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最农民袁隆平:人物事迹+深度解读+素材花絮
昨天 22 日 13 时 07 分,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 91 岁。袁隆平是我国研究
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
他毕生的追求。
今天,一起回顾袁隆平说过的那些话,记住这位解决了数亿人粮食问题的英雄↓↓↓
一、事迹解读
袁老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他一生只为只为稻粱谋,如今,夏日的
丰收在即,他却突然离开这人世。
此刻,全国人民都在深切悼念他。
此刻,让小调带着哀思,带你回顾袁老的“流金岁月”。
颂词
穿梭在田间垄亩,凝视着子孙千秋。60 年汗水浇灌出一片金色的沃土,91 岁高龄缔造
出一派绿色的希望。在精明的世界甘愿做一个“顽愚”的痴者,把一生奉献给人类温饱;
在贪闲的世界甘愿做一个永恒的“行者”,用一生追逐科技前沿。袁隆平就是这样的一位耕
耘者,在稻谷飘香中,让自己成为一个传奇。
人物小传
袁隆平,1930 年生于北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
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01 年,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 年,获“未来科
学大奖”生命科学奖和“改革先锋”称号;2019 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2021 年 5 月
22 日 13 时 07 分在长沙逝世,享年 91 岁。
TA 说
◇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科研的本质是创新,如果不尊重权威、不读书,创新就失去了基础;如果迷信权威、
迷信书本,创新就没有了空间。
◇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
人物剪影
当代“神农”的“禾下乘凉梦”
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创始人,近 60 年来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为解决中国
人民的温饱和保障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60 年,大饥荒的阴影笼罩在中华大地上,饿殍遍地的凄惨景象深深地刺痛了袁隆平,
让当时还是教师的他心急如焚,他萌生了一个念头:培育人工杂交水稻,提高单位面积产
量。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让中国人都吃上饱饭!从那时起,袁隆平便一边教书,一边从事
水稻研究。当时美国和日本研究杂交水稻都失败了,很多科学家认为杂交水稻根本不可能
成功。袁隆平顶着舆论的压力,经过数年研究,历经成百上千次失败的试验后,终于在 1973
年成功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到 2004 年,全世界 20%的水稻采用了袁隆平的杂交技术。
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世界。
尽管袁隆平早已名满天下,但他仍在为“禾下乘凉”梦而努力。2017 年,袁隆平领导
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海水稻测产成功;2018 年,袁隆平带领的团队
在热带沙漠试验种植水稻取得成功;2019 年,袁隆平超级稻“超优 1000”在重庆大足区试
种成功,平均亩产达 903.9 公斤。从杂交水稻到海水稻、沙漠水稻,再到超级稻,袁隆平
一次又一次突破极限,为农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解读与速用
常规角度:心怀梦想,脚踏实地。
速用示范 袁隆平培育水稻的过程一定是极其艰辛的,尽管他甚少表露。他的“禾下乘
凉”梦看似简单,实则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辛的探索过程。其实,梦想的实现,就是一个慢
慢探索的过程。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梦想。哪怕只是一个小目标,只
要有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勇气,坚持下去,就能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步。袁隆平就是这样一
位耕耘者。当他还是教书先生的时候,为了能让中国人吃上饱饭,他顶着压力数十年如一
日地研究。心怀梦想,脚踏实地,袁隆平教给我们的是奉献者的求实精神。
核心角度:专注一事,用责任和担当诠释家国情怀。
速用示范 天灾之年,饿殍遍地的凄凉景象深深地刺痛了年轻的袁隆平,他当时就决心
培育出高产量的杂交水稻,让中国人都吃饱饭。这是他身为一个中国人的梦想和心怀天下
的悲悯之心。他用日复一日田垄地头的坚守,点亮一双又一双因为饥饿而失去光彩的眼睛。
近 60 载岁月,他始终怀揣同一个梦想:田里的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谷
粒像花生米一样大,在田里走累了,就在稻子下面乘凉。如今耄耋老人袁隆平,为了国家
的粮食安全,功成名就之后,仍然不断追寻自己的梦想,这是一个科学工作者的责任与担
当,更是一种心系国民的家国情怀。
创新角度:突破自我极限,增加人生高度。
速用示范
袁隆平,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他脚踏泥泞,在贫穷与误解中拓荒;俯首躬行,在田间
与垄亩中穿梭。30 岁埋下绿色的希望,近 60 年悉心守护耕耘的稻田,东方魔稻开创绿色
革命,15 亿亩盐碱地收获金色梦想。正如他所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一生坚守,一心为民,牵动他心的只有水稻,他是时代的开创者,农业的引领者。从杂交
水稻到海水稻、沙漠水稻,再到超级稻,袁隆平一次又一次突破极限。尽管他早已名满天
下,且已是 89 岁高龄,但仍在不断突破新技术,挑战自我,为“禾下乘凉”梦而辛勤耕耘,
为农业发展默默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物深读
放弃,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坚守
在袁隆平提出超级稻后的第 10 年,联合国停止对中国的粮食援助,这标志着中国 26
年粮食受捐赠历史画上了句号。“失败那么多次,消耗那么多时间,究竟是什么在支撑你?”
