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高考作文热门押题: 振兴乡村--四道典型作文真题(附范文)
+乡村主题作文素材
乡村振兴,是当今中国的社会发展需要攻克的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经
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使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吸引了大部分的农村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昔日生机
勃勃的乡村只剩下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于是老人的养老、就医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安全、心
理问题,扶贫问题,淳朴乡规民约的消逝、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无人的问题等层出不穷;工业的发
展,尤其是重污染工业的发展,现代农业的兴起,尤其是农药化肥的滥用,严重破坏了乡村曾经清
新优美的环境,留下了满目疮痍的土地,也留下了许多因环境污染而患病的农民,还产出了许多残
留着农药化肥的蔬菜、水果,于是环境保护问题、农民医疗保险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接踵而至。
如何让乡村青山不改、绿水长流,留住年轻人迈向城市的脚步,留住全社会的安全与幸福,是当今
中国的社会发展需要攻克的的重要课题。
本期主要内容:
一、四道典型作文真题(附范文)
01 主题:守好乡愁才能留住根
02 主题:触摸乡村与青年担当
03 主题:青年在家乡建设中的使命
04 主题:留住乡土中国
二、乡村主题作文素材
人物素材+段落素材+精选时评
01 主题:守好乡愁才能留住根
【真题链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记忆中的乡愁,是苍翠竹林中的驻足流连,是玩伴嬉戏的愉悦,是父母倚门唤
儿的温暖,是邻里守望互助的温情……点点滴滴,融入骨血,伴我成长,难以忘怀。
材料二:杭侃先生在《永远的三峡》中写道:“多年以后回到我们家乡的时候,都
希望能够看到小时候玩耍过的地方还遗留着什么东西,如果这些东西没有了,我们会有一种
失落感,我们和原来的故乡就缺少了沟通的纽带。”
历史潮流无可阻挡。一边是匆匆从乡村撤退、全力融入城市的年轻一代,一边是国家振
兴乡村战略的实施,不禁试问:处在“十字路口”的故园,未来将何去何从?请谈谈你的思
考,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
参考范文
守好乡愁才能留住根
最近,一组数据让人惊心:近 15 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 92 万个,并正以每天 1.6
个的速度持续递减。12 月 10 日发布的《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则列出了传统村落保护的五
大挑战,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过度商业开发、“空心村”现象等。
有人说,中国人往上数三代,多数来自农村,来自泥土。即使人在城市,也经常会遐想“暧
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恬淡意境。然而现实中,为了保护古村落,却往往不得不与时间
赛跑。有的村子年久失修;有的村民翻新住房,拆掉祖屋抹去壁画;有的全村外出务工,留
下老儿童;有的地方把古村落当“摇钱树”,随意搭建破坏古貌……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
感叹的那样:“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
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
对于发源于农耕文化的中华文明,村落可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汉书》所
言“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的自然萌生,到社会学家林耀华在《金翼》里所言“别
忘了把种子埋进土里’的朴素信仰,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文化属性。在《乡土
中国》中,费孝通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这里,“乡土”并不
是一个贬义的概念,而是千百年来农业社会发展特点的集大成。即使是今天,城镇化成为通
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高楼大厦伸向天际之时,也离不开从历史文脉中吸纳地气。因而,
保护村落、振兴乡村,就成了追索“从哪里来”的方式,也成为标记“向何处去”的注脚。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
景,也是城镇化的目标所在。在云南古生村,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当地白族民居的庭院“记得
