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 现代文阅读Ⅰ 简答题 题型梳理
三看:
1.看开头部分,作者是否做了这三件事:①提出论点——是否提出了中心论点?提出了什么中心论点?②怎
样提出的论点?论点是如何呈现的?③文章开头是如何将论点引入论证过程的?作者是否使用了过渡句?
2.看主体部分,作者是否做了这五件事:①提出分论点——作者在阐述中心论点时,是否提出了分论点?文
章是直接论证中心论点,还是间接论证中心论点?②选择论据——文章选用了哪些论据?事实 论据还是理
论论据?引用了哪些内容作为论据?③确定论证方法——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④选择阐述角度——
从哪个角度(正面还是反面)进行阐述?⑤深入剖析,增强论证力度,即作者举出事实论 据后,是否对事实
论据进行了深入剖析?
3.看结尾部分,作者是否做了这三件事:①消除误解——作者在归纳总结前,是否强调了什么,以避免读者
误解文中的某些观点,保证论证逻辑的严密性?②归纳总结——作者是否对前面的论证进行了 归纳总结?③
得出结论——作者在归纳总结时,是否得出了结论,发出了倡议或警示?
题型归类:
1、论证的特点
▲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①以设问开篇,引出下文关于……分析,引发读者注意。②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分别从……角度论证
了……层次清晰。 ③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等。
▲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 分)
①先摆出当下互联网迅猛发展的现象,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观点。②采用层进 式
结构展开论述,先提出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再结合实际分析问题,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做法, 论证层
层深入。③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日本在中小学与高中设立的“综合 教育”科
目中纳入了媒介素养,中国与欧美国家在媒介素养教育推广上的对比。
▲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 分)
①以设问开篇,引发关注;②采用辩驳的论证结构,先立再驳;③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 如
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等。
【思考角度】一、论证角度(方式):先破后立、先立后驳、驳立结合 ;人称;人物口吻
二、论证结构:总分、层进、并列、对比
三、论证方法:事实论证、理论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假设
论证、因果论证(常考)
四、语言特点:通俗、口语化,幽默、生动形象、科学严谨 、准确贴切、遣词造句、多种表达方
式相结合、修辞、限定词使用
五、其他构思特点:开头设问、引名人名言、从实际人物或现象引出话题、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结尾
设问反问、讲故事(寓言)、结尾亮观点,再扣题
六、论据特点 典型、新颖、真实、精当
2、论证的语言
▲ 材料二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语言特点:生动、幽默。如“一朵浪花”比喻的运用,“弦歌不辍”引用论语中孔子典故,显得生动;
将人类的宇宙探索比作打怪游戏等,幽默风趣。(2 分)
好处:①使原本严肃、枯燥的科学探索文章形象生动,引发阅读兴趣。②与材料二的主旨相契合, 更
能体现文章透露的乐观精神。 (2 分)
▲ 赏析材料三第二段的语言特色。(4 分)
①简明、洗练,严谨、准确。运用方钢、钢化玻璃、外围护等词语准确说明其建筑材料;方形建筑, 长
短一致、粗细相当,4万余等词语严谨准确。②运用比喻,生动形象,“犹如生长在山谷中的巨型鸟巢”,形象
的说明从远处看到的书屋的外形,给人直观的感受。
【思考角度】①遣词造句;②修辞方法;③表现手法;④语言整体风格
3、论证的说服力
▲材料二最后一段怎样让论证更有说服力的?请简要说明。
①论证角度全面,思路清晰,先说中外文化和谐相处,后又强调立足本土文化,没有片面化、绝对 化,
通过让步分析辩证论述,让观点逻辑更严密,增强了说服力。【思路】②引用论证引用大量名言名句,旁征博
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方法】③论证语言严密,“不是说只有……”“从不认为……”“越是……越要……”
等词语的运用,使论证更有说服力。【语言】
▲ RUC 新闻坊是怎样增强这篇“新闻观察”结论的说服力的?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4 分)
(1) 论据方面:论据是否典型、有代表性。可得出下面答案——①选择的媒体样本覆盖面全、代表性强。
②注重数据分析。
(2) 论据是否真实、可信。可得出下面答案——③选用的新闻报道样本均为原创。
(3) 语言方面:表述是否准确、清晰、明确、严谨。可得出下面答案——④表述客观,⑤将党媒、 市场
化媒体等重要概念界定明确。
(4) 结构方面或论证角度:可得出下面答案——⑥精确归纳,分类梳理。
【思考角度】①论证思路层次严密 ;②论证方法得当 ;③论证语言严谨 ;④论据恰当典型;⑤论证角度多样
4、论证的严密性
▲论证上是如何体现严密性?
