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二十四中(新高考)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卷 语文(B卷)(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福建省莆田二十四中(新高考)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卷 语文(B卷)(含答案)

ID:692577

大小:78.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1-05-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新高考)2020-2021 学年下学期高三 5 月月考卷 语 文(B)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自然文学是源于 17 世纪,奠基于 19 世纪,形成于当代的一种具有美国特色的文学流派,美国 自然文学虽然在传统上受到了欧洲浪漫主义的影响,但是鉴于它产生于以“伊甸园”与“新大陆” 而闻名于世的美国,便自然有着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所不可能有的特性:从一开始,它就注定是一首 “土地的歌”。 从形式上来看,自然文学属于非小说的散文体,主要以散文、日记等形式出现。从内容上来看, 它主要思索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简言之,自然文学最典型的表达方式是以第一人称为主,以写实的 方式来描述作者由文明世界走进自然环境那种身体和精神的体验。也有人形象地将它称作:“集个 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的观察为一身的美国荒野文学。” 自然文学的主题,由最初研究自然与人的思想行为的关系,到如今探讨自然与整个人类及其文 明和文化的关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而这一主题也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不容回避和必须解决 的问题,它不仅是某一个国家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从自然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我们 也看到了西方自然文学作家对东方古老文化的兴趣,看到了多种文化的相遇。 无论是在爱默生的《论自然》还是梭罗的《瓦尔登湖》中,我们都能看到东方思想的影响。当 代自然文学作家苏珊·兹温格在其著述中对老子的思想极为推崇,称老子的《道德经》充满人生智 慧,教诲人们如何贴近土地,过一种平静、简朴、知足的生活。令美国自然文学作家感兴趣的不仅 有中国的儒学、道学,而且还有文学作品。他们将《诗经》视为“诗歌之母”,将谢灵运、王维、 李白等中国诗人的诗作称为“中国的荒野诗歌”,并以“山野家园”为名翻译出版。因为这些诗人 将自然与心灵深切地融进了内在的荒野,所以才引起了当代美国自然文学作家的关注。 (摘编自程虹《荒野情结》) 材料二: 1985 年,《美国遗产》杂志评选“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瓦尔登湖》位居榜首。美国历 史学界“班克罗夫特奖”得主罗伯特·D·理查德森代表作《梭罗传》呈现了梭罗多层次的人生以及 梭罗所代表的 19 世纪中叶美国的社会运动思潮。梭罗是美国自然文学典范作家,他大量阅读博物学 著作,林奈的分类学、达尔文的进化论,都让他着迷。这些著作唤起了他对自然的向往,《沃楚西特 山之旅》《冬季远足》等早期作品,已经显现出了梭罗“远行体”的风格。 梭罗在瓦尔登湖独居的时间,实际上只有两年零两个月,但《瓦尔登湖》让梭罗永远成为这块 土地的代表。正如作者所言,“这段经历已经成为每个美国知识分子内心景观永久性特征”。梭罗 的瓦尔登湖生活并非纯粹的、原始的,它的意义在于作者所说的“实验性、代表性或象征性”,或 以梭罗自己的话表达:“在我的想象中,即便身处物质文明当中,过一种原始的垦荒生活也是不无 裨益的。” 今天,想起瓦尔登湖,想起梭罗,有多少人能不向往那一小片荒野里的绿洲呢? (摘编自林颐《这是一场关于自由的实验——读〈梭罗传〉》) 材料三: 自然文学的功能是什么? 首先是慰藉的功能。当一个人失意甚至落魄的时候,自然文学能使他的心灵得到慰藉。唐代诗 僧寒山三次科举不第,家人、朋友对他冷眼相待,他被迫出走,栖身天台山的寒岩里,才创作了那 么多书写自然的白话诗。美国自然文学作家缪尔,跟父亲的关系闹僵,双目一度失明,陷入人生低 谷。双目重见光明后,他决心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上最美的东西——自然。于是,他到美国西 部的森林和荒野中寻找慰藉。 自然文学还有科普的功能。“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徐霞客游记》是自然文 学经典之作。徐霞客是一位奇人,是毛泽东多次盛赞的人物。毛泽东甚至说,自己有个志向,就是 想学徐霞客,如有可能就去游历长江和黄河。徐霞客在没有任何官方资助的背景下,用了四十余年 的时间,上千次游历,踏访过无数山峦河流,“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写出了 260 万字 的旅行日记。他的日记涉及地质、地貌、山脉、水系、火山、温泉、植物、动物、气候、宗教、风 俗等博物学知识,还纠正了前人许多错误的结论和认识。《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著作,一部科学 著作,更是一部自然科普著作。 自然文学还有完善人格的功能。这里必须说说苏东坡。