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专题
山东省太原市 2021 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三)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高祖武皇帝讳裕,小字寄奴。姓刘氏汉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孙也彭城楚都故苗裔家焉晋氏东迁刘氏
移居晋陵丹徒之京口里帝少有大志,及长,雄杰有大度,风骨奇伟。尝游京口竹林寺,独卧讲堂前,上有
五色龙章,众僧惊以白帝,帝独喜曰:“上人无妄言。”皇考..墓在丹徒之侯山,其地秦史所谓有天子气者也。
孔恭妙善占墓,帝尝与经墓,欺之曰:“此墓何如?”孔恭曰:“非常地也。”帝由是益自负。后伐荻新洲,
见大蛇长数文,射之,伤。明日复至洲,见童子数人于榛中捣药。童子曰:“我王为刘寄奴所射,合散傅之。”
帝曰:“王神何不杀之?”答曰:“刘寄奴王者,不可杀。”帝叱之,仍收药而反。又经客下邳逆旅,会一沙
门曰:“江表..当乱,安之者,其在君乎。”帝先患手创,积年不愈,沙门有一黄药,帝以黄散傅之,其创一
傅而愈。初为冠军..孙无终司马。晋隆安三年十一月,孙恩作乱于会稽,朝廷遣前将军刘牢之东讨。牢之请
帝参府军事,命与数十人觇贼,遇贼众数千,所将人多死,而帝奋长刀,所杀伤甚众。时东伐诸将,士卒
暴掠,百娃皆苦之,惟帝独无所犯。五年二月,伪燕主慕容超大掠淮北。三月,帝抗表北讨。超大将公孙
五楼请断大岘,坚壁清野以待,超不从。初谋是役,议者以为贼若严守大岘,军无所资,何能自反?帝曰:
“不然。鲜卑性贪,略不及远,必将引我,且亦轻战。师一入岘,吾何患焉。”及入岘,帝举手指天曰:“吾
事济矣。”众问其故,帝曰:“师既过险,士有必死之志,馀粮栖亩,军无匮乏之忧,胜可必矣。”六月,超
使广宁王贺刺卢及五楼悉力据临朐。去城四十里有巨蔑水,超告五楼急据之。比至,为龙骧将军孟龙符所
保,五楼乃退。永初元年夏六月丁卵,帝即位于南郊..。
(节选自《南史》)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姓刘氏/汉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孙也/彭城楚都/故苗商家焉/晋氏东迁刘氏/移居晋陵丹徒之京口里
B. 姓刘氏/汉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孙也/彭城楚都/故苗裔家焉/晋氏东迁刘氏/移居晋陵丹徒之京口里
C. 姓刘氏/汉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孙也/彭城楚都/故苗裔家焉/晋氏东迁/刘氏移居晋陵丹徒之京口里
D. 姓刘氏/汉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孙也/彭城楚都/故苗裔家焉/晋氏东迁/刘氏移居/晋陵丹徒之京口里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皇考,指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尊称,意谓美好的父君,文中指刘裕的父亲。
B. 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从中原地区看,地处长江之外,大体包括江南、江东等地区。
C. 冠军,谓列于诸军之首,或指古将军名号,和今义不同。今义是指比赛中的第一名。
D. 南郊,指古代天子在京都南面的郊外筑圜丘以祭天的地方,也指帝王祭天的大礼。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裕少有大志,雄杰大度。僧人看见刘裕上空出现五色龙形花纹并告之,刘裕十分高兴;孔恭认为刘裕
父亲的墓地不是普通的墓地,刘裕听后更为自负。
B. 刘裕风骨奇伟,常有奇遇。他到新洲采荻草,射伤一条大蛇而得到神药;后在下邳的旅店里,遇僧人又
得到一味黄色的药,手疾因此痊愈。
C. 刘裕作战勇猛,治军整肃。孙恩作乱时,刘裕带领的侦察兵大多战死,刘裕奋勇杀敌;东伐将领手下士
卒到处掠夺,只有刘裕的士卒不侵犯百姓。
D. 刘裕深谋远虑,才能超群。皇帝下旨让刘裕带兵北伐慕容超,他坚持率军进入大岘关,并断定士卒此时
有必死的意志,且军队没有缺粮的担忧,一定会取得胜利。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超大将公孙五楼请断大岘,坚壁清野以待,超不从。
(2)比至,为龙骧将军孟龙符所保,五楼乃退。
【答案】10. C 11. A 12. D
13. (1)慕容超手下的大将公孙五楼请求阻断大岘的通道,加固防御工事,清理野外的粮食和物资来防备
敌人,慕容超不接受。
(2)等公孙五楼赶到,巨蔑水已经被龙骧将军孟龙符占据把守,公孙五楼于是撤退。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汉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孙也”承前省略主语“刘裕”,构成判断句,“也”是判断句的标志,所以应在“也”
后断开,中间不可断,排除 AD。
“东迁”的主语是“晋氏”,“移居”的主语是“刘氏”,主语不一致,中间要断开,“刘氏”应放在后一句
中,排除 B。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皇考,指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尊称”错误,古代是对已故曾祖、亡父的尊称。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皇帝下旨让刘裕带兵北伐慕容超”错误,文中说“帝抗表北讨”,结合上文可知,这里的“帝”是指刘
裕,“抗表”意思为向皇帝上奏章,所以应是刘裕向皇帝上奏章北伐。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断”,阻断;“坚”,使动用法,使……坚固,即“加固”;“壁”,营垒;“以”,目的连词,来;“从”,
听从,接受。
(2)“比”,等到;“至”,到;“为……所”,被动句,被;“保”,占据把守;“乃”,于是;“退”,撤退。
参考译文:
宋高祖武皇帝名裕,小字寄奴。他姓刘,是汉朝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一世孙。彭城是楚国的都城,所以
楚元王的后代以彭城为家。晋朝东迁,刘氏移居到晋陵郡丹徒县的京口里。刘裕从小有大的志向,等到长
大后,才智出众有大气度,风度气质杰出。刘裕曾经到京口的竹林寺游玩,一个人卧在讲经堂前,上空出
现五彩龙纹,众僧人(看见后)惊讶地告诉他,刘裕独自欢喜地说:“长老不要乱说。”他父亲的坟墓在丹
徒的候山,这就是秦史所说有天子气象的地方。当时有个叫孔恭的人,特别擅长察看墓地的风水。刘裕曾
经和孔恭一起经过父亲的墓地,假装不知道问孔恭:“这墓地怎么样?”孔恭说:“这不是普通的墓地。”刘
裕从此更加觉得自己不同寻常。后来他到新洲采荻草,看见一条大蛇长几丈,射了一箭,蛇受了伤。第二
天又到新洲去,看见几个童子在丛林中捣药。(刘裕问缘由)童子回答说:“我们大王被刘寄奴射中,我们
在配制药散给他敷伤。”刘裕问:“你们大王是神,为什么不杀了刘寄奴?”童子回答说:“刘寄奴是要称王
的人,不能杀。”刘裕大声责骂他们,(童子都散去了)于是刘裕把药收起来带了回去。又曾经客居下邳的
旅店里,遇到一个僧人对他说:“江南要乱了,能使江南安定的人,大概就是你了吧”。刘裕之前患有手疾,
多年没有痊愈。僧人有一味黄色的药。刘裕把黄色的药粉敷在手上,他的伤一下就好了。当初担任了冠军
将军孙无终的司马。晋隆安三年十一月,孙恩在会稽作乱,朝廷派前将军刘牢之向东去征讨孙恩。刘牢之
请刘裕参与将军府军事谋划。命他和数十人前去察看敌情,遇到数千敌军,所带领的人大多战死,刘裕举
起长刀,杀伤很多敌人。当时东伐的各位将领,(手下)的士卒都到处掠夺,百姓都为此苦恼,只有刘裕部
下的士卒不掠夺百姓。五年二月,假的燕国皇帝慕容超大肆掠夺淮北。三月,刘裕向皇帝上奏章北伐。慕
容超手下的大将公孙五楼请求阻断大岘的通道,加固防御工事,清理野外的粮食和物资来防备敌人,慕容
超不接受。当初谋划这次战役时,议论的人们认为,敌人如果严守大岘关,军队缺少所需物资,如何能够
全身而退?刘裕说:“不对。鲜卑人生性贪婪,谋划不到那么长远。必定会引诱我们进入,而且也会轻敌。
我军一旦进入大岘关,我有什么可担心的呢?”等到进入大岘关,刘裕抬手指天说:“我们的大事要成了!”
