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名师课堂:作答情境任务开放题:适度而不失度
课程标准提倡“在具体的语文学习语境和活动任务中,全面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情况”,因而近来试卷中越来越多地出现情境任务题或开放作答题。命题者常常设置真实具
体的语文测评情境,让同学们在特定的情境中完成指定的测评任务。比如 2020 年全国卷的
几道作文题和阅读题,在问法上都是“你的观点(或看法)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的形
式;或者是开放式设题,询问大家对阅读材料的看法、建议、措施,用给定理论阐发材料。
这类试题以情境任务为载体,以文本理解为基础,考查学生的思维特征和解决问题、
批判创新等能力。如何作答阅读中的情境任务开放题?原则是“适度而不失度”。具体方法
可以用几个比喻来说明。
1. “和面”。作答时如何把握情境任务与文本结合的度,即答题既扣合文本,又适度
外宕,方法就是“和面”——“面”(文本中相关要素)与“水”(外宕之物,即你的认识、
观点、建议等)要糅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比如 2020 年全国Ⅰ卷第 9 题,答案中“据此”是观点,是你对“冰山理论”的理解,
“说明”是你用“冰山理论”来对应阐释小说情节。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再如南京市高
二期末卷最后一题:“专刊编写中,有同学提供了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的观点。鲁迅认
为,屈原之沉江,虽传为壮烈,但‘孤伟自死,社会依然’,毕竟未能动摇旧制度之任何根
基。怎样辩证看待鲁迅的观点?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此题也可用这种“和面”的方
法作答。
2. “射线”。情境任务题往往会让你在理解文本中的内容或理论后,要求用这一内容
或理论去解释文本以外的问题、现象。解答这类试题,就该用到“射线”理论——作答要
宕出去,即“线”;但出发的“点”,即解答问题的指导思想与方法,还是必须在文本中。
如有这样一道素养测评样题:“第一篇《最后一课》中瑞宣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在《四
世同堂》中,还有哪些情节体现了这一性格特点?请叙述相关情节。”这组素养测评题提供
的阅读材料共三篇,内容都是“最后一课”。第一篇节选自老舍的《四世同堂》,第二篇选
自郑振铎的《蛰居散记》,第三篇是都德的《最后一课》。学生回答的情节(“线”),必须能
体现选文中表现出的瑞宣的性格特点(“点”)。
3. “饺子”。有些情境任务题,其实质还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形式表达是文外的,
意义内涵却是文本内的。
如:“如果祝教授所在学校校长在《大地之母》像落成时谈艺术家和人民的关系,他会
讲哪些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如果你是中经论坛的记者,有机会采访材料二的作者,
你会提出什么问题?请根据材料二内容提出两个采访问题。”“同桌将参加某大学哲学专业
招生面试,想请你就‘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这一问题提几点看法以备作答。请结合本文
内容,写出你的看法。”解答这类试题,就用包饺子的方法——“皮”(语言表述)是情境
任务用语,“馅”(每一答案点的意涵)还是对文本内容的定向概括。
4. “吊灯”。情境任务题中有这样一种开放性试题,就是信息类(或实用类)文本阅
读,会针对一些现实问题,要求拟写出解决策略。你提出的解决措施,必须针对文本内的
问题:无论你的看法、措施、策略是什么,都必须有一条线和文本中的某个问题密切相连,
否则就跑题了。
这类题目类似“申论”题。如 2020 年全国Ⅰ卷第 6 题:“我国重点投资支持新基建与
抗击疫情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第三个答案点“我国重点投资支持新基建,
是针对最近一年经济形势和疫情不确定性的审慎选择”就是用这样的思路推出来的。
再如:“孟子在《孟子•梁惠王上》中向梁惠王献出治国之道,其中也涉及到养民问题。
结合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现状和养老服务面临的困境,谈谈他的建议对解决当前养老问
题有什么启发。”这也可以用“吊灯”理论来解答。这类题目不同于“射线”类题目的地方
是:“射线”类题是从文本的一个“点”出发,对应阐发文外问题;而“吊灯”类试题是文
外若干“线”(你的看法、建议、措施等)和文本若干个“点”(文本内的某个问题)的对
应关系。
作答阅读中的情境任务开放题的关键是心中有题,内容(文本)、形式(情境任务所要
求的表达)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