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5月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广东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5月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ID:692575

大小:121.5 KB

页数:26页

时间:2021-05-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文言文阅读专题 广东省珠海市 2021 届高三 5 月第二次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殁。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 阵殁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 使。真宗即位,召还,以其勤养母老,赐以上尊酒茶米。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入,诸将与 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①合战。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 “临难无苟免。”遂决战。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殁焉,时车驾驻大名, 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继英等谢曰:“臣父不能 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拏②,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恻然曰:“尔父死王事, 赠赏之典,所宜加厚。”顾谓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埸,身复战殁,世有忠节,深可嘉也。”保裔谨厚好 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屡经战阵,身被七 十创。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殁后,亲吏鬻器玩以偿。上知之,乃复厚赐焉。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 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之,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 战,敌乃退。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殁,而吾 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 【注】①诘朝,即诘旦;平明,清晨。 ②拏,通“孥”,儿子。 (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殁/诏以保裔代父职/从 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 B.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殁/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 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 C.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殁/诏以保裔代父/职从 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 D.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殁/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 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领,中国古代官职兼任的一种说法,多为以高等职位兼任低等职位,如知州兼任观察使。B.废朝,中 国古代重要大臣去世后,皇帝为表哀悼之情,暂时停止朝会,时间有长有短。C.侍中,中国古代官职名, 唐时为门下省长官,相当于宰相,宋时沿用,但很少授予。D.申,中国古代的计时方式十二时辰之一, 相当于现在的下午五时至七时,亦称哺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康保裔出身将门,满门忠烈。他的祖父、父亲都是带兵打仗的将军,且都亡于阵中,他 也在与契丹的作战中阵亡。 B.康保裔作战勇猛,不畏牺牲。在被契丹军队围困后,部下将领劝他更换甲衣,骑快马突 围,但被他拒绝了,最后英勇战死。 C.康保裔曾经抓着一把三十支一束的箭,踌躇满志搭弓射箭,那些箭的箭头追着箭尾接连 着落下,人们都钦服他的射术之妙。 D.康保裔以身赴难,感人至深。他战死后,皇上非常痛心,给他的儿子封了官。李重贵虽 有战功,也不忍向皇上请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上恻然曰:“尔父死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 (2)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殁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14. 康保裔的勇猛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3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0.【参考答案】A 【试题分析】标点应为“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殁,诏以保裔 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 11. 【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申时相当于现在的下午三时至五时。 12. 【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原文说“引满以射”,意思是:拉满弓一一射去。 13.【参考答案】 (1)皇上伤感地说:“你们的父亲是为国而死的,按赠赏规定,是应该加以厚赏的。”(恻然 1 分,典 1 分,句意 2 分) (2)曾经借公家的十万钱慰劳军队,他牺牲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引 1 分,“亲吏”1 分,“鬻”1 分,句意 2 分) 14.【参考答案】①康保裔和契丹兵交战,血战至死。②康保裔骑马射箭,百发百中。③康保裔多次经历战 阵,身上带着七十处伤口。(每点 1 分) 参考译文: 康保裔,是河南洛阳人。他的祖父康志忠,在讨伐王都时战死。他的父亲康再遇,在跟随太祖征讨李 筠时,又死于战场。保裔在周朝屡次立下战功,等到康再遇阵亡,皇上诏令让康保裔代替父亲之职,跟随 石守信攻破泽州,又跟随各位将领在石岭关打败契丹,担任登州刺史之职。不久任代州知州,接着调任深 州知州,担任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之后,将他召回,因为他能勤勉地赡养年老的母亲,皇上赐给他家上 好的酒、茶和米。还发诏令褒奖他,让他担任高阳关都部署。 契丹兵大举入侵,各位将领与契丹兵在河间作战,康保裔遴选精锐兵力赶赴战场,恰逢天将黑,与诸 将约定第二天早晨联合作战。