众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军队已经到了险要之处,士卒有必死的意志。余粮满地,军队没有缺粮的担忧,
一定会胜利的。”六月,慕容超让广宁王贺刺卢和公孙五楼全力据守临朐。距离临朐城四十里有巨蔑水,慕
容超告诉五楼赶紧抢占。等五楼赶到,巨蔑水已经被龙骧将军孟龙符所占据把守,五楼于是撤退。永初元
年夏六月丁卯,刘裕在南郊即位称帝。
山东省太原市 2021 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二)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 19 分)
倪思,字正甫,湖州归安人。乾道二年进士,中博学宏词科。累迁秘书郎,除著作郎兼翰林权直。光
宗即位,典册与尤袤对掌。故事,行三制并宣学士。上欲试思能否,一夕并草除公师四制,训词精敏,在
廷诵叹。权侍立修注官,直前奏:“陛下方受禅..,金主亦新立,欲制其命,必每事有以胜之,彼奢则以俭胜
之,彼暴则以仁胜之,彼怠惰则以忧勤胜之。”又请增置谏官,专责以谏事。又乞召内外诸将访问,以知
其才否。初,孝宗以户部..经费之余,则于三省置封椿库以待军用,至绍熙移用始频。会有诏发缗钱十五万
入内帑..备犒军,思谓实给他费,请毋发,遂定议犒军岁以四十万缗为额,由是费用有节。除礼部侍郎。时
李皇后寝预政,因奏:“人主治国必自齐家始家之不能齐者不能防其渐也始于亵狎终于恣横卒至于阴阳易位
内外无别甚则离间父子汉之吕氏,唐之武、韦,几至乱亡。”上悚然。除权兵部尚书兼侍读。金人求诧胄
函首,命廷臣集议,思谓有伤国体。徙礼部尚书。史弥远拟除两从官,参政钱象祖不与闻。思言:“奏拟除
目,宰执当同进, 比专听佻胄, 权有所偏, 覆辙可鉴。” 既而史弥远上章自辨, 思求去, 上留之。
思乞对, 言:“前日论枢臣独班,恐蹈往辙,宗社..堪再坏耶?宜亲擢台谏,以革权臣之弊,并任宰辅,以鉴
专擅之失。”弥远怀恚,思请去益力,以宝谟阁直学士知镇江府,移福州。嘉定十三年卒,谥文节。
节选自《宋史. 倪思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人主治国必自齐家始/家之不能齐者/不能防/其渐也始于亵狎/终于恣横/卒至于阴阳/易位内外无别
/甚则离间父子/
B.人主治国必自齐家始/家之不能齐者/不能防其渐也/始于亵狎/终于恣横/卒至于阴阳/易位内外无别
/甚则离间父子/
C.人主治国必自齐家始/家之不能齐者/不能防/其渐也始于亵狎/终于恣横/卒至于阴阳易位/内外无别
/甚则离间父子/
D.人主治国必自齐家始/家之不能齐者/不能防其渐也/始于亵狎/终于恣横/卒至于阴阳易位/ 内外无
别/甚则离间父子/
【答案】D
【考点】对文言文语法的实际运用能力
【难度星级】★
【解析】对文言文句子的切分和理解,对文言文句子语法成分的理解。本题考查切分文言文句子 的掌
握程度。“齐家始”中,“齐家”是古代儒家政治理念之一。“始于”和“终于”句式对仗, 切分时要注
意。“防其渐”是一个动宾结构,不可切。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受禅,本为上古时期部落推举首领的方式,也指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B.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口、水利、赋税等,长官为户部尚书。
C.内帑,属于皇室私产,皇帝可自由支配,与官帑相对,官帑则是国库的钱财。
D.宗社,指宗庙和社稷,宗庙祭祀祖先,社稷庙祭祀土神谷神,古时常被合称泛指国家。
【答案】B
【考点】文史常识的识记,结合语境辨别文言常识的能力
【难度星级】★★
【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六部分管职能的识记和判别。“水利”由“工部”主管。唐时确定为六部,
唐代定名为吏、户、礼、兵、刑、工,此后一直沿用到清代。六部是隋唐以后主要的政务部门。①吏部掌
管全国文职官吏的任免、考课、勋封等事;②户部掌管全国户口、土地、赋税、钱粮、财政收支等事;③礼
部掌管礼仪、祭祀、科举、学校等事;④兵部掌管武官选用及军事行政;⑤刑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⑥ 工部
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倪思才学卓绝。按照旧例,学士要有一并起草三道制书的能力,皇帝专门就此对他考查,他一个晚
上就起草四道令人称道的制书。
B.倪思见识高明。他敏锐地发现宋金对峙胜败的关键点,建议执政者做到习俭、行仁、忧勤,增设谏
官,并探访慰问将领。
C.倪思率直敢谏。当时孝宗在三省分设封椿库作备用军费,后来经常被挪用,他直指其中的弊病所在,
受到朝廷关注,情况得到改善。
D.倪思性情耿介。史弥远的一些作法干预朝政制度,他提醒皇帝注意前车之鉴并为之出谋献 策,引起
史弥远的忌恨,便主动请求离职。
【答案】B
【知识点】文言文信息的对比和概括
【考查能力】信息的筛选和整理
【难度星级】★★
【解析】“探访慰问”理解有误,“访问”意为“咨询问话”。
13. 把文中画模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金人求咤胄函首,命廷臣集议,思谓有伤国体。(5 分)
【答案】金人要求得到用匣封的韩伉胄头颅,皇帝命令朝廷大臣集会商议,倪思认为有伤国家体面。
【知识点】“函首”的翻译很关键。“函”是名词先活用作动词,然后翻译的时候要体现它在“首” 之
前做定语。
【考查能力】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用法。
【难度星级】★★
【解析】 (“函”“集议”“国体”各 1 分,句意 2 分)
(2)宜亲擢台谏,以革权臣之弊,并任宰辅,以鉴专擅之失。(5 分)
【答案】您应当亲自选拔台谏官,来革除权臣专权的弊病,共同任用宰相辅臣,来吸取专任擅权的教
训。
【知识点】 “顷”“劳”“备”等动词的含义。整体翻译的方法。
【考查能力】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用法。
【难度星级】★★
【解析】(“擢”“革”“鉴”各 1 分,句意 2 分)
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 2021 届高三 4 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孔子曰:“与其不得中庸,必也狂狷乎!”又云:“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此盖失于周全之道,
而取诸偏至之端者也。然则有所不为,亦将有所必为者矣;既云进取,亦将有所不取者矣。如此,性尚分
流,为否异适矣。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一名氾。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
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獉獉 。”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
设见孺子焉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
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式仕为郡功曹。后元伯寝疾笃,同郡郅君章、殷子徵晨夜省视之。元伯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
子徵曰:“吾与君章尽心于子,是非死友,复欲谁求?”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
谓死友也。”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
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怳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许之。
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将窆,而柩不肯进。其母抚之曰:“元伯,
岂有望邪?”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巨卿既至,叩丧
