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福山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7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像牛一样耕耘 像牛一样奋发
陈凌
“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人们把为民服务、无私奉献比喻为孺子牛,
把创新发展、攻坚克难比喻为拓荒牛,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比喻为老黄牛。”在 2021 年春节团拜会上,
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礼赞牛所代表的精神品质,并赋予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以新的时代内涵。
古往今来,中国人民爱牛、敬牛、颂牛,或咏之、或绘之、或塑之。在唐朝诗人柳宗元看来,牛是“日
耕百亩”的勤劳符号;在宋代名将李纲眼中,牛代表的是“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的牺牲精
神;在现代诗人藏克家笔下,牛具有的是“深耕细作走东西”的开拓品格。体悟牛的品格、弘扬牛的精神、
激发牛的干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色,也是中国人民精气神的具体精现。
“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曾以这样饱含真情的诗句歌颂牛。千百年来,牛都是任劳任怨、无私
奉献的象征。这也是人们爱牛、敬牛、颂牛的一个原因。画家李可染便曾将自己的画室堂号定为“师牛堂”,
他这样解释自己为何喜欢画牛:“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不辞劳苦、不计得失,脚踏实
地、默默奉献,这是牛身上的品格,也是值得每个人学习的精神。
“天开于子,地辟于丑”,古人历来将牛视为开天辟地的力量之一。人们之所以赞颂牛,也在于牛所
拥有的这种勇于开拓的劲头。而这种劲头,恰恰是我们在攻坚克难中奋进、在披荆斩棘中前行的力量所在。
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教授在年逾花甲时,仍干劲十足,经常工作到深夜。有人问他多大岁数了,他回答:
“属牛的。”以牛自况,不仅仅在于他生肖属牛,更在于他性格属牛——像其父亲钱玄同所寄望的,始终
发扬属牛的那股子“牛劲”。也正是这么一股子“牛劲”,让他成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奠基人,为我国研
制原子弹和氢弹作出了突出贡献。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社会怎样发展,这股子“牛劲”永不过时。
古语有言:“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牛之所以成为人们讴歌的对象,还在于它具有艰苦奋斗、
吃苦耐劳的品质。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曾给自己起过一个“耕砚牛”的绰号,勉励自己要像牛一样勤奋耕
耘。他还经常对人说,“不教一日闲过”,甚至还给自己立下每天必须画 5 幅画的规矩。正是因为像牛一
样勤奋,他才最终收获“画虾数十年始得其神”的真功夫。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来的精彩。一切成绩
的取得,都是在“不教一日闲过”中耕耘出来的;每个梦想的实现,都是在“一个汗珠子摔八瓣”中拼搏
出来的。
“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
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习近平总书
记的话语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牛年将至,很多人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写下这样的寄语:“2020,'鼠'实
不易;2021,'牛'转乾坤。”梦想不会自动成真,拼搏奋斗正当其时,牛年就要有一股子“牛劲”,就要
使出“牛力”。学习牛的品格、发扬牛的精神,像牛一样耕耘、像牛一样奋发,每个人都“牛劲十足”,
新的一年必定“牛气冲天”。
(摘自《人民日报》,2021 年 2 月 11 日)
材料二:
人类驯养牛的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早期,我国是家牛最早驯化地之一,东北、华中、华南等地区
均有相关考古发现。在长达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发展史上,牛的特殊地位和精神价值愈发凸显,在中华传统
文化中留下了深刻印记。
我国先民对牛的崇拜早在史前就已存在。传说中华文明始祖之一的神农氏就是“人身牛首”的形象;
蚩尤“人身牛蹄,头有角”;大禹每治好一处水,就要铸铁牛投入水中,以镇水患。这些神话传说中明显
带有牛崇拜的文化信息。
在传统社会中,牛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常作役力之用,也被民间视为财富的象征,用作交换媒介。
在汉字中,与驯养动物、农业耕作相关的不少字都属“牛”部,如“牵”“牧”“特”“物”“犁”等,
由此可见牛在我国先民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春秋战国时期,牛与铁犁的结合成就了农业社会一次伟大
的技术变革,社会生产力产生质的飞跃,推动整个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奠定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基础。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牛有着极高的象征意义。《周易》中有“坤为牛”的记载,将牛视为负载生养万物
的大地的象征物。在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牛的形象几乎随处可见。人们以牛明志,以牛喻事,以牛喻人,
创作出大量文艺作品,从诗词歌赋到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无所不包,生动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
某一侧面,体现了先民非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牛也从生存发展的工具深入到人们的精神生活,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
观念、审美取向产生着深远影响。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人与牛形成了亲密的共生关系,人们将任劳任怨、奉献、勤恳、敦厚等优秀品质
赋予牛,形成了大量有关牛的隐喻表达,通过文艺作品不断强化和广泛传播。如唐代柳宗元的《牛赋》中
“抵触隆曦,日耕百亩”“牛虽有功,于已何益”,歌颂牛低头耕耘、不计回报的精神。臧克家笔下的“老
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歌颂牛任劳任怨、甘于奉献、自强不息的精神。鲁迅笔下的“横眉冷
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则歌颂埋头干、不计得失、为人民服务的人,这些特质构成了牛文化的精
神内核,对中华民族精神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孙佳《牛年漫话牛文化》,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爱牛、敬牛、颂牛,所以牛成了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等精神的象征。
B. 文中所引臧克家的诗句生动形象,赞美了牛勇于开拓、乐于奉献的精神,完整阐释了牛文化的精神内涵。
C. 传统社会中,牛价值巨大,既是作为役力的重要生产资料,又能在日常生活中被当作财富进行物质交换。
