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经典作文写作:初具论述法:如何看待“别人家的孩子”(附:写作提纲及范文点评)
一、中考真题(2020 浙江台州卷)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 分)
妈妈:“我朋友女儿通过钢琴八级了,我们家孩子还弹不成调。”
爸爸:“我同事儿子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了,我们家孩子的作文总写不好。”
孩子:“我参加航模比赛,不也在市里获奖了吗?”
爸爸:“你就知道顶嘴,这次英语成绩你又不如同桌!”
孩子:“我的数学成绩比他好呀!”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也可以阐述观
点,还可以抒发感想。
二、初具论述法
此题目要求写“联想与思考”,虽说“可以讲述经历”,但考生即使有相似或有关经历,
写下来之后仍要通过议论来阐述与题干中所包含的道理。与其那样绕弯,还不如直接提出
观点展开论述为好。
至于不少初中学生尚未完备地掌握规范的考试体作文的写法,思路太复杂的作文比较
难以驾驭,写成简单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浅易论述文,也是可以的。
再说,初中语文新课标本来只要求“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也就是说,初
中生只要掌握一般论述文的写法,写出初具论述方法的议论文就达到要求了。
下面是一位初三同学审题后几分钟编写的提纲。
写作提纲
观点:每个人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我们要做更好的自己。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家长应不要总是提起别人家的孩子,会打击孩子,让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
孩子应加倍努力,虽然人外有人,但必须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能总是和别人比较,
要和自己比较。
提纲评点:
这个提纲虽然语言不够简练,但观点还是比较清楚的,思维也体现了一定的逻辑性。
提纲中已显现出努力要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论证特点。
三、当堂作文
如何看待“别人家的孩子”
徐奕晨
就在前不久,一个出自许多中国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这样的话语,在网络上
十分火爆。那些家长可能是在训斥自己的孩子,并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对比。针对许多家长
这样的思想和说法,我有一些思考。
首先,每个人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别人家的小孩可能
是有一些方面比自己家的小孩好,但自己的孩子也一定有比别人的孩子好的方面。就比如
说,一些学生可能文化课的成绩比较好,但是体育成绩不如其他学生;而一些学生体育成
绩较好,但是文化课的成绩不如别的学生。家长之所以常会拿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
做对比,可能是因为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十分急切,想以对比的方法来激励自
己的孩子发奋图强,取得更优秀的成绩。但是我认为,如果家长总是用别人家的孩子来教
育自己的孩子的话,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可能会让自家的孩子对自己失去信
心。这样做到头来会事与愿违,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让孩子感到自卑,可能对
亲子关系也会造成一些影响。
所以,我认为家长不能总是提起与称赞别人家的孩子,而应该用正面的方法,鼓励孩
子,让孩子树立信心,保持自信,从而积极学习,取得好成绩。而作为孩子,应该加倍努
力,遇到有时家长夸人家的孩子,也不要气馁,更不能一味地和家长顶嘴。毕竟山外有山,
人外有人,可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因而应当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优
秀,取得更好的成绩,用事实来让父母转变观念。
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只有做得比以前的自己更好,才算取得了突破与进步。所以,
我们要适当和以前的自己比,看看自己有没有进步,进步了多少。有关家长也不要能总拿
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如果总是和别人家孩子比,会给自己的孩子带来不必要的
压力。而且压力太大,有可能被压垮,懊悔莫及。
总而言之,别人家的孩子终究是别人家的孩子,“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各有长处也
很正常。对我们子女来说,要做更好的自己,自觉学习,奋发向上,争取更大的进步,也
让父母高兴。
点评:
这篇议论文开篇的引论先概述一种社会现象,再说自己“有一些思考”,借以引出下文
的论点(不过,如在首段末尾就写出中心论点会更好)。
第 2 段先从普遍现象说起,摆出了“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的小论点,在概括与
例证之后的倒数第 2 句用假设论证的方法揭示看法:“如果家长总是用别人家的孩子来教育
自己的孩子的话,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可能会让自家的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
第 3 段在小结上文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中心论点:“(我认为)家长不能总是提起与称赞别人
家的孩子,而应该用正面的方法,鼓励孩子,让孩子树立信心,保持自信,从而积极学习,
取得好成绩。”紧接着又从孩子的角度说明“遇到有时家长夸人家的孩子,也不要气馁,更
不能一味地和家长顶嘴”,并且引用名言“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和俗语“比上不足,比下
有余”来证明,指出孩子应有的正确态度。第 4 段深入一层,提出“要适当和以前的自己
比”,有关家长“也不要能总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
文章最后一段总结全文,说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得出了子女“要做更好的自己,
自觉学习,奋发向上,争取更大的进步,也让父母高兴”的结论。
全文虽然未能与高中生的考试体作文相提并论,但初步具备了议论文的行文方式和结
构特点,文章思路也比较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