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二高中 2021 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本卷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电影与文学无疑关系密切。文学对于电影甚至有一种始源性的意义,立足于文学的影视文学剧本总是
被称为“一剧之本”。而由于文学的强大、悠久和深厚,电影的后进、现代甚或后现代,两者的关系亦颇
微妙,某种“话语权”之争亦在所难免。
当过电影局局长的著名老编剧张骏祥先生说过,“电影就是文学,用电影手段完成的文学”。第四代
导演谢飞则自谦说,电影导演没什么了不起,他只是把剧本给影像化了而已。由此看来这两者不仅仅是话
语权之争,而是有一种渊源性、天然性的,类似于母体和再生体的关系。
虽然电影与文学是不同的艺术门类,但对于从文学改编的电影来说,文学中原先所蕴含的哲理、基本
的情节关系、人物内涵及关系等,无论影像化得成功与否,都先于电影而奠定在文学原著中。文学对电影
的渊源关系是毋庸置疑的。
但文学与电影显然又不是一回事。两者的不同从根本上说源于传达媒介的不同。文学的传达媒介是文
字和语言。文字语言与艺术形象的关系是间接的。马赛尔•马尔丹所指出的:“文字与它所表明的事物之间
有一种深刻的差异。”这是指文字语言符号的所指与能指之间形成了一种深度空间。而电影的传达媒介是
直观地运动着的影像,影像与表意之间具有直接性。
(摘自陈旭光《文学、电影及新力量导演散论》)
材料二:
剧本的好坏是一部电影的根本。有的时候,一个细节的疏忽、一句对话的穿帮、一件事情或一种命运
的逻辑扭曲或断裂了,都会瓦解我们对整部电影的信任。故事如何层层推进,人物命运如何合理地转折,
时代背景、风俗人情如何交代,说出来的部分如何与沉潜在底部的、沉默的部分对话,这是艺术的匠心,
也是电影的光彩所在。假若无视这一艺术根本,电影就会只剩一个技术的空壳。
导演和制片人都太迷信资本的力量,缺乏艺术的专业精神。诚然,资本对于电影工业走向成熟是至关
重要的,但在电影艺术面前,资本常常是无能的,至少它不能替代一切。比如,当下很多电影人把明星阵
容看得比电影质量更重要,但一大批明星挤在那里,电影也未必成功。真正有自信、有能力的导演,是可
以培养和塑造新演员的。张艺谋当年可以把戏剧学院的学生(巩俐、章子怡)培养成电影明星,现在好像
大家都不太相信新面孔了。又比如说宣传,很多电影都是狂轰滥炸式的,通过各种买版面、买票房,以为
宣传比内容更重要,票房比口碑更重要,只记得电影是商品,而忘记了它还是一门艺术。
一部电影有没有艺术的原创精神、专业精神,专业观众是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细节是否有漏洞、场
景是否真实、道具是否讲究、对话是否准确、心理铺垫是否充分、故事逻辑是否成立,等等,都是需要打
磨的,这就叫专业精神。李安导演在电影艺术方面真的是追求精益求精。像《色戒》这样的电影,它不单
还原了那个时期民国生活的质感,关键拍得如此细腻,为了找寻那种时代的感觉,电影里面出现的电车,
他是按当时的尺寸做的;车牌大小也是按当时的样式做的,这就叫专业精神。当一个导演愿意做这种案头
工作、花这种笨功夫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个导演身上有一种艺术抱负和艺术雄心,也有一种要拍精品的意
识。既重视电影物质层面的精心设计,也重视电影精神空间的开创,通过物质与精神的平衡和综合,让观
众在黑暗的影院里真正感受何为有创造性的梦幻艺术。
价值观的空洞和混乱。很多中国导演根本没有自己的价值观,他们不知道要在电影里表达什么,一个
导演固然不能用他的电影生硬地诠释思想或者精神,但又不能没有思想和精神,而是要通过独特的形象和
艺术语言来完成对这种思想和精神的呈现。电影《血战钢锯岭》主题鲜明,导演可以把一个不摸枪、不开
枪、不杀人的人,塑造成电影里的英雄,而且通过情节铺垫,让我们觉得这个英雄是真实存在的。如果电
影取消了价值追求,,导演不再通过艺术来出示自己对世界的观察和态度,不思索人类的命运和境遇,也不
再背负艺术探索的重负,电影势必沦为光影技术空泛的载体,或者只是生活的小甜品,这就和电影诞生之
初的艺术理想背道而驰了。
(摘自《文艺争鸣》,《中国电影的繁华与空洞》)
材料三:
把好的小说改编成好的电影,对于每一位导演都是挑战,这个挑战是,如何在那个小说“好”的基础
上做出独属于电影的“好”。电影是直接的艺术,直接触动我们的身体感受,它是身体艺术,同时也是情
感和精神的艺术。这种情感与精神方面的追求跟小说是共通的。——小说和电影的共同处在于要达到与受
众的结盟。小说家要和他的读者、电影要和它的观众凝结成一种“情感共同体”。换言之,在某一个特定
的时间段里,小说家和读者、导演和观众在情感上要达到共鸣和共振。好的电影和好的小说要有和观众/读
者共情的能力。如此,小说才会是好的小说,电影才是好电影。假如你是一个病人,假如你真的生活在与
病魔搏斗的旋涡里……电影《我不是药神》设身处地,把这个时代我们作为人的为难,人的遭际毫不遮拦
地表达了出来。——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观众愿意去看这部电影呢,是电影作品内部蕴含的现实感,是它切
实的表现能力。它表达的东西与我们感受到的东西之间有共通,既没有拔高,也没有降低,它触到了这个
时代人的“情感点”,从而,在不到两小时的时间里,万千观众在不同的电影院里共同动容,唏嘘,落泪,
凝结成了属于中国人的“情感共同体”,那是属于中国的此刻,也是属于我们的电影时间。