有人说,苏东坡一生不得志,遭受了种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班 级 姓 名 准 考 证 号 考 场 号 座 位 号 种磨难。遭受了种种磨难是事实,但一生不得志却未必。他曾官至三品,举朝能匹者,不过尔尔。 才华成就了他,也几乎毁了他。然而,他仍旧活得通透,洒脱,其乐陶陶。“宁可食无肉,不可居 无竹。”竹,是苏东坡自然文学作品中的主角。人该如何对待外物?人该舍弃什么?苏东坡说:“君 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此话何解?也许,对外物的欲望会占据人的内心。因为,欲 望是无边的,人会在无边的欲望中迷失自己。 (摘编自李青松《自然文学垫高人的精神世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西方文学史上的自然文学是形成于当代的一种具有美国特色的文学流派,但其发展过程受到东方 思想的影响。 B.《梭罗传》呈现了梭罗多层次的人生以及梭罗所代表的 19 世纪中叶美国的社会运动思潮,是自然 文学典范。 C.材料一介绍了自然文学“描述作者由文明世界走进自然环境那种身体和精神的体验”,这一点可 以从材料二得到证实。 D.材料三在阐述“自然文学的功能”时提到的寒山等人的作品,属于材料一中美国自然文学作家感 兴趣的东方文学作品。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自然文学的主题由研究自然与人的思想行为的关系,到探讨自然与人类及其文明和文化的关系, 是因为这是个全球性的问题。 B.当代自然文学作家对老子充满人生智慧的思想极为推崇,认为道家比儒家更贴近土地,生活更平 静、简朴、知足。 C.《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科学著作,更是一部自然科普著作,作者以此为例证明自然文学更关 注的是科学普及。 D.自然与人的关系是中西方文学共同关心的文学主题,当一个人失意甚至落魄时,自然文学能使人 的心灵得到慰藉。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 分)( ) A.“书写自然,以及对这种文学的研究,可以从根本上让我们做好准备,以应对世界的纠纷及挑战。” B.“在西方文明的传统中,人们总是倾向于把精神与物质、自我与环境、人与自然分隔开来,区别 对待。” C.“在各种生活的迫使、各种欲念的引诱以及各种矛盾的驱使下,深藏于心灵的所有恶念会被无限 制地放大。” D.“回归自然是一件好事,符合人们对田园牧歌的追求,但人毕竟是社会的人,谁也做不到彻底地 逃离。” 4.三则材料分别摘自不同的文章,却组成了一个有机的论述整体。请简要分析说明三则材料组合的 内在关联。(4 分) 5.假如你是一位自然文学的爱好者,计划创作一部自然文学作品,你会如何构思这部作品?请结合 材料加以说明。(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海上人间 杨献平 《普陀旧志》记载说:宋元丰中,倭夷入贡,见大士灵异,欲载至本国,海生铁莲花,舟不能 行,倭惧而还之。 神仙之传说,向来是超自然的。这世上始终是有一种伟力存在的,不一定是宗教或者具体的神 灵,而是一种存在于万物之间的伟大力量。南海观音落驾普陀山,按照佛家的说法,这大抵也是缘 分。 普陀山,在地图和空中看,那么一点点的地方,人踏上之后,却发现它也是广大无比、草木繁 茂的。人太微小了,大海中的一块礁石,也比我们的肉身大。登岸之后,沿着海滩,直接向南海观 音处行进。路上不断遇到衣袂飘飘的僧侣,个个神态安详,目不斜视,走路的姿势,轻妙自然,有 一种神仙般的轻盈。在这世上,我极其羡慕这些能够决然舍却俗世红尘而专心向佛的人。在很多时 候,人的放下、觉悟、慈悲,是比功名利禄更为辛苦的事情。 这是我第一次来舟山,当然要朝拜南海观音。不为信奉,只是出于一种敬畏。佛陀的了悟与觉 醒,应当是无上的智慧。而佛陀也是为人人的,如普度众生,慈悲为怀。我也一直觉得,慈悲是最 伟大的品质,也是无与伦比的力量。它是一种浑然无我的救赎与施予的精神与心灵行为。 到近前,仰望之间:观音的相貌太慈祥,也太宽仁。从她的神情当中,我看到了对整个世界的 包容。菩萨于我而言,不是救世主,也不是某种偶像,而是洞晓世事和人性之后的澄明与喜悦。爬 上台阶,走到近前,再仰望,只见菩萨还是眉宇低垂,宽大的眼睑,无论从哪个角度,她都在看着 每一个方向,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那一刻,我似乎意识到,所谓的精神、信仰,其实就是要在 每个人的内心建造一座城郭或者宫殿,尽管不一定美轮美奂,但可以规整有序,既能自我丰饶,也 能自律自守。 辞别南海观音,至普济禅寺,俨然一幅世外图画,榕树、菩提树等枝繁叶茂,婆娑多姿,兼具 柔绵和苍劲。无论佛道,讲究的均是清静,如老子《道德经》所言“清静为天下正”,佛家说的“清 凉境界”。我以为,“清”字不仅是清静之意,还包括了自在、独我、勿扰、不惧、自证、圆满等 含义,“凉”字也有放下与觉悟、看透等内蕴。 又去桃花岛,这个被金庸一写成名的岛屿。在金庸的笔下,无论是黄药师还是他的女儿黄蓉, 都是隐居世外之后,又被爱情、亲情拉入喧嚣江湖的亦正亦邪的江湖人物。唯有梅超风,下场凄惨, 却始终有着明确的人生追求,尽管杀人无数,但仍旧保持了对黄药师的感恩之心。 步入岛中,想起秦时隐居在此炼丹的安期生的形象,鹤发童颜,俨然得道之人,年寿千岁以上。 岛上至今还留有传为安期生炼丹洞的所在。金庸笔下的黄药师身上,大致也有着安期生的影子。在 圣岩寺,拜谒石佛像,再转入新建的寺庙之内。如此的高处,果真当得起千岛第一寺之称。至“别 有洞天”,觉得天地造化,鬼斧神工之外,一定还有另外的用意:目及之外,还有更多的存在。 对整个普陀山,“海天境界”是对其最好的形容。从安期生在此修道等近乎神话的传说来看, 舟山之地并非只有佛家,原生于本土的道教也在此扎根,并吸引了很多的修行者。金庸小说中的中 神通王重阳,即创建了以三教合一为旨的全真教,至今仍有留存。小说家言实在是了不起的,如金 庸之于明教、王重阳、丘处机等形象的再创造、再丰满。这就是文学的力量,而我得以来舟山,也 是因为文学。在中国散文界,三毛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存在。