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作文考前冲刺作文合集:历史故事类材料作文(附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高考作文考前冲刺作文合集:历史故事类材料作文(附范文)

ID:692779

大小:40.09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5-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高考作文考前冲刺作文合集:历史故事类材料作文 01 华歆和王朗 02 管鲍之交 03 孔颜之乐 04 张良与范增 01 华歆和王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记载了一个小故事: 汉朝末年,社会大乱,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人 欲依附,歆辄难之。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朗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 耳。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对于华歆和王朗的做法,你的态度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写一篇班会发言稿。 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符合文体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题目自拟,不少于 800 字。 考点释疑 文化与情境齐飞,时代共实用一色,这是全国新课标卷作文题的特点。近年来,具有内容思辨性、价 值观导向性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成了主角,唱响了高考作文备战的主旋律。尤其是 2020 年高考作文,一则齐桓公、 鲍叔、管仲的历史材料作文,更是吹皱一池春水,荡起了文化搭台、时代唱戏的作文层层涟漪。这是既是新课标 理念的积极实践——“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的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 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也是立德树人、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发展思维的刚性需要和具体落实。 本题以品评历史人物为切入点,底蕴深厚、任务具体、导向积极,契合当前作文备战的热点。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 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关系中华民族的 “根”之所系与“魂”之所牵。 本道作文的命题材料出自文化经典《世说新语》,叙述了一个生动有趣、内涵丰富的故事。华歆与王朗对待 避难者迥然不同的态度和做法,发人深省,给人启迪。为人处世,价值取向,道德信念,诚信道义,悲悯情怀, 诸如此类的关键词定会云集考生脑海,让人思考、抉择、评判、拓展,从历史走向现实,写出为时代而著、为文 化而歌的佳作来。 写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价值观正确,思辨对比性,写出现实性,公共说理性,发言稿形式。具体来说, 就是褒扬肯定华歆、批评否定王朗,二者兼顾但可以侧重,就事论事并延伸拓展,注意发言场合与对象等。 考点延伸 针对这则作文材料,我们还可以引申出其他的考点:君子为人。如: 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柳宗元被召回京师又再次被遣出做刺史时,好友刘禹锡(字 梦得)也在被遣之列,应当去播州。子厚流着泪说:“播州不是一般人能住的地方,况且梦得有老母在堂,我不 忍心看到梦得处境困窘,他没有办法把这事告诉他的老母;况且绝没有母子一同前往的道理。”便向朝廷请求, 并准备呈递奏章,情愿拿柳州换播州,表示即使因此再度获罪,死也无憾。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以“君子为人”为主题的演讲稿。自选角度,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名师提示: 如果说华歆与王朗的品德高下是从对比中得以彰显的,本题则是从人物自身的话语和做法中来彰显君子为人 的风采的。