D.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牛的精神不仅不会淡出人们的视野,反而会被赋予新的内涵而发扬光大。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引用“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意在表明牛具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因而成为人们赞
美的对象。
B. 牛与铁犁的结合是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社会的首次技术变革,使生产力产生了质的飞跃,从而为中华农耕
文明奠定了基础。
C. 唐代柳宗元的《牛赋》中“抵触隆曦,日耕百亩”“牛虽有功,于已何益”,和画家李可染对牛精神的
解说是大体意义一致的。
D. “天开于子,地辟于丑”和《周易》中“坤为牛”的描述,分别表明牛具有勇于开拓和厚德载物的精神。
3. 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古人云此水,一歃(shà,饮,微吸)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吴隐之《酌贪泉》)
B. 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王安石《耕牛》)
C.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鲁迅《中
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D. 毛相林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 7 年铺就一条 8 公里的“绝壁天路”。
4. 材料一主要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5. 两则材料的写作对象都是牛和牛文化,但其内容的侧重点和行文脉络不尽相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
识。
【答案】1. D 2. B 3. A
4. ①引用论证。如文章引用习总书记讲话、鲁迅的诗句等。②举例论证。如文章列举李可染、钱三强等名
人事例。
5. (1)内容侧重点:材料一为"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精神及新的时代内涵,材料二为中华文明史中
牛的重要地位及精神价值。
(2)行文脉络:材料一先指出牛的精神品质及新的时代内涵,再依次展开论证,最后号召人们学习牛的精
神;材料二从牛被驯养写起,围绕牛文化,对牛在生产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及精神价值依次论述。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A. “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爱牛、敬牛、颂牛,所以牛成了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等精神的象征”因
果倒置,由“千百年来,牛都是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象征。这也是人们爱牛、敬牛、颂牛的一个原因”
可知,选项错误。
B.“完整阐释”错误,由“唐代柳宗元的《牛赋》中‘抵触隆曦,日耕百亩’‘牛虽有功,于已何益’,
歌颂牛低头耕耘、不计回报的精神。臧克家笔下的‘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歌颂牛任劳任
怨、甘于奉献、自强不息的精神”可知,臧克家解释的只是牛的一种精神。
C.“被当做财富进行物质交换”不合文意,原文中说的是“牛用作交换媒介”;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B.“首次技术变革”错误,原文是“一次伟大的技术变革”;“从而为中华农耕文明奠定了基础”表述错
误,根据原文,奠定中华农耕文明基础的,应该是这次技术变革引发的整个社会的巨大变革。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
A.材料一论述了牛勤劳、奉献、奋进等精神。《酌贪泉》主旨为做官清廉,与材料一的观点无关。
故选 A。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多处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如“在唐朝诗人柳宗元看来,牛是‘日耕百亩’的勤劳符号;在
宋代名将李纲眼中,牛代表的是‘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的牺牲精神;在现代诗人藏克家笔
下,牛具有的是‘深耕细作走东西”的开拓品格’”,这些引用论证论证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爱牛、敬牛、
颂牛。
材料一列举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教授的例子论证“人们之所以赞颂牛,也在于牛所拥有的这种勇于开拓的
劲头。而这种劲头,恰恰是我们在攻坚克难中奋进、在披荆斩棘中前行的力量所在”;列举近代国画大师
齐白石的例子论证“牛之所以成为人们讴歌的对象,还在于它具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本内容和梳理行文脉络的能力。
侧重点:
材料一第一段为总领段,由“‘人们把为民服务、无私奉献比喻为孺子牛,把创新发展、攻坚克难比喻为
拓荒牛,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比喻为老黄牛。’在 2021 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礼赞牛所代
表的精神品质,并赋予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以新的时代内涵”可知,材料一侧重论述“孺子牛、拓荒
牛、老黄牛”的精神及新的时代内涵。
由材料二标题“《牛年漫话牛文化》”和“在长达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发展史上,牛的特殊地位和精神价值
愈发凸显,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留下了深刻印记”可知,材料二侧重论述中华文明史中牛的重要地位及精神
价值。
行文脉络:
材料一:第一段先指出牛的精神品质及新的时代内涵,然后论述“体悟牛的品格、弘扬牛的精神、激发牛
的干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色,也是中国人民精气神的具体精现”,接着 3、4、5 三段分别从
“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全文,指出新时代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
荒牛、老黄牛精神。
材料二:第一段先写牛被驯养,点明牛的特殊地位和精神价值;然后从先民对牛的崇拜,牛被作为财富的
象征,将牛视为负载生养万物的大地的象征物,牛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取向产生着深远影
响,人们将任劳任怨、奉献、勤恳、敦厚等优秀品质赋予牛等方面依次论述。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星期天(节选)①
汪曾祺
这人名叫赫连都。他不是这个学校里的人,只是住在这个学校里。他是电影演员,也是介绍我到这个
学校里来的那位文学戏剧前辈把他介绍给赵宗浚,住到这个学校里来的,因为他在上海找不到地方住。
赫连都有点神秘。他是个电影演员,可是一直没有见他主演过什么片子。他长得高大、挺拔、英俊,
很有男子气。虽然住在一间暗无天日的房子里,睡在一张破旧的小铁床上,出门时却总是西装笔挺,容光
焕发,像个大明星。他忙得很。一早出门,很晚才回来。他的舞跳得很好。探戈跳得尤其好,曾应邀在跑
狗场举办的探戈舞表演晚会上表演过。
赵宗浚于是邀请他来参加舞会,教大家跳舞。他欣然同意,说:“好啊!”