①结构方面: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论证。(2 分) ②表达方面:使用“既然”
“再有”“但是”等衔接语,使结构浑然一体;(1分);使用“一部分人”“从长期来看”“可能”等限定语,
使论证语言严密。(1 分) ③论据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也可以体现严密性。
▲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三段论证的严密性。(4 分)(潍坊一模)
①论证结构严谨。文段采用总分结构,先以设问引出观点,然后按事理逻辑逐层分析。②论点与论 据
高度统一。所举“夸父追日”等事例、所引孔孟等言论都能恰切论证观点。③用词精炼准确。运用“事实上”
“可以说”等词语使表达恰切、有分寸。(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材料一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这三个方面的论述顺序可否调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5.示例一:不可调换。①三个方面按照先主后次的逻辑顺序展开论述。②前两个方面分别阐述开展民法
典教育的内容和原则:在此基础上,三个方面阐述实施路径。
示例二:可以调换。①前两个方面的论述顺序可以互换;②因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基 本
原则,应处于论述的首要位置。调整以后,材料一主体部分从实施原则、内容、路径三个方面依次展开,行
文更加合理。
【思考角度】①结构清晰,严谨完整;②论据与论点高度统一,恰当地证明论点;③用词(特别是限制词)
严密准确;④句间衔接自然,结构浑然一体;⑤论据典型充分,多样而全面,真实可信;⑥论证过程无漏洞,
推断合理,逻辑严密。
5、论据的典型性
▲论据的典型性表现在哪里?
①《歌手2019》和《声入人心》两档节目,受众面广,影响力大,②在将民族文化元素和传统艺术形
式融入音乐表演的尝试中大获成功,既兼具商业效应和娱乐作用,又反映了对民族文化的守正与创 新,③
以它们为例来证明传承与发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思考角度】①有代表性,有普遍意义;②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③能恰如其分地与论点结合。
6、论证的充分性
▲材料一论述了“中国书法在创造伊始,就在实用之外,同时走上艺术美的方向,具有美的性质”,你
认为论证是否充分?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4 分)【莆田市 2021 届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4.(4 分)示例一:充分。
①将中国书法和音乐、雕刻、绘画等艺术门类类比,论证了中国书法具有美的性质;②通过对仓颉 造
字的合理阐释,论证中国先民造字的过程就是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
示例二:不充分。
①只作类比论证,未具体阐释中国书法美的性质;②仅以仓颉造字为例,说服力不足。
评分参考:观点明确,给 1 分;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给 3 分。答对一点给 2 分,答对两点给 3 分。如有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思考角度】①例证充分,具有典型性、代表性;②说理充分,对论据的分析完美地关联了论据和论点;③原
因 分析切中本质,推理过程清晰、结论可靠。
7、论证的结构
▲材料二在论证结构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①整体:采用正反对照式(或先破后立;或破立结合;或采用辩驳的论证结构,先驳再立),先分
析握手礼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拱手礼的好处。
②局部:采用总分或分总结构,针对总分或分总结构进行分析。
▲两则材料在论证结构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
4. ①材料一采用的是并列式结构:文章主要谈了有关新冠疫情影响的三点思考,三点思考之间是并 列
