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红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5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广东省深圳市红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5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ID:692580

大小:48.57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1-05-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深圳市红岭中学 5 月份模拟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满分为 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在地性是当代艺术中的一个词语,是指公共艺术走出了常规展览空间而置于一个特定的地域空间,通 常是具有特定历史意义,由上下文或者通常所说的文脉来界定作品非此地不可的意义。强调的是其不能脱 离所在的、制作作品的特定的空间、地域和当地的文化背景、当地的历史,将这一解释扩展到纪录片研究 领域,就是说纪录片创作不能脱离创作者所生活地区的文化背景、当地的历史。诞生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 期的中国独立纪录片无疑是一种“在地性”的纪录片。吴文光在谈到他的《流浪北京》的创作过程时说, “我当时想,我们这群自 80 年代初满怀艺术梦想,抛弃职业和户口约束盲流在北京的人或许不久会以各自 的方式结束自己流浪背景的历史,我应该动手拍点东西记录下来”。在拍摄过程中他感受到媒体那种宣传 式的报道方式离老百姓太远,期望革新一下创作手法。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作群体与西方的纪录片流派 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师承关系,是一个具有完全意义的“在地性”创作群体。正是这种在地性使中国的独立 纪录片创作保持了作品题材的连续性和风格的一致性。 海外华人独立纪录片人在中国海外移民大潮的整体背景下跨出国门,在一片新的土地上白手起家。跨 文化是他们必然的身份选择。跨文化是指处于两种和多种文化之间,同时兼具两种或多种文化特征,海外 华人独立纪录片人的海外经历就提供了这一类纪录片的跨文化背景。整体考察海外华人独立纪录片,可以 看到这一类纪录片具有如下跨文化特征:中西文化融合视角,选择代表不同文化的主人公,在文化的边缘 之处思考,海外华人独立纪录片是一种在体制之外生存的纪录片,没有固定的资金来源和销售渠道。这种 生存状态使他们纪录片人既游离于国内主流媒体,无法被所在国主流社会所包容。由此,构成了他们同时 游离于两种文化之外的边缘人身份特征。这种身份特征为海外华人独立纪录片赋予了任何单一文化都不具 备的跨文化视角。海外华人独立纪录片人能够同时采用两种视角思考拍摄对象,他们既可以用东方视角审 视西方题材,又可以用西方视角审视东方题材,如纪录片《林疯狂》通过华裔篮球明星林书豪的经历,将 身份认同这一命题置入体育题材之中,为体育纪录片这一来自西方的纪录片类型增加东方式的人伦亲情。 而纪录片《敦煌写生》所呈现的是一个西方人眼中的敦煌,通过这一视角,作品将敦煌这一为中国人所熟 悉的文化题材增加一层西方文化的光环,进而产生审美距离,创造一种悠远的陌生感。 (摘编自王庆福《不一样的独立:内地独立纪录片与海外华人独立纪录片之比较》) 材料二∶ ①作为国家文化对外传播的有力载体,中国纪录片正经历从“讲述中国”到“认同中国”的转变。这 正是我国文化对外传播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微观呈现。我们可以从题材、叙事制播、平台等方面 着手,调整策略方法,加强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 ②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在题材上注重选择不同地区、民族、国家的受众共同关注的故事、人物和 现象。中国纪录片在选题上可以完成两个层面的设置∶其一,在中国题材中挑选出具有全球性的话题,从 自我立场的议题设置转向全球视角的主题选择;其二,积极发掘同一主题下不同情节的故事,在多元差异 中体现出同一性的全球主题。 ③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以讲述人类视角下的日常故事为叙事原则。“人类视角”即普遍的人看待 世界、认知自我的视角,与“我们是谁?”“我们生活在怎样的世界?”等哲学色彩的人类终极命题相关。 “人类视角”下的纪录片叙事可以理解为人类通过了解和把握自己生存的世界来认识把握自己,即使是非 人类的生命体也可以在人类视角基础上表现人性化的日常生活。