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练 数列(提升练)-决胜2021年全国高考数学考前保温练习(江苏等八省市新高考地区专用)(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决胜 2021 年全国高考数学考前保温练习 第 6 练 数列(提升练)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数列 na 中, 1 2a  , 1 11n n a a    ( 2n  ),则 2018a 等于( ) A. 1 2 B. 1 2  C. 1 D.2 【答案】A 【解析】∵ 1 2a  , 1 11n n a a    ( 2n  ), 2 1 11 2 2a    , 3 1 2 1a     , 4 1 ( 1) 2a     , 5 1 11 2 2a    , …, ∴数列 na 是以 3 为周期的周期数列, 2018 3 672 2   , 2018 2 1 2a a   ,故选:A. 2.已知数列 na 是等差数列, 3 48, 4a a  ,则前 n 项和 nS 中最大的是( ) A. 3S B. 4S 或 5S C. 5S 或 6S D. 6S 【答案】B 【解析】设公差为 d,由已知: 4 3 4 8 4d a a      ,      3 3 8 3 4 20 4na a n d n n          , 由 20 4 0na n   得 5n  ,所以 4 0a  , 5 0a  , 6 0a  ,所以 4 5S S 是 nS 中的最大 值.故选:B. 3.《九章算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数学著作之一,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金箠,长五尺, 斩本一尺,重十斤,斩末一尺,重四斤,问次一尺各重几何?”意思是:“现有一根金杖, 长 5 尺,一头粗,一头细,在粗的一端截下 1 尺,重 10 斤;在细的一端截下 1 尺,重 4 斤, 问依次每一尺各重多少斤?”假设金杖由粗到细是均匀变化的,则截去粗端 2 尺后,金杖剩 余部分的重量为( ) A.15.5 斤 B.16.5 斤 C.17.5 斤 D.18.5 斤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金杖由粗到细是均匀变化,则由粗到细各尺的重量构成了等差数列, 可设从细端开始重量逐渐增加,所以可得 a1=4,a5=10,解得公差 d=1 4(a5-a1)=1.5,所 以金杖截去粗端 2 尺后,剩余部分的重量为前三尺的重量,即为 S3=3a1+1 2 3(3-1)×d=3 ×4+1 2 3(3-1)×1.5=16.5,故选:B. 4.在数列 na 中, 1 3a  ,  *,m n m na a a m n   N ,若 1 2 3 135ka a a a     , 则 k  ( ) A.10 B.9 C.8 D.7 【答案】B 【解析】令 1m  ,由 m n m na a a   可得 11n na a a   , 所以 1 3n na a   ,所以 na 是首项为 1 3a  ,公差为 3的等差数列,  3 3 1 3na n n    , 所以    1 1 2 3 3 3 1352 2 k k a aa k ka a a k      , 整理可得: 2 90 0k k   , 解得: 9k  或 10k   (舍), 故选:B. 5.十九世纪下半叶集合论的创立,奠定了现代数学的基础.著名的“康托三分集”是数学理 性思维的构造产物,具有典型的分形特征,其操作过程如下:将闭区间 0,1 均分为三段, 去掉中间的区间段 1 2,3 3      ,记为第一次操作;再将剩下的两个区间段 10, 3      , 2 ,13      分别 均分为三段,并各自去掉中间的区间段,记为第二次操作;如此这样,每次在上一次操作的 基础上,将剩下的各个区间分别均分为三段,同样各自去掉中间的区间段.操作过程不断地 进行下去,以至无穷,剩下的区间集合即是“康托三分集”.若使去掉的各区间长度之和不 小于 9 10 ,则需要操作的次数 n 的最小值为(参考数据:lg2 0.3010 ,lg3 0.4771 )( ) A. 4 B. 5 C. 6 D. 7 【答案】C 【解析】第一次操作去掉的区间长度为 1 3 ; 第二次操作去掉两个长度为 1 9 的区间,长度和为 2 9 ; 第三次操作去掉四个长度为 1 27 的区间,长度和为 4 27 ; 以此类推,第 n 次操作去掉 12n 个长度为 1 3n 的区间,长度和为 12 3 n n  , 进行了第 n 次操作后,去掉区间长度和 1 1 213 31 2 2 2123 9 3 31 3 n nn n nS                    , 由 9 0 21 3 1 n     ,即 2 1 3 10 n     , 2 2 3 3 1 lg10 1log log 10 5.68210 lg2 lg3lg 3 n         , 又 n N , n 的最小值为 6. 