次日黎明时,契丹把康保裔包围了好几重,康保裔的手下劝他换甲衣、骑快 马冲出去,保裔说:“面临灾难,不可苟且偷生。”于是与敌人决战。战斗进行了两天,杀死杀伤敌人很 多,踏践起的尘土足有二尺深,手下的士兵兵全都用光了箭,但援兵还是没有来,于是就牺牲在那里。当 时皇上的车驾停驻在大名,皇上听到康保裔牺牲的消息,震惊哀悼,停止上朝了两天,并赠予保裔侍中之 职。皇上还让康保裔的儿子康继英担任六宅使、顺州刺史,让康继彬担任洛苑使。康继英等感谢皇上说曰: “我们的父亲父不能在决战中胜利,而是战死了,陛下没有因此而对他的儿女治罪,就是大幸了,但是我 们还是承蒙了皇上非同寻常的恩典!”于是悲伤流泪,匍匐在地不能起身。皇上伤感地说:“你们的父亲 是为国而死的,按赠赏规定,是应该加以厚赏的。”回头对侍臣们说:“保裔的父亲、祖父都战死在疆埸, 他自己又在战斗中牺牲,世代代都体现出忠节,非常值得嘉奖。” 保裔谨慎厚道,讲究礼节,喜欢结交宾客,善于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没有射不中的。康保裔曾经抓 着一把三十支一束的箭,拉满弓一一射去,那些箭的箭头追着箭尾接连着落下,人们都钦服他的射术之妙。 多次经历战阵,身上带着七十处伤口。曾经借公家的十万钱慰劳军队,他牺牲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 玩来偿还。皇上知道这件事后,就又对保裔家优厚赏赐。 正当康保裔与契丹人血战时,援兵却没有来,只有张凝、李重贵率领军队与他作策应,他们也遭遇契 丹兵并与之作战。康保裔被敌人覆没时,李重贵与张凝赶去救援,却腹背受敌,从申时杀到寅时,才把敌 人击退。当时各位将领多半丢失了自己的部队,只有李重贵与张凝保全部队回到驻地。张凝提议上书报告 将士们立功的情况,李重贵深深叹息说:“大将都陷于敌阵战死了,我们这些人却想计较功劳,有什么脸 面啊!”皇帝听说了这事,嘉奖了李重贵与张凝。 广东省(新高考)2021 届高三 5 月卫冕联考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赵宏伟,字子英,甘陵人。至元十三年,国兵攻宋,宏伟以书谒元帅宋都于军中,奇之,俾以兵略地 临江。至吉州,宋主将管忠节、路分..邹超悉众出战,宏伟败之,追北二十余里,薄其城,示以祸福,知州 周天骥以城降。宋都嘉宏伟有功,赏银三十两,署.为吉州参佐官。吉民有为乱者宏伟设伏桥下以火攻之贼 战退走伏发众蹂践几尽乘胜捣其巢穴余党悉出拒战宏伟旋兵袭其背斩其渠魁一州遂安。宋厢禁军总管王昌、 勇敢军总管张云诱新附五营军为乱。事觉,昌就擒;宏伟夜袭云,斩首以献,俘其党五百人。宋都欲尽诛 之,宏伟曰:“此属诖误,非得已也,今悉就诛,何以安反侧?”众得免死。以功授太和县尹。十七年,改 衡州路总管府治中。群盗出没其境,宏伟计其地,兴屯田..,民既足食,盗亦为农,郡遂宁谧。大德五年, 起佥浙西道肃政廉访司事。镇江旱,蠲民租九万余石。吏畏飞语,复征于民,民无所出,行台令宏伟核实, 卒蠲之。大风海溢,润、常、江阴等州庐舍多荡没,民乏食。宏伟将发廪以赈,有司以来得报为辞,宏伟 曰:“民旦暮饥,擅发有罪,我先坐。”遂发之,全活者十余万。迁江南行台都事。十一年,江南大饥,宏 伟请以赃罚..钱赈之,民赖以生。至大二年,召为内台都事。仁宗在东宫时,闻其名,遏之甚厚,常以字呼 之。及出为浙东廉访副使,陛辞之日,仁宗出币帛,俾择所欲者即赐之。宏伟至浙东,闻郡人许谦得朱熹 道学之传,延致为师,于是人知向慕。皇庆二年,致仕。泰定三年卒,年八十三,追封天水郡侯,溢贞献。 (节选自《元史·赵宏伟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吉民有为乱者/宏伟设伏/桥下以火攻之/贼战退走/伏发/众蹂践几尽/乘胜捣其巢穴/余 党悉出拒战/宏伟旋/兵袭其背/斩其渠魁/ B.吉民有为乱者/宏伟设伏/桥下以火攻之/贼战退走/伏发/众蹂践几尽/乘胜捣其巢穴/余 党悉出拒战/宏伟旋兵袭其背/斩其渠魁/ C.吉民有为乱者/宏伟设伏桥下/以火攻之/贼战退走/伏发/众蹂践几尽/乘胜捣其巢穴/余 党悉出拒战/宏伟旋兵袭其背/斩其渠魁/ D.吉民有为乱者/宏伟设伏桥下/以火攻之/贼战退走/伏发/众蹂践几尽/乘胜捣其巢穴/余 党悉出拒战/宏伟旋/兵袭其背/斩其渠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路分,官职名,路级行政区域的武官,宋、元时亦指该行政区域的范围。 B.署,有部署、签署、办理公务的机关等义,文中指代理、暂任或试充官职。 C.屯田,汉以后历代政府聚集无业者在相关地区种地,或招募农民种地。 D.赃罚,追查并收缴的罪犯的赃款、赃物及处罚的财物,赵宏伟以此赈灾。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赵宏伟主动请缨,破敌荣立战功。元军攻宋,赵宏伟给元军主帅宋都写信并到军营拜谒,宋都认为他 不一般,让他带兵夺取临江,他接连取胜。 B.赵宏伟果断勇决,平乱出其不意。宋厢禁军总管王昌、勇敢军总管张云引诱新归附的五营军作乱, 在王昌被抓后,赵宏伟夜晚偷袭,斩杀张云。 C.赵宏伟反对滥杀,注重安顿抚慰。宋都想把王昌、张云的五百同党都杀掉,赵宏伟认为他们是被连 累的,杀了不能安定不顺服的人,众人免死。 D 赵宏伟善于治理,多次赈济百姓。任职衡州时,赵宏伟兴办屯田,盗贼因有活路而止息;任职镇江、 润州、常州、江阴等地时,他多次开仓放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宏伟败之,追北二十余里,薄其城,示以祸福,知州周天骥以城降。(4 分) (2)及出为浙东廉访副使,陛辞之日,仁宗出币帛,俾择所欲者即赐之。(4 分) 14、赵宏伟任职浙东时,在文化教育方面有怎样的做法?结果如何?请简要说明。(3 分) 10. C【解析】从语法来看,“桥下”是设伏的状语,表示设伏的地点,不是“以火攻之”的状语,故“设伏 桥下”中间不能断,排除 A,B 项;从语境来看,吉州有作乱的民众,赵宏伟把他们打败了,故“宏伟旋兵 袭其背”和“斩其渠魁”间断,如在“宏伟旋”“兵袭其背”斩其渠魁”间断,就是赵宏伟遭到偷袭,自己 的主将被斩,意思就变了,排除 A、D 项。 11 C【解析】“聚集无业者在相关地区种地”错,应是“调集兵士在驻扎的地区种地或者招募农民种地”。 12、 D【解析】分析失当,“他多次开仓放粮”错,在镇江,是免除百姓的租税,不是开仓放粮。 13、(1)赵宏伟打败了他们,追逐败兵二十多里,迫近他们的城池,把祸福的情况告诉他们,知州周天骥献 城 投降。(“北”“薄”“以城降”各 1 分,句意 1 分) (2)等到赵宏伟出京任浙东廉访副使,上殿辞别皇帝那一天,仁宗拿出缯帛,让他挑选他想要的就赐给他。 (“陛辞”“币帛”“俾”各 1 分,句意 1 分) 14、①邀请精通朱熹道学的许谦做老师。(2 分)②吸引了众多人士学习道学。(1 分) 【参考译文】 赵宏伟,字子英,是甘陵人,至元十三年,元军攻宋,赵宏伟给元军主帅宋都写信并到军营中拜谒, 宋都认为他不一般,让他带兵夺取临江。到了吉州,宋主将管忠节、路分邹超带领全部军兵出战,赵宏伟 打败了他们,追逐败兵二十多里,迫近他们的城池,把祸福的情况告诉他们,知州周天骥献城投降宋都赞 许赵宏伟有功,赏银三十两,让他暂任吉州参佐官。吉州有作乱的民众,赵宏伟在桥下设置埋伏,用火烧 他们,作乱的人战退逃走,埋伏的士兵冲出来,敌人被蹂躏而死几乎净尽,赵宏伟乘胜去捣毁他们的巢穴, 剩余的贼众都冲出来抵御抗击,赵宏伟让军队绕过去在他们后面袭击,斩杀了他们的头目,全州就安定下 来。宋厢禁军总管王昌、勇敢军总管张云引诱新近依附的五营军作乱。事情被发觉,王昌被擒拿;赵宏伟 夜晚袭击张云,斩首献上,俘虏他们的五百同党。宋都想把他们都杀掉,赵宏伟说:“这些人是被连累的, 迫不得已,现在把他们都杀掉,怎么安定不顺服的人呢?”众人得以免死。赵宏伟因功被任命为太和县尹。 至元十七年,赵宏伟改任衡州路总管府治中成群的盗贼在他的辖境内出没,赵宏伟计算了那里的土地,兴 办屯田,百姓吃饱以后,盗贼也就务农了,郡里就安宁平静了。大德五年,赵宏伟起任佥浙西道肃政廉访 司事。镇江发生旱灾,他免除百姓租粮九万多石。官员害怕流言蜚语,又向百姓征收,百姓没有办法拿出 来,行台命令赵宏伟核实,最终还是免除了。因为刮大风海水涨溢,润州、常州、江阴等州房舍有很多被 冲 毁,百姓缺少食物。赵宏伟要打开粮仓赈济百姓,有关部门以没有得到朝廷回复为理由推辞,赵宏伟说: “百 姓整天挨饿,如果擅自开仓有罪过,我先承担罪责。”