人们从这些生活的场景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并影响自己的思考。 ④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制播方式以融合为基础,具体表现为“分离式的制播融合”和“合作式的 制播融合”两种情况。前者指本国制作团队与国际播出渠道的融合,是一种单线式的融合;后者是以多方 合作方式分别组建制作团队,搭建播出平台,是交叉互动式的融合。目前,用于国际传播的中国纪录片正 在从"分离式"的制播简单融合转向“合作式”的制播深度融合,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⑤国际传播语境下的中国要积极搭建“中国倡议下的世界对话”平台。中国纪录片要能够号召世界力 量完成对话交流,需要建设成一个自主且开放的动态发展系统。中国纪录片的意义不能局限在“中国”的 单一标签上,而应体现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中。在这种互动结构中,中国纪录片应改变“高 高在上”或“沉默寡言”的姿态,以“价值共享”的立场,展示出自身在“世界议题设置”上的责任和能 力,开发全球化的合作项目,搭建持续有效的国际共享平台。 (摘编自雷璐荣《从“传播力”到“影响力”∶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的深度发展方向与策略》) 材料三∶ 2019 年 11 月 9 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敦煌研究院联合柬埔寨相关部门,共同出品的国内首部亚洲 文明对话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该纪录片播出后,受到各方面的赞誉。 “两窟”千年相望,却不相闻;命运相通,却不相知。该纪录片中,莫高窟“诚邀”同为东方文明的 吴哥窟共赴一场横跨万里的千年之约,做一次超越时空的文明对话。纪录片全方位展示两大世界文化遗产 的历史变迁和惊人的艺术成就,在“两窟”相遇的文化符号中,在“两窟”相似的历史境遇中,阐发“一 带一路”沿线文明兴衰的历史反思。莫高窟洞壁上精美的壁画人物,在 3D 动画里翩翩起舞,舞步里有古老 文明的千年余响。吴哥窟的一幕幕历史往事,由现代人扮演展现,再现了先祖追求和平的努力。 (选自 2019 年 11 月新闻《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地性艺术因置于特定的地域空间、蕴含特定的历史意义、依托上下文或文脉而具有非常规的特质。 B.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中国的独立纪录片创作者在革新中国新闻报道僵化的背景下走上创作之路的。 C.纪录片《林疯狂》以西方视角审视东方题材,将东方式的人伦亲情融入到来自西方的体育纪录片中。 D.要“走进去”,纪录片需转变制播方式,在世界对话的平台上,以全球视野、人类视角讲中国故事。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具有中国特色的“在地性”纪录片创作群体为保持作品题材的连续性和风格的一致性作出重要贡献。 B.海外华人独立制片人有影片构思,负责筹集影片制作资金,拥有创作的控制权,并组织销售和发行。 C.中国纪录片的责任不止于介绍中国,更要让世界人民明确中国立场,信任中国信息,认同中国价值。 D.中国纪录片想号召世界力量完成对话交流,就必须撕去中国标签,在互动结构中完全融入世界立场。 3.根据材料内容判断,下列不属于纪录片特性的一项是(3 分) A.故事性 B.艺术性 C.时效性 D.全球性 4.如将《我们诞生在中国》作为案例插入材料二,你认为插在第几段比较合适,为什么?(4 分) 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将三个动物角色置于家庭背景中,呈现出金丝猴淘淘嫉妒父母对妹妹的爱、熊 猫丫丫阻止女儿爬树冒险等丰富的日常生活细节,给人强烈的代入感,引发共鸣。 5.阅读材料三中关于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的新闻报道,并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简析这 部纪录片在国内外广受好评的原因。(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文本一: 新湘行记① ——张八寨二十分钟 沈从文 汽车停到张八寨,约有二十分钟耽搁,来去车辆渡河完毕。溪水流到这里后,被四围群山约束成个小 潭,一眼估去大小直径约半里样子。汽车得从一个青石砌成的新渡口用一只方舟渡过,码头如一个畚箕形, 显然是后来人设计,因此和自然环境不十分谐和。潭上游一点,还有个老渡口,有只老式小渡船,由一个 掌渡船的拉动横贯潭中水面竹缆索,从容来回渡人。这种摆渡画面,保留在我记忆中不下百十种。