定海举办首届全国三毛散文奖评选,我 因侥幸获奖,才有了舟山、定海之行。 去小沙村,参观三毛祖居。在三毛祖居之外的空地上种下橄榄树,以寄托我等后辈对一代散文 大师的敬仰。在当下年代,散文常被视作雕虫小技,甚至饭后唾余。有人为之不平,但似乎也没有 什么必要。因为,任何一个时代皆有其一时之盛,文体之争往往是可笑的。对于文学来说,唯有独 立与深刻,庄雅及别致,方才能够被人记住,流传与否完全和体裁无关。在诗歌至上的唐代,谁又 在乎那些传奇呢?而在小说已成态势的清朝,纳兰性德不也横空出世了吗? 返回住处的路上,我一直在念叨定海这个名字,脑海里忽然闪现《西游记》孙悟空所持的定海 神针,而两百年前定海战役的参战者,便是在这里英勇反击英军的,每一块土地上,都有烈士的鲜 血。这舟山、这定海明明就是一艘永不沉没的巨轮,在东海之滨巍然屹立,既是前哨,也是坚固的 堡垒…… 定海之夜,慢慢地安静了。大海如此辽阔,其中的陆地也十分辽阔,人在其上建造了各种各样 的房屋,这里的人们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毫无二致,因为靠近大海,大海就成为了他们的“生存 之源”。自然从来就是慷慨的,它给予我们最好的,拿去我们最差的。它永远是所有生命和灵魂最 仁慈的保护者。 (选自《散文》2020 年第 4 期,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引用《普陀旧志》的记载,借神仙传说引出普陀山观音的由来,在点明题目的同时,也与文 章结尾“保护者”之说相呼应。 B.文章引述老子《道德经》“清静为天下正”与佛家“清凉境界”之说,表达作者讽喻之意,暗批 当下之人内心浮躁、追名逐利之举。 C.文章叙写金庸笔下“桃花岛”及相关风物,点评了金庸小说中黄蓉、梅超风等人物,谈到文学, 由此引出下文对三毛及定海的相关描写。 D.作者在文章中以唐代传奇与清代纳兰性德的不同境遇进行对比,表达了文学作品的流传与否取决 于作品的文化内涵而非作品体裁的看法。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以“有一种神仙般的轻盈”等句描写作者在向南海观音行进途中所遇僧侣的神态、表情及走 路的姿势,侧面表现了僧侣们专心向佛的精神。 B.文中“每一个方向,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的排比,写出了菩萨慈祥、宽仁、包容的神态,从 而引出对精神、信仰的思考。 C.文章中“一直在念叨定海这个名字”“脑海里忽然闪现《西游记》孙悟空所持的定海神针”等细 节描写,突出了舟山定海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D.文章最显著的特点是融情于景,寓理于景,作者在对重点场景的描写中抒写对生活的感悟,使文 章思想深刻、含蕴深厚,意境深远。 8.作者用了较多笔墨描写“观音菩萨”,对此你如何理解?(4 分) 9.本文作为一篇游记散文有哪些写作特色?请简要概括。(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入都,即伏阙上《平黎策》,欲开道置县,以靖乡土。识者壮 之。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遂逮瑞下诏狱。寻移刑部,论死。 狱上,仍留中。户部司务何以尚者,揣帝无杀瑞意,疏请释之。帝怒,命锦衣卫杖之百,锢诏狱, 昼夜搒讯。帝初崩,外廷多未知。提牢主事闻状,以瑞且见用,设酒馔款之。瑞自疑当赴西市..,恣 饮啖,不顾。主事因附耳语:“宫车适晏驾..,先生今即出大用矣。”瑞曰:“信然乎?”即大恸, 尽呕出所饮食,陨绝于地,终夜哭不绝声。穆宗立,既释,复故官。隆庆..元年,徐阶为御史齐康所 劾,瑞言:“阶事先帝,无能救于神仙土木之误,畏威保位,诚亦有之。然自执政以来,忧勤国事, 休休有容,有足多者。康乃甘心鹰犬,搏噬善类,其罪又浮于高拱。”人韪其言。徐阶罢相里居, 瑞按问其家无少贷。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 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 化论瑞迂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搢 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瑞抚吴甫半岁小民闻当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将履新任会高拱掌 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 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百司惴恐,多患苦之。提学御史房寰 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瑞抚吴甫/半岁小民闻当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 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B.瑞抚吴甫/半岁小民闻当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 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C.瑞抚吴甫半岁/小民闻当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 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D.瑞抚吴甫半岁/小民闻当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 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乡试,科举考试之一,一般八月举行,故称“秋闱”,第一名称“会元”。 