住乡愁”,指出要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在湖北峒山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
美丽乡村不是“涂脂抹粉”,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在党的十九大报告
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一道,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有机
组成部分。
对许多一辈子种田劳作的村民来说,村子就是他们的家;对拥挤在钢筋混凝土森
林中的人们而言,乡村又何尝不是精神的归宿?村落不可能也不应该一成不变,只是,这样
的变化不应是衰败,而应是成长。惟其如此,才能守护好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
02 主题:触摸乡村与青年担当
【真题再现】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一位大学毕业后就到贵州贫困县工作的扶贫干部在《在触摸乡村中收获一份家国情怀》的
文章中这样写道:
这几年,从机关到农村,与村民做朋友、打交道,为村里大事小事出谋划策,我也明显感
觉身上慢慢多出一些“泥土味道”:自觉从村民立场思考问题;用老百姓的思维方式,帮助他
们解决问题;困难面前,学会忍耐坚持,我多了些从容淡定。在触摸乡村中,我收获了一份家
国情怀。
目前,农村的水、电、路、信等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但在决战脱贫攻坚和奔小康路上,
诸如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我也在思考,如何让更多年轻人
留在家乡,创业致富,而我们又能为他们提供怎样的组织关怀、政策支持。从长远看,这样才
能真正化解老人、儿童面临的生活问题,也能让乡村持续葆有生机和活力。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
写作。
①在高三(1)班“触摸乡村与青年担当”主题班会上的一篇演讲稿。
②给成功应聘大学生村干部的学长姚自强的一封信。
③参与“触摸乡村与家国情怀”主题写作笔会的一篇随笔。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材料解读和立意参考
作文题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
材料属于言论型材料,它摘自一位基层扶贫干部的心得文章材料摘自原文中末尾两段。前
者谈论自己扶贫工作积淀的“泥土味道”,深入群众,与老百姓密切联系,让他形成老百姓的
思维方式,成为他们的贴心人;同时锻炼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学会了坚忍,从容,收获了家国
情怀。后者谈自己对当前决战脱贫攻坚和全面奔小康工作进程中的成绩与存在问题的小结与反
思。
材料的关键词主要有“家国情怀”“脱贫攻坚”“奔小康”“创业致富”“乡村生机/乡
村活力”等。审读材料,立意构思,须整体感知上述材料内容及含意,围绕其中的关键词及其
相互内在联系,结合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体验,来阐发自己的思考与感悟,表达自己的观
点,阐述理由;或者抒写自己的感悟,表达自己的理想。
题干给出三个可供选择的写作任务:演讲稿、书信、随笔。分别设置了相应的写作情境,
明确了写作者的身份角色,也提示了读者对象。考生须依据给定的写作交际情境与文体类别来
完成写作。
写作“触摸乡村与青年担当”主题班会的一篇演讲稿,重点须从当下乡村现实与青年的担
当、使命的关系来立意,可以论说当代青年如何去关注乡村的进步与问题,思考乡土中国的昨
天、今天与明天;也可以就老百姓思维、村民立场等视角,来阐发当代青年如何去触摸乡村,
从而激发自己热爱家乡、改造家乡,进而热爱祖国、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情怀与使命担
当。
写作给成功应聘大学生村干部的学长姚自强的一封信,则须着眼于对学长姚自强志向选择
的评价,结 合材料中扶贫干部的心得体会,赞赏姚学长的勇于下基层去磨炼自我的自
强精神,肯定其家国情怀,从而论析自己对当代青年如何培养自己的担当意识的思考。
写作参与“触摸乡村与家国情怀”主题写作笔会的随笔,在视角、立意、结构、手法、语
言风格等方面则更具灵活性,可以抒写乡村的乐与忧,写对乡村发展的感触,对乡村问题的反
思等,可以通过对乡村场景、人事、物象、风情民俗等的叙写,来表达自己触摸乡村的体悟,
以及对家国情怀、青年责任等终极问题的思考。
参考立意:
(1)当代青年要学舍触摸乡村的喜与悲,体会乡民的爱与痛,培养自己的家国情怀。
(2)乡村是脱贫奔小康的基点,需要更多有志青年去扎根、改造、发展。
(3)在建设美丽新农村的时代热潮中,当代青年大有可为。
(4)热爱祖国,从热爱乡土开始;热爱乡土.从留在家乡,建设家乡,美化家乡开始。
【范文 任务(1)演讲稿】
蛙鸣中唱响青年的担当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蛙鸣中唱响青年的担当”。一位大学生扶贫干部在乡村扶贫的文章中这
样写道:“在触摸乡村中,我收获了一份家国情怀。”作为一位新时代青年,他自愿与泥土打交道,
于声声蛙鸣中,唱响了当代青年的担当。
蛙鸣声中自有青年的刚强。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所有人都来自乡村,从时代背景而言,乡村更不应落后于时代。作为当代