(摘编自张莉《如何建立情感共同体——关于“从小说到电影:艺术形式的生成与转换”》)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电影与文学关系密切而微妙,文学的强大、悠久和深厚,电影的后进、现代甚或后现代使得两者的话语
权之争不可避免。
B. 文字语言与艺术形象的关系是直接的,影像与艺术形象之间具有间接性。两者的不同从根本上说源于传
达媒介的不同。
C. 当下很多电影人把明星阵容看得比电影质量更重要,是因为往往观众只认明星,有强大明星阵容的电影
更容易成功。
D. 导演通过艺术来出示自己对世界的观察和态度,思索人类的命运和境遇是一部电影最重要的意义,所以
没必要加强光影技术方面的进步。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文学改编的电影,是将文学中原先所蕴含的哲理、基本的情节关系、人物内涵及关系用影像的形式转
化而来的,所以文学对电影的渊源关系是毋庸置疑的。
B. 剧本的好坏是一部电影的根本。只有重视这一艺术根本,电影才不会只剩一个技术的空壳。
C. 一部电影有没有艺术的原创精神、专业精神,专业观众是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所以作为电影人,只要
重视电影精神空间的开创,就能让观众在黑暗的影院里真正感受何为有创造性的梦幻艺术。
D. 一个导演既不能用他的电影生硬地诠释思想或者精神,也不能没有思想和精神,而是要通过独特的形象
和艺术语言来完成对这种思想和精神的呈现。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电影导演没什么了不起,他只是把剧本给影像化了而已,剧本的好坏才是一部电影的根本,所以只要剧
本好,不愁拍不出好电影。
B. 86 版《红楼梦》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既源于有好的剧本,也源于导演有专业精神、独特的价值观等各种
因素。
C. 电影《血战钢锯岭》主题鲜明,通过独特的形象和艺术语言来完成了导演对自己思想和精神的呈现。所
以一部影片好不好,导演有没有自己的价值观才最重要。
D. 电影《亲爱的》是一部以真实的社会基体为原型,反映“打拐”题材的电影。影片触动了每一位观众的
内心,与观众产生了共情。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
5. 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才能拍出一部好电影。
【答案】1. A 2. C 3. B
4. ①举例论证。列举张艺谋的事例以及《色戒》《血战钢锯岭》来说明中国电影的困境。
②对比论证。将中国导演的电影与国外电影《血战钢锯岭》进行对比,论证导演应该有自己的价值观。
5. ①编写好的电影剧本。
②导演和制片人不过多迷信资本的力量,具有艺术的专业精神。
③导演有自己的价值追求,通过独特的形象和艺术语言来完成对这种思想和精神的呈现。
④导演要能寻找到创作者与受众间的“情感共同体”。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文字语言与艺术形象的关系是直接的,影像与艺术形象之间具有间接性”错误。张冠李戴,材料一第
四段的表述是“文字语言与艺术形象的关系是间接的”“而电影的传达媒介是直观地运动着的影像,影像
与表意之间具有直接性”。该选项将两者关系颠倒了,故表述错误。
C.“有强大明星阵容的电影更容易成功”错误。原文说的是“当下很多电影人把明星阵容看得比电影质量
更重要,但一大批明星挤在那里,电影也未必成功”,选项中“有强大明星阵容的电影更容易成功”与原
文内容相矛盾,故错误。
D.“没必要”过于绝对,由材料二“导演不再通过艺术来出示自己对世界的观察和态度,不思索人类的命
运和境遇,也不再背负艺术探索的重负,电影势必沦为光影技术空泛的载体,或者只是生活的小甜品,这
就和电影诞生之初的艺术理想背道而驰了”可知,电影既要有光影艺术,也要体现导演的思想和精神。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C.“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原文为“既重视电影物质层面的精心设计,也重视电影精神空间的
开创,通过物质与精神的平衡和综合,让观众在黑暗的影院里真正感受何为有创造性的梦幻艺术”。选项
漏掉重视电影物质层面的精心设计这个方面。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论点和论据关系的能力。
A.只强调了剧本而忽视了导演的重要性,不符合材料二所说“当一个导演愿意做这种案头工作、花这种笨
功夫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个导演身上有一种艺术抱负和艺术雄心,也有一种要拍精品的意识”,选项不能
体现导演的重要性。
C.认为导演有没有自己的价值观最重要,但原文陈述的是“导演可以把一个不摸枪、不开枪、不杀人的人,
塑造成电影里的英雄,而且通过情节铺垫,让我们觉得这个英雄是真实存在的”,并没有明确指出独特的
形象和艺术语言与导演的价值观哪个因素更重要。故选项表述错误。
D.强调电影与观众产生了共情,这是材料三的观点,不能支持材料二的观点。
故选 B。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特点的能力。