写作时,观点要从材料中来,最好不要只在历史情境下就事论事,还要联系社会现实,结合古今,从 历史故事中读出新意来,这样才能写出一篇对我们现在的学习和生活具有指导意义的文章来。 例文剖析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班会课发言稿 崔云梦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同样是面对难中依附之人,华歆先是难之,后却在危急时携拯如初;而王朗起初纳其自托,终竟以急相弃。 相较之下,二人诚信之有无,道义之高下,悲悯之深浅,莫不立判。我深为这位幸遇华歆的避难者额手称庆:既 见君子,云胡不喜?【总领全文,点明主题:引材料言简意赅,亮观点旗帜鲜明,呼题目妙合无垠,奠基调转轴 拨弦】 君子者,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诚信为本。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乃做人之底色,立身之基石。古今中外,奉为圭臬,概莫能外。诚 信如光,使华歆的君子之风、人格大厦熠熠生辉;失信似水,让王朗的斯文之气、德行堤岸荡涤殆尽。不必说季 布的一诺千金,尾生的抱柱而死;不必说商鞅的徙木立信,季札的挂剑墓树;也不必说幽王烽火戏诸侯亡国的殷 鉴,陈太丘朋友爽约的尴尬;单是当代愚公黄大发忠实践行“修渠、致富”的铮铮誓言和“大发渠”的横空出世, 就足以令人感慨折服了。【分论点一,围绕“诚信”展开论述,信息密集,论据典型,援古论今,有理有据,句 式灵动,气势充沛】 君子者,立天地心,立生民命,道义为要。 李大钊说:“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君子为道义而生,坦荡如砥,磊落如山;小人弃道义于不顾,猥 琐可憎,蝇营狗苟。道义,是面对汹汹将至的追贼,从容淡定、携拯如初的华歆,而绝非以急相弃、顾命自保的 王朗。道义,是振兴中华、我辈之责的黄大年,而绝非钻营舞弊、唯利是图的社会蠹虫。道义如诗,平平仄仄, 唯有心底无私、爱国爱民之人方写得出;道义似歌,唯有正气浩然、循礼中规者才可引吭。【分论点二,围绕“道 义”展开论述,文采与情感齐飞,层次共观点一色】 君子者,扶危济困,推己及人,悲悯为怀。 杜工部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悲天悯人的情怀,彰显君子心胸 之博大,人文之光彩。君不见,民族魂在吟哦:“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君不见,县委书记好榜 样的感人形象:“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君不见,名校毕业、扶贫基 层、栉风沐雨,回报乡亲的时代楷模黄文秀,她那真诚的笑容、赤子的情怀、忙碌的身影,打动了多少人的心。 【分论点三,围绕“悲悯”展开论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令人折服】 同学们,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义者,诚信也,道义也,悲悯也;利者,徇私也,失义也,褊狭也。让 我们效法顶天立地、义薄云天的华歆,摒弃精神侏儒、精致利己的王朗。人人为君子,则中国方为君子之国,世 界方为君子之世界。君子浩然气,沛乎塞苍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总结全文,再次点题,表达对君子与小 人迥然不同的态度和看法,强调升华,首尾圆合】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惠听! 急而相弃,不仁不义 张敬轩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急而相弃,不仁不义。 相信大家对华歆与王朗对待避难乘客迥然不同的态度和做法的故事,定然感慨万千,见仁见智。我则如鲠在 喉,不吐不快:王朗的行为甚于谋财害命——急而相弃,不仁不义。【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彰显文体特点;亮 明观点,警句居要,呼应发言标题】 相较于王朗,华歆则知情达理、义薄云天、可圈可点——携拯如初,不离不弃。俗话说:“送佛送到西。” 诚哉斯言!若一开始不伸手相助,便不存在后面的故事;但既然决意慷慨相助,便须好人做到底。看似无理,实 则必须:这是诚信,这是底线,这是道义。起初,华歆不打算救人,窃以为大有其义,一则后面还有很多未知凶 险,二则不载他不代表不给他生路。