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
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时诸生长沙陈平子亦同在学,与式未相见,而平子被病将亡,谓其妻曰:“吾闻
山阳范巨卿,烈士也,可以托死。吾殁后,但以尸埋巨卿户前。”乃裂素为书,以遗巨卿。既终,妻从其言。
时式出行适还,省书见瘗,怆然感之,向坟揖哭,以为死友。乃营护平子妻儿,身自送丧于临湘。未至四
五里,乃委素书于柩上,哭别而去。其兄弟闻之,寻求不复见。长沙上计掾史....到京师,上书表式行状,三
府并辟.,不应。
举州茂才,四迁荆州刺史。友人南阳孔嵩,家贫亲老,乃变名姓,佣为新野县阿里街卒。式行部到新
野,而县选嵩为导骑迎式。式见而识之,呼嵩,把臂谓曰:“子非孔仲山邪?”对之叹息,语及平生。曰:
“昔与子俱曳长裾,游息帝学。吾蒙国恩,致位牧伯,而子怀道隐身,处于卒伍,不亦惜乎!”嵩曰:“侯
嬴长守于贱业,晨门肆志于抱关。子欲居九夷不患其陋贫者士之宜岂为鄙哉式敕县代嵩嵩以为先佣未竟不
肯去。
式后迁庐江太守,有威名,卒于官。
(选自《后汉书·范式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欲居九夷/不患其陋贫者/士之宜/岂为鄙哉/式敕县代嵩/嵩以为先佣/未竟/不肯去
B. 子欲居九夷/不患其陋/贫者士之宜/岂为鄙哉/式敕县代嵩/嵩以为先佣未竟/不肯去
C. 子欲居九夷/不患其陋/贫者士之宜/岂为鄙哉/式敕县代嵩/嵩以为/先佣未竟/不肯/去
D. 子欲居九夷/不患其陋/贫者士之宜/岂为鄙哉/式敕县代嵩/嵩以为先佣/未竟/不肯/去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学,是西汉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也是明清科举考试的考试地点之一,文中“少游太
学”指年轻时在太学游学。
B. 黄泉,在中国本土文化中是指人死后所往之地,也就是阴曹地府,古人以黄泉地带为人死后居住的地下
世界。
C. 上计掾史,官名,东汉、三国、南朝宋、齐及十六国前燕等均置,为县郡国派赴上级机关或京师呈递计
簿的属吏。
D. “辟”是指被征召出仕,是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与文中“举州茂才”的选官方式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子和而不同。孔子认为,不一定只有言行合乎中庸的人值得交朋友朋友,性格狂狷的人同样值得结交
为朋友。
B. 范式重信诺。范式在太学求学时跟张劭关系很好,分别时,范式约定两年后要去拜见张劭家人,到约定
的那天,范式果然前往。
C. 范式重情义。张劭死后,范式火速赶回奔丧,并亲自执绋为引,还留下来为坟墓修好坟树,然后才回到
京师太学。
D. 范式关心好友。巡视新野时,县里选派孔嵩做导骑欢迎范式,范式认出了孔嵩,并为孔嵩的遭遇感到惋
惜。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守虽心不信而重其情,许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
(2)吾闻山阳范巨卿,烈士也,可以托死。吾殁后,但以尸埋巨卿户前。
【答案】10. B 11. A 12. C
13. (1)太守虽然心里不相信,但认为范式这种感情是可贵的,就同意他奔丧。范式就穿着朋友的丧服,
按照下葬的日子,骑马奔赴元伯家中。
(2)我听说山阳范巨卿,是一位义士,可以用来生死相托。我死后,只用把我的尸体埋在巨卿门前就好
了。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翻译:孔子想居九夷,不嫌鄙陋。穷贫是读书人的本分,难道这是鄙贱吗?”范式令县代孔嵩,孔嵩
认为先被雇,被雇的日期也未满,不肯去。
“贫者”做“士之宜”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 A;
“先佣未竟”是“以为”的具体内容,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 CD。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也是明清科举考试的考试地点之一”错误。明清没有太学。乡试,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
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会试,是中
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因考试在春天举行,故又称为春试或春闱。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由礼部
主持,在京师举行考试,会试在北京内城东南方的贡院举行。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武则天创
制于神都紫微宫洛城殿,所以是从唐开始的,地点是在皇宫。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C.“然后才回到京师太学”错误。应该是回到任郡功曹的位置上,文章没有明确说他悼念好友之后就立马
去了京师太学,说的是“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1)“许”,同意。第一个“服”,穿着。“投”,按照。“驰往”,骑马奔赴。
(2)“山阳范巨卿,烈士也”,判断句,“也”表判断。“烈士”,义士。“可以”,可以用来。“殁”,死。“但”,
只。“户前”,门前。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
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
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
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
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
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
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
适当的进行意译。
翻译:
孔子说:“交不到言行合乎中庸的人为朋友,也一定要与狂狷的人为朋友啊。”又说:“狂者进取,狷者
不肯做坏事。”这大概是不能求全,只好取之于偏至的一种办法吧。既然这样,那么,能够有所不为,也一
定会有所为,既然说过了要进取,也将会有所不取。按照这样的说法,人的性情尚且不同,为与不为,各
有所适而已。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一名汜。年轻时进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结为朋友。张劭字元伯。两
人告假归乡里。范式对元伯说:“二年以后我当回来,到您家来拜谒令尊令堂大人,并且看看您的儿子呢。”
于是两人共约定日期。后来日子快到了,张元伯将这件事的详细情况统统告诉了他母亲,请母亲准备好的
酒饭等待范式的到来。他母亲说:“一别两年,千里之外讲的话,你为什么相信得这样认真呢?”答道:“范
巨卿是个极讲信实的人,一定不会违约的。”母亲说:“既然这样,为你准备酒饭好了。”到那天,范巨卿真
的到了,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范式任郡功曹。后来张元伯害了重病,同郡人郅君章、殷子征白天晚上看视他。元伯临终时,叹息道:
“遗憾不见我的死友!”殷子征说:“我与君章全心全意招扶你,我们不是死友,您到哪里去找死友呢?”
元伯道:“像你们两位,是我的生友啊,山阳范巨卿才是我的死友哩。”不久,逝世。范式忽然梦见元伯黑
冠垂缨屣履而呼道:“巨卿,我已某日死,当按时下葬,永归黄泉。您没有忘记我的话,能不能在下葬时赶
到?”范式忽然觉醒,悲叹泪下,报告太守,请求让他去奔丧。太守虽然心里不相信,但认为范式这种感
情是可贵的,就同意他奔丧。范式就穿着朋友的丧服,按着下葬的日子,骑马奔赴到元伯家中。范式还未
到,元伯的丧已经发引,达到圹井,将下棺,这时灵柩抬不动,不肯进。他母亲拍着柩说:“元伯,难道还
有所望吗?”就把柩停了一会儿,只见素车白马,号哭而来。他母亲望了一望,道:“这一定是范巨卿啊!”