材料二列举了很多事例,例如列举张艺谋把戏剧学院的学生培养成电影明星,而现在的很多不太敢用新面
孔,反而把明星阵容看得比电影质量更重要,认为宣传比内容更重要,缺乏艺术的专业精神;列举李安导
演拍摄《色戒》时,不单还原了那个时期民国生活的质感,并且按照当时的尺寸制作电车,按照当时的款
式制作车牌,体现了电影的专业精神;列举国外电影《血战钢锯岭》,表明一部电影应当主题鲜明,人物形
象突出,表现导演要传递的价值观。而通过这些事例对比表明,很多中国导演在电影方面迷信资本力量,
缺乏专业精神、没有艺术原创精神,不够精益求精、没有自己的价值观这些现实存在的困境。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通过材料二第一段“剧本的好坏是一部电影的根本。有的时候,一个细节的疏忽、一句对话的穿帮、一件
事情或一种命运的逻辑扭曲或断裂了,都会瓦解我们对整部电影的信任”“假若无视这一艺术根本,电影
就会只剩一个技术的空壳”,可知拍出一部好的电影,首先需要一个好的剧本。
通过材料二第二段“导演和制片人都太迷信资本的力量,缺乏艺术的专业精神。诚然,资本对于电影工业
走向成熟是至关重要的,但在电影艺术面前,资本常常是无能的,至少它不能替代一切”,“又比如说宣
传,很多电影都是狂轰滥炸式的,通过各种买版面、买票房,以为宣传比内容更重要,票房比口碑更重要,
只记得电影是商品,而忘记了它还是一门艺术”说明想要拍出好的电影,一定要有艺术的专业精神。
通过材料二第三段“很多中国导演根本没有自己的价值观,他们不知道要在电影里表达什么,一个导演固
然不能用他的电影生硬地诠释思想或者精神,但又不能没有思想和精神,而是要通过独特的形象和艺术语
言来完成对这种思想和精神的呈现”“如果电影取消了价值追求,导演不再通过艺术来出示自己对世界的
观察和态度,不思索人类的命运和境遇,也不再背负艺术探索的重负,电影势必沦为光影技术空泛的载体,
或者只是生活的小甜品,这就和电影诞生之初的艺术理想背道而驰了”说明一部好的电影,需要传递出相
应的价值观。
根据材料三“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段里,小说家和读者、导演和观众在情感上要达到共鸣和共振。好的电
影和好的小说要有和观众/读者共情的能力。如此,小说才会是好的小说,电影才是好电影”“电影《我不
是药神》设身处地,把这个时代我们作为人的为难,人的遭际毫不遮拦地表达了出来。——为什么有那么
多的观众愿意去看这部电影呢,是电影作品内部蕴含的现实感,是它切实的表现能力”,说明想要拍出好
的电影,导演需要找到作品和观众的“情感共同体”,引起观众共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此时月迹
程杨松
月亮被一阵晚风轻轻推送,无声越过东边的堤岸,在弧形的蓝海以渐慢的速度游弋,几缕飘浮的游云
如丝絮,是月亮游弋时溅起的浪花。没有城市霓虹的沾染,我能轻易发现月亮渐变的色泽,和丰富生动的
纹理。
阔别故村多年,每次短暂归来,我的身份介于主人和客人之间,更像是个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人:
假如没有必要的安排,我会倚靠在床头午睡到红日西斜,然后起身、洗漱,穿一身休闲衣,端一把竹椅子,
坐在院子阴凉的屋檐下喝带回来的老枞茶,看着带回来的各式各样的书,用琐碎的细节建构短暂的村居时
光。一盏茶喝三泡,一页书也看三遍,肺腑便涌起了温情暖意,呼吸有了稳妥的轻柔与绵长。
许多黄昏,我蛰居在略显颓废的老屋院落,与一把椅子相亲,也与更多的自然之物美好相亲:没有炊
烟,但能听到无形的风发出多变的声迹,还能看到它在草木飘曳中仓促现形;或者看远处隐现的河流突然
一拐消逝在更远处,却用依稀的水声盥洗人间;等待眼前之物被灰茫的暮色一一隐藏。村庄里渐次亮起的
晚灯窥望寂野……此时填空深蓝,晚霞流落,归鸟啁啾,无须太久,明月会升于东山,群星会闪烁苍穹,
夜晚会抵临大地。
村里的屋舍错落、低矮,有疏朗、空阔的格局。每一粒星光都无遮无挡地洒落在屋顶上,像一阵细密
的雨,我似乎能听见雨落的幽微足音。我相信,星宿是逝去的人凝望大地的目光,是他们向后人传递久别
后的讯息。月光瓢泼,把每一扇窗台照亮,也照亮了窗台前痴痴等候的身影。月色浓稠,无声无息温柔流
淌,漫过山野,漫过田地,漫过村庄,却塌陷在人的额头上。这冰冷的星光,这沁凉的月色,不辞千遥万
远,来赶赴人间之约,每每与它们久别后又相逢故地,总让我目光润热、内心温灼。
月色渐渐堆卷,渐渐积蓄,细浪一样轻轻地涌向远方,泛起微微荡漾的水波纹。有限的夜晚在月光的
海面上慢慢显影:弟妹在厨房拾掇,父亲坐在屋檐下啜饮一杯浓茶,弟弟倚靠着门操弄手机,妻子在屋前
踱步;院落里,零星的花树吐露出幽微的气息,萤火虫率性飞舞,蝉在纵情抒怀,猫头鹰打气沉闷的节拍……
一条灰白的窄油路把局促的视野抬起来,蛇一样游向远方,那是通往大姑家的路。大姑叫“水娇”,
今年 68 岁,有芬芳甜美的名字,却已老得一团模糊,像月光一道薄凉的影子。她家在我们河流的堤岸,是
我们舟楫的码头。每次回来,我们都会去她家里坐坐,喝她从山里采摘的野生黄金茶,吃她用柴火灶煮的
土板栗、烘晒的瓜果干,还有自制的炒花生,让一副肠胃再回到美好的从前。她热情地带我们去马路边,
连夜到她的菜地里砍青豆、摘菜瓜,让我带回蛰居的南方小城。她捏着一个小手电在前面带路,却把光亮
尽量照向后方。月光、星光、手电筒的光圈,相互重叠交融,把几抹身影淡淡凸显,投进目光里。我对大
姑说,这么亮,又何须手电筒呢?大姑笑笑回我,你们住惯的城里,路平,灯亮,村子里只有盈盈的月光,
打个手电也就是个意思呀!