有记者问道。袁隆平回答:“讲大道理的话,就是为人民服务。但我觉得还有一方面是我的
好胜心,有一个内在的动力,我就是还想争取新的东西。”这是袁隆平的个性使然,也是他
成功的一大缘由,因为他总是对获得答案有着强烈渴望。
为了这种渴望,袁隆平错过了和弥留之际的母亲道别,错过了儿子的成长,20 世纪 70
年代里他唯一一次请假是因为需要照顾突发病毒性脑炎的妻子。那是他在中年时代与妻子
最长的一次独处:在病床前为她念诗、唱歌、讲故事……等妻子醒来,他又踏上了前往田
野的路。在他最负盛名时,湖南省组织部请他出任省农业科学院院长,他拒绝说:“我这个
人不适合当官。……要我当院长,就意味着要我离开杂交水稻的科学研究。”
他曾说:“我们的一生有很多东西需要坚守,如果浮躁了,就难以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
有些事情,我们也要勇于放弃。必要的放弃,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坚守。”
解读
常规角度:舍弃是为了更好地坚守,也是更好地得到。
袁隆平舍弃的是对家人的守护和陪伴,放弃的是当官的荣耀,但他用一粒种子让中国
人吃上了饱饭。有时必要的舍弃,能让我们在自己坚守的事业上越走越远。
核心角度:保持清醒,拒绝浮躁,坐得了科学的冷板凳。
面对权力,袁隆平是十分清醒的。他深知只有自己拒绝浮躁,保持清醒,才能更好地
研究水稻。
创新角度:坚守科学家最纯粹的本心。
袁隆平坚守杂交水稻研究的动力源于“还想争取新的东西”的渴望,这是一个科学家
最纯粹的本心。
功劳簿只能代表过去
提起袁隆平,除了“杂交水稻之父”之类诸多的赞誉之外,往往还有一个“意难平”:
袁隆平曾三次申请中科院院士均落选。但对于袁隆平来说,这也许并不是一个多重要的事
情。如今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获得过“国家特等发明奖”“国
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三个国家最顶尖的科技奖项以及多个国
际大奖。
袁隆平对于自己落选中科院院士是怎样的一种态度呢?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说:“我没
当上院士,还是说明我水平不够,还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但是有一点,我努力并不
是为了当院士。”“我是搞超级杂交水稻的,我的目的就在于能够不断出新成果,为粮食安
全做出贡献,那就是我最大的安慰……”袁隆平的“院士观”,向人们传递了一种可贵的精
神:科学家不能把科学研究变成追名逐利的手段,尤其是在取得一定的成就后,更应该老
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出名后,媒体记者纷至沓来,要求采访,他却表示“我是研究人员,不是演员”,尽量
拒绝不必要的采访。对于自己获得的国内外诸多大奖,他表示:“奖多了,对我来说是个鞭
策和鼓励,让我要向更高的高度攀登,而不是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
解读
常规角度:荣誉是认可,更是鞭策。
袁隆平获得无数荣誉,但他没有因此而骄傲,也没有把科学研究变成追名逐利的手段,
而是老实做人,踏实做事。
核心角度:科学探索是没有止境的,追求也是没有止境的。
袁隆平一生都在不断探索高产水稻,他深知功劳簿只代表过去,他的目的在于能够不
断出新成果,不断勇攀高峰,为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创新角度: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获得周围人乃至全社会对自己的较高评价和丰厚报酬,这并不
会为人所诟病。我们要拒绝的,是只追名求利而无所作为;我们要学习的,是“才能配位”,