他在这里寄居,不交房钱,这点义务是应该尽的,否则就太不近人情了。
于是到了星期天,我们就哪儿也不去了。胡凤英在家吃了早饭就到学校里来,和老左、沈福根把楼下
大教室的课桌课椅都搬开,然后换了几个大灯泡,蒙上红蓝玻璃纸。到了晚上,这所学校就成了一个俱乐
部。下棋的下棋,唱戏的唱戏,跳舞的跳舞。
参加舞会的,除了本校教员、王家三姊妹,还有本校毕业出去现已就业的女生,还有胡凤英约来的一
些男女朋友。她的这些朋友都有点不三不四,男的穿着全套美国大兵的服装,大概是飞机场的机械士;女
的打扮得像吉普女郎②。不过他们到这里参加舞会,还比较收敛,甚至很拘谨。
赫连都几乎整场都不空。女孩子都爱找他跳。他的舞跳得非常的“帅”。跟他跳舞,自己觉得轻得像
一朵云,交关舒服。
这一天,华灯初上,舞乐轻扬。参加舞会的来宾陆续到了,赫连都却还没有出现——他平常都是和赵
宗浚一同张罗着迎接客人的。
大家正盼望着他,忽然听到铁门外人声杂乱,不知出了什么事。赶到门口一看,只见一群人簇护着赫
连都。赫连都头发散乱,衬衫碎成了好几片。李维廉在他旁边,夹着他的上衣。赫连都连连向人群拱手:
“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呒不啥③,呒不啥!大家全是中国人!”
“侬为中国人吐出一口气,应该谢谢侬!”
一个在公园里教人打拳的沧州老人说:“兄弟,你是好样儿的!”
对面弄堂里卖咖喱牛肉面的江北人说:“赫先生!你今天干的这桩事,真是叫人佩服!晏一歇④请到小
摊子上吃一碗牛肉面宵夜,我也好表表我的心!”
赫连都连忙说:“谢谢,谢谢!改天,改天扰您!”人群散去,赫连都回身向赵宗浚说:“老赵,你
们先跳,我换换衣服,洗洗脸,就来!”说着,从李维廉手里接过上衣,往后楼走去。
大家忙问李维廉,是怎么回事。
“赫连都打了美国兵!他一人把四个美国兵全给揍了!我和他从霞飞路回来,四个美国兵喝醉了,正
在侮辱一个中国女的。真不像话,他们把女的衣服差不多全剥光了!女的直叫救命。围了好些人,谁都不
敢上。赫连都脱了上衣,一人给了他们一拳,全都揍趴下了。他们起来,轮流和赫连都打开了 boxing⑤,赫
连都毫不含糊。到后来,四个一齐上。周围的人大家伙把赫连都一围,拥着他进了胡同。美国兵歪歪倒倒,
骂骂咧咧地走了。真不是玩意!”
大家议论纷纷,都很激动。
围棋国手之一慢条斯理地说:“是不是把铁门关上?只怕他们会来寻事。”
国手之二说:“是的。美国人惹不得。”
赵宗浚出门两边看看,说:“用不着,那样反而不好。”沈福根说:“我去侦察侦察!”他像煞有介
事,蹑手蹑脚地向霞飞路走去。过了一会,又踅了回来:“呒啥呒啥!霞飞路上人来人往。美国赤佬已经
无影无踪哉!”
于是下棋的下棋,跳舞的跳舞。
赫连都换了一身白法兰绒的西服出来,显得格外精神。今天的舞会特别热烈。
赫连都几乎每支曲子都跳了。
舞会快要结束时,王静仪起来,在唱片里挑了一张《La—paloma》对赫连都说:“我们跳这一张。”
赫连都说:“好。”
西班牙舞曲响了,飘逸的探戈舞跳起来了。他们跳得那样优美,以致原来准备起舞的几对都停了下来,
大家远远地看他们俩跳。这支曲子他们都很熟,配合得非常默契。赫连都一晚上只有跳这一次舞是一种享
受。他托着王静仪的腰,贴得很近;轻轻握着她的指尖,拉得很远,有时又撒开手,各自随着音乐的旋律
进退起伏。王静仪高高地抬起手臂,微微地侧着肩膀,俯仰,回旋,又轻盈,又奔放。她的眼睛发亮。她
的白纱长裙飘动着,像一朵大百合花。
大家都看得痴了。
史先生轻声地说:“这才叫跳舞!”
音乐结束了,太短了!
美的东西总是那样短促!
但是似乎也够了。
舞会散了,围棋也结束了。
国手之一意味深长地对国手之二说:“这位赫连都先生,他会不会是共产党?”