巨卿到,对柩叩头说:“去了元伯!死生路异,永别了。”参加送葬的一千多人,都为之流泪。范式于是执
绋为引,柩才移动向前。范式就留在坟墓旁边,修好坟树,然后回去。
后来到了京师,进太学学习。这时诸生长沙陈平子也同在太学,不认识范式,陈平子抱病将死,对他
的妻子说:“我听说山阳范巨卿,是一位义士,可以用来生死相托。我死后,只用把我的尸体埋在巨卿门前
就好了。”于是撕了一块素,写了一封信给巨卿。死后,妻子照着平子的遗嘱办了。这时,范式刚好出外回
来,看了陈平子的信和他的坟墓,不胜悲痛,对着坟拱手作揖,哭泣不止,认为是他的死友。于是护理平
子的妻儿,亲自送丧回临湘。在还隔临湘四五里的地方,将素书放在死柩上,哭别而去。平子的兄弟听说
了,寻找不见。长沙上计掾史到京师,上书表范式的行状,三府都争征召,不应。
举州的茂才,四升至荆州刺史。友人南阳孔嵩,家里贫穷,父母亲又都老了,于是改名换姓,被雇做
新野县阿里街的小卒。范式巡视新野,县里选了孔嵩做导骑欢迎范式。范式认识他,叫孔嵩,挽着孔嵩的
手臂道:“你不就是孔仲山吗?”相对叹息,谈到平生的经历,说:“从前我与你都穿着长袍,在太学里学
习,我蒙国家的恩德,位至刺史,你竟怀道隐瞒着自己的身份,处在卒伍,实在可惜啊!”孔嵩说:“侯嬴
长期做着夷门卒,看守城门,非常快意。孔子想居九夷,不嫌鄙陋。穷贫是读书人的本分,难道这是鄙贱
吗?”范式令县代孔嵩,孔嵩认为先被雇,被雇的日期也未满,不肯去。
范式后来升庐江太守,有威名,死在任上。
山西省临汾市 2021 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三)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杨畏知,宝鸡人。崇祯中,历官云南副使。乙酉秋,武定土官....吾必奎反,连陷禄丰、广通诸县及楚雄
府。畏知督兵复楚雄,驻其地。必奎伏诛,而阿迷土官沙定洲继乱,据云南,黔国公沐天波走楚雄。巡抚..
吴兆元不能制,许为奏请镇云南。定洲遂西追天波,畏知说天波走永昌,而己乘间清野缮堞、征援兵。定
洲闻,不敢至永昌,还攻楚雄,不能下。畏知伺贼懈,辄出击,杀伤多。明年,孙可望等入云南,遂据会
城。初,唐王闻畏知抗贼,进授右佥都御史。及可望等至,以畏知同乡,甚重之。寻与刘文秀西略,畏知
拒战败,投水不死,踞而骂。可望下马慰之曰闻公名久吾为讨贼来公能共事相与匡扶明室非有他也畏知瞪
目视之曰绐我尔可望曰不信当折矢誓 乃与至楚雄,略定大理诸郡,使文秀至永昌迎天波归。迤西八府免
屠戮,畏知力也。时永明王已称号于肇庆,而诏令不至。前御史临安任侯议尊可望为国主,以干支..纪年。
畏知愤甚,有所忤,辄抵掌谩骂。可望数欲杀之,李定国、刘文秀为保护得免。岁已丑,可望遗畏知及永
昌故兵部郎中龚彝赴肇庆进可望表,请王封。畏知乃曰:“今晋之上公,而卑李、刘侯爵可也。”会郧国公
高必正等入朝,召使者言:“本朝无异姓封王例.....。自今当与我同心报国,洗去贼名,毋欺朝廷孱弱,我两家
士马足相当也。”又致书可望,词义严正。使者唯唯退,议遂寝。可望不得封,益怒。其年九月,亲率兵至
贵州。明年二月,乃真封可望秦王。畏知旋至自劾,语多侵可望,可望面数之。畏知大愤,除头上冠击可
望,遂被杀。楚雄人以畏知守城功,为立祠以祀。
(节选自《明史·杨畏知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可望下马慰之曰/闻公名久/吾为讨贼来/公能共事/相与匡扶/明室非有他也/畏知瞪目视之曰/绐我/尔可
望曰/不信/当折矢誓/
B.可望下马慰之曰/闻公名久/吾为讨贼来/公能共事/相与匡扶明室/非有他也/畏知瞪目视之曰/绐我尔/可
望曰/不信/当折矢誓/
C.可望下马/慰之曰闻公名久/吾为讨贼来/公能共事/相与匡扶明室/非有他也/畏知瞪目视之曰/绐我/尔可
望曰/不信/当折矢誓/
D.可望下马/慰之曰闻公名久/吾为讨贼来/公能共事/相与匡扶/明室非有他也/畏知瞪目视之曰/绐我尔/可
望曰/不信/当折矢誓/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土官,指封建王朝封赐的、独霸一方的、能世袭的官员或统治者,后此官职用于称呼统治少数民族的官
员。
B.巡抚,指京官巡察地方,后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古时这种京官先外派后成为地方长官的还有刺史、总督
等。
C.干支,即天干地支。于支顺序相配,六十年为一周期。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
“十地支”
D.异姓封王,是指在中央集权时代,当朝皇族以外的、有功社稷的人受封王爵。封异姓为王始于西汉的皇
帝刘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杨畏知平定叛乱,胸有谋略。吾必奎反叛时,他督率军队平叛,等贼寇懈怠才出击,杀死很多贼寇,最
后恢复楚雄,使其伏法。
B.杨畏知兵败投水,坚守节操。孙可望和刘文秀向西攻伐时,他抵御失败,想要以死明志,投水自杀不成
后,就蹲坐着骂他们。
C.杨畏知忠于朝廷,诚心可嘉。他和孙可望平定大理等郡后,派人到永昌迎回沐天波;在任僎提议尊可望
为国主时,他气愤不已。
D.杨畏知守城保民,受民爱敬。他让迤西八府免遭受战乱屠戮;他守城护民有功,楚雄百姓因此感念他,
为他建立祠堂并祭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畏知说天波走永昌,而己乘间清野缮堞、征援兵。(5 分)
(2)畏知旋至自劾,语多侵可望,可望面数之。(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10.(3 分)B (可望下马慰之曰:“闻公名久。吾为讨贼来,公能共事,相与匡扶明室,非有他也。”畏知
瞪目视之曰:“绐我尔。”可望曰:”):“不信,当折矢誓。”)
11.(3 分)C(“十地支”有误,改为“十天干”)
12.(3 分)A (“吾必奎反叛时,他督率军队平叛,等贼寇懈怠才出击”有误,将两件事混淆。)
13.(10 分)(1)杨畏知劝说沐天波奔向永昌,自己趁机转移人口、牲畜、财物、粮食,清除房屋树木,修
缮城蝶,征调援助的军队。(“走(奔向,趋向,到)”“清野(转移据点周围的人口、牲畜、财物、粮食,
清除战地附近的房屋树木等)”各 1 分,句意 3 分。3 分建议细化为“乘间(趁空,利用机会,趁机)”“缮
(修缮,修补,整治)”和句意各 1 分。)
(2)杨畏知随即到达,弹劾自己,说话大多冒犯孙可望,孙可望当面数落他。(“旋(顷刻,随即)”“数(数
落,责备)”各 1 分,句意 3 分。3 分建议细化为“自劾(弹劾自己)”“侵(侵犯,冒犯)”和句意各 1 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杨畏知,是(陕西)宝鸡人。崇祯年间,历任云南副使。乙酉年(1645)秋天,武定土官吾必奎反叛,