B.西市,明朝时指刑场,专为处决官吏之用。汉代“东市”亦有刑场之意。 C.晏驾,旧时帝王死亡的讳辞,与“山陵崩”“驾崩”“崩殂”意思相同。 D.隆庆,明穆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海瑞忠于君王,受到赏识。海瑞因先帝去世,悲恸大哭,呕吐晕厥;都给事中舒化批评他,皇帝 却下诏奖励他;他乞求退休又受到皇帝挽留。 B.海瑞公正无私,坚持原则。徐阶为御史齐康所弹劾,海瑞批评齐康甘心做别人的鹰犬,为徐阶仗 义执言;徐阶被罢相,海瑞查问徐家没有一点宽免。 C.海瑞执政严厉,以身为范。海瑞推行政令像暴风一样凌厉,令下属恐惧,豪强躲避;有关部门官 吏懒政惰政,海瑞以身作则,矫正这种不良作风。 D.海瑞刚正不阿,遭人忌恨。海瑞曾因直谏获罪下狱,后皇帝要召用他,都被执政者暗中阻止;戴 凤翔、房寰、钟宇淳忌惮他,上疏弹劾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入都,即伏阙上《平黎策》,欲开道置县,以靖乡土。识者壮之。 (2)帝怒,命锦衣卫杖之百,锢诏狱,昼夜搒讯。 14.御史齐康弹劾徐阶时,海瑞如何评价徐阶?请简要说明。(3 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5-16 题。 献新安【注】于尚书 杜荀鹤 九土雄师竟若何?未如良牧与天和。 月留清俸资家少,岁计阴功及物多。 四野绿云笼稼穑,千山明月静干戈。 行人耳满新安事,尽是无愁父老歌。 【注】新安:郡名,在今安徽休宁、歙县一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首联设问:九州英勇善战的军队又怎样呢?也比不上贤良的郡守与天气的和暖。 B.颔联承上,写于尚书之贤,他的俸禄很少资给家用,暗中受其恩惠的却有很多。 C.颈联触景生情,四境内绿色的云彩笼罩着遍地的庄稼,引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D.全诗综合运用了记叙、议论、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语言通俗易懂,富有表现力。 16.本诗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陶渊明《饮酒(其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印证了周敦颐在《爱莲说》 的“晋陶渊明独爱菊”,又让人读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2)李白《蜀道难》中重点从听觉角度描写山间瀑布飞溅的壮观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 (3)韩愈《师说》中,辩证看待老师、弟子才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II 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半清早,几大朵( )着锃亮边儿的乌云,像刚刚炸裂开却又不甘心各自散去的大型冰块, 集拢在朝阳周围。有一块终于捂火盆似的一下捂住了太阳。顷刻间,密麻麻的吊线雨幕从黑云底部 垂搭而下,汾沱雨点儿齐崭崭泼下来了! 只是暗了东方,天宇并不晦暗,云隙缝儿间透射出的一束束烂银般的光芒,将连天接地的雨幕 照射得( )。那珍珠似的雨滴一下子将地表万物泼打得迷迷茫茫,碧翠晶莹的棉花叶、苞谷叶 颤颤巍巍,噼啪乱响,亭亭株影在雨丝长弦下似笑似舞,半痴半醉。雨星砸在地上, ① ,雨沫 泛亮,仿佛白雾掠地,于是,人们称这雨为“白雨”。 “白雨不过牛背”,黄牛的一峰脊背可以秦岭亘天似的分划开晴阴两界。黄牛在拉犁,犁沟那 边刚刚耕耘翻掀起来的土地上是白花花的一派雨雾,这一边尚待翻耕的生茬地上,阳光( )灿 烂,一星儿雨也没有。方才还在那一边啄蟋蟀、叼红蚯蚓的乌鸦、喜鹊,忽地撑开翅膀,贴住地皮 飞掠到犁沟这一边来了,齐愣愣抬头往那一边瞅。趁早凉钻进青纱帐里寻挖猪草的村童们,急惶惶 扔了短镰,倒翻了竹笼胡乱扣在小脑瓜上, ② ,大呼小叫,连滚带爬,像风雨里覆了巢的小鸟, 像荒火里乱了营的蚂蚱…… 收鞭插犁的老农自言自语:“噢,今天是立秋!”丰硕而富饶的秋天,就这样大咧咧地降临到 八百里秦川上来了。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镶 闪闪烁烁 依然 B.镶 晶莹剔透 竟然 C.围 闪闪烁烁 竟然 D.围 晶莹剔透 依然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秋天就这样降临到八百里秦川上来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 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 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 超过 15 个字。(4 分)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有一种论点认为,①__________:有的人善良,有的人凶恶,有的人聪明,有的人愚蠢,有的 人热情,有的人冷漠……其实,②__________。就好比河流,所有河里的水都一样,可是每一条河 里的水都是有的地方狭窄,有的地方宽阔,有的地方湍急,有的地方平坦,有的地方清澈,有的地 方浑浊,往往不会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我们说一个人,可以说他的本性中善良的时候多于凶恶的 时候③__________,热情的时候多于冷漠的时候,或者正好相反。但是如果我们说一个人的本性只 有善良或聪明,说另一个人只有凶恶或是愚蠢,那就不对了。 22.