国手之二回答:“难讲的。”
失眠的霓虹灯在上海的夜空,这里那里,静静地燃烧着。
(有删改)
【注】①该作品为作者回忆 20 世纪 40 年代末在上海的生活而作。②吉普女郎: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
美国军用吉普车上以陪伴官兵、出卖色相为生的女人。③呒不啥:没什么,上海方言。④晏一歇:休息一
会儿。⑤boxing:英文,指拳击。
6.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通过“我”的回忆讲述了与星期天舞会有关的故事,文中出现的人物众多,但重点突出了赫连都的
形象,展现了 20 世纪 40 年代老上海的社会风貌。
B. 小说开头写到“赫连都有点神秘”,说是电影演员却没见过他主演过什么片子,睡在“暗无天日的房子
里”,出门时却像个大明星,矛盾之中彰显神秘。
C. “今天的舞会特别热烈”,写出了赫连都打美国兵这一事件唤醒了舞会上人们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
感,侧面落笔,委婉而含蓄。
D. 文中写赫连都和王静仪一起翩翩起舞,共同将舞会的氛围推向了高潮,尽管“美的东西总是那样短促”,
但人们内心深处依旧想要追求美。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情节发展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以舞会来串联人物故事,自然而流畅,于娓娓叙述中展现世俗人生。
B. “男的穿着全套美国大兵的服装”“女的打扮得像吉普女郎”,看似不经意的外貌描写,却展现出当时
一些人对美国的趋附态度。
C. 小说语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如“呒不啥”“侬”等方言,地域色彩浓重,质朴而又贴近生活。
D. 文章最后写“失眠的霓虹灯在上海的夜空……静静地燃烧着”巧妙地运用比拟手法,写出了旧上海夜晚
灯光闪耀的画面。
8. 小说在叙述上有什么特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9. “赫连都打美国兵”这一事件发生后,包括赫连都在内的舞会中的各色人物都有不同的反应,请你简要
概括一下作品中的几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答案】6. C 7. A
8. 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更加真实可信。②采用对话形式,使叙事更为集中,推动了情节的发
展。③通过插叙,补充说明了赫连都迟来舞会的原因,丰富了赫连都勇敢正义的形象。
9. ①赫连都,在痛打美国兵之后,整理好仪态继续在舞会上跳舞,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勇敢正义而又追求美
的年轻人。②李维廉等,内心充满正义感,佩服敬重赫连都。③两个围棋国手,胆小怕事。④赵宗浚和沈
福根,冷静客观,处事谨小慎微。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的能力。
C.“唤醒了舞会上人们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错误,“今天的舞会特别热烈”只能说明舞会上的人
们在听闻赫连都打美国人这件事之后内心受到触动。
故选 C。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A.“情节发展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错误,文中的赫连都打美国兵这一情节的安排,是矛盾冲突的集中体
现。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叙述特征的能力。
从叙述视角看,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叙事,通过“我”的回忆讲述了星期天舞会时发生的故事,
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从叙述方式看,小说以人物对话为展开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的形式,尤其是赫连都痛打美国兵这一事件,
以及回到学校后大家的议论,基本都是对话形式,这种对话式情节节奏快速,使叙事也更紧凑。
从叙述手法看,“赫连都打了美国兵!他一人把四个美国兵全给揍了……美国兵歪歪倒倒,骂骂咧咧地走
了。真不是玩意”这一段是插叙,是通过李维廉介绍赫连都迟来舞会的原因,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重点
突出了赫连都的形象。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首先注意审题,要求分析“‘赫连都打美国人’这一事件发生后”人们的反应,然后确定答题的区间,从
中筛选出人物的表现,再进行概括。本题涉及人物比较多,考生要对人物进行分类概括。
由“‘老赵,你们先跳,我换换衣服,洗洗脸,就来!’说着,从李维廉手里接过上衣,往后楼走去”“赫
连都换了一身白法兰绒的西服出来,显得格外精神。今天的舞会特别热烈”“赫连都几乎每支曲子都跳了”
概括出:赫连都在痛打美国兵之后,整理好仪态继续在舞会上跳舞,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勇敢正义而又追求
美的年轻人。
由李维廉介绍赫连都打美国人“赫连都打了美国兵!他一人把四个美国兵全给揍了……周围的人大家伙把
赫连都一围,拥着他进了胡同。美国兵歪歪倒倒,骂骂咧咧地走了。真不是玩意”概括出:李维廉等人内
心充满正义感,佩服敬重赫连都。
由“围棋国手之一慢条斯理地说:‘是不是把铁门关上?只怕他们会来寻事。’“国手之二说:‘是的。
美国人惹不得。’”概括出:两个国手胆小怕事;
由“赵宗浚出门两边看看,说:‘用不着,那样反而不好。’沈福根说:‘我去侦察侦察!’他像煞有介
事,蹑手蹑脚地向霞飞路走去。过了一会,又踅了回来:‘呒啥呒啥!霞飞路上人来人往。美国赤佬已经
无影无踪哉!’”概括出:赵宗浚和沈福根的冷静客观,处事谨小慎微。
二、古代诗文阅读(32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仆射周青臣等颂称始皇威德。齐人淳于越进谏曰:“今陛下..有海内,
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等
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李斯。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臣请诸有
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
古非今。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明年,又巡狩,外攘四夷。斯
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
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口:“嗟乎!吾闻之荀卿日‘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
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
税驾也!”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抵琅邪。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
始皇有二十余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使监兵上郡,蒙恬为将。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
从。