青年,意气风发时,肯弯下腰去触摸乡村,已属不易;融入乡村,更显一番历练;与村民打交道,
大事小事出谋划策,换作一般人可能无法忍受,但是青年人绝不认输,刚强自显。(获取更多高中
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青年属于时代,是时代的宠儿,而反过来,青年
更要造就时代。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走出校门,成为村官,在困难面前学会忍
耐、坚持,学会从老百姓的思维出发,在刚强磨炼中融入乡村,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带领乡民
走上致富幸福路。鲁迅曾言,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沙漠,可以
开掘井泉的。青年用刚强面对脱贫挑战,更在蛙鸣声中留下青年奋斗轨迹。
蛙鸣声中自有青年的理想。
实现全面小康不仅是时代的目标,也是青年的理想;在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的路上,乡村无
疑将担当重要的角色,如何让乡村再现生机活力,如何建设出更好美丽乡村,将是青年们不可回避
的时代命题。青年更应在实现理想的路上不断思考,尽己所学,在扎根乡村的基础上,带给乡村一
次又一次崭新的变化。耶鲁大学毕业的村官秦玥飞,回乡奉献,尽己所能,扎根乡村,为了乡村腾
飞的理想,带领乡村率先走上信息化道路,于追寻理想、实现自身的过程中也切合了时代的伟大命
题——实现乡村振兴。保有蛙鸣阵阵,良田千顷,从长远上让乡村真正成为的“富村”,而不是“扶
村”,这才是青年与时代共同的理想,亦是个人奋斗的目标。
蛙鸣声中自有青年的担当。
蛙鸣阵阵除余岁,青年笑颜展新年。在乡村中,无数青年活跃于青山绿水间;在百姓家里,无
数有志青年助力脱贫攻坚。青年敢于承担时代最重责,不怕困难与挑战,让青年担当显于青山富村
间,让担当显于绿水笑颜间。青年人,有生力、有理想,更有担当与责任,于脱贫发展中,助力民
族腾飞。
青年应与乡村相牵连,在蛙鸣声声中担当自显。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点评
本文能准确理解材料,结合材料中《在触摸乡村中收获一份家国情怀》一文所选的言语,准确
理解、迅速入题,鲜明提出“蛙鸣中唱响青年的担当”的中心观点;随之提出蛙鸣声中自有青年的
刚强、担当、理想三个分论点,层层递进,从三个方面阐释文章核心观点,论证较为有力,过渡自
然,一气呵成。全篇文章,自然流畅,说理严密,情感真挚,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03 主题:青年在家乡建设中的使命
【试题回放】
2020 年国庆档热门电影《一点就到家》讲述了三个年轻人回乡创业的故事,他们从大城市回到
家乡云南古寨,合伙干电商,实现了改变家乡的梦想。近日,四川甘孜藏族小伙丁真意外在网络上
走红,却放弃了娱乐公司的包装,“留守”家乡,白岩松评价说:他干净的笑容让更多人关注了他
的家乡。
在“家乡文化生活”的学习活动中,班级计划举行“青年在家乡建设中的使命”为主题的讨论
会,请围绕以上材料,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审题立意
本次作文题由两则材料组成。两则材料都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个人在家乡发展中的作用:前者
来自电影素材,后者来自现实生活;前者是群体形象,后者是单个形象;前者突出结果,后者显示
影响……
材料都指向“青年在家乡建设中的使命”这个主题,这个主题既是教材中的一个重要人文主题,
也是当下中国社会关注的热点。
立意:
故乡——我心安处是此乡;
故乡,我们心中最美的地方;
努力学习,回报故乡;
故乡滋养了我们的灵魂。
【范文】
萤烛末光,增辉日月
姜广莉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萤烛末光,增辉日月。
贾平凹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我有使命不敢怠”,致力于文学创作是贾老至死不渝的
使命。那么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又担当着何种使命呢?我想莫过于投身家乡文化之中,以星星之
火,创就燎原之势,终成振兴华夏之美梦。
我想问问在座的各位,家乡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一曲诗词歌赋,婉转悠扬,荡漾在古道西边。一落天素丹青,墨笺山水,沉醉于古城小巷,那
里有王维心中的空山新雨后,亦有陶渊明欢喜的南山,这便是家乡带给我们的魅力,它给予我们幼
时的嬉戏玩闹,壮年时的雄心壮志,晚年时的落叶归根,它便是那无尽海域中的港湾,让我们在漂
泊无助之时寻得一丝心灵的慰藉与精神的安放。
“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家乡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
少也有他的过去。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
可随着改革开放加速键的按下,无数高楼大厦夺走了地平线,空气中充斥着油乎乎的腻感,挥
之不去的是灰蒙蒙的尘霾。车流的喇叭声将鸡犬狗吠之声取代,没有了旷野,没有了远山,庄稼地
只有牛角一样粗硬的黑水泥和钢化砖,这便是我们建设中的理想化的家乡吗?