是其中表现出来的进取精神,是超越名利的更高追求。
勇者不惧,笑对争议
刚做杂交水稻时,袁隆平就被人揶揄理论不对;“文革”期间,他研究的秧苗全部被毁;
寻找雄蕊败育野生稻的 10 年里,他不断被泼冷水……但他仍在经费短缺的情况下坚持试验,
哪怕是海南的烈日、云南的地震也不能熄灭他的杂交水稻梦。
近年来,袁隆平似乎有了“网红”的潜质:他逛车展看了下豪车成为新闻,他的办公
楼被谣传成个人豪宅成为新闻;采访时他一句“要号召愿意为科学献身的年轻人来吃转基
因的抗虫水稻”引发轩然大波;“隆平高科”“超级稻”“转基因”“亿万身家”等这些关键
词让他数次成为舆论中心。2018 年 8 月,一篇文章《请暂时遗忘袁隆平,我们应该认识一
下这些给我们米饭吃的人们》在朋友圈热传,文章努力想说明袁隆平的成就被“过度放大”,
袁隆平应该被“暂时遗忘”,应该把舞台留给其他科学家。
在喜欢他的人眼里,他是给中国人饭吃的伟大科学家,“都怪袁隆平让你们吃得太饱了”
成为段子和表情包;在仇视他的人眼里,他是用转基因谋害中国人的阴谋家,是欺世盗名
的骗子。对待外界的争议,他尽量选择消化于田间——耄耋之年的袁隆平,依然常常奔走
在稻田里。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穿越几十年漫长的时光,袁隆平印
证的,恰是那一份“勇者不惧”。
解读
常规角度:追梦赤子心,无惧冷眼与争议。
“人红是非多”,在生活中,与荣誉相伴而生的,往往还有争议。袁隆平艰苦卓绝的研
究为曾经被饥饿困扰的国家带来希望,也给自己带来了盛名与争议。面对争议,他坚持自
己的看法,把污名诽谤抛诸脑后,一心只有稻田。
核心角度:辩证看待他人的评价。
袁隆平的身上有着历史亲历者的豁达与淡泊。不喜欢他的人,认为他的功劳被放大了,
甚至还有人认为他是用转基因毒害中国人的阴谋家。对于这些负面言论,一些普通人都看
不过去,何况是贡献被否定的袁隆平?但如果他纠结于这些,恐怕早就被打垮了,也就没
有了超级水稻的连番突破。
创新角度:牢记时代楷模,勿忘奉献精神。
不能忘记袁隆平,哪怕是“暂时遗忘”也不行。袁隆平一时一刻也没有忘记人民,忘
记祖国,已 90 多岁高龄的他,还在为提高杂交水稻产量而奔波不息,殚精竭虑。我们应牢
记像袁隆平这样的时代楷模,牢记其科学贡献和奉献精神。
二、素材花絮
——与水稻无关的 60 件小事
01
1930 年 9 月 7 日(农历七月初九),袁隆平生于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
因为生在北平,便取名“隆平”。
他说自己:爱好是自由,特长是散漫。
02
袁隆平出生于北京协和医院。
他的出生证明是打印的,除了打印文字,其余的空白则用繁体中文或英文填写。
左上页填写的是一个婴儿的生命信息和家庭信息:
袁小孩(他的小名),家住西城旧刑部街长安公寓,原籍江西德安城内;
右页中间为出生时留下的脚印。
03
他的父亲袁兴烈生于 1905 年,毕业于南京的东南大学。
在县里担任过高等小学的校长和督学,后来他受到西北军的爱国将领孙连仲的器重,
做了这位上将的秘书。
再后于 1947 年底调到南京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任职,做事务科科长。
04
他的母亲华静早年在江苏镇江教会学校读高中。
袁隆平的英语就是母亲发蒙的,很小时他就跟着她念。
后来上学,他的英语课从来不复习就都是高分,他觉得容易,是因为有基础。
05
“排球王子”的称号,袁隆平一封就是数十年。
不过他觉得自己“打球二流货色,游泳那才是一流的。”
上学时,他最爱逃课去游泳。
06
16 岁时,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训练的他,在湖北省运动会上,直接斩获了汉口自由泳 100
米冠军和 400 米冠军。
随后又拿下了湖北省男子自由泳第二名。
07
短视频《90 后眼中的 90 后袁隆平》中,谈到体育锻炼,他颇为自豪:“我年轻的时候
喜欢锻炼,游泳比赛可是武汉市第一名啊!”