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兵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
崩书及玺皆在赵高所,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余群臣皆莫知也。李斯以为
上在外崩,无真太子..,故秘之。置始皇居韫辌车中,百官奏事上食如故,宦者辄从韫辌车中可诸奏事。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
者/始皇崩/
B. 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
者/始皇崩/
C. 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
者/始皇崩/
D. 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
者/始皇崩/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宫殿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
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尊称。
B. 会稽:中国古代郡名,位于长江下游江南一带,因会稽山而得名,秦朝始置。
C. 崩:古代指帝王或王后去世。诸侯和大夫去世称“薨”
D. 太子:我国封建时代,帝王的儿子中已经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人的称谓,有时也用“东宫”来指称太
子。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斯借秦始皇让他处理淳于越谏言的机会,促使秦始皇没收并焚烧《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的言论
文章。
B. 李斯为秦初统治秩序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修明法制、制定律令、统一文字、平定四夷等,他都出
了力。
C. 李斯的大儿子李由请假回咸阳,在家中摆酒宴,百官都前去向李由敬酒献物,祝他长寿,李斯慨然长叹,
不知道归宿在何方。
D. 秦始皇死后,李斯认为皇帝在外面去世,又没有正式确立太子,所以要保密,于是跟宦官赵高等人一起
隐瞒秦始皇病逝的消息。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
(2)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
【答案】10. D 11. C 12. C
13. (1)丞相认为他的说法是错误的,排斥他的言辞,就上书给始皇。
(2)我李斯原是上蔡的平民,里巷的百姓,皇帝不知道我才能低下,竟然把我提拔到这样高的地位。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
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对称结构等等,还可以
利用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语,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本题要求选择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宜采用排除法。
画线句的译文是:这一年七月,始皇到达沙丘,病得非常严重,命令赵高下诏书给公子扶苏说:“把军队
交给蒙恬,到咸阳参加丧礼,然后(将我)下葬。”诏书已经封好,还没交给使者,始皇就去世了。
所有选项的第一处都一样,在“其年七月”后断开;“始皇帝”至的地方是“沙丘”,故在“沙丘”后要
断开,从而排除 AC 两项。“病甚”“令赵高”的主语都是秦始皇,其前应断开,“公子扶苏”是同位语,
即始皇帝长子扶苏,所以“公子扶苏”,中间不能断开,由此排除 B 项。“曰”是句中停顿,其后是说话
内容,故“曰”字后要停顿,进一步排除 AB。“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是“曰”的具体内容,
而这封信是始皇口授李斯代写的,所以“书已封”表示信件写好,并已经封装好。“未授使者”指还没有
交给信使,“始皇崩”始皇就驾崩了。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 D。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
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
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等相关内容,答
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敲。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C 项,“诸侯和大夫去世称‘薨’”错,诸侯去世称“薨”,大夫去世应称“卒”。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
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节上做文章。同时防止命题陷阱,如:张冠
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张冠李戴,从原文“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可
知:是李斯在家中摆酒宴,百官向李斯敬酒献物,祝他长寿,而不是李由。
故选 C。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
容进行适当调整,从而达到词句通顺。
第(1)句采分点:“谬”,意动用法,译为“以……为谬”,即认为是错误的;“绌”,动词,这里译为
“排斥”;“乃”,于是,就。
第(2)句采分点:“夫”,发语词;“布衣”“黔首”都是平民百姓的意思。“闾巷”,乡里;“驽下”,
驽钝且低下,指才能不足。句中是李斯的谦辞。“擢”,提拔。
【点睛】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
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
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
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
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
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
始皇三十四年,在咸阳宫摆酒宴,博士仆射周青臣等人歌颂秦始皇的威力和功德。齐人淳于越进谏说:
“现在陛下您统一了天下,然而您的子弟还是平民,如果突然有田常、六卿那样的祸患,在朝中没有辅佐
之臣,怎么相救呢?事情不效法远古而能长久的,我没有听说过。现在周青臣等人又当面阿谀奉承来加重您
的错误,不是忠臣啊。”始皇把他的意见交给丞相李斯处理。丞相认为他的说法是错误的,排斥他的言辞,
就上书给始皇。说:“我请求下令,凡藏有《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言论文章的,一律清除。”秦始皇
许可了他的建议,没收了《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的言论文章来使百姓愚昧无知,使天下人不能再用古
代的事来否定今天的现实。修明法制,制定律令,都是从始皇开始的。统一文字。在全国各地修建离宫别
馆。第二年,始皇又视察各地,在外平定四夷。李斯都出了力。
李斯的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儿子们都娶了秦国的公主,女儿们都嫁给秦国的公子。三川郡守李由