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3 分) ①乡村遗产内容丰富,包括文物、古遗址、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农业文化景观、村志等,② 要分门别类、运用各种方式进行重塑和保护。③比如,对于富有价值的一些村落和濒危老宅,仅使 政府部门保护远远不够,④必须激发村民自觉性的保护,提高村民的主动性和参与度。⑤随着文化 遗产酒店、文化遗产主题乐园等新业态的出现,⑥许多外出务工经商的乡村居民重新又回到乡村, ⑦政府可推动其成为延续和传承乡村传统习俗以及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勤靡余劳,心有常闲。——陶渊明 悠闲意味着拥有无限的时间,去观察身边以及内心正在发生的事情,去倾听,去清晰地看。—— 克里希那穆提 作为活在有限时间中的个体,不遗余力地勤勉奋进似乎成了生活的常态,而悠闲则成了一种奢 侈。以上材料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文体明确,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新高考)2020-2021 学年下学期高三 5 月月考卷 语 文(B)答 案 1.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张冠李戴,“《梭罗传》呈现了梭罗多 层次的人生以及梭罗所代表的 19 世纪中叶美国的社会运动思潮,是自然文学典范”错误。《梭罗传》 是人物传记,不是自然文学作品,梭罗的作品《瓦尔登湖》才是自然文学典范。故选 B。 2.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强加因果,“是因为这是个全球性的问题” 错误。由原文“自然文学的主题,由最初研究自然与人的思想行为的关系,到如今探讨自然与整个 人类及其文明和文化的关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而这一主题也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不容回避 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它不仅是某一个国家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可知,“这是一个全 球性的问题”在原文中并没有和前文构成因果关系。B.无中生有,“认为道家比儒家更贴近土地, 生活更平静、简朴、知足”于文无据。由原文“当代自然文学作家苏珊·兹温格在其著述中对老子 的思想极为推崇,称老子的《道德经》充满人生智慧,教诲人们如何贴近土地,过一种平静、简朴、 知足的生活”可知,原文并没有说“道家比儒家更贴近土地,生活更平静、简朴、知足”。C 项, 曲解文意,“作者以此为例证明自然文学更关注的是科学普及”错误。《徐霞客游记》的例子证明的 是“自然文学还有科普的功能”。故选 D。 3.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首先确定材料三的观点,材料三论述自 然文学的功能问题,认为自然文学可以慰藉心灵、普及科学知识、完善人格。A.“可以从根本上让 我们做好准备,以应对世界的纠纷及挑战”,意为自然文学及其研究,可以让人更好地面对纷繁的 世界,体现了自然文学的功用。符合这个观点的论据。B.“人们总是倾向于把精神与物质、自我与 环境、人与自然分隔开来,区别对待”,把精神与物质、自我与环境、人与自然分隔开来,区别对 待,不能实现自然文学可以慰藉心灵、普及科学知识、完善人格的功用。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 三观点。C.“深藏于心灵的所有恶念会被无限制地放大”没有体现自然文学可以慰藉心灵和完善人 格的功用。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D.“但人毕竟是社会的人,谁也做不到彻底地逃离” 没有体现自然文学可以慰藉心灵和完善人格的功用。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故选 A。 4. 【参考答案】①材料一阐述了自然文学的起源、内容、形式、主题及其与中国文学的关系。(2)材 料二重点介绍了美国自然文学的典范作家梭罗及其代表作《瓦尔登湖》。③材料三在前两则材料的基 础上介绍了自然文学的慰藉、科普和完善人格的功能。④这三则材料都紧紧围绕自然文学这一话题 展开论述,形成一个有机的论述整体。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第 1 段“自然文学是源于 17 世纪,…… 便自然有着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所不可能有的特性:从一开始,它就注定是一首‘土地的歌’”阐述 了自然文学的起源;第 2 段“从形式上来看,自然文学属于非小说的散文体,主要以散文、日记等 形式出现”和“从内容上来看,……”阐述了自然文学的形式和内容;第 3 段“自然文学的主 题,……”阐述了自然文学的主题;第 4 段“无论是在爱默生的《论自然》还是梭罗的《瓦尔登湖》 中,我们都能看到东方思想的影响。……”阐述了自然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关系。材料二第 1 段“1985 年,《美国遗产》杂志评选‘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瓦尔登湖》位居榜首”和第 2 段“梭罗 在瓦尔登湖独居的时间,实际上只有两年零两个月,但《瓦尔登湖》让梭罗永远成为这块土地的代 表”,可知材料二重点介绍了美国自然文学的典范作家梭罗及其代表作《瓦尔登湖》。材料三第 2 段 “首先是慰藉的功能。……”介绍了自然文学的慰藉功能,第 3 段“自然文学还有科普的功 能。……”介绍了自然文学的科普功能,第 4 段“自然文学还有完善人格的功能。……”介绍了自 然文学的完善人格的功能。