如照风 景习惯,必然作成“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姿势,搁在靠西一边白石滩头,才像符合自然本色。因为不知多 少年来,经常都是那么搁下,无事可为,镇日长闲,和万重群山一道在冬日阳光下沉睡!但是这个沉睡时代 已经过去了。 小船渡口东边,是一道长长的青苍崖壁,西边有个裸露着大片石头的平滩,平滩尽头到处点缀一簇簇 枯树。其时几个赶乡场的男女农民,肩上背上挑负着箩箩筐筐,正沿着悬崖下脚近水小路走向渡头。渡船 上有个梳双辫女孩子,攀动缆索,接送另外一批人由西往东。渡头边水草间,有大群白鸭子在水中自得其 乐的游泳。 我为了温习温习四十年前生活经验,和二十四五年前笔下的经验,因此趁汽车待渡时,就沿了那一列 青苍苍崖壁脚下走去,随同那十几个乡下人一道上了小渡船。上船以后,不免有些慌张,心和渡船一样只 是晃。令我显得慌张的,并不尽是渡船的摇动,却是那个站在船头、嘱咐我不必慌张、自己却从从容容在 那里当家作事的弄船女孩子。我们似乎相熟又十分陌生。世界上就真有这种巧事,原来她比我小说中翠翠 虽晚生十来岁,目前所处环境却仿佛相同,同样在这么青山绿水中摆渡,青春生命在慢慢长成。不同处是 社会变化大,见世面多,虽然对人无机心,而对自己生存却充满信心,一种“从劳动中得到快乐增加幸福 成功”的信心。 她大约有十四五岁的样子,有张长年在阳光下曝晒、在寒风中冻得黑中泛红的健康圆脸,双辫子大而 短,是用绿胶线缚住的,还有双真诚无邪神光清莹的眼睛。两只手大大的,粗粗的,在寒风中也冻得通红。 身上穿一件花布棉袄子,稍微大了一点。这正是中国许多地方一种常见的新农民形象,内心也必然和外表 完全统一,真诚、单纯、素朴,对本人明天和社会未来都充满了快乐的期待及成功信心,而对于在她面前 一切变化发展的新事物,更充满亲切好奇热情。两手攀援缆索操作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个内行。我想起 合作化,问她一月收入时,她却笑了笑,告给我:“这是我伯伯的船,不是我的。伯伯上州里去开会。我今 天放假,赶场来往人多,帮他忙替半天工。” “一天可拿多少工资分?” “嗨,这也算钱吗?你这个人——”她于是抿嘴笑笑,扭过了头,面对汤汤流水和水中白鸭不再答理我。 我不免有一点儿惭愧起自心中深处。因为我还以为农村合作化后“人情”业去尽,一切劳力交换都必需变 成工分计算。到乡下来,オ明白还有许多事事物物,人和人相互帮助关系,既无从用工资分计算,也不必 如此计算。船开动后,我于是换过口气请教,问她在乡下作什么事情还是在学校读书? 她指着树丛后一所瓦屋说,“我家住在那边!” “为什么不上学?” “为什么?区里小学毕了业,这边办高级社,事情要人做,没有人,我就做。你看那些竹块块和木头, 都是我们社里的!我们正在和那边村子比赛,看谁本领强,先做到功行圆满。村里还派我办学校,教小娃娃, 先办一年级。娃娃欢喜闹,闹翻了天我也不怕。” 我随她手指点望去,正有六七个小顽童在游戏,有两个上了树,都长得团头胖脸。其中四个还穿着新 棉子。 小船恰当此时,訇的碰到了浅滩边石头上,闪不知船滞住了。女孩子一声不响早已轻轻一跃跳上了石 滩,用力拉着船缆,倾身向后奔,好让船中人起岸,让另一批人上船。一种责任感和劳动的愉快结合,留 给我个要忘也不能忘的印象。 在一般城里知识分子面前,我常常自以为是个“乡下人”,习惯性情都属于内地乡村型,不易改变。 这个时节,才明白意识到,在这个十四五岁真正乡村女孩子那双清明无邪眼睛中看来,却只是个寄生城市 里的“蛀米虫”。对于乡下的人事,我知道的多是百八十年前的老式样。至于正在风晴雨雪里成长,起始 当家作主的新人,如何当家作主,我知道的实在太少了。 一九五七年五月作 [注]①1934 年,沈从文从北京返回湘西故里,满目疮夷,美丽乡村变成一片凋零景象,一路写下一些文字, 抒发他“无言的哀戚”,后来结集出版,题为《湘西散记》。1957 年再回湘西,有感而发,写下此文。 文本二: 沈先生的语言文字功力,是举世公认的。所以有这样的功力,一方面是由于读书多。“由《楚辞》、 《史记》、曹植诗到‘桂枝儿’曲,什么我都欢喜看看。”我个人觉得,沈先生的语言受魏晋人文章影响 较大。试看:“绕城长河,每年三四月春水发后,洪江油船颜色鲜明,在摇橹歌呼中联翩下驶。长方形大木 筏,数十精壮汉子,各据筏上一角,举桡激水,乘流而下……”这不令人想到郦道元的《水经注》?我觉得 沈先生写得比郦道元还要好些,因为《水经注》没有这样的生活气息。另外一方面,是从生活学,向群众 学习。“我文字风格,假若还有些值得注意处,那只因为我记得水上人的言语太多了。”沈先生所用的字 有好些是直接从生活来,书上没有的。比如:“我一个人坐在灌满冷气的小小船舱中”的“灌”字,“把鞋 脱了还不即睡,便镶到水手身旁去看牌”的“镶”字。这样的字,在生活里,群众是用着的,但在许多作 家的笔下,已经消失了。我们应当在生活里多找找这种字。还有一方面,是不断地实践。沈先生说:“本人 学习用笔还不到十年,手中一支笔,也只能说正逐渐在成熟中,慢慢脱去矜持、浮夸、生硬、做作,日益 接近自然。” (摘编自汪曾祺《沈从文的寂寞——浅谈他的散文》)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引用“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唐人诗句,意在说明新渡口的建造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和谐,而老渡口才符合 自然本色。 