由此观之,助人不可盲目,而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能力,仔细做好风 险预测和未来评估。只有做好了自我定位,一旦出手,方可救人于水火,胜造七级浮屠。否则,则落得如王朗般 贻笑于千秋。【宕开一笔写华歆,对比映衬构思新;鞭辟入里巧剖析,起承转合妙无垠】 王朗出尔反尔,前后不一,急而相弃,不仁不义。承诺,绝不能是空头支票,而应是一诺千金。王朗答应得 快,自我“打脸”更快。有救人之心,而无救人之实,口惠而实不至,无异于海市蜃楼。假如那人果真被王朗相 弃于水中,则后果不堪设想:要么葬身鱼腹,要么死于贼人刃下,岂不冤哉!倘真的如此,王朗也许会开脱道: “并非吾不仁不义,此乃天意耳!”这让人不由想起孟夫子的话:“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一派强盗逻辑!总而言之,王朗有自私之实,无助人之意;有沽名钓誉之嫌,无推己及人之心。王朗,你无须顾 左右而言他,真的应该反躬自省了!【切合文题深入论证,假设论述丰富内容,引用名句振聋发聩】 我们不妨姑且认为华、王二人身处乱世,身不由己,不可过分苛责。可为何在当今的太平盛世,像王朗这样 的人仍屡见不鲜呢?我们推崇见义勇为,可我们推崇的绝不是“急而相弃”矫揉造作;我们尊重那些鼎力相助的 人,但我们也绝不鄙夷那些不帮者,“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别人的难处也许我们不知,帮忙也不是每个人的义 务。 人如是,国亦然。习主席说儒家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要想达到这一理想,就需要国与 国之间患难与共、同心同德、不离不弃,就需要摒弃精致利己、以邻为壑、唯我独尊,就需要放弃零和博弈、冷 战思维、鼠目寸光。【既总结升华上文,又延伸拓展论述,由人到国,高屋建瓴,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亲爱的同学们,愿我们人人都做像华歆一样的人,摒弃王朗之徒;愿我们都能做到:急而不相弃,仁义挂心 头。惟其如此,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惟其如此,我们的世界才会美美与共。【回归发言现场,号召引导同 学,强调自己观点,展望灿烂未来】 谢谢大家! (本文已发表在 2021 年《创新作文》上,作者:崔矿山) 02 管鲍之交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 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 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 也。”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 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叔牙之风,山高水长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叔牙之风,山高水长》。 同学们,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曾经那些鲜活的面容,都湮没在历史的黄尘古道中。我 们只能从历史的书卷中去寻找,在历史的长河中去漫溯。而今重读齐桓公与管仲、鲍叔牙的这段往事,我顿觉自 已又满载一船星辉,粲然而归。齐桓公宽容大度,管仲灵活变通,皆令我叹服。而让我感触最深的,则是鲍叔牙! 不以贫贱易相知,赤子之心待友朋。鲍叔牙这份待人以诚的澄澈,让我心仪。 同学们,谁不想拥有一份真知相待、披肝沥胆的友情?高山流水遇知音,管鲍之交情义真。管仲何其幸运, 有这样一位挚友。你微贱为物所役时,我来支援;你为小吏而被罢免时,我来安慰;你带兵打仗行为为士兵所猜 忌时,我来安抚军心……我信任你,贫贱不易,生死不移。这片赤诚之心、淳真之意,澄澈如斯,令人感动。 “生 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做人当如鲍叔牙,待人以诚,交友以真,如一泓澄澈之泉汩汩流淌,滋养万千世人 的心房。 唯才是举无偏私,慧眼仁心伯乐情。鲍叔牙这份知人善荐的睿智,令我钦佩。 同学们,还记得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哀痛吗?还记得李商隐“虚负凌云万丈才, 一生襟抱未曾开”的恸哭吗?壮志难酬的慨叹是千古文人之同悲。若无鲍叔牙的举荐,管仲焉能得其所?恐怕只 能湮没于茫茫历史尘埃罢了。正因鲍叔牙全力举荐,才使得齐桓公能不计前嫌召见管仲,终成君圣臣贤之佳话。 君臣修睦,促成齐国九合诸侯,睥睨天下。