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解读:为什么机票要提前买等 3 则(附:适用话题及素材分析)
为什么机票要提前买,演出票要现场买
人们长途旅行,往往提前规划,以便节省开支。因为越早在网上订购机票,越能享受
到可观的折扣。若是匆忙出行,就只能购买正价机票。航空公司售卖机票遵循这样的规律:
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提高票价直至飞行前的正价。
剧院售卖演出票同样会提前很久,但价格曲线和机票是相反的。后者呈上升趋势,演
出票的价格开始保持不变,待到开场前,却会流出廉价的折扣票。
航空公司和剧院一样,都有着强烈的座无虚席的愿望。出售飞机票的航空公司和出售
演出票的剧院都想以正价卖出所有的票,二者的目的高度一致,但为什么两种票的价格变
化会存在如此大的差别呢?
分析一下销售对象在经济社会中的行為模式,我们会很快发现端倪。
提早订购机票往往是为了出行的需要,事到临头的购票者,不是需要出差的商务人士,
就是有不得不坐飞机的理由。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对价格并不敏感。旅行者可能因为机
票价格的高低而考虑是否出行,但对必须即刻出行者来说,机票价格并不是他们考虑的第
一要素,做成要做的事情才是重点。
剧院售卖演出票时,起初按正价售卖。对价格不敏感者在观看演出、接受艺术熏陶方
面更关注个人享受,诸如提前确定好适宜观赏的位置、约好朋友,盛装前往,这些都需要
时间提前做准备,所以他们更有可能提前购买演出票。对价格敏感的人群,他们可以接受
在剧院门口排队或者游荡着等待一张低价票,即便位置不太好,也没有太多怨言。
思考一下,如果反向操作,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
航空公司起初卖正价票,临近飞行前几天开始卖低价票。对价格敏感者前期无意购买,
在临近出行时却因无法从工作中脱身,可能会就此放弃旅行。毕竟,旅行不是必需品。最
终航空公司未能填满座位,上座率得不到保障,即便飞行前所有座位都坐满了人,但获利
远远不如先低后高的售卖方式。
剧院起初卖低价票,可能造成对价格敏感的人群的抢购,致使演出票被抢购一空。或
者,尚有余票,但对价格不敏感的人群看重的是观演感受,而不是票价。
所以,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消费者心理、行为分析后,航空公司和剧院才采用了
最能够多获利的方式进行售卖,以获取上座率和票价的平衡,最终获得最大的利润。其实,
商家如此做法的受益人也包括消费者,因为这种方式降低了卖方的服务成本。由于服务成
本的升高,最终埋单的一方仍然是消费者,商家这样做,让消费者不必为高服务成本埋单。
【适用话题】
涨价与降价 购买心理服务成本 受益人
【素材分析】
随着时间推移,航空公司售卖的机票不断提高直至飞行前的正价;而剧院售卖演出票
在演出临近时出现廉价的折扣票。究其原因,航空公司和剧院都是在追求“座无虚席”,都
恰到好处地把握住了顾客的消费心理。君子爱财,真的可以取之有道。站在顾客的角度,
从消费者的感受去推销产品,即使消费者受益,也使自己获利,这是商业发展的正道。
【速用名言】
1.在购买时,你可以用任何语言;但在销售时,你必须使用购买者的语言。——美国
前教育部长玛格丽特·斯佩林斯
2.利人为利己的根基,市场营销上老是为自己着想,而不顾及他人,他人也不会顾及
你。——销售精英 梁宪初
和果子:一首俳句是什么味道
我承认“和果子”是一种极具诱惑力的点心。在“它太漂亮了怎么舍得去吃它”和“就
是要把這么漂亮的东西咬烂了吞到肚子里”这两种互相冲突的情感里,冲突越强烈,诱惑
力越大。
这与日本人天生的悲剧审美是一致的,如樱花,如花火。反正所谓悲剧,就是把最美
好的东西毁灭给你看。吃和果子,我觉得大致也就这意思。这种行为本身已经是一种俳句
一样的美,谁还会去管一首俳句是外酥里嫩还是酸甜适中。