请假回咸阳时,李斯在家中摆酒宴,百官都前去给李斯敬酒献物,祝他长寿,门前的车马数以千计。李斯
慨然长叹道:“唉!我听荀卿说过‘事情忌讳太过分了’。我李斯原是上蔡的平民,里巷的百姓,皇帝不
知道我才能低下,竟然把我提拔到这样高的地位。现如今做臣子的没有人比我职位更高,可以说富贵到极
点了。然而事物繁盛到极点以后则将衰萎,我不知道自己的归宿在哪里啊!”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秦始皇巡视出游会稽山,沿海北上到达琅邪山。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兼理掌
管印信,发布命令等事,都随同前往。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长子扶苏因多次直言劝谏皇上,始皇派他到
上郡监督军队,蒙恬为将军。小儿子胡亥受宠爱,请求随行,始皇答应了。其余的儿子都没跟随。
这一年七月,始皇到达沙丘,病得非常严重,命令赵高下诏书给公子扶苏说:“把军队交给蒙恬,到
咸阳参加丧礼,然后(将我)下葬。”诏书已经封好,还没交给使者,始皇就去世了。诏书和印章都在赵
高那里,只有小儿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以及五六个受宠幸的宦官知道始皇去世,其余的群臣都没人知
道。李斯认为皇帝在外面去世,又没有正式确立太子,所以要保守秘密。把始皇的尸体安放在韫辌车里,
百官奏事和进献食物还和过去一样,宦官就从辒辌车中(假托始皇的命令)批复各项上奏的事。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 2 个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野 菊
李商隐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
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樽相伴省①他年。
紫云②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③近御筵。
(注)①省:记忆。②紫云:指代中书省。令狐楚、令狐绹父子曾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令狐绹时任中书
舍人。③霜栽:指野菊。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和《锦瑟》一样,都体现了诗人诗歌幽约细美的艺术风格。
B. 竹、椒、雁、蝉等意象凄美,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C. 颈联将“此夕”与“他年”对照,暗含着诗人对身世的无限感慨。
D. 尾联表面写野菊不被人取用,实则暗指旧友不向朝廷引荐自己。
15. 本诗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句在艺术技巧上的妙处。
【答案】14. B 15. ①运用比喻,将菊花上的露珠比作泪水,生动贴切。②运用叠词“冉冉”“涓涓”,
节律优美,音韵和谐。③运用双关,“微香”既指花香,也暗指自己葆有高尚品格;“泪”既指露珠,也
暗指自己身世悲苦,表达上含蓄形象。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
B 项,“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说法错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炼句的基本能力。
本题要求赏析诗歌的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本句意思是野菊的微香四处飘散,花上的秋露似泪珠点
点。这里将菊花上的露珠比作泪水,是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诗句中连用了两个叠词“冉冉”“涓涓”,运
用这两个叠词写出由于环境恶劣。本来花气袭人的野菊只能散发出细细的微香,所以它难免要清泪涓涓,
不断洒落,叠词的运用从外在环境写到野菊的内在心境,刻画细致入微,同时节律优美,音韵和谐。本诗
是诗人李商隐自桂幕归京后,暂代京兆府某曹参军。京兆府掾曹位卑职微,此期生活相当困窘。诗人借咏
菊表达对自身命运的感喟,他欣赏菊花的高洁,以菊自比,但表述更多的却是孤芳自赏的寂寞,以及想要
摆脱这一处境却无能为力的压抑无奈。所以此处“微香”既指花香,也暗指自己保有的高尚品格、美好才
情;“泪”既指露珠,也暗指自己身世悲苦。含蓄形象。紧接着下文揭示了野菊的心境,所以此句在结构
上具有承上启下,将上句透露的处境和下文揭示的心境联系起来。还有本句“微香冉冉泪涓涓”写出了处
于艰难的生存环境,只能发出细细的香味,内心悲苦,清泪涓涓,奠定全诗悲的感情基调。
【点睛】赏析语句题是以句子为赏析对象的一种题型。“句子”可以是某联或某阕这些局部语言。题干用
语一般为“请赏析……句”“请赏析……联的妙处”“请从角度赏析……两句”。赏析语句是与赏析字词
或整首诗相并列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
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 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
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赏析语句分两种题型:一是定向
赏析型,题干规定好了鉴赏角度,如从虚实结合角度赏析该句;二是综合赏析型,未规定赏析角度,需要
考生自行选择角度,如“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某……”。答题步骤:解释该句的含意、表达的情感;指出
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
的结构作用;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
(三)、理解性默写
16. 回答下列问题。
(1)杜甫的《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达诗人的感情由喜悦转为悲苦,出奇制胜,极为
传神。
(2)《桂枝·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
(3)《侍坐》中表现孔子循循善诱、耐心引导曾皙说出自己志向的是________,________两句。
【答案】 (1). 亲朋无一字 (2). 老病有孤舟 (3). 千里澄江似练 (4). 翠峰如簇 (5). 以吾一
日长乎尔 (6). 毋吾以也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澄”“练”“簇”“尔”“以”。
三、语言文字运用(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东西方宗教中都有一个假设:在地球之外某个地方有一个天堂,那里尽是金碧辉煌,尽是山珍海味,
没有尘世的种种苦难或悲惨。这假设中的天堂,纯属 。要知道,摆在人类面前的出路只有两条:下决
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但这后一条出路几乎是不可能的。
火星不适合人类生存。那里的昼夜温差达 100℃,气候极寒冷而且干燥,大气非常稀薄,主要是二氧化
碳;火星大部分的水 在冻土圈的地壳层中,地表到处是干旱的荒漠。
金星的英文名称是维纳斯,听起来很美、很温柔,但名不副实。其大气和表面对人类的生存亦抱有敌
意。金星稠密云层的下面是碳酸气浓雾,炙热,无边厚重,动物无法呼吸、生存。过去,金星上也有氧气,
两极也有冰雪,只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日渐积聚,形成温室效应,入射的太阳光不能向外散发,表面温度
日渐增高,氧气的生成越来越少,两极的冰雪全部融化、蒸发,从此河川消失,地面日渐沙漠化,生物 被