千载以降,鲍叔牙这份伯乐情怀仍令人感怀,若无慧眼,怎识英才? 若无仁心,怎荐贤才?习主席强调我们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的确,复兴梦的实现需要更多时代巨擘的出 现。鲍叔牙这份伯乐情怀虽历时弥久却愈显珍贵,如陈年佳酿,清冽甘醇,香飘千年而不绝。 爱国忠君存大义,甘居其下大格局。鲍叔牙这份家国情怀的赤诚,令我震撼。 同学们,习主席曾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不必有我”的话语来激励国人奋进。鲍叔牙身上又何尝不是体现 了这种特质呢?曾经,他辅佐公子小白历经艰难,登上君位;曾经他苦口婆心劝谏齐桓公尽释前嫌,任用管仲成 就大业。他为齐桓公立下汗马功劳,到终了,却甘居于管仲之下,其拳拳赤诚之心,令人敬佩;其博大胸襟,令 人高山仰止。我辈青年躬逢盛世,当以鲍叔牙的这种博大精神自勉,将“小我”融入“大我”,让青春之花在时 代枝头灼灼绽放,灿若云霞。 风流云散,时空变换, 君子之风,山高水长! 同学们,君子之风,是叔牙之澄澈,叔牙之善荐,叔牙之赤诚。此风,恢恢乎天地之间,千年浩荡不绝,百 代仍未磨灭! 漫溯历史,受益无穷;浸润书香,岁增华光!同学们,愿你我于书海中拾撷岁月浪花,逐浪不负韶华! 谢谢大家! 品管仲之行,成管仲之人 亲 爱 的 同 学 们 : 大 家 好 ! “ 道 德 三 皇 五 帝 , 功 名 夏 后 商 周 ” 当 历 史 的 烟 尘 随 风 吹 雨 打 而 散 去 , 却 总 能 留 给 后 人 太 多 的 思 索 与 启 迪 ! 一 匡 天 下 的 齐 桓 公 、 九 合 诸 侯 的 管 仲 , 能 知 人 的 鲍 叔 , 他 们 在 历 史 中 曾 留 下 那 样 浓 墨 重 彩 的 一 笔 , 是 时 代 里 的 佼 佼 者 , 是 历 史 里 的 明 星 ! 面 对 着 当 前 的 时 代 , 最 让 我 感 慨 的 是 管 仲 , 帮 助 公 子 纠 争 夺 君 位 , 他 尽 心 竭 力 ; 辅 佐 齐 桓 公 , 他 不 以 兵 车 助 齐 称 霸 , 在 品 管 仲 之 行 时 ,不 得 不 赞 美 管 仲 之 能 ,将 来 也 能 像 他 一 样 以 一 人 之 力 ,力 挽 狂 澜 ,成 为 时 代 里 的 踏 浪 者 ! 鹤 鸣 于 九 皋 , 声 闻 于 天 。 为 人 当 如 管 仲 一 般 , 尽 力 绽 放 人 生 的 光 芒 ! 古 人 说 : “ 春 秋 无 义 战 。 ” 在 诸 侯 为 利 益 杀 红 眼 的 春 秋 时 期 , 周 公 所 主 张 的 处 事 原 则 已 渐 渐 为 人 遗 忘 , 礼 崩 乐 坏 , 管 仲 却 能 以 一 人 之 力 , 助 齐 桓 公 不 以 兵 车 , 一 匡 天 下 , 施 展 才 华 , 一 展 宏 图 大 志 ! 忆 往 昔 , 萧 规 曹 随 的 主 角 们 让 饱 受 战 争 之 苦 的 百 姓 休 养 生 息 , 拯 百 姓 于 水 火 ; 思 今 朝 , 新 冠 肆 虐 中 华 大 地 , 76 岁 的 孙 春 兰 副 总 理 、 84 岁 的 钟 南 山 、 73 岁 的 李 兰 娟 , 屹 立 在 危 险 的 前 线 , 树 起 丰 碑 ! 基 辛 格 说 :“ 中 国 人 总 是 被 他 们 中 最 勇 敢 的 人 保 护 得 很 好 ! ” 我 愿 做 这 “ 最 勇 敢 ” 的 人 , 像 管 仲 一 样 , 一 展 抱 负 , 绽 放 人 生 光 彩 ! 以 吾 之 渺 渺 , 成 国 之 泱 泱 。 为 人 当 如 管 仲 一 般 , 九 合 诸 侯 , 胸 怀 天 下 ! 作 家 梁 衡 说 : “ 夫 人 心 之 动 , 一 则 因 利 , 二 则 因 情 。 于 一 人 私 利 、 私 情 之 外 , 更 有 国 家 民 族 之 大 利 大 情 。 ” 曾 几 何 时 , 道 家 主 张 出 世 , 儒 家 主 张 危 邦 不 居 , 但 我 更 看 重 搏 击 于 时 代 的 人 们 , 无 畏 无 惧 , 胸 怀 天 下 ! 管 仲 之 人 , 身 处 乱 世 , 齐 国 君 位 之 争 , 依 然 腥 风 血 雨 , 面 对 混 乱 的 利 益 之 争 , 敢 站 立 在 时 代 的 潮 头 , 整 顿 山 河 , 剑 指 道 义 , 这 份 胸 怀 天 下 之 心 , 令 人 动 容 ! 想 起 清 朝 末 年 的 衰 退 , 五 四 青 年 们 以 勇 敢 对 抗 ; 建 国 初 期 , 新 中 国 面 对 强 国 的 虎 视 眈 眈 , 两 弹 元 勋 们 用 算 盘 打 下 的 核 武 和 平 ; 2020 年 这 样 的 大 灾 之 年 , 举 国 上 下 同 心 同 德 抗 击 疫 情 。 也 许 , 我 不 会 像 管 仲 一 样 是 齐 国 的 唯 一 ,但 我 愿 像 管 仲 一 样 热 爱 我 的 国 家 ,哪 怕 只 为 她 照 亮 一 丝 的 黑 暗 ! 