连续攻陷禄丰、广通等县以及楚雄府。杨畏知督率军队恢复楚雄,在那里驻军。吾必奎伏法被诛,继而阿
迷土司沙定洲叛乱,占据云南,黔国公沐天波奔往楚雄。巡抚吴兆元不能制伏,答应为他奏请镇守云南。
沙定洲于是向西追击沐天波,杨畏知劝说沐天波奔向永昌,自己趁机转移人口、牲畜、财物、粮食,清除
房屋树木,修缮城堞,征调援助的军队。沙定洲听说后,不敢到永昌,回军攻打楚雄,不能攻下。杨畏知
等待贼寇懈怠,便出城攻击,杀死杀伤很多贼寇。第二年,孙可望等进入云南,便占据了省会城。当初,
唐王听说杨畏知抵抗贼寇,进升他为右签都御史。等到孙可望等人到来,因为杨畏知是可望的同乡,(孙可
望)很敬重他。不久,(孙可望)和刘文秀向西掠夺地盘,杨畏知抵御战败,跳水自杀没有死,蹲坐着骂他
们。孙可望下马慰劳他说:“听到您的盛名很久了。我为讨贼而来,(希望和)您能共事,互相匡扶明王朝,
没有别的。”杨畏知瞪着眼看着他说:“你欺骗我罢了”孙可望说:“不相信的话,我会折断箭发誓。”(杨畏
知)于是和(孙可望)到达楚雄,平定大理等郡,派刘文秀到永昌迎接沐天波回来。迤西八府免于杀戮,
这是杨畏知的功劳。当时永明王已经在肇庆称帝号,然而诏令没有下达。前御史临安任僎提议尊孙可望为
国主,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来纪年。杨畏知非常气愤,有所触犯,便拍掌谩骂。孙可望多次想杀他,李定国、
刘文秀保护他,(他)得以免祸。己丑年,孙可望派杨畏知和永昌原兵部郎中龚彝到肇庆进献孙可望的章表,
请求封王。杨畏知就说:“现在晋升他为上公,而让李定国、刘文秀(比他)低一级封为侯爵就可以了。”
适逢郧国公高必正等人入朝见天子,召来使者说:“本朝没有异性封王的先例。从今以后他应当和我一心报
效国家,洗去贼寇的名声,不要欺负朝廷力量薄弱,我两家的军队足以相抵。”又写信给孙可望,措辞含义
严厉端正。使者唯唯听命而退,议论封王的事于是搁置。孙可望不能被封为王,更加愤怒。这年九月,亲
自率领军队到贵州。第二年二月,便真的封孙可望为秦王。杨畏知随即到达,弹劾自己,说话大多冒犯孙
可望,孙可望当面数落他。杨畏知非常愤恨,去掉头上的冠帽击打孙可望,于是被杀。楚雄人因为杨畏知
守城有功,为他立祠堂祭祀。
山西省吕梁市 2021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桑维翰,洛阳..人。身短面广,非常人,既壮,每对鉴自叹:“七尺之身,安如一尺之面!”试进士..,有
司嫌其姓,黜之。或劝勿试,翰持铁砚示人:“铁砚穿,乃改业。”唐同光中,登进士第。高祖领河阳,辟
为掌书记,历数镇皆从,及建义太原,首预其谋。复遣为书求援于契丹..,果应之。及高祖建号,知枢密院
事。幸夷门,范延光据邺叛,人心恟恟。翰从容谈论,怡怡如也,时皆服其度量。杨光远平邺,朝廷虑兵
骄难制,翰请速散其众,寻移光远镇洛阳。因授翰检校司空,兼侍中,出为相州节度使...。吐浑都督白承福
为契丹所迫,举众内附,高祖方通好于契丹,拒而不纳。镇州节度使安重荣患契丹之强,密与吐浑结,是
时,荣有飞扬跋扈之志。荣抗表请讨契丹,且言吐浑之请。高祖览表,犹豫未决。翰知荣畜奸谋,乃密上
疏。高祖传密旨于翰:“今省所奏,释然如醒。朕计已决,卿可无忧。”少帝嗣位拜中书令再为枢密使封魏
国公事无巨细一以委之然权位既重四方赂遗咸凑其门。由是浇竞辈得以兴谤,间言稍入,翰渐见疏忌。寻
以冯玉为枢密使,以分翰之权。后因帝微有不豫,翰曾密遣中使达意于太后,请为皇弟重睿择师以教道之,
帝疑之。俄玉作相,与翰同在中书。会舍人卢价秩满,玉乃下笔除价为工部侍郎,翰不暑名,玉竟除之,
自此翰与玉不相协。帝以重睿择师傅言于玉,玉遂以词激帝。寻出翰为开封府尹。开运三年,王师降契丹。
张彦泽以前锋骑陷都城,利翰家财,遣兵守之,终为彦泽所害,年四十九。
(节选自《旧五代史》)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少帝嗣位/拜中书令/再为枢密使/封魏国公/事无巨细/一以委之/然权位既重/四方赂遗/咸凑其门
B.少帝嗣位/拜中书/令再为枢密使/封魏国公/事无巨细/一以委之/然权位既重四方/赂遗咸凑其门
C.少帝嗣位/拜中书令/再为枢密使/封魏国公/事无巨细/一以委之/然权位既重四方/赂遗咸凑其门
D.少帝嗣位/拜中书/令再为枢密/使封魏国公/事无巨细/一以委之/然权位既重/四方赂遗/咸凑其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洛阳,因地处洛水之南而得名,又称洛邑、雒阳、洛京等,历史上多个王朝在此建都。
B.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C.契丹,发源于我国东北的游牧民族。唐末,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后称帝,国号契丹。
D.节度使,古代官名,在唐时可总揽一道或数州的军、民、财政,北宋以后职能逐渐弱化。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桑维翰相貌奇特,胸怀大志。他长相不同于一般人,身材短小面部宽长,在科举道路上虽遇挫折却矢志
不渝,最终高中。
B.桑维翰临危不惧,处变不惊。范延光占据邺城造反时,众人都心神不定,人心浮动,而桑维翰却面不改
色,淡然处之。
C.桑维翰追随高祖,深得信任。他做掌书记时就在高祖阵营,首先参与谋划高祖登基,后秘密上书助高祖
决断安重荣一事。
D.桑维翰被人陷害,遭到猜忌。少帝时,因受宵小之辈离间而被少帝疏远,又因少帝生病时为皇弟出谋划
策而被少帝怀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或劝勿试,翰持铁砚示人:“铁砚穿,乃改业。”
(2)张彦泽以前锋骑陷都城,利翰家财,遣兵守之,终为彦泽所害,年四十九。
10.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中书令”“枢密使”都是官职名称,中间不可断开,排除
B、D 两项;“四方”做“赂遗”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 C 项。故选 A 项。
11.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洛阳,因地处洛水之南而得名”
错
误,应是“洛水之北”。阳,表示方位时指山南水北。
12.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少帝生病时为皇弟出谋划策”错误。
由原文“后因帝微有不豫,翰曾密遣中使达意于太后,请为皇弟亚睿择师以教道之”可知,桑维翰是派遣