故选:C. 6.已知各项均为正数且单调递减的等比数列 na 满足 3a , 4 3 2 a , 52a 成等差数列.其前 n 项 和为 nS ,且 5 31S  ,则( ) A. 41 2      n na B. 32n na  C. 5 132 2n nS   D. 42 16n nS   【答案】C 【解析】解:由 3a , 4 3 2 a , 52a 成等差数列,得: 4 3 53 2a a a  , 设 na 的公比为 q,则 22 3 1 0q q   ,解得: 1 2q  或 1q  , 又 naQ 单调递减, 1 2q  , 1 5 5 11 2 3111 2 a S        ,解得: 1 16a  , 数列 na 的通项公式为: 1 51 116 2 2 n n na              , 5 116 1 2 1321 21 2 n n nS              . 故选:C.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 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5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部分选对的得 3 分. 7.已知等差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为 nS ,且 7 8S S , 8 9 10S S S  ,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 A. 9 0a  B. 15 14S S C. 0 d  D. 8S 与 9S 均为 nS 的最小值 【答案】ABD 【解析】对于 A 选项,由 8 9S S 可得 9 9 8 0a S S   ,A 选项正确; 对于 C 选项,由 7 8S S 可得 8 8 7 0a S S   , 9 8 0d a a    ,C 选项错误; 对于 D 选项,由 10 9S S 可得 10 10 9 0a S S   ,且 9 0a  , 8 0a  , 0d  , 所以,当 8n  且 n N 时, 0na  ,且 9 0a  ,则 8S 与 9S 均为 nS 的最小值,D 选项正确; 对于 B 选项, 9 0a  , 0d  ,当 10n≥ 时, 9 0na a  , 所以, 15 14 15 0S S a   ,B 选项正确. 故选:ABD 8.已知 nS 是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且 1 2 1a a  ,  1 22 3n n na a a n    ,则下列结论 正确的是( ) A.数列 1n na a  为等比数列 B.数列 1 2n na a  为等比数列 C.  12 1 3 nn na    D.  10 20 2 4 13S   【答案】ABD 【解析】因为  1 22 3n n na a a n    ,所以 1 1 2 1 22 2 2( )n n n n n na a a a a a         , 又 1 2 2 0a a   ,所以 1{ }n na a  是等比数列,A 正确; 同理 1 1 2 1 1 2 1 22 2 2 2 ( 2 )n n n n n n n n na a a a a a a a a                 ,而 2 12 1a a   , 所以 1{ 2 }n na a  是等比数列,B 正确; 若 12 ( 1) 3 n n na    ,则 3 2 2 2 ( 1) 33a    ,但 2 1 3a   ,C 错; 由 A 1{ }n na a  是等比数列,且公比为 2, 因此数列 1 2 3 4 5 6, , ,a a a a a a   仍然是等比数列,公比为 4, 所以 10 10 20 1 2 3 4 19 20 2(1 4 ) 2( ) ( ) ( ) (4 1)1 4 3S a a a a a a           ,D 正确. 故选:ABD. 9.“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大衍数列,来源于《乾坤谱》中对《易传》 “大衍之数五十”的推论,主要用于解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衍生原理,是中华传统文化 中隐藏着的世界数学史上第一道数列题.大衍数列中的每一项都代表太极衍生过程中,曾经 经历过的两仪数量总和,从第一项起依次为 0,2,4,8,12,18,24,32,40,50,…….