于是打开粮仓,保全救活的人有十多万。赵宏伟被提 升为江南行台都事;大德十一年,江南发生大饥荒,赵宏伟请求用追赃罚款赈济百姓,百姓赖以活命。 至大二年,朝延召他任内台都事,仁宗在东宫的时候,听说了他的名声,对待他很是优厚,常常用字称 呼他。等到赵宏伟出京任浙东廉访副使。上殿辞别皇帝那一天,仁宗拿出缯帛,让他挑选他想要的就赐给 他。赵宏伟到浙东以后,听说郡里人许谦得到了朱熹道学的真传,邀请他做老师,于是人人知道应向往仰 慕朱熹道学。皇庆二年,赵宏伟辞官归家。泰定三年去世,享年八十三岁,朝廷追封他为天水郡侯,定其 谥号为贞献。 广东省汕头市重点高中 2021 届高三下学期 5 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父病绵历旬月,玄龄尽心药膳, 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 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 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 稿草。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三年,拜太子少 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 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已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 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加玄龄 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 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救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 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 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二十二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 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 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侯问。 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 (节选自《旧唐书·房玄龄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二十二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 座乃下/ B.二十二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 御座乃下/ C.二十二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 御座乃下/ D.二十二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 座乃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春宫,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后借指储君,也称“东宫”。因“东”时属春,色属“青”,故又称“青 宫”。在西汉,因皇太后的长乐宫在未央宫东,故也用“东宫”指称皇太后。 B.门下省,原为皇帝的侍从机构,南北朝时权力逐渐扩大。隋唐时成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 负责执行诏令。 C.昭陵,唐太宗与皇后的合葬陵墓,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共有 180 余座陪葬墓,如房玄龄、魏征、李靖等陪葬墓都在其中。 D.尚,指管理帝王的事物,文中的“尚食”指管理帝王的饮食之事,类似还有尚衣、尚方、尚飨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房玄龄尊老尽孝,笃行孝道。他父亲曾经长时间生病,房玄龄将自己的心思全部用在父亲的药物和 膳食上,不曾脱衣服睡过一次好觉。 B.房玄龄竭忠尽智,实乃良相。遇到谋臣和猛将房玄龄就私下去跟他们结交,监修国史通晓吏事,平 等对待旁人,审定法令务求宽严相济。 C.房玄龄行文流畅,才华超群。在秦王府中常负责管理文书,每逢写军书奏章,停马立即可成。文字 简约,义理充足,不需要打草稿。 D.房玄龄虔诚恭敬,尽节竭诚。自从负责总领百官的事务以后,他对人对事尽心尽力,不让一个人才 失去应处的位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 (2)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 14.唐太宗李世民这样评价房玄龄:“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在房玄龄病情不断加重时,唐太宗是如 何对待这一功臣的?(3 分) 10.D(本题中,“驾幸玉华宫”,“玉华宫”是“驾幸”的宾语,后面应该断开,排除 AB;“诏令卧总留 台”,“总留台”是“卧”的后置状语,不能断开,排除 C。本句译为:贞观二十三年,皇上驾临玉华 宫,当时玄龄老病复发,皇上下诏令他睡在总留台。到他渐渐病重,玄龄追赴玉华宫,坐偏轿入殿, 将近到皇帝御座才下轿。) 11.B(“隋唐时成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负责执行诏令”的是尚书省;而门下省在隋唐时是与中 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 12.B(“房玄龄……审定法令务求宽严相济”错误。原文是“审定法令,意在宽平”意思是他审查修订法 令,意在宽容和平稳.) 13.(1)隐太子因为房玄龄、杜如晦被太宗亲近礼遇,很憎恶他们,在高祖面前说他们的坏话。因此房玄龄 跟杜如晦一起被驱赶斥逐。 【关键词】“为……所……”,被;“恶”,憎恶;“谮”,诬陷,中伤,说坏话。大意 1 分。 (2)军队的兵器,战士的粮食,(皇帝)都交给他下令处置调发。 【关键词】“粮廪”,粮食;“并”都、一并;“处分发遣”,处置调发。人物关系表述清楚 1 分 14.①派遣名医救治,供给他御膳;②凿开苑墙,多次派中使问候;③亲自看望,与他握手叙别。 (“病情不断加重”其实指向的是“及病笃”之后,皇帝的几个做法。三个做法各 1 分。) 参考译文: 房乔,字玄龄,是齐州临淄人。小时候就很聪明,广泛地阅读了经书、史书。工于草书和隶书,善于 写文章。父亲生病绵延十个月,玄龄的心思全部用在父亲的药物和膳食上,不曾脱衣服睡过一次好觉。太 宗攻占渭水北边的土地,玄龄驱马到军门求见。太宗一见他,就像老朋友一样,让他代理渭北道行军记室 参军。玄龄已经遇到了知己的人,偏用尽自己的全部心力,知道的没有不马上去做的。每次平定贼寇,众 人争着去寻找珍宝古玩,只有玄龄先接受杰出人物,招来到幕府中。当有谋臣猛将,都跟他们暗中互相结 交,各人都表示愿为太宗竭尽死力。玄龄在李世民秦王府中十多年,常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写军书奏章, 停马立即可成。文字简约义理充足。一开始就不用草稿。隐太子李建成因为玄龄、如晦为太宗亲近礼遇, 很憎恶他们,在高祖面前说他们的坏话,因此玄龄跟如晦一起被驱斥。贞观三年,任命他为太子少师,他 坚决推辞不接受,代理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第二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卜射,改封魏国公,监编国 史。