材料三在前两则材料的基础上介绍了自然文学的慰藉、科普和完善人格 的功能。这三则材料都紧紧围绕自然文学这一话题展开论述,形成一个有机的论述整体。 5. 【参考答案】(1)确定作品内容与主题,思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或自然与文明和文化的关系。(2) 确定作品体例形式,选取散文(包括游记)、日记或诗歌等形式。(3)突出作品功能,或者慰藉,或 者科普,或者完善人格。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中阐述的自然 文学的起源、内容、形式、主题及其与中国文学的关系,可知要确定作品内容与主题,思考自然与 人类的关系,或自然与文明和文化的关系。根据材料二对美国自然文学的典范作家梭罗及其代表作 《瓦尔登湖》的介绍,可知要确定作品体例形式,选取散文(包括游记)、日记或诗歌等形式。根据 材料三中介绍的自然文学的慰藉、科普和完善人格的功能,可知要突出作品功能,或者慰藉,或者 科普,或者完善人格。 6.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表达作者讽喻之意,暗批 当下之人内心浮躁、追名逐利之举”于文无据,原文引述《道德经》及佛家“清凉境界”之说,是 为了佐证作者“无论佛道,讲究的均是清静”的观点及感悟。故选 B。 7.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C.“突出了舟山定海地理位置 的重要性”错误,细节描写作用阐释不当。作者连用两个细节描写,联想到舟山、定海浸染了烈士 的鲜血,是东海之滨永不沉没的巨轮,是屹立在东海之滨的前哨、坚固的堡垒,这是捍卫国家领土 完整的坚强意志的表现。故选 C。 8. 【参考答案】①南海观音是普陀山重要景点,朝拜观音菩萨是作者普陀山之行的目的之一,故作者 花费大量篇幅描写;②作者要借对观音菩萨的描写,表达对观音菩萨的敬畏和赞美,抒写对生活的 感悟与发现;③观音菩萨慈祥、宽仁,用较多笔墨描写“观音菩萨”,也是为了表达本文的思想感 情;④对观音菩萨慈祥的相貌神态等的描写,与文末“最仁慈的保护者”在内容上前后照应。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能力。根据题干“作者用了较多笔墨描写‘观音 菩萨’”可知作答时要抓住文中描写“观音菩萨”的内容加以分析。解答时应注意:一是在文本中 圈点勾画有关对“观音菩萨”的描写的语段,找到其在文本中的位置。二是体察描写“观音菩萨” 的相关场景,在具体情境中赏析其内容。三是结合文本中作者对“观音菩萨”的敬畏和赞美,紧扣 “菩萨”的根本特征“慈悲”“宽仁”等,体会作者的主张与态度,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目的。 四是从“观音菩萨”与表达全文情感的作用的角度去体察大量描写的目的。五是从内容结构的呼应 上去理解描写的目的。 9. 【参考答案】①在结构安排上,以游踪为线索,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变化行文。②在手法 上,通过联想,寄托作者感悟,体现出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③在思路上,由事及理, 借山水自然之美谈及生活之事,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④在表达上,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 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叙议结合。(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写作特色的能力。游记散文,自有其普遍的特征,如以游踪为线索、 选材围绕中心、内容古今中外融合等。作答本题一方面要梳理文本思路,理解文本内容;一方面要 能够发现文章所具有的特色。然后从行文结构、手法、思路、表达技巧等几方面来分析。根据原文 “这是我第一次来舟山,当然要朝拜南海观音”“到近前,仰望之间:观音的相貌太慈祥,也太宽 仁”“辞别南海观音,至普济禅寺”“又去桃花岛,这个被金庸一写成名的岛屿”“去小沙村,参 观三毛祖居”可知作者以自己的游踪为线索,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变化行文。这是结构安 排的特色。在表现手法上作者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叙议结合等多种表达方式,“无论从 哪个角度,她都在看着每一个方向,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那一刻,我似乎意识到,所谓的精神、 信仰,其实就是要在每个人的内心建造一座城郭或者宫殿,尽管不一定美轮美奂,但可以规整有序, 既能自我丰饶,也能自律自守”通过联想,寄托作者感悟,体现出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我以为,‘清’字不仅是清静之意,还包括了自在、独我、勿扰、不惧、自证、圆满等含义,‘凉’ 字也有放下与觉悟、看透等内蕴”等议论借山水自然之美谈及生活之事,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10.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的翻译是:海瑞任吴地巡抚才半年。平民百姓听说 海瑞即将解职而去,呼号哭泣于道路,家家绘制海瑞像祭祀他。海瑞将要去任新职,正遇高拱掌管 吏部,一向仇恨海瑞,就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海瑞于是就托病辞职回家。“半岁”紧承 “抚吴甫”,在句中作补语,不应断开,所以排除 A 和 B 两项;“吏部”是“掌”的宾语,不是“素 衔瑞”的主语,所以排除 D 项。故选 C。 11.