记 大衍数列为 na ,其前 n 项和为 *,nS nN ,则( ) A. 20 220a  B. 3 5 7 2021 1 1 1 1 505 1011a a a a      C. 23 2156S  D. 2 4 6 48 9800a a a a     【答案】BCD 【解析】根据数列前10项依次是 0,2,4,8,12,18,24,32,40,50,,则奇数项为: 21 1 2  , 23 1 2  , 25 1 2  , 27 1 2  , 29 1 2  , ,偶数项为: 22 2 , 24 2 , 26 2 , 28 2 , 210 2 , , 所以通项公式为 2 2 1,(2 ,(2 n n n a n n       为奇数) 为偶数) ,对于 A, 2 20 20020= =2a ,故 A 错误; 对于 B, 3 5 7 2021 1 1 1 1 a a a a     2 2 2 2 2 2 2 2= + + + +3 1 5 1 7 1 2021 1    1 1 1 12 2 4 4 6 6 8 2020 2022            1 1 1 1 1 1 1 1 12 2 2 4 4 6 2020 2 505 10022 2 2022 11               ,故 B 正确; 对于 C,    23 1 3 23 2 4 22S a a a a a a        2 2 2 21 2 3 23 12 2      , 由   2 2 2 2 1 2 11 2 3 6 n n nn      , 所以    23 23 23 1 46 11 12 21562 6S         ,故 C 正确;对于 D, 2 4 6 48a a a a     2 2 2 22 1 2 4 2 9 2 24 2 1 2 24               24 24 1 2 24 12 98006      ,故 D 正确. 故选:BCD 三、填空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多空题,第一空 2 分,第二空 3 分,共 20 分. 10.南宋数学家杨辉在《详解九章算法》和《算法通变本末》中,提出了一些新的垛积公式, 所讨论的高阶等差数列与一般等差数列不同,前后两项之差并不相等,但是逐项之差成等差 数列,如数列 1,3,6,10,前后两项之差得到新数列 2,3,4,新数列 2,3,4 为等差数 列,这样的数列称为二阶等差数列,对这类高阶等差数列的研究,在杨辉之后一般称为“垛 积术”.现有高阶等差数列,其前 7 项分别为 3,4,6,9,13,18,24,则该数列的第 20 项 为______. 【答案】193 【解析】设此数列为{ }na ,可得: 1 3a  , 2 1 1a a  , 3 2 2a a  ,, 1 1n n na a    . 1 2 1 3 2 1 ( 1)( ) ( ) ( ) 3 1 2 1 3 2n n n n na a a a a a a a n                . 20 20 193 1932a     .故答案为:193. 11.已知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为 nS ,且 2 2n nS a  ,则数列 n n a       的前 n 项和 nT  ______. 【答案】 22 2n n  【解析】令 1n  ,可得 1 2a  . 又由已知可得 2 2 0n nS a   ,当 2n  时, 1 12 2 0n nS a    , 两式相减, 12 2 0n n na a a    , 12n na a  ,又 1 0a  ,∴ 1 2n n a a   , 2n  , 所以数列 na 是首项为 2,公比为 2 的等比数列, 所以 12 2 2n n na    ,所以 2n n n n a  , 所以 1 2 3 1 2 3 2 2 2 2n n nT     L , 2 3 1 1 1 2 1 2 2 2 2 2n n n n nT      L , 两式相减,得 1 2 3 1 1 1 1 1 1 2 2 2 2 2 2n n n nT       1 1 1 11 22 2 11 2 21 2 n n n n n            ,得 22 2n n nT   . 故答案为: 22 2n n  . 12.已知首项为 1 的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为 Sn,且当 n 为偶数时, 1 1n na a   ,当 n 为奇 数且 n>1 时, 12 1n na a   .若 4000mS  ,则 m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 【答案】18 【解析】由题意得, 2 2 1 1k ka a   , 2 1 22 1k ka a   , *k N , ∴ 2 1 2 1 2 12( 1) 1 2 3k k ka a a       ,即 2 1 2 13 2( 3)k ka a    .