“您觉得您帅不帅?”
“我啊,Handsome!”
08
他酷爱小提琴。
在上世纪 50 年代,他曾“一掷千金”,花了 27 元给自己买了把小提琴。
09
他最不爱学数学。
一想到要用算盘算六七位数字,袁隆平就直呼:“麻烦,讨厌死了。”
10
他学正负数值的时候,负乘负要得正他不理解,就问老师为什么,老师要他死记。
他不懂,不知道怎么死记,他说从此对数学就不感兴趣了。
11
中学毕业后,父亲希望他当官,光宗耀祖。
他坚定地和父亲说:“我要学农。”
因为学农可以不用学数学。
12
他爱看卓别林的《摩登时代》,里面有这样一幕:
影片里的人身子探出窗外,从外面摘葡萄,落花满地,果实鲜嫩。
这样自由又清新的生活,是他一直羡慕的。
13
考空军时,学校那个时候有 800 多人,最后体检只有 8 个人合格,他是其中一个。
考空军很严的,要求 36 个项目都合格,只要一个项目不行就淘汰。
他都选上了,参加了空军预备班。
14
21 岁时,他有机会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却在准备报道的前一天,被告知:
因政策变化,所有选拔人员,全部被退回。
15
22 岁时,他想成为一名游泳运动员,连续好几年获得游泳冠军,让他信心满满。
但最终,他以一名的微弱差距,落选了。
16
大学毕业后,无缘蓝天与碧水的袁隆平,选择到湖南的一所农校教书。
这一教,就是 18 年。
17
袁隆平还是个语言天才。
长段英文演讲顺手拈来,常常刷屏全网。
会唱俄文歌曲《喀秋莎》,还曾教了一学期的俄文。
18
1953 年,袁隆平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农校教书。
作为一个一心搞科研事业的“理工直男”,袁隆平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水稻研
究。
19
袁隆平的初恋是同校的化学老师。
沉浸在恋爱中的袁隆平,每个星期都会找女朋友约会。
他痴痴地以为,他们的感情会开花结果。
可 3 年后,女老师和别人结婚了。
20
后来,有个叫曹胖公的好朋友,一心想把爱人同厂的一位姓史的姑娘介绍给他,谁知
道一心扎进稻田的袁隆平竟然把这事给忘了。
直到曹胖公找到他,他才开始了和史姑娘的第一次见面。结果无疾而终。
21
后来,他的班上新来了一位女学生,名叫邓哲,比他小 7 岁。
袁隆平对她印象很深,而且颇有好感。
相识一个月后,两个人用 50 元钱的喜糖,办了一场俭朴的婚礼。
22
“闪婚”+“晚婚”的他,实际是一位宠妻狂魔。
婚后,浪漫的袁隆平时常给邓哲写情诗:
一个人如同一粒尘土,无论如何飞扬,怎样喧嚣,到末了,还是要落到自家的土地上;
一个丈夫,如同一片树叶,无论它怎样张扬,怎样由绿变红、变黄,到末了,还是要
落到自己妻子身边……
23
有一次他和妻子一起去游泳,临出门,袁隆平特地带上一把小剪刀。
邓哲不解,问他“带剪刀干啥?”