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乡试第一名称“解元”,会试第 一名称“会元”。故选 A。 12.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戴凤翔、房寰、钟宇淳忌惮他,上疏 弹劾他”与原文不符,钟宇淳没有上疏弹劾海瑞,钟宇淳只是怂恿房寰弹劾海瑞。故选 D。 13. 【参考答案】(1)(海瑞)来到京城,就拜伏在宫殿下献上《平黎策》,想要开辟道、设置县,以此 来平定地方。有识之士认为他有气魄。 (2)皇帝大怒,命锦衣卫杖责他一百,关进钦犯监狱,昼夜拷打审问。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重点实词有:(1)伏阙,拜伏在宫殿下;靖, 平定;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有气魄。(2)杖,施杖刑、杖责;诏狱,关押钦犯的牢狱; 搒讯,拷打审问。 14. 【参考答案】海瑞指出徐阶虽然未能劝诫先帝的不足,但是他执政以来付出的辛劳与容人气量是值 得肯定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结合原文来看,海瑞是从正反两方面评价徐阶的,由 “无能救于神仙土木之误,畏威保位”概括出徐阶未能劝诫先帝的不足;由“忧勤国事,休休有容, 有足多者”概括出他执政以来付出的辛劳与容人气量是值得肯定的。 【参考译文】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考中乡试。(海瑞)来到京城,就拜伏在宫殿下献上《平黎策》,想要 开辟道、设置县,以此来平定地方。有识之士认为他有气魄。当时世宗在位时日已久,不再上朝听 政,朝中大臣没有谁敢议论时政。唯独海瑞一人上疏,于是逮捕海瑞下到钦犯监狱。不久,案件移 交给刑部,海瑞被判处死刑。案卷送上去以后,仍然留置在宫禁中。户部司务何以尚,揣测皇帝没 有杀海瑞的意思,上疏陈请将海瑞释放。皇帝大怒,命锦衣卫杖责他一百,关进钦犯监狱,昼夜拷 打审问。嘉靖皇帝刚死,外面许多人都不知道。提牢主事听说了这个情况,认为海瑞将要被任用, 就摆了酒菜来款待他。海瑞自己猜测应当是要被押赴刑场斩首了,就毫无顾忌地大吃大喝,不管别 的。主事趁机附在他耳边悄悄说:“皇帝刚刚去世,先生现在即将出狱受重用了。”海瑞说:“真 的这样吗?”随即大为悲恸,把刚吃下去的东西全部吐了出来,晕倒在地,整夜哭声不断。穆宗即 位,(海瑞)被释放,恢复了原来的官职。隆庆元年,徐阶被御史齐康所弹劾,海瑞上言说:“徐阶 侍奉先帝,不能劝止先帝迷信神仙、大兴土木的错误,惧怕皇威而求保住禄位,的确也有这样的事。 然而自从主持国政以来,忧劳国事,宽容而有气量,有值得称赞的地方。齐康甘心做别人的鹰犬, 撕咬善良的人,其罪恶又超过了高拱。”人们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徐阶罢相后在乡里居住,海瑞查 问徐家没有一点宽免。海瑞推行政令像暴风一样凌厉,下属小心翼翼地依照执行,有权势的豪强甚 至逃到别的州郡去躲避。而奸民也有许多乘机揭发告状的,世家大姓不时有被诬陷受冤枉的。又裁 减驿馆繁冗的花费。士大夫路过海瑞的辖区一概不许设宴款待,因此怨言很多。都给事中舒化说海 瑞迂腐固执不通晓施政的要领,应当在南京安排他清闲无实权的职位,但皇帝还是用嘉奖的语言下 诏书鼓励海瑞。不久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奸民,欺凌官宦人家,沽名扰乱国政,于是被调去 监督南京粮储。海瑞任吴地巡抚才半年。平民百姓听说海瑞即将解职而去,呼号哭泣于道路,家家 绘制海瑞像祭祀他。海瑞将要去任新职,正遇高拱掌管吏部,一向仇恨海瑞,就把海瑞的职务合并 到南京户部,海瑞于是就托病辞职回家。皇帝多次要召用海瑞,主持国事的阁臣暗中阻止,于是任 命他为南京右都御史。各司官员向来苟且怠慢,海瑞以身作则来纠正这种作风。有一位御史偶尔招 戏班子唱戏,(海瑞)要按明太祖法规给予他杖刑。所属官员恐惧不安,大都憎恶、厌恨他。提学御 史房寰恐怕被检举揭发,想要先发制人,给事中钟宇淳又加以怂恿,房寰就两次上疏诽谤诬蔑海瑞。 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皇帝下诏挽留不允许。万历十五年,死于任上。 15.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触景生情”错,应为“寓情于景”。触 景生情是先见景,后有情,景物引发、触动了诗人的感情;寓情于景是先有情,带着情观察、描写 景,将情感寄寓在景中,以客观之景暗示主观之情。在这首诗中,诗人并非先看到新安遍地桑麻之 景,感到由衷喜悦,才来写下这首诗;从首联、颔联看来,诗人之前就对于尚书了解甚深,十分敬 佩。因此,颈联上句不能说是触景生情。故选 C。 16. 【参考答案】①“行人”在这里指诗人自己,他路经新安,耳边都是父老无忧无虑的欢歌声。②“行 人”所闻尽是父老欢歌,从侧面反映了于尚书卓越的政绩。③表达了诗人对于尚书的赞颂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尾联“行人耳满新安事,尽是无愁父老歌”, “行人”在这里指诗人自己,此联意思是“我途径新安,满耳都是父老无忧无虑的欢歌声”。“父 老欢歌”恰是以为长官治理的好,让百姓能安居乐业。因此此联是从“无愁父老歌”的角度,间接 表现于尚书优异的政绩,是侧面烘托或间接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尚书的赞颂之情。理解某一联的 手法,有时也须结合全诗的主旨,不能就事论事,孤立地看待这一联。这是一首颂诗,一味正面歌 颂是不适宜的,会显得过于浅露,所以也需侧面烘托,如颈联的景物描写、尾联的父老欢歌,就都 是如此。 17. 【答案】(1)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2)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默写需要注意以下字词书写:篱、见、豗、 砯崖、壑、贤。 