宫廷使者向太后表达心意,请求为皇弟石重睿选择老师来教育辅导他,并不是“出谋划策”。
13.(1)有人劝说他不要参加考试了,桑维翰拿着铁砚给人看:“铁砚穿透,我才会改变事业。”(“试”“示
人”“改业”各 1 分,句意 2 分)
(2)张彦泽率领前锋骑兵攻陷了都城,贪图桑维翰的家财,派兵看守桑维翰,(桑维翰)最终被张彦泽杀
害,终年四十九岁。(“以”“利”“为……所”各 1 分,句意 2 分)
【文言译文】
桑维翰,是洛阳人。(桑维翰)身材短小面部宽长,样貌不同于寻常之人。成人以后,每每对着镜子自
己叹息说:“身高七尺的人,哪比得上脸长一尺的我!”(桑维翰)参加科举考试,有关官员嫌弃他的姓,罢
黜了他。有人劝说他不要参加考试了桑维翰拿着铁砚给人看:“铁砚穿透,我才会改变事业。”唐庄宗同光
年间,(他)才考中进士。后晋高祖石敬瑭统领河阳,(桑维翰)被征召任掌书记。(高祖)历经几个城镇他
都跟随着,到高祖在太原登上帝位,(桑维翰)首先参与谋划。(高祖)又派他写信向契开请求援救,(契丹)
果然答应了他的请求。等到晋高祖建立国号,诏令(桑维翰)主持枢密院事务。(高祖)驾临夷门时。范延
光占据邺域反叛,人心喧扰不安。桑维翰从容自若地谈人论事,十分和顺的样子,人们都叹服他的气量胆
识。杨光远平定邺城,朝延考虑到士兵骄纵很难控制,桑维翰请求迅速散去他的部众。不久,调杨光远镇
守洛阳。于是授任桑维翰检校司空,兼任侍中,出朝任相州节度使。吐浑都督白承福被契丹逼迫。率领徒
众入关,依附后晋。高祖正与契丹往来和好,就拒绝吐浑的归附不予接纳。镇州节度使安重荣担心契丹的
强大,秘密与吐浑交往。这时,安重荣有专横跋扈图谋不轨的想法。安重荣上表请求讨伐契丹,并且说了
吐浑的请求。高祖看完奏表后。犹豫不决。桑维翰知道安重荣心怀奸计,于是就秘密地上书进言。高祖对
桑维翰传达密旨:“现在细读了你的奏章,我心中的疑虑消释,(现在)就像睡醒了一样平静。我的计谋已
经决定,你不必担心了。”少帝石重贵即位。(桑维翰)被任命为中书令,又任枢密使,封为魏国公。(皇帝)
无论事情大小,全部委托给他。然而权力地位显赫以后,各地贿赂馈赠的东西,都汇集到他的门下。因此,
那些轻薄浮躁的人得以借机兴起诽谤,离间之言逐渐传入皇帝耳中,桑维翰渐渐被疏远猜忌。不久任用冯
玉为枢密使,以此削弱桑维翰的权力。后来因少帝稍有不适,桑维翰曾经暗地里派遣宫延使者向太后表达
心意,请求为皇弟石重睿选择老师来教育辅导他,少帝因此怀疑桑维翰(怀有异心)。不久冯玉做了宰相。
与桑维翰都在中书省。恰逢舍人卢价任职期满。冯玉就提笔授予卢价工部侍郎之职,桑维翰不签名,冯玉
终究任命了卢价。自此桑维翰与冯玉的关系更加不和谐。少帝把石重睿选择老师的事告诉了冯玉。冯玉于
是用言语刺激少帝。不久,少帝就派桑维翰出京任开时府尹。开运三年,后晋的军队投降契丹。张彦泽率
领前锋骑兵攻陷了都城,贪图桑维翰的家财,派兵看守桑维翰。(桑维翰)最终被张彦泽杀害,终年四十九
岁。
山西省晋中市 2021 届高三下学期 5 月统一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梅峐记
峐,即所谓侧掌而裆脐者也。南于墓,径可百步,高与脐等,而掌末适直墓门。山盖得此,乃环合而
雄深,其中始圆窊,可田可池。无则枯短直露,举不足观也。初土人铲腰为田。庚子秋,余得之,始复旧。
相其势若植巨木,则婉秀为所夺。且前山之云委而波属者皆蔽矣,乃种梅焉,至今四年,于是峐 之上乃
无非梅者。
梅之初也,府君..蓄盆梅一,修逾尺,大如指,千叶而白花。一日,先孺人抚而言曰:“凡物皆有全量。
使夭阙不尽其性者,皆人为害之也。”因出植篱间。越年,其条大发;又越年,行树下而冠已无碍。余因
雨水前削枝之近土者,半夹以石,深拥之。期年发,拥其根者三而得一或二焉。乃斫而树之,树者又如是
分之,因是尧湾寓宅多有梅。其祖树当丁酉六月,花一枝,是秋余举于乡。及庚子,先孺人弃养..,遂不花,
明日乃枯以死。木之可感也如是。今此峐之或乔或稚者,皆其子孙也。
忆余在十年前,结草亭于寓东大枣下,左右植梅五六株。割前之田为方池,中菰莲而上萱柳。每春夏
叶茂,枝撑相交,一亭皆绿。先孺人或坐梅下,纺棉绩麻;或行梅边,摘花弄孙子。及秋霁冬晴,则又架
竹槎枒间,曝衣襦,干旨蓄,徐徐然来往其际。亭之外皆圃.,中植者患妨菜,则以余酷护也。时余出,稍
芟之,家人闲举以为笑。至今皆移来此。某某株为所倚而抚者,某枝为所芟者,某槎枒为所架竹者,宛宛
皆能记识。而据峐北望累然一丘音容莫复徒使兹峐为瑶林为雪海过焉者啧啧道山中之胜能无悲乎!详述之,
以见诸梅之能尽其性者,皆出自先孺人手也。峐者,寓陟瞻之意。屺、峐同字义,盖依《毛诗..》云。(选自
清•郑珍《巢经巢文集》卷三,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而据峐北/望累然一丘/音容莫复徒使/兹峐为瑶林为雪海/过焉者啧啧道/山中之胜能无悲乎
B.而据峐北望/累然一丘音容/莫复徒使兹峐为瑶林/为雪海过焉者/啧啧道山中之胜/能无悲乎
C.而据峐北望/累然一丘/音容莫复/徒使兹峐为瑶林/为雪海/过焉者啧喷道山中之胜/能无悲乎
D.而据峐北/望累然一丘音容/莫复徒使/兹峐为瑶林/为雪海过焉者喷喷道/山中之胜能无悲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府君:古时对已故男子的尊称。文中与“孺人”对举.是作者指称已故的父亲。
B.弃养:父母逝世的婉词,谓父母死亡,子女不得奉养。文中是说庚子年母亲去世。
C.圃:古人常“囿圃”并称,据“中植者患妨菜”可知,“圃”为种菜蔬等的园子。
D.《毛诗》:毛亨、毛苌辑注《诗经》的著作,据本文推知该书主要注解字的音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峐”是直径大约百步、高与肚脐相当的无草木的小山,一开始当地人铲山腰为田地,作者获得后,才
恢复旧貌,大量种植梅花。
B. 峐上之梅源于作者父亲种的一株盆梅,作者把它移出篱笆间,经过几年发展,不仅尧湾寓宅有很多梅树,
峐上也布满大小高低的梅树。
C.作者曾在枣树下修建草亭,左右植梅;将亭前的田修成方池,中间种菰莲,池边植萱柳。春夏时节枝叶
茂盛,整个亭子绿意盎然。
D.文章情感真切.韵味深厚,既记述了梅峐的由来,又因物思人,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充满梅树依旧、
亲人音容不复的感伤。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先孺人抚而言曰:“凡物皆有全量。使夭阏不尽其性者,皆人为害之也。”
(2)及秋霁冬晴,则又架竹槎枒间,曝衣襦,干旨蓄,徐徐然来往其际。
10.C[原文标点:而据峐北望,累然一丘,音容莫复,徒使兹峐为瑶林,为雪海,过焉者啧啧道山中之胜,
能无悲乎!]