一扫而空,成了今日干旱的不毛之地。如果 21 世纪地球的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金星的今天便是地球
的明天。为此,我们有理由 。
在宇宙太空中,地球原是一条很安全、很舒适的小飞船。如今它因人类的错误触了点礁,漏了些水,
( ),而不是弃船逃走。因为,天堂是没有的。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子虚乌有 贮存 也 不寒而栗
B. 无中生有 贮存 才 心有余悸
C. 无中生有 储备 也 不寒而栗
D. 子虚乌有 储备 才 心有余悸
18.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金星稠密云层的下面是炙热的,无边厚重的,动物无法呼吸、生存
的碳酸气浓雾。”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文中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19. 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20 个
字。
【答案】17. A 18. ①原句修饰词语后置,有强调作用,突出了金星环境的恶劣。②原句由独立的短句构
成,句式也更活泼,与整个文段风格一致。③原句表述前后构成因果,表述更加符合逻辑。④改句是一般
的陈述句式,有冗长之感。
19. ①或将人类统统移民到别的星球上去居住;②人类理应积极行动起来,亡羊补牢。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等。掌握常见
的词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
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词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
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
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词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
时,注意多义词语的积累记忆。
子虚乌有: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无中生有:把没有说成有。指凭空捏造。语境中“假设
中的天堂”知用“子虚乌有”合适。
贮存:储存。储备:物资等储存起来准备必要时应用。语境中“火星大部分的水贮存在冻土圈的地壳层中”,
强调的是一种客观存在现象,并不是“在必要时应用”,故选贮存。
此处“生物”与前面的“河川、地面”是并列关系,故用“才”。
不寒而栗: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心有余悸:危险的事情虽已过去,回想起来心里还有点后怕。语
境中“如果”可知,这是一种假设并没有发生,用“不寒而栗”合适。
故选 A。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比较两个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从句式、修辞等家角度来考虑,从
内容和情感上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
原句将中心语“碳酸气浓雾”与修饰语“炙热,无边厚重,动物无法呼吸、生存”位置颠倒,为的是突出
强调修饰语,意在突出金星环境的恶劣;原句句式简短有力,富有变化,更显活泼;从逻辑关系上讲,正
因为“金星稠密云层的下面是碳酸气浓雾”,才使得“动物无法呼吸、生存”,前后是因果关系。而改句
不具备以上特点。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
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注意字数的限定。
语境中“摆在人类面前的出路只有两条”“但这后一条出路几乎是不可能的”可补写:或将人类统统移民
到别的星球上去居住。“如今它因人类的错误触了点礁,漏了些水”说出了人类的错误,而“而不是弃船
逃走”是说人类的不放弃,故可以补写:人类理应积极行动起来,亡羊补牢。
20. 高一(2)班将举办以“英雄”为主题的班会,邀请校长参加,下面是邀请函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
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校长:
您好!敝班定于明晚 7 点在教室举办以“英雄”为主题的班会,特向您发出诚挚邀请,敬请准时出席。
另外请您抛砖引玉做个报告,激励同学们“崇尚英雄、精忠报国”,请做好准备。全班同学恭候您的惠顾。
高一(2)班班委会
×年×月×日
【答案】(1)“敝班”改为“我班”;(2)“准时出席”改为“莅临指导”;(3)去掉“抛砖引玉”;(4)
“做好准备”改为“拨冗准备”;(5)“惠顾”改为“光临”。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得体的能力。
(1)“敝”称跟自己相关的事物。但在此处用来说自己所在的班级,不得体,毕竟班级也是自己该爱护的
集体,应改为“我班”。
(2)“准时出席”语气过于生硬,不宜用于邀请,该班会邀请的是校长,应改为“莅临指导”。“莅临指
导”的意思是亲自到临指示教导,指领导或上级亲自到临指示引导。
(3)“抛砖引玉”:比喻自己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谦辞,不能用于
对方(校长),此处应删除。
(4)“做好准备”过于口语化,应改为“拨冗准备”。“拨冗”是客气话。请对方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一
些时间。
(5)“惠顾”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用在学校的邀请函中不恰当,应改为“光临”之类的词语。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
2021 年 2 月 2 日,抖音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正式提交诉状,起诉腾讯垄断。这是自 2020 年底《关于平
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公布以来,国内首例发生在互联网平台之间的反垄断诉讼。
抖音方面主张,腾讯通过微信和 QQ 限制用户分享来自抖音的内容,构成了《反垄断法》所禁止的“滥
用市场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竞争的垄断行为”。抖音要求法院判令腾讯立即停止这一行为,刊登公开声
明消除不良影响,并赔偿抖音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 9000 万元。
【答案】① 2021 年初,抖音起诉腾讯垄断。②这是国内首例发生在互联网平台间的反垄断诉讼。③抖音要
求腾讯停止该行为,消除影响,④并作出经济赔偿。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段压缩的能力。
本题是新闻类材料,共有两段文字,第一段由两句话,其中第一句是新闻的主体,主要信息有时间“2021
年 2 月 2 日”,事件“抖音起诉腾讯垄断”;第二句是对第一句的补充,主要信息有“国内首例发生在互
联网平台之间的反垄断诉讼”;第二段是具体内容,也有两句话,第一句是抖音主张腾讯侵权的具体内容,
第二句的抖音的具体诉求,比较而言,第二句更重要,主要信息有“抖音要求法院判令腾讯立即停止这一
行为”“消除不良影响”“赔偿抖音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根据以上信息结合字数的要求整合即可。
四、作文(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何为舒适圈?惯常的定义,是指在一个无形的圈子里有熟悉的环境,与认识的人相处,做自己想做的