我想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我们热爱着自己的家乡,所以竭尽全力让它跟上时代的潮流,让它变成摩登的宠儿,可奈何操
之过急,使其偏离了轨道,因此我们不仅要勇于承担建设家乡的使命,还要有选择有取舍地建设,
若只是一味的盲目跟风,势必会物极必反,让我们与诗一般的美好家园渐趋渐远。
诗经有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建设美丽家乡,我们可以透过感性的表面,分清理性的经纬,
找出独属于家乡的那抹神奇色彩,再用创新的画笔,勾勒出绚丽多彩的家乡画卷。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04 主题:留住乡土中国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市精神文明办组织了“留住乡土中国”的主题照片征集活动,你翻开家中旧相册选出了符合
主题的 4 张照片,分别是一次大家族聚会的合影、一处已消失的家乡建筑、一位值得敬仰的族中老
人、一次传统节日活动的留影。
请选择一张你认为最好的照片提交,并写一篇推荐稿,可以讲讲照片背后的故事,也可以谈谈
选择照片的原因或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审题】
1、立意:照片征集活动主题为“留住乡土中国”,即要求所选照片符合“留住乡土中国”
的主题。
“乡土”:①本乡本土;故乡:乡土气息;乡土观念。②泛指地方,带有浓厚地方特色
“留住”:可从两个角度理解:借照片引出对已失去者的反思,思考“留下”主题;也可
以借照片引出对当下亲情、文化等的珍视,思考尚未失去的“留下”。可谈留住文化、留住亲
情、留住家乡记忆等。“留住”的内容为乡土中国中值得“留住”的美好的一面
“乡土中国”:提示所写内容应该与乡土社会相关联,不可脱离乡土社会的背景特征。
2、任务:翻开家中旧相册选出了符合主题的 4 张照片,四张照片提示并限制了写作内容,
学生可关联“乡土中国”,提出自己选择的理由,并明确自己想要留住的东西是什么。
“大家族聚会的合影”可关联“亲情”“家族”;
“已消失的家乡建筑”可关联“家乡变化”“乡村失落”;
“值得敬仰的族中老人”可关联“家风”“道德礼俗”;
“传统节日活动的留影”可关联“传统”“节日文化”。
内容要尽量围绕照片展开,对照片要有所展示,例如照片的内容、照片拍摄的背景、照片
背后的故事等。
3、文体任务:“讲讲照片背后的故事”,可以写记叙文、散文,需要突出照片背后动人
故事细节,也可以由描物、写人、叙事引发思考感悟;选择任务“谈谈选择照片的原因或思考”,
可以写议论文,要明确中心,结合一定的例子和理论,有自己深刻的见解。
4、推荐稿:可以写成推荐信、自荐文章。写作必须体现“推荐”意识。意思是“我觉得
这张照片好,并且说明照片哪里好”,体现“推荐照片”的任务,有“推荐”意识并且能写出
照片符合主题、体现美好、富有故事性等功能,明确提出推荐的理由。
【存在的问题】
一、审题立意的不准确。
1.审题的关键词是“留住”、“乡土中国”、“推荐”、“一张照片”,四个关键词,缺
一不可。要注意,不能把“乡土中国”理解成中国传统文化,要突出乡土特色。
2.推荐的照片也是有修饰词的:一次大家族聚会的合影,要扣住“大家族聚会”;一处已
消失的家乡建筑,要扣住“已消失”、 “ 家乡建筑”;一位值得敬仰的族中老人,要扣住“值
得敬仰”、“族中老人”;一次传统节日活动的留影要扣住“传统节日活动”。很多同学在推
荐照片时忽略了以上修饰词,比如把大家族聚会写成小家庭聚会;把值得敬仰族中老人塑造成
一个英雄,属于偏题。
3.行文没有涉及具体照片,或强加一张照片,然后转开照片自话自说。
二、内容有些空洞
1、贴标签,没有照片的具体特征的具体呈现,就是笼统“老房子”“古建筑”,与“乡
土”无关。
2、把破旧的,需要淘汰的当成“乡土中国”,未能理解何为“乡土”。把它当成情感的
寄托点,没有“乡土”特征;
3、不真实。“老人”不是敬仰的“族中老人”,而是红军、抗战、抗美援朝英雄,事迹
英勇,不具有“乡土”气。
4、不接地气,“乡土”的人就是“为他人”“帮他人”之人,不是“乡土”的代表,而
是先进的代表。
【人物素材】
“最美村官”秦玥飞
秦玥飞,男,1985 出生,重庆市人。1998 年就读于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01 年考入重
庆,毕业时,他参加美国入学标准化考试,获得绝对高分,后考取美国耶鲁大学,获
得该校一年 46892 美元的全额奖学金,享受学费、住宿、书费、旅行费等多项免费服务。2013
年被评为央视"最美村官"
现任湖南省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Serve for China)联合发
起人。
张玉滚:担起乡村未来的 80 后教师
张玉滚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从一名每月拿 30 元钱补助、年
底再分 100 斤粮食的民办教师干起,一干就是 17 年。学校地处偏僻,路没修好时,他靠一根
扁担,一挑就是 5 年,把学生的课本、文具挑进了大山。他是这里的全能教师,手执教鞭能上
课,掂起勺子能做饭,握起剪刀能裁缝,打开药箱能治病。由于常年操劳,“80 后”的他鬓
角斑白、脸上布满皱纹。
申纪兰——初心不改的农村的先进模范代表
申纪兰,女,汉族,中共党员,1929 年 12 月出生,山西平顺人,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