大姑的菜园在一条水渠的两边,一边的青豆林相互搀扶着奔向远地。她弯下年迈的腰,啪啪啪,用柴
刀砍,一株又一株,青豆哗哗倒下,一座柔软的青山缓缓搭建起来。我说够了,真的够了,她不听,也不
停,又啪啪啪再砍倒几株,说,自种的青豆能保鲜,不嫌弃就多吃几餐,不然就又要等来年了。水渠的另
一边是一片玉米地,棒子已经掰回去了,留下稀疏的玉米秆子,像时节的感叹号。斑驳的月光浇灌地面,
几个黄澄澄的菜瓜在水渍一样的藤蔓间偃卧,上面全是密密麻麻的虫眼。大姑略带遗憾地说,都是萤火虫
吃的,虫多的时候,用手抖一抖瓜藤,就像一阵白亮亮的豫竹洒落。她浅浅的笑意没有打折,仍旧停泊在
已然枯萎的脸上,却分明有了月色般的光泽。我似乎看到了那绚烂至美的一幕。
月色朗朗,洒满沟渠,随一脉细水流向远方。我知道,这里是一脉水流的上游,水流的前方是灯火喧
嚣的城市,是水深火热的生活,是无可转圜的人生,是日渐微薄的未来……但又有什么关系呢?此时月迹,
已牢牢印记眼瞳,深深镌刻内心!
(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中的“没有城市霓虹的沾染”与最后一段中的“水流的前方是……微薄的未来”透出作者对城
市生活的倦意。
B. 第二段中“我的身份介于主人和客人之间”一句含意丰富,透露出作者对自己与故乡之间在情感上存在
一定距离的感叹。
C. 第四段中“月色浓稠,无声无息温柔流淌……却塌陷在人的额头上”一句形象地抒发了时光易逝、人生
易老的无奈。
D. 在去砍青豆、摘菜瓜的路上,虽然月光很亮,但大姑仍打着手电,是因为她怕作者住惯了灯亮的城市,
不习惯走乡村的夜路。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运用比拟与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出月亮的动态之美,为下文写作者由月而引发的感悟张本,奠定
了悲凉的情感基调。
B. 第二段运用了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倚靠”“穿”“端”“坐”“喝”等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离开城市
后短暂的村居时光的惬意。
C. 从时间变化的角度来看,作者分别写了夕阳西斜、黄昏来临、明月东升等不同时间段自己的状态和所看
到的景色。
D. 整篇文章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淡雅,给人一种诗情画意之感,让读者深刻感悟到作者那份暂得的喜悦与
对故乡的不舍之情。
8. 请赏析文章最后一段。
9. 文章用较长的篇幅写与大姑有关的事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6. C 7. A
8. ①使用排比的手法,展现了城市生活的喧嚣与迷茫;②形象地将故乡写为城市的上游,表达了作者与故
乡之间深深的羁绊。
9. ①内容上,写大姑为我们备家乡小吃,带我们砍青豆、摘菜瓜,展现了多姿多彩的乡村生活,丰富了散
文内容;②主题上,大姑是故乡与作者之间重要的连接点,写与大姑有关的事情表达了浓浓的乡情;③结
构上,在描写大姑以及砍青豆、摘菜瓜的过程中,“月”无处不在,照应了文章的标题。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C.“形象地抒发了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无奈”理解有误。根据原文中“这冰冷的星光,这沁凉的月色,
不辞千遥万远,来赶赴人间之约,每每与它们久别后又相逢故地,总让我目光润热、内心温灼”可知,写
月色塌陷在额头上是为了表达浓得化不开的故乡情结。
故选 C。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鉴赏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能力。
A.“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错。第一段描写了夜晚的月色之美,且通读文章可知,文章描写了作者在故
乡暂居的惬意,因此,情感基调应该是闲适的。不能说是“悲凉的”。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题干要求赏析文章最后一段,作答本题,主要从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两方面进行思考。
最后一段中“水流的前方是灯火喧嚣的城市……是……是……是日渐微薄的未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
法,展现了城市生活的喧嚣与迷茫;
“这里是一脉水流的上游”中“这里”指的是故乡,洒满故乡月光的河流流向的是城市,再结合“但又有
什么关系呢……深深镌刻内心”来看,此处表达了作者与故乡之间深深的羁绊。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
题干要求简要分析文章用较长的篇幅写与大姑有关的事情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内容、主题、结
构等方面入手。文章第六、七段主要讲述了与大姑有关的事情。
内容上,由“每次回来,我们都会去她家里坐坐,喝她从山里采摘的野生黄金茶,吃她用柴火灶煮的土板
栗、烘晒的瓜果干,还有自制的炒花生,让一副肠胃再回到美好的从前”可知,写大姑为我们备家乡小吃,
带我们砍青豆、摘菜瓜的事情,丰富了文章内容;
主题上,写每次回来,作者“都会去她家里坐坐”,大姑家“是我们舟楫的码头”,说明大姑是作者与故
乡之间的重要连接点,借写大姑来表达浓浓的乡情;
结构上,写大姑时,“月”贯穿其中,“月光、星光、手电筒的光圈,相互重叠交融,把几抹身影淡淡凸
显,投进目光里”“她浅浅的笑意没有打折,仍旧停泊在已然枯萎的脸上,却分明有了月色般的光泽”“月
色朗朗,洒满沟渠,随一脉细水流向远方”,可以说“月”无处不在,照应了小说标题“此时月迹”。据
此进行概括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文忠,字.思本,盱眙人,太祖姊子也。年十二而母死,父贞携之转侧乱军中,濒死者数矣。逾二年
乃谒太祖于滁阳。太祖见之喜甚,抚以为子,令从己姓。年十九,以舍人将亲军,从援池州,破天完军,
骁勇冠诸将。张士诚寇严州,御之东门,使别将出小北门,间道袭其后,夹击大破之。逾月,复来攻,又
破之大浪滩,乘胜克分水。士诚遣将据三溪,复击败之,斩陆元帅,焚其垒。士诚自是不敢窥严州。明年,
诸全守将谢再兴叛降于吴,以吴军犯东阳。文忠与胡深迎战于义乌,将千骑横突其阵,大败之。士诚遣司