当年日本的遣唐使将中国的饮茶习惯带回日本,同时带回了茶道文化和糕饼技艺,受
到日本贵族的追捧。从此,“果子”也就是糕点才进入了日本。
第一次在京都参加一个和果子宴,全程无非一碗抹茶,一个果子。老师要带领品尝者
打开五感,从了解它们的名字开始,这些名字取自四时风月、和歌、俳句、历史乡土,它
们叫作初音,云锦、落雁、花菖蒲……品尝和果子,要从名字开始,感应季节感及其由来,
在心底产生不可思议的回响,然后彻底安静下来。
这才能开始正式调动五感。
第一感是视觉。用眼睛欣赏和果子的美感。和果子之所以著名,大部分原因来自“手
作”。这是日本点心师傅的骄傲。他们不但能做出具体的樱、梅、竹、兰,甚至能做出更为
抽象的“流云”或者“风沉”。沉心静气地端详,你会惊异地发现一枚小小的果子刹那间涨
满了美感。
第二感是嗅觉。日本人是嗅觉的民族,所以香道与猜味道的游戏在日本盛行。品和果
子的香气,是用嗅觉回忆大自然的恩泽。稻米、红豆、芋头、肉桂、姜、薄荷……在抹茶
的气息里,风吹疏竹,雁渡寒潭。
第三感是触觉。老师请我们轻轻接触和果子,感觉它的柔软,感觉它的细腻。然后持
竹刀,果断简洁地从中切下。这把竹刀日本人称之为“杨柳”,需现场手削出来。
第四感是味觉。是我们对食物最熟悉的感觉。和果子很甜,中和了抹茶的苦涩,一喜
一寂,对味觉加以中和。
第五感是听觉。是品尝食物时发出的声音。听糯米的黏着,仙贝的脆响,甚至抹茶下
咽时喉咙间发出的“咕咚”一声,都显出不一样的趣味来。
如此,才算吃懂了一枚和果子。
只是后来就再也找不到这五感了。在任何地方买回来的和果子,都是“啊呜”一口咬
掉一半。这样的一枚和果子,除了漂亮一点以外,跟普通甜点并无二致。
原来人的感官系数是真的可以自由缩放的。外界变得很小的时候,内心就变得很大,
一切无意义变成有意义,反之,什么都不过如此。
不知道同样的方式能不能用到品尝其他菜肴或者食材中去,也许不行。毕竟和果子文
化从寺庙中开始盛行,它和抹茶的搭配本来就自带了禅意。正如剁椒鱼头和青椒回锅肉,
天生不是五言七律,倒也用不着焚香之后吃,在人声鼎沸的餐厅里夹一筷子——只可惜,
这才是我的常态。
【适用话题】
生活中的美 诗意生活 态度
【素材分析】
和果子,本是生活中极平常的事物,可是,细细品味,居然就吃出了“诗意”“禅意”
“悲剧美”。或许,这就是“吃”与“吃懂”的差别吧。我们有些人每日里叫嚷着“生活枯
索无趣”,或许,也只是源于并不曾真正“过懂”生活吧。生活本就是“那个样子”,你,
也可以把它过成“你想要的那个样子”。
翻拍《鹿鼎记》频上热搜,韦小宝到底是个什么人
韦小宝是个普通人,他出身市井,母亲从妓,父亲缺位,本该在妓院街头坑蒙拐骗,
一辈子当个小混混。但偏偏,他怀有梦想,又敢为梦想付出行动。他口才惊人,连评书先
生都被吸引;不会武功,却对落难豪杰茅十八伸出援手;镇定机智,龙潭虎穴也碍不着他
耍小聪明。复杂的人物性格,背后藏着巨大的心理能量,也有着深厚的现实意义。
韦小宝从一个“小流氓”变成“韦爵爷”,也全靠另一个人的引领。这个人才是《鹿鼎
记》真正的男主角:康熙。
为什么我说“康熙”是《鹿鼎记》真正的男主角?这要追溯到金庸一贯的武侠主张: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鹿鼎记》作为金庸封笔之作,极具现实讽刺意义,作家张佳玮称之
为“中国的《堂吉诃德》”。“疯癫骑士打风车”,《堂吉诃德》颠覆了欧美推崇的骑士文学;
“流氓色坯当英雄”,《鹿鼎记》颠覆了金庸推崇的英雄形象。
康熙不是普通人,他生在帝王家,雄韬伟略,杀伐决断,是天生的伟人。可惜手无实
权,如同鳌拜的提线木偶,一言一行都要察言观色。理想与现实对比残酷,康熙内心不可
谓不苦闷。就在这时,韦小寶出现了。
最开始,韦小宝是一起摔跤闲聊的狐朋狗友。后来,韦小宝智擒鳌拜,耍奸计获胜,
康熙看出他是个人才,就推动他去做一些自己想做但无法去做的事。
康熙是光,韦小宝是他的影子。康熙和小宝,就像道德和欲望,高尚与卑劣,缰绳和
野马,谁也离不开谁。原著中,康熙推动韦小宝建功立业;结局里,康熙暗逼韦小宝退隐
