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时令素材:小满--人生最好是小满
小满 · 小得盈满
小满,一年中最有智慧的节气。
北方冬小麦灌浆饱满,
南方稻谷抽穗扬花,
但距离全然的成熟,尚有日子,
收获在望,却又从容不迫地生长,
小有所得,小有所望。
我们的生活开始安稳顺遂,
有沉静的增长,有从容的精进,
小有知足,小有可期。
今日小满,淡淡一笑间,
小小得盈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记:“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小满时节,天地间的阳光一点一点充足,但不至于灼热,亮得睁不开眼,是小小又满
足的时光。雨水也逐渐多起来,但也还没到瓢泼大雨,乃至于水势凶猛的时候,是刚刚好
的雨水丰盈。
北方的冬小麦经过冬春两季的积累,开始灌浆饱满,鼓起圆滚滚的小肚,但距离完全
成熟,尚有一段时日,所以是小满。但在这种刚刚好的状态里,因为还有空间和余地,就
有一种“不曾停下”的意味。阳光、雨水、作物,还在不停地生长,不停地精进,不停地
成熟。
人生也应该如此,小而满足,也要充满期待,去努力,去成长。
小满时节食苦菜 · 吃得苦换来甜
古人归纳小满三物候是苦菜秀、靡草死、麦秋至。第一候苦菜秀,说的是小满节气苦
菜已枝叶繁盛。
食苦菜,是小满的习俗。苦菜,又称苦荬菜、苦麻苔菜等,《诗经》云:“采苦采苦,
首阳之下”。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称它为“天香菜”,久食能“安心益气,轻身耐老”。
苦菜是多年生菊科植物,春夏开花,感觉到阳气而生苦味,嫩时可食用。
“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小满时节,遍布全国的苦菜,成了这个季节必
吃的蔬菜。苦菜的叶子像锯齿,吃起来苦中带涩,但吃惯了,也是一盘好菜。旧社会每年
青黄不接之时,人们便会靠苦菜充饥,故有“苦苦菜,带苦尝,虽逆口,胜空肠”的谚语。
抛去苦菜的营养价值不说,更为重要的是,苦菜常常用来比附人生之艰,让人忆苦思
甜。据说苦菜经霜后会味道变甜,所以《诗经》里说“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这就是苦尽
甘来的生命真谛。
小满是一个“吃苦”的时节。苦,是夏天的本味,“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生命
只有经过苦难的洗礼,才会变得神圣而崇高。要相信,吃过的每一种苦,最后都会变成人
生的甜。
小满时节靡草死 · 万事从容皆得之
小满的第二候为靡草死,指的是至阴之所生的靡草,因不胜小满时节的阳气而枯死。
靡草,东汉郑玄释为葶苈(tínɡ lì)之类枝叶细软的草。葶苈三月开小黄花,四月结子,因
是阴气所生,到入夏由于畏于阳气,便枯死了。
小满节气中,在万物“小得盈满”时,仍然有植物枯死。草木枯荣生死,犹如人生得
失成败。
我们生活在一个喧嚣不安的世界里,到处都能看到流动的欲望和诱惑。“得即高歌失即
休”,很多人充满无奈,在疲惫的生活中随波逐流。枯荣有时,兴衰无限,而人生的得失原
是半点不由人的。其实枯也好,荣也罢,都是生命的一种状态。枯者从它枯,荣者从它荣。
古人说:“万物枯荣皆有时,万事从容皆得之。”人生的得与失,该来的迟早都会来,
生活本可以从容面对,淡然自守,枯荣勿念,安之若素,走过人世,看过人事,走自己的
路,修自己的心。
小满时节麦秋至 · 努力方能有收获
小满物候的第三候为“麦秋至”。秋者,百谷成熟之期。小满最后五日,麦子开始成熟,
即将收割,故曰麦秋。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古人将农历四月前后的天气称为“麦天”,在
北方的苍茫大地里,四处都氤氲着麦子的将熟之气,而这股悠长的麦香,那片金黄的麦浪,
古朴而又深沉,积淀了人们的辛勤汗水,满载人们的收获希望。
“小满小满,麦粒饱满”,小满是收获的前奏,也拉开了夏忙的序幕。农谚说:“小满
动三车,忙得不知他”,此时农民要踏水车翻水,舂打油菜籽,摇动丝车缫丝。小满之日,
还要祭水车神。传说水车神是条白龙,人们望它带来雨水,所以小满天刚蒙蒙亮,人们就
把水车一字排在河岸,摆上鱼肉、香烛和一碗白水等祭拜,祭拜完一定要把白水泼自家地
里。等老村长一声锣响,人们如飞地踩动水车,水柱从河中飞腾而起,如一条小白龙往自
家地里飞去。
在一些地方,养蚕极为兴盛。小满时蚕茧结成,正待采摘缫丝,因此将其作为蚕神诞
辰。蚕虽全身是宝,但也是娇养的“天物”,生存易受气温、湿度,桑叶的冷、熟、干、湿
等影响。为了祈求蚕神的宽恕和养蚕有个好收成,小满要举办祈蚕节,有斗蚕、画蚕等民
俗活动。养蚕人家会在到“蚕娘庙”“蚕神庙”供上水果、美酒、丰盛的菜肴进行跪拜,尤
其是要把用面粉制成的茧状“面茧”放在用稻草扎成的稻草山上,祈求蚕茧丰收。
小满时节的夏收与夏忙,是人们在乐得一季收获之后,又去播种新的希望,“乡村四月
闲人少,采了桑蚕又插田”,新的希望总是在辛勤劳作中实现着。
小满未满,心中充满期待,有进步的余地,有努力的空间。人生是长跑,不如放眼长
远的未来,在宽阔的心境里奔跑,以拼搏努力获得收获的喜悦。
小得盈满 · 小满即是圆满
小得盈满,是向着圆满过渡
小,喻物之微也;满,表示水多而盈溢也。
纵观二十四节气,小暑之后是大暑,小寒过去有大寒。而小满之后,却没有“大满”
的说法。这恰好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人满则骄。
《周易》讲:“满招损,谦受益。”万事“过满”,容易招致损失;然而“不满”,又似
乎留有缺憾。唯有小满恰到好处:将满未满,满而不损,满而不盈,满而不溢。
万事万物都处在上升期当中,就像这骄阳似火的夏天,正逐步走向鼎盛。正如欧阳修
在诗中写道:“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野
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
小满节气,是一年当中不可多得的好时光。