B.“黑中泛红的健康圆脸”“两只手大大的,粗粗的”等描写,刻画了女孩的外貌,也突出了她经常参加 劳动的特点。 C.“青苍崖壁”“白鸭子”“青苍苍”“青山绿水”“绿胶线”等词语,色彩丰富,说明作者善用“颜色” 写景写人。 D.文中“合作化”“工资分”“农村合作化”“高级社”这些词语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了文章写作 的时代青景。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翠翠是《边城》的主人公,天真无邪、清纯可爱,是集真、善、美于一身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身上寄托 着作者的人生理想。 B.《楚辞》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在诗坛开创了一种文学传统,与《诗经》共同成为我国浪漫 主义文学的源头 C.《水经注》中《三峡》是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描绘了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突出了长江三峡 纤柔秀美的特点。 D.像沈从文善于炼字一样,鲁迅更是炼字高手、如《孔乙己》中“便排出九文大钱”,“排”字表现出孔 乙己的吝啬性格。 8.请结合文本二,分析沈从文的写作是如何做到“日益接近自然”的?(4 分) 9.如欲以“《新湘行记》的‘新’”为题写一则《新湘行记——张八寨二十分钟》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 列出评论要点。(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为农。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贳其财者不 责偿。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 及岸得免,人异之。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 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 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 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 益敬服。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 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 善以少击众。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 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每调军食,必蹙 额曰:“东南民力,耗敝极矣。”荆湖平,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好贤礼士,览经史,雅 歌投壶,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 卒以此得祸。 (选自《宋史•岳飞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B.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C.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D.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室,指堂屋后面正中的那个房间。古人房屋内部,前室后堂,室的东西两侧叫房。 B.冠,古代男子到二十岁举行加冠礼,结发戴冠,表示成人。二十岁还比较年少,体犹未壮,所以又称“弱 冠”。 C.石,计算重量的单位,古时也可作为官俸的计量单位。《观刈麦》中“吏禄三百石”的“三百石”即为 薪俸。 D.儒生,遵从儒家学说的读书人,科举之人皆可称儒生。中国古代社会,早期的“儒”也称为“术士”, 他们一般都精通当地风俗文化和礼仪习惯。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岳飞致力求学,文武双全。尤其喜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天生神力,年纪轻轻即可挽重弓强弩, 师从周同,左右手均能开弓射箭。 B.岳飞以国为重,先国后己。