他解释:河里有许多渔民布下的鱼网,要是游泳时,你碰到鱼钩,就能马上剪开脱身。
24
在湖南方言中,“贼”和“则”的发音恰好相同,这样一来,妻子“邓则”的名字听起
来就成了“邓贼”。
出于保护妻子的目的,袁隆平为她改名为“邓哲”。
25
1982 年,在外 10 多年的袁隆平第一次回家过春节。
没想到邓哲突发急性病毒性脑炎,被送进医院抢救。
袁隆平推掉所有工作,寸步不离地守护在病床前,日夜不眠地照顾。
26
1985 年赴菲律宾前夕,他第一次给邓哲买衣服,还附信说:
在京给你买了两条裙子和一件汗衫(两黑一深蓝)。
这是我第一次买裙子,不知什么号码适合你穿,只好买两条供你选择。
27
洗澡时,袁隆平总是隔两分钟就喊邓哲的名字,只是担心她煤气中毒;
她在晚年终于学会了开车,却一直不被允许,就是因为怕她出危险。
只要是不在一起,袁隆平每天一定要通电话,听到老伴的声音才安心。
28
袁隆平是个家务盲,衣服叠不好。
在湖南安江时,家里需要增加一个床铺。
邓哲在学校借了一张有架子的床,只需要袁隆平抽时间按照结构拼凑拢来行。
“就是这样简单的事情,袁先生也做不来,怎么拼都不是张床的样子。”
她一边吐槽丈夫,一边深爱着这个男人。
29
2000 年 12 月,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隆平高科”上市。
可邓哲“不喜欢”隆平高科上市。
她说,今天“袁隆平”涨三分,明天“袁隆平”跌两分,多难听啊!
30
老两口出门购物,袁老想帮妻子换手表,但是嫌贵没买成。
出门的那一刻,他说:“不要手表了。”然后剥了一个山楂片给她吃。
31
在 90 岁的生日宴上,当端上来九层高的大蛋糕时,袁老开心地剜下第一口,马上递到
了妻子的嘴边!
那一刻,83 岁的邓哲,笑得如少女般甜蜜羞涩。
32
袁隆平曾在一次获奖感言中,说了自己的两个梦想:
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和妻子说自己的第 3 个梦想是:
跟我的贤内助一起白头偕老。
33
袁隆平有 3 个儿子,而他们的小名儿很有意思。
大儿子取名叫五一,儿子取名叫五二,三儿子取名叫五三。
按照袁隆平的解释,是他们家产出的都是“单一品种”,全是男孩。
大名都带着“定”字,但位置却又不一样。
34
1970 年出生的袁定阳,是袁隆平的第 3 个儿子,受父亲影响,从小就展现出对农学的
兴趣。
毕业后,进入父亲的单位——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担任助理研究员。
35
袁隆平毫不吝啬对小儿子的帮助,也毫不避讳对儿子的提携:
“我的老三还可以,他肯学习(农学),我就给他创造条件。”
36
袁隆平十分疼爱自己的三个孙女,就连她们的名字都是他亲自取的,并且都和天气有
关:
大孙女出生时,雨过天晴,所以叫袁友晴;
二孙女出生的那天节气是雨水,所以就叫袁友清(小名大米);
小孙女降生于星空明媚的夜晚,所以就叫袁友明(小名小米)。
37
在孙女眼中,爷爷不是什么很厉害的人物,小时候还曾一度认为爷爷是看天气预报的。
后来在课本上学到一篇关于爷爷的课文,她们才发觉自己的爷爷跟别人不一样。
38
孙女还专门提到过爷爷的语言天赋:
记者问:爷爷最关心的科目是什么?
她们答:英语,因为爷爷英语很好!
记者问:爷爷还关心什么科目?
她们答:数学,因为爷爷数学好像不好,哈哈哈哈……
39
在纪录片《时代我》中,和普通老人一样,袁隆平每天早晨都会起床活动筋骨,甩甩
胳膊、晃晃腿来锻炼身体;
他会在吃饭的时候,因为阿姨没有做他前一天买的豌豆而固执地不吃别的菜。
40
他会在看到一群鸭子在湖里游泳的时候,露出孩子般天真的笑容,还学着鸭子“嘎嘎
嘎”的叫起来;
还会每天跟固定的牌友打麻将,有时候牌友的动作慢了会来一句:打咯。
41
他在某文化访谈节目中说:“我带研究生有一个要求——你下不下田?你不下田我就不
带。”
42
袁隆平说自己已经不带博士生了,原因竟然是太耗脑细胞!