徒李伯升以二十万众攻新城。文忠帅军驰救,去新城十里而军。诘朝会战,天大雾晦冥,文忠集诸将仰天
誓曰:“国家之事在此一举,文忠不敢爱死以后三军!”乃使元帅徐大兴等将左军,严德等将右军,而自
以中军当敌冲,奋前搏击。雾稍开文忠横槊引铁骑数士乘高驰下冲其中坚敌遂大溃捷闻太祖大喜明年秋,
大军伐吴,令攻杭州以牵制之。守将谢五,再兴弟也,谕之降,许以不死。五与再兴子五人出降。诸将请
僇①之,文忠不可。营于丽谯,下令曰:“擅入民居者死。”师还,命军中收养道上弃儿,所全活无算。文
忠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临阵踔厉风发,遇大敌益壮。颇好学问,通晓经义,为诗歌雄骏可观。初,太
祖定应天..,以军兴不给,增民田租,文忠请之,得减额。其释兵家居,恂恂若儒者,帝雅爱重之。家故多
客,尝以客言,劝帝少诛僇,又谏帝征日本,及言宦者..过盛,以是积忤旨,不免谴责。十六年冬遂得疾。
帝亲临视。明年三月卒,年四十六。
(节选自《明史..•李文忠传》,有删改)
【注】①僇:同“戮”。
10. 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雾稍开/文忠横槊引铁骑/数十乘高驰下/冲其中坚/敌遂大溃捷/闻太祖大喜/
B. 雾稍开/文忠横槊引铁骑数十/乘高驰下/冲其中坚/敌遂大溃/捷闻/太祖大喜/
C. 雾稍开文忠/横槊引铁骑数十/乘高驰下/冲其中坚/敌遂大溃捷/闻太祖大喜/
D. 雾稍开文忠/横槊引铁骑/数十乘高驰下/冲其中坚/敌遂大溃/捷闻/太祖大喜/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而取的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
B. 应天,南京古称,指应天府。是南京在明朝时期的名称,是明朝前期首都,永乐时期迁都后为留都。
C. 宦者,即宦官,是君主时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也叫太监。
D. 《明史》和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二十四部史书,被统称为“二十四史”。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文忠自小颠沛,不忘刻苦读书。李文忠幼年丧母,跟着父亲在乱军中辗转不定,后来才投奔了朱元璋。
他勤奋好学、通晓经书,诗也写得很好。
B. 李文忠英勇善战,一生功勋卓著。李文忠善于用兵,作战方法灵活,常常身先士卒。他率军大破天完军、
屡胜张士诚、大败谢再兴,屡建奇功。
C. 李文忠军纪严明,拥有恢弘气量。李文忠严禁军队擅入民居打扰百姓,他不杀投降官兵,还让士兵收养
路上的弃儿,为民请求减少田租,爱护生命。
D. 李文忠忠心耿耿,深受太祖器重。李文忠曾劝太祖少杀戮,并建议他东征日本,还批评宫中宦官太多。
太祖虽然不高兴,却并没有责备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之东门,使别将出小北门,间道袭其后,夹击大破之。
(2)其释兵家居,恂恂若儒者,帝雅爱重之。
14. 文中哪些事件表现出李文忠的骁勇善战?请结合文本分析概括。
【答案】10. B 11. D 12. D
13. (1)(李文忠)在东门抵御他,(他)让偏师将领出小北门,从小道偷袭张士诚军队的后部,两面夹击,
大败张士诚。
(2)李文忠解甲归田,恭谨得像读书人,皇帝非常厚爱、看重他。
14. ①十九岁时跟随太祖在支援池州的战役中大破天完军,骁勇善战超过其他将领;②两次击败张士诚的军
队,攻占分水,又在三溪大败张士诚的将领,斩杀陆元帅,烧毁了敌军的营寨,从此张士诚不敢觊觎严州;
③在义乌大战中,大败吴军;④在与李伯升会战中,奋勇杀敌,最终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句意为:雾渐渐消散,李文忠横执长矛带领数十铁甲骑兵,从高处飞奔而下,冲击敌人中坚力量。敌
军于是大溃。捷报传来,太祖非赏高兴。
“文忠横槊引铁骑数十”是主谓结构,“文忠”是主语,所以此句不能断开,排除 CD 两项。
“铁骑数十”是定语后置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二十四部史书”错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不是“二十四史”中的书。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D.“太祖虽然不高兴,却并没有责备他”分析错误,依据原文“家故多客,尝以客言,劝帝少诛缪,又谏
帝征日本,及言宦者过盛,以是积忤旨,不免谴责”可知是受到了谴责;另外“还批评宫中宦官太多”分
析也不正确,“宦者过盛”的意思是“宦官势力太大”。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1)御,抵御;间道,从小道;破,打败;本句省略了主语“李文忠”。
(2)释,解除;兵,兵权;恂恂,温和恭敬的样子;雅,极、甚、更。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年十九,以舍人将亲军,从援池州,破天完军,骁勇冠诸将”的意思是:十九岁时,以舍人身份率领亲
军,跟随太祖援救池州,击破天完的军队,骁勇盖过诸将。
“张士诚寇严州,御之东门,使别将出小北门,间道袭其后,夹击大破之。逾月,复来攻,又破之大浪滩,
乘胜克分水。士诚遣将据三溪,复击败之,斩陆元帅,焚其垒。士诚自是不敢窥严州”可概括为:两次击
败张士诚的军队,攻占分水,又在三溪大败张士诚的将领,斩杀陆元帅,烧毁了敌军的营寨,从此张士诚
不敢觊觎严州。
“文忠与胡深迎战于义乌,将千骑横突其阵,大败之”的意思是:李文忠与胡深在义乌迎战,带领一千骑
兵在吴军阵中横冲直撞,大败吴军。
“士诚遣司徒李伯升以二十万众攻新城。文忠帅军驰救,去新城十里而军。诘朝会战……敌遂大溃捷”是
写在与李伯升会战中,文忠奋勇杀敌,最终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以上内容均可表现出李文忠的骁勇善战。
参考译文:
李文忠,字思本,盱胎人,是太祖姐姐的儿子。十二岁时母亲去世,父亲李贞带着他在乱军中颠沛流
离,多次濒临死亡。过了两年才在滁阳拜见太祖。太祖见到文忠,非常喜爱他,把他当作儿子抚养,让他
随自己的姓。十九岁时,以舍人身份率领亲军,跟随太祖援救池州,击破天完的军队,骁勇盖过诸将。张
士诚进扰严州,(李文忠) 在东门抵御他,他让偏师将领出小北门,从小道偷袭张士诚军队的后面,两面夹
击,大败张士诚。一个月后,张士诚又来进攻,李文忠在大浪滩再次打败他,并乘胜攻下分水。张士诚派
遣将领驻守三溪,李文忠又打败了他们,斩杀了陆元帅,并烧毁了敌军的营寨。张士诚从此不敢窥视严州。