18.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含成语)的能力。第一空,因下文有“锃亮边儿”,这里 应选“镶”,组成“镶边”这个词,达到乌云镶着亮边的效果,“围”字则无法达到这一表达效果。 排除 CD 两项。第二空,闪闪烁烁,形容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或说话吞吞吐吐。也指说话很不连 贯。晶莹剔透,形容器物精致、光亮通明,结构细巧。可以透过光,常指各种宝石。语境中光芒照 射雨幕,有光芒和动感,应选“闪闪烁烁”。排除 B 项。第三空,竟然,表示出乎意料。依然,指 照往常、依旧的意思。也指依恋不舍的样子。语境中,上文有“阳光透射出光芒”,这里应选“依 然”。分析可知,A 项词语全都恰当。故选 A。 19. 【参考答案】①秋天前面加上“丰硕而富饶”,语言生动形象,更能突出秋天的特征,表达作者对 这片土地的强烈情感。②“大咧咧”运用拟人的修辞乎法,赋予秋天人的特征,亲切自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中语句的分析鉴赏能力。画波浪线句子“丰硕而富饶的秋天,就这样 大咧咧地降临到八百里秦川上来了。”“秋天”前面加上“丰硕而富饶”指出了秋天的特点,把“黄 牛在拉犁”“乌鸦、喜鹊展翅飞行”“挖猪草的村童”“收鞭插犁的老农”等秋天的景象概括了出 来,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喜爱之情。原句在“降临”前加上“大咧咧”,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写出了秋天到来时轻车熟路,自然亲切的特点。修改后的语句没有这些表达效果,原文的表达效果 更好。 20. 【参考答案】①闪溅开一片片薄纱似的雨沫 ②朝没有雨的这一边狼狈逃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第一处,根据下文“雨沫泛亮,仿佛白雾掠地” 分析,这句把“雨沫泛亮”的形态,比喻为“白雾掠地”。所填语句要把“雨星砸在地上”,用比 喻的手法写出其形态,而且还要与下句的“雨沫”衔接上。如“闪溅开一片片薄纱似的雨沫”。第 二处,整个句子写出了村童们活泼可爱、遇雨惊慌失措的情态,所填语句要符号儿童的特点,上文 “扔了短镰”“竹笼胡乱扣在小脑瓜上”是因为突然下雨了,下文是“大呼小叫”,写出了村童的 惊慌。此处可以填写“朝没有雨的这一边狼狈逃窜”。 21. 【参考答案】①人的本性都是一成不变的 ②人往往不是这样的 ③聪明的时候多于愚蠢的时 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结合后文“就好比河流……往往不会 是一成不变的”可知,后文是运用“河里的水流”做的比喻,得出的是“往往不会是一成不变的” 结论,所以第二空应是它的本体,结论与它是一致的,所以第二空应为“人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 再结合第二空前面的词语“其实”可知,第一空和第二空应该构成的是一种相反的理论,所以可推 知第一空是“人的本性都是一成不变的”;第三空应和上下句构成排比,句式一致,内容结合后文 文意“但是如果我们说一个人的本性只有善良或聪明,说另一个人只有凶恶或是愚蠢,那就不对了” 可知,此空关键词应为“聪明、愚蠢”,故应填写“聪明的时候多于愚蠢的时候”。 22. 【参考答案】(1)语句②,“重塑和保护”修改为:“保护和重塑”; (2)语句③,“仅使”修改为:“仅靠”; (3)语句⑥,“重新又”修改为:“重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②“重塑和保护”语序不当,改为“保护和重塑”; ③“仅使……保护”搭配不当,“仅使”改为“仅靠”;⑥“重新又”语意重复,改为“重新”。 23.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首先要理解材料的内容。 “勤靡余劳,心有常闲”出自陶渊明的《自祭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辛勤耕作,不遗余力,心 中总是悠闲自在。做事就要勤靡余劳。全力付出,不遗余力,事情一定能够做好;内心则要心有常 闲。不为俗务所扰,心中自有一片闲适天地,身体虽忙但灵魂自在。如此做人行事,才能够既有实 绩又有内心的充实和满足。陶渊明的观点就是充分有秩序的忙碌,会带来闲暇;如果忙的是自己喜 欢的事情,即便再忙碌也会有闲暇之感。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说“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 时候。”“闲”,并不是说无事可做,身体忙碌的同时也可以保持精神的闲暇。 “悠闲意味着拥有无限的时间,去观察身边以及内心正在发生的事情,去倾听,去清晰地看”, 克里希那穆提的观点认为悠闲意味着拥有无限的时间去观察,去倾听,去看,去总结和体会;悠闲 意味着自由,做你想做的事(有意义正确的事)。悠闲意味着内心不是常常被各种事情——被问题、 被某种享乐、被感官的满足所占据,悠闲意味着拥有一颗平静的心,没有动机。 综合两句话的意思,可得出:忙碌可以是一种幸福,只要你清醒地知道自己忙碌的意义;清闲 可以是一种境界,只要你不至于因此而麻木。 从议论文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扣住“忙”与“闲”的关系,讨论两者的合理关系。如果选择 记叙文文体,可设定一定的情景,去体现“在忙乱的生活/学习中,只要保持内心的闲暇,就能感受 美好”,或者“偷得浮生半日闲”,写作时要注重构思、细节、文采、意蕴等。若是写散文,要记 得扣材料中心,联系生活实际,切忌“泛泛而谈”,脱离现实。 立意: 1.用悠闲的心境去享受生活的细节; 2.心悠闲,生活轻松; 3.吾于平日忙碌处,偷得浮生半日闲。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