江湖。成也康熙,败也康熙。
《鹿鼎记》表面上是韦小宝的奋斗史,实际上是康熙的成长史,“韦小宝”只是一个符
号,象征着康熙的阴暗、欲望和压抑。整部《鹿鼎记》,围绕着康熙和韦小宝从称兄道弟到
道不同不相为谋,康熙的态度变化,就是人生成长所致。
从心理层面来看,《鹿鼎记》的格局很大,它写出了男性成长的过程,充满诱惑和艰难
险阻。
诱惑面前,第一个败下阵来的不是韦小宝,是郑克塽。他是郑家二公子,名门二代自
然有人追捧,性格很“膨胀”。会因为开会没人接待发脾气,会因为别人夸他几句飘飘然,
会因为韦小宝言行轻佻,直接把鄙视写在脸上。最终,作者给了郑克塽一个丢人丢命的结
局。
第二个败下阵来的,是陈近南。身为天地会总舵主,他位高权重。但祸起萧墙,他被
郑克塽蛊惑,轻信他,觉得忠于郑家就是忠于自我。结果惨遭背叛。
正直、强大的一面,看不到软弱、阴暗的一面。起初,韦小宝也很盲目,方怡几次三
番坑害他,他发誓再也不理她,结果一看到她,还是晕乎乎地追了过去。可他有康熙这个
“另一个自己”,他所有的卑劣,康熙都能接纳,甚至表示欣赏。
所以,即便韦小宝是“真小人”,并没有比别人高尚很多,但韦小宝多了一层约束:可
以辜负全天下,但不能负康熙。天地会要求他杀死康熙,他想方设法解救;两人已经反目
成仇,他还是惦记康熙的安危;为了不让康熙为难,他放弃功名利禄退隐。他的“坏”和
康熙的“好”互补,两人异体同心。这暗喻着:同时看到自己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好
坏整合,个体才能成熟。
所以《鹿鼎记》原著结局里,好坏分裂的男人都失败了,只有韦小宝和康熙完成了整
合,渡过“成长”这道大劫,各自圆满。
作者金庸说,《鹿鼎记》是一部反主流英雄文化的小说。但同时,《鹿鼎记》又是一部
极具现实意义的文学作品。小流氓有了良知和道德,就不仅仅是一个小流氓。如果跨出成
熟的第一步,他还有可能建功立业,衣锦还乡。
每个男人内心深处,都藏着一个韦小宝:自私,阴险,无能,好色,胆怯,幼稚……
但生活中,他们都想成为康熙,一代帝王,万人敬仰。
金庸说,他写韦小宝时,总想着鲁迅笔下的“阿 Q”,打不赢敌人,就用精神胜利法安
慰自己。具有“阿 Q”精神的韦小宝,本质上只是个普通人,平平无奇,不受待见,天天
做着英雄的白日梦。让韦小宝变得不普通的,是他整合自我的能力。
男孩成长为男人的路上,总要经历这个选择:面对一场巨大的失败,是逃避现实,还
是迎难而上?是甩锅他人,还是独自扛下?是认怂,还是硬闯?害怕,焦虑,迷茫,自我
怀疑……总有没自信的时候。心智不够成熟的男孩,总不愿承认自己很脆弱。可事实是,
不敢面对脆弱,就失去了真正的坚强。
韦小宝拥有的,恰恰是这份坚强。他知道自己卑劣,下流,不堪。但不躲也不藏,坦
然承认。康熙接纳他,他也接纳自己。他们内心都有见不得人的一面,但他们互相看见。
如同一处港湾,内心无处安放的阴暗,终于有了容身之地。
当阴暗不再阴暗那一刻,人也就拥有真正的自信的成熟。
【适用话题】
成长 人生的 AB 面 功名利禄 坚强
【素材分析】
《鹿鼎记》作为金庸的最后一部长篇武侠小说,一改之前作品的风格。作为主角的韦
小宝,不再是为国为民的大侠,不再是屡遇奇遇的绝代高手,他就是一个“流氓”“混混”,
但他拥有自己梦寐以求的位置和生活。韦小宝,一个更真实、更贴近正常人的设定,从底
层走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风光无限,却在最后卸下荣华和荣耀,归隐田园。
【速用名言】
1.在一切的逆缘和挫折里,我们不只能够得到太多人生的体验,同时又一度考验了本
身的韧性其实真强。那种东西,我叫它生命力。——中国现代作家 三毛
2.所谓成长,就是去接受任何在生命中发生的状况。即使是不幸的,不好的,也要去
面对它,解决它,使伤害减至最低。所谓的成长,所谓的智能,所谓的成熟,都不过如此。
——当代作家 曹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