已担任总领百司的官职以后,日夜虔诚恭敬,用尽全部的心力,不想让每一个人才失去应当处的位置。 听到他人的长处,好像自己拥有一样高兴。他对行政事务明晰练达,并且用文献经典来加以整治。他审查 修订法令,意在宽容和平稳。他不以求全来选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看他的才能任用,不因他 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议论的人都称赞他是良相。高宗成为太子之后,加玄龄为太子太傅,仍或主持门下 省事务,监管编撰国史像原来那样。不久因撰写高祖、太宗《实录》成,赐下玺书表彰,赐物一千五百段。 这一年,玄龄因继母去世丁忧服丧离开职位,朝廷特地下诏在昭陵赐给他墓地。不久,他又从回本官职位。 太宗亲征辽东时,命玄龄在京城留守,亲手写诏书说:“你担负萧何一样的重任,我没有后顾之忧了。” 军队的兵器、战士的粮食,都交给他下令处置调发。玄龄多次上书说不可轻敌,尤应当警惕小心。不久跟 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编《晋书》。贞观二十三年,皇上驾临玉华宫,当时玄龄老病复发,皇上下诏令他睡 在总留台。到他渐渐病重,玄龄追赴玉华宫,坐偏轿入殿,将近到皇帝御座才下轿。太宗对他流泪,玄龄 也感伤悲咽得不能自我控制。下诏派名医救治。掌管皇帝膳食的官员每天对他供应御膳。如果他的病略能 减退,太宗就高兴得露出喜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就变得满面凄怆。后病情加重,就凿开宫墙开门,多 次派宦官问候。皇上又亲自光临,握手叙别,悲不能忍;皇太子也去跟他诀别。不久去世,享年七十。朝 廷三日不上朝。 广东省茂名市 2021 届 5 月五校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张骞,建元中为郎。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 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墓慕,使月氏,与堂邑父 俱出陇西。经匈奴,匈奴得之。单于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居匈奴中,益宽,骞因 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曰∶"若欲何之?"骞 曰∶"为汉使月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 宛以为然,遣骞,为发导译,抵康居。康居转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太子为王。既臣大夏 而居,地肥饶,少寇,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留岁余,还。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 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汉拜骞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堂邑父故胡人,善 射,穷急射禽兽给食。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 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明年,骞为卫尉,与李将军俱出右北平击匈奴。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 是后,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骞既失侯,因言曰∶"臣居匈奴中,闻乌孙王号昆莫,匈奴西边小国也。蛮夷.. 俗贪汉财物,今诚以此时而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听则是断匈 奴右臂也。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 匹,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使,使遗之他旁国。骞因分遣副使诸国乌孙发 导译送骞还骞与乌孙遣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骞还到拜为大行列于九卿岁余,卒。其后 岁余,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 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 (节选自《史记·大宛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骞因分遣副使诸国/乌孙发导译送骞还/骞与乌孙遣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骞还到 /拜为大行/列于九卿/ B.骞因分遣副使诸国/乌孙发导译送骞/还骞与乌孙遣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骞还到 /拜为大行/列于九卿/ C.塞因分遣副使诸国/乌孙发导译送骞/还塞与乌孙遣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骞还到 /拜为大行/列于九卿/ D.骞因分遣副使诸国/乌孙发导译送骞还/骞与乌孙遣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骞还到 /拜为大行/列于九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单于,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用称号,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 B.庶人,古代泛指没有官爵的平民,与百姓、黎庶、庶民、黔首、布衣等意思相同。 C.蛮夷,古代对华夏以外的其他民族的一种称呼,具体指南蛮、北狄、东戎、西夷。 D.外臣,诸侯国的士大夫对别国君主的自称,文中指归附汉朝的外族部落或政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骞坚韧不拔,心系国家。张骞以郎官身份出使月氏,经过匈奴时被匈奴扣留了十多年, 其间他即使有了匈奴家室,也始终保留着汉朝的符节。 B.张骞机智勇敢,不忘使命。当匈奴的监管渐渐宽松时,张骞趁机和他的随从逃出匈奴,到 达大宛后,他又因势利导,让大宛帮助使团抵达大月氏。 C.张骞富有远见,善于谋划。张骞建议天子用财物贿赂乌孙以招引他们的部落往东迁移和 汉朝结为兄弟,并认为此计若成便斩断了匈奴的右臂。 D.张骞功绩卓著,影响深远。张骞出使后,汉朝派往西域各国的使者都称为博望侯来取信 于外国,从此,西北各国便开始和汉朝有了交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4 分) (2)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4 分) 14.张骞第一次出使先后经过了哪些地方?此次出使历时多久后张骞归汉?请简要说明。(3 分) 10.A【解析】"送骞还"意为送张骞回去,中间不能断开,由此可排除 B 项与 C 项;"数十人"为"使"的后置 定语,故其中间不能断开,由此可排除 C 项与 D 项;"汉"为"窥"的宾语,故其中间不能断开,由此可排除 B 项与 D 项。 11.C【解析】"南蛮、北狄、东戎、西夷"的表述错误,正确的表述应为"具体指南蛮、北狄、西戎、东夷"。 12.D【解析】"汉朝派往西域各国的使者都称为博望侯以取信于外国,从此,西北各国便开始和汉朝有了交 往"的表述属关系混乱。