皇帝看重岳飞,妆扮有名的女子赠予他,打算为他建造府第,但岳飞都以天 下未太平,君主尚日夜忧虑,臣子更不应贪图个人享乐为由拒绝了。 C.岳飞治军有方,军纪严明。他的儿子岳云练习下陡坡跳战壕,战马失蹄,同样受到鞭打处罚。有士兵滥 用百姓物资,岳飞严惩不贷。 D.岳飞志趣高雅,不自矜功伐。他尊重贤能,以浏览经史典籍、唱雅诗和投壶为趣,每次辞谢朝廷加官封 赏时,一定说是将士们集体的功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贳其财者不责偿。 (2)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14.岳家军攻无不克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燕子来舟中作 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题交代了作诗的起因,结合全诗内容可看出,诗人此时只能以船为屋、寄身水上。 B.首联中“动经春”表明时光飞逝,春燕已经“两度”衔泥则表明诗人羁留时间之长。 C.颔联采用今昔对比,说燕子如今在远处看着自己,含蓄地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批评。 D.尾联中燕子在桅杆上呢喃数语后“穿花贴水”而去,诗人触景生情感到寂寥和悲伤。 16.杜诗体现了“民胞物与”的思想,即所有的物都是我的朋友,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在《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中,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哪两句?请结合本诗对此加以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 1 ) 小 张 阅 读 经 典 时 , 只 摘 抄 词 句 , 不 注 重 领 会 思 想 , 这 种 学 习 方 式 可 以 用 ( 师 说 》 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评价。 (2)《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写出了琵琶声的轻快与冷涩。 (3)《红楼梦》中的俗谚“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出自《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两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大运河老了,一个衰老的生命总是喜欢选择沉默的。它或者就这样老去,直至死亡,像世界上绝大多 数中世纪的伟大建构那样湮没在岁月的风尘之中,成为后人永远的追忆与凭吊;或者在冷落中等待——等 待一个更加强有力的崭新时代,( )。那么就等待吧,对于一个经历了二千四百多年的伟大生命来说, 这次的等待大概不会太久。 又一个黄昏莅临了,木叶萧萧,衰飒如诉,古运河上弥漫着美丽的伤感。帆船从远方驶来,一群燕子 殷勤地追逐着桅杆,几千年以前它们就是这样追逐的,从江南追逐到蓟北,又从蓟北追逐到江南。夕阳的 余晖下,你渐渐看清了航船的每个细部:油亮发黑的船板,被磨出了金属般质感的舵柄,高大的帆篷上缀 满了补丁,有如一位浪迹天涯的独行客,破旧的衣衫上扑满了秋风。这条古老的航道,它驶过了数千年的 神话和传奇、哲学和史诗,现在又无怨无悔地向你驶过。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那时候大运河不仅被带来了新生,中华民族也被带来史无前例的腾飞 B.那个时代不仅会给大运河带来新生,也将给中华民族带来史无前例的腾飞 C.那个时代不仅会给大运河带来新生,中华民族也被带来史无前例的腾飞 D.那时候大运河不仅被带来了新生,也将给中华民族带来史无前例的腾飞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B.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在各大购物平台搜索“发热内衣”,琳琅满目的商品进入眼球。在各大商家的宣传语中,发热内衣能 发热是因为在原本的衣服材质中加入了高科技的特殊材质,这些材质能让衣服自己发热,从而达到保暖的 功效。看似逻辑严谨的宣传语,其实是经不住推敲的。 学过能量守恒定律的人都知道,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 ① ,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 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从这个角度看, ② ,发热内衣根本不能凭空产生热能。