将满未满,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菜根谭》讲:“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因为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
凋谢;月一旦全圆,次日就要缺损。而未全开,未全圆,才是最理想的状态。这种状态一
如小满,一切都美得刚刚好。
小满时节,万物至此小得盈满:枇杷黄,杨梅紫,樱桃红,随处可见甘甜鲜美的盛夏
果实。小满,就像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小确幸”。读懂了小满,你会发现身边的每一个角落,
都存在着微小而确实的幸福。尽管随处可见,尽管十分微小,却可以时时品尝,可以牢牢
把握在手中。因而,在这小小的满足里,包含着无尽的希望,隐藏着最踏实的幸福。
小满作为一种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教会我们珍惜。珍惜漫长岁月里,那份细水长流
的幸福。
天道忌满,小满即是圆满
天道忌满,太圆满的事物往往不会长久。一旦达到鼎盛,就会开始走向反面。俗话说
得好: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凡事过犹不及,行走世间,切莫贪多求全。做事太满,
容易断送他人退路;做人太满,容易生出骄纵之心。最好是以一颗平常心,坦然接受生命
的不圆满。正如老子所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手握容器,不断地往里面倾倒东西,
则容器必然有盈满的时候。当容器盛满之后,再往里面倒进东西,势必会漫溢出去。
人生就好比这只容器,欲求的太多,容器很快就会被填满。如果要防止溢出,就得在
将满未满时及时收手。这就叫做“持之有度”。
古人云:“过河须用筏,到岸不须舟。”生命本身,是一个无限成长的过程。而我们只
需顺应这个过程,用心享受当下的圆满。物质的富足,不过是获取幸福的一种工具。真正
的幸福,就在身边细微之处。小得盈满的人生,恰到好处。
如果小满有表情,
一定是张恬淡脸。
是瓜果在握,酸甜有度,
也是望得见的收获,虽需时日却已不远,
是稳当的快乐,沉静却不喧哗,
也是生命小有所得,生活平常如素。
今日小满,有世间最好的生命态度:
心有小满刚刚好,
小有所得即安然。
诗意节气小满,遇见最美初夏
节气的轮回,也像岁月的流逝一样,刚走过立夏,小满就到了。小满节气,在每年 5
月 20 日至 22 日之间,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第八个节气,意味着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逐渐饱
满,但尚未成熟,田野间苦菜欢长,麦秋可以上场了。故《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云:“四
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宋诗里歌咏小满节气的诗句不少,如赵蕃的《自桃川至辰州绝句四十有二》:
一春多雨慧当悭,今岁还防似去年。
玉历检来知小满,又愁阴久碍蚕眠。
王之道的《遣兴》:
步屧随儿辈,临池得凭栏。
久阴东虹断,小满北风寒。
点水荷三叠,依墙竹数竿。
乍晴何所喜,云际远山攒。
在描写小满时节农家生活情状的古诗中,当数欧阳修的《归田园四时乐春夏》最为著
名,其中第二首写道:
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
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
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
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
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
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
此诗意思是说:夏季的南风频频吹动野草,在随风摇曳的丛深草木间可见到那小小的
茅舍。麦田里那嫩绿的麦穗已经抽齐,在微风中,像小孩子那样摇头晃脑娇憨可爱。而桑
树上的叶子已长得肥肥壮壮的,可供蚕儿吃得饱饱的了。对于农家来说,他们最盼望的就
是个丰收年,至于田园美景和时节的美好他们是无暇顾及的。诗的最后四句,诗人以议论
的方式发出了历尽沧桑的感慨:我既知归隐田园是这么令人神往,然而我却归隐得太晚了,
本应趁着身体强健之时就隐退,可如今岁月蹉跎,自己也已老去。
欧阳修的另一首五绝诗: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这首诗也是写小满的。
诗词中,还有不少佳句赞颂小满,如“牡丹立夏花零落,玉簪小满布庭前”“立夏桑果
像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说到养蚕,相传小满为蚕神诞辰日。女织的原料北方以棉花为主,南方则以蚕丝为主。
蚕丝需要靠养蚕结茧抽丝而得,所以我国南方农村养蚕极盛,故在小满节气中,吟咏蚕的
诗句也不少。
最早的《诗经·豳风·七月》中有“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
求柔桑”,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古代劳动妇女春天在田陌上采桑的情景。后来的诗人也有写蚕
妇生活的:“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写尽了蚕农的辛苦和
凄凉生活。
同样的感受也反映在唐代蒋贻恭的《咏蚕》诗中:“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
著处不知来处苦,但贪衣上绣鸳鸯。”最为人熟知的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
干。”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千古名句,后来这名句诗被用来比喻对爱情的坚贞。