第二年,诸全守将谢再兴叛变投降吴,率领吴军进扰东阳。李文忠与胡深在义乌迎战,带领一千骑兵在吴
军阵中横冲直撞,大败吴军。张士诚派遣司徒李伯升率二十万众进攻新城。李文忠率军快速救援,在距离新
城十里之地驻扎下来。第二天早晨会战,天大雾而昏暗,李文忠召集诸将对天发誓说:“国家大事在此一
举,文忠不敢怕死而落在三军后面!”于是派元帅徐大兴等率领左军,严德等率领右军,而自己率领中军正
对敌军主力,奋勇向前搏杀冲击。雾渐渐消散,李文忠横执长矛带领数十铁甲骑兵,从高处飞奔而下,冲
击敌人中坚力量。敌军于是大溃。捷报传来,太祖非赏高兴。第二年秋天,大军征伐吴,命他攻打杭州来
牵制吴军。守将谢五是谢再兴的弟弟,告谕他投降,并许诺他不死。谢五与谢再兴的儿子五人出来投降。
众将请求杀了他们,李文忠不答应。在丽谯扎营,下令说:“擅自进入民居的处死。”大军返回,命令军中
收养路上的弃儿,所保全救活的不计其数。李文忠器量深沉宏大,没有人能测知他的边际。临阵精神振奋
意气风发,遭遇强敌更加威壮。特别爱好学习,通晓经书义理,写诗作歌雄浑豪放值得欣赏。当初,太祖平
定应天,因为军需供给不足,增收百姓的田租,李文忠为此请求,得以减少租额。李文忠解甲归田,恭谨
得像读书人,皇帝更加厚爱他。家中素来多宾客,曾用客人的话,劝说皇帝少杀戮,又劝谏皇帝征讨日本,
以及谏说宦官势力太大,因此长期违逆旨意,不免受到谴责。十六年冬就生病了。皇帝亲临探视。第二年
三月去世,时年四十六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上梅
王建
天山路傍一株梅,年年花发黄云下。
昭君已殁汉使回,前后征人惟系马。
日夜风吹满陇头,还随陇水东西流。
此花若近长安路,九衢年少无攀处。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两句“天山路傍”“黄云下”描写梅树的生长环境,写出塞上梅树的寂寥。
B. 和亲的王昭君已经去世,出使的汉使已经返回,从此这株梅花就没人为它驻足停留。
C. 诗人对塞上梅树没有生长在长安这种热闹地方而被世人随便采撷感到庆幸。
D. 这首诗在描写梅花时遗貌取神,意在言外,将梅花神韵形象地传递出来。
16. 请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简要赏析诗歌的五、六两句。
【答案】15. B 16. ①时间上,“日夜”突出时间的持续,写梅花在塞外每天都被风吹,表现了梅花生存
环境的恶劣。②空间上,写梅花落满“陇头”,随着“陇水”向东向西漂流,充满了悲凉之感。③诗人借
写梅花的遭遇,表达了其对梅花的同情。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就没人为它驻足停留”错误,第四句“前后征人惟系马”说明还有征人们会驻足这里。
故选 B。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语言、思想内容的能力。
五、六两句的意思是:开放的梅花日日夜夜被风吹落,布满陇头;花瓣还随着陇水向东向西漂流。
题干给出了十分清晰的提示,“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时间”是“日夜”二字,意思是“日日夜夜”,
点出了梅花被风吹落的时间之长,可见梅花在塞上生活环境十分恶劣,完全不似关内;“空间”则注意地
点、方位名词,“陇头”“陇水”“东西”,其中“满陇头”三字,点出梅花花瓣被寒风吹得遍地凋零,
已经够凄凉了,而落入“陇水”的梅花,还不得不随波逐流,令人感到梅花命运的身不由己,十分悲凉;
这种描写,充分体现了诗人对梅花生活环境恶劣、命运悲凉的同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认为自己可以把千乘之国并且内外交困的国家治理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直接指出古代很多帝王不能做到善始善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
概括。
【答案】 (1). 可使有勇 (2). 且知方也 (3). 有善始者实繁 (4). 能克终者盖寡 (5). 度义而
后动 (6).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易错的字词有:繁、寡、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盆景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始于唐,行于宋,而大盛于明清。中国盆景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受到
不同的自然条件、文化传统、风土人情、欣赏习惯的影响,出现了( )的造型形式和各具特色的加工技
艺。不同创作者由于生活阅历、思想方法、艺术修养各不相同,在长期创作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
风格。①____________,很容易受到人们的认可和欣赏,通过耳闻目睹,师传口授,在一定地域流传下来
就形成了地方流派。这种由形式和内容表现出来的地方风格,一旦得到更多人的接受和仿效,就会在更大
范围内得到流传,从而形成艺术流派。经过一代又一代盆景艺人的传承和发扬,中国盆景艺术最终形成了
五个艺术流派。
中国传统的盆景流派分为南北两大派,其中岭南派是南派的代表。和其他流派相比,岭南盆景的历史
较短,但岭南盆景艺人在不断吸收和效仿其他流派的基础上,冲破传统模式的束缚,使得岭南盆景异军突
起,独树一帜。岭南盆景深受本土文化的影响,( )了岭南积极进取的文化精神,追求野趣自然,具有
苍劲向上、清新明快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具体体现在树种选择、技法特点等方面。选树种是盆景创作中
的一个重要阶段,创作者要( )地选取适当的材种,这是创作优秀盆景艺术作品的首要条件。岭南盆景
材种丰富,②____________,但更多的是选取岭南独有的树种,比如九里香、雀梅等。岭南盆景在技巧上
独具一格,强调蓄枝截干、浑然天成,擅长处理主脉和次脉之间的关系,主要通过修剪和拉枝处理枝条,
表现作品的疏与密,简与繁。
18.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美妙绝伦 融入 苦心经营
B. 异彩纷呈 融入 煞费苦心
C. 异彩纷呈 融合 苦心经营
D. 美妙绝伦 融合 煞费苦心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岭南盆景的历史较短,但岭南盆景艺人在不断吸收和效仿其他流派