国家 棉纺织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负责人也表示,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真正用于衣物的自发热材料。严格来说,发 热内衣根本不存在,商家的宣传实属偷换概念。 既然没有能凭空发热的材料,那么发热内衣是怎样发热的呢?答案是 ③ 。我们知道,人的皮肤 也是会呼吸的,当皮肤呼出的水蒸气遇到衣服的纤维面料时,纤维中的亲水基团会把水分子紧紧抱住,水 分子的动能就会减低并转化为热能。所以,自发热内衣的热量来源其实是你身体呼出的水分。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8 个字。 (6 分) 22.请分别用一个肯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近一年来,西方国家中有一名少女爆红。她在社交平台上已经拥有超过 430 万粉丝,很多人 视她为偶像、环保斗士。她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侃侃而谈,面斥各国领导人。虽然她今年才 16 岁,却已经 登上了了《时代》杂志封面,更评为“2019 年影响世界的 100 人”。她就是瑞典少女格蕾塔·通贝里。 材料二:2019 年 9 月 27 日,浙江小伙沈钧亮代表“蚂蚁森林”公益项目到联合国总部领取最高环保荣 誉奖“地球卫士奖”。“蚂蚁森林”通过日常绿色出行、在线支付水电费等低碳行动积攒“绿色能量”, 以种植真树,带动 5 亿人参与低碳生活,并将碳减排量转化为种植在荒漠化地区的 1.22 亿棵真树,其中超 4 成能量由 95 后青年贡献。 以上两个新闻事件在励志中学掀起了热议,有同学为瑞典少女的敢于呐喊钦佩,有的同学则不以为然, 认为中国青年默默地为地球种树更有种植。为此,励志中学团委举办了一次辩论赛,正方是“呐喊比行动 更重要”,反方是“行动比呐喊更重要”。请你选择其中一方写一篇辩论词,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并 驳斥对方的观点。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立场,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021 届深圳市红岭中学 5 月份模拟考语文答案 1.B.A 项强加因果,在地性艺术具有非常规特质与“蕴含特定的历史意义、依托上下文或文脉”不具有因果 关系:C 项“以西方视角审视东方题材”有误,材料一中《林疯狂》的事例,为了论证“海外华人独立纪录 片人能够同时采用两种视角思考拍摄对象,他们既可以用东方视角审视西方题材,又可以用西方视角审视 东方题材”,因此可见这部纪录片不是单纯运“以西方视角审视东方题材”而是两种视角的综合使用的典 范;D.“纪录片需转变制播方式,在世界对话的平台上”理解错误。据材料二原文“我们可以从题材、叙 事制播、平台等方面着手,调整策略方法,加强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可知,选项缩小了信 息范围,除了“需转变制播方式,在世界对话的平台上”的手段,还应“从题材”“策略方法”等多角度 入手转变。另外“讲述中国故事”错误,原文“中国纪录片正经历从‘讲述中国’到‘认同中国’的转变”, 可知,纪录片的目的发生了转变,已不再单纯是“讲述中国故事”。 2.D.“不能局限于“中国”的单一标签上”不意味“撕去中国标签”。 3.C.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据材料一“在地性是当代艺术中的一个词语”可知,中国的纪录片也具有在地性的艺术性特点。 据材料二“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以讲述人类视角下的日常故事为叙事原则”可知,纪录片具有故事性 的特点。 据材料二“积极发掘同一主题下不同情节的故事,在多元差异中体现出同一性的全球主题”可知,纪录片 具有全球性的特点。故选 C。 4.①第 3 段中“人类视角”的叙事原则。(1 分)②案例的内容是在人类视角基础上,将金丝猴、熊猫的日 常生活人性化,这和第 3 段中“即使是非人类的生命体也可以在人类视角基础上表现人性化的日常生活” 观点相呼应,并引导观众从这些生活的场景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进而引发对人类终极命题的思考。(3 分)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解析】材料二的论点是“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以讲述人类视角下的日常故事为叙事原则”。“人类 视角”下的纪录片中,“即使是非人类的生命体也可以在人类视角基础上表现人性化的日常生活。人们从 这些生活的场景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并影响自己的思考”。