式关系。②材料二采用的是总分式结构:先总述新冠疫情对中国大国形象塑造产生的巨大挑战,再分别从文明
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定位四个角度阐述了其彰显的中国精神、中国气魄、中国风
范和中国前景。
▲材料一在论证结构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 ①文章采用了总分式论证结构(2分)②第一段总起,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
根和魂(2分)第二、三段分析论述,第二段论述了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第三段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
的魂(2分)
▲简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
4.①文章由习总书记提问引出问题,既有现实针对性,又从政策层面引人重视。②在论证“文艺作
品高峰往往与社会历史有关”时采用并列结构,条分缕析,层次清晰。③文章整体论证结构由“引论、 本
论、结论”三部分组成,完整严密。(1 条2 分,2 点3 分,3 点4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思考角度】①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②本论部分常用结构:总分、并列、层进、对照 ③注意:论证结构要考虑整体结构和局部结构
8、论证的手法
▲请从四处语句中任选两处分析其论证方法,写清标号,简要作答。(4 分)
①举例论证,证明书院楹联体现了“自然山水也有德化作用”的儒家文化。②引用论证,证明了书院培
养人才的目的是传道济世。③比喻论证,将按“刻板的教条去行为”的人比作“两脚书橱”, 证明要“知行
合一”。④类比论证,将剑桥与书院的关系类比为《王子复仇记》和主角的关系,证明了书院是剑桥的灵魂。
(答对一条得 2 分,两条 4 分;考生如果全答,按照前两条评阅)
▲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4分)
4.①对比论证,将直播带货的火爆与直播带货的问题进行对比。②举例论证。列举 2019 年和 2020 年
直播电商的市场规模论证直播经济的红火;列举人社部和浙江的例子论证对直播电商进行监管。③引用
论证,引用“诚者,百行之源也”论证诚信的重要性。④比喻论证,把直播带货的发展比喻为“风口” 或
“一阵风”。(答出一点给 1 分,答出两点给 2 分,答三点给 4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
成理,可酌情给分。)
【思考角度】①一般模式:手法+分析+证明的观点
②论证手法:事实(事例、数据、史实)论证、理论(事理或道理)论证 (引用、归纳、演绎都属
于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假设论证、因果论证(常考)
演绎论证、归纳论证、归谬论证(不常考)
9、论述的展开
▲材料二是如何一步步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内容具体分析。(论证思路)
①首先借现象明论题,即文物保护与文化创新的冲突。②然后分角度析问题,一是从文创研发的角度,
提出要坚守供给底线;一是从传播方式的角度,提出文创要自信发展。③最后作总结亮观点, 指出文创应
以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为最终意义。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是如何一步步展开论证的。(4分)
4. ①材料二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层层递进。②先提出“吸烟
有可能加重新冠肺炎,要控烟戒烟”这一观点,然后具体分析吸烟的危害,最后解决问题,“如何把控
烟戒烟纳入防控疫情的‘组合拳’中”。(每点 2 分)
▲请简要归纳材料一的论述层次。(4 分)【山东五月联考】(实体书店)
第一层(首先)阐明实体书店转型的必要性。 第二层(其次)论述性实体书店转型的措施。 第三层
(然后)论述实体书店转型的有利条件。第四层(然后)论述实体书店转型要注意的问题。 最后提出自己的
建议,既要面子也要里子。