总支副书记,山西省妇联原主任,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平顺县委原副书记。改革开放
以来,她不断探索山区发展道路,全面发展农、林、牧、副生产,带领平顺县西沟村人治山治
沟、兴企办厂,逐浪市场经济大潮,奋力建设小康新村,西沟村的发展始终走在山西前列。她
是唯一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初心不改、矢志不渝。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
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等称号。
吴金印——乡镇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
吴金印,男,汉族,中共党员,1942 年 7 月出生,河南卫辉人,河南省卫辉市唐庄镇党委
书记,新乡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他担任乡镇党委书记 40 多年来,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群众当亲人,扎根农村基层,苦干实干,带领群众治水开洞、修筑大
坝水库、营造良田,干出了使荒山野沟变成米粮川的不平凡业绩。任唐庄镇党委书记期间,带
领群众兴建林果园、蔬菜园,创办乡镇集体企业,把一穷二白的唐庄建设成了全国综合实力千
强镇、省经济发达镇,被誉为“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
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余留芬——深度贫困地区带领村民脱贫攻坚的优秀代表
余留芬,女,汉族,中共党员,1969 年 8 月出生,贵州盘州人,贵州省盘州市淤泥乡岩博
联村党委书记、岩博村党委书记,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她以发展经济、富裕百
姓为己任,扎根基层、改革创新,坚持抓党建促脱贫和人才强村战略,狠抓产业脱贫和产业引
领发展,组织动员群众修路通水、买林场、办酒场,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产业,使岩博村从一个
人均纯收入不足 800 元、1/3 村民没过温饱线、村级债务缠身的贫困村,发展成为人均纯收入
1.86 万元、集体资产达 7600 万元、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文明村、示范村、小康村”。荣获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贵州省劳动模范”
等称号。
廷·巴特尔——扎根牧区、带领牧民脱贫致富的优秀基层干部
廷·巴特尔,男,蒙古族,中共党员,1955 年 6 月出生,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内蒙古自治
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极调整畜群结构,进行精细化、科学化养殖,
牧民人均纯收入从 40 年前的 40 元增加到现在的 1.88 万元,草原得到合理保护和利用,实现
了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的双赢。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嘎查党支部原书记。1974 年他从
呼和浩特市来到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下乡,由一名城市青年成为普通牧民。不断探索
草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带领牧民划区轮牧、建设草原、积国优秀共产党员”“全
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称号。
黄文秀——牺牲在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
黄文秀(1989 年 4 月 18 日—2019 年 6 月 17 日),女,壮族,中共党员,广西壮族自治
区百色市田阳区巴别乡德爱村多柳屯人,2016 届广西定向选调生、北京师范大学法学硕士。
本科就读于山西省长治学院。生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副科长、派驻乐业县新化
镇百坭村第一书记。
2018 年 3 月 26 日,黄文秀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
书记。2019 年 6 月 17 日凌晨,黄文秀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年仅 30 岁。
颁奖词: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惴,
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
场,你是醒目的黄花。
【段落素材】
中国人素有故乡情结和归根观念,“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样的说辞必然出自一