11.D[“据本文推知该书主要注解字的音义”错。]
12.B[“作者把它移出篱笆间”错,由原文“因出植篱间”可知,应是作者把梅从盆中移出并栽种在篱笆中
间。]
13.(1)先母抚摸着盆梅说:“大凡万物都有发展的限度。使得它们受阻中断不能尽其本性的,都是人为的
损害。”(每句 1 分,语句顺畅 1 分)(2)等到秋冬季节天放晴,就又在枝杈间架上竹竿,暴晒衣物,晾干贮
藏的美好食品,不急不慌地来往于其间。(每句 1 分)解析得分点:(1)“先”“抚”“凡”“全量”“夭
阏”“尽”“害”及判断句,得分点译错,本句 1 分即扣除,“全量”译为“完整的命数”亦可。(2)“霁”、
介宾后置句、“曝”“干”“旨蓄”“徐徐然”及介宾后置句,得分点译错,本句 1 分即扣除。
参考译文
峐(无草木的山),就是我所说的形状如同侧掌一样并且和裆脐一般高的小山。向南走到达墓地,直径
大约一百步,高度与肚脐相当,类似于手掌末端的地方正好对着墓门。这个小山正因如此,才四面环合而
宏大幽深,其中最初的一块圆形洼地,可以作为耕田,也可以作为池塘。没有耕种时则显得干枯短小,平
白裸露,抬头看并没有什么值得观赏之处。开始当地人把这个小山的山腰铲为田地。道光二十年(1840)秋
天,我得到了这个小山,使其复旧如初。我看这个小山的地势,如果用来种植高大的树木,那么这小山的
秀丽就会为它们所占据。并且前面的山如云之相叠,如波之相接的景色,将全被它们遮蔽,于是种上了梅
花,到今天已经四年了,于是现在山上没有一处不是梅花了。
最开始的那株梅花,是我父亲种的一株盆梅,高超过一尺,花朵大如手指,千叶且白花。一天,先母
抚摸着盆梅说:“大凡万物都有发展的限度。使得它们受阻中断不能尽其本性的,都是人为的损害。”于
是我把它移出并种植在篱笆中间。过了一年,它的枝条长得很茂盛;又过了一年,在树下行走,即使戴着
帽子也没有阻碍。我因为在雨水之前把梅树靠近地面的枝条进行削剪,并将其半夹用石头深拥在土里。过
了一年,这些枝条发出了芽,我拥在土里的枝条三根的可获得一棵或两棵树苗。于是把它们砍下来栽种上,
再由它们进行压枝分得更多的树苗,因此尧湾寓宅有很多梅花。这些树的祖树在丁酉年六月,开了一枝花,
这一年我考中了乡试。到了庚子年,我母亲去世,就不再开花,第二天竟然枯死了。树木之感于人便像这
样。如今这个小山上的或高大或幼小的梅树,都是它的子孙。
回忆我在十年前,在住所东边的大枣树下修建了一间草亭,在其左右两边各种了五六株梅。将亭前的
田地修成方池,中间种上菰莲,池边植上萱柳。每年春夏时节,枝叶茂盛,枝干之间相互支撑,相交相连,
整个亭子绿意盎然。先母有时坐在梅树下,纺棉搓麻;有时在梅树下行走,摘下梅花逗弄子孙。等到秋冬
季节天放晴,就又在枝杈间架上竹竿,暴晒衣物,晾干贮藏的美好食品,不急不慌地来往于其间。草亭之
外全是菜园,家人担心种在菜园里的梅树会妨害蔬菜的生长,但是因为我极力保护的缘故(不敢多说什么)。
等我出去的时候,家人就稍微剪掉一些树的枝叶,家里人在闲着的时候会把这件事拿出来说笑。现在全把
它们移植到这个小山上了。某某株曾被谁倚靠并抚摸过,某树枝曾被谁剪过,某枝杈曾是架竹晒衣的,仿
佛全都能记起来。站在小山上向北望,曾经光秃秃的一座小山,没有了原来的样貌,空使这个小山变成了
一座仙境,一片雪海,路过此处的人都称道山中的胜景,对此我能不感到悲伤吗?详细说来,之所以能够见
到这些梅花尽情地施展其本性,都是因为我的母亲啊!峐这个字,寓有思亲之意。屺、峐两字同义,这个是
根据《毛诗》中的说法而来的。
山西省 2020-2021 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调研语文试题(A 卷)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滕宗谅,字子京,河南人。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其后仲淹称其才,乃以泰州军事推官召试学士院。
改大理寺丞,迁殿中丞。会禁中火,诏劾火所从起,宗谅上疏谏。宗谅曰:“伏见掖庭..遗烬,延炽宫闼,虽
沿人事,实系天时。诏书亟下,引咎涤瑕,中外莫不感动。然而诏狱..未释,鞫讯尚严,恐违上天垂戒之意,
累两宫好生之德。且妇人来弱,箠楚..之下,何求不可,万一怀冤,足累和气。祥符中宫掖火先帝尝索其类
置之法矣若防患以刑而止岂复有今日之虞哉况变警之来近在禁掖诚愿修政以禳之思患以防之 凡逮系者特
从原免,庶灾变可销而福祥来格也。”疏奏,仁宗为罢诏狱。宗谅后迁左司谏,坐言宫禁事不实,降尚书祠
部员外郎、知信州。与范讽雅相善,及讽贬,宗谅降监池州酒。久之,通判江宁府,徒知湖州。元昊反,
除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知泾州。葛怀敏军败于定川,诸郡震恐,宗谅顾城中兵少,乃集农民数千戎服
乘城,又募勇敢,谍知寇远近及其形势,檄报旁郡使为备。会范仲淹自环庆引蕃汉兵来援,时天阴晦十余
日,人情忧沮,宗谅乃设牛酒迎犒士卒;又籍定川战没者于佛寺祭酹之,厚抚其挚,使各得所,于是边民
稍安。御史梁坚劾奏宗谅前在泾州费公钱,及遣中使检视,乃始至部日,以故事犒赉诸部属羌,又间以馈
遗游士故人。仲淹时参知政事,力救之,止降一官,知虢州。御史中丞王拱辰论奏不已,复徙岳州,稍迁
苏州,卒。宗谅尚气,倜傥自任,好施与,及卒,无余财。所莅州喜建学,而湖州最盛,学者倾江、淮间。
有谏疏..二十余篇。
(节选自《宋史·滕宗谅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祥符中/宫掖火/先帝尝索其类置之法矣/若防患以刑而止/岂复有今日之虞哉/况变警之来/近在禁掖/诚
愿修政以禳之/思患以防之/
B. 祥符中/宫掖火/先帝尝索其类置之/法矣/若防患以刑而止/岂复有今日之虞哉况变警之来近/在禁掖/诚
愿修政以禳之/思患以防之/
C. 祥符中/宫掖火/先帝尝索其类置之/法矣/若防患以刑而止/岂复有今日之虞哉/况变警之来近/在禁掖/
诚愿修政以禳之思/患以防之/
D. 祥符中/宫掖火/先帝尝索其类置之法矣/若防患以刑而止/岂复有今日之虞哉况变警之来/近在禁掖/诚