▲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国如何定位自己?请简要说明。
①从原因和意义两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国如何定位自己。(2 分)
②第四段从自身和世界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定位自己尤为关键的原因(1 分)
③第五段从中国与世界和中国自身两方面论述了中国定位自己的意义。 (1 分)
10、行文思路(论证思路)
▲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6 分)
①首先从现象入手,提出问题。②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城市地标需要独特的文化底蕴。③最后 指
出打造城市地标的注意点。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 分)
①首先指出《乡土中国》一书仍然具有当代价值,并从两个方面分析原因;②进而论及人们应该如 何
对待传统;③接下来陈述中国社会变迁的过程和方向,并辨析学者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④随后就再 一次
文艺复兴的可能性,以及中国的机遇和需要做出的贡献进行论述;⑤最后总结《乡土中国》一书的
重要价值。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 ①首先引用奥本海默的话,指明艺术家与科学家目标的共同性,引出本文论题;②进而明确“艺 术
与科学”共同承担创造人类精神家园的使命的观点,并对科学、艺术两个方面进行深入论述;③最后借用爱
因斯坦的话,申明科学、艺术都是探索世界的方式,它们有共同基础和目标的观点,与文章论点 紧密扣合。
【思考角度】1.分析论证思路(如何展开论证)
首先,作者借现象提出××论点或××论题或××问题;然后分角度分析问题,从××等方面论 证观点;
接着,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重申论点或做总结,得出××结论。(论证术语+层意)
2.答题步骤
提出问题:①通过写……的事例(或趣事、典故、传说、名言),提出……的论点(设问)(或引出
论题) ②直接提出……的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分析问题:①用……的事例(典故、传说、寓言等或引用名言)从正面(或反面)论证论点;②从几 方面
论证论点。(当有分论可以用这个格式)
解决问题:①得出…的结论②总结全文③归纳论点④发出号召、提出希望等。
11、段落之间的关系【2021 年抚顺市普通高中高三模拟考试语文】
▲分别概括材料一中三个段落的内容并阐释段落之间具有怎样的联系? (4 分 )
4.(4分)段一:优秀文学作品总能发时代先声,表现家国情怀。段二:优秀作家要有为国为民的责任
意识与使命担当。段三:当前中国作家的责任与义务是响应时代号召,用文学立德立言。(大意符 合即可;
答对 1~2 点 1 分,3 点 2 分)文章先从大处着眼,再落实到作家这个群体的时代担当,由事理到作家应该怎
样做,层层深入,具有很强的逻辑性。(2 分)
▲三则材料分别摘自不同的文章,却组成了一个有机的论述整体。请简要分析说明三则材料组合的
内在关联。(4 分)
4.①材料一阐述了自然文学的起源、内容、形式、主题及其与中国文学的关系。②材料二重点介绍了美
国自然文学的典范作家梭罗及其代表作《瓦尔登湖》。③材料=在前两则材料的基础上介绍了自然文学的慰藉、
科普和完善人格的功能。④这三则材料都紧紧围绕自然文学这一话题展开论述,形成一个有机的论述整体。
12、论证的角度
▲材料二第一段针对报告文学消亡理由的反驳,充分有力。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4 分)
4.①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运用归谬法),指出逻辑错误。如果没有深广的传统根基便会消亡,那么报 告文
学和“非虚构”同为“舶来品”却结局不同,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②破立结合。批驳他人认为报 告文学
消亡的理由的同时,也说明报告文学立足的依据。③用辩证思维阐明问题本质。“伤害”换-种角 度看,其
实是“周全”。(4 分。每答出 1 点得1 分,答出三点得 4 分)
▲请分析材料二如何对材料一的“中医伪科学论”进行批驳的?