由原文"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 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可知,"西北各国便开始和汉朝有了交往"在 前,"汉廷派往西域各国的使者都称为博望侯以取信于外国"在后。 13.(1)汉朝正打算消灭匈奴,听说这个消息,于是想派使者和月氏往来。出使月氏的路上必须经过匈奴 境内,于是招募能够出使月氏的人。("方""更""募"各 1 分,句意 1 分) (2)大月氏已经臣服于大夏并在那里居住下来,那里土地肥沃富饶,少有敌人来犯,月氏又认为自己离汉 朝很远,完全没有向匈奴报仇的想法。("臣""远""殊"各 1 分,句意 1 分) 14.①张骞出使先后经过的地方有∶匈奴、大宛、康居、大月氏、匈奴。(2 分)②张骞出使历时十三年后归 汉。(1 分) 【参考译文】 张骞,建元年间担任郎官。当时天子询问匈奴中投降汉朝的人,投降者都说匈奴打败了月氏王,月氏部落 的人逃走,而且常常怨恨仇视匈奴,却没有人和他们一起攻打匈奴。汉朝正打算消灭匈奴,听说这个消息, 于是想派使者和月氏往来。出使月氏的路上必须经过匈奴境内,于是招募能够出使月氏的人。张骞以郎官 身份响应招募,出使月氏,与堂邑父一起从陇西出发。经过匈奴时匈奴人抓获了他们。单于扣留了张骞十 多年,给他娶了妻子,张骞还有了孩子,但是张骞持有汉朝的符节始终没有丢弃。张骞留居在匈奴期间, 匈奴对他的监管渐渐宽松,张骞趁机和他的随从向月氏逃去。他们向西疾行几十天,到达大宛。大宛听说 汉朝资财富足,想要与汉朝沟通往来却没有机会,见到张骞后,很高兴,问道∶"你要到哪里?"张骞说∶" 我替汉朝出使月氏,却被匈奴阻隔了道路。现在逃出来了,希望大王派人引导并护送我到月氏。如果能够 到达月氏,等我们返回汉朝后,汉朝赠送给大王的钱财物品多到用言语也说不尽。"大宛认为张骞说得有理, 就让张骞出发,并派给他向导和翻译,到达康居。康居又辗转送他到大月氏。大月氏的国王已被匈奴杀死, 又立了大月氏的太子当国王。大月氏已经臣服于大夏并在那里居住下来,那里土地肥沃富饶,少有敌人来 犯,月氏又认为自己离汉朝很远,完全没有向匈奴报仇的想法。张骞留在月氏一年多,准备回汉朝。打算 经过羌人居住的地区回到汉朝,又一次被匈奴抓住了。他留在匈奴一年多,单于去世,匈奴国内动乱,张 骞与他的匈奴妻子以及堂邑父一起逃回汉朝。汉朝任命张骞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堂邑父原来是 匈奴人,善于射箭,穷困急迫时就射杀飞禽走兽供给食用。当初,张骞出发时有一百多人,离开汉朝十三 年,只有两人得以回来。张骞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大将军攻打匈奴,他知道有水草的地方,军队能够不疲乏, 于是朝廷封张骞为博望侯。第二年,张骞担任卫尉,与李将军一起从右北平出发攻打匈奴。张骞因为误了 约定时间被判处斩刑,他用财物赎罪成为平民。此后,天子多次向张骞询问大夏等国的事情。张骞已经失 去侯爵,于是说∶"我留住匈奴时,听说乌孙王叫昆莫,乌孙是匈奴西边的小国。蛮夷的百姓贪图汉朝的钱 财物品,如今如果能趁这个时机用丰厚的礼物赠送给乌孙,招引他们的部落渐渐往东迁移,定居到原来匈 奴浑邪王控制的地方,和汉朝结为兄弟,根据情势来看乌孙应该能听从,乌孙若听从了这种安排,就相当 于砍断了匈奴的右臂。联合了乌孙之后,从它向西的大夏等国都可以引来而作为外臣属国。"天子认为他说 得对,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率领三百人,每人两匹马,几万只牛羊,携带价值几千万的钱财布帛,还配备 了很多持符节的副使,沿途碰到可以出使的国家,就让他们离开队伍到其他国家出使。张骞于是分别派遣 副使出使周边各国。乌孙国派出向导和翻译送张骞回汉,张骞和乌孙派遣的几十名使者,带回几十匹马答 谢汉朝,趁机让他们观察汉朝的情况,了解汉朝的宽广宏大。张骞回到汉朝后,被任命为大行,位列九卿。 过了一年多,他就去世了。这之后一年多,张骞派遣的沟通大夏等国的使者大多与所出使国家的人一同回 到汉朝,因此西北各国开始和汉朝有了交往。然而这种交往是张骞开创的,所以从那以后派往西域各国的 使者都称为博望侯,凭此称号取信于外国,外国也因此而信任汉朝使者。 广东省江门市 2021 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1 小题,20 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 御史。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 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师还,赏赉与诸大臣等。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 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 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俱疏 言之,正统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先菽秫次黍麦 次稻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仍令风宪官以时稽 察。”诏行之。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大同孤悬塞外, 按山西者不及至,奏别设御史治之。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以资边用。成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初, 三杨执政,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 及是,三杨已前卒,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 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怒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 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乃复命谦巡抚。时山东、陕西流民就食河南 者二十余万,谦请发河南、怀庆二府积粟以振。又奏令布政使年富安集其众,授田给牛种,使里老司察之, 前后在任十九年,丁内外艰..,皆令归治丧,旋起复。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先菽秫/次黍麦/次稻俟/秋 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 B. 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先菽秫/次黍麦/次稻/俟秋 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C. 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 分支给/先菽秫/次黍麦/次稻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 D. 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先菽秫/次黍麦/次稻/俟秋 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永乐,为中国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号,寓意大明王朝能够永世安乐。 B. 秩满,“秩”,为古代官吏的俸禄或者官职级别,“秩满”就是指官吏任期届满。 C. 伏阙,指古代臣子拜伏于宫阙之下,即宫殿前的台阶下,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D. 外艰,按旧制,父亲去世,子女须按礼持丧三年。