而《我们诞生在中国》“将三个动物角色置于 家庭背录中,呈现出金丝猴淘淘嫉妒父母对妹妹的爱、熊猫丫丫阻止女儿爬树冒险等丰富的日常生活细节”, 在这个纪录片中,动物被放在了人类家庭的背景下生活,具有了人性化的特点,比如金丝猴的“嫉妒”和 熊猫的“保护”,其实动物的这些表现和情感,让人类看到了自己在生活中的影子,让人类去思考。因此 插入材料二的第三段作为事例论据较为合适。 5.①具有“在地性”,展现了亚洲的文化特色和艺术成就;(立足材料一)②创作手法的革新使壁画人物活 起来,带入感极强;(立足材料一)③选择不同国家受众共同关注的话题:(立足材料二)④搭建了“中 国倡议下的世界对话”的平台,实现有效的国际共享。(立足材料二) 【解析】材料三中,“该纪录片中,莫高窟‘诚邀’同为东方文明的吴哥窟共赴一场横跨万里的千年之约, 做一次超越时空的文明对话”,这体现了材料一的观点艺术具有“在地性”特点,这个纪录片的在地性的 点是同为亚洲文明,因而受到赞誉。材料三中,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中“莫高窟洞壁上精美 的壁画人物,在 3D 动画里翩翩起舞,舞步里有古老文明的千年余响。吴哥窟的一幕幕历史往事,由现代人 扮演展现”,这种展现融合了现代技术,这是创作手法的创新,可见这体现了材料一中“在拍摄过程中他 感受到媒体那种宣传式的报道方式离老百姓太远,期望革新一下创作手法”的观点,这一实践,受到了好 评。材料三中,“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敦煌研究院联合柬埔寨相关部门,共同出品的国内首部亚洲文明 对话记录片”,可见两国联合,拍摄的纪录片是两国甚至东亚人共同关注的文化话题,这符合材料二中“全 球视角的主题选择”,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材料三中,“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敦煌研究院联合柬 埔寨相关部门,共同出品的国内首部亚洲文明对话记录片”,可见两国共同搭建平台,让两国,甚至更多 的人了结两国文化,实现有效的国际共享。这是论证材料二“国际传播语境下的中国要积极搭建‘中国倡 议下的世界对话’平台”这一观点的具体事例。 6.A(“意在说明新渡口的建造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和谐”说法有误) 7.A(B 项“与《诗经》共同成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说法有误。C 项“纤柔秀美”说法有误。D 项“表 现出孔乙己的吝啬性格”说法有误) 8.(1)读书多,古代的经典作品他都喜欢阅读。(2)从生活学,向群众学习,使他的语言生动活泼。(3) 不断地实践,不停地写作,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本题共 4 分,答出一点得 1 分,答出两点得 2 分,答出 三点得 4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9.(1)着重描写了弄船女孩子的言行,品评人物的形象和精神面貌,与“翠翠”相比,突出了人物之“新”。 (2)写出了时代环境的变化,与过去“凋零景象”相比,突出了社会生活之“新”。(3)直抒胸臆的表 达方式,与《湘行散记》“无言的哀戚”的含蓄表达方式不同,突出了表达方式之“新”。(4)语言富有 时代气息,突出了遣词用语之“新”。(共 6 分。答出 1 点得 2 分,任意 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10.D【解析】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 国死义乎!” 11.A【解析】古人房屋内部,应为前堂后室。 12.B【解析】原文是吴玠便妆扮了有名的女子打算送给岳飞,而非皇帝。 13.(1)其父岳和,常节省粮食周济穷人。乡人耕种侵占他家土地,他便割地让给人家;向他借钱的人,他 从不去强迫人家还债。(“济”“责”,各 1 分,句意 2 分) (2)这是(因为)它们肚量大却不随便贪食,精力充沛却不逞一时之勇。它们是跑远路的良驹啊!(“苟 取”“裕”、判断句式,各 1 分,句意 1 分) 14.①注重日常训练(安营扎寨时也让士兵着厚重铠甲训练)。②军纪严明。③擅长打以少制多的战役。④ 统帅岳飞善于谋定后动。(想要有所举动时,就全部招集各个统制来一起谋划,决定了计谋以后再战斗。) (简要概括即可。1 点 1 分,4 点答出 3 点可得满分) 【参考译文】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代务农。其父岳和,常节省粮食周济穷人。乡人耕种侵占他家土地, 他便割地让给人家;邻居向他借钱,他从不去强迫人家还债。岳飞出生时,有天鹅般的大鸟,在屋顶上飞 过并鸣叫,因此父母便为他取名“岳飞”。岳飞出生不足一月,黄河在内黄这个地方决堤,洪水暴至,岳 飞的母亲姚氏抱着岳飞坐进一个大缸,被河水冲到岸边得以活命,乡人都为此感到神奇。年少时的岳飞就 有气节,沉默忠厚,很少言语,家里虽穷但他勤奋好学,特别喜欢读《左氏春秋》、孙膑吴起的兵法。