5.(1)批驳对方论点错误。因为中医学的经验判断反映许多真实的因果关系,中医学的理论陈述概 括许
多自然原理,所以“中医伪科学论”者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2)批驳对方的论据错误。第③段中 以中医
对“三阴三阳说”“四气五味的概念”“中医的脉诊”等的正确认识批判对方对此好像从无所闻。 (3)指出对方
论述中的知识错误。第④段解释“开鬼『门”“洁府”的正确意思,“鬼门”的“鬼”,古通 “魄”,对方的
理解属知识错误。(任取2条,每条3分,其中,概括要点1分,分析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思考角度】本题考查对论述类文本的论证过程和论证手法的把握能力。
批驳角度:①批驳对方的论点错误;②批判对方论据的错误(不真实、不贴切或不科学);③批驳论证
过程推理不合情理,表达不严谨周密,漏洞百出;④批判对方知识的理解错误
13、其他
▲论述类文章经常运用“引用”的方法进行创作,请结合上述材料,对此加以简要分析。
4. ①引文放在文章开头以引出论题,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文作为理论论据,增强文章 论
证的说服力;③引用经典诗文,可增强文采,使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有人认为,在对待直播带货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截然不同。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谈谈
你的看法。(6 分)
5.示例一:同意。①材料一是肯定的,认为直播带货将助力乡村振兴,对出现的问题要加强监管;
②材料二是担忧的,认为直播带货乱象频发,要解决直播带货的诚信缺失问题。
示例二:不同意。①两者关注的对象不同。材料一关注的是直播带货应助力乡村振兴,材料二关注 的
是直播带货要筑牢诚信基石;②虽然关注的对象不同,但两者都希望直播带货能够可持续发展,并提 出了
相应的改进建议。(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
明确、理由是否充分、论据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 2 分;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给4 分。如有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假如你是一位自然文学的爱好者,计划创作一部自然文学作品,你会如何构思这部作品?请结合材料加
以说明。(6 分)
5.①确定作品内容与主题,思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或自然与文明和文化的关系。②确定作品体例形式,
选取散文(包括游记)、日记或诗歌等形式。③突出作品功能,或者慰藉,或者科普,或者完 善人格。
(每点2 分,要点1分,说明1分。学生答对要点方向即可得分,如能答出“第一人称”“ 写实的方式”
等亦可得分。)
▲材料一是文章的节选,它在文章中处于最前面的位置,理由是什么?请简要说明。(4分)
①文章论述的内容是宋代印刷术繁荣放大韩愈影响力,则宋代印刷术的情况属于背景性材料, 应处于
文章最前面,而节选部分正是这一内容。②节选部分最后提到韩愈,从结构上讲,显然是要引出下文的关于韩
愈情况的论述。(每点 2 分,共4 分。意思对即可)
▲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
材料简要分析。
①《人民日报》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②《自 然》
杂志侧重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贡献,强调个人能力和经费投入;③《读卖新闻》 以“墨
子号”为例,侧重介绍中国实验设施先进,突出投入之大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的压力。
▲请结合材料内容,概括我国“卫星互联网”的发展历程。(4 分)
4.①构想阶段:构想建立我国“卫星互联网”系统。②发射组网阶段:2018年12月,“虹云工程”首
发星和“鸿雁”星座首发星被送人轨道,我国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③初步实现
阶段:2020 年7 月,国内首架高速“卫星互联网”飞机完成首航,实现了流畅的空中直播。
▲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徽墨自五代至明清的历史沿革。(6 分)
4.①兴起于五代:五代时期,南唐的李姓皇帝耽心翰墨,全国制墨中心南移至徽州。②发展于两宋: 大
宋王朝经济快速发展,商业逐渐活跃,文学艺术活动日益繁荣,科举制度影响下的读书风气日盛,徽墨
业得以蓬勃发展。③兴盛于明清:明代,社会需求量增大,徽墨生产为满足市场需求而增大;清初政府
重视经济的恢复发展,对汉文化采取包容政策,促进了徽墨需求市场的恢复和发展。(每点 2 分,总
结 1 分,分析 1 分;答全三点 6 分。意思对即可。)