母亲去世,则称为“内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谦深受重用,得到越级提拔。在增设各部右侍郎为巡抚时,皇上亲自点名,破格提拔他担任兵部右侍 郎,做河南、山西巡抚。 B. 于谦敢于上疏,大胆兴利除弊。他做河南、山西巡抚时,亲自走访百姓,考察当地应该要兴办和革新的 各项事情,并逐一奏请。 C. 于谦清正廉洁,从不巴结权贵。他每次进京奏事,都是两手空空,从不对朝中官员进行贿赂,朝中那些 权贵对此都感到很失望。 D. 于谦为民请命,深受吏民拥戴。他洗冤除害,借粮,筑堤,为吏民办实事,深受拥戴,以至于他被贬时, 吏民上书请求留任他。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 ②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怒望,擅举人自代。 14. 二十万山东、山西流民涌入河南,于谦是怎样处理的? 【答案】10. D 11. C 12. C 13. (1)顾佐任都御使,对下属很严厉,只对于谦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胜过自己。 (2)通政使李锡逢迎王振的指使,弹劾于谦因为长期末得晋升而不满,擅自推举人代替自己。 14. ①奏请发放河南、怀庆两府的储粮来救济; ②奏请让布政使年富安来集合安抚众人; ③发给耕田、耕牛和种子,并由里老监督管理。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现在河南、山西各自储存了数百万谷物。请于每年三月,令各府州县上报缺粮的贫困户,把 谷物分发给他们。先给菽秫,再给黍麦,再次给稻,等秋收后还给官府,而年老有病和贫穷无力的,则免 予偿还。 “缺食下户”指缺粮的贫困户,做“报”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 BC; “先菽秫”“次稻”,结构一致,各自断开;“俟秋成”是介宾结构,做“偿官”的时间状语,不能断开,排 除 A。 故选 D。【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宫殿前的台阶下”错,“阙”原指宫殿门外两侧左右相对高耸的建筑物,借指宫殿或京城,这里指的是 宫门,“伏阙”,伏在皇宫门前。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C. “对此感到很失望”错,原文中“诸权贵人不能无望”,“望”不是失望,而是怨恨。因为他不贿赂权贵, 权贵们对他心生怨恨,产生不满。 故选 C。【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 能力。 (1)题得分点有:下,居人之下,对……谦让、客气;以为,认为;胜,超过。 (2)题得分点有:阿,逢迎;怒望,怨恨、心怀不满;自代,宾语前置句,代替自己。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题目要求分析于谦是怎样处理涌入河南的二十万难民的。 原文是“谦请发河南、怀庆二府积粟以振。又奏令布政使年富安集其众,授田给牛种,使里老司察之”,可 以看出他首先解决百姓吃饭的问题,奏请发放河南、怀庆两府的储粮来救济;接着处理管理流民的问题, 又奏请让布政使年富安来集合安抚众人;最后解决流民的生计问题,发给耕田、耕牛和种子,并由里老监 督管理。 参考译文: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永 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御史。顾佐任都御使,对下属很严厉,只有对于谦客 气,认为他的才能胜过自己。护从皇帝驻扎在乐安时,高煦出来投降,皇帝让于谦口头数说他的罪行。于 谦义正词严,声色俱厉。高煦伏在地上战栗,自称罪该万死。皇帝很高兴。班师回朝北京,给于谦赏赐和 各大臣一样。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他上疏奏报陕西各处官校骚扰百姓,诏令 派御史逮捕他们。皇帝知道于谦可以承担重任,恰逢当时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接派驻省的巡抚,于是亲手 写了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越级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出任河南、山西巡抚。于谦到任后,轻装骑马走遍了 所管辖的地区,访问父老,考察当时各项应该兴办或者革新的事,并立即上疏提出。正统六年,于谦上疏 说:“现在河南、山西各自储存了数百万谷物。请于每年三月,令各府州县上报缺粮的贫困户,把谷物分发 给他们。先给菽秫,再给黍麦,再次给稻,等秋收后还给官府,而年老有病和贫穷无力的,则免予偿还。 州县吏员任满应该提升时,储存预备粮达不到指标的,不准离任。并命令监察官员经常稽查视察。”下诏令 照此执行。河南靠近黄河的地方,常因涨水冲缺堤岸。于谦令加厚防护堤,计里数设置亭,亭有亭长,负 责督促修缮堤岸。大同单独远在边塞之外,巡按山西的人难于前往,奏请另设御史管理。把镇守将领私自 开垦的田全部收为官屯,用以资助边防经费。他的威望恩德遍布于各地,在太行山的盗贼都逃跑或隐藏起 来。当初,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朝政,素来很看重于谦。于谦所奏请的事,早上上奏章,晚上便得到 批准,都是“三杨”主办的。但于谦每次进京商议国事时,都是空着口袋进去,那些有权势的人不能不对 他心生不满。到了这时,“三杨”已经去世,太监王振掌权,正好有个姓名和于谦相似的御史,曾经顶撞过 王振。于谦入朝,推荐参政王来、孙原贞代替自己,通政使李锡逢迎王振的指使,弹劾于谦因为长期未得 晋升而不满,擅自推举人代替自己。把他投到司法部门判处死刑,关在狱中三个月。后来王振知道搞错了, 把他放出来,降职为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的官吏和百姓俯伏在宫门前上书,请求于谦留任的人数以千 计,于是再命于谦为巡抚。当时的山东、陕西流民到河南求食的,有二十余万人,于谦请求发放河南、怀 庆两府积储的粮食教济。又奏请令布政使年富安抚召集这些人,给他们田、牛和种子,由里老监督管理。 前后在任共十九年,他父母去世时,都让他回去办理丧事,不久便起用原职。 广东省 2021 届新高考•压轴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沈伦,字顺宜,开封..太康人。少习《三礼》于嵩、洛间,以讲学自给。汉乾祐中,白文珂镇陕,伦往 依之。周显德初,太祖领同州节度,宣徽使昝居润与伦厚善,荐于太祖,留幕府..。太祖继领滑、许、宋三 镇,皆署从事,掌财货,以廉闻。及受周禅,自宋州观察推官召为户部郎中。奉使吴越归,奏便宜十数事, 皆从之。道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郡长吏白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倘贷于民,至秋复收新 粟,如此则公私俱利,非公言不可。”还具以白。太祖即命发廪贷民。建隆三年,迁给事中。明年春,为陕 西转运使。王师伐蜀,用为随军水陆转运使。先是,王全斌、崔彦进之入成都也,竞取民家玉帛子女。伦 独居佛寺饭蔬食,有以珍异奇巧物为献者,伦皆拒之。东归,箧中所有,才图书数卷而已。太祖知之,遂 贬全斌等,以伦为户部侍郎、枢密副使。先是,伦第庳陋,处之晏如。太祖知其未葺居第,因遣中使按图 督工为治之。伦私告使者,愿得制度狭小,使者以闻,上亦不违其志。开宝二年,丁母忧,起复..视事。六 年,拜中书侍郎、平章事、剑南水陆发运事。雩祀..西洛,以伦留守东京兼大内都部署。俄召赴行在令预大 礼太平兴国初加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亲征太原复以伦为留守判开封府事加左仆射是岁疾作自是多请 告雍熙四年,卒,年七十九。赠侍中。伦清介醇谨,车驾每出,多令居守。好释氏,信因果。尝盛夏坐室 中,恣蚊蚋噆其肤,童子秉箑至,辄叱之,冀以徼福。在相位日,值岁饥,乡人假粟者皆与之,殆至千斛, 岁余尽焚其券。 (节选自《宋史·沈伦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俄召赴/行在令预大礼/太平兴国初/加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亲征太原/复以伦为留守/ 判开封府事/加左仆射/是岁/疾作自是多请告/ B. 俄召赴行在/令预大礼/太平兴国初/加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亲征太原/复以伦为留守/ 判开封府事/加左仆射/是岁/疾作自是多请告/ C. 俄召赴/行在令预大礼/太平兴国初/加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亲征太原/复以伦为留守/ 判开封府事/加左仆射/是岁疾作/自是多请告/ D. 俄召赴行在/令预大礼/太平兴国初/加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亲征太原/复以伦为留守/ 判开封府事/加左仆射/是岁疾作/自是多请告/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封,北宋都城,即今河南省开封市。当时与东京洛阳相对,故又称西京。 B. 幕府,因军队出征使用帐幕,故指将帅办公之所,后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 C. 起复,指官员遭父母丧时服丧期未满而应召任职,明清时指期满出而任职。 D. 雩祀,古代祈雨的祭祀;舞雩与之相关,是求雨时举行的伴有乐舞的祭祀。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沈伦忠于职事,关心民生疾苦。出使归来,他上奏便于国家、合乎时宜的十多件事情;又请求把军粮借 给灾民,以渡饥荒。太祖采纳了其意见。 B. 沈伦为官清廉,拒受非分之财。伐蜀之时,他与其他将领不同,独居佛寺只吃素食,别人敬献奇珍异物, 他一概谢绝,返回时箱中仅几卷图书。 C. 沈伦生活简朴,不重物质享受。他宅第简陋却感安适,太祖认为有损国家颜面,故派人修治,他却希望 房屋规模狭小,太祖只好顺从他的心意。 D. 沈伦乐于助人,热心接济同乡。担任宰相时,乡亲们因为遇上了荒年,向他借了非常多的粮食,一年多 后,他把债券全部烧毁,不要乡亲偿还。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继领滑、许、宋三镇,皆署从事,掌财货,以廉闻。 (2)先是,王全斌、崔彦进之入成都也,竞取民家玉帛子女。 14. 沈伦在盛夏时任凭蚊子叮咬,不许童子驱赶,他为何这样做?请简要回答。 【答案】10. D 11. A 12. C 13. (1)太祖相继兼任滑、许、宋三镇节度使,(沈伦)都代理从事一职,掌管钱财货物,凭借廉洁知名 (2)此前,王全斌、崔彦进在攻入成都后,争相掠取平民百姓 财物和子女。 14. 沈伦信佛,相信因果报应,希望以此祈福。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本题是选择题,找准切入点,注意各选项间的不同之处。“行在”指皇帝所到之处,作“召赴”的宾语,中 间不能断开,排除 AC。“右仆射”与“门下侍郎”都作“加”的宾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 B;“监修国史” 为宰相加衔,一般单独成句。“是岁疾作”意为这一年疾病发作,不能从中断开,“自是多请告”是陈述疾 病发作后为官的状况,应单独成句。 画波浪线部分意思是:不久他被征召到行在所,受命参与大礼。太平兴国初年,沈伦加任右仆射兼门下侍 郎,监修国史。(太宗)亲自率师出征太原,又任命沈伦为留守、兼管开封府事务,加任左仆射。这一年沈 伦疾病发作,从此屡次请求辞职。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 A.“东京”“西京”应互换位置,洛阳在北宋时为西京,开封为东京,因开封在洛阳东边之故。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 C.“太祖认为有损国家颜面,故派人修治”强加因果。原文说“太祖知其未葺居第,因遣中使按图督工为 治之”,可见太祖是知道沈伦没有修葺宅第,才派人为他修治府第的。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 句子的能力。 (1)“领”,任职;“署”,代理;“以……闻”,凭借……知名。 (2)“先是”,此前;“竟”,争相;“玉帛”,这里代指财物。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好释氏,信因果。尝盛夏坐室中,恣蚊蚋噆其肤,童子秉箑至,辄叱之,冀以徼福”可知沈伦信佛, 相信因果报应,希望以此祈福。 参考译文: 沈伦,字顺宜,是开封府太康县人。沈伦少时在嵩山、洛水间学习《三礼》,(后来)凭讲授学问养活 自己。后汉乾祐年间,白文珂镇守陕州,沈伦前往投奔他。后周显德初年,太祖(赵匡胤)兼任同州节度 使,宣徽使昝居润与沈伦交情深厚,(将他)推荐给太祖,(于是)沈伦留在幕府任职。太祖相继兼任滑、 许、宋三镇节度使,(沈伦)都代理从事一职,掌管钱财货物,凭借廉洁知名。等到(太祖)接受后周(恭 帝)禅让,(沈伦)由宋州观察推官被征召为户部郎中。沈伦奉命出使吴越国归来,上奏十多件有利国家、 合乎时宜的事,(皇帝)全部采纳了。沈伦途经扬州、泗州时,遇上荒年,很多百姓饿死,州中长官禀告沈 伦说:“州中军粮尚有一百多万斛,倘若借给百姓,到秋天又收进新谷,这样就公私两利,非得您向朝廷上 奏不可。”(沈伦)回朝后详细禀告皇帝。太祖就下诏打开粮仓,借粮给百姓。建隆三年,沈伦升任给事中。 第二年春天,沈伦担任陕西转运使。大宋军队讨伐后蜀,任命(沈伦)为随军水陆转运使。此前,王全斌、 崔彦进在攻 A 成都后,争相掠取平民百姓的财物和子女。唯独沈伦住在佛寺中吃素食,有人馈赠他奇珍异 物,沈伦一概拒绝。回京时,他的竹箱中仅几卷图书而已。太祖知道此事,于是贬谪王全斌等人,任命沈 伦为户部侍郎、枢密副使。此前,沈伦的宅第矮小简陋,(他)处之泰然。太祖知晓他未曾修葺宅第,于是 派遣宦官按照图纸督促工匠,替(他)修治府第。沈伦私下告诉使者,希望(房屋)规模狭隘窄小,使者 将此禀告皇帝,皇帝也不违背他的心意。开宝二年,沈伦遭遇母亲丧事,服丧尚未满期,重新起用任职治 事。开宝六年,被授官中书侍郎、平章事、剑南水陆发运事。(皇帝)赴洛阳祭祀求雨,命沈伦留守东京兼 任大内都部署。不久他被征召到行在所,受命参与大礼。太平兴国初年,沈伦加任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 修国史。(太宗)亲自率师出征太原,又任命沈伦为留守、兼管开封府事务,加任左仆射。这一年沈伦疾病 发作,从此屡次请求辞职。雍熙四年,沈伦去世,享年七十九岁。朝廷赠官侍中。沈伦清正耿直,淳厚谨 慎,皇帝每次巡狩,大多命他留守。沈伦喜好佛教,笃信因果。盛夏时他曾坐在室中,任凭蚊子叮咬肌肤, 童子拿扇来赶,(沈伦)就叱责他,企图以此祈福。沈伦担任宰相时,遇上荒年,有乡人来借粮,他统统给 予,差不多有千斛之多,过了一年,他就烧毁了所有债券。 广东省 2021 届新高考•压轴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顾宪之,字士思,吴郡吴人也。宪之未弱冠..,州辟议曹从事,举秀才..。元徽中,为建康令。时有盗牛 者,被主所认,盗者亦称己牛,二家辞证等,前后令莫能决。宪之至,覆其状,令解牛,任其所去,牛径 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至于权要请托,长吏贪残,据法直绳, 无所阿纵。性又清俭,强力为政,甚得民和。故京师饮酒者得醇旨,辄号为“顾建康”,言醑清且美焉。除 衡阳内史。先是,郡境连岁疾疫,死者太半,棺木尤贵,悉裹以苇席,弃之路傍。宪之下车..,分告属县, 求其亲党,悉令殡葬。其家人绝灭者,宪之为出公禄,使纲纪营护之。又土俗,山民有病,辄云先人为祸, 皆开冢剖棺,水洗枯骨,名为除祟。宪之晓喻,为陈生死之别,事不相由,风俗遂改。时刺史王奂新至, 唯衡阳独无讼者,乃叹曰:“顾衡阳之化至矣。若九郡率然,吾将何事!”行会稽郡事。