事,在惯常运作下,过轻松自在的生活。不少人认为,年轻人长久待在舒服的环境中,会因为生活安逸而
不思进取;而经历挑战和痛苦,反而会让其变得成熟。也有人认为,每个人的舒适圈是不一样的,闲散者
觉得喝茶发呆很舒适,拼搏者则觉得工作加班很过瘾,孤僻的人觉得独处是天堂,擅交际者则觉得狂欢是
乐园……还有人认为,年轻人选择舒适圈并无过错,身处舒适圈有安全感,能更好发挥自身潜能,不断成
长;而贸然跳出舒适圈,则有一定风险。更有人觉得,对于舒适圈的判定,自我认知和他人认知、表面现
象与背后本质也许大相径庭。
如果你所在的班级组织以“如何看待舒适圈”为主题的演讲活动,邀请你发言,请针对以上观点,谈谈你
的感悟与思考,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演讲稿。
要求:自拟标题,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范文:
跳出舒适圈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跳出舒适圈”。
游客温暖善意的喂食,会让动物们最终丧失觅食能力;父母的万般宠爱,最终也会让孩子走向毁灭。
说白了,爱他就不能让他太舒适。
人们总是喜欢用自己固有的方式表达爱,认为让对方开心快乐是爱,让对方舒适安稳是爱,就不知太
舒适的后果是伤害,是毁灭。当今社会上,不少父母已将这一错误行为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有关研究概括
的“家庭教育四大误区”中,“温室误区”醒目地排在首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能离开家庭这个舒
适的避风港,到社会上去接受锻炼,学会求生的本领。但不少家长却错误地让他们的孩子躺在舒适安详的
摇篮里,导致孩子不懂展翅飞翔。
一时的宠爱并不是实质的爱,倘若真的爱他,就应该为他的将来考虑。有研究表明,中国小孩子的衣
着远远厚于爷爷奶奶的,而日本幼儿园的孩子们,寒冬腊月也只穿一条短裤在园中跑步。这是因为中国的
家长总为孩子的现在考虑,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日本的家长则为孩子的未来考虑得更多,他们
注重孩子从小吃苦耐劳的能力,以便应对将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事实证明,舒适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最终会
丧失社会竞争能力,习惯于躺在舒适的摇篮里,一旦失去摇篮,便会狠狠地摔下一个大跟头。
苏格拉底曾说:“对子女供应多量财富而不注意增进他们品德的人,恰像那些把自己的马喂养得很好
而从不训练它们成为有用之材的人一样。”真正的爱,是让他学会摆脱舒适的环境,学习谋生的手段,锤
炼良好的品格,成为有用之材。《福尔斯》杂志封面上,穿戴考究、事业有成的父亲正将装满铁锯、扳手、
锤子的工具箱交给他的小女儿,孩子尚未成年,还得举起双手接过箱子。《福布斯》杂志在对全美大企业总
裁们调查后得出的印象是:现在的有钱人似乎更愿意给孩子们工具箱,而不是万贯家产,就像钢铁大王卡
耐基把相当于现在 35 亿的财产捐给了教育事业,却只留给心爱的女儿十分之一的家产。他断言:把巨额金
钱留给孩子们的父母最终将使孩子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枯萎。
与其给予他万贯家产,不如将工具箱交到他手中;与其让他沉浸在摇篮的醉梦里自我毁灭,不如让他
尝点苦头,早日品到人生的滋味。总之,爱他,就不能让他太舒适。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高三某班:某某某
2021 年 4 月 13 日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材料写作能力。
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应该肯定的正面
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题
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查中心事件
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写作时注意:1、扎实而评(事实性),新闻事实是时评
成败的关键,是时评可信性的源泉。2、应时而作(时效性),应时而作,体现了时评对新闻事件的敏锐反应
能力。3、凭理而断(评析性),凭理而断,指的是对新闻事件清晰的理性判断。形式可采取就事论事和就事
论理两类。
【审题】这是一道社会热点+应用文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先解释“舒适圈”的定义,然后列举
几种对待“舒适圈”的不同态度。作文题目围绕“立德树人”的总目标,倡导“奋斗是青春的底色”“青
春在磨练中成长”等基本理念,也并不妨碍多维思考与辨证思考。角度 1.一就“不少人”的观点思考, 从
分析“舒适圈”的消极意义入手,着眼“跳出舒适圈”这一角度立意。角度 2.就“也有人”的观点思考,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舒适圈,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这一角度也可以是一个多向发散的角度。角度 3.就“还
有人”的观点思考,从分析“舒适圈的积极意义入手,能更好地发挥自身潜能,不妨在稳定而安全的地方
扎根生长。角度 4.就“更有人”的观点思考,针对自我和他人对“舒适圈”的不同认知,从自我与他人(或
“表象与实质”)的角度谈关于“舒适圈"的多维思考。
【立意】(1)勇于跳出舒适圈,做更好的自己;不做“温水之蛙”;青春在打磨中成长,人生在磨练中成
熟。
(2)性格与爱好决定一个人的舒适感受;性格与爱好决定一个人的舒适感受。
(3)身处舒适圈,是遵从内心做出的选择,能更好地发挥自身潜能;选择“跳出舒适圈”要谨慎,不妨在
稳定而安全的地方扎根生长,让自己活成一棵树。
(4)表象“舒适”的背后也许有不一样的人生体验,青春的底色还是努力奋斗。
【素材】1.待在“舒适圈”中,一定要自律,一定不能故步自封。“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一
个人即使待在“舒适圈”中,也不能把“舒适圈”当成自己的“安乐乡”,依然要从专业、品质的角度严
格要求自己。郭德纲待在自己的“舒适圈”,更要钻研相声艺术规律,更要想尽一切办法给观众带来更多
欢乐,而不是故步自封,重复自己。一个熟悉了讲台的教师,也必须时时刻刻钻研教学规律,适应新的变
化和需求。
2.待在“舒适圈”,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温水煮青蛙”的实验,大家都是熟知的。《肖申克的救赎》中
有这样一句台词:“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
在其中生活;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待在“舒适圈”,如果不能保持危及意识,不居
安思危,“舒适圈”就不是人生的“第一桶金”“第一块根据地”,而是“坟墓”。曾经高光无限,惊艳
无比的诺基亚、摩托罗拉,如今一蹶不振、无人问津,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
3.待在“舒适圈”,要时刻保持创新意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或集体的,即使待在“舒适圈”,也
要时刻关注外界变化和发展大势,提前准备布局,这样,当时机来临时,就可以抓住机会,跳出“舒适圈”,
实现跨越提升,进入更高层次的“舒适圈”。当今时代,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我国现在正在大力倡导
的“一带一路”建设,就是顺应时代发展大势,跳出“舒适圈”的重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