愿修政以禳之思/患以防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掖庭,既指皇官中的旁舍,嫔妃居住的地方,也泛指皇宫、文中此处非泛指。
B. 诏狱,奉皇帝命令关押犯人的牢狱,即关押死刑犯等特大罪犯的监狱。
C. 箠楚,同“锤楚”,古代刑罚所用的器具,又称杖刑,此处是施以杖刑。
D. 谏疏,直言规劝为谏,分条陈述为疏,谏疏就是直言规劝、条陈得失的奏章。
12. 下列对原之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滕宗谅秉公直言,善于劝谏。禁中失火而大兴诏狱,他上疏劝谏,从人祸与天灾等方面分析,陈述严刑
之害,指出防火之法,终使皇帝纳谏。
B. 滕宗谅直面危局,安民稳边。城中兵少又遇连阻雨,守军意志颓丧,他设宴激励士卒,祭奠牺牲将士,
厚恤家属,安定了民心,稳固了边防。
C. 滕宗谅处变不惊,应对有方。葛怀敏兵败,周边各郡非常惊慌,他沉着应战,不仅动员数千百姓共同守
城,而且兼顾大局,为周边郡县出力。
D. 滕宗谅清廉自守,重视文教。他崇尚气节,乐善好施,死后家无余财;他在任职的州县都要建立学堂,
其中以湖州所建的学堂最为兴盛。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鞫讯尚严,恐违上天垂戒之意,累两宫好生之德。
(2)又募勇敢,谍知寇远近及其形势,檄报旁郡使为备。
【答案】10. A 11. B 12. B
13. (1)审讯还很严苛,恐怕违背了上天赐下的警戒之意,损害了两宫好生的德性。
(2)又招募勇敢之士,秘密探查到贼寇的远近及其军情,用檄文告诉近邻州都让他们做好防备。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原句翻译为:祥符(1008~1016)年间,宫中偏殿失火,先帝曾经求取同类的事情用古法进行处理,如果
用刑罚防止忧患,怎么会再有现在的担心呢?况且灾变警告的出现,近在宫中边门,我衷心希望朝廷能够
整治朝政来进行祈祷,多想想如何防患于未然。
“今日之虞哉”译为“现在的担心呢?”“哉”为句末语气词,需要在其后断开,排除 BD;
“思患以防之”与上文“修政以禳之”结构一致,故应在“思”之前断开,排除 C。
故选 A。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B.“诏狱,奉皇帝命令关押犯人的牢狱,即关押死刑犯等特大罪犯的监狱。”错误,诏狱,为奉皇帝诏书、
指示羁押王公、大臣及重大案件涉嫌人犯的监狱,主要是指九卿、郡守一级的二千石高官有罪,需皇帝下
诏书始能关押的案子。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城中兵少又遇连阻雨 守军意志颓丧,他设宴激励士卒,祭奠牺牲将士,厚恤家属,安定了民心,稳固
了边防。”错误,由原文“会范仲淹自环庆引蕃汉兵来援,时天阴晦十余日,人情忧沮,宗谅乃设牛酒迎犒
士卒;又籍定川战没者于佛寺祭酹之,厚抚其挚,使各得所,于是边民稍安。”可知,是将在定川战役中牺
牲的将士造成名册在佛寺中进行祭祀祭奠,对其家小很好地安抚,让他们各得其所,这样边境的民众才逐
渐安定下来。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句中,“违”,违背;“垂戒”,警戒;“累”,损害
(2)句中,“勇敢”,勇敢之士;“谍知”,秘密探查;“檄”,作状语,用檄文;“报”,告诉。
参考译文:
滕宗谅字子京,河南人。与范伸淹同年考中进士,后来范仲淹称赏他的方华(并加以推荐),于是以泰
州军事推官的身份召试学士院。改任大理寺丞,又调任殿中丞。逢宫中失火,朝廷下诏追查失火的原因,
宗谅上疏劝谏。宗谅说:“我看见旁边厅堂遗落的灰烬,扩展燃烧到了宫门,虽说由于人事,实际上关系着
天时。朝廷立刻领布诏书,承担错误洗清过失,朝廷内外没有不受感动的。然而朝廷没有颁布诏书打开监
牢,释放囚犯,审讯还很严苛,恐怕违背了上天赐下的警戒之意,有损两宫好生的德性。况且妇人本来柔
顺软弱,严刑拷打之下什么口供都可以获得,万一蒙受冤情,足以损伤和气。祥符(1008~1016)年间,
宫中偏殿失火,先帝曾经求取同类的事情用古法进行处理,如果用刑罚防止忧患,怎么会再有现在的担心
呢?况且灾变警告的出现,近在宫中边门,我衷心希望朝廷能够整治朝政来进行祈祷,多想想如何防患于未
然。凡是被朝廷逮捕关押的囚犯都给予特赦豁免,这样或许灾变可以消除而幸福吉祥得以来临。”谏疏奏上,
仁宗皇帝因此释放了囚犯。滕宗谅后来升为左司谏,由于上疏说宫禁事不符合事实而犯错,降职为尚书祠
部员外郎、任信州知州。滕宗谅与范讽向来友善,当范讽被贬,滕宗谅(受牵连)降职为池州监酒。过了
很长一段时间,任江宁府通判,改任湖州知州。元昊谋反(时),升为刑部员外郎、当值集贤院、任泾州知
州。葛怀敏在定川被叛军击败,周边各郡震谅恐慌,滕宗谅看到域中军队很少,就招募数千农民穿上军装
登城,又招募勇敢之士,秘密探查到贼寇的远近及其军情,用檄文告诉邻近州郡让他们做好防备。恰逢范
仲淹从环庆率领蕃汉兵来援助,那时已经连续十余天天气阴沉昏暗,守军心情忧郁,意志颓丧,滕宗谅于
是摆宴席,杀牛摆酒来欢迎、犒劳士卒;又将在定川战役中牺牲的将士造成名册在佛寺中进行祭祀祭奠,
对其家小很好地安抚,让他们各得其所,这样边境的民众才逐渐安定下来。御史梁坚上奏弹劾滕宗谅从前
在泾州耗费公钱,朝廷立即派遣中使前去检查巡视,中使到达之日,滕宗谅正按照惯例犒赏其羌人部属,
又偶尔对其游士故人进行馈赠。范仲淹当时任参知政事,极力挽救滕宗谅,因此滕宗谅只降了一级,担任
虢州知州。御史中丞王拱辰继续不断上奏,又改调岳州,不久又调到苏州,死于苏州任上。滕宗谅崇尚气
节,自任潇洒,乐善好施,到死的时候,家中没有任何多余的财产。滕宗谅所到州县喜欢建立学堂,以湖
州最兴盛,求学的人遍及江、淮之间。身后留下谏疏二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