个对故乡眷爱的人之口,饱含了祝福和良愿。如果,这还不够表达对故乡的深情,那么“我曾经豪
情万丈,归来却空空的行囊,那故乡的风和故乡的云,为我抚平创伤”,定然走进每一个人的共鸣
里,仿佛依偎在家乡的怀抱,感受温暖流淌。
看完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后,很多人久久不能平静。身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故
乡的变化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融合在一起,其中每一人都是关键的转折点,无数个故乡就这样织成了
一张网。从个人、到家乡、再到国家,一个个“我和我的家乡”的演绎就是一个国家的故事。
对家乡南京,余光中有很深的感情,终其一生,他都以“江南人”自居。厦门大学教授徐学
与余光中结缘几十载。徐学记得,有一次余光中去黄河壶口,脚上的皮鞋沾了很多黄泥,回酒店后
他不舍得清理掉,一直等到上飞机时,才小心翼翼地把鞋子上的泥土刮下来,放到一个小盒子里。
他说,“我要把它放在枕边,这样每天晚上都能听到黄河的涛声。”
崔颢黄昏登上黄鹤楼,由孤独产生浓烈思乡情,作出千古名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
人愁。旅美画家杨令弗 87 岁时写下两封信,要章行严先生和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转交我国领导人,
要求将骨灰带回故乡太湖,并将保存的文物字画悉数送回祖国以报祖国哺育之恩。
泱泱华夏五千年,无论是黍麦的发祥地半坡,还是水稻的始音地河姆渡,都提醒我们:中华
文明起源于农耕文明。中国人的根和本都在农耕,自然,中国人离不开农村。莫言的小说中不
止一次地出现他的高密东北乡,可以说,没有东北乡,也就没有莫言。
【金句素材】
1.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2.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3.千年夙愿今梦圆,乡村振兴谱新篇。
4.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书写新的人间奇迹。
5.到边疆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6.人生不该只有城市的霓虹,也应该有乡村的月光。
7.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真正来地里面写,才叫真本事。
8.农村是一片广阔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毛泽东)
9.乡村治,则天下安。
10.乡村是中国的根脉,是国家大厦的基础。
1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12.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的质量。
13.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14.增强使命感、紧迫感,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凝聚起亿万农民追逐梦想的奋进力量,
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华彩乐章。
15.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亿万农民生活得更美好。
16.新农村建设一定要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凤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精选时评】
新农村需要新乡贤
朱永新
我们应该努力让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让乡村充满活力,而不仅仅只是聚集
着老年人。人是可以流动的,乡里的年轻人可以出去,但外面的年轻人也可以进来。在
湖南怀化调研时,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可能。把脱贫攻坚与中国乡村重建结合起来,是需
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努力探索的大课题。
新农村需要新乡贤。优秀人才不下乡,再多的扶贫资金也没有意义。人的问题,才
是整个脱贫攻坚中最关键的问题。脱贫攻坚固然要关注钱、关注物、关注脱贫的精准和
具体指标,但我们应该清晰地知道,如果没有人,没有人才,再多的钱砸下去都是白砸。
即使今天脱贫了,明天还可能返贫;即使今天繁盛了,明天还可能再衰落。
因此,如何吸引优秀人才参与脱贫攻坚的工作,如何让这些人才留在乡村,怎么制
定出鼓励优秀人才到农村创业、就业的好政策,需要认真研究。在湖南怀化、湘西调研
中,我们发现一个规律:但凡建设得好的地方,正是因为有了人才——或是本地的人回
来了,或是外面的人引入了,他们在这里成为新乡贤,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有尊
严,也给这些地方注入了长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