又 1 3 4a   , ∴数列 2 1 3ka   是以 4 为首项,2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 1 2 1 4 2 3k ka      , 1 2 4 2 2k ka    , ∴奇数项的和为   2 1 3 5 2 1 4 1 2 = ...+ 3 2 4 31 2 k k kS a a a a k k           偶数项的和为 2 2 4 6 2= ...+ 2 4 2k kT a a a a k      ∴ 3 2 =2 8 5k kS S T k    ∴ 12 18 =2 8 45=4043S   , 17 =3021S ∴使得 4000mS  的最小整数 m 的值为 18. 故答案为:18 四、解答题:本题共 6 小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3.已知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为 nS ,且满足 1 1 2a  , * 11 2 ,n nS a n N   . (1)求数列{ }na 的通项公式; (2)若 1 2 logn nb a ,且 2 1 4 1n n c b   ,求数列{ }nc 的前 n 项和 nT . 【答案】(1) 1( )2 n na = ;(2) 2 1 n n  . 【解析】(1)因为 11 2n nS a   ,所以 1 1 2n nS a   , ( 2)n  两式相减得 12 n na a  , ( 2)n  因为 1 1 2a  , 11 2n nS a   ,所以令 1n  ,则可得 2 1 1 1(1 )2 4a a   所以 2 1 1 2 a a  又 1 1 02a   , 2 1 04a   , 12 n na a  ,所以 0na  ( *n N ) 所以 1 1 2 n n a a   ,( *n N ), 所以数列{ }na 是首项为 1 2 ,公比为 1 2 的等比数列, 所以 1( )2 n na = ; (2)因为 1( )2 n na = ,所以 1 2 logn nb a n  所以  2 2 1 1 1 1 1 1 (2 1)(2 1) 2 2 1 2 14 1 4 1n n c n n n nb n          所以 1 2 3n nT c c c c    L 1 1 1 1 1 1 1( ) ( ) ( )2 1 3 3 5 2 1 2 1n n           L 1 1(1 )2 2 1 2 1 n n n     . 14.已知数列 na 、 nb 满足: 1 1 4a  , 1n na b  , 1 21 n n n bb a   . (1)证明: 1 1nb      是等差数列,并求数列 nb 的通项公式; (2)设 1 2 2 3 3 4 1n n nS a a a a a a a a     ,求实数 a 为何值时 4 n naS b 恒成立. 【答案】(1)见解析, 2 3n nb n   ;(2) 1a  【解析】(1)∵     1 1 1 1 2 2 n n n n n n n n b bb a a b b b       , ∴ 1 11 12n n b b    ,∴ 1 21 111 1 1 n n n n b b b b       . ∴数列 1 1nb      是以-4 为首项,-1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  1 4 1 31n n nb        ,∴ 1 21 3 3n nb n n     . (2)∵ 11 3n na b n     . ∴   1 2 2 3 1 1 1 1 4 5 5 6 3 4n n nS a a a a a a n n           1 1 4 4 4 4 n n n     , ∴        21 3 6 824 4 3 3 4n n a n a nan naS b n n n n           . 由条件可知   21 3 6 8 0a n a n     恒成立即可满足条件,设      21 3 2 8f n a n a n     , 当 1a  时,   3 8 0f n n    恒成立, 当 1a  时,由二次函数的性质知不可能成立. 当 1a  时,对称轴 3 2 3 11 02 1 2 1 a a a            ,  f n 在 1, 为单调递减函数.      1 1 3 6 8 4 15 0f a a a        ,∴ 15 4a  ,∴ 1a  时 4 n naS b 恒成立. 综上知: 1a  时, 4 n naS b 恒成立.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