千里。
同学们,“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我希望从中国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汲取养分和力量,如送《东阳
马生序》中马生那般苦学经典,传承诗意情怀、爱国精神、协同理念。怀着对前人的敬仰,我们也更有勇气和力量。
我的分享结束,谢谢大家!
赓续经典星火鸣奏中国音韵
——读书交流会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赓续经典星火,鸣奏中国韵律。”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回首千年历史长河,鲸波万里,却总有那文化典籍的苇舟点点闪烁其间,给予我们深邃的思
考和人生的启迪。历史的洪流滚滚而过,我辈青年何不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带吴钩,提椽笔,赓续经典星火,鸣奏中国
音韵。
当人生的航船驶进低洼山谷,经典会指引我们渡过激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无论是《华严经》中不忘初心,方得
始终的殷殷嘱托,还是“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的赤子之心,典籍中的思想和智慧都早已成为中国
人砥砺前行的航标,中国力量萌发于中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世抱负中,塑造于中国人用“生命负使命,
用挚爱护苍生”的责任担当中。经典给予中华文化以韧性,汇聚成复兴中国的磅礴伟力。
当民族的命运处在存亡关头,相信经典的光芒会将黑沉夜幕缀满璀璨繁星,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义担当到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舍生取义,“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霸气凛然到“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的赤诚丹心,守疆卫土的家国情怀,深深地刻印在中国人的骨血之中,从南昌城头上的枪声到刑场上的婚礼,从五卅运
动到三·一八风潮,无不彰显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如何在文化经典的信念指引下,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揆诸往昔,在文化经典的指引下,我们曾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面向未来,我们仍需赓续经典薪火,以“大道不孤,
天下一家”的济世精神向世界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愚公移山般的恒心,“脚踏万山平”的壮志开拓进取。创造
更灿烂的辉煌。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曾经的中国,低砚留香,司南捐路,锦锻赴疆;如今的中国嫦娥奔月,蛟龙入海,北斗
耀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自信。都更有能力,也更接近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让我辈躬身入局,赓续经典星火,
鸣奏中国音韵。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开卷有益,助力前行
各位老师们,同学们:
《尚书》《论语》《史记》等流传千古的必读经典中拥有的思想和智慧,穿越千年经历。经历沧海桑田。在今天,
仍然能够在中国人心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每个个体充满前行的力量。读典籍是汲取力量,借助典籍中源源不断的力
量,我们青年人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我们的国家将走向复兴的梦想。
伏生是从哪里获得冒死而护《书》的责任感?答案不言而喻。他体会到典籍给予的力量,萌生了守护这份力量并传
承发展的责任意识。《尚书》作为儒家经典,他的思想引导人们经世济民,使他学习文人士大夫肩负社会责任的力量;
范仲淹在仕途不顺时仍然想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在国家破败身俘敌营中仍吟出“人生自古
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在受到清廷阻挠时下定决心“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典籍给予我们
的社会责任感,是我们前行之路的动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每一段征途再出发时,必先确立好目标。而典籍中的智慧,引导人们看到
历史,看到现在,看到未来,看到在流动的时间中,中国人一直前进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相信借助中
国的智慧,汲取中国力量,在前进路上无论面临怎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能矢志不渝,勇往无前。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国际形势复杂,各国之间冲突不断,中国在国际上面临被霸权集团打击的危险,然
而中国智慧助我们自主创新的能力不断提升,我们借助典籍中的力量,成就今天蛟龙入海、天问出征、北斗闪耀的荣耀
成绩。中国将继续走好自己的路,在典籍的助力下越走越远。
同学们,开卷必有益,让我们翻开手边的典籍,体会中国的智慧,中国的力量,让我们走好自己的路,走好国家复
兴之路。
注:下文宋体加黑文字为修改文字
化经典之魂 助民族之力
亲爱的同学们、听众们:
大家好!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以经典之魂,为民族之力”。千秋万载,唯石不言。传统文化经典如同历史浪潮中的巨石,
时光不会将其消磨殆尽,反而使它历久弥新,熠熠生辉。《典籍里的中国》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儒学博士伏生冒死将《尚
书》护送回山东,在秦始皇的重压下,他的妻儿相继死去,但最终成功护住了《尚书》,使其得以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继
续传承。为何他们有如此决绝的力量?因为他们传承了精神、思想、智慧,将经典之魂化为了个体的力量。
以经典之精神,化为坚韧力量之本,伏生作为儒学博士,与常人不同之处,乃是其接受了丰厚的文化传承。他明白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于是即使面对绝境,他也未尝向现实屈服,交出《尚书》,他明白“不义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于是他面对钱财、地位诱惑,也未尝低头,经典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乃是
他的力量之本。揆诸历史,惨遭宫刑的司马迁、膑去双膝的孙膑、流放北地的苏武,不都是秉持着这种精神才于苦难中
获得力量的吗?
以经典之思想,作为气节力量之源,伏生坚信着儒家思想能利万物,方使其在围追堵截中顽强不屈数十年,而后世
的一方囚室中,有人挥笔写下“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以经典中的浩然正气为力量之
源,乃是伏生与文天祥的共通之处,更是无数历史风流人物的共通之处,他们坚守着各异的思想,却为相似的目标努力
着,最终也得以“留取丹心照汗青”。
(以经典之智慧,成为科技力量之刃。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以说是二进制的源头;神话里的嫦娥、
屈原的《天问》成为我们探索宇宙的动力之接续;“高峡出平湖”是三峡蓄洪发电工程的基础规划;“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是嫦娥系列和“海斗一号”的灯塔引领。经典凝聚的是无数先辈的智慧,而这些智慧变成了今天科技发
展的重要力量和无穷动力。)
以经典之智慧,成为力量之刃。可想而知,伏生若没有千百年经典传承的智慧,该如何从兵劫中逃出生天,在虎视
眈眈下藏好经典,朝山谒水,叩史问经。历数各朝人物,皆以智慧为刃,《史记》中无数英雄,皆成为后人的一面明镜
以明得失;一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让多少学子为国事奔走高呼,一本《孙子兵法》亦成为后世抗击外敌的重要
武器……将经典中的智慧化为力量之刃,方能所向披靡。
将经典中的精神、思想、智慧融合,化为经典之魂。若抛弃经典的传承,纵有日月齐辉之才,昭昭明星之德,其终
会在时代更迭中化为泡影。而每个人传承经典,将其变为自己的力量,千万股这样的力量汇聚起来,使中华民族传承至
今,经久不衰。或许这就是中华之力。
在远去了鼓角铮鸣,黯淡了刀光剑影的现在,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更有义务传承文化经典,彰显中国力量。十
八载风云激荡,狭缝求索,三千里雷霆失色,龙腾星河。大潮滂滂,大国泱泱,以中华经典之魂,为中华民族之力!
(在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无限繁荣,科技无所不能的时代,文化的力量历久弥坚,宛如空谷传响,绵延悠远。在科
技经济跟上西方发达国家步伐后,真正能够较量见出分晓的就是文化。从这次疫情来看,中医医学典籍文化的力量进一
步彰显,中国“和而不同”的担当道义进一步体现,中国“当仁不让”的正气充塞天地。这一切都写在中国的典籍里,
代代相传,亘古传响。我辈读书人,更当传承文化典籍,彰显中国力量!)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