李 鸿 章 曾 这 样 写 道 : “ 丈 夫 只 手 把 吴 钩 , 意 气 高 于 百 尺 楼 。 一 万 年 来 谁 著 史 , 三 千 里 外 欲 封 侯 。 定 须 捷 足 随 途 骥 , 那 有 间 情 逐 野 鸥 。 笑 指 芦 沟 桥 畔 路 , 有 人 从 此 到 瀛 洲 。 ” 少 年 , 就 当 如 管 仲 , 一 展 才 华 抱 负 , 立 下 不 世 之 功 , 创 下 青 史 留 名 之 业 ; 少 年 , 就 当 如 管 仲 , 胸 怀 天 下 , 活 出 人 生 精 彩 ,活 出 人 生 境 界 ,不 可 成 燕 雀 般 见 识 短 浅 之 人 ,不 可 为 蟪 蛄 般 没 有 生 命 长 度 之 人 ! 亲 爱 的 同 学 们 , 这 就 是 我 在 读 过 齐 桓 公 、 管 仲 、 鲍 叔 故 事 后 的 所 思 所 感 , 期 盼 与 诸 君 一 道 躬 身 入 局 , 共 赴 盛 事 , 不 负 此 生 ! 感 谢 大 家 的 倾 听 ! 知人让贤,家国天下 亲 爱 的 同 学 们 : 大 家 好 ! 古 为 今 用 是 王 道 , 观 书 读 史 论 春 秋 。 同 学 们 , 齐 桓 公 、 管 仲 、 鲍 叔 三 人 之 中 , 我 感 触 最 深 的 是 鲍 叔 。 他 的 大 局 为 重 , 他 的 不 计 名 利 , 他 的 知 人 让 贤 , 都 让 我 心 有 共 鸣 , 获 益 匪 浅 。 大 局 为 重 , 吃 亏 是 福 。 同 学 们 , 我 从 鲍 叔 身 上 看 到 了 人 性 的 闪 光 。 《 史 记 》 载 : “ 鲍 叔 即 进 管 仲 , 以 身 下 之 。 ” 心 有 格 局 , 此 鲍 叔 之 谓 也 ! 揆 诸 现 实 , 面 对 近 代 以 来 的 民 族 危 亡 ,革 命 先 烈 前 赴 后 继 ,心 有 国 家 大 局 ,实 现 了 中 华 民 族 近 代 以 来 第 一 次 全 面 觉 醒 ;面 对 新 中 国 成 立 初 期 百 废 待 兴 ,科 学 家 们 不 计 个 人 得 失 ,冲 破 重 重 阻 碍 回 到 祖 国 怀 抱 ; 面 对 改 革 开 放 的 大 江 大 河 , 更 多 的 祖 国 建 设 者 们 心 存 社 稷 , 砥 砺 奋 进 , 风 雨 兼 程 。 同 学 们 , 我 们 要 学 习 他 们 以 大 局 为 重 , 胸 怀 天 下 , 用 自 己 的 “ 吃 亏 是 福 ” 的 心 态 而 利 他 利 国 , 照 亮 中 华 民 族 奋 斗 的 星 空 。 不 计 名 利 , 甘 为 配 角 。 同 学 们 , 我 从 鲍 叔 身 上 学 到 了 乐 于 奉 献 。 《 菜 根 谭 》 有 言 : “ 宠 利 无 居 人 前 , 德 业 毋 落 人 后 。 ” 诚 哉 斯 言 ! 那 些 隔 离 区 里 减 掉 飘 飘 长 发 的 女 护 士 , 那 些 寒 风 凛 冽 中 坚 守 工 作 岗 位 的 社 区 工 作 者 , 那 些 “ 苦 干 惊 天 动 地 事 、 甘 做 隐 姓 埋 名 人 ” 的 国 防 卫 士 , 那 些 “ 功 成 不 必 在 我 、 功 成 必 定 有 我 ” 的 人 民 公 仆 , 他 们 不 计 名 利 , 以 自 己 的 尽 职 尽 责 , 保 国 人 之 快 乐 安 康 ; 他 们 甘 为 配 角 , 以 自 己 的 乐 于 奉 献 , 写 就 了 自 己 的 非 凡 人 生 。 同 学 们 , 我 们 要 学 习 他 们 , 不 计 名 利 , 甘 为 配 角 , 活 出 别 样 人 生 。 知 人 让 贤 , 胸 襟 宽 广 。 同 学 们 , 我 从 鲍 叔 身 上 明 白 了 家 国 天 下 。 司 马 迁 说 : “ 天 下 不 多 管 仲 之 贤 而 多 鲍 叔 能 知 人 也 。 ” 此 言 得 之 ! 君 不 见 , 古 往 今 来 , 多 少 贤 人 志 士 因 无 人 赏 识 而 泯 然 众 人 ? 多 少 名 臣 将 相 因 小 人 构 陷 而 郁 郁 而 终 ? 管 仲 之 于 鲍 叔 牙 , 恰 如 伯 乐 之 于 千 里 马 , 千 里 马 常 有 , 而 伯 乐 不 常 有 。 鲍 叔 牙 以 知 人 让 贤 的 宽 广 胸 襟 , 为 管 仲 搭 建 了 一 个 施 展 才 能 的 平 台 , 也 让 齐 国 成 就 了 “ 五 霸 ” 之 名 。 同 学 们 , 我 们 要 学 习 鲍 叔 牙 , 知 人 善 任 为 国 谋 , 腹 有 雅 量 气 自 华 , 摒 弃 “ 小 我 ” , 成 就 国 家 。 观 一 叶 而 知 秋 , 阅 一 书 而 知 理 。 同 学 们 , 人 贵 有 自 知 之 明 , 人 贵 能 腹 有 雅 量 , 人 贵 能 胸 襟 宽 广 ,人 贵 能 家 国 天 下 。愿 我 们 都 能 效 仿 前 贤 ,学 习 鲍 叔 ;心 有 大 局 ,不 计 名 利 ;摒 弃“ 小 我 ”, 家 国 天 下 ! 