的基础上,独创出新的模式,使得岭南盆景异军突起,独树一帜。”从语意上看两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
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谨,每处不超过 15 字。
【答案】18. B 19. 原句讲岭南盆景的历史较短时加上“和其他流派相比”的参照,使表述更准确直观;
原句用“冲破传统模式的束缚”,形象再现了岭南派艺人勇于探索、革新的勇气和精神,修改后的句子则
过于直接,没有了原句的韵味。
20. ①出类拔萃的个人艺术风格;②有些与其他流派选取的材种相同
【解析】
【分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异彩纷呈:奇异的光彩纷纷呈现。也形容新奇的事物纷纷涌现。美妙绝伦:美妙,美好、奇妙;绝伦,独
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此处指的是不同的优秀造型形式,应选“异彩纷呈”。
融入:融合;混入,混合。融合: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文中不是几种不同物质合为一体,而是指岭
南文化对岭南盆景的创作产生了影响,融入盆景艺术的创作中,应选“融入”。
苦心经营:指费尽心思地筹划、安排。煞费苦心:费尽心思。句中指的是创作者花费心思寻找材种,应选
“煞费苦心”。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修改后的句子与原句的差别主要有两处:首先,原文说“和其他流派相比,岭南盆景的历史较短”,改文
去掉了“和其他流派相比”的限定,缺少了前置条件,从而使得对岭南盆景历史时间长短的表述不够准确;
其次,原文说“冲破传统模式的束缚”,这样的语言现象,让受众眼前一亮,造成强烈的听觉冲击,形象
再现了岭南派艺人勇于探索、革新的勇气和精神,而修改后的句子“独创出新的模式”则过于直接,没有
了原句的韵味,表述过于直白。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根据“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人们的认可和欣赏”可知,第①处说的是形成独特风格的优秀
者,因此应填“出类拔萃的个人艺术风格”之意的句子。根据“材种丰富”“但更多的是……”可知,第
②处说的是岭南派在材种上与其他流派的相同之处,应填“有些与其他流派选取的材种相同”之意的句子。
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近日,公安部交管局在全国范围部署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②“一盔一带”对人们并不
陌生,③其安全意义不言而喻。④是否系安全带、戴安全头盔,能明显减少伤亡事故。⑤根据调查数据显
示:在一次可能导致死亡的车祸中,安全带的使用可使车内人员生还的几率提高 60%。⑥要让公众认识到“一
盔一带”的重要性。⑦增强群众佩戴安全头盔、使用安全带;⑧组织快递、外卖、出租车等重点行业示范
引领,⑨切实配齐、用好安全头盔和安全带。
【答案】②改为“人们对‘一盔一带’并不陌生”;④删去“是否”;⑤删去“根据”;⑦在“使用安全
带”后加“的意识”。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②主客颠倒,应改为“人们对‘一盔一带’并不陌生”。
④两面对一面,“是否”与“能明显减少”不能对应,应删去“是否”。
⑤结构混乱,“根据……显示”句式杂糅,应删去“根据”。
⑦成分残缺,“增强”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使用安全带”后加“的意识”。
2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5 个字。
10 月 26 日,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派,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齐文升作为中医专家,
由北京出发,赴新疆执行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任务。他随身携带的特色中药制剂,被临床实践证明是战胜新
冠病毒的“利器”。此次疫情以无症状感染者居多,主要服用以增强免疫力、抵抗力为主的汤剂。轻型、
普通型确诊患者主要服用以益气健脾、清热解毒为主的清肺排毒汤。近期,一些地方新增的新冠肺炎病例
全部得到有效控制,中医药全过程参与、全方位发挥作用。
【答案】10 月 26 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派中医专家齐文升,赴新疆执行新冠患者救治任务,中药是战胜新
冠“利器”,有效控制新增病例,中医药全程发挥作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和语言表达简明的能力。
对新闻报道进行压缩时,要理清层次,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主要事件及意义等主要信息。语段共由 5
句组成。由第一句可以提炼出“10 月 26 日”(时间)、“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派的中医专家齐文升”(人
物)、“赴新疆执行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任务”(主要事件)等信息;由第二句可以提炼出“他携带中药是战
胜新冠病毒的‘利器’”(主要信息)等信息;第三、四两句主要讲对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普通型确诊
患者的救治方法,是次要信息,可以舍去;由第五句可以提炼“新冠肺炎病例得到有效控制,中医药全过
程参与、全方位发挥作用”(影响)等信息。综合以上分析概括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事关国计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目前,餐饮行业的
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为了面子或排场大量点菜进而造成人为浪费的现象比比皆是。出现这些情况,究其原