山阴人吕文度有宠 于齐武帝于余姚立邸颇纵横宪之至郡即表除之文度后还葬母郡县争赴吊宪之不与相闻文度深衔之卒不能伤 也迁南中郎巴陵王长史。时司徒竟陵王于宣城、临成、定陵三县界立屯,封山泽数百里,禁民樵采,宪之 固陈不可,言甚切直。王答之曰:“非君无以闻此德音。”即命无禁。中兴二年,征宪之为别驾从事史。比 至,宪之风疾渐笃,固求还吴。宪之虽累经宰郡,资无担石..。及归,环堵,不免饥寒。八年,卒于家,年 七十四。临终为制,以敕其子曰:“入棺之物,一无所须。载以輴车,覆以粗布,为使人勿恶也。” (节选自《梁书·顾宪之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阴人吕文度有宠/于齐武帝于余姚立邸/颇纵横/宪之至郡/即表除之/文度后还葬母/郡县争赴 吊/宪之不与相闻/文度深衔之/卒不能伤也/ B. 山阴人吕文度有宠/于齐武帝于余姚立邸/颇纵横/宪之至郡/即表除之/文度后还葬母/郡县争赴 吊/宪之不与相闻/文度深衔之卒/不能伤也/ C. 山阴人吕文度有宠于齐武帝/于余姚立邸/颇纵横/宪之至郡/即表除之/文度后还葬母/郡县争赴 吊/宪之不与相闻/文度深衔之/卒不能伤也/ D. 山阴人吕文度有宠于齐武帝/于余姚立邸/颇纵横/宪之至郡/即表除之/文度后还葬母/郡县争赴 吊/宪之不与相闻/文度深衔之卒/不能伤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弱冠,古时男子二十岁时举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 B. 秀才,文中指经过本省科举考试进入府、州、县学的读书人,亦称生员。 C. 下车,从车上下来,又指殉葬用的粗陋的木制车。文中指官吏初到任。 D. 担石,前者为重量单位,一担为一百斤;后者为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顾宪之断案机智,为官公正勤勉。顾宪之任建康县令时,以智擿发坏人,断案讲究方法,对奸恶之徒毫 不放纵姑息;他勤于政务,深受民众信赖。 B. 顾宪之心系百姓,能够移风易俗。顾宪之任衡阳内史时,安排收葬路边尸骨,改变当地人得病挖坟墓冲 洗先人尸骨的陋习,因“衡阳无讼”得到刺史王奂称赏。 C. 顾宪之刚直不阿,敢于 民进谏。司徒和竟陵王封堵山泽,禁止百姓进入打柴采果,顾宪之直言进谏, 态度恳切而坚决,最终使他们解除禁令。 D. 顾宪之为官清廉,回乡不免饥寒。顾宪之为官清廉俭朴;他回乡后,居然到家徒四壁的程度;临终前, 他写好遗嘱告诫儿子要对自己实行薄葬。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宪之至,覆其状,令解牛,任其所去,牛径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 (2)宪之晓喻,为陈生死之别,事不相由,风俗遂改。 14. 京城饮酒的人为什么称美酒为“顾建康”?请简要作答。 【答案】10. C 11. B 12. C 13. (1)顾宪之到任之后,审查案件情况,命人把系牛的绳索解开,任凭牛去哪里,牛径直回到原来主人 的宅院,偷牛的人才供认自己的罪行。 (2)顾宪之用道理劝导百姓,为他们陈述活人死人的区别,指出疾病并非由死人引起,当地的风俗于是得 以改变。 14. ①顾宪之时任建康县令;②他治政清廉、机智、公正、勤勉如同美酒,清淳甘美。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断句的能力。 句意:山阴人吕文度受到齐武帝宠幸,在余姚建立府邸,任意横行,肆无忌惮。顾宪之到会稽郡上任,立 即就上表启奏,拆除吕文度的府邸。吕文度后来回家乡埋葬母亲,郡县的官员争着赶去吊唁,顾宪之却不 与他交往。吕文度心中对顾宪之深深怀恨,但最终不能中伤他。 从语法角度看,“有宠于齐武帝”为被动句,中间不能拆开,排除 A、B 项;从语意角度看,“卒”是副词, 是“最终”的意思,不能理解为动词“去世”,“卒不能伤也”中间不能断,排除 B、D 项。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文中指经过本省科举考试进入府、州、县学的读书人”错误,南北朝时科举考试尚未出现,这里指出 自荐举的才能秀异之士。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C.“司徒和竟陵王使他们解除禁令”错误,从下文“王答之曰”可知,“司徒竟陵王”不是两个人,而是一 个人。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1)“覆”,审查;“状”,情况;“径”,径直;“伏其辜”, 供认罪行。 (2)“晓喻”, 用道理劝导;“相由”,由……引起;“遂”,于是。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 能力。 根据题干“京城饮酒的人为什么称美酒为‘顾建康’”可以快速将答题区间定位原文“元徽中,为建康令。 时有盗牛者,被主所认,盗者亦称己牛,二家辞证等,前后令莫能决。……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摘伏,多 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至于权要请托,长吏贪残,据法直绳,无所阿纵。性又清俭,强力为政,甚得 民和。故京师饮酒者得醇旨,辄号为“顾建康”,言醑清且美焉”。 由“元徽中,为建康令”可知,称他为“顾建康”是因为他是建康县令; 由“建康县令”“至于权要请托,长吏贪残,据法直绳,无所阿纵。性又清俭,强力为政,甚得民和”可知, 他为官清廉公正,断案机智,为政勤勉,如同清冽甘醇的美酒。 参考译文: 顾宪之,字士思,是吴郡吴县人。顾宪之还未满二十岁时,就被本州征召为议曹从事,被举荐为 秀才。元徽年间,顾宪之任建康县令。当时有人偷牛,偷的牛被牛主人认出,偷牛的人也说牛是自己的, 两方面的言辞证据差不多,前后几任县令没有谁能断决这个案子。顾宪之到任之后,审查案件情况,命人 把系牛的绳索解开,任凭牛去哪里,牛径直回到原来主人的宅院,偷牛的人才供认自己的罪行。顾宪之揭 露隐藏在暗处的奸人坏事,有很多就像这类事,当时人称他为“神明”(指明智如神)。至于对待权贵显要 的私下请托、手下官员的贪赃残暴,他根据法律公正判决,毫不放纵姑息。顾宪之生性又清廉俭朴,努力 处理政事,深受民众信赖。所以京城饮酒的人得到淳厚甘美的好酒,往往称酒为“顾建康”,这是说酒清醇 味美。顾宪之被任命为衡阳内史。他到任以前,郡里连年发生瘟疫,染病死去的人有一大半,棺木价格特 别昂贵,于是百姓全都用苇席卷裹死人,丢弃在路旁。顾宪之刚一到任,就分别通告所属各县,寻找死人 的亲属,命令他们把死人埋葬。对于那些已经全无亲属的死人,顾宪之就拿出自己的俸禄,命郡里的主簿 营办埋葬事宜。另外,按照衡阳当地民俗,山中百姓患了病,往往说是先人带来的祸害,就都挖开坟墓, 打开棺材,用水冲洗死人的骨头,把这种举动称为“除祟”。顾宪之用道理劝导百姓,为他们陈述活人死人 的区别,指出疾病并非由死人引起,当地的陋俗于是得以改变。当时刺史王奂刚刚到任,只有衡阳一郡没 有到刺史府来告状的人,于是感叹说:“顾衡阳的教化算是达到最高境界了。假如本州所属的九个郡全都这 样,我还有什么麻烦事!”顾宪之兼管会稽郡事务。山阴人吕文度受到齐武帝宠幸,在余姚建立府邸,任意 横行,肆无忌惮。顾宪之到会稽郡上任,立即就上表启奏,拆除吕文度的府邸。吕文度后来回家乡埋葬母 亲,郡县的官员争着赶去吊唁,顾宪之却不与他交往。吕文度心中对顾宪之深深怀恨,但最终不能中伤他。 顾宪之迁任南中郎巴陵王长史。当时司徒竟陵王萧子良在宣城、临成、定陵三县交界处建立兵屯,封堵几 百里山、湖,禁止百姓进入打柴采果,顾宪之坚决地陈说不能这样干,言辞恳切而直率。竟陵王回答他说: “如果不是你,我就无法听到这么恳切的好话。” 竟陵王当即下令解除禁令。中兴二年,朝廷征召顾宪之 任别驾从事史。等到顾宪之赶到京城,因为中风,他的病情渐渐严重,因此他坚决请求返回家乡吴县。顾 宪之虽多次担任州郡长官,但连一点积蓄都没有。到他回到家乡,家徒四壁,免不了遭受饥寒。天监八年, 顾宪之在家中去世,死时七十四岁。临终的时候,顾宪之预先写好对丧葬礼制的嘱咐,告诫自己的儿子说: “放进棺木的其他东西,一样也不需要。下葬时用輴车装运棺木,用粗布覆盖棺木,为的是不要使人厌恶。”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