谢 谢 大 家 ! 03 孔颜之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 分) 颜回是孔子的杰出弟子,他终生贫困,并不幸早逝。按照世俗的看法,颜回的一生是不幸而凄惨的。但是我 们看到的颜回却是“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虽居陋巷,箪食瓢饮,内心世界却充盈着无比的快乐。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孔颜之乐”,留给后人的问题是,高度的精神修养是否能够冲淡现实生活中的不幸? 或者说,当人们面对简陋匮乏的现实生活时,内心的幸福感究竟源自何处? 对此你一定有过自己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和审题立意】 “孔颜之乐”是一个值得我们挖掘的文化话题,也是一个颇有思辨性的哲学命题。作文题力图打破历史与现 实之间的屏障,让同学们思考物质匮乏的现实生活中人们内心幸福的源泉所在,注重传统文化,倡导思辨色彩。 这个材料可以从三个角度出发立意。 (1) 探讨高度的精神修养是否能冲淡现实生活中的不幸,可以回答“是”,也可以回答“否”,言之成理 即可。 (2) 思考“当人们面对简陋匮乏的现实生活时,内心的幸福感究竟源自何处”,信念、理想、高度的精神 修养等都可以成为内心幸福感的源泉。 (3) 综合考虑以上两个问题,提出“高度的精神修养可以冲淡现实生活中的不幸,成为身陷困厄之人的幸 福源泉”等類似的观点。 写作时要紧扣“当人们面对简陋匮乏的现实生活时”这一前提,不能脱离这个前提简单地讨论幸福的来源。 心向光明,亦复何阻 丰衣足食,人人心向往之,甚至是生存的基本条件。外物所能给予每个人的,往往是不公平的,但也还是能 在街头看到残障者练得一手好字。心向光明,眼前的黑暗也会透出微亮光芒。 为秋风所破的茅屋里,是心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凄瑟萧索的夜里,因装着 天下寒士而有动力、有温暖。淡退风华的寺庙里,是断齑画粥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 淹,粗食的清苦因心系百姓而多了一分甘甜。不是生活没有给他们带去磨难,而是他们的着眼之处不在茅屋、残 粥,那为了天下苍生共同幸福的意志溢满了他们的内心,那为着光明的追求将他们的苦楚淡化、摒去了。 杨绛先生曾翻译过一首小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先生没有对身外之物的追求,清贫的生活也就谈不上不幸了。旁人惋惜、同情的,在先生眼里 或许比不上读一本书来得充实。文化大革命中,她被罚洗厕所,她静下心来,将厕所洗得干干净净,并不以此为 羞。先生是要向光明的地方走的,她知道家里有丈夫和孩子在等待,知道还能读书,还能写作,还能让后人从她 的书中、话中有所得。追求的不是貌美、富足,这些苦痛就不会引起先生的注意。我们总要从不幸中找幸,总要 问问自己在意的是什么,总要问问自己内心的光明是否能驱走眼前的黑暗。 “不要把生命献给无知、平庸和低俗,把你宝贵的内在生命活出来。”这是王尔德动情写下的感悟。为夏瑜 的坟上添几朵白花,是鲁迅先生为辛苦的革命人缀上的一笔希望。“我会想办法让他回到我身边,毕竟,明天又 是新的一天”是斯嘉丽在瑞特离开后的内心独白。他们用内心的美好冲淡现实的苦痛,没有称心的物质基础,心 中的光明也能带他们去往更高的境界。这不是踩在虚无和幻想的内心世界里,不为现实的任何利禄所动,也不是 一味地忽视痛苦,而是用内心的光芒照亮黑暗,拥抱生命中最瑰丽的色彩。 摇着人生的小舟,我愿循着内心的光明,在现实的大风大浪中,平安到达幸福的彼岸。 幸福的源泉在于修养 颜回,“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后人尊为“复圣”。他何以有幸获此殊荣?因其居陋巷,箪食瓢饮,“人不 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更因其崇高的德行。 我明白了,高度的精神修养可以冲淡现实生活中的不幸,成为身陷困厄之人的幸福源泉。 顾城曾说:“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当命运的喉咙被无情卡住时,埃尼奥·莫里康内却没有妥协,对音乐的狂热痴爱使他从容面对一 切。父亲卧病不起时,年幼的埃尼奥不得不辍学工作来维持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即使如此,他仍呵护着他那颗勇 往直前、快乐向上的心,最终成为世界公认的“电影配乐大师”,为自己的人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见, 高度的精神追求能冲淡生活的悲苦,并让人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我懂得了,幸福感源于何——源于心灵的丰盈、精神的修养。