▲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李墨”的特点。(4 分)
5.①硬度:质坚如玉;②色泽:光泽如漆;③纹理:饱满细腻、其纹如犀(答出一点 1 分);④保
存性:历久弥新。(每点 1 分,答满四点满分,意思对即可)
▲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种,它由三个命题组成,前两个命题是推理的前提,后一个命题是结论。 请
仿照示例,梳理出材料三画线语段中隐 含的逻辑思路。
示例:a.所有科学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前提) b.逻辑学的规律是科学规律,(小前提)
c.所以,逻辑学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结论) 语段梳理:
电话、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所有新技术都曾引发人们的焦虑,但最终都与人达成和解。(大前提)
b ,(小前提)
c. 。(结论)
①b 人工智能是一种新技术 ②C 所以人工智能(开始会引发人们的焦虑,)最终会与人达成和解
▲有同学看过某科幻电影后,对人工智能与其创造者权力反转的恐怖后果产生了深深的担忧,进而认为
人类不应该发展人工智能。你是否认同他的看法?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5.不认同。①科幻电影中关于人工智能的描述是基于幻想的,其目的是借助想象激发恐惧,博取收 视
率;含有虚构成分,不可全信。②到目前为止,所有新技术都与人类和解,成为现代生活有机组成部 分,
人工智能最终也会如此。③目前看来,人工智能正在经济、教育等领域发挥巨大作用,其发展势在必行。因
此应该发展人工智能。
认同。①虽然是科幻电影,但是基于对现实科技的研究,不能完全否定对未来的这种预测,像电话、互
联网等曾经也被视为科幻,如今已经成为现实。②阿法狗的实施证明,人工智能的智力会超过人类,因此
无法完全否认它不能替代人类这一可能。
▲请简要概括录取通知书的古今变迁。(4 分)
①泥金帖子—② —③ —④ —⑤录取通知书—⑥ 。
4. ①泥金帖子一②金花帖子一③捷报(报帖)(喜报)—④版印捷报—⑤录取通知书—⑥电子录取通 知书
(每空 1 分。共4 分。写错别字不给分。)
▲古今录取通知书有哪些方面的不同?请简要概括。(6 分)
5.①内容不同:古代内容相对复杂,现代内容比较简单。②材质不同:古代只有纸质,而现代则或 纸
质或电子。③工艺不同:古代采用泥金贴花等工艺,现在则运用了科技手段。④寄送方式不同:古代 或官
邮或专人送达;现在则邮寄或网上领取。⑤发送仪式不同:古代会有各种仪式,现在则没有。(每点 2
分,答对任何 3 点即可满分。意思对即可。)
▲材料二是从哪几个方面赏析《荷塘月色》的?请简要概括。(4 分)
4.①从艺术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描写技巧)方面,赏析《荷塘月色》的诗意意境。②从作者朱自清 缜
密审察的创作精神来赏析《荷塘月色》。③从语言方面,赏析《荷塘月色》自然新颖的语言。④
从作者融情入景、即景抒情,来赏析《荷塘月色》的不仅具有绘画美,而且富有情趣美。(每点 1 分)
▲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都引用了朱自清本人的观点,这样的引用有哪些好处?请简要分析。(6 分) 5.①
能充分证明作者观点。朱自清的观点在材料中起着论据的作用,能有力支撑作者的观点。②体
现朱自清缜密审察的创作精神和发掘大自然“诗”的自觉追求。③体现艺术家语言艺术实践与其写作理
论相统一。④使读者的解读更贴近作家本意,揭示心理和艺术的奧秘。(每点 2 分,任答三点 6 分,意对即可。)
▲有人说:“非虚构作品是报告文学消亡的推手。”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5. (一)同意。①“非虚构”恶化了报告文学的生存环境,它抢夺了报告文学的受众,使报告文学 受
到冲击。②“非虚构”写作的冲击使报告文学的创作主体产生不自信,影响报告文学的存续发展。③ “非
虚构"写作的鲜明特点,凸显放大了-些报告文学内容和样式的缺陷,更使其失去竞争力。
▲用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来评价科幻小说是否合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不合理。①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是基于文学史建构起来的,已经形成一种相对封闭的审美惯性,不 适
用于评价科幻小说这种文类;②科幻小说依托科技发展,长于构建幻想的新世界,给读者提供一种惊 奇的
审美体验,这是一种新的“文学性”。
有一定的合理性。①科幻小说毕竟还是一种文学体裁,是将科学想象寄予文学思维的一种文类;② 科
幻小说可以借鉴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在细节描写、叙事形式探索和情节模式等方面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