因,一是对粮食安全问题没有清醒的认识;二是思想上没有节约意识,丢掉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请结合材料内容,为“关注粮食安全,传承勤俭美德”的主题班会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节约粮食,传承美德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节约粮食,传承美德”。
“我黍与与,我稷翼翼。”《诗经》中的这句诗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看到自家谷物茂盛、高粱排列整
齐时的欣喜之情,体现了对粮食的喜爱和关心。
“谷为民命”,这告诉我们粮食是百姓生存的保障;“仓廪实,天下和平”,这说明粮食是国家安全
的重要基础。
保障粮食安全,除了要积极耕种、认真贮存外,还需要每个人都有节约粮食的意识。节约粮食,是另
一种收获,与耕种、收割、晾晒、贮存同等重要。
俭之为德,由来已久。古人对节俭一向十分重视。“节俭则昌,淫铁则亡”,墨子从国家兴亡的角度
用对比的方法讨论了节约的重要作用,节约可以让国家繁荣昌盛,而浪费只能让国家衰败灭亡。“治人事
天莫若啬”,老子从国计民生的角度讨论节约的重要性,他认为无论管理国家还是侍奉上天,最重要的是
节俭,唯有节俭,才能让国家安定。“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朱子从粥饭来之不易的角度告诫人们
要节约粮食,珍视每一粒粮食。(引用名人名言,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无论粮食多么丰产丰收,都要
取之有度,不能有铺张浪费的思想,否则将造成巨大的危害。(正反论证,具有辩证性)
节约粮食看起来像是私事,可实际上其与国家、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每年的粮食总产量是一定的,
如果人人都有浪费粮食的行为,那么被浪费的粮食数量就是惊人的,这种浪费行为最终会动摇国家安全的
根基。所以,节约粮食,要从小我做起。在家吃饭,要合理定量,不忘“光盘行动”;外出吃饭,要合理
点菜,不让盛宴变“剩宴”。(从个人出发,关注现实)
勤俭不寒酸,浪费才可耻。一粒粮食看似微不足道,但积少成多,最终这些粮食就会成为很多人赖以
生存的口粮。
大肆挥霍不是荣耀,勤俭节约才是美德。在实现“中国梦”的康庄大道上,我们要厉行节约、反对浪
费。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1.找出任务,明确指令
共性的写作任务: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个性任务:请结合材料内容,为“关注粮食安全,传承勤俭美德”的主题班会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
认识和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3.切分任务:“演讲稿”,确定了写作的体裁;“关注粮食安全,传承勤俭美德”的主题,确定了写作主
题;“班会”,确定了受众;“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确定了写作的内容。
作文材料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句为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粮食的重要性;第二、三句是第二部分,阐述
了当前我国的粮食浪费现象和其产生的具体原因。写作时可针对第一部分立意,也可针对第二部分立意,
还可以综合立意。发言过程中,可以强调节约粮食与美德的关系,呼吁同学们加入到节俭的行列中来,从
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节约粮食做起。
【立意】1.让节俭之风盛行;
2.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3.节约粮食,坚守“粮心”;
4.保证粮食安全,有备才能无患;
5.多措并举破陋习,节约粮食见美德。
【素材】1.春秋时期鲁国宰相季文子虽居高位,却十分简朴。他厌恶奢华的风气,住所极其简陋,不仅自
己平时很少穿丝绸衣服,就连他家的仆人,服装也比一般有钱人家的仆人俭朴许多。季文子非常爱惜粮食,
从不允许喂他家的马匹一粒粮食。当时,孟献子的儿子仲孙见他如此俭朴,便讽刺他过于吝啬,不会给国
家增添光彩,季文子回答道:“百姓的父亲兄长尚且吃粗粮穿破衣,而我的妾室、马匹享受美好生活,这
实在不是做宰相的人应该做的事!况且我只听说把高尚品德当作国家荣誉的,没有听说凭借善待婢女和马
匹的。”孟献子听说这件事情后,愤怒之下将儿子仲孙幽禁了起来。自此仲孙改过自新,亦仿而学之。后
来在季文子的倡导下,鲁国朝野出现了俭朴的风气,并为后世传颂。
2.爱因斯坦访问上海时,曾应著名画家王一亭之邀,到王一亭的家——梓园吃晚饭。这是一顿异常丰盛的
晚宴。爱因斯坦的夫人爱尔莎甚至惊呼:“光是这些粮食就足够我吃上一年的!”爱因斯坦对于如此奢侈
铺张的招待,在日记中用了“悖德”两字来形容,“在那没完没了的宴席上,尽是连欧洲人也难以想象的
悖德的美味佳肴”。可见,爱因斯坦将奢侈铺张看成一个违背社会道德的问题。
3. “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这首在凤阳县流传至今的民谣说的是明朝皇帝朱元
璋率先垂范,倡导勤俭节约的故事。有一次,他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胡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和小葱豆
腐汤宴请众人。正当众人疑惑不解时,朱元璋和大家约法三章:今后无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
违反,必定严惩不贷。官员听了朱元璋的一番言辞后,连连称是,不敢再肆无忌惮地大吃大喝。从此,“四
菜一汤”的规矩便从宫廷传到了民间,影响了一个时代的风气。
4.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过:“一粒粮食能挽救一个国家,也能绊倒一个国家。”作为中学生,我们
在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乱扔剩饭剩菜,成为节约粮食的表率,因为我们承载了家庭和社会的殷切希望。
正所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你以为你丢掉的只是一粒粮食?其实,你丢掉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