苏轼若因为被贬而整日郁郁寡欢,我想,他一 定无法创作出精彩的“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刘禹锡如果因居陋室黯然神伤,我想,他一定无法 怡然地书写《陋室铭》;“当代愚公”李保国如果嫌弃太行山区生活苦,我想,他一定无法安然地三十五年如一 日,为荒山带来苍翠,为乡亲拔除“穷根”……他们知道,真正的悠然是懂得享受明月清风、阳光鸟鸣;真正的 快乐是不畏困厄之锁,把住信念之舵,思想不迷航、行为不迷失;真正的幸福在于执着于精神追求。 生活哪有一帆风顺?因为大地的凹凸,才有了河流;因为温度的变换,才有了春夏秋冬;因为有了境遇的顺逆, 才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身在尘世间,我们不能左右环境,但我们可以左右自己的心。面对难题,有的人自怨 自艾、意志消沉,以致一发不可收拾,终将迈上不归路。而有的人却始终相信人生是一幅山水画,即便山峦重重, 也相信有峰回路转;即便路途艰难,也背上一份希望,大步向前——他们的底气,源于他们的精神追求與修养。 修养高,智慧就能开启,开启了智慧的人才能明白人生的真谛,才能与“大道”同行,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 福是什么。这也许就是上天赋予人的终极使命。 《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虽一生富贵,但直到死都在与自己的小心眼怄气,活得不如一生清贫的颜回快乐, 此正说明精神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幸福遵于自我的内心,内心的主君是修养。当今,最重要的修养是精神教养,所以,我们,未来的主人,请 谨记,提高个人修养,是提升幸福感的正途。 【点评】 文章标题即观点:幸福源于修养。开篇在简述了颜回的事例后,再次明确主旨,指出“高度的精神修养可以 冲淡现实生活中的不幸,成为身陷困厄之人的幸福源泉”。细细读来,全文层次分明,先以苏轼、刘禹锡、李保 国的事例谈幸福感的来源,再放眼自然、生命,指出能够笑对人生难题的人是因有精神追求与修养作底气,最后 指出修养高就能开启智慧,开启了智慧才能明白人生真谛,从而感受到真正的幸福。论述层层推进,既旁征博引, 又娓娓道来;看似笔流轻浅,却能切中时代。美中不足的是,对于如何提升修养,文章没有开出良方,稍显欠缺。 (刘 秀) 美丽的灵魂稀释苦难 身居陋巷,箪食瓢饮,却不改其乐,颜回给历史留下了“孔颜之乐”的佳话,也给千年后的人们留下了问题: 面对现实的苦难,如何还能快乐?快乐源于何处? 快乐源于学识和视野。曾经,寒门学子王心仪的一篇《感谢贫穷》“刷爆”朋友圈,尽管贫穷令她的生活艰 难痛苦,但站在学习的台阶上,她看到了贫穷为她带来了什么,看到了苦难中的生命可以更加绚烂,依旧快乐。 颜回不正是如此?向孔子求学令他完善了自我,理解了仁义,明白了“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于是他怡 然自得,不为此忧虑半分。 快乐源于修养和心境。在苦难中总有人保持着从容与沉静,保持着乐观与自强。康有为的女儿康同璧家中被 抄检一空时,母女二人依然穿着得体的衣服,水仙花开了,她们就在每枝花的颈部套上一个五分宽的红纸环,令 花看起来更美了。那一抹明艳的红色,为家里增添了活力。从那一个个纸环中,我们看到了两个美丽的灵魂。在 生活的苦难、条件的简陋前毫不慌乱、毫不悲伤,因为她们发自内心的从容与乐观,足以稀释眼前的苦难,足以 维持快乐的生活。在这样美丽的灵魂前,苦难无能为力。另一个美丽的灵魂是杨绛,在与丈夫历经磨难时,她依 旧是那个大气从容的女人,用俏皮话来记录苦难,在黑暗中,她依旧可以创造一抹微光。 快乐源于责任和信仰。一个人,如果心中有大义,肩头有责任,那么即便是再难再苦的生活,也不能把他打 倒。被尊称为“印度圣雄”的甘地,一生为了印度的独立与平等而斗争。这个瘦削的老人,拄着拐杖去调解种族 争斗,发表演讲,绝食抗议,他的生活条件不可谓不简陋,但他甘之如饴。因为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知道受 苦受累可能会把更多人从苦难和劳累中解放出来。在当代中国,那些大学生村官,为什么放着城市里好好的工作 不干,要去落后的农村?“农村条件哪有城市好?”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然而对他们来说,落后的条件阻挡不 了他们的责任感,也阻挡不了他们勤勤恳恳取得成效后的快乐。