天 生有惊人的力量,不到二十岁,岳飞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硬弩,他向名师周同学习射箭,学 到了周同的所有本领,可以左右开弓。周同死后,岳飞每月初一和十五都到周同墓前摆上供品祭奠。岳和 认为儿子为人仁义,说:“如果你将来能够为国家效力,应该会为国、为正义而献身吧!” 绍兴七年,岳飞面君,宋高宗从容地问:“你是否得到良马?”岳飞答复说:“我本来有两匹良马。 它们每天要吃洁净的草料小豆数斗,要喝清澈的泉水一斛。若不是干净良好的食料或饮料,它们宁可挨饿 而不接受。装上鞍甲,骑着它起跑,初时并不是很快,等到跑上百里,才奔驰奋进。从中午跑到黄昏,还 可以多跑两百里。此时卸下鞍甲,它既不喘气,也不出汗,展现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这是因为它们肚量 大却不贪随便之食,精力充沛却不逞一时之勇。它们是跑远路的良驹啊!可是,不幸的是,它们在历次战 役中已相继死了。目前我所骑的马就差多了。它每天吃的粮食只有数升,对食料从不挑剔,对饮用的水也 不作选择。拉住缰绳还未坐稳,就跳跃起来迅速奔跑,刚刚百里,就力气用尽流汗喘息,几乎像要死了一 样。这是因为它度量小,所以摄取的食物虽少却容易饱和,喜爱逞强但却外强而中干。它只是平庸低劣的 马而已!”皇帝称赞岳飞,说:“你今天说的内容非常深刻。” 他的家里没有姬妾陪侍。吴玠向来佩服岳飞,想要和他结交,便妆扮了有名的女子送给岳飞。岳飞说: “现在皇上到了很晚的时候还因忧心天下而没睡,怎么会是我们当大将的人享受安乐的时候?”岳飞推辞 不肯接受,吴玠更加尊敬佩服他了。皇帝当初想为岳飞建造府邸,岳飞推辞说:“敌人还没有被消灭,凭 什么安家立业呢?”有的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说:“文臣不吝惜钱,武臣不吝惜死,天下就太平了。” 岳飞的部队每次安营扎寨的时候,(他)命令将士急驰下陡坡跳战壕,将士们都穿着厚重的铠甲练习。(岳 飞的)儿子岳云曾经练习下陡坡,马失蹄了,(岳飞)愤怒地拿鞭子抽他。兵卒里有人拿百姓一缕麻用来 绑草垛,(岳飞)立刻斩首示众。士兵们晚上休息,百姓开了自家的门愿意接纳他们,没有兵卒敢进入。 (岳飞部队的)军号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岳飞)擅长用少数人攻击很多人。(他)想要有所举动的时候,就全部招集各个统制来一起谋划, 决定了计谋以后再战斗,所以只有胜利没有失败。他突然遇到敌人的时候,就按兵不动。所以敌人说他们 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曾经问(他)用兵之术,(他)说:“仁义、智慧、信心、勇气、严 格,缺少一样都不可以。”每当调配军粮,(他)一定会皱着眉头说:“东南地区的民力,消耗凋敝得很 严重。”荆湖平定,招募农民经营田地,又作为屯田,每年节省一半的漕运。岳飞尊重贤能礼遇士人,浏 览经史典籍,平时唱唱雅诗,玩玩投壶游戏,谦逊谨慎得像个读书人。岳飞每次辞谢立功后朝廷给他加官 时,一定说:“这是将士们贡献的力量,我岳飞又有什么功劳呢?”但是他忠心忧愤,壮怀激烈,发表议 论坚持正义,谈论问题都没有给人留余地,终于因为这点惹了祸患。 15.C.“含蓄地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批评”曲解诗意,颔联的意思是,前你入我故园中曾经认识了我这主人, 如今春社之日你却远远地看我为陌生人。燕子“远看人”是因为作客他乡多年的诗人太过衰老而没有认出 诗人,借助这种手法表现诗人的孤独衰老和燕子对诗人的同情。这里主要突出了诗人倍感身世的凄凉,没 有对世态炎凉批评之意。 16.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 分)②本诗中“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两句: 燕子居无定所,不停地在人家的屋檐下筑巢,这与诗人漂泊无依的生活非常相似;(2 分)杜甫推己及物, 对弱小的燕子寄予了关心、同情和怜悯,表现了万物皆可亲近、皆是朋友的思想。(2 分) (1)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18.B【解析】根据前面“崭新时代”来看,后面陈述主体为“时代”前后衔接更连贯,因此排除 A、D;而 C 项后面分句主语又变成了“中华民族”,前后不一致,排除 C,选择 B。 19.C【解析】例句与 C 项均使用拟人手法;A.对偶;B.夸张;D.比喻。 20.在这条古老的航道上,它驶过了数千年的神话和传奇、哲学和史诗,现在又无怨无悔地向你驶来。(3 分) 21.①也不会凭空消失②没有能量来源③通过吸湿发热(每处 2 分,大意正确即可) 22.第一段:商家对“发热内衣”做虚假宣传。第二段:商家宣传偷换了概念。第三段:热量源于人的皮肤。 (答对一段意思得 1 分,答对两段意思得 3 分,答对三段意思得 5 分)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