他直言:“要指导实验、修改论文,麻烦得很,死脑细胞的,还是研究水稻简单。”
43
提到管理团队,他叹气,搓脸、皱眉、挠头……一系列动作说明了一切。
不过他自己却“放纵”,从不打卡。
44
公众场合,只要袁隆平一出现,现场都是他的粉丝。
作为顶级流量巨星,他说自己:“我也有包袱,不自由了……”
45
别的科学家都退休,闭目养神、种花养鱼。他却拒绝加入老年队。
打牌、下棋、唱歌、跳舞、游泳、还每天打排球,不吃肥肉,原因是不想变成老年痴
呆和胖子。
46
身份证毁坏后,由于日常工作太过繁忙,民警特地登门为他办理身份证。
在采集指纹时,袁老开心地“炫耀”:我有 10 个螺纹。
47
钟南山与袁隆平一直被称为“国士无双”。而实际上,二人真的有些渊源。
钟南山的舅舅廖永廉,有位堂妹叫廖雪琴,而廖雪琴的丈夫是林巧稚的侄儿林嘉泽,
而林巧稚,则是当年给袁隆平接生的大夫。
48
2011 年,第三届《中国梦践行者致敬盛典》的颁奖现场,钟南山院士为袁隆平院士颁
奖。
钟南山还打趣道:“隆平大哥的身体特别好,我今天早上特别检查了他的身体,但是以
后别再抽烟了,好不好?”
49
到医院做检查,医生出了一道算术题 95+13,测试袁隆平是否有老年痴呆的迹象。
他一下子就答出来了。还开心地总结:“我们搞科研的,最怕痴呆。既然没有痴呆,退
休不存在的。”
50
当央视记者问到对年轻人有什么寄望,他调皮的说:“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
当时,把一众网友再次笑翻;现在,我们都记住了。
51
他身价过亿,却生活简朴。
有一次参加节目,支持人问他身上衣服多少钱,他回答:“35 元。”主持人吃惊地反问:
“真的假的?”
他回答:“真的,还有一件比这个还漂亮一点儿,也是 35 块。”
52
有一次商场搞促销,一条裤子只要 10 块钱,袁隆平一下子买了十多条,付钱的时候还
觉得太便宜,主动和售货员提出:
“太便宜了,不如你一条加两块,12 一条卖给我吧!”
53
袁老在固定的理发店理了 17 年的头发,虽然只理 20 元的普通发型,但为了照顾生意,
每次都要强塞 100 元给店主。
90 岁生日前一天,他还去理了发。
理完,还开心地说:“又年轻了 5 岁!”
54
他平时生活“扣扣搜搜”,但一到自己的专业水稻研究领域,他砸起钱来也是杠杠的。
2016 年,他把获得首届吕志和奖世界和平奖的奖金,1700 多万元全部拿了出来,支持
农业发展。
55
国家为了奖励他一直奋斗在第一线,为国家农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他准备了一栋
“豪宅”。
出人意料的是,他居然把这栋坐落在青岛市李沧区的青岛国际院士港的大宅子拿来搞
科研了。
56
去年 2 月 29 日,正在海南三亚开展科研攻关的袁隆平院士,通过工作人员向湖南省红
十字会捐款 10 万元,请他们转交湖北新冠肺炎抗疫一线,帮助湖北人民共同抗击疫情。
57
为了感谢袁隆平杂交水稻给农民带来的粮食,湖南郴州有位农民曾自费请厂家用汉白
玉雕了个他的雕像,作为纪念。
可他自己却未到现场,他说:“那个场面会弄得我不好意思的。”
58
1999 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 CCD 小行星项目组将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
袁隆平星。
59
他说:
“尽管天上有一颗以我的名字命名的行星,地上到处有我的画像,名字也经常出现在
各种媒体上,但我绝对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因为我童心未泯,不喜欢古板,不喜欢一本正经。”
60
袁老有个心愿:把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造福全人类。
袁老的妻子有个心愿:陪着他,叫声袁先生,就是一辈子。
袁老的儿子有个梦想:能和父亲战斗在一起,喂饱全国 14 亿人,造福全世界。
袁老的孙女有个梦想:我们也要成为像爷爷那样有“坚持”的人。
我们也有一个梦想:
“他进入了一个梦乡,那里的稻穗比高粱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风轻轻吹过,他戴
着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谢谢袁老,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