美丽的灵魂足以稀释苦难,一个社会、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需要这些美丽的灵魂。在不如意的境地里,不会“不堪其忧”,而是“不改其乐”,在困难面前担起责 任,并不以为苦。 苦难是一杯烈酒,入喉辛辣灼痛,然而美丽的灵魂却可以将其稀释,稀释得甘醇绵长、回味无穷,令人自心 底生出愉悦来。 【点评】 文章开头简要引用材料,以两个问题总起,引人深思。主体部分以快乐源于学识和视野、源于修养和心境、 源于责任和信仰架构全文,三者之间各有侧重,又互相补充,比较好地回答了开头的两个问题。在论述分论点时, 用例合适,且有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观照。结尾巧妙运用比喻,阐释了苦难和快乐之间的关系。如果从更高的要 求讲,文章主体的三个部分之间缺少内在的逻辑联系,使文章少了一些思辨色彩。 04 张良与范增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十二年的谈语文学习,我们在课本中认识了许多历史人物,如烛之武、荆轲、刘邦、项羽、张良、范增、蔺 相如、廉颇、苏武等,也认识了不少文学人物,如曹操、周瑜、林冲、鲁智深、王熙凤、杜十娘、祥林嫂、孔乙 己等,甚至还有不少外国人物,如奥楚蔑洛夫、保尔·柯察金、于勒、玛蒂尔德、别里科夫等,无论真实的还虚 构的,都引发我们许多思考和感悟。 请你从上面列举的人物中,任意选取两个进行比较分析,写一篇副标题为“_____与_____之比较”的人物评 论。横线上需填写的是你选取的人物名字。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切题立意: 1.刘邦项羽:不同格局,不同结局。 2.祥林嫂与孔乙己:同是套中人,被侮辱与损害者。 3.张良和范增:大智慧与小聪明。 4.杜十娘和祥林嫂:叛逆者与屈从者。 5.王熙凤与奥楚篾洛夫:不同国度,一样善变。 6.林冲和鲁智深:果断从事,敢想敢做;切忌优柔寡断。 …… 偏题立意: 1.杜十娘和祥林嫂:敢爱敢恨。(比较点选择不恰当。) 2.烛之武和祥林嫂。(人物组合选择不当,两者无内在有机关联。) 大智慧和小聪明 ——张良与范增之比较人物评论 世人皆以为,张良和范增,均为腹有良谋,胸怀韬略的智者,但我独以为:范增所谓的智慧,只能是小聪明; 而张良之智,堪为大智慧。 范增之智,其实是小聪明;而张良之智,堪称大智慧。 范增不能像诸葛亮一样,隆中一对,茅庐未出而三分天下,使项羽拳拳服膺其雄才伟略。而是仅凭小聪明, 用虚妄的望气之说,激怒项羽,身为谋士,不重人谋重鬼神,难怪项王会轻信刘邦卑辞巧语而改变主意。他的小 聪明,还体现在自作主张。鸿门宴上,在项王默然不应时,他私自授意项庄刺杀刘邦。这和矫诏有何区别?令出 私门,乾纲独断,以亚父身份,视君王为傀儡,不仅不智,而且是愚而自用。 张良披肝沥胆,不离不弃,但生性多疑的刘邦,惊疑问道:“君安与项伯有故?”若换做是范增,定会拂袖 而去,或是大呼“信而见疑”。但张良不愠不怒,而是耐心解释,打消其疑虑。张良之智,在于深谙君王心理, 知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因此朝乾夕惕,隐忍宽宏,最终赢得了君王的信任。 张良的智慧还在于随机应变,而放增拙于应变。 鸿门宴上,险象环生,张良“猝然临之而不惊”,他私召樊哙;在刘邦独自脱身后,只身虎穴,且能顾全大 局,巧妙周旋,便宜行事,足见其大智大勇。而项庄舞剑,项伯翼蔽,范增竟如黔驴技穷,无计可施。其拙于应 变,何谈大智? 因此,两人虽然都是各自阵营的智囊,但一个能为君王言听计从,视为股肱,成就大业;一个壮志难酬。这 里面,固然有项羽和刘邦器度、谋略的高下之别,但和两位谋士的智慧、器度不无关系。我们虽然不是张良、范 增一样叱咤风云的人物,但他们对于我们今天的为人、处世、谋事大有裨益。 古人说,“大巧若拙”。今人刘震云也说,“聪明人做老实事”。是的,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从不逞小聪明。 大智慧的人,他们从不怨天尤人,而是像张良一样努力试着去改变、应变。从不心存侥幸,寄希望于毕其功 于一役。他们从不因为一时失利,就像范增一样,怒气而怼,撂挑子,而是冷静思考。他们懂得审视自我,审视 他人,因势利导。从来不会像范增一样,孤高自许,只能处于 C 位,只有自己“是高山而非溪流,是人杰而非草 芥”,别人都是“竖子”、鼠辈,最终自己孤立自己,使自己与周围的世界绝缘,不屑于与他人同框,也与成功 失之交臂。 臧否人物快意事,鉴古知今后世师。 “照我思索,能认识我;照我思索,能认识人”(沈从文)。但愿我们通过评价历史人物,洞明世事,练达 人情,从中汲取智慧,成就自我!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